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而他们的西方就不同了。哪怕他们的帝国,他们的种族部落曾经很强大兴盛。可是一旦失败,他们不仅仅是失去他们所生活的领土,而是会连他们的人种都被灭亡。
他们的文化,种族,各种文明,等等,都会一起消亡。
这个,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真正的勇气的原因,他们的精神,没能如汉人的精神这般,勇敢顽强。
也正是这样,在后世,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而真正还能一直传承下来的文明,尤其是种族血统的传承,就只剩下华夏。另外的三个所谓的文明古国,都已经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或者,那些古代的文明古国,他们的血统传承并没有真正的消亡,至今或许还有他们的族人存在。可是,他们始终都未能真正的掘起。
当然,在后世近代,西方人整体来说,也算是展了起来。从某一些方面来说,他们的确已经越了华夏,而华夏,则成了追赶者。
可是,这些其实都是华夏的一些特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虽然怪不得别人,但是,却也不是说是他们西方人要比华夏更好更强。因为实际上,西方人之所以掘起,他们所依靠的,却非他们自己的文明,而是剽窃了华夏的文明,再通过他们自己的强化再创造而展起来的。
所以说,后世的西方,他们的文化文明,其实都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华夏,就根本就不会有西方的掘起。
也正因为后世西方的兴盛,是因为华夏的原因。所以,在这一世,刘易有着极为强大的信念,以及信心、决心,能够通过大汉的努力,可以做到统治整个世界。
而也因为在后世,西方世界获得了汉人的明之后,展兴盛起来,反而要对华夏进行了侵略,迫害华夏。对华夏根本就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完全就是他们骨子里的那种野蛮信念在支配着他们西方人的行为,那就是弱肉强食。他们强,就得欺侮弱小的,不管华夏是否传送了让他们西方掘起的基本因素。
反正一句话,西方如果没有火药,那么就任由他们如何折腾,也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兴盛。没有指南针,他们连方向都不懂分辩,更别说航海了。
可以说,西方人就等于是白眼狼,明明是得到了华夏的好处,明明是因为华夏他们才有后世的繁荣。可是他们却不懂得感恩,反而要欺侮侵略华夏,甚至,还打算要灭亡华夏。
一直到刘易意外回到了这个三国古时代的时候。西方人依然还是那样的态度,依然还是看不起华人,还时不时弄出一些事故来坑害华夏,反华。
这一切,其实就是直接反映出,西方人骨子里的那种野蛮特质。还有就是,他们为何要仇华反华想着灭华?那是因为他们对华夏感到深深的恐惧,是他们潜意识当中,对汉人的恐惧。
因为汉人勇敢顽强,因为汉人更具智慧更能吃苦更勤劳,因为汉人更善于明创造。
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任由华夏展下去,华夏肯定会从全方位上全面越他们。
到某一个时候,华夏将会强大到让他们自卑自惧。
在后世,华夏在落后中掘起,还远没能真正越他们的时候,西方人都还处于一种兴盛状态之下的时候,他们都那么戒备潜恐汉人。
而如今,大汉的强大,可以说就能直接摧毁他们那不多的勇气和决心。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处处受制。
如此,其实从一开始,大汉决心要征服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西方人的命运。
华夏历史上,刘易认为,其实汉人最少会有三五个机会可称雄世界。
一个,自然就是秦汉时期。强秦与强汉,都有实力打到西方。尤其是大汉时期,开劈了丝绸之路之时。只不过,碍于当时的国情,或者说是眼界目光,或可以说那时候的大汉,根本就看不上西方,看不上那些夷蛮之地。也没有想象过那些夷蛮会有一天能对华夏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也因为汉人的本质并不具备应有的侵略性,所以,就白白错过了称雄世界的时机,反而陷于内战内耗。
其后便是盛唐时期、大明时期。
另外,如大元、大清时期,其实都是有机会的。
总的来说,那些时期,西方世界实在是太过落后了。当时华夏的掌权者,他们都满足于华夏的现况。对华夏现状满意,又岂会看得上那些夷蛮之地?岂会戒备那些落后的野蛮人?
这些其实都是在犯错。
所以,刘易现在,决不能再犯这些错误。
现在的大汉,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刘易从后世带来的一些更先进的东西,都没有用上。
这一路西征,真正对大汉的考验基本上就没有多少。
其实,如果没有刘易的一系列的举措,在早期没有早早就灌输一种征服世界的理念及信念给下面的谋臣大将。没有向大汉的百姓宣扬西征的种种意义及好处。
那么恐怕大汉的文武以及百姓,都不会支持刘易远征世界。
因为远离故土,远征那些夷蛮于大汉有何好处?能让大汉获得什么?
还有,就是汉人并不具有略侵性,如果不激他们的这种特性,那么他们恐怕谁都不想远离故土。谁都不想离开他们生活得自由自在又富裕的家乡。
想想,如果没有更多的好处,谁会想到别的地方去打仗?离乡别井,离开自己的妻儿父母,孤独远征。
特别恋家的汉人,恐怕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离开他们那舒适的小窝。
所以,刘易早早就针对这样的一些情况,对汉人宣传,让汉人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并且,不停的给汉人百姓带来一些不同的冲击。让大汉百姓彻底巅覆以往的生活,让他们知道了如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富裕与幸福。
其实一句话,就是让大汉百姓,多了更多的生活上的追求。
这一点,其实跟后世时期,某一段时期当中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那就是后世,在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之前,华夏百姓的生活很质朴。整个华夏,还处于一种未开的状态当中。当时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是为了搞生产,为了养活一家大小,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追求,又或者说,那个时期,也难以追求太多。
但是慢慢的,就改变了。
比如说,原来没有电的地方,慢慢就通了电,而通电,就是一般百姓的追求,因为有了电就等于是有了光,能让百姓在生活上获得更多方便。
再后来,就慢慢的有了电视,让不知娱乐为何物的百姓有了娱乐。再有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
有了这些,那么就又得要改善生活环境,又得要增添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东西,一件件一样样的出现,不停的冲击着百姓的生活,同时,也等于是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追求。
而追求这些,就得要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刘易在大汉,其实就是有点借用了后世这个时期的一些手段。慢慢的,不停的弄出一些后世的新的东西,尤其是于百姓的生活有着很大帮助,可以让百姓更方便的东西出来,不停的冲击着大汉百姓,让他们不停的有着更多的追求。
可以想象,如果以后,刘易想办法弄出了电来之后,慢慢的将后世才有的一些科技弄出来之后,这将会给予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冲击?
只要彻底的巅覆百姓的生活观念及态度,才会督促他们更努力,更勤奋的去追求,去创造。
嗯,扯这些,其实是说,因为现在的大汉,要比他们西方世界更有勇气和决心,更具策略性。所以,这个胜利就基本上已经注定是大汉的。
或许,这战争其间,他们也的确有着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改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的,但是,却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勇气和策略。所以,就算是有机会,他们也没能够把握得住。
撤走的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军,如果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不下令撤军,并且又能下定决心,采取更适当的战术,那么他们起码不会败亡得那么快。
而他却一错再错。
在现汉军的大军追击的时候,他留下数十万的军马想要阻击汉军,然后让他的大部军马能够有更充足的时候撤离。这本就是一个低级至极的错误命令。
因为他们的帝国联军,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整体上失去了应有的战意士气。哪怕他们也一样有着数百万的大军。但是,也正因为他们有着数百万的大军,反而导致了他们败得更快更惨。
这个是一个很直观的问题。
他们帝国联军方面,根本上就没有哪一支军马,具备有如不久前的那三万真正的汉军那样,敢于以极少的兵力阻击他们的大汉的冲锋,并且还敢于突围,冲杀进他们的大军冲杀。
他们没有这样的精悍,也没有那样的勇者气概。
所以,在明知道在他们大军的后面追击着的汉军,有着大大百多万的大军的时候,并且,极有可能在后面还继续有大军追击上来的情况之下。
那点被命令留下来阻击汉军大军追击的数十万人马,他们还能有多少敢战之士?
何况,他们的帝国大军在撤离,大大数百万的大军,为何就偏偏要选中他们留下来阻击汉军的追击?
对于他们这些帝国联军来说,他们也没有那么伟大的情怀,可以牺牲自己来保护别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留下来的数十万帝国联军,在一看到追击的汉军大军时,根本就不敢应战,便一哄而散,纷纷各自逃命。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截杀之策
印度军团的人马,他们的战意士气也已经完全被汉军给调动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哪怕他们原来就都是一些绵羊,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依然露出了他们的獠牙。
如果说印度军团的人马,他们原本只是相对于是大汉的奴隶兵,那么在这个时刻,他们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思想灵魂。
而这一切,却都是大汉给予的。
他们原来活得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对他们原来的帝国,没有归属感,更加不会有荣誉感。那怕原本是他们的部族,却也没有给予他们所能产生对他们部族的热爱感。
可现在的大汉却不同了。
所有大汉给予他们的都不说,比如那些什么的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等等的都不说。就单说他们归顺了大汉之后,成了大汉印度军团的一员之后,跟着大汉,能打胜仗这一点,就足以调动起他们的战意士气。
不管一支军队,无论他们原来是多么的有思想,有理想,可是,一直都是在打败仗的话,那么到最后,他们都会丧失所有的信念,他们会开始怀疑他们的人生。
但现在,尤其是在看到汉军作战的勇敢精猛之后,再想想他们原来也是属于其中的一员,汉军打了胜仗,他们也一样深有荣焉。那么,现在论到他们上场了,这个时候,只要是男人,似乎都想要有所表现了。
所以,印度军团的军马,追击得很急,可以说人人如狼似虎的不停向前。
当现帝国联军方面留下来阻击他们的军马的时候,印度军团的军马,更加上有如饿狼看到了食物,哇哇的蜂拥而上。
百多万的印度军团有大军,这个时候,就有点似不久前的帝国联军,他们整个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团,一起起冲锋的时候,那种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大军浪潮,绝对是震慑人心。尤其是大军大声喊杀着冲锋的时刻,这种声势,绝对是威慑无穷。
而被强行命令留下来阻击汉军追击的那数十万的帝国联军,他们在这个时候,也感受到了当初他们向安息帝国帝都前的汉军大营冲锋时带给当时在汉军大营内的印度军团军马的那种让人心底都颤抖的那种观感。
当时,印度军团的军马,有着一座军营的情况之下,亦不敢有与那样的大军交战的念头,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要撤退。如今,轮到了帝国联军方面的军马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又岂有那样的胆量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军的冲杀?
所以,当汉军印度军团出现,并向他们直接起了冲杀的时候。留下来的数十万帝国联军的军马,他们马上就被吓得魂飞魄散,当场就全军败逃。
帝国联军方面,没有如汉军这样的精悍的军马,亦没有汉军这样敢于以极少的兵力冲击他们大军的气概。所以,这一逃,就是大溃逃,完全就没有人马敢于留下来牵制阻击印度军团的大军。
就如此,印度军团的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基本就没有遇到怎么样的抵抗,就直接冲垮了留下来的帝国联军。
一路杀得这数十万的帝国联军丢盔弃甲,伏尸遍野。
大大百多万的印度军团大军,追击这溃败的数十万帝国联军方面的大军,这个战场铺开很大。尤其是帝国联军方面的那些军马,他们一败逃,就逃进了两河平原之间的那一片山岭当中,让战场分散,整整方圆数百里的区域,都有印度军团的军马在追击那些散逃的帝国联军。
印度军团的大军,一直只顾着追杀这些溃败的军马,追击了一整天,直到天色黑透下来。
如此一来,反而让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率着他的军马,拉开了一点与追击他们的汉军的距离。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留下数十万的军马断后,多少都算是达到了他的目的。拖延了汉军的追击度,这多少都为他的大军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
这也相当于是弃车保帅了。
如此,三天之后,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总算率着他余下的三百来万的大军,撤到了后世伊拉克西北部地区的山区当中。
这一路西撤,原本从他们罗马帝国征调来的许多民夫,居然也能紧紧的跟着他们的军马的步伐,也撤回来了百来万的青壮民夫。
但是,还有许多的民夫是没能跟着他们的军马撤走的。
其实也正是有着不少罗马帝国方面的民夫,也为他们拖延了一点汉军追击的度。
因为,印度军团的人马,他们不仅要追杀着那溃败的数十万帝国联军,沿途看到那么多的青壮民夫,他们也都会将他们给抓捕起来。
对于这个行为,却也是他们的统将,以及汉军将领方面的要求。因为大汉方面,是不可能再让那些罗马帝国方面的青壮再回到他们的帝国去了。抓捕起来,可以充作劳役。
而经过三天的急撤逃,整支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军,都成了一支疲惫之师。再加上,他们心底的惊惧,人人有如惊弓之鸟,哪怕一起的有着那么多的军马,可是,却依然没能带给他们半点安全感。
这样的一支军马,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战斗力。
其实,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如果还能镇定点,多点策略的话。那么他也并非不是没有机会。
因为,安息帝国西部与土耳其交界的地区,是一个险要的山地地带。这些地区,山脉延展很开阔,非常适合他们留在这些地区作战。
其实,哪怕是后世时期,伊拉克被某强盗国家灭了之后,剩余的伊国组织,依然还能留在其国西北部的地区跟强敌周旋。如果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懂的话,以他现在所拥有的三百来万的大军,其实足可以在这一带地区立稳脚。起码,都可以抵敌得住汉军,让汉军于这一带地区的两个方向的汉军大军难以汇合。
当然,如此多的大军,想要在这些山地地区当中获得补给,却也有点麻烦,这些都得要看他们有没有办法了。
但是,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此际根本就没有了半点要留下阻击汉军的意思。完全不顾自军的疲劳,直接命令大军穿过这一片山地地区,进入土耳其地区,打算要抢在汉军在完全控制土耳其之前,将大军带回罗马帝国去。
不过,倒是斯图帕奇,这个原本就是罗马帝国方面派驻在这些地区坐镇的罗马帝国大将,他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的原因,主动向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提出,要留下来阻击汉军的追击。
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自然是求之不得,在这个时候,帝国方面的军将,亦都是人人自危,个个都想着如何尽快的率军返回罗马帝国,尤其是听了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在撤军回来的路上,对这个世界的大局的分析。他们亦都认为,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赶紧返回罗马帝国。如果留下来,肯定会让汉军大军包了一个饺子,到时候所有的人马都得要被留在这里,埋骨异乡。
就如此,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就迫不及待的,不顾军马的疲劳,马上就命大军穿过山地地区,进入土耳其境内。
高原山地、沙漠、湖泊、冲积平原。
后世伊拉克与土耳其地区,地形地势实在是太过复杂了。
在这个时候,从北面杀来的汉军,大军其实还没有全数赶到。
事实上,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的果断撤军,其实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
起码,他的果断,也的确让从北方杀来的汉军一时没能从容布置。
再加上,两个方向夹攻的汉军,相隔实在是太远了,互相难以互通消息。双方的汉军,其实都只是凭着敌军的变化而猜测对方的情况。
就好比,底格里斯河流域东面的汉军,他们之所以起渡河攻击之战。是因为看到了帝国联军撤军了,所以,这方面的汉军将领便猜测从北面杀来的汉军已经杀到土耳其地区,已经震惊了敌军,所以,敌军才会如此迫切的撤军。
但是,当中的实际情况,两方面的汉军是互相不知道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从北方杀来的汉军,现在虽然已经长驱直入,杀到了土耳其的腹部地区。可是,却还没能对后世伊拉克及土耳其交界的这些山地进行有效的控制。
毕竟,这战线实在是太长了。汉军现在也不可能马上就分兵前往攻击这些地区的一些帝国联军方面的防线或是驻军地点。
尽管已经攻下了一小部份,但是还是有许多的地区,汉军的兵锋还没能到达。也就是说,还有空间让帝国联军从安息帝国境内逃出来,逃到土耳其地区。
这样一来,汉军原来的计划,打算是将帝国联军大军聚迁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战略目的是不可能达成了。事实上,汉军方面也没有想到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军,会如此的机警,一看到情况不对,马上就撤军。
这个,让汉军方面,以为帝国联军会留在安息帝国大战一场的猜测落空。
不过,这其实并不影响汉军的作战。更不能改变得了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军败亡的结果。
事实上,在先行军团华雄将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势太过复杂,并不利于汉军分别攻取那些高原山地地区的时候,赵云便与一众大将就分别率着一部份的汉军直接急行军赶了过来。
北部开来的两百来万的汉军大军,还有小半滞留在后面,还没能马上赶过来。
进入了土其耳地区的汉军,其实也就是百来万的人马。这个还得要加上先行军团的人马。
赵云与众将一合计,决定暂时不要去管那些山地地区了。他令先行军团,全力开动,一直开劈一条可以横穿整个土耳其地区的快行军通道,一直由北到南,直到土耳其南部的海岸。
然后,让汉军沿着这一条快行军通道,密切的关注着另一方面的汉军情况,尤其是关注着帝国联军大军的情况。
如果帝国联军,他们还留在安息帝国,打算与汉军大战一场的话,那么他所统率的汉军,就可以转而打通一条通道,穿过安息帝国西部地区的高原山地,进入安息帝国帝都的侧后方,与东路的汉军合击帝国联军大军。
如若帝国联军已经获知了汉军要截断他们的退路,要撤军逃走的话,那么就肯定得要撤回到土耳其地区来。
赵云与汉军众将就赌帝国联军他们不会在高原山地留守,肯定会迫切的想要跳出汉军的大势包围圈。
如此,待他们撤回到土耳其地区来之后,汉军的军马,再直接向帝国联军起攻击。
要知道,北面开来的汉军,全都是骑军,不适宜在那些高原山地,不适宜在那些复杂的地形环境当中作战,尤其是大军团作战的情况之下。
那么,还不如等帝国联军方面的大军撤回到了那些地势开阔的地方,汉军再对他们起攻战。
有了汉军的快行军通道,无论帝国联军从高原山地哪一个位置退回来,汉军的军马,都可以快杀至。
为了能更好的监视着帝国联军的大军,赵云同样的让已经到了土耳其地区的汉军,以每十万骑军为一个军团,分布在沿着汉军行军通道这条中轴线上,紧紧的盯着高原山地的方向,一旦现了敌军的大军,各支军团就可以如狼群一般,快扑向敌军大军。
而直接面对敌军大军的汉军骑兵军团,可以作为牵制部队,咬住敌军的大军,为随后赶来的汉军大军指明方向。
如此的办法,正好可以让汉军的骑兵完全的挥出骑兵的优势来。
另一方面,汉军的补给,在黄叙的努力之下,也分别送了过来。
如此,更让汉军大军放心。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帝国联军居然不战而退,使得这场战争不会再持久僵持下去了。所以,有没有补给送过来,其实都不会影响汉军的作战。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双方斥候之争
说起来,这次大汉的西征应该算是华夏历史上显得最为顺利又或者说是似最为轻松的一次长途征战。
这一路打过来,所有的战斗,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困难。看上来,似乎是要说是一场战争,还不如说是汉军的一次长途式的拉练。
最少,这个表面上看来,似乎还真的是这样。
但严格来说,其实不然,汉军西征,看似轻易,但其实却是所有的汉军将士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血汗之后,才有如今的良好形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