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小县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冰白
罗兄,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快把你所想到的说出来吧!”
罗不凡道:“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楼家能发展壮大到现在,能令皇帝驾崩,自行称帝,足以说明,楼千元是一个谋全局的人。
而这天下的全局,是北有雪寇,南有蛮夷,东有水贼,西有鲜族。
这四方势力,大大小小分为十几个小国,对庆朝虎视眈眈。”
“鸿昭皇帝虽然早就成了楼家的傀儡,但他在时,庆朝还能安稳,周围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鸿昭皇帝驾崩,楼相称帝,庆朝大乱。
那些势力,就开始趁乱起兵,以图庆朝。
对那些小国来说,庆朝地大物博,是一块大肥肉。
如果能咬上一口,可能几十年都不用吃饭!”
“然而,要想咬上庆朝一口,他们必须先要经过域王这一关。
但是,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要全力拿下各大域王,他们就能对庆朝长驱直入,占尽便宜!所以,域王们接下来会很忙碌,他们无法加入内乱,却要抵御外敌。
四大域王,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那岂不是无人能治楼丞相了吗”
朵扎吐吐舌头。
“错!”
罗不凡果断道,“你难道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了吗”
“身在何处
当然是在东南域!”
朵扎一拍脑门,“罗郎的意思是说卓国师
可是,东南域不也是有蛮……”朵扎话说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应声停顿了一下。
白一堂若有所悟:“不错,卓国师不会受到外敌侵扰。
呵呵,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卓国师反而不受其乱。
如果不是罗兄收服了木传雄,使他退兵锦城,成为蛮夷屏障,卓国师也要措手不及了!”
“此刻,唯一能腾出手来对付楼丞相的,只有卓国师一方了!”
罗不凡点头:“绕了半天,庆朝只是楼相和卓国师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
第296章 崇关受挫
“静观其变吧,卓国师与楼丞相一战,很快就要开始。
只是,卓国师不擅用兵,暂时只能依靠原先那些老将。
庆朝的天下,将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楼丞相的控制下,我们不必插手其中。”
罗不凡说完,又开始翻阅那本机关心法,乱世之下,需要多做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他看似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般望着庆朝,实际上,这些日子以来,他都在琢磨,乱世到来,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不被庆朝乱世所淹没。
这些天,他已经找到一些方向。
卓凌然日日令人暗中打探京城和异族的消息,一时间东南域成了收集天下信息的旋风场。
很快,四大域边界消息铺天盖地的在东南域传开了。
北域被雪寇首领扎里一思带兵十万死死咬住,北域王虽英勇善战,但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摆脱雪寇,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北域王想要出兵讨伐楼千元,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南域,蛮夷两国共同推举的统兵大将斯图合页,因为长时间攻打木传雄镇守的锦城不下,只有调转兵马,前去攻打南域。
南域王谢永裕那两把刷子,刚刚与斯图合页的兵马交锋,就连连败退,将自己带兵打仗的二百五水平展现的淋漓尽致。
南域王试图拉拢天华山的刘国忠和自己共同抵御斯图合页,却被刘国忠婉言拒绝,刘国忠藏在天华山内不出,偷偷看着谢永裕的兵马不断被斯图合页消耗,狼狈不堪。
在刘国忠心里,暗暗打着如意算盘,等斯图合页再败谢永裕,当他的兵马渐渐进入南域之后,他再依靠天险,从天华山冲出来,给斯图合页来个措手不及。
到时候,整个南域都将被自己控制,他夺取庆朝天下的伟大梦想,就将会再进一步。
这算盘打的固然是好,但最终的结果会不会如他所想,一切还不是定局。
东域王郭林是一员猛将,但耐不住水贼首领海波尚依靠大海不停的骚扰。
自从鸿昭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之后,海波尚就不定时的派兵从海上登陆,骚扰东域。
东域边境不堪其扰,百姓们生活的极其狼狈。
海波尚最可恨之处在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东域抢掠一番,看到郭林命大将来敌,马上跳船逃走。
一来二去,郭林被闹的不安生,只能多派兵马巡视海岸,随时抵抗海波尚,如此一来,便没有多余的兵马前去声讨楼千元。
至于西域王么多里天扬,在各大域王中,是最贫穷的一个。
西域兵马勉强能自给自足,本来就没有远行京城声讨楼千元的计划,加之鸿昭皇帝驾崩之后,鲜族首领羌十三郎肆无忌惮的骚扰西域,么多里天扬更是只顾着忙活自己家的事儿,楼千元如何,只能一股脑的抛在身后。
羌十三郎作为鲜族首领,同时也是鲜族第一勇士,用兵如神,本身又凶猛至极,有以一敌百之能,么多里天扬的兵马连连败退,才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西域就已经被羌十三郎打下了一半。
么多里天扬处于极度的被动之中,听说阿古朵一冶在麟城招兵买马,逐渐壮大,于是向阿古朵一冶求救。
阿古朵一冶听说么多里天扬的窘境,打算出兵救援。
事情果然如罗不凡推测的一模一样,四大域王根本没有机会加入声讨楼千元的内乱之中。
而东南域王张天寿,只是个活在卓凌然阴影下的小人物,他此时的角色,很像一个不知名的小郡之主,根本没有人能想起他来。
他在东南域过惯了安生日子,虽然年轻,却像老年的心态,活一天算一天,根本不想卷入纷争之中。
卓凌然知道东南域王张天寿向来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完全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从来都不考虑他的存在。
卓凌然积极准备着讨伐楼千元的大事,根本没有功夫理会张天寿这样的闲人,所以,乱世爆发,几乎对张天寿没有任何影响。
在五大域王之中,张天寿的日子,过得是最为舒适的。
他就像温水中的一只青蛙,越来越慵懒,如果危险突然降临,连一丝抵抗的能力都没有。
在经过十日左右的筹备之后,卓凌然终于决定出兵了。
他率先利用了原来镇守陀城的将领。
在木传雄退入锦城之后,卓凌然也看透了蛮夷用兵的局势,于是便派一个不知名的小将去镇守陀城。
将郑东林等将领调回陵城,随时听用。
郑东林的机会来的很快,他这次作为东南域最高将军,名为虎威讨伐大元帅,带领东南域一半兵马,向崇关进军。
在郑东林的阵营里,龙长生为前锋将军,张肃为左翼将军,墨浅为右翼将军,分别统兵两万,他自己坐镇中军,依旧命陆舒念为参将。
这次,郑东林的团队更加完整,兵马更多,勇气也更足。
在他看来,崇关只是一个小小的关隘,随便就能拿下。
他一定能按照卓国师的计划,从通往京城最近的中路一路推掉崇关、五山关、元城关,最终到达京兆关,兵临城下,夺取京城。
郑东林是被之前战胜木传雄的经历冲昏了头脑,他认为自己在领兵打仗方面的才能还是值得一提的,觉得自己一定能成为东南域的英雄,甚至是庆朝的英雄。
然而,对自己的过分乐观,让他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在出陵城的时候,他拍着胸脯向卓凌然表示自己在五日之内就取得崇关,半月之内一定能拿下五山关。
但却没想到,在崇关,他就遭受到狠狠的打击。
他先是让前锋将军龙长生带领五千兵马在崇关之下叫关,结果崇关守将吕先闭关不出。
龙长生试图强攻,却遭遇吕先强横的弓箭手队伍,没有一个人爬上城楼,兵马却被射杀上千人。
无论是龙长生还是郑东林,都落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五天时间过去了,他们连一个理想的攻城计划都没能拿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吕先的守兵站在高高的崇关之上撒尿。
第297章 龙口失利
崇关的受挫让郑东林遭受到无与伦比的打击,他甚至开始失去战略方向。
京兆关到崇关这一条战线,在他眼里本来就是一条不堪一击的小路,而现在,每一关,都似乎变成了巍峨的高山。
崇关之所以失利,并不是因为龙长生战斗力不强横,带兵不够勇猛。
而是因为吕先这个人。
无论是郑东林,还是龙长生,都太过小看崇关守将吕先了。
在他们看来,吕先只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将军。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吕先是楼丞相手下鼎鼎有名的大将。
当然,楼丞相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只有他知道吕先是战斗力强横,擅长谋略,只要给他一城一地,就能建立功勋的厉害人物。
别人都还以为楼千元派他守崇关,是对这个对于东南域来讲极近的关隘放弃的表现,而他吕先,也只是一颗废弃的棋子。
甚至连楼丞相自己的人都认为崇关会被卓凌然的大军一举攻破。
自然,楼千元的手下并不在乎崇关,这个关卡距离京城极远,后勤线拉的很长,不适合驻守,也不适合救援,如果丢失,也不会对京城造成严重的威胁。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只能说明他们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果崇关失守,卓凌然的大军必然会长驱而进,直取五山关。
说起五山关,是个地理位置很尴尬的地方。
它坐落在山道上,两侧都是巍峨的高山。
如果按照地理条件来讲的话,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但是,五山关又不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为它是建在山道上,造成了城池很小。
只要大兵压境,用极多的数量,推也能将五山关推倒。
也就是说,五山关是经不住大军冲击的。
只要崇关失守,五山关也会直接跟着丢失。
而五山关,又是元城关的屏障,五山关一被攻克,元城关很快就会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
元城关是京兆崇关战线中最大的关隘,屯兵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同寻常。
可以说,是楼丞相安排下的得意之作。
但如果让卓凌然的大军推倒崇关和五山关,一路攻到元城关,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军心的问题郑东林所带的兵马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连克两关,就会让人产生他战无不胜的错觉。
这条战线上的关隘很少,元城关和五山关之间的距离极长,这就造成了,元城关距离京兆关很近,而京兆关又距离京城很近。
元城关和京兆关,是京城的双重屏障。
打到元城关,就几乎相当于打到了京城鼻子底下。
到时候元城关守军的军心会不稳,能不能守得住,就不好说了。
领兵打仗,最贵的就是军心。
如果没有了心气,就算再强大的人,也会变得如同一滩烂泥。
楼丞相深知军心之重,所以,他要将卓凌然的士气扼杀在摇篮中。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最开始攻打城池就遭受重创。
这样不仅仅能打击郑东林军队的士气,还能守住关隘,何乐而不为
楼千元这样安排,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激励元城关的士兵和守将。
元城关是他安排的精锐,如果让他们看到远在东南域的崇关都能固守,他们必然会受到激励。
等有朝一日崇关被攻克了,那元城关的军心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他们只会认为,崇关能坚持那么久就已经不错了,接下来该是元城关表现的时候了之前崇关的将领都能抵挡卓凌然的兵马多时,那我元城关,就让卓军死无葬身之地,有去无回。
而实际上,元城关虽然兵多将广,像吕先这么厉害的大将,根本不存在。
这就是楼千元的心态,从最开始,他就打算正正经经的守卫自己处心积虑夺得的天下。
因此,郑东林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郑东林下了死命令,让龙长生驻扎在崇关外,没有命令不得随意进攻。
这些日子,他没有向卓凌然发出任何战报。
毕竟没有取得胜利的事实,他也不可能无耻的扯谎说自己攻克了崇关。
崇关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攻克的,吕先的强大,已经让郑东林感觉到害怕。
于是,郑东林打算换一条路攻向京城。
这就是通往京城的第二条路,姑且叫做龙海城龙口战线。
这是一条水线,其走向,几乎是和京兆崇关线平行,距离稍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