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另外,在这西征的汉军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大汉帝国的支撑,所以,才会让汉军的西征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松。
好比现在,西路远征军,他们负责截杀帝国联军西逃的大军,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执行起来,却要这些汉军的将士付出更多的汗水。
并且,他们也并非就全都是没有一定的危险。如果一不小心,或者是太过大意,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汉军损失惨重。
说到底,战争都是人去打的。
汉军就算是再强悍,但是只要被敌军的士兵攻击在身上,也一样会受伤,一样会牺牲。
所以,这就要求所有的汉军将士,都得要绷紧着神经,时刻都准备着。
毕竟,敌人也不是真的站在那儿任由屠戮的,他们在绝境之下,也必然会迸出一股让人难以想象的潜力,能挥出远他们平时的战斗力。
没有人会束手待毙。
尤其是帝国联军方面,他们的统帅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已经非常明确,已经醒悟到他现在情势的紧迫性、严重性。
因此,哪怕他并非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但是,却不代表他身边没有人,却不代表他不会采取一些相当有效的战略战术。
或者,能够从全局上来考虑,为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并不具备。
可是,却也不代表着他对于眼前的情况没有一点办法。
他的帝国大军,暂时已经全都撤到了安息帝国西部的山地地区。暂时来说,他们是很安全的,追击他们的汉军,一时还没能追击过来。并且,他们的大将军斯图帕奇主动的率军留下来,留在这些山地区带阻击汉军的追击。
对于早前所留下来的那支数十万的帝国联军,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其实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可是,斯图帕奇能够主动请求留下来跟汉军周旋,那么他倒相信斯图帕奇能够为帝国的大军的撤军争夺到更多的时间。
如此,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所需要考虑的,其实就只剩下如何才可以带着这两三百万的军马以及一大部份的帝国青壮安全的返回到罗马帝国本土。
而放在他眼前的问题,就是要如何突破已经杀到了土耳其地区,极有可能已经在他们的帝国大路的退路上等着他们的汉军大军。
而有一点,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很清楚,这一次面对极有可能在他们的退路上汉军大军。其实这个战争的主动权暂时还在他的手上。
因为,暂时来说,他的军马探子,还没有现汉军杀进了安息帝国西部的这一带高原山地来。也就是讲,一天他们没有离开现下所在的高原山地地区,他们都是安全的。
与汉军的战斗,就极有可能是他们离开了高原山地之后的事。那么,何时离开这一带高原山地地区,却是由他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说了算。
所以,他现在,还掌握着一定的战争主动权。
但是,他却不敢留在高原山地当中太久了。他始终都认为,现在他们得要兵贵神。一定要抢在汉军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拦截之前,赶紧有多快就撤多快,绝对不能让汉军反应过来。
还有就是,他始终都认为,自己现在还有近三百万的大军。哪怕他们现在已经成了疲军,并且帝国的军士战意士气都几等于无。可是,这毕竟都是近三百万的大军。他相信,就算这三百万的大军之前,有汉军的阻击,可应该也阻挡不住他这三百万大军的如潮攻击。
哪怕在更强悍的汉军面前,他的军马可能会损失较大,可对于现在的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来说,他的军马哪怕是再折损百万大军,但是如果能够有两百万的人马能撤回到罗马帝国当中去,那么这也是值得的。
起码,这相比起罗马罗国的数百万大军被汉军消灭在安息帝国帝都一带的结果要好得多了。
只要还有两百万的帝国大军能撤回到罗马帝国。那么罗马帝国方面就能凭着他们这撤回来的两百来万的大军,多少都能为罗马帝国保存下一点元气,以后再面对汉军如何,那些他暂时却不想去考虑。因为,到时候也不是他能考虑得了的,那是他的那个皇帝哥哥所要考虑的事。
当然,他也不想推卸责任,这一次,如果能够率着这些帝国的大军返回罗马帝国的话,他自会向帝国王廷请罪。毕竟,因为他一直都在前线,居然没能看得出汉军的真正战略意图,导致罗马帝国方面,一直都在做着一些无用功,白白的消耗了罗马帝国的国力。
而为了将现在的军马安全的带回罗马帝国。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真正的放下身段,向军中的那些真正的精通于战争谋略的人请教。
如此,才有了帝国大军不在高原山地略为休整,以疲惫之师的状况,马上就从高原山地开出,大军浩浩荡荡的往罗马帝国方向撤退。
当然,大军撤退自然不会如此简单。
在他们大军的前方,除了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之外,还有着他们整个帝国大军的数十万精锐的骑军。
他们,全靠这数十万精锐的骑军为他们的大军开路,冲击有可能在他们前方阻截他们的汉军。
帝国联军大军的急进,的确也是出乎汉军方面的意料之外。
事实上,莫说是他们的大军如此急进了。其实在土耳其方面的汉军,暂时都还没有掌握到帝国联军方面的真实情况。
可是,这又如何?因为汉军无论帝国联军方面如何,全军上下,其实也早就做足了跟帝国联军大战的准备。
沿着汉军先行军团所开劈的几乎横穿了整个土耳其地区的快很军通道。
当军除了将军马分别组成了一支支十万人马的军团之外,还分别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时刻的关注着高原山地方向的情况。
而那一支支的十万人马的汉军军团,他们分布在汉军快通道各处,无论哪里现了敌军的大军,他们都可以快的杀至。
最先现双方并且生了交战的,自然就是敌我双方的斥候探子。
在广阔的高原山地之外,是一带高低起伏,地势也相当复杂的地形。当中,有许多河流以及湖泊。
通过了这一带地区,才慢慢的进入一片相对较为平整的草原地带。草原地带之外,便是一大片广阔的沙漠地区,而造地中海的一带是沙漠,靠黑海一边的,却是一些丘陵山地。
双方斥候相遇,是在那些河流湖泊众多的复杂地带。
帝国联军方面,他们为了能让其大军安全的返回罗马帝国。他们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让汉军方面现他们大军的行踪。
他们所派出去的大量斥候探子,也不是全都是往一条路线上派出去的。而是将他们分散得很开。
可以说,从东往西,长达数百里的高原山地的西面。帝国联军方面,都派出了许多的探子向前搜索。
如此,除了可以让他们现现在汉军的情况之外,也是为了掩护他们自己的大军,起到迷惑汉军的作用,让汉军一时难以掌握到他们大军的行军路线。
所以,汉军方面,在面对那些搜索前来的敌军的斥候探子的时候,他们却不能轻易的避让。因为他们还要侦察清楚,在这些敌军的探子的后方,是否会有着敌军的大军。只要侦察清楚了,才有可能给自己的汉军出准备的消息情况。如此也可以让那些时刻准备着攻袭敌军的各支汉军军团有一个清晰的攻击目标。
要知道,每一支汉军军团,他们虽然都处于汉军快行军通道附近,做好随时攻击敌军的准备。可是,每一支汉军的军团,互相相隔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一般都会有四、五十里以上。
所以,在当现敌军的大军时候,可能当时就只会有一支十万骑军的汉军军团在阻击着敌军,而其余的汉军,则要从数十里甚至是百里之外的急赶过来,参与对敌军大军的战斗。
这个时候,帝国联军方面往漫长广阔的高原山地之外的区搜索前进。他们其实也是有意的高调行事,有意的引出有可能早在前面的汉军的。
而汉军方面,斥侯探子哪怕是派出了不少,但是,也不足以对那么广阔的区域进行完全的侦察或是监控的。
所以,双方的斥候探子,其实都是处于一种动态当中。
就这样,其实对于双方而言,双方似乎都没有什么的秘密可言。
其本上,双方的斥候探子互相一现,那么就马上会生战斗。
双方的斥候探子,其实都是双方最为机灵精锐的士兵。并且,相对而言,胆气都是比较大的。
别看帝国联军方面,其大军整体上来说,基本上都已经没有什么的战意士气。可是,这却不代表这些斥侯探子。
而也有时候,相比起大军团的作战而言,这些斥候探子之间的战斗,可能会更加的精彩,当然,也更加的残酷与凶险。
在这个时候,就看谁的准备更加的充足,平时是否真正的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将每一项战场上的战斗及求生技巧都已经学到了家。
好比,这一支汉军的斥候兵。
他们派出了一个擅长攀登的士兵,攀上了这一带丘陵地带的高处,利用望远镜观察到了远处有了敌人的踪影。
通过旗语,通知道了下面的斥候兵。
不过,地势实在是太过复杂了,那些怪石丘陵,就似是一个庞大的迷宫一般。哪怕远远的可以看到了敌人,但是他们却不太可能对敌人进行埋伏。因为敌人未必一定会经过他们所埋伏的地方。
然而,哪怕是这样,汉军斥候有人在高处用望远镜可以现在远处的敌人。但是却也难看得清楚敌方到底有多少的人马。甚至,受到地形地势所阻,有些地方根本就看不到。
没有办法,汉军必须要迎上去交战。
当然,或者也可以尝试着引诱敌方的人马。但是,一般情况之下,那些敌方的斥候也相当的机警,不会轻易的上当。
这一支汉军斥候队,他们最终与敌方的斥候队在一个狭窄的山道形的谷道相遇。
双方一见面,便是弓箭乱飞,都是直奔着对方的脸面而去的。
可见双方的箭术都相当的精湛。
而让汉军一开始有点吃亏的是,双方对冲的时候,帝国联军方面的斥候的冲击力很强,他们的攻击,其实就等于是他们帝国重骑兵的冲锋攻击方式。只不过他们没有穿戴着重甲而已。
战马冲锋的力量,外加上他们长兵器的重量,在狭窄的丘陵之间的通道当中,更能显出威力。
往往,一个照面,汉军的斥候兵基本上都会被帝国联军的斥候兵击落马下。
但是,汉军方面的斥候兵,战场适应力极强。并且杀敌手段更多,所以,一般情况之下,最后汉军斥候兵都会占据上风,击杀对方的斥候。
这方面,就的确是要看双方战士的战场求生能力了。
比如被敌方的斥候利用强力的冲刺击落马下的汉军斥候兵,除非是被他们直接刺死。要不然,就算他们落马,马上就可以马上反杀对方。
因为他们还有弩箭。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汉军斥候都不敌对方的冲击。
因为机灵的汉军斥候兵,从对方的冲刺当中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强力。自问自身力道不及对方的,则故意引得敌兵施展出这一击,他却灵敏的避开,在战马交错而过时,便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骑军合击
说到底,还是谁的准备更为充分的关系。
汉军的军士,在面对着敌人的士兵的时候,他们先要考虑的,就是对敌我双方的一个实力的评估。然后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在保护自我的同时,如何对敌人给予致命一击。
这个,其实已经是汉军从整体的战略上,以及到下面的军士的个体作战上,都一直推行着这样的一个方针。
好比这些跟帝国联军方面的斥候侦察兵的交战当中,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
从现敌方的时候开始,就能体现出来。
假如说,自己方面的斥候队伍,只是小股人马,只是一小队,甚至就只有那么十人左右的时候。而敌方的斥候侦察兵,却足足有数十人之多的时候。汉军的斥候兵,就得要考虑避让。
没错,汉军虽然强悍,屡战屡胜。可是,无论何时,都得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己方的士兵,可能就只有这么十来人,而敌方数十人的情况之下。汉军的士兵就算是不惧,的确也敢于跟敌方一战。但是,如没有一定的必要的情况之下,却硬要跟敌方一战,那就真的只是匹夫的行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为以十人强行跟敌方的数十人死战,除非他们当中有武将在一起,可以完全凭汉军武将碾压敌方的这数十人马。要不然,这样的战斗,汉军士兵必有死伤,就算最终可以打败或者是灭了对方的数十人。汉军的士兵也只是惨胜,得不偿失。
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在明知道与敌人的交战当中,敌人兵力明显要强于己方,又没有必要的情况之下。汉军也会避让避战。
这个情况,是正常的。
另外,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之下,在真正的战斗其间。这个就是看军士各人的战斗力,以及互相的配合了。
在士兵各自的战斗当中。他们也得要对自身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先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汉军,从整体上看来,的确是很强,冠绝于世。
可是,并不是说,每一个汉军的士兵,都是那么的悍勇,那么的强横,并非全都是能够以一敌十的精勇之士。
其实,汉军当中,也一样会有胆小怯弱的士兵。
反正,在汉军当中,虽然每一个士兵,都会经过严格的训练,每一个士兵,他们都能够掌握到汉军要求他们所要掌握的各种战斗技巧。
可是,就算是一样的训练,一样的要求,最终训练出来的汉军将士,也并非全都是那么的悍勇。
这个情况,也一点都不奇怪。要不然,汉军当中,就不会有一般的士兵及精锐士兵,以及武将可言了。
同的样士兵当中,可能会有一些是天生神力,一开始就比一般的士兵力量更大。而有一些士兵,在战斗其间,无比灵活……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在军士个体的战斗当中,当他们与眼前的敌人交战的时候,他们个人自身,就得要看情况而决定要如何才能击杀自己面前的敌人。
毕竟,汉军士兵要击杀他们所面对的敌人的方法手段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临战的时候,就得要懂得临机应变。
敌军策马冲杀,很明显,这样的冲刺力量极强,如果不是同样以力量见长的士兵,还要正面跟敌兵硬碰,那还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所以,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除非是那些同样是以力量见长的士兵,他们才会强行的将敌兵击杀,因为碰硬碰,便是他们之所长。这样,相对而言,亦是他们最快击杀敌兵的手段。
而另外的,他们就可以各展所长了。用弓弩直接射杀,又或者是灵活的避让过敌兵的冲刺,让敌兵刺在空处,然后再把握住机会,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所以,以双方的斥候兵的交战当中,便会看得出,汉军的斥候兵,可能是同样的一支小队当中,但是各个士兵的杀敌手段花样百出,总能出乎敌兵的意料之外。
如此,也的确让与汉军斥候兵交战的敌兵感到很憋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汉军的斥候兵弱,可是,总是死得那么的冤屈。
有时候,他们其实也极为不服气,认为不是敌人太过强大,而是汉军太过狡猾了。
殊不知,在战争当中,运用策略手段,懂得用脑子杀敌,以最轻松最有效的办法,杀死敌人才是正道。
何况,事实上,更多的敌兵,他们其实就是死在跟汉军的正面交战之时。
所以,这个也不能说汉军不敢与他们正面交战了。
因为汉军比他们在战前所付出的汗水,出做出的准备更多。所以,他们败得也是有道理的。
何况,战争其实是从来都没有公平可言的。
世上基本上不会有兵力对等的公平,更不会有武器装备上的对等公平。哪怕前面的都一样,但是在士兵的个体上,也不会有同样战力的士兵来公平一战。
要不,就是兵力上处于弱势,要不就是武器装备不如人,要不,就是个人不及对方强悍。
所以,只要是战争,就没有任何的公平可言。
双方的斥候兵的战斗,可以说是几等于是双方出动了一个大军团来战斗。因为他们的战场遍布了整个后世土耳其及伊拉克交界的一带广阔的区域。
所以,尽管几乎都是小股的人马在交锋,可是,从整体上来看,似乎到处都有战斗。
当然了,其实更多的战斗,并非是双方一相逢就马上分出胜负来的。更多的战斗,却是在你追我赶,互相不停的在追逐。
说到底,其实作为斥候兵,帝国联军方面的也一样极为狡黠。他们也一样懂得审时度势。
在明看着汉军的士兵要比他们多的时候,他们还会迎面杀上去么?他们肯定就会调转马头而逃。如此,汉军肯定会追杀。而在追杀的过程当中,可能在那些地形复杂的地方,又会突然杀出一支敌方的斥候兵来。这样,很明显,又对敌方有利了。这个时候,汉军的斥候兵见机不妙,肯定也会调转马头就逃。
反正,你来我往,看上去互相都有死伤,都似在拉锯的样子,追追赶赶。
在这其间,汉军的军团是不会随便出动的。不可能在现了一点敌军的斥候兵就出动攻击。他们暂时也只会按兵不动,直到侦察到了敌军的大军所在,如此他们才会挥军攻杀过去。
双方斥候兵的战斗,虽然牵涉到的区域范围很广,但是却于整个战场大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互相的交战当中,无论谁胜谁负,战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
因为帝国联军的大兵团的行动,始终都是掩藏不了他们的行踪的。
事实上,当他们的数十万骑军从高原山地杀出来的时候,便已经让汉军的斥候现了。
现了敌军的大军踪影,那么那些帝国联军的斥候,就等于是失去了迷惑汉军的作用。
汉军方面,都可以完全不用理会他们了。
帝国联军的数十万骑军,直接突破了汉军的快行军线路,穿行了过去。
汉军的快行军通道,并非是对帝国联军的防线,所以,被他们轻易突破是正常的。
何况,帝国联军的数十万骑军,来得很快,又是挑在汉军没有军马驻扎的地段突破过去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突破了过去就能够安然的离开。
因为汉军方面,在察觉到了敌军的大军所在的时候,马上就有快马通知离敌军突破路段附近的汉军军团通报。随即,汉军军团的骑军,马上就会奔袭过来。
一开始,只是一支汉军的骑军军团杀到,追上了敌军的开路骑军。
汉军的一支军团,就只有那么十万人马,理论上,是不可能是敌军那数十万骑军之敌的。
可是,汉军采用了游骑的作战方式,就远远的吊在敌军的骑军后面。一有机会,马上就对他们起了攻击。
罗马帝国方面的骑军,当中包括了一部份本是匈奴人的骑军,阿甲王也在其中。对于阿甲王来说,汉军的这种攻袭方式,他很熟悉。因为他们匈奴人,以前就是利用骑兵的度优势,以及他们的骑射特长,对所要攻击的敌人如此攻击的。
可现在,汉军用他们匈奴人的游骑方式来攻击他们,却让他们一时无可奈何。
阿甲王提议,采用同样的办法,将紧紧追在他们的骑军后面的汉军骑军击退。要不然,他们的军马肯定难以逃走,因为汉军这样的攻击,根本就不会给他们喘气的机会。早晚都会让他们成为一支更加疲劳之师,如此下去,他们莫说要为后面的大军开路了,就算是他们的这数十万骑兵,都未必可以逃得了。
但是,阿甲王现在就只还有数万的匈奴骑兵,这点兵力,不可能是追在他们骑军后面的汉军骑兵的敌手的。必须得要从帝国联军当中的骑抽调出一定的人马,随他们的匈奴骑兵一起行动,回头阻击汉军的骑军追击。嗯,不能只是阻击,而是要击退追在他们身后的汉军骑兵。要不然,还在后面的帝国联军的步兵大军,可能就会遭受到汉军骑兵的攻击。
在这个时候,帝国联军方面也没有办法。他们不可能不管还在后面的两百多万的帝国联军啊。
如此,便依了阿甲王的建议,抽调了十万骑兵,加上匈奴骑兵,那么就有了十多万人马。
由一员罗马帝国方面的大将,和阿甲王一起,率着十多万的骑军回头跟追击他们的汉军交战。
可惜,汉军的骑兵军团,完全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就是不给机会帝国联军方面真正的撕杀机会。
但是,这样的打法,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不到半天的时间,便有了另外的一支汉军骑失军团赶到。
两支汉军骑兵军团,分别由张辽与张合所统率。两大军团合兵一起,便有了二十来万的军马。
留下来意图击败追击他们的汉军骑兵的阿甲王,顿时意识到不妙,马上就停止了跟汉军骑军的纠缠,想要赶紧追上自己的骑兵大军,合兵在一起。
但是,这个时候却已经迟了。
帝国联军的骑兵大军,他们所突破的路段,附近两三百里的区域当中,并非就只有这两支汉军的骑军。
事实上,他们所突破的汉军快通道的路段,已经是离地中海不到两百里的距离了。刚好,华雄的骑兵军团,以及赵云令其急行军赶来的另外一支汉军军团已经跟他汇合。本是打算控制靠近地中海一带的区域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