重生之出魔入佛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明暗
世尊阿弥陀只是静静地看着,嘴角带着慈悲的笑意,眼神安宁包容。
慧真等一应罗汉金刚向着石台深深一拜:“南无阿弥陀佛。”
他们之后,小灵山上下僧众,无论辈分无论名望无论大小,也都齐齐向着石台深深一拜。
遮蔽了整座小灵山的巨大菩提树枝叶婆娑,细细碎碎的声音从枝叶间传出,听着竟也似是和众僧礼佛声一般无二的“南无阿弥陀佛”。
不仅仅是这一座小灵山,也不仅仅是这一株菩提树,包括这天静寺方圆万里范围内,包括百姓僧众在内的一切有灵众生,无论开智与否,也都似是心有感应一般,不自觉地放下手中事务,齐齐向着石台的方向深深一拜,齐声赞颂道:“南无阿弥陀佛!”
众生有灵,灵感而慧生。枝叶婆娑的菩提树下,无量光汇聚。那一瞬间,天地失色,日月无光,唯有那一片辉耀璀璨的无量光,成为众生眼中唯一的一片光明。
无量光中,又有一朵十二品金莲盛开,一尊佛陀安坐其上,手持一座宝幢,眸光怜悯而包容地看着下方众生。
这尊佛陀甫一现世,菩提树的枝叶上便有万丈光芒垂落,色呈锦绣。
世尊阿弥陀佛没有其他动作,只是沉静而安然地看着座下众生,慈和地聆听着他们的心声。
小灵山山巅上此时没有钟声响起,因为那位负责敲响大钟的僧人此时也在无比虔诚地礼赞阿弥陀。但即便没有钟声,所有人心底都隐隐生出一种明悟:千佛法会第五环礼佛已经结束,现下第六环祈福已经开始。
世尊阿弥陀已经降临,他们可以向世尊祈福了!
在法会开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46
始之前,他们心底本来有着种种的愿景,想要告诸佛前,他们心底也有种种未定的抉择,想要询问佛前,可现下世尊降临,他们看着似乎安坐在不远处的菩提树下又似乎是就在眼前的世尊,一时竟默然无语,
这种沉默,不是那种满腹心思不知该从那处说起的沉默,而是那种心神安定心清神宁乃至满怀幸福喜悦不忍开口打破的沉默。
光光只是看着眼前的佛陀,他们便已经满足、幸福,完全无须多言。
所有得见世尊阿弥陀的生灵,无论年岁几何,修为几何,甚至开智与否,此刻齐皆静默。而这一众生灵之中,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净涪。
净涪稳坐莲台,在这幸福祥和的默然中,又是无声地向着世尊阿弥陀深深一拜。
他动作沉稳,表情平静,这都与平日在众人面前的净涪沙弥并无异样,但倘若有人拿眼细细打量,还是能发现现下的净涪沙弥与往日的他很有些不同之处。
那一双眼睛。
与平日相比,此刻净涪那双黝黑的眼睛没有了往日的干净纯粹,反而像是渗入了很多莫名的复杂的暗沉的东西。这些东西黯淡了他眼睛的神采,磨灭了他眼中的光亮,却也并不污浊,反而像是两颗墨玉雕就的宝石一样,带着一种墨色的通透明净。
那是一种,比纯白色更为耀眼更为夺目的光。
净涪也未作声,只这一拜之后,便闭上双眼,稳坐在莲台上不动了。
菩提树下的世尊阿弥陀并未有任何动作,但净涪的灵台之上,却陡然出现了一线光。这光初起不过一线,尔后铺展开来,化作无量光。无量光中,一尊亘古不变的佛陀手持宝幢安坐金莲。
佛陀看着净涪,净涪身前的太极图乃至手上黑色光球里的两颗将成未成的魔珠也都一览无遗。但即便如此,佛陀看着净涪的目光依旧慈悲而包容。
识海中的净涪本尊站起,他手上持有的一应太极图、宝珠一应物什全都飘落在那尊与净涪模样极似的佛陀手上,被那尊佛陀拿在手里。
净涪本尊双手空无一物,身上仅穿沙弥袍服,脚上也仅有一对僧鞋,除去脖颈上挂着的那一串大佛珠外,全身上下干干净净。
即便是在他自个儿的识海中,净涪仍是沉默,并未作声。
世尊看了半响,竟而一笑。
这笑又不同于方才所见的慈悲包容,更多了几分长辈的慈祥与亲近。
净涪看见,心神一动,竟自心底生出几分不解。
因是在净涪的识海,净涪这心思一遍,这识海里便显出了几分来。当然,就算识海没有显露出来,依世尊的神通,净涪也瞒不过他去。
世尊又是一笑,却未再多说话,只是那只空着的自然垂落在身侧的左手抬起,向前探出。
本在不远处的世尊忽然出现在净涪身前,而他那只探出的左手,便就直直地落在净涪的头顶。
净涪本该心生警惕,乃至奋起反抗,但不知为何,他心中未有半点惊惶,更生不出丁点敌意,他就那样放松地站立,任由世尊阿弥陀的手落在自己光溜溜的没有一点防护的脑门上。
他颓然地闭上了眼睛,心中叹道:“罢了罢了......”
却不想世尊的手搭在净涪的脑门上,耀眼的佛光在净涪头上凝而不散,随着世尊的动作来回盘旋。
净涪猛地睁开了眼睛,两眼发直地望着前方。
世尊阿弥陀佛身高大,净涪此时又不过少年,身量未足,饶是世尊就在他眼前,和他不过一臂之距,又是坐姿,但在没有抬头的情况下,净涪也就是看着世尊的下巴而已。
“你既已受戒,皈依三宝,当谨持戒律,行走正道,日后成就正果,方是大善。”
没有责备,没有警戒,有的只是带着长者善意的叮咛规劝。
莫名的,净涪的心一下就定了下来。
除去几次三番的宣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外,这还是净涪第一次直面这位佛门无上尊者,也是净涪第一次正面面见这位西天极乐世界之主。
在此之前,对于这位尊者,净涪有过很多次猜度。善的恶的,正面的阴暗的,净涪猜想过很多次,也曾一次次推翻自己的猜测揣摩,但正到了正面对上的时候,净涪只觉得先前所有的猜想全都荒谬至极。
可即便到了现在,真要净涪用词汇去描述这位尊者,净涪又说不上来。但净涪也隐约明白,对于他皈依佛门,这位世尊是欢喜的。
这欢喜,不是因为他皈依佛门将给景浩界佛门带来的种种,也不是因为佛门势力在景浩界的复兴趋势。真要说起来,景浩界不过是一个小千世界之一,在茫茫寰宇中渺如尘埃。于遍布寰宇的佛门而言,区区一个景浩界真的算不上什么。
世尊是在为他欢喜。为他开悟而欢喜,为他踽踽前行而欢喜,为他前途光明而欢喜。
在世尊眼中,众生沉沦苦海,业障缠身,是为大苦。是以他曾有言,众生皆苦。故而有情众生,若能开悟,以己之行斩断孽障,为己身铸造渡海宝伐,最后踏上彼岸,他便为之而欢喜。无论那觉悟之人使用的是佛法、道法还是魔法,甚至是像净涪这样佛魔双修,那也根本不重要。
这就是世尊。
这就是接引圣人阿弥陀。
净涪立身低头,双手合十,眼睑微闭:“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有话要说:嗯,这章关于世尊阿弥陀的说法,我也就是片面理解,各位看过就算了啊,不要细究,不要细究......
第101章千佛法会(十二)
净涪从识海中出来,山上山下所有僧人及至天静寺外那些得见世尊阿弥陀的有情众生也都一一恍然回神。
不需任何人提醒,所有人向着前方那尊披着无量光的佛陀虔诚拜倒,齐声祝祷道:“我等惟愿天下承平,万世安宁!”
“我等惟愿众生安定,无忧无扰!”
“我等惟愿世尊永存,传承绵延!”
“南无阿弥陀佛!”
三大愿,一者为天下祈愿,愿天下承平,万世安宁;二者为众生祈愿,愿众生安乐,无忧无扰;三者为佛门道统祈愿,愿世尊永存,传承绵延。
千佛法会第六环的佛前祈福,便就许下了这无关己身无关私欲的三大愿。
披着无量光的佛陀颌首微笑,低唱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佛号落下,佛陀周身无量光四散,没入天地消失不见。
众人境界未到,神通有限,未知世尊依此三愿以大神通为景浩界众生加持天道预留一线生机,却也心神安定,神和气足。
景浩界天道有感,欢喜雀跃,连连震动。
时至黄昏,一轮夕阳将降未降,堪堪挂在西边群山山头上,而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47
与西边群山相对的东边山头上,又另有一轮明月将将升起。
夕阳光辉未减,堂堂皇皇,明月神光未增,湛湛清清。
此番异景,堪称日月同辉。但这还未算难得,更难得的是,是那将整片青天换做紫天的紫色云霞。虽未成就任何异像,仅仅只是平平铺展开去,这纯净无瑕的紫也别有一种正大光明,气象万千的韵味。
显露于外的无瑕纯紫之外,又有无形的肉眼不可见的滔滔黄色人道气运自四方滚滚而来,汇聚在天静寺上空,流入佛门气运所化净土佛国之中,又被其中莫名显化出来的一灯一钵一图牢牢镇压。
这湛湛紫天之下,饶是正在自家静室里闭关的左天行,还是就在家族藏书楼里搜寻古籍的杨姝,亦或是医谷里正跟随师父仔细钻研医术的苏千媚,更或是宗门山头上学着左天行山顶练剑的袁媛,心底齐齐自然而言地生出一种喜悦,让他们即使各自忙活甚至还没有停下动作,便已在同一时刻面露笑意。
古楼里,手里还拿着一本古籍的杨姝倚在窗前,抬头望着那片湛紫的天空,而她身侧,不知什么时候也站了一位紫衣玉冠的俊美青年。
青年一手扶着窗棂,抬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天空的异像,低声道:“天地同喜......算算时间,天静寺那边的千佛法会又到了第六环的祈福了吧......”
杨姝听得莫名,但她素来聪颖,又想到族中的记载,忍不住低声问道:“老祖,这番异像就是因天静寺千佛法会的祈福而起的?”
“嗯。”这位一向对她很照顾的杨家老祖此时也不将藏书楼里的规矩放在眼里,他转过头来,颇有深意地望着眼前这个虽然还没张开但也很能看出日后倾城倾国的牡丹殊色的族中后辈,“佛门在景浩界万万载传承不绝,至今仍为景浩界三大势力之一,根基厚绝,外人无从测度。能做到这般,佛门自然有它的手段......”
杨姝听着,心神颤动不止,一时心跳如擂鼓,更有一抹红霞飞上玉腮,不知是激动的还是其他,她问道:“老祖,那我杨家呢?”
“我杨家......”杨家老祖看着眼前的小姑娘,笑了一下,道,“我杨家日后如何,还得靠尔等后辈的了。”
杨姝看着自家老祖,按捺着心头的激动,慎重点头应道:“是,老祖请放心,我等绝不负老祖厚望!”
杨家老祖点点头,颇有意味地道:“我等自然是相信你的。”
天剑宗宗门某一个山巅上,袁媛轻喘着气握紧手中宝剑,抬头望着那紫宝石一样的天空,她的身旁,不知什么时候也站了一位一身道袍衣冠飘飘的女修。
袁媛归剑入鞘,上前行了一礼,道:“师父。”
气息冰冷清冽的女修没说话,只是回头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又再度看着天静寺的方向。
袁媛乖巧地静立在女修身侧,并不说话。
山巅上气氛安静,但却又并不冷凝,甚至带着几分暖融的感觉,让很有点疲乏的袁媛忍不住有些晃神。
女修回头又看了袁媛一眼,道:“回去吧。”
说完,整个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袁媛被这声音惊得回神,却并不害怕,吐着舌头笑道:“是,师父,弟子就回了。”
医谷里,苏千媚正入神间,便觉得她身侧有人正在拉扯着她垂落的衣摆。她猛地回神,却见她身旁的师兄正冲着她挤眉弄眼,而她身前的师父还是笑眯眯地看着她。
苏千媚不由得心生歉意,垂着头低声道:“对不起,师父。”
老人摸着长须笑道:“无事无事,这一番景象灵异,非因佛门的千佛法会不得一见,你等确实还是第一次见,好好看看无妨。”
他见苏千媚依旧垂着脑袋不说话,只以为这小弟子还在愧疚,却不知苏千媚正因着听见佛门这一个字眼心中暗自隐忍。
他只笑着阖上手上医书,又去整理案上作为样本教导两位弟子学习的药材,笑着安抚道:“今日便先到这里吧,你们如果有兴趣,就在谷里看看无妨。z这番异景很有趣的哦,错过了还得再等下一次,那就太可惜了。”
就这样,苏千媚连带着她师兄一起,就这样被他们的师父赶出屋舍,到外面去看那佛门的捞什子祈福异景。
和苏千媚一般命运的,还有道门的一众年轻天骄们。当然,这些天骄们和苏千媚这种半被强迫半是自愿的不同,他们几乎是早在异像一起的时候便已经走出室外,仰头观望着这天中异景。
或有人境界已到,或有人另有奇遇,总之,这些人中,颇有不少人能看见那滔滔不绝的黄色人道气运落入佛门气运所化的佛国里,又被佛门镇运灵器镇压,自此化为佛门气运的一部分。
其中又有人极其羡慕,忍不住询问身侧师门长辈道:“师尊/师伯/师叔/师祖,佛门这般掠夺天下气运,我等可有手段应对?”
面对自家还天真稚嫩的后辈,各家长辈也不由得回想起昔日同样向着师门前辈问着这样类似问题的自己,便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怅惘,好不容易回神,眼见着自己后辈期待的表情,也都摇了摇头,或感叹或羡慕或带了几分嫉妒地道:“唉......佛门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不说天下黎民,便是我等,也都是这一场佛门祈福的受益者......”
各家天骄也都齐齐噎住,再要说些什么,却也是不能。
别说天下黎民,就是他们自家,也都是这一场佛门祈福的受益者,佛门拿了自己应得的,他们也确实不好多说。难道还要他们昧着本心说,天下不需要佛门祈福,让佛门撤去千佛法会中的这一环么?
别说他们能不能代表天下苍生,便是他们自己,也不能暌违自己的本心。
虽然想清楚了个中缘由,但要他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又委实不甘。不是他们这一辈才有的念头,实是自道门开辟以来,虽然表面上和佛门和平共处,比不得魔门和佛门针锋相对,但实际上,道门和佛门也是暗暗相争,各自较劲的处境。
谁叫打自一开始,他们道门的地盘就是从佛门那里抢下来的呢。
“难道......难道我们道门就没有别的手段应对?”
就算没办法阻止,他们也是可以分一杯羹的啊!哪儿能干看着对方前进,自家就什么动作都没有的?这不就是自我放弃么?
师门长辈看着激愤的后辈天骄,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望着天边那还在涌入佛国的人道气运,沧桑地道:“祈福手段是没有的,毕竟,佛门他们才是宗师。而其他的,门派中不是有许多行善除魔任务么?”
说到宗门门派里挂着的种种行善除魔任务,那些一向沉稳行事有度的天骄只是无事,但那些向来性格跳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48
跃,性情中不可避地养出几分自傲的天骄就是无言以对了。
行善之事除开某些天灾之外,都是些微渺的琐碎小事,他们看着就觉得无聊,还不如回静室里运转周天呢!至于除魔,魔道各门各派都是有自己地盘的,胆敢进入他们道门地域,还自负自傲到在他们道门的地界里兴风作浪的魔修,修为能力绝对不弱。这样的修士,可不是他们这些后辈能够应对的,打打前哨还行,真要应对,还得师门长辈来。
想到这些七七八八的,这些道门天骄更是无言,但又真的不甘心,忍不住又问道:“除了这些之外,真的就没有别的法子了么?”
有自然是有的,天地自有大运者,若能分得大运者气运......
各家长辈心中暗道,却没有明说,只道:“我们是没得法子了,你们要愿意,就自个儿自己想去。若能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算你一大功劳!”
说完,便就拂袖离去,留下自己后辈目瞪口呆地呆在原地。
道门这边这般纷纷扰扰,倒是魔门那边安静得很。
沈定立在庭中,看着天静寺的方向,想了又想,忍不住去了留影老祖洞府前,求见留影老祖。
留影老祖倒是出关了,也难得心情愉悦,便叫了沈定进去,问道:“什么事。”
沈定恭敬地施了一礼,聪明地开门见山:“请问师父,佛门这么大动静,我等该如何应对?”
留影老祖斜斜地瞥了沈定一眼,倚靠在长榻上,任由长长的发垂落地上,手里只提了一罐美酒。等到美酒入喉入腹,他才哼了一声,带着酒气道:“应对?要什么应对!等佛门打过来再说!”
说完他一抬手,将沈定扫出洞府之外,自己又往嘴里倒了一大口美酒。
沈定在留影老祖洞府前站了半响,未见洞府里有什么吩咐,只能向着洞府里施了一礼,返回自己的洞府里去了。
道门魔门这各种动静,天静寺那边却未有应对,只是继续着这千佛法会,进入千佛法会的最后一环。
作者有话要说:嗯,谢谢几位亲扔的地雷~
第102章千佛法会(十三)
事实上,还是太过年轻的一众天骄不知道,最令他们羡慕嫉妒恨甚至连如今各宗各门掌门长老也都忍不住在心底暗暗瞩目的,压根不是千佛法会第六环的祈福,而是那最后一环。
千佛法会第七环,也是压轴的一环,名为布施天地。
每每听到这一个名字,道门各宗各门的掌门长老也都忍不住一片沉默。即便是如今,在景浩界各处仰望着那一个日月同辉的异景,看着那一片纯净无瑕的紫色天空,他们也都只能干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就连那向来要战便战绝不唧唧歪歪干脆利落的魔道各宗各派掌门长老也都出得门去,或在山巅上,或在洞窟口,或在宫殿外,眼看着天静寺的方向,表情各异。
而天静寺的小灵山山巅,法会最后一环开始的钟声正在敲响。
悠扬钟声中,净涪摄心神,瞪大了眼睛,而眉心那光滑的印堂处,渐渐显出一只用金色佛光描画而成的眼睛。
净涪的佛眼才刚刚睁开,便被一片紫色、黄色、金色刺得眼泪直流,当下就又阖上了。
净涪不自觉伸出手,摸上眉心佛眼所在处。
千佛法会自来神秘,饶是道门魔门尽千般手段万种心思,也就能得到大概描述,从未有外人能够混入这里亲身观望过。
也是,上头可坐着景浩界佛门历代登临净土佛国的罗汉金刚呢。哪位道门魔门大能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蒙混过关,不请自来?
如果净涪所知不假,他或许就是这第一人了。可是,净涪摸索着眉心的佛眼,现如今他也算不得魔门的人。现在,他可是佛门妙音寺弟子净涪!
净涪放下手,试探着又睁开了佛眼。佛眼开始只是睁开一道缝,细细小小的,等到净涪渐渐习惯了,才慢慢地完全睁开。
净涪忍不住一愣,眼前所见,简直就是胜景。
日月为天之目,天中紫气如纱铺展层叠,又有滔滔黄河自四方滚滚而来,落入天静寺上方的净土佛国中。而庄严佛国上空,又有一灯一钵一图当空显化而出,镇压浩瀚净土。
净涪知道,那一灯一钵一图,即是佛门所有的镇运灵器。灯是灵冥清净灯,钵是八宝紫金钵,而图便是那世尊授经图。
净涪仔细打量了一阵,便回目光,转而去看这小灵山山巅。
和天静寺上空气运演化而成的净土佛国相比,这小灵山山巅其实更像是西天的极乐净土。枝叶婆娑的菩提树上有万丈金光垂落,几乎将整个天地换做无边佛国。上首安坐莲台的诸位罗汉金刚脑后各挂一顶功德光轮,身后还有一尊尊罗汉金刚金身静立,座下莲台还各有层层浮屠林立,神光照耀虚空,诸邪辟易,庄严而神圣。下首各自静坐的诸位禅师和尚也各不逊色,脑后功德光轮金光照定周身,身后虚空或有熊熊业火焚烧,或有无量智慧光辉耀诸天,或有宝塔浮屠层立,托着他们远离万丈红尘。
凡间转眼换做佛国。
净涪心下感叹,便也顺势侧目去看坐在他身侧的恒真僧人。
但见恒真僧人周身安稳无波,平平无常,但身后却有一尊手托明灯的罗汉金身护持左右。
净涪眯着眼睛再细看,那罗汉金身虽则面目模糊,金身周身还有一股扭曲的气场在悄然地模糊别人的感知,但净涪还是能够察觉到那罗汉金身身上隐而不发的霸道唯我之意。
那罗汉金身似乎察觉到了净涪的目光,那张模模糊糊的面孔上紧闭的眼睛陡然睁开,两道神光自那双眼中迸射而出,扫荡虚空。
净涪直直地对上那位罗汉的目光,那湛湛神光落在净涪身前,堪堪触及到净涪的衣袍,却又在猛然间散作点点光华消失不见。
这是警告。
净涪低头合十一礼,回视线。
那罗汉金身见状,便又重新闭上双眼,站立在恒真僧人身后沉默得仿佛他身下无声的影子。
上首的慧真罗汉抬起眼睑扫了净涪一眼。
这中间无形的交锋,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恒真僧人却无知无觉,他还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被一众禅师和尚簇拥在中央的天静寺主持清见禅师。
清见禅师此时已经下得莲台,他脸色肃穆,双手合十,低头垂眉,一步步穿过人群,向着菩提树下的那个石台一步步走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