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一匹高大壮硕的伊犁马上。任化邦用望远镜看着不远处正在炮火中逐渐变得仓惶、混乱的俄军,脸上溢满了杀气。
之前只打过‘内战’的任化邦。对今天能杀老毛子,感觉很好。如果不是战斗条例有硬性规定,他都想亲自操刀上战场了。
不久,他的一只手缓缓地举起了,身后的骑兵纷纷上马,很快就排列成了三道零散的横队缓缓地策马上前。没有其他的动作,只静静地听着震天的炮声,望着翻滚着的硝烟。
“拔刀!”任化邦噌的一声抽出了自己的佩刀。直直得的指向着前方。身后的旗手立即摇动战旗,齐刷刷的‘铛铛’一片拔刀声,秦军骑兵群中顿时反射出一道道白晃晃的明光。就像水面的银鳞一样,远远望去,耀花人眼。
无数个炸点在俄军队列中爆绽开来。
当秦军骑兵出刀的时候,炮兵炮击的力度和准确度猛地提升了一个层次。
火光闪现,褐土崩飞,一片片俄军民兵被弹片割倒。
任化邦马刀化作狠狠的往前一批,背后的那面战旗呼啦啦地迎面摇晃了三次。
“冲!”骑兵大队的大队长手中马刀猛地前指,胯下战马被马刺狠狠地扎了一下后。发出一声长嘶,撒开四蹄向前疾驰。
平原炸响一声霹雳。
秦军五个大队骑兵在一声声“冲啊、冲啊”的呐喊中打马飞奔!
骑兵还是一种追求速度的部队。这种策马狂奔,飞骑席卷的情形让所有战士都打骨子里焕发出一股一往无前的必胜气势!刀光如雪。蹄声如雷,骑马砍杀的快感远不是拿着长短枪远远打人所能比的。
马队席卷着风沙向着俄军队伍猛冲!那千骑飞驰的样子,真的让人明白了一个真理——速度就是力量!
任化邦脸上还挂着凝重的神情,内心却是激荡起伏。他自从打北方跑去了西川以后,就一直再没用武之地。西南三省是个什么情况?根本不适合骑兵驰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战马老去,任化邦从骑将都要变成步将了。
也正是因为多年壮志难伸,任化邦他骨子里还有一股野性,才那么容易的被刘暹所说服。不然的话。如那鲍超、杨岳斌、彭玉麟等人,任凭刘暹说破嘴皮子。他们也不会抬头应一声的。
千军万马的冲击啊!这是多少年来任化邦做梦都想着的痛快淋漓啊!那呐喊,那马蹄践踏声。足够使任何一个血性的男人勃发出无穷的斗志!
一匹匹战马带着一袭草绿色在黑灰色的人群左突右冲,势不可挡!刀光闪处,总有俄军惨叫着被夺去生命或是肢体。赤色的战旗就紧紧跟随在那草绿色人影之后,随风招展。
任化邦心里真敢三伏天喝了碗冰酿一样,透心的爽。他就喜欢这种场面。策马撞入人群中,肆无忌惮的劈砍、劈杀。这就是骑兵最大的畅快!
阿列克谢神情愕然,在秦军骑兵的冲击下,他手下的民兵已经完全崩溃了。往往一抹草绿色的身影就能轻松的将三四个黑灰色的人影湮灭!他手中的步枪有千百斤重,重的他都举不起枪了。
一个疾奔来的绿色身影在他眼睛里突然放大,当阿列克谢的眼光再也无法囊括这整个身影的时候,一道白光下,一切都变成了血红。
阿列克谢倒下后,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眼,恰好是俄罗斯的三色旗被一刀斩落!(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五百五十九章 愿上帝保佑,我们还有团聚的日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军队日以继夜的后退,所有的物资军需全部都丢在了路上,丢给了中国人,连吃的都困难。这场战争真是不幸,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是平安无事,身体健康,也没有受伤,真是上帝在保佑。但我的士兵就凄惨了。
中国人为了这一仗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有充足的物资军火保障,有足够的骑兵来进行追击,我们却什么都没有。
战壕战让我们失去了机动。虽然它确实令中国人损失了一些士兵,但是我们失败了。之前的战果只会让涅尔瑟斯克【尼布楚】的俄国人遭受更多更大的灾难。
望主能宽恕我们。在生死的关头,我们退缩了。
这一仗打的再糟糕不过了。我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这样糟糕的败仗,两千人的队伍只三天时间就彻底失败了。这让我感觉我们对战壕战的使用还比不上土耳其人,虽然涅尔瑟斯克确实没有足够多的铁丝网。总之,残酷的战争让人毛骨悚然。
昨天傍晚,当看到自己还活着,且已经暂时脱离了中国人的追击时,我特别高兴。可是晚上安好营地后,太多的熟悉的面孔消失了。
亲爱的伊万诺夫、盖达尔、雅科夫,以及警察局的马利诺夫斯基,还有年轻的捷尔仁斯基少尉……
我没有特意的去问人群中谁死了,谁还是活着,我的心里在不住的流血。
幸运的是我们距离赤塔只有一百俄里了。柳德米拉少校在那里肯定已经聚集了足够多的战士,并且赤塔有一个连的正规军。
感谢上帝。
一个连的正规军虽然很少,但把士兵分散到民兵当中,能让民兵活的更久一些。
战争,与中国人的战争,是属于最精锐的职业士兵的舞台。民兵不该出现这样残酷的地方的。
他们富有爱国精神,勇敢,不怕死亡。但他们没有娴熟的军事技能和常识。
亲爱的。为我们欢呼吧。我们将拥有一位不错的指挥官,柳德米拉少校是我在土耳其战场的上级。他很能战斗。虽然我即使活到最后也要被罢黜职务,但这没有关系。
伊莲娜,亲爱的,这一仗结束后我就会回到奥伦堡。我们一家人在不久后就能团聚在一起了,祈祷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吧,我一点都不愿意再跟中国人打仗了。
爱你的米洛舍维奇。”
仓皇退缩中的尼布楚俄军,指挥官米洛舍维奇大尉在暂且安定的营地里,向自己远在万里之外的奥伦堡的妻子写一封信。
他不知道这封信会在什么时候才能传送到奥伦堡。但这总是个寄托。
沾好信封口,米洛舍维奇派人快马向着赤塔赶去。他现在不需要柳德米拉的救援,而是希望柳德米拉能够真的做好了准备。而至于这封信,则只是一个小小的附带。
赤塔。
这里本北方游牧民族的聚集地,17世纪被哥萨克占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让这里的整块地区都归宿了俄国。这里的原住民是布里雅特蒙古。一个与其它蒙古族一样,祖祖辈辈都在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的,以游牧、狩猎为生的民族。
这里是沙俄农业和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信奉藏传喇嘛教,这一地区有十多座大小不一的喇嘛寺。总共生活着近万布里雅特蒙古人。
从赤塔再向西的外贝加尔,就是布里雅特蒙古人的最大聚集地。其人口比重占据了整个外贝加尔省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
作为最初的军事据点,到军政统治中心。再到现在的商贸、商业中心。二百年里赤塔更换了好几个定位。这些定位都没有让赤塔的城防有半点的增长巩固。但战争猛然来临的时候,赤塔的弗拉米基市长和柳德米拉少校,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汇集本地最大数量的男人。发放线膛枪在内的全部库存军火,发放子弹、火药。
“我指挥的是一支士气低落的乌合之众,中*队在涅尔瑟斯克的表现吓坏了他们。我没有信心,我想我们不能取得胜利……”
在米洛舍维奇在给妻子写信的同时,赤塔的军事长官柳德米拉也在给远方的妻子写着家信。
他现在的境遇很不好。土耳其战场上的两年激战,给他的身体里留下了太多的隐患。西伯利亚恶劣的气候更激化了这些痛苦。并且柳德米拉肥胖高大的身躯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当然这些都比不上即将到来的战争给他带来的麻烦。
赤塔占据一半居民数量的蒙古人和土著人。根本不听从他的号召。这些天带着马匹和刀枪来到赤塔城的蒙古人都不足三百人。
所以柳德米拉对于战争完全是悲观失望的情绪:
“现在给你寄去全部的积蓄,今后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直到一切结束为止。愿上帝保佑,我们还有团聚的日子。
我的身体不好。再也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不放弃任何一丝机会,我很怕自己面对机会的时候会心力不足,让遭遇的一切艰险和身上的创伤都变得不值得……”
……
当地方上的蒙古人不再听从号令,当中*队带着大炮逼到眼前,赤塔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炮火和鲜血洗礼了整个城市,反抗声伴随着惨叫声逐渐逝去。
……
时间进入到八月。
在八月上旬渐到末尾的时候,东北秦军已经顺利攻克了海兰泡、伯力、尼布楚、赤塔、双城子等多座城市,唯一还在战斗中的就是海参崴。
而同时间参战的北洋舰队。一样很顺利的扫清了库页岛的俄军,拿下了庙街、丘米坎,现在主力出现在了海参崴外海。
坐镇大后方的刘暹还受到了张家口发出来的电报,魏明部骑兵已经顺利席卷了外贝加尔省。俄军在贝加尔地区虽然部署有一万军队,可部队分散在恰克图、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日加洛沃等多座城市当中,其驻兵最多的乌兰乌德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就被秦军骑兵所包围,隔绝了一切对外联系。偌大的贝加尔湖地区,那么多的俄罗斯城镇、乡村,就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
两万秦军骑兵完全是风卷残云!
“我们必须冲破城外中国人的堵截。”外贝加尔省的最高军事长官卢卡.伊利亚舍维奇少将大声地叫嚷着。他的对面是外贝加尔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伊里奇.谢尔盖夫,乌兰乌德的市长沙廖夫。
谢尔盖夫是个年纪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他的神色很疲惫。“城外的敌人有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战士有多少?我很清楚。
一个旅的正规军,四千五百名的民兵,其中拥有战马的有两千人。
这样的实力真的能冲破城外中*队的防线吗?
您是知道正面碰撞阵地的损失会有多大的。如果不成功,我们军队的士气会大大的低落、沮丧。市民们会对我们丧失信心。可能,我们就会永远被困在乌兰乌德了。”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神色郑重的点着头。“是的,我知道。”
“那么你还要坚持那样做吗?”
“当然!”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的回答坚定不移。他的理由也一直非常明确。不那样做帝国将会丢掉整个贝加尔湖。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取得了这次谈话的胜利。谢尔盖夫和沙廖夫的态度终于软化了。两人将手中的民兵、警察一切力量,全部交给了卢卡.伊利亚舍维奇。
乌兰乌德的民兵素质不高,但再差那也是好几千号人。且里面还有两千珍贵的骑兵。他们的身份虽然在半个月前还是平民,虽然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是哥萨克。这样的素质跟跟全部是哥萨克骑兵组成的骑兵部队真的要相差很多。然骑兵就是骑兵!
要对付外头中国人的骑兵,就必须依靠他们!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对战争前景却并不悲观,他对手中的力量深信不疑。因为据他的观察,乌兰乌德城外的中*队人数似并不太多。
战争打响在黎明。
阵地就在城外的鄂尔浑河畔,地势平坦,景物平淡无奇。
除了大片的原野,就是连片的田地。后者并不便于隐蔽军队,而且骑兵难以通过那里发挥战斗力。
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可是能媲美顿河哥萨克的精锐,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的人数太少了。现下主力更是在万里之外的西方服役,为沙皇守卫着中亚和近东。
自从17世纪中叶涉足贝加尔湖地区,二百多年了,哥萨克在这片土地上就是骑兵和死神的代名词。蒙古人、通古斯人,在哥萨克面前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辉煌和尊严。
俄军正规军中有四百多骑兵,加上被五六百哥萨克控制的严严实实的两千骑兵,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战争在双方隆隆的炮声中开启。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首先下来了进攻命令,一队队俄军出现在了秦军阵地的对面。
俄军借着黎明的昏沉和晨雾的掩护开展进攻。他们队列拉的很散,出击部队也不多,因为俄军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的主力位置在那里,他们的进攻点只得盯着秦军在乌兰乌德城东南方向的阵地。
试探进攻!看能否把中国人的主力钓出来。(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五百六十章 他们是最好的侦察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守卫阵地秦军骑兵毫不示弱,他们是下了战马,可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战斗力。800【..】
再过三十年,当重机枪、轻机枪普及在列强军队的时候,骑马赶路,下马战斗,才是骑兵最好的作战方式。
他们没有大炮,骑兵部队配备的一律是迫击炮、火箭弹和小口径骑兵炮,后者最大口径才54mm。
但是在东南这块秦军准备依旧的阵地上,守军针锋以对,丝毫没有退却。
俄军最先投入进攻的一个连的正规俄军,和二百人的民兵部队,在秦军的猛烈反击之下,没过半个小时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狼狈退回。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并不在乎,这只是试探。
交战最初时刻的胜负并不能决定整场战斗的结局。俄军向着阵地的左右侧翼派出骑兵侦查,当没有发现秦军骑兵活动的回报送到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的手中的时候,两个千人规模的俄军开始向东南阵地的左右穿插。
担任乌兰乌德作战任务的人是徐东山,当年新疆之战时算是刘暹的嫡系。刘暹退出新疆以后,十年过去官职也才爬上了参将衔,但秦军再度杀到新疆,立马那就时来运转了。再加上他又是纯的不能再纯的汉人,不比那勒善,纳入新军系统之后,官儿升的是麻溜麻溜。
如今依然是骑兵第三师第六旅的旅长了。
徐东山并不担心即将受到夹击的东南阵地。他对阵地的布置很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东南阵地的南方临近鄂尔浑河,南面没有纵身,无法展开大部队。阵地北侧又有田地在,俄军无论步骑进攻,都要在速度上打个不小的折扣!
当南侧的俄军对着秦军阵地开火之后,徐东山命令一支骑兵试探着对右翼【南侧】的俄军部队发起冲锋。
进攻中的俄军迅速调转枪口,右翼的炮声也一阵紧似一阵,很快就汇成了一股不间断的轰鸣。越来越多的俄军聚集在那里,卢卡.伊利亚舍维奇觉得自己的试探有了成绩。秦军的主力就要跳到台面上来了。
俄军一个营的部队利用田地里的田垄,企图移动到秦军骑兵的侧翼,但是秦军的迫击炮一阵狂轰猛打,这个营连放一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迫向后撤去。营长也负了伤。
接着一个团的俄军再度发起进攻,在身后大炮的掩护下,顺利‘击溃’了秦军的骑兵部队,可是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800]
对秦军的杀伤还不如正面进攻秦军东南阵地的友军呢。那围绕着一道道堑壕展开的争夺,让阵地成了血肉屠场一样。
整整一个上午。俄军发起了五次进攻,才拿下了东南阵地的第一道防线。俄军的大炮对准阵地不时的下起一阵猛烈炮击,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三次攻防战都是以白刃战做最后的收场。
秦军的鲜血,俄军的鲜血,把黄色的土地都染成了黑色。
战斗进行到晌午,远远望去,东南阵地上烟尘蔽日。一批批俄军士兵在战场上蠕动,时而能看到整齐的进攻纵队,不久又变成了散兵;时而能看到一群阵脚大乱的俄军士兵在狼狈往回奔逃。死伤者一个个扑倒在地上,伤病员在痛苦地哀嚎。
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俄军队伍向前进入战场,他们不是真正的生力军,而大多是从战场上退下后重新集结起来的。
人流如潮,一涨一落,往复不已。
被击溃的团队在向后退却,重新组编起来的团队又补充上来。炮击、冲锋、白刃战,然后又被击溃或是损失重大不得不后退,接着又是一场重复。重复。
战斗的激烈,连空气都在微微颤动。炮声、呐喊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在河面上婉转回荡。
乌兰乌德城里,所有的斯拉夫人和哥萨克。以及支持沙俄的蒙古、通古斯人,都在坐立不安地倾听着外头传来的枪炮声,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决定他们的命运。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站在俄军阵地后默默无言,他心中很是不乐。很难相信战争会打成这样的焦灼,一次次的拼杀和炮击竟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斗志和耗尽他们的精力。
在乌兰乌德的市政厅里。谢尔盖夫肥胖的身体,斜挎着肩带,肥大的脑袋上虽然鬓发如霜,但他沉稳地坐在一把大椅子上,神情静淡,镇定自若。
战场上两军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谢尔盖夫的内心绝对不像他现在的表面这么平静、镇定,只不过是用来遮掩他内心紧张的掩饰。
可是谢尔盖夫能做到这一点,一样有维系人心的作用。
东南阵地上双方意外的打了个势均力敌。短期里兵力占优的俄军给秦军造不成致命的打击。因为那里的第二道防线出现了铁蒺藜,第三道防线出现了铁丝网!
战事的焦灼而俄军一步步兵力的增大,让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知道明白了自己对手的打算。中国人就是要用阵地来吸引自己不断的对阵地投入更多的兵力,自己一点点从其他方位抽调兵力,直到自己露出破绽,中国人的骑兵就会趁机发起猛击。
为了让自己不得不加大对东南阵地的兵力投入,手中明明有铁丝网的中国人,把铁丝网布置到了第三道防线,这是东南阵地的最后一道防线。很冒险,却也很有诱惑力!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即使已经看明白了,也没法拒绝这份诱惑。就像徐东山不认为俄国人能放弃阵地上两个大队的秦军一样,卢卡.伊利亚舍维奇也坚信,只要自己能夺下这块阵地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可能看着守军全军覆没的中国骑兵,必会出现!
所以,战争在东南阵地爆发到了白炙化。
“啪啪啪——”
“轰隆——轰——”
枪声像爆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响起,大炮轰击,轰鸣声中还有手榴弹的爆炸。
连续的打击落在冲锋来的俄军士兵身上,一片一片的俄军摔倒在地上,残酷的战争要去了他们的性命。
“乌拉——乌拉——”
可激烈的枪炮声里,俄军的呐喊声依旧嘹亮。尤其是正规的俄军士兵,真不愧自己灰色牲口的名头。驯服。听从命令,不怕死。
付出了六七十人的伤亡,守军收取了俄军半个营的性命。残余的俄军仓惶退却。
一次次激烈的战斗,就像一块块石头投入了波澜荡漾的湖水里。溅起了一层层波浪。这些波浪聚小成大,早晚能掀起惊涛骇浪,将飘荡在湖水里的‘秦字号’小船打翻淹没。毕竟负责守卫阵地的只有两个大队的兵力。厮杀到现在,秦军损失也是巨大的。
……
徐东山手里还有三千骑。8门120mm重型迫击炮,六零、八零轻中型迫击炮五十多门。三十六挺重机枪。与迫击炮一样,每一挺都有着充足的弹药。
六个大队的骑兵始终聚集成一个拳头,在俄军视线看不到的地方。他们的位置与东南阵地之间宽阔的间距上,就是秦军侦察兵与俄军哥萨克来回剿杀的所在。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无时无刻不像弄清楚中国骑兵的主力所在。他手中有哥萨克,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轻骑兵,自然会放出去寻找猎物。与秦军骑兵的侦察部队狭路相逢,那就只有更骁勇者可以胜了。
反正至今为止,哥萨克还没有靠近秦军主力聚集区十里范围之内。
武装到牙齿的秦军侦察骑兵,论骑术并不是哥萨克们的对手。马刀搏杀,可能也不是哥萨克的对手。
而手枪。射程近。骑兵的武器里,随着连发枪的渐渐普及,地位已经在大幅度下降。并且哥萨克装备的也有手枪。这一点上秦军也不占便宜。
真正让秦军侦查骑兵可以跟哥萨克骑兵抗衡的是,他们手中的连发枪和精准的枪法。后者是秦军步骑侦察兵选拔的硬性条件。
从多个地方,不同方位、角度的缠斗、拼杀,只短短第一天里,秦军侦查骑兵就损失了三十多人。到了第二天黄昏,哥萨克首先退出了战斗。
两天的缠斗,卢卡.伊利亚舍维奇根本搞不清楚秦军骑兵主力在那里,他手下的哥萨克损失就超过了一个连。
第三天清晨。
一个大队的秦军骑兵出现在了乌兰乌德城市的北面。
“冲啊!”带队的少校大队长手中的马刀猛地前指。狠夹一下胯下战马。那匹陪伴他已经超过了两年的老伙计发出一声长嘶,速度猛地疾驰起来。
整支骑兵部队都飙飞了起来,从乌兰乌德的北方划过一道笔直的斜线,直杀西南方。那里是城里贵人的聚集地。
乌兰乌德城里敲响了警钟。可是声音不能传达具体的意思。
“冲啊!”
五百骑兵在呐喊中打马飞奔!他们必须在十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五分钟时间里迅速架设好迫击炮,然后对着俄军的军火库射出部队所携带的全部炮弹。
巴桑巴甲的马脸上挂着无比凝重的神情,内心是激荡起伏。旅座将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巴桑巴甲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