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机之神局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木野狐
等全部打开后,他却愣住了:里面除了了一个小的檀木盒子,什么也没有!
这地窖的位置选得很好,不易积水,而且,窖顶及整个内腔都是采用了石灰糯米浆混合了三合土构筑而成,密封性相当高,因此,他看到那个紫檀盒子时,那东西居然还没完全腐朽。
一个长约十五公分,宽十二公分,高约十公分的盒子被放在地穴中央一个青石砖堆成的小台上,估计也是为了防止浸水。于友光跳下去,将那个盒子小心地捧了起来,这才发现,这东西保存得相当好,不但没有腐朽,好像还很坚固,看样子,这盒子的包浆方法比较特殊。
他又看了看盒子的盖子部分,发现盒身与盖子的结合处还被封了一层火漆,只不过,盒子上搭扣已经完全锈蚀了,几乎看不出它原来的材质。
这里面应该装了一件极为贵重的物件!
于友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盒子,慢慢地爬了上来,就在他刚刚爬到地面,还没站稳,草丛里忽然窜出一只山鼠,这忽如其来的动静将于友光吓了一大跳,一个不留神,手里的盒子直接就摔地上了!
‘啪啦’一声,于友光吓了个魂飞魄散。要知道,他对所有考古中发现的东西都爱如生命,这么一摔,几乎就将他的魂魄全给摔掉了。
他慌忙蹲下检查,发现这盒子还真是很结实,居然没被损坏,只是,那道密封用的火漆上裂开了一道缝隙,盒身和盖子已经分开了。于友光不敢有太夸张的动作,他双手捧住,慢慢地转了过来:盒子已经可以打开了!
于友光心里念了句‘罪过’,就将盒子小心地放在地上,再轻轻地揭开了盒盖。





天机之神局 第160章 女娲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天机之神局最新章节!
盒子里有一个用红锦包着的东西。
于友光很小心很仔细地将那红锦打开来,终于,他看到了一块类似于璧的东西。
令他意外的是,以他的专业知识,无论从哪方面去看,他居然无法判断那东西的年代和名称!
为了保留材料,他就将现状给拍了下来。这也就是我刚才看到的照片。
稿纸到这里就没有什么多余的内容了,也没有过多的评论和想法,就这样戛然而止!
我心有不甘,又往后看一页,却发现那又已经是另外的一个部分了。
只见那抬头写着:女娲补天之石发现过程。
我本来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已经看过刚才的照片,觉得那纯粹就是瞎扯淡。所以当时并不想看其中的内容。但无意间发现那抬头右下角的地方还有一行小注:人类起源猜想证据之一。
一看到这一行字,我顿时就来了兴致,立刻就继续看了下去。
这件事情发生在于友光发现那块‘伏羲之爻’十多天之后。
因为于友光发现,他所找到的那块石片上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比如那东西既非金属,又非玉石,其加工精度之高,即便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做得那么完美。他曾偷偷请人鉴定过,结果与我们当初发现那块伏羲之爻基本一致:这东西在史前就已经存在了!
对此,于友光大为震惊,于是就开始着手研究。
但由于基本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证,他只好再次回到红山,在民间四处打听,看能否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
他走访了很多村民,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这让他有些灰心。
但他那倔强的性格却不肯认输,之后仍然继续四处探访。
就在那一天,他到了一个叫做贺家沟的地方。
他是上午十点多路过那里的。
那天还是有点热,于友光背着个背包,沿着一条山路边走边四处打量。
当他走到一座小山下面的时候,发现路边有四个年纪很大的老头坐在路边抽烟聊天。这时,他也有些累了,就准备在那里休息一下,喝口水。
于友光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坐下来休息,是因为,一直以来,他在民间探访的对象一直都是那种年纪很大的老人家。他认为也只有从这些个老人嘴里才能获得一些比较靠谱的资料。
那四个老人年纪都很大了,于友光很快就找到了搭话的借口。
他先是和那些老人打了招呼,然后又问他们为何这把年纪还在劳作之类的话。
老人们都乐呵呵地,说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他们老了不能外出,又不能坐吃等死,能动的时候就干点活之类的话。
见老人们都比较朴实,于友光便觉得机会来了。他先是给四个老人散了一圈烟,然后就开始海阔天空地胡侃,慢慢地,他就将几个老人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引导。果然,他很快就听到了几个有点联系的传说。
其中一个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家族,据说是姓姬。
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分支繁多,其势力覆盖了这方圆几十里,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连各朝各代的权贵也没人敢招惹他们。姬家最鼎盛之时,差不多有近万人的族人,雄踞一方达几千年之久。
更有人说,这姬家本是西周王朝的后裔,所以才能有那么雄厚的资本。
于友光听到这些,不由就有些哑然,心道,怎么什么东西都能往一块儿扯啊?
但他想到了那天在火狐洞发现的石刻残片和那个盒子,于是就问老人们,姬家当时的核心范围在哪一带。
老人们不懂什么核心范围,只说,当时姬家的家族祠堂却在离他们当时位置很远的地方,叫火狐洞。
这时,于友光心里就不由动了一下:难道那天发现石刻残片和那个紫檀盒子都是属于那个姬姓家族的?这里距火狐洞差不多近二十公里,难道这姬家真的有如此的庞大?
于是于友光就继续追问。
老人们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姬家之所以这么兴旺繁盛,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传家宝,就是在这个传家宝的庇护之下,姬家才得以如此昌盛,而且久盛不衰,据说延续了好几千年。
那个东西也没人见过,据说只有姬家的族长才能有资格保管,其他人等一概无权知晓。
而且,这东西是历代族长代代相传,乃是族中至宝!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家族在明朝末年时,忽然盛极而衰,短短几年不到,整个家族就凋零殆尽,最后竟然就荡然无存了!而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而另外两个老人说瞎扯淡,那是因为姬家得罪了女娲娘娘,才招致家族的衰落!于友光连忙就追问是什么原因。
那两个老人就告诉他,就在他们现在位置一侧的山上,有一块据说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神石,几千年来没人去动过它。
姬家衰落的前一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族长要挪动那块仙石,但那仙石非常的巨大,不管他们动用什么办法,始终都无法挪动,最后,一块巨大的仙石被凿得只有磨盘大小了依然是纹丝不动。
见状,姬家族长最终放弃了这个行动。
而就在这个行动结束后不到一年,整个姬家就迅速衰落,几年之后就整个家族就彻底消失了,最后什么也没剩下!
老人还告诉于友光,说女娲石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不但可以起死回生,也可以毁天灭地。
更为离谱的是,老人还说,那女娲石可以使人成仙。
于友光觉得好笑,出于礼貌就问这东西有例子吗。
老人见于友光有些不屑,就有些不快,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他还让其余的老头作证。
然后,于友光便听到了第三个传说。
据说是在明朝天启年间,姬家出了个奇人,此人不但能与天神对话,到最后还羽化成仙了。
这个人叫姬文昌,是当时姬家族长的大少爷,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是姬家指定的接班人。此人生性淡泊,不喜人间污浊,一心向道,并浸淫金石之法,最终炼出了一法宝,曰通天冠。
这通天冠具有神奇之力,不但可以与天上的神仙沟通,还可以聚集天地的灵气来进行修道。
传说那姬文昌,时常在女娲石附近采天地之灵气进行修炼,而且,时有村民经常得见。
姬文昌修炼之时通常都在早上辰时左右开始,在巳时结束。只要早起,就可以看到他在山顶修炼时所形成的万道霞光,真的是仙气逼人!
直到有一天,姬文昌忽然一改常态,居然在午时开始修炼,也就是在那一天,姬文昌最终羽化成仙,消失在人间了。而且,他当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那么凭空消失了。
而就在姬文昌成仙后不到两年,姬家便开始走下坡路了,直至最后消亡!老人们说,姬文昌得道后带走了姬家所有的福祉,又加上他们擅自处理女娲石,所以才会这样等等。
于友光见老人们越说越离谱,就再没心思往下听了。
而且,这些和自己要找的东西扯不上什么关系,兴致顿时大减,但听说那女娲石就在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他就很想上去看看。
于是,他就告诉几位老人说想见识见识。
那些老人家倒是很热心,就派了其中一人带于友光前往。
到了目的地后,于友光一看就大失所望,因为呈现在他面前的不过是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头,唯一不同的是,在这座山顶上就只有这么一块石头。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对其拍照作为留存资料。
一无所获之后,于友光便返回了白城。
回来之后,他做了一些总结。他发现,那些所谓的传说都和那个传家宝有关,而且,自己得到的那个东西很可能就是那个什么传家宝!
不然,那东西会被保存得那么完好?
看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这里面应该还藏着一些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由就有些烦躁。
而此时,那些稿纸已经没有了。
我暗叹了一声,觉得此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从整个得到的信息来看,我手上的这块伏羲之爻很可能就是姬家的传世之物,而且,在于友光记录的所有传说中,都和姬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同时,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上次在共工岩内,那个曾救过我的姬玥儿不也姓姬吗,种种迹象表明,姬玥儿所在的家族应该也是很大的,而且,从他们的口音都带着浓浓的东北腔。
从秦虎处心积虑捕杀姬家人和我们之前经历的种种,或多或少都牵涉到了伏羲之爻,难道,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四处捕杀姬家人的?
莫非,这个姬姓家族就是姬玥儿所在的姬家?
看来,要想了解更多的情况,也只能跑一趟赤峰了!




天机之神局 第161章 于有光带走的资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天机之神局最新章节!
于老伯叫我的时候,我还在发呆。
他给我的这些东西想必是于友光经常做记录用的,但有一点我还是不太明白,就是那张拍了岩画的照片。因为所有的照片都有出处和相关记录,唯独那张岩画除了照片,一个字也没留下,这让我有些疑惑。
从于友光的笔记和那些稿纸来看,他应该是个非常严谨的人,既然其余的东西都做了记录,而偏偏关于那张岩画却没有任何记录!而且,曾听洪开元说过,于友光此人的治学态度比很多学者还要严谨、仔细,虽然他只不过是个编外人员。
想到这里,我就问于老伯:“于伯伯,这里面好像有些东西不见了啊?!”
于老伯正在忙着摆碗筷,他头也没抬,道:“哦,还有部分资料有光带走了!”
我立时就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按照那些鳖孙的行事风格,他们在于友光那里没发现那块伏羲之爻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那么,那天他们带走于友光很可能不是为了那块伏羲之爻!如果是为了伏羲之爻,他们在与于友光见面后绝对会问起那东西,根据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格,翻脸肯定比翻书还快!
要是这样的话,于友光是藏不住伏羲之爻的秘密的!因为,他们至少有n种办法让于友光说出藏匿点。否则,他们既然有时间回去拿于友光的东西,就不可能会落下那伏羲之爻!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他们带走于友光,不是为了那块伏羲之爻!!或者说,于友光找他们也不是为了告诉他们关于伏羲之爻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而在于友光的资料中,那些照片应该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他就不会将它们放在一起,而且,还特意夹在了工作笔记当中!很可能,于友光带走的那些资料就和那张岩画有关!
我站起来,朝于老伯笑道:“于伯伯,有光的这些照片就这么多吗?”
于老伯抬起了头,笑道:“对啊,前阵子我就经常看到有光拿着这东西坐在沙发上发呆!”
我皱了皱眉,心里有些失望。就听于老伯又道:“我曾经无意中翻过一次,照片应该是五张,不过有两张是一样的!”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猛然一跳:五张?!
现在这里有四张,到底是哪两张是一样的呢?我立刻就开始思索。
既然于友光带走的是资料,而这资料又和那岩画有关,那么,相同的那张照片及很可能就是岩画的那张!!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要将某种资料带出去和别人交流,那么,我肯定会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东西一起带走,否则资料就会变得不完整,也会因此失去了交流的意义。既然那岩画的照片有两张,那么留下一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看着于老伯在忙碌,而于友光的妈妈还没回来,我就笑道:“于伯伯,不用那么急,于婶还没回来,等她老人家回来后在吃饭,您看成吗?”
于老伯呵呵一笑:“等她回来饭菜都凉了!”
我说没事,还是等等吧,再说我也住得不远,早点晚点都没所谓的。
见我坚持,于老伯就不再勉强,就说那就等等!
想着于友光带走的那份资料,我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我担心那份资料也很可能和伏羲之爻有关。于友光这次的赤峰之行,所有的资料都和那个姬姓家族有关,而很明显,我手上这块伏羲之爻应该原本就是姬家的东西。
如果这样的话,他带走的东西至少和姬家脱不了干系,只不过,于友光很可能还没发现那其中内在的联系!!
想了一会,我又对于老伯道:“于伯伯,这些东西我能拍下来吗?”其实,他刚才在厨房忙活的时候,我已经拍了一些,现在当着他的面来做这种事终究有些不妥。
于老伯呵呵一笑:“没事,拍吧!我理解你们这帮搞研究的人的心情!”
闻言,我连忙道谢,就将所有我认为有必要的东西都用手机拍了下来。
弄完之后,就将那些东西又交还给了于老伯,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于婶还是没回来,我有些无聊,又见于老伯已经忙完了,于是就开始主动和他聊天。
当然,我的话题还是围绕着于友光的那些发现。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心机婊,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无意之间将话题引向自己需要的方向,而于老伯却浑然不觉,那时,心里真的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我只能在心里跟他说抱歉了。
在扯完了于友光的赤峰之行后,我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友光的赤峰之行和他自己所记录和描述的基本一致。
接下来,关于那张岩画的发现却是在另一个地方:通辽!
而且,岩画的发现时间要早于于友光的赤峰之行。
那应是去年六月份的事了。
因为于友光完成了一部网络小说后,得到了一笔稿酬,他拿出了一部分给他父母,另一部分就留着准备用来做下乡探访时的经费。
大约在六月的中旬,于友光去了通辽一个叫回雁峰的地方。
回来后,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在整理资料。
于老伯本来也极少问起他的事,那天中午父子俩一起喝酒时,趁着酒兴于老伯就问起了于友光最近忙活的内容。于友光性格怪异,他基本不愿和不相关的人聊起自己的工作,即便是他的父母也不例外。
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他的疑问太多,他居然回答了他父亲的一些问题。
原来,于友光那天在回雁峰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极小的岩洞。岩洞很不起眼,位于回雁峰的东南角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内,那里人烟罕至。
一开始,于友光并未有什么发现,直到他在山上转了很久以后,准备下山时,发现自己居然找不到下山的路了。那里手机又没有信号,无奈之下,他只得掏出了指南针。
走了半天,他就来到了东南角的那条小山沟。
因为山上树木较多,根本就没有路,他只能走一段就核对一下方向。大约又走了十来分钟后,他忽然发现指南针居然失灵了,而且像发了疯一样,胡乱的转动。
于友光很快就明白了,这附近肯定有着什么天然的磁场,而且磁场的强度很高!这立刻就引起了于友光的注意。因为他不光是个考古迷,同样也是个自然迷,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作为一个博士生,这些简单的物理法则,于友光淡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他先拿着指南针在原地转了一个圆,很快就发现其中的一个方位上,指针的反应明显不同。于是,他便一路追了过去。
大约往前追了一百多米后,他就发现一个被荆棘和野生藤蔓遮掩的岩洞,而这里,恰恰是磁场最强的地方。
于友光稍一思索,就收起了指南针,并将那岩洞口清理出一条能容他通过的区域。
那岩洞很小,只有半人高,宽不足六十公分,地面都是一些碎石和泥土,看样子是山洪所造成的结果。他担心里面有什么野生动物,就先用手电筒照了一照,却并未发现什么动物留下的痕迹。
很明显,这里由于磁场太强,没有动物来过。于友光想了一会,就决定进去看看。
这应该是史前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狭缝,因为洞顶有明显的挤压断层,不过现在看上去还是很稳定的。于友光小心翼翼地慢慢朝里面爬了进去。
爬了大约二十多米后,随着逐渐的深入,于友光发现这洞里变得越来越宽敞。洞的地面是斜向下方的,地面的状态和洞口差不多,估计是山洪推着泥石经年累月而形成的。
到最后,洞的高度已经超过三米,宽度也达到了三四米的样子,他已经可以完全站立行走了,因为洞里的空间已经足够他活动自如!
这洞里的前一段还比较干燥,到了后面却变得异常的潮湿。而且,洞顶不时有水往下滴,地面也湿滑了不少,但一路走来他并没有什么发现。
这洞非常的深,也不知它到底通向哪里。于友光不死心,他继续往前走去。
又走了差不多四五米后,他忽然发现左侧的洞壁上出现了一个小洞。洞口也不小,像一个被捏扁了的馒头,呈长条状,宽约一米三四左右,高约两米,洞口距地面大约有五六十公分的高度。于友光照了照前面,发现洞里依然是深不可测,想着自己没带备用电池,如果再盲目地往前走,电池一旦耗尽的话,自己就很可能在洞里迷失方向。于是,他就决定先看看左边的这个洞里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略一思索,于友光便爬上了左侧的那个洞道。
和外面的洞穴不同,这条洞道很干燥,随着他的深入,那洞道的深处变得更加干燥了。
走了差不多五六分钟,他就有了惊喜的发现。因为地面上好像有很多类似于灰烬一样的残留物,而且数量众多。他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那里面居然还有没有烧尽的木炭!很明显,这里曾经有人类活动过,这是当年他们留下的火堆!
接着,他有了更多的发现。
洞道的两侧壁上,居然有着许多的岩画,因为环境的关系,这些岩画保存得相当完好!
于友光欣喜若狂,他先大概地看了一遍,发现岩画的内容相当的丰富,而且丰富的成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岩画上画着许多在天上飞行的东西,各种形状都有,看外形,于友光却找不到与之类似的生物。
惊喜之余,于友光马上放下背包,准备将这些东西全部给拍下来。
从包里找出数码相机后,他立刻就打开了,准备逐一拍照,以作为资料。
谁知他刚打开相机,却发现相机提示电量已经耗尽。于友光当时几乎气晕过去,嘴里不停地咒骂。而且仍然准备试图拍一些照片。
折腾了一会,他终于拍了一张,但再也没法拍第二张了。于友光的心情霎时便跌入了最低谷!他十分扫兴,但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倒也不再纠结。
为了能再多看一些岩画的内容,他就继续用手电慢慢地观看。
但让他更为扫兴的是,手电的电池居然也快不行了,灯的亮度下降很快。想着还要出去,于友光最终只得作罢。因为在这种情况不明的洞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当时的于友光心情是降至了冰点,不得已,他只好退了回去。
出洞以后,他担心自己将来找不到这个地方,就在洞口做了一个明显的记号:他在洞口的几棵大树的树皮上用刀子削成了几个三角形的标记。
洞口总共有五颗大树,他每一棵都削了个记号。
后来,他又花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下山的路。
1...6162636465...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