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当中的一个,是一直护着基纳摩王子逃到这里来的军将,他算是一个稍为见识多广的将领。
他给基纳摩王子建议,现在,唯有就是找一个能够和匈奴人对抗的帝国投靠。然后将匈奴人的恶事广而告之,让匈奴人成为所有帝国及部族势力的公敌。如果有可能的话,就联合更多的帝国及势力一起灭了匈奴人,为他们的族人报仇。
这个倒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他们这个时候,倒不知道这些匈奴人是被更强大的汉军杀败逃到这里来的。如果让他们知道了的话,极有可能就会去投靠汉军。
他们最后,选择逃到罗马帝国去,想去投靠罗马帝国。
事实上,以他们现在的情况,就算想去投靠罗马帝国都是不太可能的,起码不可能获得罗马帝国方面的重视。他们最多就是可以进入罗马帝国,成为罗马帝国的子民,但估计也只限于此。
因为一个亡国的流浪王子,手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军马的小国亡国王子,不可能获得罗马帝国王室的重视。
倒是他们打算要将他们所见所历的匈奴人的罪恶公诸于世,让匈奴人成为西方帝国公敌的事。却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这个根本也用不着他们去宣扬公开了。
他们从中欧地区逃到东欧地区,以前没有听过匈奴人的事并不奇怪。实际上,匈奴人的恶名早就传到这些地区了,只是基纳摩人平时不太了解,没有真眼见识过罢了。
还有就是,以前一直来都有北匈奴人流窜入他们的地区作恶。但是,却是小部的匈奴骑兵,所以,一般的情况之下,西方的帝国只需要严格警戒,基本上可以避免让那些匈奴人闯入他们部族驻地作恶。平时,遭受到毒手的,一般都是一些离群寡居的族人,又或是一些小部族。
匈奴人在西方的地区,早已经是夜止儿啼的恶魔的存在。
也可以说,一直来,北匈奴人在西欧,也几乎是人人喊打的存在。
只不过,以前,北匈奴人只派出了小量的骑兵去作恶。那些西方的帝国及部族,想要寻到他们灭了也不是太容易。
现在,匈奴人一下子被汉军驱赶到了西方,二、三十万的匈奴骑兵一起出动,这样的实力,足可以灭了一些西方小国。一般的小国,也根本难以匹敌。
所以,匈奴人一动手,其消息不用基纳摩族人宣扬。早就已经四散传开了。
毕竟,并非所有的部族都被匈奴人一下子灭了的。一直有准备,有警戒的西方部落,他们在遭受到了匈奴人的攻袭之时,或多或少都逃了不少部族人。
这些惊惶逃走的西方部族人,自然是带着匈奴人来了的消息,传到了别的部落当中。
一时间,真的是整个西方帝国都为之震动。
匈奴人实在是太过邪恶了,他们所到之处,几乎都是抢光杀光,当中还会吃人。
谁碰到这样凶残的异族人,都会惊恐不安的。
一时间,无论是西方的一些帝国也好,还是部落也好,尽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几乎所有的帝国及部族,他们都加强了戒备,提防匈奴人突然的攻袭。
如此一来,匈奴人除了刚开始对西方地区的白人部落进行攻袭,能轻松得手之外。接下来的抢掠行动,却遭到了极为激烈的抵抗。
凶名在外,那些西方的帝国及部族不抵抗不行啊。除非北匈奴人能如汉军那么的强悍,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要不然,他们每要攻下一个部落,都得要经过一场苦战。
总的来说,匈奴人的掠夺动作,不再是那么的轻松了,他们的人马,也开始出现不少的伤亡。想要掠夺更多的物资也不是太过轻易了。
而在这个时候,阿邪王却也不敢停下来占据一片地盘休养生息。一来他们还没有抢到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渡过漫长冬季的粮食物资,另一方面,他们现在所活动的地区,离顿河也不远,数百里的距离,对于可以轻松从万里之遥的东方中土来到的汉军来说,这根本就不算是距离。三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杀到了。
所以,他们必须要继续西进。(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七十章 长途袭城
对于西欧而言,北匈奴人的出现,的确让他们有一种狼来了的惊恐感觉。?
整个顿河以西千里方圆的地区,当中的大大小小的部族,都很快就获知了北匈奴人已经杀来的消息。
在获知了消息之后,尤其是得知北匈奴人这一次居然出动了大量的军马。他们就算是惊慌,但也不至于坐以待毙,他们除了加强戒备之外,也在努力的谋求生存之机。
他们都已经知道,北匈奴人实在是凶残,被北匈奴人盯上的部族,基本就是灭族的下场的。在他们这一次出动了那么多的军马的情况之下。那些一般的小部族,他们知道就凭他们自己的部族的实力,根本上就不是北匈奴人的对手,根本没法抵抗的。
在顿河以西一带,要不是荒漠便是原始森林地带,大多都是平原区域。许多的生存在这些地区的西方部族人,他们大多都是占据着一片森林或是一段河流一个小湖地区。而一些地区,如若有一些小山之类的,大多都会被那些西方部落占据,并将他们的部族驻地建立在那些靠山靠水的地方。
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常态了,人类生活的地方,先就得要有水,其次就得要有一定的保护屏障。如在一片密林当中,又或是小山边。这样,起码可以让那些部族在情感上觉得有所依靠。
当然了,那些占据着平原湖泊地区的部族,大多都是相对较为强大一些的部族,他们因为人多势众,所以,一般都会在靠水源的地方修建起一座城镇保垒,以此来立足,展部族。
其实,西欧方面的社会架构便是如此展起来的。慢慢的,开始展成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秩序。
大部族建立了城镇,小部族侧依附城镇,围绕着城镇为中心开展生活。
初期,一个城镇便是一个帝国,一个帝国一种文明。后来被更大的帝国所征服,便成为大帝国附属的城镇。
当然,现在也只是一个后世西欧社会秩序的一个初始雏形。
而眼下,本来还互相敌对争斗的一些西方部落,他们面临凶残的强大的北匈奴骑军的冲击之下。为求生存,那些小部落,他们不得不互相联系起来。
或是多个小部落火结盟,形成一个较大的大部落,或是小部落向那些有了城池的部族投靠,寻求保护。
这些,都是被北匈奴人的凶威逼着让那些西方部族走上这一步的。要不然,这些西方部族,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才有可能团结在一起。
不过,对于那些西方部族互相结盟,团结在一起却显得比较容易。毕竟,从人种上,他们都是白人,长相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相比起黄色人种的匈奴人,这些西方人更容易生起同仇敌忾之心。
这给北匈奴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一支匈奴骑军,攻击一个原来应该只是只有数千人的白人部落。结果却碰到了硬骨头。
原来只是只有简隔的一道木寨围起来的一个小部族营地,却硬是集中了附近数个部族在一起。光是他们的青壮人马,就有差不多万人。
匈奴骑军本亦有两万来人马,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部族营地的情况,就那么大摇大摆的杀过去。
结果可想而知,被营寨内的西方部族人拼命抵抗,匈奴骑兵一下子折损了两三千人马。
对于匈奴人来说,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人是非常致命的。要知道,他们现在就等于是无根的浮萍,他们的人马死一个是一个,暂时没法获得补充的。每死一个匈奴骑兵,他们就等于被削弱了一分实力。
失去了部族驻地,失去了那么多的部族人,他们必须得要十五年以上方可以有新的兵员补充。而以他们现在的情况,他们还能安然的等到十五年之后才有兵员补充吗?
若非向这个西方白人部族人进攻的匈奴军将见机得早,现这个部族营地的情况不对,赶紧下令让军马撤退,要不然,最后就算是攻下这个白人部族营地恐怕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同样的情况,绝非这一支匈奴部族人马,分兵劫掠的匈奴骑军,大多都碰到这样的情况。
无论他们是否攻下所攻击的目标,但都会有不少的伤亡。
这样的情况,让阿邪王无比的恼怒,但也很无奈。
这些西方的白人部族,已经有了准备,不再是他们可以轻易的就攻袭得手了的。
一般的部族驻地,尤其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那些游牧部族人的营地。一般都会修建防护寨栏,尤其是那些常驻的部族营地,他们的寨栏会修建得特别的坚固。
在西方,与东方不同,东方大汉境内,一般的村落,所修建的都是土石结构的永久性的土石墙寨。而西方的,大多都是用一些原木所修建起来的寨栏。
也正因为在这西方,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有取之不尽的原木。所以,西方部落,他们要搭建起一些防护的寨栏很方便很快捷。
所以,在这些西方部落有所准备的情况之下,也可以临时搭建出一些比较坚实的原木围栏。
如此一来,就算是一般的小部族,匈奴人想要堂而皇之的攻下,也都得要经过一场血战。
那些西方部落的人,明知道他们匈奴人的凶残程度,哪怕明知道不敌那些匈奴人,在他们没有退路的情况之下,他们自然得要坚守寨栏,跟前来劫掠他们的匈奴人死战到底。
要知道,西方的白人,普遍都身材高大,也有着几分蛮力。并且,他们的兵器方面,也不弱于匈奴人的,同样也会有弓箭。哪怕是面对面交战,匈奴人也没有如汉军于他们那样的压倒性的优势。这样,北匈奴人每要攻下一个白人部族,都得要有一定的牺牲。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阿邪王获知到自己分派出去劫掠的军马都遭受到一定的挫折之后,他马上将那些军马都召集了回来。
他不能再让自己的族人用性命去获取物资,这个与他们匈奴人的作战作风是完全相勃的。
他们匈奴人,最讲究的就是以快打快,来去如风。一击不中便走,一旦得手便洗掠一空。
他认为,他们的匈奴人还想要获得更好的展,那么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目前,匈奴兵锋所到的地区,那些白人部族都有了准备,个个部族都依托他们的寨墙与自己军马死战。这就征明他们在这些地区已经难以轻松的掠夺到更多的生存物资。
因此,他认为,他们不能再留在这些地区纠缠了,而是应该挥军急进,直插西方腹地。
阿邪王打算,要趁更远西方地区的那些西方帝国还没有做足准备,还没有来得及对他们作出防范之前,一举挥军杀去,攻破一些帝国主城,然后依据主城,再图展。
阿邪王的这个计划,获得到大部份的匈奴领及军将的认可。
上下统一了意见之后,马上就开展行动。
当然,在这之前,阿邪王还是率着二、三十万的匈奴骑军,先前往一些白人部族的驻地甚至是一些城池。他利用这三十万的骑军,将那些白人部族围得一个水泄不通。通过威胁,却让人获得到了不少的粮食物资。
主要是通过围住不攻,通过喊话,对话,答应被围的白人部族,只要交出一定的钱粮,他们匈奴大军就退走,否则就强行攻击,攻破他们的城寨,到时候杀个鸡犬不留。
如此多的匈奴大军,要攻下那些只有万余人马防着的营寨或是数万人马所镇守的一些小城还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是自身也得要付出一定的牺牲罢了。
那些白人部族,也的确被匈奴的大军所吓倒,听到只要交出一定的钱粮,匈奴大军就不会起攻击,便会退走之后。他们试着姑且试试看的心态,觉得如果真的能让匈奴大军退兵,不用死战,那么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居然让匈奴大军获得到了不少粮食物资。
这些匈奴人,倒是学得聪明了不少。
而获得了不少物资的匈奴部族,他们马上出动,不再理会那些白人部落。大军直接穿插过去,奔向西方腹地地区。
事实证明,阿邪王的这一个决策倒是正确的。
再往西方的地区,便是后世乌克兰国中部地区,离其都基辅不远了。
当然,现在自然不会有基辅城。这个时候,这些地区还是一片原始的荒原地带呢。
不过,在这一带,在第聂伯河边,却已经有了一些小帝国。
嗯,说是小帝国,其实就是一些部落修建起来的小城,以小城为中心,统治着四周一带地区的小国。
他们是仿照罗马帝国的帝制制度,有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以国王为中心的政治机构。
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部落建立了城池之后,才会被别的小国承认,承认其国王的合法地位。如果没有政治机构,还如一般的部落那样以族长为核心的民族团体,这些是不会被承认为帝国的。
相反,在那些帝国的眼中,那些部族,就是土著人,野蛮人。
这个小帝国,主城有十万人左右。
城内的民众,大多都是以小城为中心,在四周务农维生,城内,也有了一定的商业萌芽的迹象。
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这个小帝国,或者可以慢慢的展起来,在这紧靠着一条大河的平原上,慢慢的展成一座大城。将来,或许也会成为这方圆千里的经济政治中心。
可惜,他们帝国的西方,有着哥特人,而东方,有着穷凶极恶的北匈奴人。并且,匈奴部族的大军说到就到了。快到让这个小帝国根本就来不及作出什么的反应。
事实上,顿河一带所生的事,已经有一些从那些地方逃到这帝国来的人告之了。
可是,对于这个小帝国而言,顿河一带,离他们这里似乎太远了。少说也有两千多里之遥。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灾难会突然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可以说,当匈奴骑军蜂拥而来的时候,帝国小城根本就没有什么的兵马阻挡。
他们本也有着近两万的军马,可是,因为没有想到,没有防备。当匈奴骑军杀来的时候,他们的城门都来不及关闭,就被匈奴大军直接冲进了小城之内。
又一场人间惨剧生了。
憋了一肚子气的北匈奴骑军,他们急袭千多里,这才找到了这个可以突然攻袭的小城。如此他们还会跟这个帝国客气?
这一次,也算是匈奴人终于挥了一次他们比较擅长的长途奔袭的作战方式成功的战例。
杀进了小城去的匈奴军马,无比激动兴奋。无数的钱粮,无数的女人,任由他们予取予夺。
没有任何准备的帝**马,他们甚至来不及召集起来,就直接被匈奴骑军击垮。帝国王宫王城被攻破,国王被吊死在王宫大门。
这一次,阿邪王吸取了早前四出劫掠的教训,他严令下面的匈奴骑兵,不再将所有的帝国男人都杀了,而是俘虏起来。另外,也严令下面的军马,要品吃人肉的时候,不要公开来,这样做,他是打算吸收一些白人青壮作为奴隶兵。这样多少都可以给匈奴人补充一定的兵源。
一刀切全都杀光,已经不符合他们匈奴人的展需求。
为了攻下这个小帝国城池,阿邪王出动了二十万军马,直接将这座小城给控制了。
如此,北匈奴人数千里的逃亡,在目前为止,总算是有了一个可供他们部族人落足的地方了。
自然,杀掳是避免不了的,城内的老人小孩,几乎被匈奴人都给杀了,近十万人的城池,被杀得血流成河,仅剩下半数的女人及一小部份青壮男子。
小帝国虽小,但是王宫却修建得相当雄伟。要比匈奴人在里海地区的那个部族土城好得多了。
阿邪王当仁不让的占据了王宫,全城都换上了他们匈奴人的狼旗,宣告这个满是血腥的小城换主。(未完待续。)8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七十一章 东路匈奴
有了这个小帝国的帝城,北匈奴人暂时获得了喘息之。
阿邪王命令自己的部族人进城,鸠占雀巢。同时,下令加固城防,驱赶那些被活捉的帝国青壮在寒风凛冽当为他们干苦力。
阿邪王又以这个城池为心,令其军马出城,肃清附近方圆数百里之内的一些西方部族人,等同是血洗了一遍。
特别是他们的探子查探到汉军似乎没有一点要渡过顿河追击他们匈奴人的意思之后,他们就更加安心的安顿了下来。
这是汉军特意留给他们一定的喘息时。
在这寒冬期间,汉军将他们北匈奴人赶来原来所生活的地区,这当已经对他们的部族造成了极大的挫伤。可以说,只要汉军当真的要灭了他们,出动那百多万的大军不计代价的追击,那么他们现在根本不可能还有二、十万的军马,更加不会还有一部份的族人。
如果一次性灭了北匈奴人,那么还有谁来对西欧地区进行破坏呢谁来拖住罗马帝国及安息帝国的后腿
只要匈奴人对西方进行为祸,让这些西方人都感受到那种湮灭人性的祸害,让他们都感受到那种亡种亡族就在眼前的危。而他们的帝国再也难以给予他们安全的保护,也再难以顾及得了他们的时候。汉军再堂而皇之的前往稳定大局,对他们展开新的统治。
只有这样,大汉才能顺理成章的连带他们的帝国都灭掉,取而代之,再顺理成章的成为统治他们的统治者。只有大汉及时让西方广大民众平乱,让他们看到可以更好的生活下去的希望,那么大汉才有可能让他们认可。到时候,就算他们是被不同族种的汉人统治,也不会有太大的反逆心理。
刘易始终都认为,西方国家,或者说西方人,所看重的并非是什么的血统人种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
只要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利益,让他们看得到美好的未来,那么,相信现在的这些西方白人,并不会太过介意大汉成为他们的统治者。
以后,当大汉化普及,让那些西方人必须得要依靠大汉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那么,那种人种及地域的排斥感就会大大的降低,直到慢慢的消磨,整个世界,便成为真正意义的大汉世界。
或者,换句话来说,现在这顿河以西地区的西方部族人,他们正在受到北匈奴人的威胁。当他们在面临北匈奴人的攻击,将要灭族的时候,汉军出现救下了他们,并且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那么相信这些西方部族,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大汉的统治。
当然,现在还没够,北匈奴人对他们的危害及威胁还没够。起码还没有对整个西方造成全面的震荡,还没有让所有的西方人一闻到北匈奴人就胆丧惊惧。
所以,汉军还真的要给北匈奴人一点喘息之。
凭北匈奴人现在的状态,现在的这点实力,暂时还未能对整个西方营造得出那种狼来了,就似末日降临的惊惶世界。
这个,得要给点时间北匈奴人,让他们持续酵,慢慢的让他们的祸害祸及到整个西方世界。
何况,在现在严寒的冬季时候,再对他们穷追猛打的话,估计他们就真的得要灭族了。另外,汉军也需要休整,如没必要,汉军也没有必要让那么多的大汉军士在严寒的气候之下冒死作战。
匈奴人或者不值钱,但汉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比宝贵的。刘易也正在要让自己的汉人大力展人口生产呢,正期待汉人的人口大爆炸呢。
刘易已经命令汉军先行休整,所有的军事行动,都留待开春冰雪解冻之后才再有所行动了。
因此,这些北匈奴人,他们亦将会有一段时间较长的休整期。
对于已经进占了后世乌克兰部地区的这一支由北匈奴人大王阿邪王所统率的北匈奴残部就先不说。
另外一支,向东南地区逃窜的,由阿邪王之弟阿甲王所统率的北匈奴骑军。他们已经逃进了后世伊朗北部的高原山地地区。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逃进了安息帝国的领土之内了。
这一支北匈奴人,因为他们的部族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给弄得几乎举族全灭。所以,现在的阿甲王,他的军马后面,不会再有部族人跟随了。
而没有了部族人跟随,反倒让这支北匈奴部族的军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了脚,随心所欲的行事。
这支北匈奴骑军,他们有不幸以及幸运的地方。
不幸的是,他们的部族人几乎全灭,不死的也都全落到了汉军的上。而幸运的是,他们往东南方向逃窜,却让他们彻底的摆脱了冬季严寒气候的影响,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寒冷的问题。
他们全军进入了后世伊朗北部高原地带的时候,应该算是伊朗最为寒冷的时期。可是,就算是最为寒冷的时期,这些地区的气温,也不过是1度左右,不,应该说,基本不会有气温达到零下摄氏度的时候。
这样的天气气候,相比起他们原来在大草原上的气温气候,那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分别。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地区都是山地高原地区,并不适合他们匈奴人放牧。另外还有,就是人烟稀少,他们现在,就算是想找一些部落劫掠,一时半刻也找不到。
其实,北匈奴人早便派人往这个方向搜索过,早就知道这些地方。之所以他们以前没有向这个方向迁徙,就是因为这些高原山地地区,大多都是一些贫脊的山地,连草都少,根本就不适宜他们的部族生存。
他们当年也探知,这些地区,有着比较强大的帝国。他们北匈奴人还没有真正的展起来,所以,当年的匈奴王,也不愿意招惹太过强大的帝国。
1...16551656165716581659...1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