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然后便是一件比较重要的大事,在临漳学宫里学习了整整五个年头后,赵侯的长子赵操终于如期出师。赵无恤在未央宫的赵氏宗庙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
这时候距离赵侯自己的冠礼,已过去整整二十五年了……冠礼之上,赵操没有享受到赵无恤当年冠礼时站在东阶的待遇,这意味着在赵侯心里,对太子人选依然坚持原先的选择。
但赵操之母伯芈并没有失望,反而松了口气,下来以后对儿子嘱咐,让他安安生生地做封君,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赵国律法严格规定,封君成年后不得内留,赵操在冠礼后,立刻就坐上马车,赶赴东方的琅琊赴任“琅琊君”去了。
他这个不是诸侯,胜似诸侯的封君,拥有琅琊沿海一郡数县之地,将为赵无恤镇守海滨,同时监视淄川、胶东、胶西这三个诸侯。
据赵无恤所知,赵操走的时候,还带上了一个叫曾参的年轻人,任命他为琅琊君幕府从事。
说来也气人,邺城的法律风气,临漳学宫的务实精神,赵操这五年里学到了不少,但骨子里的好儒也没放弃。经过东胡之役后,赵无恤对这个长子是有一点失望的,他虽然跟赵佳同岁,但基本没受过什么挫折,想事情依然十分单纯天真。
但毕竟是赵无恤的亲生骨头,他只能往好处想了,孔门的学说也不尽是迂腐的,曾参的一些理念,倒是揉杂了赵无恤提出的一些东西。何况,无恤几年前就已经指派了好法术的成抟担任琅琊令,或许可以补正赵操一二。只希望赵操能听自己的话,能够“外儒内法”吧。
就算他想复古,想大兴仁义,也对当地影响有限,赵国的封君权力可大可小,像钟吾君赵广德和商君赵伊,就拥有实权,但赵操这类没有执政经验的黄毛孺子,先让琅琊令越俎代庖几年吧,不管封君个人喜好如何,都必须服从国策,不然就束起双手,做一个清闲封君吧。
至于赵无恤的太子赵恒,现如今也快十五岁了,垂鬟结髻,玉面峨眉,和他母亲乐灵子越来越像。赵无恤对他的教育更上心许多,让张孟谈、子夏、邓析等人轮番授课,做赵恒的夫子,希望他在重视律法之余,接受不同的学说熏陶。
赵无恤的后宫依然是那样子,乐灵子和季嬴维持着宫中平衡,在空同明珠进入后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倒是这草原女子似乎极好生养,赵无恤总共之临幸了她一两次,十二月初的时候,居然就诊断出来有孕了。
到了腊月初八的时候,又是一年雪落时,赵无恤刚做完腊祭,回到季嬴的长秋宫里准备休息,却接到了一封信,一份来自草原的信……
不用打开,只用看羊皮封面上那一如赤山勒石的笔迹,赵无恤就知道,这是赵佳写的……
……
“君上吾兄,在上,妹护楼烦校尉佳再拜言。”
“初秋一别,已隔三月,如三岁兮……”
这封信应该是上个月,也就是冬至之月写的,路上花了月余时间才到邺城,可见这寒冬时节里,沿途羁旅之艰难。
但这封信却洋溢着夏天般的热情,让赵无恤读过之后,心里生出一丝暖意,驱走了腊月的冰凉。
信很长,没有太多的吐诉思念,而是重在叙事。赵佳用有些杂乱的语气,讲述了赵无恤离开代北后,她在那里做的事情……
随着赵国在北疆打开局面,控制的地域自然不再局限于代郡,而是开始向外拓展。九月的时候,正值秋高马肥,赵佳率领第一批军屯部队,进入代郡以北的阴山、大青山南麓地区,想要在这里拓殖,建立一个据点。
她在信里讲述了建立据点的经过,十分曲折,以至于赵无恤都不知道这究竟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少女加入了想象的成分。
“阴山之阳,又有山系,因其青杉苍翠,故名曰大青山。大青山之南有平原阔野数百里,荒于水、武泉水流经其间,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宜农宜牧。妹听土著匈奴乡导之言,于荒于水之西筑城……”
然而刚筑完一面土墙,这新城便因为未知的原因轰然坍塌了,当地的匈奴人都十分恐惧,连赵军里的一些人也惶恐不已,以为这是触犯了当地的鬼神?纷纷劝赵佳放弃在这一带建立据点的打算。
然而赵佳是什么人,岂能轻易服输?她将本地土著巫师统统赶走,从代郡找来了鲁班的弟子,临漳学宫里培养出来的营造工匠,发现之前的城址的确没选好,其地卑湿,地基很难打牢,那些部落的乡导是故意引他们来此的……
与此同时,赵佳还觉察到,这个名为“匈奴”的小部落对赵军的到来充满敌视,除了派乡导欺骗他们外,还试图劫掠赵军的粮秣,让巫师对着沿途河流水井下咒,毒杀赵人,他们知难而返。
赵佳大怒,这是第一次有部落对赵国阳奉阴违,若是这根出头草不拔掉的话,只怕会在草原掀起一场巨大的反抗。
于是她继续与这个名为“匈奴”,人数千余的小部落虚与委蛇,另一方面秘密从龙城招来援军,在一天夜里联合楼烦、空同人突然发动袭击,将匈奴部毁灭。像对付东胡人一样,焚烧了他们的帐篷,杀光了他们的男人,将女人送给臣服于赵的空同、楼烦人,匈奴部落,就此灭亡……
用匈奴部立威血祭后,赵佳又让工匠到荒无水以东,寻找新的城址。
传奇从这里开始。
赵佳说,工匠们白天见有一群天鹅在云中飞翔,整天都在大青山南麓同一个地方的上空来回盘旋,鸟群下方的地面上还放射出耀眼的光辉……看到这个景象后,工匠认为是吉祥之兆,过去一瞧,土地夯实,附近还有水源,于是便决定在这里筑城。
“佳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之,昼见群鹄游于云中,乃于其处筑城……城名曰:云中!”
……
“匈奴,云中城……”
赵无恤读到这里后,已是唏嘘不已,他不知道,赵佳在信里其实想说很多很多,她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告诉赵无恤。
但立刻又觉得自己能告诉他什么呢?这样做又有何意义呢?最后只能在叙事完毕后就草草的收了尾,以“今附貂裘、狐皮等少物,均乃妹亲手射猎,为路远不得多附,还请兄长纳之。仲冬寒冷,代北如此,邺城亦然,望兄长及阿姊、诸侄以貂狐之皮为衣,珍重安好……”作为结束。
读完全篇后,赵无恤竟突然大笑起来。
自己的小妹,她不知道,她在不声不响间干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啊。匈奴在春秋之世只是一个小小部落,游牧于阴山、大青山一带,小到赵无恤都没注意到他们,可在后世却大名鼎鼎,建立了第一个草原帝国,影响深远,谁料就这么被赵佳斩草除根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挛鞮氏的头曼、冒顿、伊稚斜,那些正儿八经的“撑犁孤涂单于”,本该纵横欧亚草原,让白人也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们,直接就没了出场的机会?而战国的赵国名将李牧也没机会驻扎云中,拿刚起家不久的匈奴人刷功绩了。
几个世纪后的历史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赵无恤不得而知,他只知道,经过赵佳这么一折腾,代郡之外的大片草原,这回是彻底落入赵国实际控制下了。那里位于后世的呼和浩特一带,拥有比代郡更加优良的草场,可以大规模放牧马匹,训练骑兵,靠近黄河的岸边土地肥沃,开辟耕地,可以养活大量人口。
可以这么说,云中城,就是赵国钉进草原,在塞北建立统治的一根钉子!
“传诏令。”赵无恤又将这封信看了两遍,让侍从在上好的锦书上记录道:
“以塞外代郡龙城以北;阴山、大青山以南;黄河以东设云中郡,郡治云中城。“
“公女赵佳,英睿有为,三箭退虏,勒石赤山,亲执金鼓,伐灭匈奴,有为君分忧之心,克定边疆之勋。昔殷之妇好,列于高庙,今公女功参佐命,不让须眉,非常妇人之所匹也,理当嘉奖,使其为云中君,统领云中军务!”
什么,以一位公女做封君!?
侍从差点咬了舌头,这件事一定会在朝堂上引发争议吧,但他不敢做越过职权的事,依然颤抖着手记录下来。
赵无恤也不管旁人怎么看了,他拿起玉印,在锦书前沉默良久,心里充满了怜惜和无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未央宫今夜的月亮很圆,但赵佳却要一个人在塞外草原简陋的城寨里,忍受寒冬料峭。赵无恤回来以后,和季嬴又一起去信劝过几次,希望她能回来,但赵佳的性格跟赵鞅一模一样,这匹倔强的银马是铁了心要呆在代北了……
赵无恤心里默默诉说着自己的歉意:“小妹啊,安逸生活、美食衣帛,都不足以唤回你,既如此,这就算是为兄给你的少许补偿吧……”
他在玉印上呵了口气,在墨迹刚干的诏书上重重盖下红章!
云中君,赵国的第五位同姓封君,是个女人!
……
ps:那啥,还是说几句吧,赵佳的剧情,大概从一年半前在脑子里浮现,几个月前开始拟定细纲,这之后就从来没变过。写作过程中,书评区里真是波澜起伏,从一开始骂她说想让她死,到后来又怜她觉得作者心狠,这个反转相当有意思。当然一些盗版网页的评论更是一致认为这本书血崩了。
但是,两年前,刚开始写这本书时,有人就对我说,你驾驭不了春秋,肯定崩;一年半前,当剧情进入无恤奔鲁的时候,有人说这书崩了;当涉及到孔子的时候,有人说书崩了;当写南子的时候,有人说这书崩了;写季嬴篇时,又有人说书崩了,你快烂尾吧……
两年了,五卷一千一百五十三章,三百六十五万字,书崩了么?烂了么?精品已入,版权已卖,长约已签,夫复何求?
“书友的意见”我会看,会思考,会修改不恰当的无关紧要的细节,但是从不会因为任何人改变我的大纲,他骂由他骂,清风拂山岗;他夸由他夸,明月照大江。反正这个人物已经印在你们,至少是大部分人心里,一年内忘不了她,忘不了那种离别时有点遗憾的感觉,她的存在就是成功的。除了少数人外,每一个重要角色,她们的结局在出场那一刻就已经被性格注定,连我也没办法逆转。以上纯属无病呻吟,支持的就投张票吧,这章算是明天的提前发了,晚上还有一章。





春秋我为王 第1154章 逐鹿中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经营北疆,收胡貉之利是赵国的国策,皮货牲畜,甚至是草原流入内郡的奴隶,都是暴利产业。所以除了云中郡外,赵无恤还在代郡以东、燕国以北的地区设置了上谷郡。
上谷郡,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宣府、张家口一带,随着东胡残部远遁,这里也成了一片空地,其地山高谷深,雄关险踞,景色秀丽。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燕国,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此处是燕国通往草原的天然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屯驻军队,设立藩篱,监视赵国暂时无法控制的西辽河,防止东胡或其他部落再度兴起,是很有必要的。
上谷郡的治所在屠何,也就是明清时期的宣府,由新稚狗担任郡司马。这个郡看上去很大,却空有名头,辖区里的居民很少,在中原移民过去将其填满前,上谷和云中,充其量就是个两个作为代郡羽翼的军事防区。
如此一来,以代郡为主,云中在西,上谷在东,赵国的代北三郡如同三驾驶向塞外的马车,互为犄角。这三郡里,代郡依然是重中之重,虞喜死后无人能主持大局,赵无恤便将大将邮成派了过去,总领三郡,有机断之权,自此以后,他就可以暂时不必担心塞北局势了。
但邮成这一走,上郡的司马却空了出来。赵无恤思虑再三后,敲定了人选,他将宗室子弟赵蒹从淮河沿线调了回来,去做上郡的军事长官……
这一日,赵蒹奉命回京述职,因为他是宗亲堂弟,不是外人,赵无恤便在宫内摆了家宴招待他。
长乐宫中,红烛高悬,琼浆暖酒,钟鼓音乐,牛羊豚肉一应俱全,赵无恤位于正席,赵蒹坐于下首,比起十年前伐秦时的稚嫩,这位赵氏的”千里驹“已经成熟了许多,面带风霜,颔下已经留了一些黄黑相间的胡须,不过见到赵无恤后,依然是满眼敬慕。
赵无恤还让乐灵子、季嬴,太子赵恒,幼子赵偃等人也来陪坐,席间君侯夫人乐灵子笑着说让他们只言亲情,勿谈国事,众人笑着答应,一开始还其乐融融,但吃着吃着,赵无恤却突然叹了口气……
“看到子苇,我却是想起了一个人啊……”
赵葭也若有所动,拱手道:“君上想的,莫非是柳子骞?”
……
赵无恤想起的那个人,正是已经远赴异域,杳无音讯的柳下越。他是盗跖之子,也是赵葭的好友和袍泽,一直志在四海。黄池之会后,主动请缨去往西方,试图重走穆天子西行之路,寻找传说中的西王母国,为赵国凿空西域,以获取赵无恤渴望已久的汗血马、苜蓿、棉花等中原没有的物种。
然而算算时间,他于赵侯无恤四年(公元前485年)仲春出发,而现如今已是九年隆冬(公元前480年),弹指一挥间,六年已过,但柳下越和他的队伍却依然杳无音讯。
“按照君父之前的规划,就算柳将军一直走到天山才返回,往返也不过三四年时光,超期如此之久,他会不会已经……”
话到嘴边,太子赵恒却不说了。
他有些悲观,他打小就没怎么离开过邺城,外部世界对于他而言是充满未知和危险的。
在临漳学宫里,赵恒听过一首歌谣,里面充满了中原之人对遥远西方的想象:“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他们说,那里四外是空旷死寂之域,红蚂蚁大得像巨象,黑蜂儿大得像瓠芦。他们说,那里五谷不能好好生长,只有丛丛茅草可充食物。沙土能把人烤烂,想要喝水却点滴皆无。走在其中,彷徨怅惘没有依靠,广漠荒凉没有终极之处……
总之,就连死者的灵魂去了那里也会被蒸腾得灰飞烟灭,何况活人?
所以在赵恒看来,柳下越的出访本身就是一次可能性极低的冒险。泾水以西就不再是赵国领土,在陌生的蛮荒异域,商队可能会遇到种种危险:或许会被嗜血成性的贼寇劫杀,或许会被语言不通的异族囚禁,或许是在横跨大漠时没了水,尸体就在滚烫黄沙的里逐渐风干……而他们渴求已久的目的地,只是一场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此话说出来后,席间众人沉默了,连赵无恤也有一丝后悔,凿空西域到底有多难,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但依然没忍住内心里的冲动,答应了柳下越行此冒险之事。是不是应该在全取中原,控制秦国后,再派他出去比较合适?
如今柳下越不知生死,他临走时虽然已经娶妻,却没有留下子嗣,若他真的已经遇难,赵无恤恐怕还得出面,从曲阜展氏那里要一男半女来,过继给柳下越,好延续盗跖这一脉的香火啊……
不料此时却有一声清脆的孩童声音响了起来。
“或是那位柳将军被沿途的邦国盛情挽留,耽搁了呢?或是他因为西王母太美,留在当地,没来得及返回呢……或是,或是他到了天山,没找到父亲想要的东西,又继续往前走了呢?”
却是赵无恤那个才九岁大的幼子赵偃奶声奶气地发言,还没说完,就被他母亲季嬴打断,让他休要插嘴,随后对乐氏夫人和太子恒歉意一笑。
乐灵子还之以微笑,赵恒则有些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他已经十五岁,被一众太子太傅教导得多才多艺,理智务实,不再会有这种天真的想法,也不再相信童话了。
然而赵无恤却哈哈大笑起来,让赵偃上前,赏了他一块贴身的玉佩。
“孺子说的没错,远赴异域会遇上些什么,连寡人也说不准,怎么能盼着柳子骞死呢?寡人依然相信,他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五年不行,那寡人就等他十年,二十年!因为寡人相信,柳下跖之子,绝不会辜负于我!”
小赵偃的话有道理,华夏周围充满了蒙昧和未知,柳下越的西区,可以说是又一次地理大发现的壮举,总是谨慎保守,注定是走不远的,以一种炙热和疯狂的态度去发现探索,或许能抵达目的地,也或许南辕北辙,但只要他再耐下心来等一等,也许,会有张骞式的奇迹出现呢?
……
筵席撤下后,赵葭却留了下来,当只要他与赵无恤两人君臣相对时,他终于敢将席上没机会说的话说出来了。
“君上,臣有一些肺腑之言要说,请君上恕罪!”
“说吧。”赵无恤径自坐下,也让侍从给赵葭赐座,他却是不肯坐,下拜后,嘴巴像机关枪一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自从九年前夫差在鲁、宋大败,带着残兵败卒退回江东后,南方的形势便完全调转了过来。楚国与越国结为同盟,联合攻吴,而我赵国则坐山观虎斗。那楚国白公王孙胜和越君勾践并非凡俗之辈,不但勤修内政,水攻陆战也一直打得吴国节节败退。”
“黄池之会后,眼看吴国有些支撑不住,君上还陆续放了一些吴人俘虏回去,并向吴国输送了一些军中淘汰的兵器、甲胄甚至是粮秣,换取吴地的铜锡。”
“赵国的扶助让吴国缓了一口气,夫差对越国楚国发动了数次反攻,奈何国力已疲,上游地势也被占光,偶尔有一些小胜,却对大局影响不大。”
“臣等奉命驻扎钟离,保护蔡国,监视楚国,使其不敢冒犯淮北,但君上也勒令我军不能妄动。毕竟君上那几年正在伐齐、休养生息。之后又有伐中山、伐东胡之役。可是现如今,四海晏齐,正是插手南方的好机会,君上却将臣调了回来……”
赵无恤最初时一言不发,等他说完后,才有些不高兴地说道:“不是说今日家宴,国事明日朝会再谈么?”
“赵国乃君上之国,对于赵氏而言,国事也是家事,臣从小性子急,是一刻也等不了了……”
“学宫里出来的人,别样都好,我最不喜的就是这喜欢偷换概念的狡辩。”赵无恤笑骂着指了指赵葭,说道:“汝小子这是在抱怨,抱怨寡人不让你呆在南方,主持南征之事,错过了立功成为封君的机会,对否?”
赵葭被看穿了,心里一颤,连道:“臣不敢……”
“你还不敢?连秦国的岐山之阳都敢孤军去闯,试问赵国除了柳下越外,谁的胆子还有你大?”
赵无恤则冷笑道:“别看江淮这几年打的热闹,但要论对赵国的重要程度,上郡也不亚于淮北。这些年上郡白翟比较安分,是故没什么战事,但是作为监视秦国、义渠的第一线,岂能没有猛将戍守?邮成一走,军中除了你之外,还有谁对西线军务了如指掌,还有谁能比我家的千里驹,更让秦国人害怕?”
当年赵葭百骑入岐阳,烧其城邑,留书而去,使得整个雍都都深受震惊,那余威致今还在,赵无恤希望赵葭能够回到他熟悉的战场,至于淮北,他已经起用了回到赵国的邢敖代替赵葭的职务。
“上郡之重要,臣岂能不知,但是君上。”赵葭虽然知道上郡司马的爵禄比钟离校尉要高,但他对赵无恤这个时候将他从淮水调回来有一些疑虑,有些着急地说道:”吴国已经丢光了门户,今年入冬时,楚国横绝大江,越国也再次进入五湖地区,姑苏残城一座,即将被包围。吴国奄奄一息,或许撑不过明年了……”
“你的意思是,要乘着三虎疲惫,赵国横插一杠,让楚、越灭吴不成?”
“正是!若是乘势夺取楚国淮南群舒,则更好不过。”
赵无恤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小小滋扰牵制可以,但举国之战却不可行。南方作战不同于北方,骑兵几乎无用武之地,而赵国的水军,依然无法与楚越匹敌,就算在淮南打败了楚国人,依然只能对着大江望江兴叹,看着越国灭吴。”
赵无恤有些无奈,虽然他已经让赵广德、言偃等人在淮北经营数年,但依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南方作战,通过种种手段,能把楚越灭吴的时间延后这么多年,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比起去帮吴国强行续命,中原还有另一处更加甜美香脆的蛋糕等着他撷取。
“寡人便对你直说了罢。”
赵无恤道:“在你去上郡赴任之前,还要替寡人做一件事。”
“不知君上有何吩咐?”感觉有仗可以打,赵葭顿时心喜,现在赵氏的宗亲,就差比较年轻的他没有封地了,本来他已经看上了淮南,却被赵无恤调了回来……
“开春后,汝帅步骑三万,下虎牢,临孟津,兵逼洛阳!”
“这……君上莫不是要……”纵然赵葭胆子极大,却也大吃一惊!
赵无恤露出了一丝笑:“不错,寡人刚接到消息,成周的周王,已经活不到明年春天了……天子下堂,寡人身为伯主,少不了要去奔丧,并效仿周公,扶持孤弱,摄天下之政!“
大国间的角逐,是全方位的,不能只死死盯着一个地方,就在楚人白公胜为了灭吴全力联合越国,猛攻江淮之际,赵无恤却已经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边边角角就让宵小们争去吧,周失其鹿,寡人先逐之!




春秋我为王 第1155章 王的盛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噩梦……噩梦……
周王匄四十一年一月初一(公元前479年),成周王城,宫室外寒冬料峭,宫室内却因各种炭火熏香的存在,而显得十分温暖,空气中有一丝病态的甜腻。一位虚弱的老者躺在厚重的被褥下,因噩梦折磨而浑身大汗,他不安地发出痛苦喘息,似乎随时都要一命呜呼。
1...497498499500501...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