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好吧,我就知道金大人能理解我,”张强身手迎路,将金声安排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侍卫奉上茶水。

    “自从老大人走了以后,我这领地的民政事务,可是乱成了一团,虽然我努力梳理,一有时间就去批阅公文,可现如今领地内诸多事务还是很不顺畅,这下好了,老大人回归了,我能轻松一些,去想想更多的事情了,老大人,不介意将民政这一块事务接过去,继续当我的布政使吧。”张强问道。

    “为主公效力,是臣子的本职工作,但听总督大人吩咐。”金声拱手朝着张强说道。

    “好。”张强拍了一下桌子,很是高兴。

    朱大典插嘴道:“主公,不知道如何安排金大人”

    张强顺口说道:“这还不明白吗布政使啊”

    朱大典正色的说道:“主公,布政使不可用了,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吗”

    金声转头望着朱大典露出沉思的神态,而张强望着朱大典,不解的问道,“这话如何说起,何解朱大人教我”

    朱大典道:“我们本来是靠着隆武朝廷的大旗,现如今,隆武朝廷已经和我们产生了裂隙,不,应该说从大人你救回朱聿健,同他达成了协议以后,我们两者,两个集体就产生了隔阂,大家各干各得,协同不多,但我们就像是他们的靠山一样,如今他们不需要我们的这座靠山了,而我们现在兵强马壮,也不需要扯隆武朝廷的大旗了,不若主公独立为王,拉起反旗,正式加入这乱世称霸的行列如何”

    朱大典这话,一下惊动四座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甚至是贺锦和尤海波这两个人都惊呆了,不由自主的站立起来。

    此时在这个大堂里面的不仅是有朱大典,金声,还有金华义军一向对高层,都是曾经跟着张强从金华杀出来的,从底层升起的底层兵丁,家丁,义军头目这些金华义军的高层将领,文官。

    金华知府米淳,军需部长米林,台州府知府古月笙,张强的炮兵总长赵泗阳,宝中市负责人唐殿风,宁波府,台州府两府提督杜歌,以及现在担任兴化府知府的蔺养成,处州府知府尤海波,处州府提督贺锦,以及回来汇报工作,在蒙古大草原上威风凛凛的游击队长金麟。

    还有从广州府赶回来的胡奎,这个张强的第一任亲卫队队长,武义县指挥使,现在的广州府驻军提督,以及张强的最得力的助手周粥,总督府参赞,实际上是金华义军民政




第264章 官制改革
    听到张强的话,金声望了一眼朱大典,见朱大典表情不是很愉快,想来是因为他的提议没有被采纳,有些不高兴,不过这没有什么,反正和他没有关系。

    不过他说的话却和朱大典有关系,朱大典的话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朱大人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明着公开的扯旗独立,但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整,据我了解,我们现在的官位体制相当的混乱。”

    说到这里他抬头望了一眼张强,在张强期待的眼神中继续说道:“比如我们使用的官位有大明原先的官位,武将的官职有大明的,也有如今三个南明朝廷的,也有大清的,这对于职责和他们的管理十分的不便,不如从上到下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调整。”

    “呵呵,金大人不愧是吏部尚书,一回来就想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尤海波开口道。

    “那里,那里,尤大人过奖了,只是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为臣子本分而已。”金声拱手朝着尤海波施礼。

    众人闻音知意,很是对金声好感,这等于变现的自立啊。

    “那么金大人以为我们是应该实行原先大明的官制还是实行如今鞑子的官职呢”朱大典赶紧问道。

    金声抬头望着张强道:“这个得看总督大人的了,总督大人新弄了很多衙门,实行那个官制都无法把那些衙门给并入,很好的管理,比如大人弄得这个金融部,还有军需部,以及大人设立的提督联席会议,知府联席会议,这都让老臣弄不懂。”

    “还有水师的那些编制,”魏无忌作为军事将领,突然提了一句。

    尤海波微微点头,“是啊,大人的很多做法和我们先前的认识有很大不同,这让臣等一下无法适应过来,所以很多时候臣就只在处州府一亩三分地上按照总督大人说道做,从来不敢逾越一步,但很多事情臣不知道如何协调和管理,还请总督大人明示。”

    张强挥挥手,“这写无需多说,按照我说的办理就行了,局部可以做微小的调整,其他的按大家说的办。”

    “那我们就要商议一下到底如何才能让本朝的官制不同于前面两朝,给人更多的期待!”金声道。

    “好吧,你们商议,我先回后面休息一会儿,巴格雅鲁,你在这里呆着,大家商议好了,叫我一声。”说完,张强转身出了后门,在后面的卧室里面休息了起来。

    他也知道此刻不变革官制是不行了。

    如今金华义军并入兴化府,建宁府,衢州府,绍兴府,宁波府,福州府以后领地大增,人口大增,整个领地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万,这就相当于后世一战时候的英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七分之一,疆域扩大,很多地方靠着残缺的明制官制已经无法妥善管理和运作,这大大增加了他的负担,他可不是一个勤快的人,要不然后世也不会穷的一文不名,累死累活的在工地打工。

    休息一会儿,巴格雅鲁来请他。

    张强转回大堂。

    金声上前,“总督大人,臣还是觉得实行大明原有官制为好,要不然我们就会失去民心,助长清鞑子的气势了。”

    “这样啊,明官制太混乱,我刚才也在后堂想了想,不如实行新的官制,”张强道。

    众人一愣,他们讨论半天还是觉得大明的官制比较好,顺应局势,如今张强提出来要废除大明官制,还让他们不适应。

    “其实自古以来的官制都差不多,只不过名称和作用稍有不同而已,”张强



第265章 官职改革2
    张强只抓兵权和监督百官,以及情报部门的权利,而把财权交给内阁,这就是内阁的权利重心,而官员选用的权利交给金声,则是对他原先职业的看重,以及对他本人的看重,相比内斗不止的隆武朝廷,张强想来金声不会因为他依然只是一个吏部尚书而觉得张强亏待了他,金华义军更有朝气和前途,这就是张强大底气。

    本来兵部已经改独立出来交给国防部管理的,但张强想到还是需要一些制衡的,他想把国防部交给魏无忌管理,魏无忌现在在金华义军中已经享誉全军了,他的屠夫称号,让金华义军变得令人闻风丧胆。

    军需部不再需要了,因为兵部接替了他的职能,张强觉得应该给米林换个位置了,因此也没有让他担任兵部尚书,而是让他担任了军情部的部长,相比内阁统领的各部,军情部的级别要比其他部门低,他将归于国防部和张强直接领导,因此在重量上,还是高一些,军情部毕竟需要和国防部互通有无的,要不然军队收不到军事情报,怎么制定战略方针,所以张强规定军情部和国防部是协作关系,级别要比各部低,而且国防部也不能高过内阁里面的各部,虽然他直属于张强领导。

    民情部和军情部一样,级别低,但他也属于张强领导,可以让张强了解民情,监察部等级别也低,但可以让张强了解百官,这样的部门让张强不至于被底下的官员蒙蔽,也不至于被内阁架空,因为他掌握着军权。

    而兵部和户部则是对于张强自己的一些制衡,同时也是对于国防部的一些制衡。

    一个好的制度是政权延续到保证,根据后面清朝一些人的总结,以及后面民国一些大拿的研究,甚至今天人们的研究,发现明朝的官制具有很大的先进性,清朝一直沿用,只是有了微小的调整,可见其先进,明朝和清朝两朝沿用了近五百年之多,明朝的一些制度甚至沿用到现在的官制上。

    所以张强觉得还是沿用明朝的官制,而只是对它进行了一些类似现代的改造。

    根据百度资料如是说:“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

    再看下面的详解:“明朝的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使得后人容易过低地评价明朝的各个方面。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会发现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疑惑,就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明朝的官制。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而且清承明制,所以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所以在分析了明朝和清朝的官制的一些案例以后,张强还是觉得沿用明朝官制,并且稍微改动。

    这样能笼络一些明朝官员为之效力,并且能得到明朝士子们的好感,稳定自己的统治,同时张强也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大明皇帝可以偷懒啊。

    &



第268章 请求和回报
    就在张强忙着和他的官员们忙碌的梳理内部,定制官制,官职,官位的时候。

    王得仁等的十分心焦,再次派人来和张强交涉,他派了一个叫佟大为的武将进入金华义军领地,找到了金声。

    这时候已经过去了半个月,金声才想起他的家人还在隆武朝廷,连忙来找张强,说起了这个事情。

    张强把米林叫来,“我让你侦查的王得仁部怎么样了”

    米林马上道:“主公,这件事正在侦办中,主要是如今隆武朝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两个方向上,赣州府和南昌府上,目前清军在同隆武朝廷的作战中,赣州府处于隆武朝廷的包围之中,马得功部上次败给咱们以后,转而会同孔有德,尚可喜部,转而援救赣州府,而清军阿济格部正从京师南下增援过来,目的是九江府,九江府是李成栋部,而目前谭泰部正在会同从金陵府增援过来的清兵攻打南昌府的王得仁部。”

    “看来王得仁部十分危险啊。”张强摸着腮帮子皱着眉头道。

    “是啊,主公,要不然他也不会投靠咱们了,因为隆武朝廷帮不上忙啊,金声桓部正在上饶府和范绍祖和马宝部激战,也没有办法帮助王得仁部,同时金声桓部还得分兵保护抚州府,抚州府目前是金声桓部的大本营,面临着赣州府增援清军和南下的清军的威胁。

    堵胤锡部还在远处折腾,根本帮不上忙,倒是有个大顺的李过的忠贞营在附近和谭泰部交战,不过你也知道大顺的流寇性质,到处流窜,因此他们对战局很有影响,他们既想给隆武朝廷一些甜头,又想防着隆武擦朝廷,还想着永历朝廷,又想着抗清,总之他们很麻烦。”

    “局势很复杂啊,”张强感叹道。

    “是啊大人,因此咱们得想办法,王得仁虽然不是好人,但他是第一个主动投靠咱们的清军将领,也是隆武朝廷里面唯一想要投靠咱们的将领,无论他好坏,咱们都得接受。”金声忍不住发声了。

    张强没有第一时间回应金声的话,他知道他关心自己的家人。

    他问米林,“你的人做到和种地步了,能不能安全的把金声的一家老小从汀州府带出来”

    米林有些为难的说道:“汀州府可是住着隆武啊,虽然兵力不多,可附近的义军队伍不少,还有几个将领的兵将驻扎,要想带几十口人出来,而不惊动其他人,也只有王得仁办得到,只是,他需要怎们的答复,金声的家小可是他手中的筹码,不可能不付出就让他配合,或者同意。”

    “看来绕不过王得仁了,米林你去把前期准备支援隆武朝廷的武器装备弄一些过来,然后派人去和佟大为接触,告诉他这些是给他们准备的,让后派人跟着佟大为,或者你亲自带队去,选择精锐或者精干的人手,用武器装备把金声的家小交换出来。至于官职吗,我们还没有讨论武将的官职和品职,就先用明朝的游击将军的官职给他,反正我不准备把他弄到领地来,先让他在隆武朝廷里面做内应,报告一些隆武朝廷的军事动向和朝堂动向。”

    “是,主公,我马上去办。”米林站起来准备出去。。

    张强伸手阻止他,“等等,那些武器装备尽量给一些冷兵器装备,咱们以前缴获的,剩下的破烂,再加上一些咱们生产的好的兵器盔甲,再弄两千石粮草去,这些肯定不会太寒酸,王得仁没有见过咱们的制式装备,就不用给他好的装备了,再弄一些残余的缴获的火炮过去,一定让他高兴的合不拢嘴,这个年头,官职什么的都是虚的,武器装备,粮草才是他们这些武将最



第269章 隆武朝危急
    这几天张强一边在总督府的后院猎骑兵跑马场练习骑术,一边继续深化官制改革,完善官职,官品。

    骑术进展很快,原先他只是会骑马,但说到在马上作战,也只是骑着战马行走,然后能开两枪而已,挥舞马刀去和正规骑兵干仗,他恐怕一个回合就让人劈下来了。

    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南明越来越弱,尤其是他将鲁监国部推向正面撼动清军,将隆武朝廷弄得十分虚弱,成了给他拖住清军,正面和清军对抗的主力军,包裹在金华义军正面,成了金华义军的保护壳以后。

    清军的兵力是无穷无尽的,因为全国有几百万明军被打散,收复,整编,然后派来和隆武朝廷作战,即便是汉军旗他们里面只有十几万已经在清军鞑子白山黑水之间生活了几十年的已经从汉人变成旗人的精锐汉军旗,但扩编以后的汉军旗可是吸收了明军坚定投降清军的精锐士兵和将领以后,兵力也在五十万以上,而且有源源不断的投降后的,死心塌地和清军鞑子走到汉人加入,这个实力是没有办法揣测的。

    况且自从顺治三年以后,绿营,也就是把那些被迫投降,或者将领们带着投降的明军,以及从各地招募的不得不投降的大明青壮,义军这些人,也有近五六十万。

    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有些复杂,无需理解,只要知道清军除了十几万主力士兵,加上汉人的汉军旗,五六十万,绿营五六十万,就知道实际上清军鞑子的实力要比南明的实力要高很多了。

    而且作为清军的主力部队,他们都是骑兵,或者骑马步兵,机动力很强,可以看作是一支战斗力十分强大的部队,他们随便派出出一两万,就能让十几万明军或者义军丢盔弃甲,不战而逃。

    张强现在的金华义军不过才12个野战旅,2个近卫旅团,总兵力不过十二万人的精锐部队,虽然守卫部队的战斗力肯定和汉军旗相当,也人数不少,六万多人,没有裁撤的民兵部队也有三五万人,没有裁撤的村卫队也有一万多人,可总兵力也不过是二十万人左右。

    当然加上水师的三万人,就不少了。如今水师经过整编和精简以后,六个舰队,每个舰队拥有三千人的海战队一支,主要用于同敌人在海上接触,跳帮作战,进行冷兵器搏斗,辅以火枪射击。剩余的为水手,操船的,也能用来战斗,但张强舍不得让水手们战斗,要培养一个路上能打仗的精锐士兵,三个月足以,但一个水手可得一两年才能成型,要求太高啊。

    隆武朝廷有十几万人,其中有三万精锐是张强帮助他们招募训练的俘虏兵转过去的,有两万人是他们经过历次战斗锻炼出来的老兵,其他的都是新招募的,或者俘虏的清军里面的绿营官兵转正过来的士兵,战斗经验也许有,可战斗力恐怕很成问题,将领也不多。

    这点兵力,别说打仗,维护领地的安全都成问题,现在他们还在攻打赣州府,以及同金陵或者从北方京师到来的清军作战,可以说整个隆武朝廷都摇摇欲坠。

    而且人心惶惶。
1...7273747576...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