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汉军,终于攻过来了。
获知情况的安息帝国联军的军马,都有点心慌了。看到了汉军的强悍,现在,他们居然生不出要跟汉军为敌的战斗意志。
方才让他们坐壁上观,看得心里震惊,看得很过瘾。但现在,事情落到了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便不觉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如果是早前的部族联军围城攻城,他们这些安息帝国的军马倒还能好整以暇,不慌不忙,心里淡定得很。但是,现在换了是强大的汉军来围城攻城,那么他们还能如此谈定吗
协大胜之威势,对守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稍作威胁,便已经让守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有点自乱了阵脚。若非这个时候,阿里达巴克亲自坐镇,恐怕都已经有了一些安息帝国的军将当的打开城门投降了。
对于一些安息帝国的军将而言,他们现在远离了他们帝国的政治心。现在的安息帝国皇室,已经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现在的他们,已经等于是无根的浮萍,若非现在的土城之内还有大量的物资,当的许多军将怕都已经率领愿意追他们的军马离开这里了。
事实上,安息帝国内乱,这些军马的心早就难以安定了。毕竟,他们的家乡正遭受着苦难,他们的家人,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一个情况。如果不是军纪律令,让他们不敢轻易当逃兵,那么大部份的军士都逃了。
但现在,有阿里达巴克在坐镇。他严令任何人不准打开城门,禁止任何人散布不利于军心的谣言。
如此,守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才勉强稳定了军心。
但就是这样,现在的土城之内,已经完全没有了早前的那种淡定的情绪,人人都似有一块大石压在心头上一样,难以舒缓。
阿里达巴克对弗里阿帕提克莱斯是无比忠诚的。他深知屯积在土城的这一批物资对弗里阿帕提克莱斯的意义。所以,他务必要守护好这座土城。
汉军野战的厉害,他已经见识到了。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汉军缺乏攻坚的段。他现在可以凭着这土城的城墙死守。
但是,死守绝非长久之计。因为他知道,哪怕他一直镇守下去,但也会消耗屯积在土城之内的物资。如果这里的物资消耗完了,哪也等于是失去了镇守的意义。
因此,他一合计,赶紧招来最为心腹的军将,让他们趁现在汉军还没有完全将土城围死,派出快马冲出去,赶回去向弗里阿帕提克莱斯请援。
他知道,如果没有援军接应,他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守得住这里。只有让他的主子弗里阿帕提克莱斯赶紧派军马前来接应,不仅是来接应他们,还要派人来将这里的物资运走,运送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阿里达巴克都已经有点后悔了。他后悔早前怎么不主动出击,将包围在城外的那些部族联军杀败,然后及早将城内的物资运走。
现在嘛,他在担心,哪怕弗里阿帕提克莱斯派来援军恐怕都无济于事了,因为想在这支强悍的汉军眼皮底下将城内的物资运走,那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甚至还担心,哪怕是有援军接应,他们的安息帝国的军马,恐怕也非汉军之敌。
还好,他看清楚了,现在杀到了土城外面的汉军,加起来应该也就是十万人马左右。汉军的大军还没有到,如果他们能够及早赶来支援,或者还能一丝希望。若再晚,不仅他所守护的这土城之内的物资会落到汉军的上,连他们现在的这里的十多二十万的安息帝国的军马恐怕也会凶多吉少。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的心里也动过马上率军突围,弃城而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丢失了土城之内的这些物资,哪怕他可以逃得了性命,回去之后也会受到弗里阿帕提克莱斯责罚。主人之怒,他真的承受不起。
没有办法,阿里达巴克现在也只能如此了,也只能严令死守,让军士严加提防,防止汉军会直接攻城。
而这个时候,汉军自然不会马上攻城。毕竟赶来的这些汉军,都是轻装上阵的。缺少攻城辎重。
还有就是,早前臧霸的那、四万汉军的弓矢其实已经差不多消耗完了,得要等到后勤补给送到了,才可能再起攻城战。
事实上,如果早前的部族联军能够当真的不惜一切跟汉军交战,恐怕臧霸的这、四万人马就会陷入一个苦战之局。
可惜,那些部族联军并没有关注到汉军当的那些弓箭兵所携带的弓箭都是有定量的,不可能永无休止的向他们射弓箭。
再说,按汉军弓箭兵所放箭的频率,一分钟当就能射出十数支甚至更多的弓矢。这样急射的方式,对于弓箭的消耗是很快的。
但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毕竟在汉军的弓箭大阵的打击之下,部族联军的伤亡数子已经远远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
杀得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再与汉军交战的意志。
所以,也算是败得不冤。
眼下,汉军除了在抓捕俘虏之外,也不停的回收弓矢,哪里还能马上对土城起进攻
若非张飞率一支人马赶到,汉军也还得要小心提防着土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会杀出城来。哪里还会派人去跟他们交涉勒令他们马上投降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收服部族联军
以现在汉军的兵力,还没能真正的将整个土城都严密的包围起来。
所以,汉军根本就没有对土城进行包围,只是移师到土城的西面去扎营。
土城是座落在这平原小湖的西面,而汉军移师到其城的西面去扎营,如此就可以隐隐的胁制住小城,既可以和从北面6续赶来的汉军人马呼应,又可以隐隐的控制住土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的逃窜。
对于汉军来说,现在就只等后续的大军来到,等汉军的辎重运到,那么就可以对土城进行攻击。以汉军的攻城段,要攻下土城并不算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
在大汉,比这土城的城墙更坚固更雄壮的城池都攻得下来,何况是这些西方地区的城池
还有一点,无论是早前的部族联军,还是土城之内的那些安息帝国的军马,他们都视土城之内所屯积的物资视为性命,无比的重要。可在汉军的眼内,那些物资,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现在整个安息帝国陷入了混乱,民间的民众几乎都没法展开生产,而没有生产,就没有粮食的收获。那么,他们的日常生产物资,如粮食衣布油盐等等,用一点便少一点。所以,才会越显得土城的这一大批的物资的珍贵,人人视之如命。
但在汉军看来,这点物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不就是一百多万大军数个月用度的物资储备么现在大汉,包括了南洋、印度地区,所有的民众,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这些物资,可谓全民搞生产,只要不是碰到一些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那么就不会有失收的可能。
尤其是在大汉本土,在官府的引导之下,并在官府的安排治理之下,还在大汉朝廷官方的一些正面能量的宣扬,教育。大汉的百姓,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他们愿意去做,那么他们都可以凭自己的双来家致富,都可以过得上较为宽裕的生活。同时,他们所生产劳作所获得的更多的剩余物资,要不就捐赠给大汉朝廷,要不就用来换取财富。有了这些物资的不断供给,大汉朝廷,汉军,就不会缺少各种物资的用度。
有了这样的后勤保障,那么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汉军的战斗力。让汉军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开脚应付任何的战争。
这些,就是大汉真正强大的地方。
因此,现在的汉军,其实并非是一定要夺得土城之内的物资,无论土城的物资被那些安息帝国的军马消耗光或者是毁了,汉军一点都不心痛。
汉军现在所需要的,就是要夺取土城,控制之些地区,并要对这些地区进行有着有效的统治。将这些地区给展起来,让其成为一个示范性的地区,让这些安息帝国人重新认识大汉,接受大汉,归顺大汉,认可大汉,再到他们自己都汉化。
汉军早前派人前往与土城内的安息帝国的军马交涉,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外交段。张飞与臧霸等汉军军将,自然不会认为只凭送去一份书通碟,那些安息帝国的军马就真的会投降。
在没有真正用武力将他们打服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会有以上所言的认识、认同、认可到归顺归属到汉化的。这一切,都得需要一个过程。
整个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先用武力去征服他们。
所以,汉军并不理会土城之内的安息帝国的军马跟着下来的反应。直接安扎了下来。
除了对安扎下来的营地进行了严密的防护,防止土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又或者是有另外的一些部族的人马偷袭营地之外,汉军又派出了约两万的骑军,在四周警戒。这支骑军,一是提防安息帝国的军马的袭营,二是防止土城的安息帝国的军马逃窜。如果他们敢出城逃走的话,这支汉军骑军,就可以马上出击,将他们击溃。
这个,说到武力征服,现在,刚刚被汉军打败的那些部族联军,就已经完全被汉军的武力所征服了。
被俘的那十多万的部族联军,他们现在真的诚惶诚恐,一个个都被打击得心惊胆颤,他们,都不怎么敢正视看押着他们的汉军士兵。
、四十万的部族联军,逃了约有十多二十万人马,毕竟,早前汉军的兵力有限,杀怕了那些部族联军之后,让大多的部族联军都逃了,就只抓捕到了十多万人马。但是,真正被汉军战场所杀的,其实也并不是太多,最多可能就只有那么万来人吧。
但是,别看他们就仅只是伤亡了这万来人。可给予他们部族联军的视觉冲击实在是太大了。那可不是两军混战当,互相惨烈撕杀之下所伤亡的数字。而是似被汉军集起来,一起轻易地屠灭的伤亡数字。是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被汉军一片一片的射杀的伤亡数字。
并且,又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所屠杀的伤亡人数。
那些部族联军的士兵,他们根本不敢想象,如果他们还继续和这些强悍到他们难以想象的汉军交战,他们的下场还会如何。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敢再与汉军交战,来不及逃走的,他们在汉军的兵锋之下,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只能投降。
眼下,被看押起来的那些部族联军的士兵,他们还真的人心惶惶,他们都在担心,担心着汉军是否会如早前战斗里的那样,对他们来一个集体的坑杀。
对于他们部族人被屠坑杀的事,在他们当一直来都生过无数次,他们互相之间的纷争,也会生强势的一方将另一方的部族屠灭了的事。实际上,在这由无数个部族组成的联军当,就有不少部族曾经干过不少屠灭一些小部族的事。
现在,他们都担心得要命,生怕汉军也会同样对他们下杀。
不过,很快,这些心里害怕的部族联军的士兵,就感到无比的意外。
因为,汉军并没有对他们下杀。通过一些能说他们的部族话语的翻译的喊话,他们虽然依然害怕,但多少都让他们感到有些惊喜。
之所以依然害怕,那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那些话是真的。而惊喜,是因为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就能继续活下去了,并且,还有可能比以往活得更好。
这些其实只不过是汉军的宣传攻势。打算将这些部族联军转化为劳力,又或者是协助汉军治理这些地区的辅助人力。
主要是,汉军会派人向他们宣扬,汉军前来,其实并非是为了战争,更非是为了消灭他们。而是要给他们带来光明,带来更好的更安宁的生活。
这些,先不管他们相信不相信,只要将这个意思传达给他们知道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相信不相信都无关重要。一切,都还得看他们今后的表现。只要他们的表现,能够真正的对大汉臣服,真心归属于大汉,那么他们的将来,必然是美好的。而反之,那么他们就只能永远的作为大汉的劳力使用。而当,立心与大汉作对的,那么就不好意思了,也只好将他们进行人道毁灭了。
当然,这个是相互的,虽然说,一切都会在大汉的武力前提之下强行推行的。可是,大汉也会对他们做得到仁至义尽。如果他们最终真的不服教化,不听教化,那就是他们自己要走上绝路。
好比,现在这些被俘的十多万部族联军,他们其实早已经开始缺粮了。如果再攻不下土城,夺得土城的物资,他们接着下来,恐还真的会断粮,到时候,他们如果还没有找到食物,还真的有可能被活活的饿死。
这些被俘的部族联军,他们其实好些天都没能真正的吃饱了。
但是现在,汉军在宣扬过后,在生火造饭,营地飘香的时候。那些被俘的部族联军,他们就被勾得馋虫作怪,一个个更显得饥饿。而当他们都认为,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汉军的士兵享用食物,他们只能继续挨饿的时候。
汉军居然派人送来了食物给他们,并且,份量还相当的足,足够他们吃一个饱餐了。
汉军的这一个举动,可以说直接就获得了不少部族联军士兵的感激,直接就能获得不少部族联军士兵的臣服。为了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这个时候还再讲什么的尊严
当然,部族联军当,不少饿惨了饿怕了的士兵,看到汉军送给他们食物的时候,生了骚乱,不少人饿疯了直接想上前来抢夺食物。但马上就被汉军士兵给直接斩杀了。
汉军要让他们明白,给他们食物可以,但必须得听汉军的。送给他们食物,不是让他们互抢,而是要让他们懂得纪律,更让他们明白,不遵从汉军的命令,其下场就只有死。
震摄住那些部族联军的士兵之后,汉军将士又给他们上了一课。送给他们的食物,也得要由汉军来分配的,先后有序,不是让他们一窝蜂的上前来抢夺。
汉军先让那些稍为老弱的或是年少的士兵,还有是有伤残在身的部族联军的士兵分得食物。然后才会再分配给那些正值壮年又没伤残的部族联军士兵。
这样做,就是要给这些有如是一盘散沙一般的部族联军做出一个榜样,告诉他们,做人应该怎么做,先救护老弱伤残,这个,就是大汉的传统明之一。
如此,将来他们也必须要这么做。起码,再分派食物给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己就要懂得如此来做。这样,慢慢的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也慢慢的一改有如一盘散沙一样的局面。
对汉军的好处,就是更好的管治他们。
这是汉军要收服这些部族联军士兵为自己所用的一些小段。当然,这只是其一。
跟着下来,汉军便会将当,已经有意于向汉军臣服,对汉军有了一定感恩或是感激的部族联军士兵给抽调出来。让这部份部族联军士兵担负起对这些部族联军的日常秩序的维护。
紧接着,便对这些部族联军进行甄别,区分出他们的一个个不同的部族种族出来。这个,是为了甄别出这当,哪一个部族种族潜在着一些有如那些匈奴人一般习性的种族。再通过那些部族种族的互相指认,确实当的一些部族一直来都是泯灭人性的部族,那么就会将他们给灭了。大汉不想留下这样的一些祸根下来。
如此,那么剩余下来的,就是一些相对较为纯良的部族种族人,是值得教化改造的部族人。
自然,剩余下来的这些部族联军士兵,还会通过汉军当的一些官的甄别,将他们分类出来。以确定那一些部族联军的士兵是可以吸收为辅助官府治理地方的兵源,而哪一些,只可以作为大汉所利用的人力劳力。
比如,现在,汉军所抓捕到的,只是这些部族联军的士兵,而这些部族联军的士兵,还会有他们的部族人。
如果现在这些部族联军的士兵,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汉军,明白到大汉的确是前来带给他们光明的。那么,他们就带汉军前往他们的部族驻地,将他们的部族人给带来。甚至是抓捕来。
做到这样,那么就证明他们现在的确是已经真正的归顺了大汉。
而他们所抓捕来或者是带来的部族人,在大汉对这一带地区进行实际有效的统治之后,他们的部族人就能获得安稳的生活。当然,前提是他们也得要真正的臣服于大汉的统治。如此,有着那些士兵的部族人及亲人在大汉官府的控制之下,那么他们这些士兵,才能成为真正的辅助汉军治理地方的官府官兵。
如果不能做到这般的部族联军的士兵,那么就只能成为大汉的免费劳力。直到他们真正的认识到大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将来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大汉的统治之下生活。
不过,这些工作,全得要一步一步来。
汉军也不急,一切,都还得待攻下了土城之后才可以展开。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一切付之流水
由于汉军并没有对伊斯兰堡土城进行严密的围困,所以,阿里达巴克所派出去的信使总算是突出城去,逃到了他们的南面的山地当。
汉军也懒得追杀那些个别的安息帝国的骑兵,如此才让他们能将这里的情报给送达回去。
不过,从伊斯兰堡地区回到安息帝都泰西封,这远达大大数千里。并且,这些信使,得要穿过难以策马疾驰的安息帝国西北部地区的山地地区,又要穿越过一大片原始丛林,没有十天的时间,他们怕都休想能够将伊斯兰堡地区的情报送回去。
也正是如此,汉军根本就不担心这里的消息情报传出去之后会影响这里的战局。
十天的时间之内,汉军恐怕早就能将伊斯兰堡土城给攻占下来了。
这个也是这个古时代的最不便之处,距离稍远,这个消息情报的传递就极其不便。有时候,收到某个地方的消息情报的时候,这些消息情报也早就已经过时了。
这并不是仅针对这安息帝国方面,也针对现在的大汉帝国方面而言的。哪怕现在在大汉方面,已经有了飞鸽传书,可是,这飞鸽传书也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利用白鸽来传递信息。何况,哪怕是有飞鸽传书,距离太远的话,这个消息情报也并非是最时效的情报。
好比现在贵霜帝国方面跟在里海北部地区的刘易方面的汉军联系,这个消息的传递,没有一两个月,恐怕还真的难将最新的消息情报送达。
不过,等打通了陆路与西方地区各地的联系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且说阿里达巴克所派出去的信使,快马加鞭,火速赶回安息帝国帝都泰西封。
一路上,可谓是尽千辛万苦,待他们赶到了帝都的时候,已经是十天后的事了。这一路上,他们都不知道遭遇到了多少凶险。
刚开始的西北部地区的山地地带还好一些。这些地区,除了道路难走一些之外,倒没有太多的凶险。
主要是因为这些高原山地地带本就相当的贫嵴,许多的山地都是光秃秃的,不利于人类在这些地区生存。在这个古时代,也极少人类在这些地区居住。
因此,道路虽然难走,可是只要小心一些还是可以通行的。
可是,离开了安息帝国西北方的高原山地地带之后,踏入安息帝国的腹部地带。他们的处境就有点困难了。
要知道,这些地区,早已经乱成了一团。
那些匈奴人虽然撤走了,可是,他们自己帝国的人却乱起来。到处都有流民作乱,还有许多强盗土匪,甚至那些地方的帝国的军队,也都在作乱。
这让他们东躲西藏,都不见与那些流民及土匪强盗碰面。还有那些地方的帝马,他们也几乎丧命于这些自家帝马的上。幸好,他们一起也有一百数十人。他们并没有一起去寻求那些地方的帝队的帮助,要不然,他们还真的全都会落入那些早已经背叛了安息帝国自立的帝队的,恐怕都会全丢了性命。
一路上,他们缺吃缺喝的,可谓尽了万般凶险,他们才狼狈的赶回到了帝国帝都泰西封。
阿里达巴克派他们向弗里阿帕提克莱斯报告情况的时候,特意的交待过他们,让他们回到帝都之后,要先向弗里阿帕提克莱斯报告。
所以,他们直接找到了弗里阿帕提克莱斯。
弗里阿帕提克莱斯获得了伊斯兰堡土城的情报之下,他的心就有如坠入冰酷。
他这段时间,正在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力量,不停的四出联络自己安插在军的军将,打算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政变的。
他不仅仅是联络了他安插在军的军将,还联络了安息帝国境内的那些拥兵自立的一些势力。想与他们联废了安息帝国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
毕竟,弗里阿帕提克莱斯在军方的力量太弱了,凭他自己,他根本就不认为有成事的可能。所以,他必须要联合更多的势力。不仅是在外的那些势力,连在王朝的许多王公大臣,有可能的话,他也得要联系起来。
在安息帝国,皇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上掌拥着整个帝国的军队。而现在,地方混乱,地方的军队已经不再遵从皇帝的号令了,这样,才会让人有会谋算皇帝的帝位。
但是,哪怕是如此,现在皇帝的上,所掌握着的军马,也不是他弗里阿帕提克莱斯可以抗衡的。所以,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他也很清楚,虽然说皇帝掌握着天下军马的兵权,但是,真正真接掌握着那些军马的,却是王朝当的一些权贵。如果弗里阿帕提克莱斯想要发动政变,要废沃洛吉斯五世皇帝自立为帝,那么他也得要得到大部份的王廷的那些权贵的支持。要不然,哪怕他一举成功,废了沃洛吉斯五世,可能还是不太可能真正的坐稳帝位的。单是那些权贵,他也对付不了。
但无论是想要争取到那些地方势力以及王廷当的那些权贵的支持。这个绝非是一件轻易的事,更不可能就凭他空口白话就能够争取到那些人的支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