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女好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熊猫探长
“今日我请你来,一是多日没见你出来,看看你怎样二来也是为了哥儿进考场的事。”李太太道。
“考场里饮食、衣物之类自有他二叔和先生教导,想来你也已经准备起来。我这里有十个新打的进士及第的小银锞子,一来讨个十全十美的吉利,二来也让你手头松快些,该采买的不要惜银钱。”说着便把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巧精致盒子塞到小姑子手里。
李氏自回京,处处颇得长嫂照顾,今日又有银钱相赠,少不得又推脱一番。
李太太要的就是她当这舅母的对未中举外甥的一片心意。昨日夜里思量过,若是等中了举再送,虽则东西没变,分量确是变轻了,所以哪里容得她拒绝,硬生生塞她手里不提。
李氏少不得又是一串泪眼婆娑……
秋闱开考那天,天还没亮,整个李府就灯盏雪亮起来。
李太太虽则没有自家儿子下场,却也在前一日,以宗妇身份在祠堂给李家历代先人上香,求他们保佑志希、纪尧这两个孩子考场顺遂,光耀门楣。
二太太吴氏为表心诚,足足跪了大半夜。
姑奶奶李氏照理是外姓之人,但李四平兄弟俩对唯一的妹妹多有怜惜,更兼姓孙的已经去了,就把李氏还按未嫁女对待。她跟吴氏一道,也在宗祠跪了大半夜。
将将寅时正,李四平、李四才兄弟俩就在府门口亲自送二人出门。
“秋闱之重,我就不多说了,只望你二人好自珍重,阖家都等你们回来。”李四平淡淡道。
李四才最近十日,一下衙即归家,与二人分说考场种种——从着装饮食、笔墨纸砚到答卷思路、考官倾向,一一耳提面命。待到今日,也已是无话可说。
科考不仅承载着自己一辈子的前程,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志希、纪尧二人心知肚明,脸色凝重,郑重作揖,拜别长辈后,各由一个小厮带着,坐上马车,往考场而去。
淡淡的星光下,李四平兄弟望着远去的两个孩子,久久无语。靠着一人经商,一人为官,兄弟齐心协力、殚精竭虑,李家在京中是扎下了根。但二人也都明白,皇商之路不易,仕途更是险恶,李家要想长久的繁盛,终究还要靠子嗣们的出息。
纵观李家这一代,现已成长的志远、志敬、志成、志希,唯有最大的志远和二房的志希是走读书的路子,而志远科举之路也是颇多坎坷。
这也是二人默契的悉心栽培纪尧的重要原因——唯有读书的种子才能长久的支撑家族发展——不管这颗种子是长在墙内还是墙外。
直过了半晌,见马车的影子渐渐融化在凌晨的薄雾中,李四才才收回目光,开口道,“大哥,回吧。尽人力,听天命。”
李四平一阵疲惫袭上心头。这些日子为了两个孩子的事,他也是费尽心力。身为李家长房,他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除了科考这一百年大计,他眼下还有的各色生意需要打点。特别是内务府压着的去岁那批彩缎银两,足有十来万之巨,已是严重影响李府生意周转。他几番奔走,来回疏通,内务府却只以各色理由拖延。
李府的皇商生意到他已经是第二代,照理说各条路子都是通达的。这次内务府如此不好打交道,实是因为新老交替。原来李府惯常打点好的总管、副总管相继或荣养或去职,现今上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越发挑剔不说,更有各自打算。
同业眼红,值此时机哪有不全力挤兑的
他们一来看中宫里生意的利润,二来更是看中皇商的身份。李家的衣料宫里娘娘都穿得,更何况官家娘子、富商家眷
第六十八章 议事
李家的衣料铺子开遍运河沿线扬州、淮安、德州、沧州、天津五座主要城池,甚至深入蜀中,连蜀地商民也以着“李锦”为荣,凭的不仅是过硬的品质,更是皇商的名头——既以“皇室专供”为招牌,吸引各地女眷跟风采买,也举“皇室专供”这杆大旗,使地方官府不敢过分索要为难。
正是这个缘故,李四平在内务府各路大人的层层盘剥下,宁可微利,甚至无利,也要将宫中供货的路子保下来。否则一旦失去皇商身份,不仅危及京中店铺产业,连外地的商铺恐怕也要大受影响。
思及此,李四平叹了口气,调转话头对李四才道,“前些日子多亏你在嘉兴的布置,才顺顺当当供上了今年的丝罗。饶是那边仔细计较,也没找出多少茬子来。”
当前李家的生意形势,李四才心里是了然的,这也是他们兄弟二人如此看重本次秋闱的一个重要原因。朝堂之上,李家根子太浅。看着满门富贵,其实任人拿捏不说,眼下连传下来的祖业都是越发艰难了。
李四才作弟弟的,望着哥哥李四平年不过五旬却鬓间掩不住的白发,安慰道,“我虽已离开嘉兴,但路子已然铺好。虽不若在那边时便宜,但今后几年料是不碍的。我们选派着力人等慢慢经营起来,以后那边未必就逊于杭州。兴许这就是能支撑我李家生意的另一条路子。大哥不要太过忧心才是。”
“嘉兴真乃我李家福地。当初大费工夫打点,让你得以选派此地,现在看来实在是功夫没有白费。”李四平挥退身边一众下人,边说边踱着步子带李四才往书房而去。虽然天色还早,但兄弟二人显然都再没有回屋睡回笼觉的意思。
“我现在所虑的不仅是供货采买的事,更是内务府那边的麻烦。”李四平又叹了口气道,“新上任的大太监丁承喜原是太后那边执尘的,因着一双巧手会梳头得了太后喜欢,渐渐倚为心腹。内务府主管向来出自皇后的凤仪宫,故我跟他虽打过交道,却无甚特别交情。实未料到张公公去后,竟会由他执掌内务府。”
李四才对宫中之事也有耳闻,低低接口道,“据宫内消息说,赵婕妤怀胎五个月,本该是稳当了,陛下满心欢喜,帝祚绵延有了盼头,没想到却突然失了。”他又把声音放得更低些道,“有传此事跟凤仪宫大有牵扯。陛下虽因担心外朝震动而未明旨贬斥,但凤仪宫大失圣心是确凿的,所以原定下的凤仪宫司礼太监接任内务府主管之事也就没了下文,这才换了太后宫里的这丁太监。”
“打住,不可妄言。”李四平一辈子谨慎惯了,虽周遭空无一人,见李四才在屋外说起宫内秘闻,也赶忙打断道,“这个丁承喜我们既未提前结交,就已落了后手,更兼得他为人贪财刻薄,越发添了麻烦。我近日已连续奉上白银3000两,他竟仍是不阴不阳的样子。”说到这,李四平原本交错着两只手,忍不住捶了下一旁的斑驳栏杆。
兄弟二人边慢慢踱步,边议着这些个议事,也不过大半刻钟功夫,就到了李四平素日办事的书房。书房管事的颇有眼力见儿,奉上茶水早点便掩上房门,径自退去。
李四平兄弟俩各自找了把平日常用的靠背大躺椅坐下,便拿起暖热茶盏,稍稍去了点屋外秋日清冷寒意。
“内宫之人,又有几个不贪财的,这原不算什么。只是这个丁承喜着实可恶,收钱还不办事。我近日留心,并得内务府原本交好的几个小内监相告,丁承喜与孙、连几家颇有勾连。有人见那几家的家人与丁承喜私下接洽。”李四才冷冷道。
“可恶!”李四平闻听得此,晓得这丁太监怕是屁股已经坐歪,想要把他拉回来就得花更大功夫,忍不住把茶盏重重拍在桌面上。
李四才见兄长动怒,也攥紧拳头长叹一声道,”正如方才大哥所言,李家当今之难,不在嘉兴,而在内宫。”
“如不能解决内宫之患,嘉兴便是经营的再好,也不过为他人做衣裳。”李四平恨恨道。
“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望了望城东考场方向,李四才沉默良久道,“我李家不过商贾之家,能有今日局面,已是三代人的耕耘,而今后如何,步履维艰啊。”
说到这,兄弟二人也是相顾无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至于能得不得考官眼缘、欢心,事到如今更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话说,李四平、李四才在这边书房议事,大太太则拉着妯娌二太太吴氏一起在那边西花厅那用些早膳。
她原是叫小姑子一起的,奈何李氏为儿子心焦之下哪有胃口,勉强饮了一盏杏仁莲子羹就跟嫂子们告退,回屋继续给菩萨念经去了——但求菩萨多发慈悲,许儿子考场顺利。
都说寡母熬儿,李氏费了多少心思,吃了多少苦头,才将儿子送入考场,一辈子的心血都寄托在今日上,此时坐立不安也是常事。
大太太晓得她心思重,说劝不得,只告诉她好歹顾全着自己身子,别等儿子考试辛苦回来,自己倒是病一场。又交待了小姑子陪房郑光家的,让千万用心伺候着,也就只好由她去了。
今日天未亮即起,要说陈氏、吴氏二位太太身上其实也已是乏的紧。只是一个多月来,满心满眼都被考场之事牵绊着,这将孩子们送走了,蓦然发现,一时竟然不知道操持什么好。
重重的脂粉也遮不住二太太吴氏眼底的青黑,她边有意无意的搅着手边的薏米芝麻芡实粥,边对嫂子念叨道,“这秋闱一考就是三天,孩子们笔墨干粮都是齐备的,就是不晓得接下来几日,要不要落雨。一落雨,寒气就重,也不晓得他们的墨是不是研得开。”
毕竟不是自己儿子,大太太总是心宽些,她笑着劝妯娌道,“孩子们的厚衣服都是你我看着亲信丫头们一针一线缝的,昨日又让二老爷捏着衣角细细的翻了个遍,万没有犯禁的地方,今日带进去是再没有问题的。”
第六十九章 成绩
如今朝廷科考取士,任你哪家公卿,若没有拿的出手的功绩,顶多袭爵三代,还得依次降等,而普通人家想要出人头地,更只有科考一条路。千军万马冲一条独木桥,可见竞争之激烈,自然也就少不得动歪心思的。前些年很有几个不知廉耻的的学子,竟妄图在棉衣里夹带小抄去混个举人当当。
李四才颇看不惯此类蠢蠹——四书五经都背不熟,更遑论解释经意这样也敢进秋闱,真真笑话!但前案在此,事涉朝廷抡才大典,天下无数家族盛衰皆在于此,人人瞩目之余,现如今进考场规矩也越发严了,需得一一检查携带衣物及一应所有物品。一旦发现作弊,当即革除功名,永不续用。
只是每次秋闱学子都不在少数,件件都需里外翻遍,胥隶们一时之间哪里验得过来为而一看有夹带嫌疑的也没功夫细细查检,只一律不准带入场内。这两年很有好几个不晓得规矩的考生,因为厚衣服不过关不得带进去,末了冻出毛病被抬出来。
这些事吴氏其实心里都明白,只是心下紧张,无事也要生非,听嫂子一开解,自己也笑了,“也是,这才十月上头,备的都是最好的松江油墨,再冷也不至于研不开,写不了字的。衣服都是厚暖妥当的,也不至于冻着他们。”
低低叙过考场干粮、笔墨纸砚等琐事,陈氏示意丫头们都下去,自己给吴氏夹了个蛋黄酥卷道,“且放宽心,该备的咱们都备了,你家志希是块读书的料,虽然年纪尚小,看着也是稳稳当当。不像我家那几个……”
想起屡试不中的志远,还有压根不读书的小儿子,以及越发会做生意的庶子,大太太陈氏脸上也是一黯。吴氏见此,倒是不好接话。要说起来,就读书这件事,大房这几个实在都不是太拿得出手。
素年来陈氏都颇有长嫂风范,其里外操持和大度宽善吴氏是看在眼里的,这些日子为了志希读书进益的事更是没少费神,故而见她不快,吴氏倒也不愿意落井下石,反过来劝道,“儿子们自有各自的前程,咱们也强求不来。”转而想起女儿之事,便又笑推嫂子道,“倒是听说你家青妍很得赵王青眼,难保日后就是天大的出息呢!”
当日赵王差人送书的时候,兹事体大,堂下所站的都是亲近心腹之人。陈氏严令不得外泄,自然没人多嘴。只是郑嬷嬷进府,府内之人见到情形的也有不少。他们虽不知细节内里,但阖府一扫之前阴云,当家的老爷太太们喜笑颜开,不用多说就晓得定是好事。
事关李府阖族,李四平自然不会瞒着弟弟四才。但李四才当官这么多年,哪些该跟枕边人提,哪些不该提,自有分寸。为而二太太吴氏虽心有所感,详细内里却是不知。自家老爷不过一句“无事”把她打发掉,多一个字也是不肯说的。她眼下此语既是开解嫂子,也是想想套套那日之事。
不料陈氏心不在此,闻听这话全然没有顺势道来的意思。她只眉头略舒,却又无奈道,“出息不出息我不晓得,只是这孩子虽然孝顺,却一点都不像我肚子里出来的。说话、行事、心思我一样都猜不出来。她这些日子跟着曹师傅练功、习字、读书,不管吃多少苦脸上都不带出半点颜色,唉,但凡她哥哥们在读书上有她一半用心,那我可真是做梦都要笑出声来了。”
吴氏不过打趣一句,不料实在货色没听到,却引出陈氏这一通对女儿似是抱怨又似是夸耀的话来,不禁揶揄道,“我的好嫂子,你可别得了好处还卖乖。孩子肯上进你还有什么可不乐意的只是女孩子家,别的都尚在其次,青妍、嫣然两个年纪都不小,这终身大事上我们且得抓紧起来。”
八字没一撇,科考未定,陈氏自然不会跟吴氏吐露有意将青妍配与纪尧的事,只是也探吴氏口风道,“你家嫣然不论人品相貌都是上上等的,更兼乖巧懂事,不像青妍似的时不时给我惹麻烦,你有什么打算”
说起这事,吴氏倒是坦荡,“不瞒嫂子说,我们既回了京城,虽保不齐以后还会外放,但我已跟老爷说了,嫣然还是就嫁在京城的好。我金尊玉贵的捧在掌心里,养她这么大,可不想把她远嫁。只要在京里,哪怕我们再外放,迟早也是要回来的。”
要说就近的事,陈氏最是赞同不过,“正是这个道理呢!女儿家自己能懂多少,”说完暼了眼小姑子住的方向,示意吴氏道,“总得我们作父母的给她们看着,才好让她们一生顺遂。以后多享福气,少受罪!”
“这可真是殷鉴不远了。只可惜,我来京时日尚短,结识的人家还是有限。”吴氏抚掌道。小姑子的事二人都心知肚明,心领神会之余也就不欲多提。
“嫣然比青妍还小两岁呢,你有的是时间慢慢相看,倒是我家青妍呀……”大太太陈氏对着这个聪明伶俐到浑不似亲生的女儿,真是操不够的心,愁不完的事……
话说后院这头,正被母亲、婶子来回念叨的青妍却没有父母家人的忧心不安。科考尚未开始,但结局她已知晓。
虽说回到现世的日子越久,前世的诸多细节越发模糊,可表哥纪尧中举这样的大事,她还是有点印象的。至于二叔家的志希,此轮却是名落孙山。大约要在五六年后,方能读书有成。
只是前世的这个时候,她好像已经恋慕上那绣花枕头襄阳候世子,一心指着嫁入候府,娘家的这些小事又哪里还放在心上。以至于什么时候父亲的白发越来越多,母亲的皱纹越来越深,叔父、姑姑两家什么时候搬走,都是一片朦胧……
这些个事情知晓也罢,不知晓也罢,青妍已然想开,并不愿去太过穷究。此生重来,自然有此生的活法,不必事事参仿前世,更不必为前世所累。
心无挂碍,方见天地。这是这段时日来,她跟着曹师傅读书习字最大的心得体会。
第七十章 看书
青妍一向是早起惯了的。虽然天还没怎么亮就陪着一大家子送纪尧、志希他们出门,却也全无半点困倦之态。
厨下晓得李府的大事,知道主子们今日都起得早,饭食也早早预备妥当。既如此,青妍回房后便索性由阿梅她们服侍着先用了早膳。
待到她净手换衣毕,天色也已由些微熹亮渐渐转为清丽明媚。漫步院中,草木已是凋零大半,只余少数贴着墙角根的半黄幽草还挣扎着在寒风里摇头晃脑,时不时洒落掉脑袋上的一颗颗的浑圆露珠。冷冽晨风里是还没有彻底散尽的夜间轻雾,但远望天际,有朝霞数缕,一轮金乌正喷薄欲出。
这是一天中生机最是饱满,阳气最是充足的时候,也是青妍练武最见成效的时间段之一。近日来,她的落英掌无论招式、内功均大有长进。招式纯熟之外,愈发见力度,内功精进之余,愈发通关窍。
重生以来,青妍已经历数场危机,现如今她已把落英掌看作自己保命的根本之一。回想前世楚王之乱,虽还不知如何在此大局倾覆中解李家之危,但练好武功才能乱世之中多一分逃命的本钱。
至于钱财之事,那都是身外之物。虽然父母并不当着她面提及,但她也隐隐得知,父亲的内务府生意已日渐艰难。若是鲜花着锦之时,她一个小女子,即便再受父母宠爱,劝他们放弃皇商,归园田居,那也是天方夜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