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举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反听

    其兄拉了拉弟弟的衣袖,对刘景抱拳道:“在下与家弟曾在市中书肆有幸一观刘君手书,心中仰慕不已,今日恰好市中相遇,这才冒然上前打扰,请刘君勿怪。”说罢从怀中取出名刺双手奉上。

    刘景微笑着点点头,展现了良好的风度,可是当他低头看到木板上写着:“琅琊诸葛亮再拜,问起居,字孔明。”,立刻愣住了,随后抬头看看眼前风姿卓著、俊郎不凡的少年,一时失声。

    穿越以来,刘景也曾和杜袭、桓阶这样史书有传的人杰相识,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始终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过今日他却有些失态了。

    想来也是,杜袭、桓阶虽是三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却近乎于无。

    而诸葛亮自不用多说,千百年来,他已经成为“忠贞”、“智慧”的代名词,是国人最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之一。

    整个汉末三国,除了寥寥




第二十八章 畅谈
    刘景开口道:“令叔父虽败,不过朱皓在豫章也未必能够长久。——孔明可知道孙伯符”

    “自然知道。”诸葛亮颔首,两人都曾寄居淮南一带,是以他对孙策颇为了解。

    “他是乌程侯孙坚孙文台的长子,据说他少年有志、杰出通达,十余岁就开始养名,为父守孝期间结交四方英杰,江、淮一带的名士纷纷前去投奔他,因此深为徐州牧陶(谦)恭祖所忌。守孝结束后,孙伯符投奔袁(术)公路,带兵出征,屡建奇功。”

    “扬州牧刘(繇)正礼自入主江东以来,划江自守,与袁公路交战经年不落下风,没想到却惨败在孙伯符之手。”

    由于刘繇始终不承认诸葛玄的豫章太守之位,之后更是在背后鼎力支持朱皓,将其一家逐出扬州,因此对于刘繇目前的困境,诸葛亮谈不上幸灾乐祸,但也不抱多少同情。

    “孙伯符自跨江以来,战必胜、攻必克,无人敢与他争锋,而且军令严整,未尝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江东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旬日之间便得到数万之众,威震扬州六郡,声势一时无两。刘兄的意思莫非是……”讲到这里,诸葛亮若有所悟道。

    刘景击掌道:“然。江东必为孙伯符所得。”

    诸葛亮心里面十分佩服孙策的才能,却也不认为他一定能够夺得江东六郡,言道:

    “故语云:‘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刘元礼乃是汉室宗亲,亦有隽才胆略,虽败于孙伯符之手,但人心未失,以会稽太守王朗、豫章太守朱皓为援,重整旗鼓并非难事。届时孙伯符若不能打破僵局,必将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诸葛亮不愧是未来战略大家,今年才十五岁,就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实为难得。

    不过论眼光,恐怕世上没有人能和刘景相比,他断言道:“孙伯符入江东,便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大势已成,无人能制。”

    “……”诸葛亮无语,他实在想不通对方这股自信从何而来。

    多说无益,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刘景结束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对了,孔明,你们准备在长沙待多久”

    “原本我们没打算在长沙久留,奈何叔父刚到长沙就病倒了,十余日来始终不见康复,着实令人担忧。”诸葛亮谈到叔父诸葛玄的病情,不免心怀忐忑。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早逝,叔父诸葛玄是如今家族唯一的顶梁柱,他若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家族都会因此一蹶不振。

    “是否请过医师查看”刘景关心地问道。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诸葛玄好像到襄阳一段时间后才去世,在此期间,他将两位侄女,也就是诸葛亮的大姐、二姐,分别嫁给襄阳大族蒯氏、庞氏子弟,所以诸葛玄目前应该没有生命危险。

    诸葛亮点头道:“请过几名医师,说法大同小异,不外是心神操劳过甚、不服南方水土之类,我兄弟二人前来市井就是为叔父购买药材。”

    刘景出言安慰道:“长沙多雨潮湿,很多中原之人来到长沙都会生病,令叔父应该不是得了什么重症,安心调养一阵即可痊愈。”

    他倒是希望诸葛玄病得久一点,如此一来他就有更多时间和诸葛亮结交,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希望如刘兄所言。”

    刘景决定换个轻松点的话题,说道:“我与孔明,一在天南一在海北,能够在此结识,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啊。”

    “何谓缘分”诸葛亮不解地问。

    刘景一怔,这才想起“缘分”乃是佛家术语,而此时的佛教,进入中国时日尚浅,还属于非主流,不为大众熟知。

    刘景反问道:“孔明可知佛”

    “略知一二。”事实上不止诸葛亮,整个徐州的人都对佛教印象深刻。

    徐州佛教的首领名叫笮融,他仗着和徐州牧陶谦有同乡之谊,而成为下邳国国相。此人任职期间,广兴佛寺庙宇,并且要下邳国百姓日夜诵读佛经,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

    前年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入侵徐州时,笮融不敢抵抗,带着信徒手下男女万余人弃城而逃,在往家乡丹阳郡的路上,途经广陵郡,广陵太守、徐州名士赵昱热情相迎,没想到笮融故意灌醉赵昱,将其杀害,之后纵兵劫掠广陵郡,载着一郡财物而去。

    面对敌人的入侵,笮融身为下邳相,不仅不做抵抗,反而在背后捅刀,徐州百姓谈



第二十九章 承诺
    刘景目送诸葛亮兄弟身影没入拥挤的人流,心情犹然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这可是诸葛亮!

    莫说汉末三国,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那也是排名前列的大才!

    刘景心底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诸葛玄若是死于长沙,诸葛亮会不会就此留下”

    他认真想了想,觉得概率微乎其微,他所认识的诸葛亮,年纪虽小,却胸怀大志,以他的心气,绝不会甘心留在地处偏僻、缺少文化的长沙,那几乎和自甘堕落没什么区别。

    “唉!要不是我的根就在长沙,我也不愿留在这里。”

    刘景叹了一口气,返回房间,这时腹中传来一阵响动,他想起自己还未吃午饭,赶紧将放在案上的几个胡饼吃掉,总算让肚子消停下来。

    黄秋在室中酣睡不提,谢良外出办公去了,走时也不曾交代工作,因此刘景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他不愿在屋内枯坐浪费时间,借着视察工作之名,下楼去书佐和市啬夫之处转了转,他也不自恃身份,举止温和有礼,令人如沐春风。

    黄秋出身临湘大族,历来视市楼众吏如自家奴仆,而刘景身上却没有半点大族子弟的倨傲,二者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比,众吏无不对刘景心生好感。

    刘景询问市啬夫市租详情之时,一名市门卒走进来恭敬禀报道:“刘君,楼外有一名少年求见,自称刘君从弟。”

    刘景猜测来人十有应该是邻家族弟刘亮,便跟着市门卒前往门口一见。

    果不其然,候在门外的正是刘亮,他上着褐衣、下穿短裤,手里拎着几尾鲤鱼,黝黑稚嫩的脸庞带着些许拘谨之色。

    他如今已经和刘景印象中那个神采飞扬的“孩子王”完全不一样了。

    自从其父出事后,他仿佛一夕之间长大,如今每日白天随父亲驾舟捕鱼,晚上和母亲编织草鞋,不再贪玩,极能吃苦。

    “从兄,我昨天和阿父外出打鱼,没能为你送行。今天来市中贩鱼,正好路过这里,”刘亮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几尾鲤鱼,又道:“这是今天新打上来的鲤鱼,极为新鲜肥美,送给从兄。”

    自救回刘亮父亲,刘景家就再也没有缺过鱼获,不过刘景并不是每次都接受,即使接受也只挑些小鱼,盖因打鱼为业生活一般都比较清苦,每天起早贪黑,收入也不过三五十钱。

    刘亮准备送他的这几尾鲤鱼是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的,刘景无论如何也不能收。

    “阿鱼,为兄这里什么都不缺,离家之时,族中长辈兄弟赠送的食物,多到车子都装不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完。所以这鱼为兄就不收了,你还是拿回去卖掉吧。”

    “可……”刘亮欲言又止。

    “我意已决,此事到此为止,阿鱼不要再说了。”刘景挥了挥手,又说道:“别在门外站着了,跟我进去坐坐。”

    “不了、不了,我还是不打扰从兄了。”刘亮虽然心里一百个愿意,可他衣着鄙陋,的双足满是污垢,身上更是带有一股难闻的鱼腥味,如此不堪的形象,令他自卑不已,如何敢进市楼。

    “从兄,没什么事的话,我要回去了,阿父还等我帮手呢。”刘亮一脸尴尬地道。

    “既然如此,我就不多留你了。”

    刘景沉默了一下,用力拍拍刘亮瘦而结实的肩膀,最后说道:“阿鱼,为兄知道,你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你今年十四岁,明年就该束发了——

    等到了明年,我在这里想必也已经站稳脚跟,到时候你若是愿意,可以到我手下做一名小吏,未来大富大贵不敢说,但总比捕鱼捉虾强多了。”

    刘亮闻言登时惊呆了,一脸懵然地看着他。

    刘景笑着调侃道:“怎么,阿鱼不愿意莫非是舍不得捕鱼捉虾的营生”

    “愿意、愿意……!”

    刘亮情难自禁,泪水立时汹涌而出,在黝黑稚嫩的脸上冲刷出一道道痕迹。

    刘景此时就像一盏明灯,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迷茫,照亮了他未来的方向。

    刘亮心中暗暗发誓,日后就算肝脑涂地,也要报答从兄的大恩大德。

    刘景道:“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岂可作女儿态。”

    “从兄教训的是。”刘亮不停擦拭双眼,却怎么也擦不干净。

    望着刘亮感恩



第三十章 陶观
    刘景从市中归来,没有回家,直接前往从兄刘蟠的住处,地址是李吏告诉他的。

    刘蟠平日工作的地方和居住的吏舍就隔了一道土墙,上下职比刘景方便多了,刘景到来时,他已经在家等候已久。

    刘蟠一边邀刘景入屋,一边取来水果、小食。小食即点心,以蜜、枣、荸荠等物混合稻米做成饼状,水果则有枣子和梨子。

    刘蟠是不进厨室的,他在临湘有一座别府,早晚两餐全部由奴仆送至官曹,平日吏舍中只备一些水果、小食之类,用于招待客人或晚上宵夜。

    汉代以一日二餐为主,但若是睡得晚了,也会吃一些东西,是以晚上八、九点又被称为“夜食”。《论语》有“不时不食”之语,大儒郑玄注解:“不时,非朝、夕、日中不食。”指出一日三餐。

    刘景中午吃过胡饼,此时并不饿,仅象征性吃了几颗枣子,和刘蟠闲聊今天在市楼的所见所闻以及吏舍琐事。

    刘景和刘蟠虽是同辈,年龄却相差十余岁,加上后者为人素有清誉,性格严谨,与他相处,总有束手束脚之感。

    刘景面对诸葛亮可以做到滔滔不绝,和刘蟠谈话却要绞尽脑汁,所以很快就告辞而去。

    一路回到家,刘景点燃灶台,开始筹备晚餐,他今晚只准备做一道菜,在食材中选来选去,最终选了蘑菇、竹芛和脂肉,做成蘑菇芛肉汤,简简单单,又营养丰富。

    相比现代,当下可供选择的蔬菜还是少了一些。

    刘景感慨到一半,猛地想起一物,汉代尚未出现,却极易得到的蔬菜——豆芽。

    只需将大豆放入水中浸泡一天,然后装入容器蒙起来,四五天后就能吃上鲜嫩可口的豆芽。

    他前世少年时代生活艰难,自己没少在家发豆芽。

    吃完晚饭,刘景立刻取出大豆,洗干净放入陶罐中,置于阴凉处。

    才忙完没一会,便有客临门,来访者刘景并不陌生,乃是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桓彝。

    桓彝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十五六岁时就受到了时任长沙太守孙坚的看重,今年也才二十三岁而已。

    他的身量比其兄桓阶略高一些,白面短髭,眉分八字,双目炯炯有神,任谁看到他,都会认为他是一名正人君子。

    桓彝、桓阶两兄弟性格差别很大,桓阶为人既有原则,亦知变通,可谓刚柔并济;桓彝则性格方正,宁折不弯。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桓阶未来取得更高成就也就顺理成章了。

    桓彝道:“在下昨日休沐,刚好与足下错开,今日归来,才听说足下与我成为同第邻居,这可真是令我喜出望外。”

    刘景颔首道:“原来如此,难怪足下家门紧锁。请坐。”

    说起来两人工作还有些关联,桓彝乃是金曹掾,公府金曹主要负责货币盐铁事,而郡府金曹,不管盐铁,只管钱布。

    有一句话叫做“仓曹收民租”、“金曹收市租”,金曹掾和监市掾职能略有重合。

    当然,桓彝只能管收市租的市啬夫,却管不到他的头上。

    两人关系远谈不上熟络,不好交浅言深,桓彝坐了一会就离开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如果双方有心结交,总会成为朋友。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刘景点燃油灯,翻开汉书,这次他没有延续昨天的进度,而是直接跳到《诸葛丰传》,并仔仔细细读了三遍,只要能够拉近和诸葛亮的关系,任何方法他都愿意尝试。

    书读累了,刘景便稍微歇息片刻,而后缓缓研墨,执笔练字。如今他以颜体楷书、行书为主,其他书体全部放弃,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有所成就,自然要懂得取舍之道。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刘景所写的正是《孙子兵法》,这部由孙武所著,不过寥寥数千言的兵书,堪称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瑰宝,辐射覆盖整个东亚地区,在全世界亦有极大的影响力。

    《孙子兵法》中的名句非常多,不管是谁都能说上两句,但真正读过《孙子兵法》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刘景也不例外。

    &nbs



第三十一章 蔡升
    “小人姓陶,名观,字子仪……”

    当矮奴陶观在刘景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而忍不住泪洒当场时,便见一道白色身影以极快的速度冲了过来。

    这是一个白衣竹冠,腰佩长剑的倜傥青年,只听他急语道:“矮奴,你为何哭泣,可是此子欺负你乃公……”
1...78910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