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许多东西,其实都会有一个过程,会让人从惧怕到了解,再到接受。
说起这些,就会让人不自而然的想起,后世时期。咱们的人民军队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那时候,其实也一样碰到一些当地人对咱们的人民军队惧怕,然后到了解,亲身体会到了这一支人民军队的确是与那些军阀的军队不同之后,也就接受了这支军队,从而不遗余力的支持。
当然,现在并不是后现代,现在的汉军,也更不是后世的那支无敌的人民军队。
现在的汉军,自然也做不到如后世的那支人民军队那般那么的纯粹,能够做到当真的将这些安息帝国的民众视为自己人,视为要去将他们解放的人。现在的汉军,也肯定做不到像后世的那人民军队一样,可以为了那些民众而委屈,能完全将那些民众放在第一位。
可以说,汉军如此做,是带着一种相当功利的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要统治他们,在带给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的同时,其实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奴役他们。
但是,有一点,却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汉军虽然要为了奴役他们,但是,却也的确是一样也可以让那些异国异族的民众,在让大汉帝国获利的同时,他们也能够过上要比以往更好的生活。
相信,那些异国异族的民众,只要能够懂得感恩,懂得知足,那么他们就能够一直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下去。
嗯,这么说,其实会让人觉得有点虚伪。但实情的确如此。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汉肯定做不到马上就将那些异国异族的人视为自己的大汉百姓一般的对待。哪怕大汉能够带给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但是一切也都得要在大汉的统治监督之下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臣服于大汉,才有可能获得生。
那些难以感化他们,承受了大汉的好处,却也不懂得感恩的那些异国异族的人,汉军杀起来,是绝对不会软的。
恩威并重,不管如何,他们永远都只能接受大汉的统治。如若有反心,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严格来说,就是先从军事上对那些异国异族人进行严厉的镇压,再从政治上去统治他们。而他们如何能够老老实实的接受统治,那么他们所获得到的,的确也一定是出他们所预计所想象的。
在大汉的统治之下,那些民众能够获得了要比他们以往更加好过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他们还有反抗大汉的心态,那就说明,他们不堪改造教化。那么,他们就去死吧。
汉军所选取的攻击目标,一个是巴基斯坦防线的西端的一座重要大城镇,也就是后世的伊斯兰堡。当然,现在这大汉时期,并没有伊斯兰堡这座城市。亦不叫伊斯兰堡。
那里,其实一开始只是一个游牧民族的驻地,是一片在四周都是崇山峻岭的平原绿洲。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这里一直来都成为一些异族部落的纷争之地。
许多兴盛过的西方部族,都曾占领过这一带地区,就是贵霜帝国的大月氏部族,他曾经是先占领了那一带地区,后来再杀入到印度本土,并占据了印度,成立了贵霜帝国。
不过,当大月氏的重心移向印度地区的时候,这一带地区又被别的部族人给占据了,近百多年来,这一片地区的控制权,都不知道经过了几度易。
不久前,其实已经是塞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但被贵霜帝国及安息帝国联灭了塞人之后,现在就成了安息帝国的地盘了。
那里,因为处于印度河的源头之端的地区了,所以,往来贵霜帝国地区,并不需要经渡印度河。除了一些山道难走之外,可以直接往来于贵霜帝国的新德里西方的那一带平原。
所以,伊斯兰堡的地理位置相当的重要。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帝国盟军,他们亦非常注重伊斯兰堡地区的防守,严格提防着汉军会从6路直接攻击。
因此,一直来,都驻扎着重兵,亦是巴基斯坦防线上的一个物资屯积重镇。
可以说,只要汉军攻取了伊斯兰堡地区,那么就差不多是等于敲开了安息帝国的大门。
另外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巴基斯坦南端的一座大城镇。这座城镇其实就是一个港口城镇。位处于后世巴基斯坦的最大的一个港口城镇卡拉奇的地区。
同样,这个古时代,也一样还没有卡拉奇这座城市,同样亦不叫卡拉奇。
不过,在这个古时代,这里也已经是一个人口相对比较集的一个易居地。因为靠海靠河,这里的民众,也学会了简单的水上作业,所以,在海边以及河边捕鱼,也可以让这些民众能够更好的生活着。
现在,已经被帝国盟军方面修建成一个大型的扼守着印度河出海口的重要城镇。也同样布置了重兵在镇守。修建这座城镇,其目的自然是想更好的阻击汉军从水路的进攻。
进攻后世的伊斯兰堡地区,是由张飞为统军大将,率军进攻。
进攻后世的卡拉奇地区,是由孙策率军进攻。原本,关羽想率军的,但是孙策不肯相认,坚决要关羽留下来坐镇军。
这里提一下,孙策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争雄的心态,毕竟,以大汉现在的情况,他孙策是不可能再有自立之心了。因此,他自己也尽量的摆正心态。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表现而导致别人的误会,尤其是刘易的误会。
他最珍惜的,就是与母亲的感情,与师父刘易的亦父亦师的感情。所以,他想要尽可能的让刘易对他放心。而关羽、张飞与刘易的关系非同一般。他哪怕是刘易的大徒弟,亦是刘易的继子,可是,他却不敢对关羽与张飞的这两个伯父不敬。
甚至,他为了避嫌,还特意将在印度的主导权交给了关羽。
孙策的出生不同,他要比一般的军将更懂得朝廷倾扎的一些厉害。他非常清楚,打天下的时候,朝廷的军将官,或者都可以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而奋斗,但是,当打下了天下之后,自然就难免会因为一些利益的事儿而互相明争暗斗。
尽管,就大汉目前而言,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但是,难免以后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所以,他有意,在现在,就开始尽可能的结交好那些与刘易的关系非同一般的人。
还有一点,所谓伴君如伴虎。虽然现在的刘易,并没有给他那种危险的感受。可是,将来的事谁知道呢看看先朝,看看当初汉高祖刘邦,他统一天下之后,又有多少曾经立马了汗马功劳的大将及谋臣死于非命
早前之前,他答应将自己的江东军都编成水军,他便打算真正的放权,不能给人一种自己拥兵自重的感觉。说到底,他的江东军并非刘易的嫡系,基本上都是他一一脚打出来的。如果他现在不懂得放权,将军权归于大汉朝廷,那么难保将来他的下场会如何。
哪怕刘易不会对他如何,但是也难免朝廷的那些大将及谋臣会对他动什么的心思。因此,孙策现在就先防患于未然。
从这些地方来看,孙策的确是比较聪明。
而在这一世,原本在历史上短命的孙策,他却是现在的大汉帝国最长命的,大大数十年之后,除刘易打天下统治世界的一众大将都6续老死或病亡或因什么的原因而逝,但是孙策,却活到了九十九岁,成了大汉帝国最后老死的一员级猛将,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的镇国大将军。
老死时,他对来看望他的刘易再次表达了他的忠诚,并在咽气时,真心的叫了刘易一声父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次出兵,其实本还打算是路出击的,但是郭嘉考虑到,分路进攻的话,当一路军必然得是路。而现在的这个时候,出兵进攻巴基斯坦的路对于大汉的后续治理并不算太好。从路攻入巴基斯坦防线之内,必然会遭受到不甘败亡的安息帝国的四面围攻,如此就算是攻占了当的一座大城,但是也难以展,起码难以搞生产。如此,还不如先攻占巴基斯坦防线的东西两端,再慢慢的向整个安息帝国推进。
又为了防止巴基斯坦防线上的安息帝国的军马狗急跳墙,不顾一切突破印度河防线闯到印度地区来作乱,所以,决定留下一员大将坐镇,镇守在印度河防线,不让安息帝国的乱军闯进贵霜帝国来。这个,也是防止安息帝国遭受到匈奴人作乱的那样的情况在印度地区生。
一句话,汉军现在真的不急,一切,都会采取稳妥为主的方案,没有必要急着要一口吞掉整个疆域那么广阔的安息帝国。
而为了确保印度河防线的不失,所以,两大将所出动的汉军兵力也不多。张飞、孙策也就是各率二十万的汉军向安息帝国起进攻罢了。
但是,对于汉军而言,二十万的军马,要攻取各自的目标,其实是没有一点压力的。
时间已经是四月旬。
就印度地区而言,四月天便已经是炎阳天。天气已经显得异常的炎热了。
不过,印度西北角的地区,接近伊斯兰保的地区,因为是山区的关系,气候倒还算是凉快,比较适合行军。
只不过,偶尔的一场大雨,多少阻碍了一点汉军的行军度,也让行军的路途难走了不少。
但是,相比起后世伊斯兰堡地区的那些民众,他们的难,却是汉军这行军的难的千百倍。
要说明的是,后世伊斯兰堡地区,虽然算是在安息帝国的控制地区。可是,这里的不少的一些民众部族人,却并不怎么受安息帝国的统治及控制。
毕竟,这一带地区的是刚被安息帝国占领不久,也没有几年的时间。当地的原住民,对于安息帝国基本就没有什么的归属感。
往往,在刚刚被安息帝国占领的这几年,时不时有一些部族与安息帝国的驻军生战争。可以说,这些年来,几乎就没有安靖过。
要不是,近年来,安息帝国进驻了大量的帝国盟军的军马,迫使那些不服安息帝国统治的一些部族人要避开帝国盟军的兵锋,躲进那些更远的山地当去,恐怕伊斯兰堡地区的帝国盟军也会时常受到一些部族军马的攻击。
但现在,就算没有那些敌对的部族的骚扰,伊斯兰堡一带,方圆千里的区域当,都已经是满目苍穹,一片破败的迹象。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进军伊斯兰堡
后世伊斯兰堡地区,在这一块四面环山的平原当,有河流,也有一个湖泊。
这个湖泊四周,就是人口较多的地区,近靠着湖泊的边上,有一座小土城。
这座小土城,以前到底是哪一个部族兴建起来的,现在已经无从追究了。毕竟,和这一带平原一样,这个小土城的控制权也不知道已经几易其。
但凡是有某一个部族在这一片地区兴起,必然会先攻取这座小土城,占据这座小土城,是统治这一带平原区域的象征。
当然了,这还包括了许多的外来强大的部族,也同样是如此。
谁占据了这座小土城,谁就能够统治这一带地区。这已经在那些部族人的心目成了一个默认的规矩。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些地区生活着许多不同的部族,他们互相之间有往来亦有争战。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了以这个小湖为心,各个部族势力都会在此处解决争端,又或是在此处互相交易一点什么。
久而久之,这里就慢慢的人气兴盛起来,就使得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贸易场所。
再后来,就有了小土城,有了政权。
现在,帝国盟军自然是占据了这座小土城。
这座小土城虽然地处这一带平原的心,可以很好的控制及统治四同的平原地区,但是其城却非险城。在军事而言,此城虽是兵家必争之城,可是,却非一座坚城,不利于镇守。
帝国盟军进驻此城,构建巴基斯坦防线的时候,也并没有想过要将此地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来考虑,更多的,只是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补给基地来经营。
真正的军事重地,是此小城往东方向约两、百里的一带险要山岭。这一带山岭,已经被帝国盟军修建了许多的关隘,有重兵把守着。
汉军要攻击夺取这个帝国盟军的重要军事补给土城,就必须要先攻破那一带山岭当的关隘。
那一带山岭当,原本就都是一些异常险峻的山道,在山宛延穿行于贵霜帝国与伊斯兰堡等地。一共倒也有多条路线可以通行,但是,在帝国盟军的构建之下,修建了许多的关隘,将那些山道一一断开,基本断了两地的通行。
如果安息帝国的内部没有发生什么的事儿,没有崩溃,罗马帝国的军马没有撤走,整个帝国盟军没有解体。那么向伊斯兰堡地区发起进攻还真的并非是最佳的选择。
其实,就算没有帝国盟军镇守,也都非是最佳的进攻地方。如果当真的轻易,那么早前,在汉军灭了贵霜帝国的时候,早就派出一支军马进占了伊斯兰堡地区,不用等到了现在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根据汉军派出去的探子的情报。现在伊斯兰堡地区,基本是已经等于是一个没政府无组织的混乱之地。那些原本在镇守关隘的安息帝国的军马,大多都成了流浪军,基本上都已经和安息帝国的王室失去了联系。
为何会如此
一个,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军马,在撤离的时候,对伊斯兰堡地区进行了一次劫掠,直接将这些地区弄得一团混乱。
二个,就是因为伊斯兰堡地区,离安息帝国的政治心太远,安息帝国的王权,鞭长某及,难以遥控这里。也因为其地,是安息帝国方面刚夺取不久的,还没有真正的对这些地区的部族人实行了有效的统治。
如果安息帝国保持着强盛,能镇压得这些地区的部族不敢对安息帝国有反抗之心,那么这一带地区还能勉强稳定。可安息帝国的震慑力不足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了。
其,也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劫掠行为,直接激起了这些地区的部族对安息帝国方面的仇恨。
如此,伊斯兰堡地区,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乱当。
说实在,如果罗马帝国的军马没有撤走,或者说撤走的时候,并没有对当地进行劫掠的行为。那么这片地区暂时不会混乱。凭罗马帝国的军马,也不用太多的军马,也一样可以敌得住汉军的进攻,起码,不会轻易让汉军突破他们的关隘,多少都可以确保这一带地区不失。
因为,包括伊斯兰堡及整个巴基斯坦防线的区域,也就是安息帝国的东部至北部一大片广阔的地区,其实并没有受到匈奴人的影响。在安息帝国腹部地区一片血腥,深受匈奴害,被弄得民不聊生的时候,安息帝国的东部及北部地区,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可惜,帝国盟军趁火打劫,让这些地区也陷入了水深火热当。
不说别的地方,就说后世伊斯兰堡地区。
从塞人被灭之后,那些地区的小部族等,其实都松了一口气。毕竟,塞人部族带给他们的威胁也是极大的。而当时的安息帝国以及贵霜帝国的帝马,虽然对他们实行了一定的统治,但是却并没有将他们迫得活不下去的地步。
当,除了那些原本就一直与塞人部族作斗争,不服塞人的那些部族,他们同样不会屈服于安息帝国或是贵霜帝国的统治。所以,他们钻进了深山当,暂避其锋。
当罗马帝国的军马对这些地区的部族进行了劫掠行为,激起了那些部族对帝国盟军的仇视之后。原来的那些部族就回来了。他们联合了那些受到了劫掠的部族,一起对付镇守在这些地区的安息帝国的军马。
这里要说的是,罗马帝国的军马,他们虽然对伊斯兰堡地区进行了劫掠,但是他们却并没有随便的举起屠刀。毕竟,他们并非是那些凶残湮灭人性的匈奴人,也因为他们的身份,还是帝国盟军,所以,劫掠归劫掠,却也不敢随便杀人。他们也担心随便屠杀名义上属于安息帝国的平民的话,会引起安息帝国王室方面的不满,会引起安息帝国的军马的敌视。如果引起与安息帝国的军马的攻击,那么他们恐怕也难以安然的从安息帝国撤回罗马帝国去。
也因为如此,那些被罗马帝国的军马劫掠了所有的钱粮的部族,他们顿时就陷入了难以生存的状态当。这个时候,那些一直跟安息帝国对抗的不服统治的部族人就出来,稍为联系,就能挑动那些部族人对安息帝国的军马动。
早在汉军派出张飞攻取伊斯兰堡地区之前,伊斯兰堡地区的那防线上的关隘,已经基本都全落在那些部族人马的里。而镇守那些关隘的安息帝国的军马,要不是被那些部族的军马灭了,就是被赶走了,又或是成了流浪军,不知去向。
在这个时候,张飞率着二十万汉军向伊斯兰堡地区进发,主要的却非是面对安息帝国的军马,而那些些部族的人马。
而那些部族联军的人马,他们却没有取代安息帝国的军马镇守那些关隘的心,又或者,这些部族的人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真正的敌人是攻占了贵霜帝国的汉军。所以,基本上,这些部族的人马,并没有留下人马来镇守那些关隘。
就在张飞率着二十万大军艰难的穿山越岭行军,到达了那些关隘的时候。那些部族联军,却几乎都集在伊斯兰堡地区的那小心土城,正在对小土城发起围攻。
这座小土城当,还屯积着不少安息帝国方面的物资,还处于安息帝国的军马的控制当。而那些部族联军,他们现在正缺的就是粮食等物资。
要知道,现在还只是四月份,离粮食收成的时间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说,现在的那些部族,基本到了没有半点粮食的时候了。如果不能夺取小土城,获得安息帝国屯积在小土城的物资,那么他们顶不了几天,恐怕就会有大量的部族人因为饥饿而死亡。
在这个时候,部族联军又岂会理会那些关隘谁又会留下人马去镇守又会有谁会想到,汉军会突然向他们的伊斯兰堡地区发起进攻
张飞粗有细,一路行军过来的时候,他发现道路难走,许多的辎重根本就难以运送过去。他马上就令军马,先不要携带太多辎重,让一支先锋军轻装突进。
先锋军统将,他让臧霸与廖化、裴元绍等军将率军。
他知道,臧霸本是大汉泰山一山匪,更精通于山地的作战,所以,命令他为先锋大将,可以更好的为汉军的大汉肃清去路,能让汉军的大军安全通过,直达伊斯兰堡地区。
先臧霸与廖化、裴元绍等汉军将领一路急行军,到达了这国盟军所修建的第一个关隘的时候。
他们发现这个关隘似乎早已经人去楼空,险要的关隘当,一片狼藉。
面对空无一人的关隘,让臧霸有点疑惑,派兵进占之后,急忙派人快马通知后面的张飞。
张飞获报,马上就推断伊斯兰堡地区可能发生了什么的变故。他令臧霸不用管太多,直接挥军深入,直取伊斯兰堡心地带的那座土城。
张飞本人,亦同时再率一军骑军,火速跟进。
如此,臧霸与廖化、裴元绍等汉军军将,共率两军人马,约四万来汉军,两天的时间,长驱直入,安然的通过了原来帝国盟军所修建的十多个险要的关隘,一路突入到伊斯兰堡的平原地带。
这些关隘当,倒还有几个关隘留有不少部族联军的人马。不过,大多都是一些部族联军的族人。
毕竟,那些关隘当,也修建有不少让那些帝国盟军的军马居住的营地。他们赶走那些安息帝国的军马的时候,安息帝国的军马也来不及将那些营地折除。所以,现在就成了那些部族族人的居所。
但是,真正的部族军马却并不多。
所以,很轻易的就让汉军给攻破了,并一举控制了那些部族的族人。
通过审问那些部族人,臧霸与廖化、裴元绍等汉军军将,也获知了现在伊斯兰堡地区的一些实际情况。
原来在伊斯兰堡平原的心土城当,还留驻在近二十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这些军马,有十万的军马是常驻土城,保护帝国盟军屯积在土城的物资的。其余的人马,大多都是后来撤逃回土城去的。
而他们的部族联军,杂杂八的,加起来,居然有近四十万人马,正在围攻土城,想要夺取那里的大量物资。
这些部族的人马,可以说是联合了整个伊斯兰堡地区的各个小部族落的人马了。很混杂,之所以能够联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土城的物资。
他们,已经围城了小土城十多天了,但是,暂时还没能攻下来。
毕竟,安息帝国的军马,当的常驻土城的那十万帝马,是比较精锐的人马。正规军,后来逃往土城的帝马,虽然大多都是后来才组建的新军,但是,他们脱产镇守巴基斯坦防线,已经经过了近年的操练,加上装备上也的确优良,勉强也算得上精兵了。
有着近二十万的精锐人马镇守着土城,那些混乱的部族联军,一时还真的拿土城没有太多的办法,每天,在攻城战当,都会有大量的部族士兵牺牲。
获知了这些情报,臧霸并没有因为部族联军有着近四十万的军马而犹豫,他根本就没有惧怕的意思,当即下令,大军开拨,加紧杀向土城。
汉军同样也想获得那一批物资。当然,这不是汉军缺少那些物资,而是汉军不能让那批物资落到那些部族联军的上。
因为,如果那些物资落到了部族联军的上,那么自然就会被那些部族瓜分而去,也因此,那些部族就不会缺少物资,从而,有了生存物资的那些部族,就肯定不会再鸟汉军,以后不利于汉军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还有就是,那些部族,他们原来就屈服于塞人的统治,后又没有屈服于安息帝国或贵霜帝国的统治。所以,现在也未必会屈服于大汉的统治。
所以,趁此会,或者可以灭了这些独立性较强的部族,起码也得要重创他们,逼着他们不得不向大汉臣服。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