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品贤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木已成灰
“叔父,这件事祖父和父亲可知晓?”周谨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随后便开口问道。
周护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这个侄子确实是个厉害人物,也难怪父亲会想要将他送到自
己身边来,想来也是已经预料到了他们周家可能会有的下场,就是不知道父亲和大哥能否全身
而退。
“你祖父是知晓的,至于你父亲,应该是不知晓的。”周护院淡淡的答道。
“既然祖父知晓,那么侄儿明白了,只是不知叔父希望侄儿做什么。”周谨言说道。
“你什么都不用做,以后你就是小少爷的书童,这件事我已经跟老太爷、老爷以及大少爷
说过了,他们都同意,小少爷的名字叫李若杉,你不要喊错了,叔父能教你的不多,就一点,
多听多看多学少说话,要知道,言多必失,懂吗?”
“侄儿明白,请叔父放心。”
“嗯,那就跟我走吧,他们这会儿都在正堂那边等你。”
周谨言的到来最高兴的人是李若杉,在这个地方,跟他年纪差不多的本来就不多,且他们
根本没办法交流,他说的其他孩子不懂,其他孩子讨论的他完全不感兴趣,总是有种很深的孤
独感。
可周谨言不一样,他们大小生长的环境差不多,且周谨言是受到周家着重培养的嫡孙,不
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最佳伙伴。
周谨言也没有辜负李若杉的期望,自从他过来之后,每天跟着李若杉一起读书习武,一起
给人启蒙授课,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甚至是一起捉弄人,破坏力直接翻了一倍,也是让李若
松头疼不已,因为他们捉弄的对象就是李若松,一个李若杉已经够难缠的了,现在又加了一个
周谨言,李若松真的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在见到李若杉的时候就已经到头了。
□作者闲话:
155、新衣裳
周护院按照李若松说的法子制定了一个练兵计划,四个班一共六十个人找了一个大晴天背
着各自的行囊进了山。
他们这些人用的行囊也是成栋指导缝制处制作的,缝制处就是李陈氏带领的那些大姑娘小
媳妇做衣服的地方,这个名字是李若杉想出来的,还跟周谨言一起做了一块牌子挂在上面,原
本只有李若杉和周谨言这么喊,到了后来大家似乎是习惯了这个称呼,都跟着一起这么喊。
缝制处每日主要的事务就是做衣裳,所用的布料都是李家从松江府搬家时搬过来的,李吴
氏将满满一库房的布料一匹不落的全部装了车,光是布料就装了整整八车,第一批被送过来的
物资里面就有这些布料。
这个地方有一点是成栋非常喜欢的,就是布料,除了麻布、棉布、丝绸以外,有一种叫做
洋布的东西,材质类似现代的呢子,颜色很多,其中就有深绿色,关键是这种洋布还不贵。
大楚并没有海禁,且同海外的几个国家关系还不错,对商人的管制也相对比较宽泛,所以
商贸还是相对其他两个国家发达一些,这种洋布怕是制作简单且量大,所以价格上面就比较便
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布料做出来的衣裳不那么好穿,挡风倒是挺好,但有些扎人,也不
好清洗,穿着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成栋却非常喜欢这种布料,因为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制作军装
,成栋前世穿了几十年的衣裳。
还有另外一种布料,相对就贵一些,是用棉花和那个海岛上面独有的一种蚕产出来的蚕丝
混制的,手感没有绸缎那么光滑,但是吸汗效果很好,而且也不像棉布那样洗过之后皱成一团
,像梅干菜似的。
这种布料叫棉蚕布,有薄有厚,成栋觉得这种布料完全可以用来做衬衫以及夏季的军装,
然后再用厚实的棉布以及棉花做几件军大衣,感觉演武堂跟前世的军校是越来越像了,只除了
发型,其他的几乎都可以假乱真。
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依然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成栋都想剪成小平头,现在这一头烦恼丝
真是让成栋烦恼的不得了,不好洗,洗了不好干,干了难打理,成栋想到现代他那些女同事,
不禁深深地鞠了一把同情泪,难怪当年那些姑娘们都要大清早就起床,那么长的头发,换了他
他还不是早早就要从床上爬起来,否则披头散发的往外跑想想都觉得可怕。
成栋还没意识到他应该感谢老天爷没让他穿到一个女子身上,现代的女性了不起就是早上
起来打理打理头发,约莫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古代的这些女性,盘好头发之
后还要插簪子、带头饰,光是挑选这些小东西就不止十五分钟。
双儿虽然可以生孩子,但是大部分生活习惯跟汉子还是一样的,头发盘起来,扎好,用木
簪或者玉簪一弄就差不多完事了
穿越之一品贤妻 分卷阅读134
,根本不需要搞太多的装饰。
其实这个也不怪成栋,本来李家就是男多女少,现在家里这七口人,四个男的一个双儿两
个女的,这俩女的一个是从以前就不喜打扮,另一个则是从来就不知道打扮是什么东西,也不
在意妆容,穿衣打扮从来都是越简单越好,越朴素越好,所以成栋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也是情
有可原的。
几种军装的样子成栋都给李陈氏画了出来,还言明第一套一定要做给李若松,李若松宽肩
窄腰身材很棒,成栋想要看李若松穿军装很久了,虽然不能说成栋是军装控,但不可否认,只
要一想到李若松穿着一身军装站在自己面前,这种画面,只是想想就让成栋浑身发热。
李陈氏针线功夫非常好,虽然这个地方没有缝纫机,但是李陈氏光是凭借着成栋非常简单
的描述和更加简单的画样,硬是没用几日便将成栋说的短袖衬衫和西裤给做了出来,还给李若
松做了几件成栋所说的汗衫以及四角裤,汗衫和四角裤都是用棉布做的,袜子也做了几双,只
可惜没有松紧,还是只能用带子系着。
虽然这个地方没有现代皮鞋,成栋也不知道那玩意该怎么做,但是大楚是有皮靴的,根据
使用不同还分了很多种类,走路穿的叫单底快靴,形状近似蚌壳式的布棉鞋,有的会在外面会
裹一层皮革,骑马穿的叫马靴,样式有点类似军靴,只是比军靴软很多,雨天穿的叫钉鞋,它
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装有铁钉。
当李若松穿上李陈氏给他缝制的军装衬衫和军裤,脚踩一双改良过的马靴,头戴一顶野战
帽出现在成栋眼前时,成栋一下愣住了,他定定的看着李若松,军装似乎真的有种非常神奇的
效果,之前的李若松言行举止都很温和,是个典型的书生,但是换上军装之后的李若松却别有
种风采。
毫无疑问,站在成栋面前的李若松现在看去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军装整齐,站姿笔挺
,有着军人所特有的风采,沉着而内敛,即便是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却无法掩盖他身上散发
出的如利剑一般的气质。
不仅仅是成栋,其他人也都看呆了,这种所谓的军装做的非常合身,肩部也好,腰部也好
,相较于传统的直缀,这种上下分离的衣裳显然更加衬托出李若松的好身材,关键是,看着也
很赏心悦目。
李若松这套军装上身效果极佳,能够穿上新衣裳,且还是成栋提供的小样,自己母亲亲手
给自己缝制的衣裳,李若松当然是高兴的很,可更让李若松高兴的还是成栋当天晚上在床榻上
面的表现,极为热情,以往最多第二次成栋就已经哭着求饶了,那天晚上成栋却像是要不够似
的缠着李若松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天麻麻亮了才停下。
李若杉缠着李陈氏给他和他的小跟班也做了一套,穿在身上舍不得脱下来,周护院就不用
说了,如果不是李若松抵死不从,加上他身材比李若松高大魁梧的多,李若松那身军装搞不好
根本就保不住。
就连李齐和李良也都想要两身穿穿,李陈氏只有一个人,自然是忙不过来的,幸好之前来
给他们帮忙做床单被罩以及学生装的都还没回去,李陈氏干脆就跟这些人签了契约,继续留在
李家宅子里帮忙做军装。
学生装就是蓝色棉直缀,统一的样式,统一的颜色,每人两身,也算是李家给这些孩子们
的鼓励,倒不是说李家多有钱,而是这些孩子来读书的时候,已经都穿上了家中最好的衣服,
却还是补丁摞补丁,有的孩子甚至穿着百家衣来阅微堂。
李齐心善,想着反正要给家里的人做衣裳,且家中的布料也确实太多,干脆就给每个人做
两身衣裳穿着,总比现在这样好。等到所有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换上了蓝色棉直缀再坐到学堂
里的时候,李齐发现效果居然很不错,最起码这些孩子看着更像是学生而不是乞丐了。
这些孩子家中爹娘如何感激李家姑且不提,但就李家这样的手笔就让刘家沟的人心怀仰慕
,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想要跟着李家的信念,当然,说酸话的自然也有,只是这种人完全不需要
李家人出手就已经被其他人给摆平了。
六十件夏季军装做好后,缝制处又开始按照样子做春秋季的军装,要到春秋季的军装都做
完了才会制作冬装大衣,幸而李陈氏叫来的这些人手艺都是颇不错的,悟性也够,说一遍再教
着做两遍基本上就都会做了,且也都是实在人,没有偷奸耍滑的,否则就凭她们这十来个人,
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去。
演武堂的人是在一个清晨被叫到练武场的,李若松和周护院站在前面,他们俩身上穿的都
是新式军装,看的其他人心里热热的,当知道他们在场所有人每个人都会发两套的时候,欢呼
声差点没把屋顶给掀开了。
所有人按顺序领走自己的军装之后,再也没有人羡慕隔壁阅微堂那些学生们穿上了新衣裳
,他们心满意足的摸着自己刚刚领到手的衣裳,笑的一脸幸福,看,我们也有新衣裳,比他们
穿的那些好看多了。
当天的训练,所有人还是穿着之前的练武服训练的,一方面是这种军装不适合训练使用,
另外也是因为就算让他们穿着训练,他们也不会同意的,实在是舍不得。只是训练结束后,周
护院要求所有人换上新军装在练武场集合。
这天下午,未来的大楚第一军第一次穿上了统一的军装,每个人都把自己拾的干干净净
的,穿着新军装,笔挺的站立在练武场上,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一排排的小白杨。
周护院和李若松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回头问成栋,“平日训练可有这种类似的衣裳
?,,
成栋朝天翻了个白眼,这俩人才更像是亲兄弟,蹬鼻子上脸的本事真是越来越强了。
“有,我回去跟母亲说一下,就用棉布做,做起来也不难,想来按照缝制处的速度,最多
七日就可以出来。”成栋说完,顿了一下,问道:“你们是准备做什么?”
周护院扭过头假装自己没听到,李若松则笑了一下,说道:“秘密。”
成栋不是好奇心重的人,但是听到这俩字也很不爽,他斜了李若松一眼,决定晚上不让李
若松上他的床榻。
李若松似乎是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凑到成栋耳边说了几句,成栋听完,点点头,虽然没
说什么,却让李陈氏她们又赶制了一批背包出来,就是这次演武堂的人所使用的东西。
这个时候,距离演武堂建成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大楚也终于进入孟秋时节。
□作者闲话:
156、好消息
刘家沟今年的成依旧不怎么样,本来田少山多,再加上刘家沟的
穿越之一品贤妻 分卷阅读135
土质并不好,每年交了
税粮之后勉强只能够一家老小不饿死,若是往年这个时候,没几家是不皱着眉头的,可今年却
不一样,自家大孩子小孩子能送去学堂的都送去学堂了,没进学堂的要么去了演武堂,要么去
了商队,大姑娘小媳妇不是在帮忙做饭就是帮忙做衣裳,每个月不仅不在家里吃饭反而还能拿
回不少铜钱,光是这几样就足够家里的日子过下去。
之前演武堂的六十人说是要搞什么演习,去了五日,回来的时候把村里人吓了一跳,野鸡
、野猪、獐子、鹿抓了不少活的,这些都还好说,死物里面有蛇、老虎、黑熊、豹子、狼等等
极为凶猛的动物,另外还有不少名贵的药材,让村里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敬佩不已。
这六十多人中除了有三个在抓捕的时候不慎受了轻伤之外,其他人都是毫发无伤回来的,
虽然这次演习并没有进到更深的森林中,却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了,弄回来的这些活物是不能动
的,要带出去卖到都城里,至于死物则当场就给村里的人分了大部分,只余下小部分拿去镇上
卖。
进出刘家沟并不算太难,可也不简单,若不是村里的人或者有人带路,很少有人能够直接
找到这里,原因在于从镇上到刘家沟的路非常绕,岔路多不说,还是沿着山修建的,一个不留
神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运气不好的甚至会走到深山中再也出不来,李家长房当时在这里安家
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并不希望很容易就被人给找到,当然,兰妃娘娘也不希望自己的爹娘
日后总是被人打扰。
衙门来税粮都还要人专门带着来,就更不用说不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了,对于李家人来说
,这里无疑是最适合他们隐居的地方,可对于李家二房来说,却是让他们几乎崩溃的事情。
李家大房被逼离开后,二房的人原本以为大权在握,很快就会有几千两的银子入账,到时
候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就在李百任一家人离开松江府的第三日,李百方大摆筵席为自己庆生,松江府中凡是有点
脸面的人都很给李百方面子,基本上都到了李府,少数几个没去的也都派人送了贺礼,一时之
间,李百方觉得这就是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日子,那种意气风发,那种扬眉吐气,那种得意自
豪,李百方恨不能再刻一块石碑给自己歌功颂德,让自己在松江府扬名立万流芳百世。
原本李百方以为自己这种好日子会一直持续到自己离开人世,到时候可以带着这份荣耀到
地下去见自己的祖宗们,可事实往往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心心念念等来的不是京中送来的银
两,不是光耀门楣的事迹,亦不是李府更上一层楼的喜讯,而是京中传来的噩耗,兰妃娘娘薨
了,连同八岁的平阳公主一起葬身火海。
京中的李家庶支因为哄抬物价被封门查办,一应人员全部下了大牢,据说已经被打死几个
人了,至于其他还活着的将来不是没入教坊就是流放边疆,松江府李家若不是有两块御赐的牌
坊在那里放着,没准也都被抓走了。
只是虽然李家二房的人没被抓走,日子也很不好过,之前李家背后有兰妃娘娘和平阳公主
,府衙的人多少会给些脸面,可现在李家最大的靠山没了,府衙当然不会再给什么面子,这时
候的李家更像是一块大肥肉,不管谁都想来啃一口。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李家名下的铺子、店面陆陆续续的被查封,就是李宅也被官差搜查过
几次,府中值钱的物事不是被没充公了就是被官差们顺手牵羊的给摸走了,李百方刚开始还
让官差们去找李百任,不想,官差们却给出李百任一家七口几个月前已经死光了的消息,李百
方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次觉得后悔,早知道李家会变成这样,他说什么都不会让李百任离开,
这样的话,这会儿被人搜家的就不是他了,没准趁着这种时候反而还能搞点银两带着家小逃出
去。
只可惜,李百任死的太快,也死的太不是时候了,甚至于在李百方看来,李百任死的太过
于轻松,让他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就不说了,还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自己,还让自己背上愧对祖先
的骂名,光是想到这一点,李百方就恨的咬牙切齿。
李百方只顾着咒骂自己的兄长,全然顾不上安排一家老小的退路,他的老妻却比他识时务
的多,见到李家颓势已露,李刘氏立刻拾了一些银两和饰物,让人藏了起来,等到李家被搜
了几遍,再也搜不出东西了,李刘氏便毫不客气的带着所有财物以及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孙
子孙女回了娘家,走的时候李刘氏还不忘写了一封休夫书,丢下李百方以及李百方的几个姨娘
、庶子庶女们走了。
等到李百方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刘氏和自己的两个嫡子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李家在第
一次搜家的时候就已经遣散了家仆,李百方就是想派人去找都不知道该派谁去,李百方的姨娘
们倒也想跑,只可惜,她们不过是给人做妾氏的,若是李百方不放人,她们跑了就是逃妾,除
了死路一条再没有其他路可走。
李百方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恨谁比较好,他也想过追去刘家把那个不要脸的老婆子抓回来
,可是只要想想刘家那个身材魁梧的大舅子,李百方又不想过去,可若是不把那个老婆子带回
来狠狠折腾折腾,李百方又咽不下那口气,怎么想怎么难受。
大喜大悲之后又气又怒,李百方本来年纪也不算小了,竟就这么生生把自己给气死了,李
百方一死,他的妾氏们二话不说卷了李府所剩不多的物事带着自己生的孩子离开了李府,竟是
连给李百方尸的人都没有。
松江府李家,书香门第、百年家族,就这么树倒猢狲散了,几个月后,当这个消息传到刘
家沟,李齐将自己关在书房中待了一整日,李吴氏急的不行却也不敢打扰,只能忧心忡忡的守
在书房旁边的厢房中。
半个月后,松江府李家的宅子被一位外地的客商买了下来,据说是从李百方一位庶子手中
买过来的,房契地契一应俱全,花了多少银两这位客商并没有说,只是在买下之后将李府重新
修葺了一边,换了一块牌匾住了进去,松江府李家就此彻底消失了。
彼时,李齐拿了三张一千两的银票递给李吴氏,让她将这三千两银子交给李陈氏,李吴氏
接过银票,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下李齐的表情,见李齐似乎是真的想开了,便未多说什么,转
身将银票递给张管家,请他帮忙将银票交给李陈氏。
虽然李齐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他的情绪显得非常低落,比从前沉默了不少,或许是觉得
有愧于先祖,不过短短数日
穿越之一品贤妻 分卷阅读136
,李齐清减了不少,原本就不算胖的人现在看着更是瘦削。李吴氏
焦急万分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老爷一日日消瘦。
就在所有人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喜事让李齐的情绪一下好了起来。
时值九月,天气还有些闷热,成栋这些日子总觉得胃口不是很好,且非常容易犯困,稍微
动弹一下就累的不行,他自己虽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架不住李若松的强势,只好依照李若松
的吩咐不去讲课也不去干活,想吃什么就让厨房做点什么,想睡了就去睡会儿。
李若松也没忘跟自己爹娘和祖父祖母说这个事情,几位长辈都觉得成栋可能是累到了,也
没多想,毕竟成栋这段时日确实很辛苦,他正忙着研制地雷,火药的成分他很清楚,也很快就
买齐了配料并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搭配将火药做了出来,可地雷却比较麻烦,毕竟这个时代冶炼
工艺还不成熟,想要做出比较好的引爆装置难度就大了,成栋前段日子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
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这个东西,完全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成
栋终于成功的研制出踏雷和跸雷,这两种地雷研制出来了,成栋才稍微放松下来。
之所以说是稍微,因为在成栋的工作表里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他还没来得及做,那就是七
人抬,在成栋生活的时代,七人抬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需要七个人就能够随
时随地的批量生产手榴弹,虽然做法不难,可问题还是出现在冶炼工艺上,成栋需要攻克的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