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这个,还能谈什么
“你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吧”阿甲王见众人呆望着自己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但还是继续给他们说清楚道:“其实,本王觉得,这样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安息帝国的这段时间,也根本都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些,想必各位都清楚的。”
“那就是,原来,我们匈奴部族,跟安息帝国方面,甚至是整个西方一众帝国方面,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阿甲王说着,拍拍自己的胸口道:“而我们与安息帝国方面,说到底,其只是一些误会罢了。”
“啊误会”一众匈奴巫师及军将都不禁头上一黑,有点无语。这个,自己的匈奴人对安息帝国造成了这么多的伤害,这都是误会
“自然是误会了。要知道,我们匈奴部族,其实也并不是什么人都会劫掠的。我们以前生活在大草原上,一些归顺依附我们匈奴部族的部族,我们有随便的劫掠他们吗所以,我们进入安息帝国,那时候并不知道情况啊。为了我们部族的生存,才不得不向安息帝国的部族人动。如果我们早知道跟安息帝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大敌,你们说,我们当初是跟安息帝国方面寻求结盟共抗汉军呢还是要对他们进行劫掠呢”
阿甲王一说到这个,一众人倒有点明悟,一个个若有所思。似乎的确如此,如果他们匈奴人早知道安息帝国也同样受到了汉军的威胁,那么,他们当时就有可能会寻求与安息帝国方面的结盟。
其实,在匈奴人当时的情况来说,如果真的一早获知安息帝国与汉军正在交战的话,他们在面临着汉军追杀关头,莫说与安息帝国方面结盟了,为了保持自身,他们向安息帝国直接称臣归顺都有可能。因为,匈奴人向别人称臣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初的南匈奴人,不就是向汉人低头称臣了吗
因为这些对于匈奴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就算他们暂时依附于安息帝国,可他们该如何的还是会如何,一旦觉得时成熟了,也可以随时反了安息帝国。甚至干脆占了安息帝国。
“那、那现在我们派人去跟安息帝国方面谈判还有可能吗”
“大王,还有,既然是谈判,那么我们能拿出什么来跟安息帝国方面谈判又或者,我们又能从获得到一点什么”
一众人开始就这个可能性向阿甲王提问。
“问得好。”阿甲王点头说道:“本王也明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真的已经没有了跟安息帝国谈判的条件。估计也很难谈得下来。”
“但是,那是平时。现在却不一样了。”阿甲王有点傲睨抬起头来道:“我们匈奴人的段,相信安息帝国方面已经领教了,在他们正在与强大的大汉交战的时期,他们肯定不想他们内部出现太大的混乱。如果他们始终都耐何不了我们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得不考虑息事宁人。”
“本王准备派人前往安息帝都,先接触一下安息帝国皇帝再说。本王要求,他们安息帝国方面,必须要无条件将一块地盘划归我们匈奴部族,还得要任由我们自己去选择。一旦将这块地盘划给了我们,那么他们的军马就不能再踏入这块地盘区域之内。如此,我们才可召回分散到安息帝国各地的部族勇士,开始发展我们的部族。”
“啊这样安息帝国方面能答应吗”
“本王没有想过他们会答应啊。本王如此,只是为我们部族,也是为安息帝国方面提出了一个有可能解决我们之间的争端的办法。至于安息帝国方面答应不答应,我们现在还不是一样如此大不了,我们再给安息帝国方面来一些狠的,让他们知道,跟我们匈奴部族过不去的后果是如何的。只要他们能够承受得了我们匈奴部族的破坏力,那么咱们就如此耗下去吧。事情再坏,难道还坏得过我们现在的状况吗”
阿甲王的神色有几许狰狞。
他这是在破罐子破摔了。又或者说,他这样的想法,就是典型的强盗思想。
就好比,闯进了别人的家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完了,又想要跟人家做朋友,如果做不成朋友,那么咱们再抢得狠一点
恐怕,也就只有这些匈奴人才会有这样的念头。
嗯,不,或者,在后世,某国的作风,似乎也是如此啊。
那某国,打了华夏周边的一些小国,其目的自然是想打下了那些小国,那么就能够威胁甚至攻打华夏。可惜他们却连那些小国都打不下来,最后却又跟那些小国做朋友,挑唆那些小国来打华夏。
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应该说性质还真的差不多,就是一种强盗作风。
但现在,阿甲王的想法,居然获得了他下面的人的认可,都认为可以这样一试。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九十九章 盛怒的阿甲王
阿甲王的想法,对于他们匈奴人现在的情况而言,他们的心里,其实也并不会认为安息帝国方面会当真的跟他们谈判。
只不过,既然有了这样的念头,那么何尝不试一试呢就当作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太过无聊,寻一点乐趣罢了。
获得了部族一众军将头目的认可之后,阿甲王马上就派出了一个部族的萨满巫师作为使者,另外也派了十来人陪护着这个萨满巫师一起前往数百里之外的泰西封安息帝都。
基于现在匈奴人与安息帝国方面的仇怨,所以,派出去的这十来人都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
而又对于他们这十来人来说,他们的心里也都明知道这一次前往安息帝国的都城见安息帝国皇帝的确有点荒诞,这一去估计是凶多吉少。可是,用另外的一个视角来看,他们会觉得,哪怕这一次所谓的谈判并不太靠谱。但如果当真的能够跟安息帝国方面对上话,那么就可以摆明立场,说不定,阿甲王所想的这个不靠谱的想法,可能还真的能实现也说不准。
万一,他们这次前往安息帝都,能够与安息帝国方面谈判成功,那么他们就等于是为匈奴部族立下了一个大功。为匈奴部族谋取到一个地盘,为匈奴部族谋求到一个可展的会,从此获得一丝生。
认真的来说,他们也认为,在现在的这个情况之下,他们的确有着与安息帝国方面谈判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条件。那就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汉帝国。
一行十余人,策骑在滚滚的黄沙当,怀着一颗带着使命感的心,向泰西封赶去。
而这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安息帝国方面,已经与罗马帝国及一众联盟国,已经悄然的从巴基斯坦防线的守军当,抽调出不少军马回到了泰西封,已经开始对安息帝都四周的地域进行肃清,围剿在帝都四周活动的匈奴部族人。
其实,阿甲王这个跟安息帝国方面谈判的想法,看似没有太多的可能性。但是也并非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现在的帝国盟军方面,他们更迫切的想要安息帝国境内安宁。如果阿甲王能够早想到跟安息帝国方面进行谈判,那么安息帝国方面还真的会慎重的考虑。
但是,绝对不会是现在。
因为,帝国盟军方面,已经基本看出大汉帝国暂时不会向他们安息帝国动进攻。这就等于给了他们时间对内部进行肃清。
而其二,那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帝国盟军而言,他们现在已经调回来了百万计的大军,而匈奴部族的流窜人马,他们虽然凶残,可是表面上看上去,这点兵力实在是太过弱小了。帝国盟军方面,已经根本就不会看上这十来万的人马。
在他们认为,这一次调动大军来围剿匈奴人,肯定可以灭得了他们。如此,又何必再要考虑对匈奴人妥协的问题放下匈奴人对安息帝国所做的滔天恶行,又得要划出一块地盘来让他们盘踞,并且,按阿甲王的条件,匈奴部族的这些军马,也不会受到帝国盟军方面节制。这样,帝国盟军方面跟匈奴人结盟能获得一点什么除了妥协付出,什么都没有得到。
反正,在实力似乎根本就对等的情况之下,帝国盟军方面,似乎根本就没有必要跟匈奴人谈判。
事实也正是如此。
当阿甲王所派出去的这个萨满巫师带着十来人到达离泰西封还有百来里远的地方。他们就碰到了以泰西封为心向四周辐射围剿的帝国盟军的军马。
并且,还有一支约有百来人的匈奴人正在被帝国盟军的军马在追杀着。
他们十余人,硬着头皮,迎着追杀他们部族人马的帝国盟军赶上去。向帝国盟军表明身份,说明他们是匈奴大王派出的使者,要到安息帝都去拜见安息皇帝,要跟安息皇帝谈判。
但可惜,帝国盟军方面的军马,根本就不会跟他们多说,直接下令向他们起了攻击。
结果这十余人几乎全都送了命,仅只有数人从帝国盟军的追击之下逃得了性命,他们一起带去的谈判书什么的,也都遗失了。
这也幸得另外的那些被追杀的匈奴人援相救,要不然,他们一个都逃不掉。
如此,这个萨满巫师只能狼狈的逃回去向阿甲王复命。
这一次意图跟安息帝国方面谈判的想法,到此就无疾而终了。
当然,匈奴人派人来想与安息帝国方面谈判的事,还是传到了安息帝国,传到了他们的皇帝耳。但是,却没有人会重视,一个个都以此为一个笑话,一个笑谈。
他们现在,整个帝国盟军上下,都认为很快就可以消灭得了那些流窜在安息帝国境内作恶的匈奴人。
但事实当真的如此吗
这一次寻求谈判失败,哪怕从一开始就没有抱什么的希望。
可是,当阿甲王看到他派出去的使者被杀得狼狈逃回来之后。他反而有点怒了。
他认为,他这次能够主动去跟安息帝国方面进行会话谈判,这已经算是很给面子安息帝国方面了。可没想,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居然连他们的帝都都还没有去到,连他们的皇帝都没有看到。
这算什么事是看不起自己的匈奴人吗
看来,自己的匈奴军马给予安息帝国方面的教训还没够啊。
通过那些一起逃回来的匈奴骑兵,阿甲王自然也获知了现在帝国盟军方面居然调来了大军对他们进行了围剿。
这也更加激怒了阿甲王,认为安息帝国方面不见棺财不流泪,以为有着更多的军马就能置他们于死地了吗
既然安息帝国方面要玩,那么就跟他们好好的玩玩。
盛怒之下的阿甲王,他马上给下面的部族军马下令,同时,也想办法通知各地的匈奴部族军马,着所有的匈奴人马,不需要再掠夺物资,全都给他杀人。
他要将安息帝国杀得赤地千里,要让安息帝国方面,知道他们匈奴人疯狂起来的厉害。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章 血洗千里
对于现在的匈奴人而言,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势力地盘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如此,他们就可以随时说走便走,走到哪便抢到哪里,只要有人的地方,他们就不会担心他们的生存问题。
而在早前,匈奴人其实也并非是处于一个最为疯狂的状态。因为他们也明白一点,不能竭泽而渔。
他们在安息帝国寻生存,他们自然是明白,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也只能是来自于安息帝国的部族民众。如果安息帝国的民众,都难以生产了,其帝国的民众,要不是全都向那些大城镇及大部族投靠,受到了大量的安息帝国的军马的保护,又或者,他们一通胡乱的劫掠,已经将那些可以劫掠得到的安息帝国的民众都掠屠一空了。那么他们以后还能向谁伸掠夺生存物资
所以,别看匈奴人将安息帝国境内弄得一片风声鹤唳,一片混乱。可实际上,不少安息帝国的小部族小村落依然还能够活得好好的,虽然他们有点惊惶,活得都有点战战兢兢,可是,匈奴人还真的并没有将所有能够屠掠的安息帝国村落后小部族都屠掠一空。
也就是说,匈奴人其实还是留着余地的。
当然,这不是说匈奴人大善心放过了那些可以劫屠的安息帝国人。而是他们就等于是放养着猎物一般,留着他们,等养肥了,等他们没有了生存的物资了,然后再对他们动。
另外,匈奴人每屠掠一个地方,他们虽然进行得很彻底,只要动,是真的鸡犬不留。但是,他们所屠掠的地方,当地的有用的物资,他们都会收集起来,能带走的则带走,带不走的也会葳起来,不会随意的毁掉他们所掠夺得来的那些生存物资。
这种本着不浪费的本质,倒是好的。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这些匈奴人的物资充足的时候,他们又在这个没有什么固定的势力地盘的时候,他们也清楚,就算是掠夺到更多的物资,他们都没有地方存放,也没能好好的停留下来享受享受。如此,只要他们暂时不缺物资,那么亦不会随便的劫掠,更不会是见到一个可以屠掠的安息帝国村落或小部族都会下。
往往,这段时间,他们都会如阿甲王这支人马一样,找一个相对较容易下,又不容易遭受到安息帝国的大军现的较为偏远的部族下。而得之后,他们也会留在这个部族休整一段时间,直到察觉到有危险了,又或者是他们的所在被安息帝国的军兵获知了,他们才会离开,另寻一个可供他们劫掠及留驻一段时间的地方。
但是现在,安息帝国方面不愿意跟阿甲王谈判,并且调来了大军对他的匈奴人进行大围剿。这当真的激怒了阿甲王。
这主要是让阿甲王感受到了自己匈奴人遭受到了安息帝国方面的轻视。他们已经被大汉帝国打击得已经无处容身,流浪逃亡到了安息帝国。他们内心里,或许会惧怕大汉帝国,但是却未必会惧怕安息帝国。
自己匈奴人,虽然还只剩下这十来万人,可是这又如何想凭区区一个安息帝国就能当真的让他灭种亡族吗
面对汉军,他们实力难以和汉军匹敌,输给了这样强大的一个帝国,他们匈奴人也无话可说。可凭安息帝国又有何德何能想要灭绝他们
和汉军相比,汉军太过强大,他们打不过,但是,他们却还有退路可逃到安息帝国,而他们现在在安息帝国,如果安息帝国不给他们一条活路的话,想要直接灭绝他们的话,那么他们自然就不可能当真的答应。
这段时间来,他们匈奴人,跟安息帝国方面,除了那一次让安息帝国方面的大军攻袭,导致其匈奴人大败之外,另外的,无论是大军的交战,又或是他们纵兵在安息帝国劫掠,那一次不是他们在欺压着安息帝国
所以,阿甲王给下面的匈奴人下令,让他们不再顾虑太多,对安息帝国来一场只是单纯的为了杀戮而杀戮的好戏。
他们匈奴人,要以杀止杀,来破坏粉碎这一次安息帝国方面出动大军对他们进行围剿的行动。
他们要让安息帝国方面看到,调动再多的军马来对付他们都是没有用的。作为报复,他们将会用赤地千里来回报安息帝国。
阿甲王的命令一下,其帐下快马四出。
这些匈奴人,一个是向各地的匈奴残部传弟阿甲王的命令。二个就是作为斥侯,弄清楚安息帝国这一次调动大军来对付他们的核心计划。弄清楚之后,更方便他们行动。
数天之后,便有斥候回报。
他们根本上已经摸清了安息帝国这一次调动大军来对付他们的基本情况。
为了对付他们这些匈奴人,安息帝国方面居然一下子调来了百来万的大军,如果包括原本在安息帝国境内驻守,以久借防匈奴人屠掠而让一些大城镇及大部族所组成的军马,以安息帝国帝都泰西封为心,方圆千里之内,便有了差不多过了两百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当,他们也侦察到,不少军马并非全是安息帝国的军马,而是有一部份是帝国盟军的军马。
不过,这又如何无论安息帝国方面出动再多的军马,此时的阿甲王都不惧。因为,他们的人马分散,并且隐蔽得极好,一般情人况之下,自己的人马不与其大部的军马纠缠相战,那么他们又再多的人马又能奈何得了他们什么
何况,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虽多,但是却也有着他们的极大限制性。从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大军,骑军的比例较少。估计总共也不会过六、十万的骑军。
换句话来说,匈奴人现在要应付的,其实就是这六、十万的帝国盟军方面的骑军。
另外,安息帝国方面的军事行动,也有着地域的局限性。
因为,无论是安息帝国方面,或是帝国盟军方面,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安息帝国帝都的安全问题,所以,他们现在,暂时也只能够肃清其帝都四周活动的匈奴人,将匈奴人剿灭或是赶走。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局限性,所以,帝国盟军方面的军马,尤其是那些步军,其实更多的作用,就是起到对地方镇守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帝国盟军方面自然也不会愚蠢到会派出那些步军去追击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帝国盟军在围剿匈奴人的过程当,他们必须得要确保他们所要攻击围剿的匈奴人的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现在的帝国盟军方面,刚刚打了败仗,点意士气都相当的低落。同等的兵力,对同等的匈奴骑兵,他们估计也不敢战,不敢随意招惹攻击。
在帝国盟军的军马,以泰西封为心,向四周辐射围剿之后,他们的兵力,随着所肃清的地域的扩大,那么他们的兵力就会越来越分散。
针对安息帝国方面的情况。
说句实话,阿甲王认为安息帝国方面的这一次对他们肃清围剿的行动,根本就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或者,阿甲王甚至认为,他们的匈奴人,如果当真的有必要给安息帝国方面一点颜色看看。他们甚至可以悄悄的将自己的匈奴军马集结起来,针对安息帝国方面分散到泰西封四周的帝国盟军进行击破性的攻击,只要消灭他们当的一两支军马,那么就差不多可以粉碎了安息帝国方面这一次对他们匈奴人的围剿行动。
总的情况,说到底,他们安息帝国方面,根本就不可能如大汉帝国这样,可以让所管辖所统治的地区之内,让官府与地方的百姓都联合起来,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对那些流寇的围剿行动。
何况,安息帝国的民间力量,和现在大汉帝国的民间力量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大汉帝国的民间力量,虽然远远不及汉军的正规军马,可是,如果将这些流窜的匈奴人放在大汉帝国的境内,他们绝对蹦跶不了几天,就会被消灭掉。
官府官兵,以及地方自卫队,每一个村落,都有着他们自己的自卫队以及防御贼寇的设施。在大汉的大地上,只要一处地方现有流寇,那么很快就会整片地区联合起来,让那些流宼无处容身。无论他们躲在哪里,都会很快就让官兵知道。
还有就是,现在大汉并不缺马匹。一般的士兵,一般的家庭,都能够拥有战马,他们虽然不能作为骑兵使用,但是,却可以作为运输军马的重要交通脚力。如此,当哪里有流寇,地方各地官府的官兵,就会很快就能够将兵力送到。
当然,就地理情况来看,这些基本都是以沙漠为主的东地区,和大汉的地理情况也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在东地区,如果骑军并不缺少粮草的情况之下,还真的可以任由他们的骑兵到处驰骋。
但这些都是提外话。
现在,阿甲王弄清楚了安息帝国方面的军事行动的状况之后。他马上让自己的匈奴残部,开展了对安息帝国各地的血腥屠掠。
为了彰显他们匈奴人并不惧安息帝国方面的大军。又或者,是为了向安息帝国方面宣泄他们不与自己谈判,似是看不起他们匈奴人的实力,看不起他们现在的这总共才十万来人马的匈奴人的破坏性。
所以,阿甲王还特意率着他的两千骑军,招摇的带到了一支前来搜索攻击他们匈奴部族军马的安息帝国的骑军面前。
这支安息帝国方面的骑军,人马约有万左右,这是他们分散到各处搜索攻击之后,还算是兵力比较集的一支帝国盟军骑兵。
万人马左右的骑兵,是阿甲王所率的匈奴骑兵的十倍人马。
可纵是如此,阿甲王依然敢向这支人马挑畔。
而面对这支安息帝国方面的骑军,阿甲王也将他们的游骑战术挥到淋漓尽致。
这千匈奴骑兵,就似是不用吃喝似的,几乎是不分昼夜,不停的对这支骑军进行袭扰。
偶尔突然杀出,射出一阵弓箭,杀伤一定的安息帝国的骑军之后,又呼啸而去。当安息帝国的骑军追击,却怎么也追不上。因为他们偶尔得要停下来解决吃喝的问题,可是,匈奴人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他们完全可以在马背上就能解决了这些问题,哪怕是睡觉,那些匈奴骑兵,似乎都可以在马背上,在行军的过程当熟睡,并不受到战马颠簸的影响。
而有时候,哪怕是在追击的过程当,那些匈奴骑兵,居然还能突然的杀一个回马枪,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杀伤之后,又突然离去。
一连十数天,原本是万的帝国骑军,居然减员到了还有两万来人。而他们,却一支拿这一支才两千人的匈奴骑兵没有一点办法。
这让这支帝国盟军的骑兵真的又怒又急。当他们醒悟到,如果单单是想凭他们这一支骑兵就想灭了这些匈奴人的话,似乎是不太可能了。这才想起要请求调来更多的军马对这支匈奴骑兵围追截杀。可他们现,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已经被这支匈奴骑兵引到了远离他们原来的地方,已经离泰西封千里之遥了。
而让这些帝国骑军更加愤怒的是。
这一支千来人的匈奴骑兵,他们虽然似是被他们的军马追着逃窜。可是,这一路过来,这支匈奴骑兵,居然还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对沿途过经过的一些安息帝国的平民村落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