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完结】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梦两世
傍晚三人回来时,每个人都是双手提满了大包小包,脸上漾着喜悦幸福的笑容。
从二十七开始,母亲便开始蒸馍、蒸花卷、蒸包子,炸油饼。馍馍可不只是那种普通的大馒头,母亲还蒸来了有特殊意味的大礼馍和花馍。其花色和形状都是月儿难以形容的精致。包子有肉馅、素菜馅、糖馅、油面馅的。
整整三天,母亲做了一大缸的馍馍、包子和油饼。
当地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这些干粮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呢。
月儿帮母亲做馍,父亲便和青墨“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窑里窑外,桌凳盆碗、院子里外,连拐角、崖面上的杂草都要擦洗、打扫得干干净净,除旧迎新。窑洞墙面上重新糊上白纸,窗户玻璃擦得明亮,并贴上母亲早剪好的大红窗花,窑内看起来焕然一新。
二十九,母亲烧了好几锅热水,让家里所有人都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洗去了一年的灰尘和烦恼。
当地人习俗正月里不许动刀剪。
母亲给月儿剪了头发帘,并剪去分叉的发梢。同时父亲用推子给青墨理了个小平头,然后再指点着青墨给他也理了发。
看父亲边惬意地哼着曲子边刮胡子,青墨在一旁跃跃欲试,连连说自己也有胡子需要刮干净。父亲轻蔑地看了他一眼,没理会他。
月儿瞧着青墨沮丧地对镜子照自己鼻子下嘴唇上那淡淡一层细小绒毛,不禁好笑不已。
大年三十的早晨, 父亲和青墨早早起来开始贴对联和门神,窑里挂上年画,就连粮仓和水缸都贴上大大的倒福字。家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年终于来临了。
“三十早上吃搅团,一年到头够搅缠”。除夕日的早饭就是搅团。搅团教团,就是搅成一团的面食。月儿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极富乡土特色的食物。她怀着极大的好奇和新鲜感同母亲一起做搅团。
缠搅团很有讲究。其材料是今年新产的玉米面。
等水烧开了,母亲把玉米面慢慢地撒入锅里,边撒边搅,等成糊状后,就开始用力地搅。先开始做得稠点,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添点水,再搅,慢慢调到合适为止。
搅团的关键就在一个“搅”字,要不停地搅,才能均匀筋道,否则,做成的搅团太稀则软不筋道。缠搅团对火候要求也很高,一边搅,一边保持不大不小的火候。火大就糊锅,火小,搅团不冒泡,冒着泡的搅团自有一种筋道。
月儿不紧不慢地拉扯着风箱,不停地往灶坑里均匀地添秸秆,保持住最佳的火候。
母亲则手拿锅铲,抡着胳膊不停地沿着一个方向搅。锅里的搅团快乐地冒着泡泡,细细的汗珠就从母亲的额头渗出。月儿要帮忙搅,母亲不让,说怕两个人的力道不同,搅出的搅团不筋道不好吃。
搅团做好后月儿用带窟窿眼的漏盆做成“面鱼”,母亲则喜欢晾凉后切成块。然后浇上蒜泥、辣椒面、醋拌成的调汁才开始吃。
月儿是第一次吃玉米搅团。那种爽口、光滑、清凉而不失一股玉米的香味,简直是一种享受她想起自己曾经吃过的凉粉,应该是用荞麦粉做成的。不过那时吃的都是小吃摊上卖的,象如今这样自己亲手做来吃,却还是头一次。
下午,一家人就开始揉面、拌馅、包饺子。
入夜,三孔窑洞内灯光通明,院子里也挂上了点亮的红灯笼。
父亲先把母亲蒸好的花馍和酒肉供奉给神灵和祖宗后,一家四口人才围着炕桌,热热乎乎吃年夜饭饺子。
当年的新面擀做皮,肥嫩鲜美的大棚蔬菜和着几乎剁成肉泥的肉馅,加进去味道浓厚的新花椒面。月儿觉得这饺子竟比自己曾经吃过的所有饺子都美味。当然也许是她很久没吃到饺子,嘴太馋了。
狼吞虎咽地吃过两碗饺子后,青墨抹干净了嘴,迫不及待地就要和父亲到外面放鞭炮,父亲一边怪责着,一边放下碗下了炕。月儿和母亲跟出去看热闹。
月儿原以为就是在院子里放一挂鞭,没想到父亲是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鞭炮。
青墨手执长杆,鞭炮挂在杆头,由父亲点燃鞭炮,那一串钢鞭就劈里啪啦、震耳欲聋地响了起来。
一挂鞭放完后,就听见对面山上也有人家在燃放鞭炮。声音随着山里的夜风传了过来,远远地能看见点点红光闪烁。
紧接着远近就有人家稀稀拉拉地燃放爆竹,噼啪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除夕夜守岁,月儿本以为没有电视,看不成精彩的春节晚会,会很难熬夜,没想到青墨一会出去放鞭炮一会又要吃饺子,还缠着父母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一夜竟很快就过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怀念在农村老家过年的感觉,那种郑重其事过年的气氛,在城里是找不到的,所以这方面写得多了些,请大家见谅
另外,大家觉得陈大哥和月儿的分成应该如何才比较合理呢以目前月儿所能付出的资本来看,五五分成不大可能,大家可以给个建议,我设定是三七,不知道合不合理话说,这点还是很关键的。
走亲戚
初一一大早,父亲又出去放鞭炮。然后进来给月儿和青墨发压岁钱。
吃过饺子后,一家人从里到外,穿戴一新,父亲和青墨带着大礼馍,出门给住在山里的亲戚拜年。
上午,陆续有邻居过来拜年、串门子。月儿先开始还陪着母亲和他们说话,后来见他们说着说着就扯到自己身上,觉得无趣便回了自己的窑洞。
初三,父母带着月儿姐弟提着大礼馍和一些礼品出山走亲戚。
好在此时山里的雪已经融化大部分,走路不碍事。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完结】 分节阅读_27
父亲这次要走的亲戚家住在塬上,是父亲的大哥,月儿叫大爹。
大爹一家原本也是住在山里的,但是大爹上过几年学,肚里有些墨水,虽然家里有地,却喜欢走南闯北地跑生意。后来大爹家有了钱,便迁到了塬上。原本要把老人也接出去住的,只是老人舍不得这山和窑洞,便与父亲住在一起。老人在世时,大爹一家每年都要回山里过年,老人过世后,便改成父亲每年去大爹那里拜年了。
大爹家富有,房子盖得很气派门洞宽大,门板崭新,上面贴着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的门神。进去后一溜四间大瓦房,砖砌的院套,水泥板镶的过道,院子里砌了个小花坛,由于天冷,用暖棚罩着。院子角落里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墙壁新刷过,雪白雪白的,连厕所都是砖砌的,水泥扎的墙缝。
四间瓦房后面还有三间旧房,看得出,那时大爹早年的住所,如今闲置了下来。大爹说,本来这房子是预备着让父亲一家迁上来时住的,但父亲一直不肯离开那“破窑洞”。
大爹和一般农民不太一样,也许是见识多了,他为人很有气势,一套毛料中山装,被他穿出领导干部的风范;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下巴刮得铁青,一看便知他很是精明强干。
事实也是如此,他很善谈,拉着父亲坐在堂屋里,扭脸吩咐大妈赶紧去置备酒席,他要和兄弟“好好喝几杯”。
母亲和大妈一起进了宽敞干净的厨房,青墨早就被大爹家的堂兄弟们拉出去玩了,月儿则被堂姐妹们亲热地扯进了侧房。
初时,月儿有些纳闷,她不明白为什么大爹家怎么会有那么多儿女,当时她和弟弟刚给大爹拜完年,便从屋子外面走进来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来给父亲和母亲拜年。后来才得知那些孩子中有的是两个姑姑家的,有的是大妈亲戚家的。
父亲家共有四个兄弟姐妹,除了兄弟两住在本地,姑姑们都远嫁外县。平时见不到面,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来往。今年姑姑家大人没有,却打发大点的孩子来给大爹和二爹拜年。
月儿分不清那些堂兄弟姐妹都是哪家的,名字叫什么,又不敢出声去问,若是从前的月儿必然是清楚的。她只管跟着拉她的堂姐走。
和姐妹们坐在侧房里的热炕头上说说笑笑了一阵子,慢慢地,月儿弄明白了。
喜欢拉着她手说话的姑娘是二堂姐,大爹家的二姑娘,今年18岁,叫如柳,喜欢说笑,性格爽朗耿直,做事干脆利索。她还有个弟弟,叫青峰,比青墨大一岁。另一个不爱说话,长相清秀,眉宇间有些忧色的是大姑姑的小女儿,叫琴子,17岁。和她坐在一起,说话很有条理的姑娘则是小姑姑的大女儿,叫朝英,16岁。
还有两个是大妈家娘家兄弟的女儿,一个叫玉珍,一个叫秀琴,都是17岁。
大爹的大姑娘叫如烟,出嫁三年了,昨天和女婿一起来过家里,晚上就回去了,月儿没有见到。
姑娘家的坐在一起,先从个人身上穿的衣服聊起。
那几个姑娘都对月儿的红色兔毛衣很感兴趣,摸罢那柔软的毛衣后,又夸月儿的牛筋裤时兴、洋气,嚷着自己也要买一样的。
月儿随着她们的话笑着,也夸她们的毛衣花色好看。
尤其是如柳这一身,红毛衣,花格呢子外套,黑色的甩裤,一脚蹬的半高跟黑皮鞋,非常靓丽时尚。
月儿看着漂亮的堂姐,觉得自己的棉袄好寒酸,一点点的相形见绌不知不觉地冒出来,很快又被她压了下去。
玉珍说“如柳姐,你这身是婆婆家给买的吧。他们家真有钱,出手也阔绰。”
话一出声,如柳的脸色立刻暗淡下来。月儿看到秀琴暗暗扯了下玉珍,示意她不要说下去。
月儿立刻明白,如柳一定是不想这么早就结婚。她捏了捏如柳的手,笑了一下。如柳勉强回了她一个有些凄惨的笑容。
朝英愤愤地说“大舅真是的,如烟姐的亲事就是他定下来的,说人家有钱,如烟姐嫁过去就是吃穿不愁地享福去了。结果那男人太不是个东西,仗着自己长得人模狗样的,先有了外心,天天打骂如烟姐,现在又闹着要和如烟姐离婚。如今大舅又强行给如柳姐定亲,谁知道那男人是个什么品行。”
月儿有些吃惊,她以为就自己被早早定了亲呢。
琴子叹口气,说“咱们农村,姑娘家的一长大,家里就急着往外推,好像留在家里真能留成仇人似的。我爸年前也刚给我定了一门亲。那家人特别有钱,一摞子钱一甩,我爸就跟没见过钱一样,没口子地答应下来。我妈和我反对都没用。我听说,那个男的是个罗圈腿,走路一拐一拐的,特别难看。我都快要愁死了。我将来可怎么办呢”
如柳也跟着长叹一声,说“我真羡慕月儿和玉珍,你们还可以上学念书。我不怪愿别人,只怪自己太笨,学习差得很,不然我现在就不用被家里人急着嫁人了。我真恨自己是女子,真不希望自己长大,我”她说着说着,竟哽咽起来。
月儿没想到看起来活泼开朗的二堂姐竟有这种伤心事,一时心里也有些感触。
她轻轻拍着如柳的手,叹气道“唉,我能上学又怎么样你们也应该知道,家里从三岁就给我定了亲,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屋子里的几个女孩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一时间一片愁云惨雾笼罩了大家。
月儿不愿意这么伤感下去,她振奋了一下说“咱们女子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啊,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怎么还能让自己的婚姻不自主即便改变不了家长的决定,咱也可以改自己的命。只要有信心,没有多大的难事。”
如柳看着月儿,两眼盛满了期待。她问“月儿,你平时就喜欢看书,读书多,你说说我们怎么改命”
大家都看着月儿,月儿惭愧了一下,她说下这话,却又觉得在农村,女子改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凡事只有努力过后才觉得不遗憾不悔恨。
她看着窗台上的花盆沉思起来。那盆里不知种得什么花,才长出颤颤巍巍的新芽,就象两瓣豆芽,在这间不暖和的房间里显得有些怕冷般的瑟缩,看起来非常孱弱。
月儿愣愣看着那花芽,就象是看着一个希望。大家都随着月儿的目光看着那盆花。
忽然月儿灵光一闪,茅塞顿开,她兴奋地一拍手,喊道“我知道咱们怎么改命了。我想到了”
姑娘们都两眼亮晶晶地看着月儿,月儿微笑着说“我们先去做生意,赚一笔钱,有了钱就凡事都好办了。琴子,你爸不是为了钱才给你定了亲的吗,你就拿着钱去退亲,然后自己找满意的对象。我们自己能挣钱,就是有了能力,长了本事,家里人再不能不理会我们的意见和想法。我觉得大爹不象是不讲理的人,如果如柳姐能挣钱,他会听一听姐的话的。到时候,如柳姐如果不想嫁人,说起话不也理直气壮吗再说,就算实在不行嫁了人,咱们自己手里有钱,婆家人也不会为难我们的。”
其实,还有些话月儿没说出口,手里有了钱,不但可以和家里抗争,实在不行,还可以离家出走,逃婚到外面去闯世界。
她这些想法与其说是讲给她们听,不如说这就是她真实的内心想法。她无法想象自己那一个从小就定下来的婚姻会是怎样的婚姻。听了堂姐们的话,她对自己的娃娃亲有了一点恐惧和抵触。
如柳最先同意月儿的想法,她继而又问“你说的做生意是什么好做不家里人能同意吗”
月儿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放心,我说得生意家里人一定会同意。”
玉珍性急,问“月儿,你快说,是啥生意,咋做呢”
月儿指了指花盆,说“很简单,就是发豆芽,卖豆芽。现在就泡,发好后拉到县城里去卖,一定能卖上钱。”
农村人过年,从初一到十五,几乎都不做买卖,县里卖菜的一定少。这个时候她们去卖豆芽,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如柳眼睛一亮,高兴地说“对呀,我咋没想到呢家里黄豆、绿豆都是现成的啊,豆芽很容易发出来的。”
琴子却没那么兴奋,她冷静地说“是都会发豆芽,可是谁能保证发的豆芽质量好,数量多,能卖上好价钱”
大家都沉默了。发黄豆芽,几乎是每个农村女孩会做的事情,但平时那是家里人自己吃,发的数量少,把这作为一桩生意却没那么容易。
月儿沉着地说“不用担心,我会。”
大家都有些怀疑地看向月儿,月儿微笑着肯定地点点头。
她这不是吹牛,别看月儿从前是城里女孩,但她母亲曾经卖过三年豆芽,她一直帮忙发豆芽来着。家里就是靠着卖豆芽,攒下了一笔月儿上学的钱。后来,卖豆芽的人越来越多,用非法手段发豆芽的人多起来,她家才不卖豆芽的。
于是,事情在月儿的鼓励下很快促成。如柳姐先把决定告诉大妈,由大妈去说服了大爹,征得了大爹的同意。
作者有话要说补充前面没有说清楚的
一、“三十早上吃搅团,一年到头够搅缠”。“搅缠”者,花费也、花销也、用场也,总之,吃了这一顿搅团,这一年将不愁生活过于艰难。
二、“面鱼”,亦称“漏鱼”,是用一种特制的漏勺或漏盆,将热的搅团盛入,漏进凉开水盆中,成蝌蚪状。既可用辣椒、醋、蒜末水水凉调了吃,也可炒了吃。不过一般以凉调了吃味道最好。
三、肉臊子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做的朋友可以少用肉先试做一下
1、将五花肉必须是五花肉,肉皮要不要都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清洗,切成小块,大拇指头大小就可以,切肉时,尽量将纯肥肉与瘦肉分开。
2、倒菜油少许,待油热后,将纯肥肉倒入热油锅中搅拌,直到把肥肉大部分炼成油状。火不要太大,以免把肥肉炼成油渣
3、油清后放入其余切好的肉搅拌。
4、待肉熟后颜色变白,水分也出得差不多了,放入调料大料面、花椒面、干辣椒面、盐、五香粉、少量酱油,搅拌三分钟在左右,倒入少量醋喜欢吃味重的可以多放点,炖煮2分钟左右,再放一些干辣椒面,搅拌,小火炖一会,感觉肥肉油全出来了,就可以了。关火前,放少许味精不放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
5、出锅,将肉倒入有盖子的容器内,先打开盖子,待肉和油都冷却后,盖上盖子存放,随时食用时,请用干净的干筷子或其他干的器具舀出,春秋冬季在常温下可存放一月左右。
这种肉臊子炒菜或者夹热馒头、吃面条都很过瘾,只要你不嫌腻。
卖豆芽喽上
原本定下做这个营生的加月儿在内,一共六人,只是玉珍和秀琴回去后和父母一说,父母坚决不同意,她们便也作罢。于是真正准备卖豆芽的只有四人。
豆芽的生长期一般为五天,怕耽误时间,做了决定的当天晚上,月儿她们就在后面闲置的一间房子里找了两口瓦缸,把豆子泡上了。好在都是庄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上百斤豆子。
黄豆泡起来简单,只要把豆子里面的沙子和石子淘尽,破豆子挑出,泡进盛水的缸里就可。绿豆泡起来就要麻烦些,绿豆外面有层硬壳,凉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完结】 分节阅读_28
水泡进去出芽慢。要用热水将绿豆烫一下,将那层硬壳烫软,出芽才快。
这烫绿豆就要技术,烫轻了不解决问题,烫重了就不出芽了。
几个姑娘在家都发过黄豆芽,可一次只发几斤豆,这一次就要发几十斤绿豆,万一烫坏了损失可就大了。因此大家都把这关键的技术活儿留给了月儿。
月儿不负众望,镇定自若地将所有绿豆烫完,装进缸,大家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着出芽。
其实月儿也很紧张,但她不露声色。
夜里几个姑娘睡在一张大炕上,时而兴奋时而忧虑地议论着今后的打算。月儿的话很少,她还在挂心自己泡下去的绿豆。
第二天一早,月儿一起来就先奔到缸前,见绿豆已经胀起,针尖一样的芽锥已微微上翘,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好,虽然很久没有烫绿豆,技术到底没全丢。
月儿这趟亲戚走的,一点没闲着。
青墨和堂兄弟、表兄弟们天天白天放鞭燃花,招猫逗狗,晚上坐在热炕头上看大爹家大彩电里的精彩电视节目,玩得不亦乐乎,乐不思蜀。
月儿和堂姐妹们却忙得团团转,一点不得闲。
豆子泡上后,先是四处张罗买竹筐。生豆芽一般都用瓦缸,月儿算过,要用二十几个瓦缸,她们买不起。
月儿于是把从前自家的方法拿了出来,就是用竹筐衬上塑料布,代替瓦缸用。
月儿认为买新竹筐价钱高不说,也没那个必要,于是大家就到处打听哪里有旧竹筐要卖,终于在乡里的一家副食店买到了一批装菜用的旧竹筐。
有了竹筐,就要把泡好的豆子分装到各竹筐去,这些豆子不能再用水泡,而要每天定时往里淋水,水从豆子中滤过,再从下边留出的孔中流出。
每天要不断地淘豆,烫豆,泡豆,不断把泡好的豆分装到各竹筐去,再定时往竹筐里淋水
一切都在月儿有经验的指挥下和姑娘们的辛勤忙碌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五天晚上,月儿和如柳将第一批装豆的竹筐打开。豆芽齐刷刷地顶出筐盖,掏出一把,摊在手心里,白白胖胖,肥肥嫩嫩,可爱极了。
所有人都喜形于色,对于第二天就要上市卖豆芽,兴奋得睡不着,躺在大炕上,纷纷议论着赚钱以后怎么花。
朝英说要买几斤“大白兔”奶糖,美美地吃个够。她认为“大白兔”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这孩子是不是以前很少吃到糖啊
如柳说她要攒钱,她不满父母给她定的亲事,打算自己找门合心的亲事,所以想要给自己攒嫁妆。
月儿受她们影响,也琢磨着赚了钱后给自己买件新棉袄。自己身上这件旧不说,还有点不经冷。她自己又不愿意再套那么多毛衣,所以总是冷得哆哆嗦嗦的。
还有青墨这孩子爱运动,脚上的运动鞋有点裂口子,她得给他买双新的。
琴子一直没吭声,在朝英和如柳的一再追问下,才慢慢地说“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想买条牛仔裤,还想买件和月儿一样的兔毛衫。可我更想攒够一笔钱给我爸,让他退了那门亲,以后不要再管我的婚事。可是我们这么个小本经营,能挣多少钱呢”
大家都沉默了,这个时候月儿很想鼓舞一下大家,可是她也不知道前途如何。毕竟自己重生后虽然曾卖过野菜、卖过果子,却没在正月里卖过豆芽,胜败难料,还不知道前景如何呢。
夜里起夜时,月儿去了一趟泡豆芽的房子,听着泡豆子的瓦缸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心里又有了一些信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如柳就叫醒了大家。
怕吵醒家里的其他人,四个姑娘轻手轻脚地一起忙着做早饭,漂豆芽,装筐。
如柳一边忙乎着,一边眉飞色舞地向大家说昨晚作的梦。她说自己梦见一口好大好气派的棺材。
老年人都说,梦里见到棺材,是发财的先兆。于是大家的情绪高涨起来
吃过早饭,天才蒙蒙亮。大妈和月儿的母亲已经起床,走进厨房。如柳和月儿把给豆芽浇水的事情仔细托付给大妈她们,就准备出发。
母亲们颇有些不放心,叨叨了叨叨,嘱咐了嘱咐,才放她们出门。
四个人里,只有如柳开过拖拉机,于是她当先到了院子,发动开了车。
剩下三个人和大妈、月儿母亲把装满豆芽的竹筐抬到了车上,八个筐往车厢里一放,满满当当的,几乎就没人坐的地方。
好容易三个人团团围着竹筐挤着坐稳当了,月儿发令“开车”车便出了敞开的院门,在微亮的晨曦中,穿透冬日的浓雾,向县城行驶而去,身后是站在门口的母亲们的嘱咐声和担忧的目光。
1...1213141516...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