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朱聿健眼神微微一沉,这件事情他真的不想说,也不想去想。

    张强什么人,自从他被张强营救回来,他就能从张强对待他的态度和眼神中看出张强的野心。

    原先他还担心张强学曹操,学郑氏,可最后张强只是退兵回浙江,并且留下精锐士兵帮助他把守各个关隘,还把俘虏的两三万清兵交给他组建军队,他就知道张强只是想利用他正统藩王的名声,让他的义军变得合法而已,但并不像帮助他光复大明。

    在双方密探了一次以后,他就碍于目下形势,不得不答应张强的要求,将浙江目前张强所占领的地盘作为他的封地,他不能干涉张强的金华义军,金华义军也只在危机的时候,帮助他保卫政权。

    他隆武是什么人,为了光复大明,能提出招抚李自成的大顺余孽,提出共同抵抗满清,大家站在一个战壕里面打满清鞑子,而不要内讧。

    面对大明那些嫉恶如仇的看不惯那些剪辫子的三心二意的大明士绅,在满清提出留头不留发,大力迫害大明士绅的时候说出:无论是剃发的还是没有剃发的,甘心剃发的还是不甘心剃发的,只要大家打击满清都是大明子民,是朝廷无力保护他们,一概不追究他们的责任的人。

    这也是他比胆小的永历,无能好色的弘光,以及喜欢内斗的弟弟朱聿澳,还有一向没有什么主见的朱以海鲁王等人比较英明的地方。

    他是南明皇帝中相比来说比较明事理,也有能耐的一个皇帝。

    有了郑芝龙的前车之鉴,他不想让自己再做一回被架空的空有抱负和理想的皇帝,目前张强的做法虽然令他厌恶和不满,可他




第125章 内斗2
    作为隆武朝廷第二大军阀,比张强的陆上实力要稍微弱一些,继承了郑芝龙很大一部分海上实力的海盗集团的大佬,郑鸿逵更是个老人精。

    他知道现在隆武朝庭靠的是谁才死里逃生,重新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本来他对于张强很是妒忌,可张强完成了千里救主的使命以后,居然要了块地盘就撤了,这让他对张强这个人感到迷惑,要是他们郑氏兄弟,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弄不清楚他到底要什么。

    他的海盗战船七百余艘,加上郑彩的水师战船三百余艘,成千艘战船,要说打海战,分分钟钟灭了张强的水师,并且能很快将温州和台州两府海边城镇劫掠一空,可他知道,张强靠的不是水师,而是他手下五万训练有素的士兵,听说还有大炮和火绳枪,让他上岸和张强打,简直就是找死,因此他也只是道:“皇上,鞑子未灭,不可同室操戈。”

    其实他没有说,我也有困难啊,我在海上也不是没有敌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因为郑芝龙的叛变,使得郑氏海盗的实力和势力萎缩严重,他们对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形不成压制了,三方在海上的战况比路上南明和清兵的形式更加恶劣,同时他还和郑森,郑成功还因为谁接受郑芝龙走后留下的合法统治而争执不休,郑成功已经威胁到他和郑彩的海上势力安全,正在头疼,现在他那管得了陆上。

    显然朱聿健对他的回答很不满,可他也没有把这种表情表现在脸上,而是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这事是钱秉镫提出来的,苏观生附议的,他看向两者,两者显然也没有什么办法,

    朱聿健摇摇头,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大明臣子的秉性,一旦有机会,一旦松懈下来,总是想着争权夺利,排挤和打击政治对手,这些事情他见惯了,有时候他也忍不住出手,比如对鲁王一系。

    当初鲁王一系可是派了使者向他求援,当初他还在福州,刚刚在郑鸿逵和郑芝龙等人的扶持下登基,为了让鲁王一系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他诏令鲁王辞去监国这一头衔,并且向他称臣,鲁王倒是答应了,只要他派兵,可鲁王一系的那些臣子们不答应,而且鲁王使者也在称呼上并不认同他的朝廷正统,他下令杀了使者,并且向鲁王派遣了使者,要他归顺自己。

    可鲁王也很恼怒,杀了他派去的使者,使得两个大明宗室势同水火,直到鲁王被击败,鲁王一系被李成栋,鞑子的博洛贝勒大军剿灭,众人逃散一空,鲁王流亡厦门,舟山等地。

    朱大典眼珠子一转,“皇上,如若想要让张总督收心,为我朝效力,不如联姻。”

    “联姻”朱聿健一愣。

    朱大典道:“是皇上,如果有皇室一女嫁与其,他和皇室就有了瓜葛,到时候他即便不会辅佐皇上,也会尽力保护皇上,解除皇上的担忧。”

    “可朕,没有姐妹或者女儿啊。”朱聿健道。

    朱大典上前一步,“皇上,微臣有一女,名朱盼盼,皇上可收为义女,封给为郡主,然后下嫁于他,这样皇上可不用担心他反叛朝庭。”

    苏观生在一旁,嘀咕了一句,“老奸巨猾,是你想要攀皇亲,却假惺惺的为皇上着想。”

    苏观生的声音可谓不大,却让不是很大的整个朝堂听的清楚,朱聿健一听,马上挥挥手,“且让朕考虑一下。”

    钱秉镫略微皱了一下眉头,再次出列,躬身道:“皇上,张强总督的事情可放一旁,但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办”

    朱聿健问道:“何事”

    “绍武一朝,唐王朱聿澳,如若皇上真的大行,唐王即位天经地义,可如今皇上你还在位,唐王朱聿澳明知你已经在泉州府重立朝庭,到如今都一个月了,唐王依然没有散去朝堂,继续以朝庭的名义



第126章 降将
    从穿越到这个历史世界中,张强每天都为这生存而战,每天都活在战争的威胁中,现在暂时没有军事方面的威胁,张强终于能放下心来干一些事情了。

    这不得不让张强的注意力已经从军事转到了内政,维持和消化现有领地,才是他最主要的事情。

    对于隆武朝庭发生的事情,他都很清楚,金声之所以从金华府布政使转到了隆武朝庭,除了金声心向大明,还有他的一份功劳,金声就是他在隆武朝庭埋下的一个钉子,和萧飞一文一武替他监视隆武朝庭的,不见得颠覆他们吧,总得知道他们是不是有针对自己阴谋,以做防范。

    张强从一堆公文中抬起头来,揉了揉有些胀痛等眼睛,扭了扭酸痛的脖子,不由得自嘲一下,自己还真不是坐办公室的料,为什么金声那些人就能坐住,就能迅速的处理完公文,然后去和那些酸儒们去城里面的小酒馆喝二两,还能吟诗,谈论一下当下局势,表达一下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而他却整天处理公文都做不完这些。

    朱大有从外面走进来,“大人,祁三升希望见你。”

    “祁三升”张强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朱大有看张强的目光,马上明白了自己这位总督大人记忆力出现了问题,低声道:“大人,就是你初来武义县的时候,他们被满清鞑子的巡抚阮大铖派来追剿你的那几个大顺军将领。”

    “噢——”张强想起来了,那是陈甲带领清兵第二次围剿自己,祁三升和马宝守城,贺锦,陈甲,马惟兴等人被自己在路上击溃。

    因为隆武皇帝下了赦免诏书,使得张强抓到的清兵将领,原先的明朝投降清兵的明朝将领,被释放出来,解除了劳役,大部分原先的明军将领都马上感恩戴德,投降了,那些投降的士兵和将领马上被隆武要了回去,去重组他的南明明军军队。

    但这些人有好多人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隆武建议张强以怀柔的手段对付这些人,估计想着这些人有一天能想通了,重新为隆武朝廷效力,因此,他们还是被关押着,只不过不做工了而已,张强尽管不愿意,也得给隆武这个面子,谁让他现在得借着隆武朝廷的名义,收拢大明人力,扩充自己的实力。

    张强揉揉额头,“让他进来吧”张强道。

    等了一会儿,张强听到声音,“罪将祁三升拜见总督大人。”

    他抬起头来,一个披头散发,穿着白色长袍的魁梧大汉对着张强跪了下来。

    “有什么事情吗”张强坐在案几后面,案几上摆着一大堆需要他处理的文书。

    “罪将愿易投靠大人,为大人效力。”祁三升对张强道。

    “是吗”张强冷冷的问道。

    “是,大人,小人已经醒悟,愿意为我大明效力。”祁三升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低头对张强道。

    张强这里还缺很多武将,虽然士兵可以招募,甚至拉壮丁,可有大战经验的将才的确很少,这些人就是再来多少也不够,因此张强觉得已经羁押很久的这些原先就是大明或者大顺的武将的人,还是可堪一用的。

    不过一开始也不能就让他们觉得投降了还能活着,还能继续当武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张强不准备一开始就让他们在自己的体系里面出头,得打压一下。

    “既然这样,我就相信你这一回,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从一个小兵开始,可干”

    “谢大人恩典。”祁三升道。

    “嗯,这样吧,你先跟着我身边,当一个亲兵吧。”张强放下手里的毛笔,揉了揉手腕,看向朱大有。

    朱大有马上会意,“起来吧,给大人斟茶。”

    祁三升马上爬起来,给张强倒了一杯茶,然后侍立在身边,垂首待命。

    说实在的,张强对祁三升还是很期望的,历史上他可是以骁勇著称,看那魁梧的



第127章 郑彩坏事
    祁三升刚出去,朱大有又进来了,“大人,陈含辉回来了。”

    “哦”张强抬头看着朱大有。

    陈含辉张强几乎把他忘记了,在夺取台州府城的战斗中,这个曾经的义军首领,出力甚大,带着八千义军拼死抵抗住了清温州副将范绍祖一万清兵的攻击,之后被张强派去和轩辕龙飞一起收复台州县城,一直驻扎海边,后来张强觉得台州县城那么一大片地方兵力太空虚,又调杜歌去主持大局,还有张英这个水师提督辅佐,但就是没有想起这个陈含辉,至此之后,张强一直没有调动他。

    就算是隆武皇帝的分封,自己也忘了给人家求个职位,此时回来,是不是不满自己这么对他,难道要和自己摊派,撂挑子

    陈含辉走了进来,躬身道:“见过大人。”

    一般张强的金华义军里面的将领一般都只是躬身施礼就行了,但不是张强的内部将领,一般见了张强都是磕头跪拜,张强也不纠正,反正这是这个时代的惯例,就像你在后世纠正说男女平等,为什么还要男人讨好女人,那种死抬杆的做法,一般都找不到老婆,甚至会被女权主义者大力抨击,这就是时代的要求,不这么做,你就是另类。

    张强笑着伸手指向一边,“坐下吧,陈指挥使。”

    没有给人家升官,张强也不好用将军来称呼他,只能用自己原先给人家封的官职来称呼人家。

    指挥使,一般指带领一到两个千户兵力的金华义军将领,一般是防守一个县城,一个地方的部队长官。

    卫指挥使,一般指防守二个或者三个的金华已经将领。

    实际上这个官职,在金华义军里面只是一个临时的用来指挥部队的实职官职,过后一般都是回到原先的驻地,然后带领自己下辖的一个千户的兵力,成为一个千户武官。

    在大明朝庭里面指的是固定的实职官员,一般是卫所军官。

    “不知道,陈指挥使这次回来见我,可有什么要事”张强问道。

    陈含辉要站起来,张强手虚按,示意他坐下说话,“大人,还记得阮述,阮武吗”

    张强微微点头,“嗯,记得,他们是鲁王帐下的官员,是浙东的大明武将,有什么问题吗”

    陈含辉道:“大人,阮述,阮武兄弟希望能为大人你效力,他们从鲁王那里脱离出来,在台州县城拜见了小人,小人答应他们为他们求情。”

    张强十分高兴,站起来,“要,既然人家来投靠,我怎么会不要呢”

    “我这就上书皇上,让皇上加封他们官职。”

    陈含辉站起来,“小人代阮述,阮武兄弟谢过大人。”

    “大人,怎么安排他们呢”陈含辉道。

    “怎么安排”张强手摸着下巴,在大堂里面踱步。

    抬头看了看陈含辉,扎巴了一下嘴唇,“就让他们在台州县城附近驻守吧,嗯,你为副总兵,阮述,阮武为参将,在我们这里面,你为卫指挥使,他们为指挥使,你驻扎在台州县城,阮述驻扎在温岭县城,阮武驻扎在玉环县城。替我守卫好沿海城镇。但你要让他们节制好他们的士兵,不得扰民。”

    听到自己升了副总兵,陈含辉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道:“小人替他们兄弟谢谢大人了。”

    张强当即写信给金声,作为张强安排在隆武朝庭里面的代言人,也是监视隆武朝庭的钉子,还是隆武朝庭的吏部尚书,这点事情,分分钟钟,张强一份书信的事情,况且,张强和隆武有协议,他领地的官员,他自己安排,只需要上报备案就行了。

    写完,张强提起奏折,吹了吹上边流淌的墨汁,看着自己还是没有多大进步,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不得不摇头苦笑,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练习写字。

    如果说钢笔字,或者碳素芯笔字,还差不多,至少不是那么难看。

    一边取过大印盖上,一边喊来朱大有,让他派人快马传到泉州府,隆武朝庭行在所在地。

    转身对陈含辉道:“改日把他们兄弟两个带来,让我见见他们,好多日子没有见了。”

    陈含辉道:“是大人。”

    “陈大人



第129章 休养
    关押的降将大部分都投靠了张强,而鲁王的人也来投靠张强,这让张强的将领班底得到了充实,向隆武陈述了郑彩的事情,给郑彩制造了一些麻烦,张强依然努力恢复因为多次战斗损失的部队和多年战乱残破的领地。

    第二天,张强接见了米淳。

    米淳这几天,比张强还忙,因为他是知府,管民政的,他可没有金声那种大明培养出来的专业官员的本事,凡是读书能中进士的人,在官场混的很好的人,其实都没有后世那些小说里面写的那么不堪,人家还是有真正本事的,但像米淳这些从底层上来的人,一办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没有能力从全局去看这个事情,因此他们的办事效率比起金声来,那是差十万八千里。

    “大人,金华府有田二十三万亩,目前恢复耕作的二十万亩,其他的三万亩因为无人耕作,暂时无法进行,另外,开垦荒田,也没有人手。”

    米淳向张强报告。

    “不是还有那些俘虏吗”张强问道。

    米淳为难的说道:“大人,俘虏我们这几次打战,还有屡次从俘虏中招兵,已经快消耗一空了,目前还剩余顽固的汉军旗俘虏三千人,鞑子俘虏一千八百多人,蒙古人俘虏五百多人,这些人除了一部分汉军旗俘虏会耕作以外,其他人都不懂的耕作,只能做一些苦力活儿,修葺城墙,疏浚河道,拓宽道路,等等,人力根本不够用。”

    “那流民和难民安置的怎么样了”张强问道。

    米淳道:“大人,先前金声大人已经把他们全部编甲到户安置的差不多了,目前已经显现出效果来了,成为三府的固定百姓,但后来从大明旧地涌入的一些外来难民,小人无处安置,还有就是从其他地方回来的原先三府的一些地主和豪强。
1...3738394041...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