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吻江湖
在南边,每年都不能一起登高,因为万通要出兵靖海。
现在好了,回来之后,他们可以一起登高望远了!
“嗯。”万通伸手给他捋了一下碎“南边来了消息,汪直和张仑已经快要打到日本国了。”
他们俩靖海,可比万通放得开,加上水军日益成熟,联合作战演习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相互配合的也越来越好。
“打过去才好。”吴有为道:“对了,那个台湾,可看着了?”
“上头只是个台湾府,四周都是小渔村。”万通道:“跟上海县差不多,不过现在被水军占据了,那里地方不错,果然是个好地方。”
“那里在后世被称为‘宝岛“。”吴有为道:“是个很繁华的地方。”
万通点头:“不错。”
他是去过那地方,开发起来的话,的确不错。
回头万通就给汪直去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而吴有为继续给小太子当家庭教师。
且小太子的菜也该了,这次是秋白菜和萝卜。
吴有为让小太子了菜之后,让人教导小太子如何腌菜,小太子累了一天,只腌好了他那十几个大白菜,感慨的道:“以往并不怎么喜欢吃的腌菜,竟然是这么累才做好的东西。”
“现在您累,到了冬日,便可以吃自己做的腌菜了。”吴有为道:“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辣白菜!”
“好啊!”小太子兴致勃勃:“做好了给皇祖母享用!”
现在有了辣椒,吴有为终于祭出了他最喜欢的辣白菜。
其实他也没做过,但是见他妈妈做过辣白菜,只是那辣椒酱是需要红辣椒的,现在正好有了红辣椒。
师徒二人兴致勃勃的做了一小天的辣白菜,放在一个阴暗的地方等待时间的流逝。
七天之后就能吃了。
这七天里,师徒俩上课都心不在焉。
一直到七天之后,辣白菜做好了,小太子亲自端着送到了清宁宫,其他人那里都是派人送去的,周太后吃着玉米粥,配上辣白菜,美滋滋的很:“还是我皇孙儿懂得祖母的心啊!”
周太后年纪大了,御医们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给她老人家建议的食谱都是清淡为主,可是周太后本来年岁就大了,舌头的味蕾已经退化了,再吃的清单,她就没滋没味儿了。
老太太好面子又不肯明说,那样显得太后好像很馋一样。
现在不同了,皇孙儿给送来的辣白菜,白菜干脆鲜香,甜美异常,又味道醇厚,辣椒的味道更是十足!
吃着就是香!
周太后高兴了,一口气用了三碗粥,老嬷嬷不敢再给她盛了:“太后娘娘啊,就算再喜欢,也只能吃这些了,不如明日再用?”
小太子也劝道:“皇祖母今日用的好了,明日还可再次享用,孙儿那里有一坛子是专门为皇祖母腌制的,明日就送过来,今日只是想看看皇祖母喜欢不喜欢。”
喜欢自然继续送,不喜欢那就只能送一次了。
“喜欢,喜欢着呢!”周太后擦了擦嘴角:“哀家的皇孙儿真是厉害。”
小太子咧嘴一笑:“孙儿也终于知道,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古诗里的”隹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了。“
“你的先生教得很好。”周太后感叹道:“哀家要赏他。”
虽然腌菜是妇人们的活计,但是在民间,男子也是要做的,小太子能体会到《悯农》一诗中的意境,将来肯定会体恤百姓们的辛苦。
吴有为莫名其妙的得了周太后赏赐的宫中腌制的小咸菜八坛。
还很纳闷儿呢:“我干什么了?就受到了赏赐?”
“太后可能是觉得,你喜欢吃咸菜?”万通翻了翻八坛小咸菜,发现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东西。
吴有为在东宫讲课的时候,赏赐就送到了家中,等他回来就可以启坛吃了。
“是吗?”吴有为想了想:“我只是觉得,早餐就应该是清粥小菜。”
“嗯,晚餐也可以吃的。”万通扭头问万福管家:“今天晚上吃什么?”
“新打下来的玉米面做的饽饽。”万福管家道:“还有新的红豆煮成的红豆粥。”
“菜呢?”吴有为问:“是什么?”
“大鹅烧土豆。”万福管家道:“还有新的秋菠菜做的果仁菠菜。”
一凉一热,一荤一素,一粥一干粮,这便是晚饭了。
第466章太子殿下的期末考试
其实他们家真没有外面人想象的那么奢侈。
“那就再加两样小菜。”万通一指太后赏赐下来的小菜坛子:“在里面挑两样吧。”
“是,大人。”万福管家只好让人将菜坛子搬进厨房,随手打开两坛,一个是咸酥花生,一个是五香豆干。
倒真是家常小菜。
但是宫中的手艺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用的料足不说,可能还配上了独家的腌制手法,反正吴有为吃的相当满意。
万通决定以后吃没了皇太后的赏赐,就去找长姐要点宫中的小菜给这人吃。
十月,秋结束,江南塞北又是大丰,唯有江西以及附近不太美好,不过宪宗皇帝已经决定除哪些地方的秋粮赋税,与民休养生息。
同时,吴有为也在家里搞起了慈善,这些年一直没断,加上他的入越来越多,这捐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林素管家这两年却是越活越年轻了,他家的小子已经上了陶文书院,吴有为趁机给家里人都放了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720
奴籍,虽然说日后三代之内不能科举,但是三代之后却都是良民了,可以读书习武,文可以科举,武可以参军了不然就算是军籍低贱,却也不会要奴籍和贱籍的人。
做慈善的事情吴有为一直坚持,这么多年了,都不知道捐出去多少钱,他是不记得的,但是林素管家记得。
等到冬月来临,北方开始下雪了。
吴有为裹紧了身上的貂皮大氅,冬天出门给学生上课,真是一种折磨。
不过对方是皇太子,他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他去陶文书院上课吧?
进了东宫,吴有为才舒了口气,脱掉大氅和帽子、围脖、手套以及口罩,看到自己的先生全副武装如此,皇太子也笑了:“您怎么穿得这么......多呀?”
“殿下呀,外头冷得很,不穿这么多,臣可不敢出门。”吴有为随意的道:“您就不觉得冷吗?”
小孩儿火力壮,屋里也热得很,所以他发现皇太子穿的有点薄。
“不会,进来之前穿得厚,进来之后换了一身轻薄的衣服。”小太子笑道:“先生这里也有轻便的衣服可以换。”
自从上次便装出去玩了之后,小太子这里早就让王珍备了吴有为的衣服、被褥等等生活用品。
“不了,臣还是穿着厚点的好。”吴有为摊开课程表:“哦,今天上午是期末考试。”
小太子一听“考试”俩字就有点发憷,因为吴有为什么都好,就是动不动就考试,第一年还好,这到了第二年,就有考卷给他做了。
而期中考试,是在夏初进行,期末考试,是在冬月初。
期末考试四个卷子,分别是工、商、政、农四个类别。
工部几年之间已经开发了许多东西,甚至包括他的奶瓷、水泥、玻璃在内,还有小太子去年跟他一起研究出来的两样农利设施,包括龙骨水车的改良。
商则是说的商业税,大明的商税很低,但是吴有为觉得还可以再高一点。
政务的话,吴有为只是觉得大明在储蓄国力,好像要发大招,但是他并不在朝政核心,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目标。
农业则是对近几年的丰很感兴趣,丰了起码能保证农人们不再饿肚子。
以前吴有为绝对不会相信,华夏还有饿肚子的人,倒是南非那边还有可能闹饥荒。
但是在古代,却到处都是,尽管大明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善民生,却还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考试卷发下去,上午两科,下午两科。
小太子做的很认真,吴有为作为监堂老师,只许小太子吃点喝点,上厕所的时候,他都是要在外间守着的,搞得王珍特别紧张,以为吴有为想监视殿下呢!
“你紧张什么?”吴有为义正言辞的道:“我这是为了防止殿下作弊!”
“殿下才不会作弊!”王珍维护小太子成了习惯:“再说了,您跟殿下整天说的那些,奴婢们也不懂啊r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讲课的,反正殿下现在读的书,他都不太明白。
吴有为却想到了另一件事情,记得大明是重用宦官的,那么......是不是也要有宦官是跟着太子殿下的?将来是要跟王忠一样,接管司礼监?
这个疑问他放在了心上,想着哪天约一下尚铭,问一问他,毕竟尚铭是东厂厂督,应该知道点这方面的事情。
一天过后,小太子做完了考卷。
吴有为告退回家,他会在第二天给考卷评分,而小太子则是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只不过不上课,还是要在上书房里跟吴有为一起探讨考卷内容的。
小太子给的答案很有意思,工部只是加大对工匠的奖励;商业则是放宽一些政策,例如准许商人可以投标皇宫的采购。
吴有为大感兴趣,如果竞标能成为一种风尚,将有利于大明商业的发展。
对于政务,只是觉得自己还小,需要继续观政,而非参政。
农的话,小太子却提出了一个疑问:“最近几年我大明天下丰,虽然偶有地方有灾难,却也不大,粮食产量大,粮仓自然就丰足,虽然朝廷不限制酿酒了,可是酿酒又能用多少粮食?粮食不缺了,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除却交纳税粮外,还剩下自己吃的,以及需要卖掉换钱的,可是卖的话,因为粮食不缺了,粮价又掉了,百姓岂不是还没钱?”
“这便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吴有为很满意小太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殿下很好,能想到这一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一句诗,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释义: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
而延伸到现在的情况,便是太多灾祸的时候,粮食价钱昂贵,百姓们买不起,只能饿肚子;而丰了之后,粮食却价格下跌,百姓们依然没钱!
小太子才多大?能想到这里,已经很让吴有为这个当先生的惊喜了。
“很好,殿下想的很好。”吴有为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番小太子,并且给了很高的评价。
“那有奖励吗?”小太子现在也摸清了吴有为的教学规律,如果学得好,是会有奖励的,例如有趣的课程,或者外出实践等等。
“殿下想要什么奖励?”吴有为跟小太子的关系,颇有些亦师亦友,他从不把他当孩子看,也把他当孩子看。
“可以再带着大姐姐和五姐姐出去一趟么?”小太子道:“她们自从上次出去后,就没再出去了。”
虽然上次的事情,不了了之了,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两位公主出过宫,但是可能是万通下了什么命令,没人知道两位公主是怎么出宫的,这就给了小太子信心,想着再次带着姐姐们出去!
吴有为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要求,只是上次的事情,让吴有为见识到了这个时代想要破开礼教的艰难和阻挡,而且大公主明年就及笄了,不可能让他这么就带出去了,毕竟也算是大姑娘了。
“殿下,第一次臣带出去,有您在,无所谓,但是这第二次,臣建议您去请重庆长公主。”吴有为道:“长公主可以出门去逛首饰店,绣庄、布庄等等女孩子喜欢去的地方,你我都是男的,不太方便。”
带去布庄还说得过去,带去绣坊就很难了,因为上次去的吉祥绣坊,说实话,吴有为跟小太子根本不会看那些东西的好坏。
但是有重庆长公主在就不一样了,她是长公主,宪宗皇帝的亲姐姐,谁敢说她带着公主侄女出门是错的?
这也是后来吴有为想到的办法。
如果公主们公然逛街,那是不是代表,其他的千金小姐们也能出门逛街了?
而不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721
是只能去个寺庙道观什么的,那有什么意思呢?
比起佛爷神仙,姑娘们应该更喜欢逛街,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才对。
“对呀!”小太子顿时恍然大悟:“别人孤可能会犹豫,但是大姑姑不会啊!”
经过微服私访公主府事件,小太子跟重庆长公主迅速的建立了相当良好的亲戚关系,比以往更加亲近,就连上次做辣白菜,他还分了公主府一份,别的公主都是一份,重庆长公主那里是三坛。
这种举动让重庆长公主很高兴,她跟弟弟虽然关系好,但是不代表她跟皇太子关系也能如同弟弟一样好。
有机会结交皇太子,以后她不在了,自然,儿子和孙子也会受惠。
吴有为知道他明白了,便指点他:“而且还可以邀请公主们来宫中小聚,或者出门看一看雪景。”
吴有为所说的雪景,便是景山,它上面还有皇家别宫,景山在元代的时候,便是一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
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
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明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名叫百果园,山上就叫万岁山。
《诗经?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
算是很有名的一个地方,又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可以俯览全京城,所以并不对外开放,恐怕有人对京城甚至是皇宫不利,一般只有皇室中人能进入游玩。
这个地方在后世十分出名,因为明朝最后一个在北京的皇帝,崇祯皇帝,便是在这上面上吊死的......。
指点完了小太子,师徒二人分别行动,小太子去给皇太后请安,吴有为则是带着小太子的考卷,去找他的“家长”了。
宪宗皇帝正在看奏折,听闻左春坊大学士求见,立刻就让怀恩太监将人领到了东暖阁。
万通竟然也在候见。
俩人见了面,还挺惊讶,后来就......很自然的坐在一起聊天了。
他们聊的是一些家长里短,尤其是吴有为觉得万通的孙子也该送去陶文书院了,可是万通觉得还小:“他才五岁。”
“七岁了好么!”吴有为翻白眼:“自己的孙子多大都不知道了吗?”
万通尴尬了一下:“没太记得,_直都是他父亲母亲带着的......。”
他这个当人家“爷爷”的人,也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点红包。
吴有为则是很关注下一代的成长,所以他记得可清楚了:“送去学东西,以后才不会成为纨绔子弟。”
“行。”对于孙子辈的教育问题,万通一向是听吴有为的。
第467章自在
宪宗皇帝进来的时候,他们正好说完此事,纷纷见礼之后,宪宗皇帝也不避讳吴有为,就问万通什么事儿?
“皇上,最近几个月,驸马们都很安分守己,对公主们也好了许多,而且已经有两位公主怀有身孕了。”万通道:“还有,驸马们被送走的孩子现在已经都熟悉了新家,并不留恋原来的家,且他们的新家也很快就搬去了其他地方,臣已经扫平了首尾,保证不会让人查到他们的去向。”
吴有为听的有点不自在,这种事情,他在场,听的真的没问题?
宪宗皇帝却一点都不见外的跟万通道:“很好,驸马们那边你派人盯紧,尚铭说最近有人也在打听玻璃厂的事情,估计是看到了望远镜里头的玻璃片了。”
“还有热武器作坊那边,火器局已经加派人手保护了,最近几年火器越来越有名望,很多属国都蠢蠢欲动了。”宪宗皇帝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突然就笑了:“不过边境贸易的确不错,北边已经有两年太平了。”其实说太平,只是因为没人攻打大明的边境城市而已,因为那些边境城市都设立了互市。
正如吴有为当初的提议那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共同的利益,那些部落自然的维护了大明边境的和平。
想要动大明的边境城市,大明就关闭互市,草原上的人需要大明的东西,各种需要,怎么可能让大明关闭互市?
谁动了大明,谁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不用大明出兵,他们就自己将对方给灭了。
而大明从草原上进口牛羊马匹,同样的,他们从大明那里得到布匹和棉花御寒,得到盐巴补充体力,得到白糖和茶叶等等。
尤其是白糖,冰糖,吴有为甚至还祭出了奶糖,所以朝廷在草原上购一些奶粉,回来再自己祛除异味,兑上糖分后做成奶糖,再卖出去,价格更高!
别说大明的人喜欢了,就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喜欢啊!
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谁破坏贸易环境,大明就不跟他贸易了,几个部落不安分,为此付出了灭族的代价,其他的部落就老实了。
加思兰现在不知道什么心情,反正满多固勒现在是威风凛凛了。
所以大明在如此环境下,便主动出击了,但凡是有什么马匪、强盗的,都被边境的将领们带兵剿灭了。
不仅有军功,还有战利品可拿。
尤其是现在他们已经回了河套,这让宪宗皇帝觉得自己一雪前耻,起码先帝手中失的东西,被他拿了回来。
他在军中的声望也越来越提高,这让宪宗皇帝很满意。
他们说的一些事情,吴有为有的知道,有的不清楚,只当是听政了,等他们俩说完了,宪宗皇帝就问吴有为所为何事而来?
因为他知道,这位左春坊大学士一般情况下,是连朝都不上的,只关心皇太子和他的那个陶文书院。
“皇上,这是皇太子殿下的期末考试成绩。”吴有为这也是第一次给皇上过目皇太子的考试卷。
夏天的那次,他只是给小太子一个适应的机会,这次却是送到了皇上面前:“作为家长,请皇上过目。”
宪宗皇帝兴致勃勃的道:“就跟你那陶文书院一样?”
“皇上......知道?h吴有为愣了愣,陶文书院已经强大到连宪宗皇帝都知道了的地步?
“知道,知道!”宪宗皇帝道:“你那考试的方法不错,很多人都学了过去,这些年科举的名额越来越多了。”
其实“模拟考试”在后世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书院都搭建了模拟考试的号房。
吴有为不好意思的一笑:“当时只是为了科举。”
宪宗皇帝道:“朕还听说了你那书院,一年考两次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722
试,不错,最近北地的考生可比南边的要中举多了。”
南方文风鼎盛,当然比北地出人才。
但是大明的国都在北方,如果北方被南方压制的太久,面子上也不好看。
现在好了,北方的文风也起来了,最近两次会试,南北榜各占一半人数。
“所以,这是朕的皇太子的期末考试?”宪宗皇帝拿过来看得很仔细,上头是儿子稚嫩的字体,以及不太成熟的建议。
这四方面的考卷,包含了数术、物理、化学、政治等等方方面面。
因为不止是有问答题,还有填空、选择以及测量等等题目包含在内。
宪宗皇帝觉得就算是自己来作答,也肯定有答不出来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他都没听说过!
例如讨论农业的时候,竟然异想天开的想到了“土地利用率”。
这个利用率的算式他看不明白。
但是接下来他却发现,儿子竟然在算计庄稼成熟的所需时间,然后提出了“二年三熟制”。
其实这是吴有为想到的,只是他不想太出风头,便引着小太子往这方面悟。
小太子果然想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小太子还总结了一些防治蝗虫的办法,例如多养一些鸭子大鹅和鸡,这种家禽最喜欢吃蝗虫蚂蚱了。
以及怕丰年伤农的策论,虽然稚嫩却也让宪宗皇帝欣喜不已,因为儿子具备了一个储君该有的长远眼光。
看完了才发现,已经天黑了,吴有为跟万通早就饿了,宪宗皇帝自己都饿了,便让人预备饭食,他留在这里跟他们俩一起用了。
能白吃一顿御膳当然好了。
因为是冬月,天气冷了,御膳便上了俩锅子。
麻辣茶树菇干锅、酸菜炖羊肉锅子。
汤很特别,是豆芽海带排骨汤。
俩素菜是麒麟豆腐和果仁菠菜。
主食竟然是玉米面窝窝头!
不过吴有为咬了一口就知道不一样,这玉米面磨得很细,蒸的时候,里头还放了蛋清,吃着一股清香味儿,而且非常的软。
吴有为毫不客气的干掉了十二个,一小盘子全都被他吃了。
别看吃的多,但是宫中做东西巧,一个只有掌心大,吃十二个看着多实际上却是吴有为平时的饭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