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他们现在,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情况,那就是军马在逃离的时候,每个骑军所携带的物资都是有限的,这一路逃到了这里,他们的粮食物资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因此,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要找到有人烟的地方掠夺必要的粮食物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是不太可能再往东北方向逃窜了。因为那个方向,全是一望无尽的高原山岭,应该说是后世阿富汗与伊朗交界的地区。
如此,他们便依照经验,哪里有水源就往那个地方行进。
他们可是沿着里海东岸逃的,现在,只要沿着里海的东南部行进,就肯定可以看得见人烟。
也算是他们幸运。
实际上,这一带地区,曾经有过不少安息帝国的军马。那些安息帝国的军马,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防塞人的入侵的。只不过,塞人被安息帝国联贵霜帝国给打败了。
后来,安息帝国感受到来自大汉帝国的威胁,与罗马帝国握言和,结成了同盟国。
如此,那些地区的安息帝国的军马,已经调到了巴基斯坦去构建防线。如此,他们才能进入安息帝国的北部地区,如入无人之境,任由他们驰骋。
也不用几天,他们总算碰到了一个生活在湖边的安息帝国的部落。
这个时候,也算是人乏马疲的匈奴人,就有如是猫见到了腥,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二、十万的军马,一窝蜂的扑过去。
那个部落,根本就不知道生了什么事,便被北匈奴人杀得鸡犬不留,血染里海。
然而,匈奴人的这个行动,却等于是捅了一个马蜂窝。
因为他们不知不觉之下,其实已经进入到安息帝国核心地区。
他们所处的地区,离安息帝国的帝都不过一千多里了。
实际上,离“拉伊”更近。“拉伊”其实就是德黑兰。是后世伊朗的都。
在波斯古经当,这些地区,是米底人及阿契美尼德人的活跃地区。在祆教的波斯古经里,是阿胡拉马兹达所创造的第12个圣地。
阿胡拉马兹达是古波斯人崇拜的一个最高神明的名字,为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亦是古伊朗的至高神和智慧之神,被尊为“包含万物的宇宙“。
这里,就是这么的一个地方。
要知道,安息帝国现在的统治者,他们虽然为安息人,可是,他们却亦是波斯人,是来自古伊朗的一个部族。
“拉伊”这个地方,其实一直来都被安息帝国方面视为他们的后花园,被视为圣地。
现在,自己的后花园里突然冒出了一伙强盗,这还得了
很快,那些从北匈奴人的屠刀之下逃了出来的安息帝国的民众,便将他们的部族遭受到一支来历不明的人马屠杀的消息报告到泰西封帝都。
安息帝国王廷方面,一听到这个消息情报,他们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一部份朝的军将臣子,还以为这是一些人在造谣。认为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会有敌人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圣地对他们的民众进行屠杀的。
要知道,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结成了联盟之后。两个帝国一致对外,双方都出动了大军前往巴基斯坦地区。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少有的蜜月期。
在这个时期,附近的一些敌对的部族以及帝国,根本就不敢招惹他们安息帝国。
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面对大汉的数百万大军或者没有什么的办法,但是,周边的一些部族势力以及帝国,谁敢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添乱的话,他们随便调动一点兵马都是数以十万计的,分分钟先灭了他们。
何况,“拉伊”地区,等于是在安息帝国的腹地,又从哪里跑出那么多的军马来捣乱呢
他们认为,现在唯一还敢对他们动的就只有汉军。可是,这当间隔着一道他们布置了重兵的巴基斯坦防线,在贵霜帝国地区的汉军有可能无声无息的越过防线杀到他们的“圣地”来吗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那么还会有谁敢出动那么多的军马来作乱呢
要不,就是有一些部族势力吃了熊心豹子胆,要不,就是有人在布一些谣言。
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不管如何,安息帝国王廷方面,都认为要派人前去了解一下情况。
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确不宜让帝国生乱了。
为了构建巴基斯坦防线,这年来,安息帝国方面真的付出了许多。
有些东西,到了现在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想要如何,已经不再是他们安息帝国方面一方面说了算的。
在这期间,罗马帝国方面,虽然依约调动了大量的帝马前来相助,一起构建巴基斯坦防线。可是,却也不时的给他们安息帝国方面提出许多让安息帝国为难的条件。
展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东西,也不由安息帝国不答应了。
比如,罗马帝国方面要向安息帝国方面索要钱粮,武器装备等等,安息帝国却也不能不尽量的满足。
如果不满足罗马帝国方面的要求。那么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队,在背后弄出了点什么的小动作来,安息帝国方面也不好处理,会弄得面子上更加的不好过。
数百万汉军在前,安息帝国方面真的输不起,万一汉军一动,他们花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所构建的防线都不能阻挡汉军的进攻的话,那么他们就等着灭国亡族吧。
那些罗马帝国方面,要搞一些小动作迫使安息帝国方面答应一些条件真的很简单。
现在,罗马帝国的大军在安息帝国境内,他们一个不高兴,就有可能派些军马到地方去纵兵抢掠,甚至还可以打着一些光明正大的名头去征粮。起码,罗马帝国的军马万里来到他们的安息帝国,表面上,的确是在帮助他们安息帝国对付大汉帝国。
如此,罗马帝国方面要向安息帝国方面索要一些钱粮,那似乎是很应该的。这些事如果弄得不好,就会弄得安息帝国境内的民众哗变,到时候他们也不用去构建什么的巴基斯坦防线了,自己的帝国内乱,都会让他们的帝国崩溃。
现在,安息帝国方面,得要马上派人前往去弄清楚情况。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七十二章 阿甲王的畅想
现在的安息帝国,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崩断。
为了对抗已经占据了贵霜帝国的汉军大军,安息帝国真的是穷尽了所有的力量,把整个帝国当可以征召起来的民众青壮都征召起来了。而又为了给征召起来的大军筹备军粮军器等物资,帝国方面将能够使用得上的段都用上了。各种向民众征收粮税的借口层出不穷,一种种不同的税项,就有如是一柄柄有如割肉的刀子一般,在安息帝国的民众身上划出一道道的伤痕。
可以说,本来,安息帝国的子民,他们在帝国王廷的统治之下,勉勉强强还是过得下去的,谈不上有多好,但是解决温饱似乎还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这个古时代而言,一个帝国,其统治者能够将自己治下的子民治理好,能够解决治下子民的温饱问题,能确保治下子民不用受外敌侵掠,可以安居乐业,这就算是比较好,可以说是其王廷的治理是比较成功的。
安息帝国皇帝沃洛吉斯五世,在安息帝国的历史上,虽然算不上是最英明的圣君,但却也不算是昏君,多少都还是有一点作为的。
他在安息帝国治国十来年期间,最大的建树就是吸收了更多的非波斯民族的民族,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明,让其帝国之内,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减弱到其安息帝国的历史上的最低点。
也正因为如此的一系列政策,才造就了安息帝国境内的民族相对较为团结,他才可以真正的号令得了整个安息帝国的各位部族。如此才让安息帝国在整体上看上去更为强大,可以西抗罗马帝国,北部联合贵霜帝国灭了塞人部族。
如果没有大汉进犯,夺取了贵霜帝国,威胁到安息帝国,安息帝国就会迎来可能是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也正因为如此,当安息帝国面临着大汉帝国的巨大威胁的时候,在最开始的时候,安息帝国方面发出全国动员令,号召举国民众都行动起来,一起配合抗击汉军的进犯。
对于安息帝国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的号召,一开始自然是举国云从的。
当时,也就是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结盟的时候,安息帝国的民众,的确是有人送人,有钱粮的送上钱粮。
可是,这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安息帝国不停的征召军马,不停的新增税项收税,慢慢的,就让安息帝国的民众感觉到有点不太对劲。
不堪负重了啊,这样的征召,这样的税项征收,没完没了,就似是一个无底洞,永远都填不平。
要知道,安息帝国的财政,原来其实也只是恰好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供养着王廷的百万大军,国内的民众已经基本尽了最大的能力。而现在,起码征召起了比原来多一半多的军马,这些军马,开赴前线之后,就要进入防线进行驻防,相当于是全部脱产的。
这些还不算,从罗马帝国陆陆续续开了那么多的军马,少说也有百多万的大军,这些军马的军粮补给,最终又得要落在安息帝国的民众身上。
这叫安息帝国的民众如何吃得消
现在,才不过是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安息帝国的民众生活水平,一下子从原来的温饱线上掉到了线下,发展到他们现在连他们一家子的口粮都保障不了,如此哪里还有钱粮交纳帝国方面的征粮
在安息帝国境内,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少对安息帝国王廷不满的声音了。
主要是因为,安息帝国方面以抵抗汉军进犯的理由,以保家卫国为借口来向帝国民众征兵征粮。可是,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汉军却并没有打过来啊。帝国方面所说的大敌却没有打过来,而自己却已经弄得快活不下去了啊,别到时候人家汉军都不打,自己却搞死了自己。所以,一般的帝国子民,肯定不会理解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的,看得见的东西才是最为实在的。这样,难免会有许多怨言。
这样,安息帝国王廷方面就尴尬为难了。
有些事,跟下面的一般子民是解释不通的。跟他们说,汉军是如何的强大,是如何轻易的就灭了贵霜帝国,现在屯军在巴基斯坦防线,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来跟帝国子民说这些没用。
尤其是,安息帝国其实也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帝国,尽管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是,各个民族却还远没有到达完全融为一体的地步。所以,一些帝国民族子民,在看不清整体的大势形势的情况之下,开始对帝国有怨言,有了抗拒帝国征兵征粮的心态,不可能再如早期那样那么配合了。
这样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了。
要知道,安息帝国远没有大汉帝国的那么政治清明。他们不可能做得到如大汉帝国的那样,朝廷有什么的政令,有什么的精神,那么就会一级一级的很好的传达下去,直抵最低层的百姓阶层,政通人和。所以,他们所下达的征兵征粮的命令,开始他们的帝国子民支持,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愿意,那么就没有什么的太大问题。可现在他们有怨言了,不愿意了啊。那么下面的,地方的官员等等又要如何完全上面的命令呢
如此一来,难免就开始出现了强制性。而当这个强制性一出现,那么就肯定会引起他们帝国子民的更大反弹。或者一开始还会不得不服众命令,可是到他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了之后,他们怕就不得不反抗了。
一旦出现了反抗,那么安息帝国就必会发生内乱。
这样的事,其实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了,只不过暂时还控制得住。
眼下,突然从他们的圣地传来有骑军屠杀他们部族人的消息。难以一下子弄清楚情况的安息帝国王廷方面,自然会有所怀疑,是否是一些臣服于安息帝国的部族人叛变了。
沃洛吉斯五世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他派人先去查探真实的情况的同时,觉得不放心,还是命令一员留守帝都的大将,统率二十万军马前往镇压。
在泰西封,沃洛吉斯五世留了近五十万的军马拱卫帝都。这也算是他多留了一个心眼。
毕竟,罗马帝国的大军陆续开来,经过帝都前往巴基斯坦防线。如果自己的帝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的话,万一让罗马帝国顺攻占了他的帝都,那么他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就算与罗马帝国结盟,他也不能不防着一。
其实,也是为了镇慑住自己帝国当的一些权贵,以免他们会趁夺权。
“拉伊”圣地,直接关乎着整个安息帝国的安定,所以,不管什么的事,沃洛吉斯五世都希望可以及时将动乱扑灭。
而这个时候,阿甲王这支匈奴人却还没有意会到他们已经深入到安息帝国的腹部地区。他们灭了里海东部地区的一个部族之后,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充。
无数物资及女人,让这支北匈奴骑军尝到了甜头。
稍作休整之后,他们便打算继续,开始派出探子到四周去侦察情况。
阿甲王武力不行,但是多少都还有一点脑子。
他在灭了这个部族之后,发现这个部族与一般的部族不同,因为他发现了这个部族的物资较为丰富,尤其是这个部族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字。
对于阿甲王来说,或者说在他的认识当,那些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及字的部族,大多都是一些比较强大的民族,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强大的帝国的子民。
另外,阿甲王也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他发现在这一带地区非常适合他的部族生存及发展。假如说,附近没有太强大的敌人的话,他还真的有点打算要先占据这一带地区留脚再说。
如此,他才会先派人到四周去侦察,同时,让自己的军马抓紧时间休整。
果不其然,阿甲王派出去的探子发现,在这一带地区,居然还有着许多的部族。
不仅仅只是部族,还有一些城镇,还有驻军。
获得这些情报,阿甲王却心头狂跳。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部族恐怕是闯入了一个了不得的帝国区域来了。
当然,他却并没有害怕。因为他也很清楚,在这个时候,他们匈奴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
他们的部族驻地,肯定是回不去了,说不定汉军什么时候也会追着他们的脚步追杀过来。而往别的方向,怕也没处可逃,唯有就是利用这些地区的民族人的物资和女人,为自己提供生存物资,为自己的部族发展人口。
匈奴部族就是一个战斗民族,擅长于以战养战。
只要不是碰到强于汉军的对,他们基本是无所畏惧。
数天之后,探子也终于完全探清楚,他们的确是到达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安息帝国的境内了。
同时,探子也发现,从南方开来了一支大军,估计就是冲着他们匈奴人来的。
这支安息帝国的军马,约有二十万人马左右。这让阿甲王一开始感到有点不解,因为他们匈奴人现在还有二、十万的军马,安息帝国方面仅只是派来这二十万人马前来,这是来送死的吗要知道,他们现在就只怕汉军,却不会将别的帝马放在眼内。
但阿甲王稍为思索之后,倒隐约猜到了一点,他估计,是安息帝国方面还没有对他们匈奴人太过重视,以为派出二十万军马就足可以应付得了自己匈奴人了。
这一想清楚,阿甲王不由眼睛一亮,他认为自己的匈奴人的会来了。
怎么说呢安息帝国方面,派了二十万军马前来平乱,主要是因为还不知道是匈奴人来了。而现在的阿甲王呢,却也不知道现在的安息帝国的形势,更不知道安息帝国已经和罗马帝国结盟的事,不知道对于现在的安息帝国而言,这二十万的军马只是安息帝国的小部份的军马。
所以,阿甲王就大胆的猜想,心里拿安息帝国跟大汉帝国来对比。他并不认为安息帝国能有大汉帝国那么的强大。他心作一个比较,他就作算安息帝国有大汉帝国一半那么的强大,可以随时出动得了百万大军。但是,这百万大军估计会是安息帝国最大的兵力限度了。
假如说,他们现在灭了安息帝国的这二十万大军,那么就可以大大的削弱安息帝国的兵力。如此一来,安息帝国就没有了太多的军马钳制他的匈奴大军。
要知道,安息帝国国境庞大,其军马肯定分驻各地驻守。如此,现在他们在安息帝国的腹地,肯定就不会再有太多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与他们匈奴大军对抗。
这样一来,阿甲王认为凭自己现在的二、十万大军,足可以直接杀往安息帝国的帝都,只要攻破其帝都,那么钱粮女人什么的都会有了。
甚至,有可能的话,他认为自己匈奴人完全可以取代安息人,占据整个安息帝国。这样,失去了原来的部族驻地,却获得了一个更适宜自己匈奴人发展的广阔帝国,这或者也算是祸兮福所倚匈奴人绝处缝生
一时间,阿甲王真的想到了很多,越想就越觉得上天都要注定他们匈奴人要君临这一片大地。
心一翻畅想之后,阿甲王计较已定。
他马上命令,全军收拾妥当,马上展开对开来的那支安息大军的攻袭。
安息帝国的军马,并非全都是骑军。事实上,安息帝国方面的骑军,远没有匈奴人多。安息帝国的民族,大多都非游牧民族,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战马可以让他们组建骑军。
所以,那二十万安息帝国的军马,当大半以上都是步军。
而阿甲王决定,要利用他们匈奴人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来解决战斗。
情报的不及时,不详尽,让安息帝国方面等于是白白将二十万军马送入匈奴人的虎口。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七十三章 送死?还是送死!
其实安息帝国方面,也早就知道在他们西北方向的大草原上有一个特别凶残的匈奴部族。
早些年,也不时会有一些匈奴人闯入他们的帝国西北方向的边境地区作乱。只不过,那时候闯来的匈奴人很少,并且,当时别的一些野蛮部族对他们安息帝国的祸害更甚。所以,他们虽然有听说过匈奴人的凶残性,但是,却并没有如何真正的接触过,也不是十分的重视。
这一次的事件太过突然,在没有明确的消息说明是匈奴人之前,安息帝国方面一下子派出二十来万的军马前来平乱,这已经算是很重视了。
只可惜,只是这个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亚萨斯马哈尔,是沃洛吉斯五世的一个妃子之兄,有几分武勇,亦有一定的谋略,并非那种有勇无谋的武将。正因为有着其妹妹是皇帝妃子的关系,其人也算有一定的才能,如此深受沃洛吉斯五世的信任。安息帝国大部份的大将,都被派到巴基斯坦防线去驻防了,能留下的基本都是沃洛吉斯五世比较信任的一些心腹将领。
当然,对于亚萨斯马哈尔来说,他在安息帝方的资历比较浅。他是因为其妹被沃洛吉斯五世选封为王妃之后他才上位的。而上位之后,安息帝国方面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用兵,无论是帝国的内外,都一直有战事。可是,也是因为他是王妃之兄,帝国方面,一般情况之下,也不会轻易的让他统军出征,如此也直接造成亚萨斯马哈尔在军并没有什么的战功。
所以,这一次,皇帝直接任命他为平乱大军的统将,这对于亚萨斯马哈尔来说,这就是一个难得的立功会,亦是他的一个掘起的好时。
任何一个帝国,基本都如此,帝国的权柄,都掌握在王室及一些握兵权的大将及大臣的上。而有了权柄,才能有利益。
亚萨斯马哈尔出身并不太好,虽然凭着妹妹成为王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家族也成了帝国的贵族。可是,他的家族根基太浅,虽然已经是贵族,但却非权贵。在安息帝国当,他的家族,还排不上号,在王廷当,也根本说不上话。
毕竟,皇帝的妃子实在是太多了,他的妹妹,也并非是皇帝最为宠爱的那一个。所以,如果他的家族,想要一跃成为帝国的真正权贵之家,成为真正的豪门贵族,那么他就必须要在军有所建树,最好能够借这个会,一举立下大功,在军站住脚。只要有了军功,让妹妹在皇帝的身边吹吹枕头风,那么他亚萨斯马哈尔就有可能成为领军镇守一方的封疆大使。到时候,握一方兵权,谁敢不给他几分面子这样,他的家族在王廷才有说话的权利,也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所以,亚萨斯马哈尔很珍惜这一次独自统军的会。
或许,王廷方面似乎还不够重视这一次“拉伊”圣地的动乱。可亚萨斯马哈尔却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对这次平乱行动无比的重视。
他通过分析所知的情报。
总结如下,先,突然冒出来的作乱军马几乎都是骑兵,但是却没有情报说明这些乱军有多少的军马。在这里,亚萨斯马哈尔打了一个问号。
其次,就是人种问题。情报有说明,这些乱军并非白人,却又不太像是他们波斯民族的人。据递送情报回来的人讲述,那些乱兵反而有点似是大汉帝国的士兵,起码肤色更相似。
但亚萨斯马哈尔却第一时间就排除了这个可能。因为,他虽然没有到巴基斯坦防线去观察过汉军,可是,他从情报当所说的武器装备方面来看,就觉得这些乱军不可能是汉军。这一点,他跟帝国方面是同一个观点的,都认为,汉军不可能无声无息的突然越过巴基斯坦防线,突然出现在他们安息帝国的腹部地区的。
再有,就是这些乱兵非常凶残,杀人不眨眼,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杀得一个鸡犬不留。
通过这些分析,亚萨斯马哈尔虽然没有一下子就断定这些乱军是匈奴人,但是却也让他觉得有迹可寻。他认为,这些乱军,跟被他们安息帝国及贵霜帝国联灭掉的那个塞人的性质极为相似,都是一个凶残野蛮的民族人。
1...16561657165816591660...1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