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如果那张地图上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国家真的在北美、欧洲、中亚和南亚建立起来了,新秦皇室该有多么大的家业和分支亲戚啊。当它们彼此都站稳脚跟时,有如此多的国家攀枝错节的牵制在一起,那除非是有一场席卷整个华夏宗藩体系,掀翻了天地的大、革命、大风暴扫过,否则帝国皇室和各藩国王室的生命与财富将都稳定无比。
因为没谁敢冒与十余国翻脸的节奏来推翻王室、皇室,即使那个国家的王室、皇室已经没有了实际权力,国内之人也要恭敬着,高捧着,让君权之家平安着陆。
你也可能会说,要是好几个国家同一时间发难,他们联合起来呢?那刘暹就别无他法了。
如此之小的几率都可以碰到、发生,这是天灭刘氏!
刘暹对未来君权再不自信,也不能把事儿从这个角度来出发,那样的话除非各国都保持独、裁君权,不然就没啥万全之策。而保持君权强势,这从根本上就与刘暹的策略对立,也更是一种取死之道。
刘暹能做的只是从平平出发,尽可能的为将来的子孙后代披上一层保护衣。那就是封建藩国,分建国家,让将来哪个盘算着要对自家王室动手的人仔细考虑考量一下那巨大的影响力和后果!
这是刘暹为自己家族后人设计的最好保护。但也可能是他想差了。毕竟这事儿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有他自己来打着小算盘。一人计短,什么地方有看不到的,也属正常。
现在的刘暹真不是当年的刘暹了。年轻的时候,家族啥的在他心底真的不占多重要的位置,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和奋斗目标是复兴中国。然如今不一样了。功成名就后,人就变了。你说他随波逐流也好,你说他受到了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也好,反正刘氏皇族的位置在刘暹的心底是越来越重要,他也越来越多的为皇室的日后做起打算。
他要看到华夏如浴火重生的凤凰。越飞越高。也要看到刘氏,与越发辉煌的中国一样,富贵永享,与国同休。
所以。遥远的伏尔加河流域,隔着太平洋的北美,里海南端挨着伊朗、印度的那块土库曼,以及南洋,都将成为刘暹分封藩国的地方。也就是未来将要夺取的澳大利亚不会册封藩国。因为那里的先天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澳大利亚很难生存太多的人口,但凭本地的力量也很难反抗中央的统治。澳大利亚将会成为中国的矿场采集地!新西兰也一样如此,这两个地方**建国的最大限制就是粮食产量。
而其他的四大块土地里,这第一等的美地自然是北美,真正意义上的天眷之国,无论气候、地理,发展工业、农业、畜牧业、渔业,都是优异的不能再优异了。其次是伏尔加河流域,这里也很不错。虽然这里生活着上千万的斯拉夫人,但在建国之前。刘暹肯定会逐渐的解决掉他们。而最次的土库曼和南洋就相对的要糟糕一些了,前者是发展前景有限,除非是去争抢伊朗以及后世的巴基斯坦的土地,否则没办法扩张,而国内气候干燥,沙漠、荒漠面积广大,它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唯一可取的就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而后者的弊端也很明显,在南洋建国要面临土著这一大难题。整个南洋的各地方土著加到一块有至少五千万!几个大岛、半岛当中,只有婆罗洲的土著最少。但这地儿也不可能封建藩王,兰芳早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了。能够分封的只有马来亚、菲律宾、爪洼岛和苏门答腊,新几内亚就不要想了,刘暹分封藩国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儿子享福的。可不是要儿子受苦的,那个见鬼的地方到了21世纪都荒蛮里的很。
南洋能够封建的土地只有马来亚、菲律宾、爪洼岛和苏门答腊,而这些地方的土著都是几百万上千万,而且多信奉绿教……,同化起来艰难。杀又杀不完,遗患朵朵。且会影响国家声誉。更重要的是如此做,会令国内的诸多少数、民族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所以,封建藩国不是真的让你们啥事儿没有的去享福的,你们就藩之后,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重重的责任。”
太子跟刘盈说了很多话。可刘盈会不会听得进去,太子不知道。因此此刻的三皇子正全神贯注的盯着地图,心中默默盘算着除了北美以外,哪块地盘最大最好。
刘盈心里很感觉可惜,可惜北美还在打仗,那个天眷之国没了自家的份儿。不然,自己说什么也要混到北美封国。而现在剔除了北美之后,土库曼第一个被刘盈踢开了,打死他也不去那个鬼地方。那么剩下的就是伏尔加河流域跟南洋。
“大哥,您说弟弟我是去伏尔加呢,还是去南洋?”刘盈问起了太子。现如今刘暹成年的皇子已经有三个,就是太子、刘盈和二皇子刘盘,刘盘是开春后成的婚,刘盈是两个月前刚刚成的亲。而新秦的规矩也很像朱明,或是说刚刚被刘暹定了如此的规矩——皇子就藩就是以成家为准线的。
如今的新秦皇室就是刘盘和刘盈两个皇子需要封国!
“去南洋和伏尔加没什么区别,都非常的危险。这两盘土地上充满了对我们怀有敌意和恶意的人,在眼睛看不到的暗地里有着繁多的反抗势力。这两个地方是父皇准备的封国之地中最危险的土地,需要的君主是有能力和担当的俊杰。否则父皇是不会把人派去那里就藩的。”
在太子的眼中,刘盈接受新事物很快,有一种探索精神,但性格不够稳重。从太子的观念考虑,他实在无法判断自己的这位三弟是否有资格去欧洲或是南洋。
在跟刘暹那次长谈以后,太子也常常把自己代入藩国当中,他绞尽脑汁的去想想着自己如果在南洋或是伏尔加河,该当如何的去处理两地那么多的,可能还都怀着敌意的土著居民。
没有想出任何的好法子来。
所以太子很清楚就藩南洋和伏尔加的皇子身上需担负的重任。
刘盈在太子这里待了快两个小时才行色匆匆的离去。而皇子就藩和封建藩国的事情就如同大海掀起的波浪,越卷越大,很快就影响到了全国。
以至于北美的战事都被国内舆论和民众给遗忘了。所有人都在讨论封建藩国是否有益和可行,各色杂论和言谈充斥着街头巷尾。
而民间乃至官场的关注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呢,当然是因为利益。
藩国也是国。是国那就是一个利益团体,就跟一国大大的不一样。如果所有的地盘都是新秦帝国统一统治,那么此刻国内的诸多利益团体和财阀,就完全可以用平常的投资手段,抢先进入市场,撷取那些新土的利益。
可要是这些新土变成了一个个国家,国内的诸多利益团体和财阀一开始自然也能撷取不少的财富利润,可时间一长,必然会受到那个国家的抵制。它们是藩国,不是洋人的殖民地,到时候国朝也不见得会帮他们。
除非他们从宗主国投资商的身份变成藩国本国资产阶级,不然这种抵制早晚就会来到。这就跟前世的日韩与老美的关系一样,政治上、国际上,两国都要严格的依附于美国,可是在商业利益上和市场经济上,那就大大的不同了。
而于官场来说,到本国的边疆搞支援和到藩国就官那是大大的不同的。在藩国当官,当着当着,一个不足以可能就被永远留在藩国了。很多当官的都相信,这等事儿,自家皇帝是干得出来的。所以就造成了很多本来没有的顾虑!
中国的传统观念还深深的影响着这些官员,从感情上来讲,许多当官都过不了这道坎。
之前欣喜如潮的喜悦情绪顿时就被冰冻了。
这些消息在接下的日子里不断地反馈到刘暹的手中,也让他很是苦恼。当官的数量要都满足不了,这还怎么汉化土地?
他已经让伏尔加河一代屯扎的国防军放出口信了,也让军情局帮忙,说中国政府不久后就要用强硬手段来强行迁移本地的斯拉夫人了。要迁移到中国的内地去,完全打散、分散开,每个县,每个府里只安排几百千把人,要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同化伏尔加河的斯拉夫人。
如今伏尔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正在蠢蠢欲动,只需要一个信息,这数以百万的斯拉夫人就会像奔涌的洪水一样倾泻到国界线的另一边。他们在刘暹的计划中也将会是扰乱俄罗斯的一大缘由,而因为数以百万斯拉夫人的涌入而免不了发生混乱的俄罗斯,正是穷党俄罗斯崛起的极佳时刻。
刘暹已经打算将自己的两个成年儿子封到伏尔加河,结果不想国内也闹起了一场风波,让他很是措手不及。
“罢了。大浪淘沙,始见真金。把封国伏尔加河的消息公布出去吧。这样愿意去伏尔加的,才是打算把根脚扎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新的生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菲律宾,新秦19年6月1日,已经被正式更名吕宋。
1895年的菲律宾总人口已经高达700万,华人在里面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如果算上有华人血统的混血儿,这个数量在吕宋总人口中已经达到了15%。
百万华人和血液中流淌着华人血统的混血儿,60%生活着马尼拉大区。吕宋的情形就像整个南洋,因为华人的存在令国防军的统治建立便易了很多很多。而国防军驱除了当地的白人,大片的种植园和土地用一个绝对廉的价格转移到了当地华人手中。国朝也利用这种交还获取了大笔的钱财以补贴军费和政府开支。这样做也更多的获取了当地华人的支持。
但是,占据了绝对数量优势的土著,依旧是大大的麻烦。是天性使然?还是几百年时间的演变后果?吕宋的土著,整个南洋的土人,可以毫无廉耻的跪舔白猪皮,却对中国始终抱着一种敌视和抗拒。
想想后世东南亚各国土著掀起的一次次排华?要不是真的很难灭绝所有的土著,耗时和后果又会非常严重,刘暹早就下令突突了他们了。
北美战争进行的依旧激烈,欧洲志愿军们纷纷走上了前线。而这个时候的东南亚,大波的中国移民正在纷纷迁移当中。
以南方百姓为主,福建、广东的人口最多。这些人本身就有很有老乡、亲戚在南洋,心理上就有着慰籍,属于迁移主动性较强的。然后就是土地的吸引力,中国人对土地是没有抗拒力的。大批的百姓为了一百亩天地而选择了背井离乡,远漂南洋。
新秦19年农历7月,大雨。
移民船已经走了好几天了。新来的815个移民已经在朗布隆岛忙碌了开来。这个面积小小的岛屿是锡布延海中米沙鄢群岛的一部分,位于民都洛岛的东面,南北长39里,东西宽16里。是火山岛,地势较低。土壤肥沃。可以种植麻和水稻,产椰仁干。
本身这里是有土著的,西班牙人也在港口建立了一座小镇,现在土著和洋人都被国防军给驱除了。移民自然而然的就入住过来了。港口位于该岛的西北岸,位置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与佛得岛航线上,这个小岛位于吕宋群岛中部诸岛的正中间,地理位置优异,往来船只还是相当多的。
移民船已经两次光顾了这里。送来了两千福建的客家族人。
现在这座已经被更名为湖中镇的港口已经生活了上千移民,被西班牙人废弃的小船坞和修理厂重新开张,并且正在扩大当中。港口的门面大换,不习惯欧式建筑和样式的客家人正在积极发挥着自己的手艺,在不破坏房屋整体坚固的大前提下,将之尽量的向他们习惯的方向休正。
而且现在正是吕宋群岛的雨季,移民到朗布隆岛的大部分居民都停止了户外活动。他们移民的时候带的有国家的补助,带的有自家的家当,一两年时间不干事儿也能支撑的下来。不过这并不代表大家都没有事做。
除了下刀子也不能停的港口扩建和灯塔的修建外,椰树林边的木材加工厂内。湖中镇外的砖窑厂,这地儿缺少石灰岩,一应水泥和石灰都需要从外面运进,码头仓库的扩建也不能停。至于船坞所在的修理厂,到处是忙忙碌碌的移民身影。
这些从福建过来的移民,在修养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已经开始被组织起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了。他们白天在各处‘工地’干活,晚上还要上夜校被统一教授一些汉字拼音,在所有的殖民地里,推行的汉话都将是以汉语拼音标注的普通话。那什么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啥的,都可以洗洗歇着了。内容则主要是卫生常识、热带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政府律令等课程。
这样的集体学习生活可能将伴随他们最长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直到这个居民点彻底的能够达到政府要求,并且可以自行运转起来。这个在政治级别上仅仅是一个镇的小岛,才能结束如此的生活。而负责教导和指导他们的教员,就是这个镇政府和港口关口的政府人员,以及镇上学校的老师。
此次大移民不仅是国人的一次大迁移、大扩张,也是一次大规范,大整顿。
常保不紧不慢地走在厂房内。此时时间已近中午。但外头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幸好制作砖坯的厂房建在了地势较高处,周围排水设施也一应俱全,倒也不虞厂房遭到雨水浸泡。
厂房是砖木混合结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由砖石砌成,其中的一些用料是直接打镇子里拆下来的。而砖窑厂其余的建筑就简单得多了,由劣质木板和茅草草草而就。房顶上铺满防水油布和茅草,供工人歇息和摆放砖坯用。四周的墙体上开了很多小窗,也是通气通风用的。外头连连的大雨并没有阻碍砖窑的工作。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窗上,声音大作,只感觉要把玻璃打碎了一样。厂房内很多地方都洒了石灰,这自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潮气。雨季就是这么讨厌,空气湿度极大,对蒸汽机的保养也没好处。
整个窑厂并没有占用多少移民,满打满算一百人都不到,这还连着运输砖头的车队。可出产的砖头,却不仅供应着自己这小岛,还照顾着周边多个地方。
这些日子移民不断地涌入吕宋,砖头是绝对的需求品,这家窑厂之所以被建设在郎布隆岛,除了这里左近小岛就有一个小煤田,也是因为朗布隆岛地处吕宋群岛中央部位的腹心位置,方便货通八方。
常保随便看了几眼,并没任何在意,他虽然是这家窑厂的厂长,但也不能随意的训斥工人。现在任何一家员工超过三十人的厂子都建设的有公会,郎布隆窑厂有着九十三名员工,自然是有工会的。
作为一名打小生活在距离香港很近的广州的旗人,常保是很了解工会的力量的。当年香港的工友会是很给力的,虽然常保发怒的时候也会冲着工人大骂几声‘扑街仔’,也不管手下的福建工人是否理解的了。但那都是事出有因,绝对没有随心所欲的。
洒在各个角落的生石灰很多都受潮反应掉了。空气实在太潮湿了,就连厂房内部的墙壁都湿漉漉的迷起了水雾。可天上的乌云依然没有一丝要消散的意思。常保却不觉得这比广州的日子有什么难熬的地方。唯一让他时不时品起来不是味道的是,他当初为什么要从广州跑去福州?干嘛不干净利索的在广州就投降了?那样的话自己可能就会跟着广州人分到马尼拉了。
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对比马尼拉这座南洋名城,朗布隆岛太小,湖中镇太烂。
在距离这座窑厂七八里的地方,那一片椰树林的附近,一个一两百人的村庄也在从无到有。那是小岛的一大特产椰仁的产地,而且建造、改造整个小岛必须要木料。椰树就是岛上木料最大的来源。
这可是椰子木。一种在很不错的木材。纹理直,结构粗而均匀,重量和硬度中等,强度高,干缩小。刨切面光滑,略耐腐。是拼花地板、家具、雕刻、嵌板、矿柱、参差及海岸设施,艺术装饰制品的优秀用料。
这里的小村庄就是朗布隆岛的五个农业村庄之一,除了照看椰林,采摘椰仁,耕种是他们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每家每户每人都分配着土地,当然不会是人均一百亩,因为分给他们的还有椰林的么。但人均三十亩的耕地,如果耕种得利,丰收的话,只这里一个村庄的粮食产量就足够整个小岛全年的食用了。
人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这话放在如今也一样适用。老百姓是最讲究实际的,他们能不懂‘华夷大防’,不懂‘忠君爱国’,却绝对懂得饭都吃不上了的后果。懂得是谁让自己吃饱了饭,穿暖了衣,有房子住,有田地耕。
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在移民当中十分牢固和深厚。这些移民到南洋的人,很快就会因为既得利益和居住环境——周边很多的土著,态度不好,眼神凶恶的土著,而对政府百般的依赖和拥护。
竟然让老百姓变得更加依赖政府和信任朝廷了,这可以说是搞移民搞出来的一项额外福利,是意外之喜。
无数家媒体也跟着移民潮到处乱跑,一片片报道着移民境况的文章不停的在一家家报刊上刊登。中间有好的,很多都是好的,对于少地的东南百姓极具诱惑力的正面消息。可也一样有坏的恶的。比如移民到棉兰老岛的人,移民到爪洼岛的人,不少移民点都出现了热带病疫。这些热带地区的常见病疫对猛然乍到的移民们还有着不小的伤害力。
不过,这些热带病还是能够遏制的,毕竟这些地盘都是熟地,欧洲人、华人在这里都生存了这么些年,‘水如不服’还不是普遍现象。在说,移民南洋的百姓都是出自东南,中国东南的气候也是温热潮湿的。固然比不得南洋,可也能让百姓拥有一定的抵抗力……(未完待续。)
穿越1862 第七百二十三章 恶毒的谣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1862最新章节!
初秋的伏尔加河,天气已经越过凉爽,向着冰冷转变了。顶多再有一个月,这里的气温就会下降到零度左右,然后顶多接半个月,雪花就会飘飘飞落来。
新秦国朝这几个月里没有大力的向着伏尔加河地区迁移百姓,这些日子中国政府的主要运作目标除了南洋就是北美,伏尔加河在大动作上就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但对于伏尔加河本地的斯拉夫人来说,却无时无刻不从中国政府的一项项政策当中感受到那掩不住的恶意。
自从农历六月以来,已经有三百万斯拉夫人向着国界线往西逃去了。中国人在努力的登陆本地居民的籍贯,他们搞出了一种叫身份证的东西,并且要求99%的本地斯拉夫人每个月都要向籍贯所在地的警局登记照面一会。连续三个月空缺的,就被划入潜逃序列,抓住了就要判刑。能够往来地方的商人帮工们,要想出外县也需要先在本地警局备案和开来一封证明,不然到了外地连住宿都没法子。因为中国人要求全部的旅馆住宿都需要登记身份证号。并且恶毒的中国警察会不时的突击旅馆,进行大检查。抓住违例的,倒霉的不仅是住客,更会有旅馆的老板。
报纸上的社评说明了这一套政策的来历,这是中国人古代就施行的路引--一种很传统古老的户籍政策,上面记载着出身、籍贯、相貌等诸多信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中国政府把这项古老的政策从陈旧的历史废堆中拿出来,删除相貌叙述,贴上了照片,就成了现在的身份证。
中国施行的这种身份证制度,用意和效果都十分明显。如果只是如此,根本不可能让三百万斯拉夫人舍家弃业的逃向西方去。那是因为自分迁内陆这个传闻之后,伏尔加河地区流传除了更恶毒的谣言,说中国人登照身份证,不是为了控制当地的斯拉夫人和抑制伏尔加河一代的反抗力量。乃是为了记录斯拉夫人中成年男人的数量,然后都要拉去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去开采矿产。
这些日子中国矿产公司和相关的国家部门,组织了大批专家、探矿队进入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地区,后者还没什么重大发现。前者却喜报连连,让整个中国的钢铁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都蠢蠢欲动。
乌拉尔山脉东、西两坡都埋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东坡有储藏极大的磁铁矿、大型铜矿床、著名的镍矿区。也有大片的铝土矿、铬铁矿、金矿和铂矿床。非金属矿有石棉、云母和耐火土等。西坡的矿藏则有钾盐、石油与天然气。这里完全就是一座宝藏!
几大钢铁企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采矿业方面】以及矿产公司,已经向国家发起了产业扩建通报,准备明年就动手在这片地方建立工厂和开发矿场。那么这些地方当然就需要大批的丁壮、劳力了。中国人登记户口,就是为了给来年的建设提供苦力。
倒没有传言中国要屠戮了这些斯拉夫人。可这样的留言也足够斯拉夫人纷纷弃家而逃。所以伏尔加河流域的土著人口,到了此刻已经只剩下五百万出头了。刘暹准备接下去让人散播禁止东正教的传言,想必会让更多的斯拉夫人逃往西面。
现在俄罗斯穷党控制的莫斯科地区和顿河流域,人口大增,因为诸多逃难俄罗斯的斯拉夫人都跑去了这两个地方。并且很多人都留在了这里,给当地刚刚平稳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动荡。
如果穷党背后不是有中国的支持,而大批的中国国防军还盘踞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俄罗斯钱没还完,方便往来运输物资,中国还真做不到大批量是和物资于穷党的暗地里运送。这是为了让穷党激进派收拢人心。并且数百万人口的难民,所激发出来的社会矛盾以及对前途的渺茫。也方便穷党激进派理论的宣传和激进派武力的扩张。
就这么说吧,这些逃难的斯拉夫人对于刚刚平静下的俄罗斯就是一个无法负担的重压。圣彼得堡的皿煮政府根本照顾不了这么多的难民,这些人的存在,自身就大大激化了俄罗斯社会的内部矛盾--皿煮俄罗斯政府可不会当掉自己最后一条裤衩来赈济和安顿这些难民,那些资本家和权贵们,也不会消减自己一口吃食来补贴这数以百万的难民。放到中国,民变、造反就是肯定要爆发的。激进派的穷党在这种环境下,混的不要太过如鱼得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