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下(完结+番外)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梦溪石
严世蕃也来了脾气“儿子知道,可这不是非常时刻么娘去世了,我也难过,可要是严家倒了,我们怕连为她举丧机会都没了”
严嵩默不作声,甩开他手,拄起拐杖就往外走。
“爹”
“阁老”
鄢懋卿看着严嵩离去,着急顿足“小阁老,这可如何是好”
严世蕃冷笑“还不是你做好事,你看那折子上面,每字每句,全都是针对你,你他娘敛了那么多钱,现在要老子来给你擦屁股当初自己怎么就不想想后果”
鄢懋卿哭丧着脸“冤枉啊,天地良心,这些年来,下面那些人每趟孝敬,下官可都没忘了小阁老”
严世蕃当然知道,所以现在没把人赶出去,还得帮着他想办法,要是鄢懋卿敢背着自己私吞贿赂,现在恐怕早就被推出去当替罪羊了。
他背着手来回踱步,皱眉思索。
可怜鄢懋卿提心吊胆地看着他“小阁老,下官记得,徐阶先前,不是曾把孙女嫁给令公子当妾么,能不能借此要挟他”
“你懂个屁徐阶那种老匹夫,当初把人送出来,就从没抱着能要回去心思相安无事时候,那个女人就是个锦上添花礼物,旦两边撕破脸,就算我们宰了人,他也绝不会说什么”
这是个悲哀事实,有时候生在官宦之家,也未必是好事,那名女子从被当做物品送给政敌儿子当小妾那刻起,就注定了她下场,只不过对于徐严两家来说,这根本是个微不足道小人物,就连严世蕃也不屑拿她做文章。
严世蕃心念动,猛地顿住脚步“既然他们已经出手,那我们就彻底把水搅浑好了”
鄢懋卿精神振“请小阁老明示。”
“你明日”
嘉靖四十年二月廿八,御史张逊弹劾内阁次辅徐阶识人不明,荐高拱陈以勤等人任会试主考,以至于闹出舞弊等事端。
三月初二,御史李程哲弹劾徐阶老家有良田千顷,十数年间收受贿赂无数,枉为御前股肱之臣,却无视圣恩,为己牟利。
般来说,官员被弹劾,是要避嫌在家,不能上朝办公,所以这些折子上,徐阶马上自请在家等候发落,偏偏此时严家老夫人欧阳氏去世,严嵩伤心过度病倒,无法上朝,严世蕃带丧在身,自然也不能入宫。
能断事人都不在,内阁顿时乱成团,所有弹劾,连同那些各地赈灾,打仗折子,都如雪片般堆到嘉靖皇帝御案上,把他烦得不行,两眼闭懒得再看,索性打坐修炼去了,谁来了都不见。
转眼又是三天过去。
黄锦吃惊地发现,嘉靖这次出关,非但没有神清气爽,反倒更加疲倦。
“万岁爷,请保重龙体”他赶紧递上参汤。
嘉靖接过参汤饮而尽,面色阴沉“徐阶、严嵩不在,内阁就乱成团,那些人就不能消停会儿,非得让朕为这些俗事烦心”
黄锦明白了,敢情这三天里皇帝闭关,都还直想着朝政,所以不能专心修炼。
“那要不奴婢让人准备准备,伺候您沐浴”
嘉靖挥挥手“你去把蓝仙师请来。”
黄锦应下,连忙让人去请蓝道行。
嘉靖迷信神仙方术,身边自然也聚集了很多专业型人才,炼丹,讲道,起卦,观星,应有尽有。而他口中蓝仙师,则擅长扶乩,也就是请神上身,让神灵借扶乩人之口说出它指示。
蓝道行很快被宣来,行礼之后,嘉靖帝迫不及待让他起乩扶鸾。
蓝道行问“陛下想请哪位神仙”
嘉靖帝略思索“吕祖。”即吕洞宾。
蓝道行点点头,开始作法,嘉靖帝紧紧盯着,但见过了会儿,蓝道行表情倏然变,声音也跟着沉了下来,浑然不似平日作派,便知道已经把神仙请来了。
“吾乃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陛下欲问何事”
“朕自问这几十年来,即便不似太祖皇帝那般开疆辟土,至少也是战战兢兢,鞠躬尽瘁,怎么如今国事却似越来越繁琐,四处都有作乱灾荒,朝廷里那些人斗得跟乌眼鸡似,日日聒噪,这何时才能清净下来,朕倒想放手不管,专心侍奉神仙。”
“亲贤臣,远小人。”
这个答案也太空泛了,嘉靖很不满意,又问“谁是贤臣,谁又是小人”
蓝道行顿了会儿“今日有奸臣进禀奏事,陛下望便知。”
这是很明显提示了,嘉靖心往下沉,接着问“既有小人,上天何不示警锄奸”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陛下是人君,自然总领人间之事,纵有奸臣小人,也须陛下亲手惩之,若事事有上天代行,还要人君作甚”
话刚落音,蓝道行脸色又是变,手劲跟着松,整个人虚脱般地跪倒在地上“陛下”
“神仙走了”
“是。”
嘉靖视线从他身上移开,面带狐疑“奸臣”
蓝道行匍匐在地,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像是刚才耗尽了全身力气,嘉靖帝不疑有它,让人扶他下去休息。
不会儿,黄锦来报“万岁爷,严阁老在外头求见,严家老夫人刚刚去世,他看起来脸色很不好呢”
话生生顿住,因为黄锦无意间瞥到嘉靖帝脸色。
目眦欲裂,咬牙切齿,似要吃人般。
“陛下”
“朕、不、想、见、他。”
徐府。
窗子开了些缝隙,可并不影响屋内暖和,不仅桌椅都盖着软垫,连地上都铺了厚厚羊毛毡毯,缠枝牡丹莲纹直颈瓶中插着几枝怒放红梅,紫檀榻上正中横了张茶几,摆了套茶具,右边那人正拿起水钵往茶壶中倒水,明前龙井冲入煮开山泉水,霎时间茶香满屋,混着隐隐梅香,更令人耳目为之清。
“老师这招可真是高明,皇上迷信道士,让道士出面,可比我们说百句,上百道奏折,要管用多了。”张居正给徐阶斟了杯茶,边笑吟吟道。
“太岳,你觉得如今我们胜算有几分”徐阶眼睛半张半阖,似在闭目养神,却精光内蕴,他身段不高,但精神烁烁,发黑如漆,正好与暮年垂老严嵩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这是在考我了。”
张居正笑道“上回俞彻折子被我们压在手里,隐而不发,可笑严世蕃那边将他全家流放,还把人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这封折子,却没料到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折子是在我们这里。最妙是,我们把折子里弹劾严家内容全部去掉,重点渲染鄢懋卿贪婪无度。要知道如今国库空虚,陛下手头无钱,这鄢懋卿竟然比陛下还富有,岂不正好戳中陛下心病此其。”
“其二,鄢懋卿乃严党马前卒,把他拉出水,严家必然会出力营救他,届时就可以把严家也牵扯上了,不过这切,还需要个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自然就是借道士之口,来告诉陛下,谁是贤臣,谁又是真正小人。”
张居正又道“如此来,我们胜券在握,必然要让严家永远翻不了身。”
徐阶听他分析完,淡淡道“你还漏了最重要点。”
张居正愣。
“所有切,都建立在陛下会动手前提下,万陛下对严家念旧,宁愿姑息养奸,那我们又会功亏篑。”
见学生有些惶惑,他又笑着安慰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严家老夫人刚刚去世,严嵩生对这老妻最是爱护,必然会要求严世蕃回乡居丧,届时严世蕃不在,所谓严党,也不过是只没了牙老虎罢了,不足为惧。”
张居正这才定下心“这还多亏了老师运筹帷幄,严家把持朝政二十年,为祸无数,若能连根拔起,便是为国除害,功德无量。”
徐阶啜了口茶,微微笑“你可见过赵少雍”
张居正先是怔,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次会试舞弊案被抓进去那个人”
徐阶颔首“先前他来见我,曾向我提出两条对付严党法子。”他缓缓道,“是言官,二是道士。”
张居正讶道“那会儿他介举子,与严党等人尚扯不上关系吧,为何要向老师建言”
“当时他是代裕王府出面来向为师示好,不管如何,此人胸有丘壑,小小年纪便有这般心思远谋,加上他这次代高拱等人背了黑锅,已是牢牢绑在裕王府那条船上。假以时日,或能成大器,与你较长短,此番殿试之后,若他能中榜,你可与之多多亲近交好,总归有益无害。过些时日,等风波过,我便会向皇上进言,推荐你去裕王府当讲官。”
张居正惊疑不定“老师”
他知道,直以来,这位老师在立储事上态度是暧昧,表面上看,既不偏袒裕王,也没有倒向景王那方,但两边来向他示好时候
35、第章
,他也总是来者不拒,笑脸相迎。但如果让自己去裕王府当讲官,那不就意味着
却见徐阶淡淡道“裕王仁厚,对潜邸人不会亏待,你须得好好当这份差事,才不枉为师对你番苦心。”
他无意明说,张居正也不好多问,只得点头应是。
相比朝廷上波澜诡谲,赵肃养伤生涯显得平静宁和。
闲暇时候看书,准备殿试,朱翊钧不时会过来串门,





天下(完结+番外) 分节阅读_39
这个时候他就得兼职幼师,顺便给小朋友启蒙。
他与裕王府关系日益密切,朱翊钧出府也自由许多,只要有冯保和侍卫跟着,裕王和李氏又知道他是到赵肃这儿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喜欢上蹿下跳朱翊钧早就不满足于裕王府那方天地,现在多了个机会往外跑,自然欢喜得很,更何况赵肃隔壁住着户人家,对方有个年方三岁小女儿,偶尔会到赵肃这里来要糖吃,这个时候朱翊钧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年龄优势,做出拽小辫子之类恶作剧行为,把人家小姑娘欺负得哭哭啼啼跑回去,又得意地叉腰大笑。
赵肃既然决定尽自己力量去改变朱翊钧,在教育方面自然就下了番功夫。
小孩子没有定性,也没有自制力,虽然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坚持不了多久,赵肃现在也不是他正式老师,更不可能对他责罚,所以只能用兴趣来吸引他学习。
首先,要教他认字,赵肃想了个法子,没有让朱翊钧个字个字认,而是每次都教他个成语,旁边配上自己画图,给他讲故事,寓教于乐,当然有时不是每个故事都那么有趣,这种时候就需要用零食来进行利诱,朱翊钧从小生长在裕王府里,吃用都是最好,寻常吃食还不定能吸引到他,于是赵肃就让人在京城里搜罗些民间小吃,用以充分调动朱翊钧小朋友学习兴趣。
除了认字,还要明理,四书五经这些典籍,赵肃觉得朱翊钧现在年纪还太小,没有必要看这些枯燥而深奥内容,诗经倒是可以教些,其它就先被赵肃放到边,转而抄录了些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上面故事来讲给他听,寓教于乐,小朋友自然是很喜欢。
只不过,摸着石头过河教学生涯,难免会碰到意外。
有回赵肃讲到诗经里关雎篇和蒹葭篇,虽然朱翊钧还不知道什么叫“所谓伊人,在水方”意境,但还是听得挺投入。
末了问“雎鸠是什么”
赵肃答“种雕,喜欢在河边吃鱼。”
朱翊钧“荇菜是什么”
赵肃“长在水里野菜。”
朱翊钧“那蒹葭又是什么”
赵肃“种芦苇,长在水边。”
朱翊钧“这些都可以吃吗”
赵肃“可以吧。”
朱翊钧眨眼“雎鸠好不好吃,它肉会不会很嫩,肃肃,我想吃雎鸠炒荇菜。”
赵肃“”
他发誓以后再也不讲诗经了。
日子在这样偶尔闹腾中天天流泻过去。
到了三月十五这天,正是春草萋萋,花绽繁枝时候,全国两百九十九名在会试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贡士们,将来到之前他们曾经无数次魂牵梦萦最高殿堂,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参加殿试。
事实上,殿试是不会有落榜之人,只不过会把在前关,也就是会试中榜那些人名次重新排列了次。你在会试排第,但如果在殿试里名字不好,也有可能被踢到二甲去
明朝建国以来,能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拿到第人只有两个,个叫黄观,因为得罪朱棣,被倒霉地削掉状元头衔,还有个叫商辂,后来做到了内阁首辅。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连中三元是万万不敢想,能杀入殿试,得到进士出身,已经足够光宗耀祖了。
殿试分为三甲,通俗点说,就是三张榜单。
第张榜单三个名额,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第二张榜单八十五人左右,其中第名,也就是总榜第四名,称为传胪。
第三张榜单就是剩下那些人。
这里面,在哪个榜单,待遇还是有区别,这决定了每个人以后前程,因为想入内阁,起码就得在二甲前十之前,才有希望,否则如果你成绩在第三张榜单上,将来就算再努力,皇帝再信任你,般也是进不了内阁,当不了阁老,非要进话,那就叫名不正,言不顺,言官是可以弹劾你,同僚也会看轻你。
总而言之,殿试虽然没有落榜,但还是有竞争,你想庸庸碌碌到地方为官,在慢慢熬资历呢,还是叱咤风云,位极人臣呢,就要看殿试这关了。
这天,赵肃是所有与试人中,唯手上缠着纱布。
36
36、第章
殿试地点是在皇极殿外东西两庑,赵肃乍听到皇极殿三个字还愣了下,后来才知道那就是现在太和殿,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
普天之下读书人,穷尽毕生,也只是为了能到这里来遭,这其中不乏书香世家,官宦人家子弟,也有许许多多像赵肃这样寒门出身,依靠自己努力步步走到今天这步人。只不过赵肃要比他们幸运多了,他现在还不到二十,就已经能够杀到殿试这关,已经很难得了,而更多人考上进士时候,大都已经三十开外。
无论如何,当所有人站在这里,望着巍峨磅礴紫禁城,望着气势宏大皇极殿,心情都是差不多,就连曾经见过数百年后故宫赵肃,也同样生出股澎湃感情。
卯时刚过,月挂中天。
为了考试公平性,所有考生并没有按照会试时名次排序,而是被打乱了顺序再依次入场,两庑衔接着皇极殿,那里已经密密麻麻摆放了书案和软垫,上面还有文房四宝和砚台。
赵肃他们跟着领头礼部官员步入广场,这才发现文武官员已经在前面分列两排,皆都敛眉垂目,闭口无言,空旷而寂静广场上只回荡着考生们脚步声,更显出几分肃穆庄重来。
在清朝之前,殿试地点都是在这里,就算碰上雨雪天也不会更改,三月寒意未退,头顶上只有片屋顶遮着,两边寒风都是呼呼地刮,这天考下来,估计许多人都受不了,康熙十八年,这里着火,殿庑烧没了,在那以后就在太和殿门口露天广场举行殿试。直到乾隆帝为了彰显国家重视人才选拨,这才把殿试地点转移到室内,赵肃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许多清宫影视剧里在大殿内殿试情节都是不靠谱。
考生各就各位,但还不能坐下,因为皇帝还没出现。
片寂静之中,鸣鞭声陡然响起,方才还候在殿外文武官员依次鱼贯入殿,这时候皇帝会升殿入座,但由于位置原因,赵肃他们是不可能瞧见。
待皇帝到来之后,早已准备好鞭炮齐齐响起,切照足礼仪进行,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头等大事,也是礼部每三年都要准备大工程。
过了会儿,鞭炮声逐渐停歇下来,所有人耳边还觉得嗡嗡作响,内侍官已经拿着试题走过来,在每个人桌案都放上份。
大家垂手肃立,等到试题都分发完毕,要对着桌案行五拜三叩礼,这才能开始坐下答题。
如果说前面乡试、会试都能作弊话,那么到了殿试这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首先,题是皇帝亲自拟,或者皇帝偷懒,会让几个亲信大臣都写几道题,他从中选道出来,很不幸,今年殿试,因着之前会试舞弊案,嘉靖皇帝来了点兴趣,所以亲自拟定题目。
其次,中书官誊抄考卷时候,需要由太监从旁监督,当然了,这两个人要是想泄露考题,起勾结起来也是有可能,但是在殿试之前,无论是抄写还是监督,都要被限制自由,直等到殿试开始之后才能出来。
再说了,能够杀到殿试这关人,就算混了个三甲也能当官,又何必冒着被砍头危险去作弊,简直得不偿失。
而且这里头还有至关重要点殿试考不是之前那种八股文,而是时务策。
所谓时务策,就是围绕当时社会些热点问题,乃至军国大事出题目,考生以此来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得超过千,这就有点像现在高考命题作文了。
但是高考作文,只要你不离题,中规中矩,也还能得个不错分数,而殿试时务策则不是那么简单。
这种题目旦跟时事扯上关系,就特别能考验考生功夫,要知道许多考生寒窗苦读,光是四书五经这些典籍,就足够他们耗费精力了,哪里还会去关心什么时事。
当时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慢,南方发生消息,皇帝最快也要个月后才能知道,更别说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考生,殿试虽然只有道题,但出题范围却涵盖了兵戎、田赋、吏治、水利等各方各面,所以许多人能熬过乡试、会试、却未必能在殿试出彩,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金子无论在哪里都是发光。如张居正、高拱这样,不仅八股文基本功学得扎实,就算殿试时务策,也能脱颖而出,就叫人才。
考试时间是天,傍晚结束,这届考生运气不错,今日碰巧风和日丽,没雨没雪,因为人多,聚在起互相挡风,倒也不是很冷。
所有人屏息凝神,打开卷子。
垂衣而治,御寇靖边。
赵肃略呆了呆。
他以为嘉靖皇帝这么缺钱,怎么说也会出个与钱有关题目。
垂衣而治,出自易经,原意是赞美尧舜功绩,说他们制定职责,顺天而行,所以天下大治,世界大同。
至于御寇靖边,就更好理解了,无非是驱除倭寇鞑靼,解决数十年来边患。
但是问题就来了。
垂衣而治,其思想境界,更接近于道家无为而治,也就是说,君主不应该主动去扰乱百姓作息。
而御寇靖边,恰恰需要大举发兵,劳民伤财。
这样两句话,却出现在同道题里,要求你串联起来,写成篇策问。
他抬起头,环视了圈,发现很多人或愁眉不展,或支颐苦思,显然都被这个自相矛盾命题难住了。
看来不是自己水平有问题,赵肃心里稍稍平衡,垂首看着试题,开始定下心思考。
嘉靖皇帝喜欢修仙,迷信道家方术,垂衣而治这四个字,很好地表达了他内心最深处愿望既想大权在握,牢牢控制江山与人心,又要长生不老。最好就是你们都别闹腾捣乱,让老子安安静静地修仙。
但同时,他又不得不面对帝国现状南北都有战火,四处还时不时来个农民起义。去年三月,闽粤两省就曾经闹过流民起义,差点把省城都给攻了,最后还是浙直总督胡宗宪平息祸乱。不仅如此,去年还有陕西地震,苏松水患等天灾,这种事情放在几百年后也损失不小,更何况是几百年前,自然死伤无数,政府还得出钱赈灾抚民,又是大笔银子,有些地区赈款和粮食被贪官污吏吞没,百姓活不下去,势必造反起义,如此恶性循环,简直没完没了。
所以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话,其实前者是嘉靖帝理想,后者则是残酷现实。
他不想着如何着手治理国家,却希望通过祈求上天来改变这切,寄望神仙来保佑大明,结果当然是整个帝国变得越来越糟糕。
想通这点,赵肃顿觉眼前拨云见月,豁然开朗。
有了突破口就好下笔了。
首先对皇帝想要“垂衣而治”思想当然不能驳斥,还要大加赞赏和捧场,并表示无为而治才是符合天道最高境界。
当然光是味褒扬是不行,嘉靖帝不是那么好蒙,他在位几十年,对这个国家现状和情况知道得清二楚,所以要想打动他,就得拿出切实方针和策略,这就体现在后半句话上。
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人明白了考题用意,大家兴冲冲地极尽褒扬溢美之辞,把垂衣而治这四个字与皇帝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可到了后半部分“御寇靖边”,全都卡壳了。
原因无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涉及到边疆防务兵戎等实际问题,如果不是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又或者关心时事人,是答不好,说来说去,无非也就是训练精兵、英勇作战、将士舍生不畏死之类老生常谈,甚至还有考生想了半天,居然想出和亲这种法子,结果卷子被初审阅卷官划就划到三甲去了,更别说呈览御前。
这些都是后话,却说眼前赵肃酝酿半天,略有思路,开始蘸墨写草稿。
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切都要从头学起,所谓后世学识,其实用处不大,像在殿试这样场合里,可以把自己




天下(完结+番外) 分节阅读_40
些不同于这个时代观点略略加进去,达到锦上添花效果,可想要卷子答得好,还得考基本功。
“臣对嘉靖迄今四十年有余,临御天下,立纲陈纪,而使民安于无事之域,以全圣人之仁也”
“然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故务本重农以厚民之生,而于以成顺治之休;治兵修备以固国之防,而于以达威严之化。是二者,诚有国者之先务,而不可以偏废,不可以缓图者也。若二者相辅皆成,则陛下之功无逊尧舜,垂衣以治,四海升平。”
“不可恃者兵,而不可去者亦兵也。可以千年不用者兵,而不可日无备者亦兵也。故有文事者不忘武备,以纬武乃所以修文也。”
1...192021222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