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被临时限制了自由的洛奇特使,在发了一通脾气,睡了一觉之后,一副不甘心地在餐厅内等待克宁瀚的到来。这是他一整天内,少数几次能够遇到克宁瀚的会面场所。
“睡地好吗?”
“你希望我做恶梦吗?”
“抱歉,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已经提醒过你要慎重了。”
“但是你不过是一个总领事,连公使都不是,就扣押了总统的特使,等回到华盛顿,你的任命很快就会出现变化的。”
……
两人的针锋相对,并没有改变彼此立场的打算。甚至克宁瀚总领事也有点烦对方的咄咄逼人的态度。
拿起了。在上海,洋人很多。数量最庞大的当然是欧洲人,以英国人和法国人居多。但总数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大部分都是商业派驻,大公司的职员,政府官员,还有就是来上海淘金的外国人,其中不乏骗子,赌徒之类的。
数量不算多,但大部分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的洋人,早就了上海英文报纸的昌盛。
其中以为首,、之类的紧随其后。
一如既往的外部消息,也有民国的一些新闻。相比其他报纸,还是不太关注广告的销售,这家从报纸起家的报社,已经看大不起卖报纸的收入了,转而投入了房地产。比如亚细亚大楼,曾经上海滩的第一高楼,就是这家报纸建造的。
拌了几句嘴之后,谁也没有得到便宜的两个人,沉默的吃着食物。
放下之后,克宁瀚拿起了,眼睛从报纸的标题上一一扫过之后,突然停顿了下来。·
“嗯!”
随后细细地阅读起来,良久,心神不宁的克宁瀚站起来,叫来了领事馆的书记员,让他去将市面上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都带来。
等到他回头之后,却发现洛奇特使也在看报纸,看的很认真,这种认真的表情克宁瀚很熟悉,就像是找茬前的准备。
“我认为,英国人的说法言过于实。”洛奇特使抱着双手在胸前,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但是,话锋一转洛奇特使的眼神盯住了克宁瀚,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法官,看着一个即将判刑的囚犯一样:“克宁瀚总领事,我很遗憾地看到你在民国的工作并不如你还在外交部的报告上来的有效。甚至不堪入目?”
“请注意你的言辞,洛奇特使。你要知道,很快,用不了两天时间,华盛顿的回复就会抵达上海,到时候我希望看到的你被装上菲律宾的军舰。永远也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你不仅仅是破坏了我多年的工作成绩,还破坏了美国的外交立场,希望国会那帮老家伙老眼昏花地放过你,不然你的下场一定会很悲哀。”
洛奇特使压根就不担心自己,因为他是总统的特使,是总统身边的人。
当年柯立芝当着可有可无的副总统的时候,他就是随从人员了。
只是他很少跟随柯立芝副总统游离世界,当然作为副总统,不能这么说。得说友好访问。当初柯立芝来民国也是如此。好吧……他就去了协和医院,然后参加了剪彩。当然协和医院的背景很强大,至少对于美国政客来说,确实如此,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大的亚洲非盈利的医疗项目。连柯立芝都已经不要脸地去抱大腿了,更何况是副总统府邸无足轻重的洛奇?
这位当初在华盛顿守着副总统府邸,就像是一个看坟的守墓人……
于是,洛奇坚定的认为。他是和柯立芝副总统共甘共苦过的患难之交。果然如他猜测的那样,柯立芝顺理成章的在哈定总统在任期内突然死亡之后。成为白宫的主人,而他洛奇,也成为了总统特使。可能在下次竞选胜利之后,还能成为政府高级官员,加入内阁。所以,能力并不出众的洛奇特使总是想着自己该如何表现。引起柯立芝的注意。
克宁瀚压根就没有和洛奇争论的心思,他此刻正在担心,上海市面上的中文报纸是否会像描述的一样,东南政坛领袖人物王学谦和美国彻底决裂?
不同于老牌的政客,长期生活在尊卑有序的官场或者军队内。思维上固化的节点。像王学谦这样的人却截然不同,因为博学和优秀,足够让他们看清这个世界发展的轨迹。并不缺乏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尤其大部分留学学生都有着让美国社会吃惊的脑力和求学的渴望。知识积累的速度,比美国的精英学生都要恐怖。
文化的冲击。
新知识的开拓。
让留学学子成为民国知识界不可或缺的领导者,同时也相对的比较激进。
这些人压是压不住的,需要引导和扶持。这是美国政治智囊们的统一认识。而王学谦的身份太过特殊,因为他是仅有的民国一方霸主,同时只要好好地积蓄力量,用不了几年时间,说不定王学谦就有问鼎民国政坛巅峰的恐怖实力。
洛奇特使一直在华盛顿,在来亚洲之前,他对民国也停留在纽约的唐人街的印象里。他能知道多少关于王学谦的重要性?
可是克宁瀚不同,他长期在民国,不是特务也被训练成了特务。
他对民国的了解,甚至已经超过了对美国。就像是青木宣纯,日本军界的首席民国专家,他的人生从壮年开始一直是在民国度过的,对于民国官场社会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已经对他来说有些陌生的日本。
克宁瀚深知,一旦和王学谦决裂,美国在民国的外交将倒退二十年。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从清末开始,累积起来也不过一千人左右的规模。可是大部分留学归来的学子在民国的情况并不好。大部分在大学里担任教授,传播西方知识。一部分进入官场,成为民国庞大官僚体系中的小官僚,也不知道在那个犄角旮旯里窝着,等待时来运转。
可王学谦不一样,在王学谦担任浙江督军之后的两年之内,仅民国浙江一个省份,对美国工业品的进口就以千万美元的速度增长。其中包括钢铁,大型电力设备,通讯设备,机器等。
这些都是附加值很高的工业品,不像是纺织品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的劳动时间就是非常高的成本。
美国人放弃出口民国纺织工业品的想法由来已久,美国不像英国,拥有印度这样人口庞大的殖民地。可以用殖民地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廉价工业品。美国本土的劳动力成本虽然要比英国低廉,但能和印度比吗?放弃劣势产业,扶持优势产业,本来就是一个政客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克宁瀚来说,王学谦的出现肯定是一个契机,一个让美国工业品大量进入民国市场的机会。
甚至他给国会提交过一份倡议书,就很明确的表明,美国应该在技术上支持王学谦的政权,扶持民国在国力上的恢复。用来抵御越来越强大的日本和俄国,就像英国在亚洲拥有日本这个盟友一样,美国也需要盟友,一个强大的可以均衡西太平洋势力的盟友。用英国商品在民国最大市场作为突破口,反正这些行业美国人进不去,卖好民国人至少要比让英国人继续把持要好得多。
这种情况之下,克宁瀚绝对不会允许东南和美国的关系出现裂痕。
原本准备早餐之后,立刻去找王学谦消除误会。好在领事馆的翻译将报纸上的内容告诉了他,并没有像英国人办的那么夸张,至少他可以喘口气,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
而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边上的白宫。
柯立芝总统充分的感受到白宫对于一个政客的吸引力,但作为一个保守派,他并没有急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是再观察。观察在华盛顿话语权最重要的大人物老梅隆的反应。
不过,让他很失望的是,掌管美国财政的老梅陇的城府深的让他都有种绝望的无助。
他根本就看不透老梅隆的真实想法,而且和哈定总统一样,对梅隆有着深深的忌惮和害怕。
另外,他派遣了自己曾经的助理之一的洛奇,作为总统特使巡视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领地。包括美洲的产业和亚洲的殖民地。这是他的另外一种试探,也是他试图伸手进入军方的一种准备。虽说柯立芝在副总统任期内世界各地到处跑,那时候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要去深入的了解军方的想法。
因为身份的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同。
柯立芝现在是总统,他有足够的权力让所有美国人认识到,他是这个国家的决策者。
不过,洛奇特使并没有给他带来惊喜,反而到处都是告状的电文。
古巴总督是一个暴躁的将军,他坚信洛奇特使是西班牙人派来的奸细……
巴拿马总督坚信总统的特使并不是来自华盛顿,而是墨西哥雨林的原住民。
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也跳出来,言辞激烈地恨不得把洛奇扔到马尼拉湾喂鲨鱼……
……
这些都是殖民地的官员的回答,显然洛奇特使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对于这些赌咒一样的小报告,柯立芝完全可以用置之不理的态度来对待。
可当上海驻美总领事馆克宁瀚发来的电报送到他的办公室的时候,柯立芝坐不住了,这混蛋小子简直就是找死啊!





大世争锋 第1216章 【在美丽的南太平洋上】
白宫主人,美国总统。·
柯立芝只有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看着白宫院子里若隐若现的联邦安全人员,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站在美国政坛的巅峰。可这一刻,他的内心之中甚至有点同情,或者说理解他的前任,哈定总统。
当然不是理解哈定这位有明星相貌的总统糜烂的私生活,绯闻满天飞的不检点。而是哈定总统自暴自弃的行为,让他明白了一个事实。总统?就算是美国总统有能怎么样?
当国会希望总统消停,联邦政府内阁又都是华尔街的人。财政部长竟然是财团的首脑,陆军总长给了一个和军队毫不相干的证券公司的经理……如果柯立芝跳起来说,美国的状况一团糟,政府驾驶着美国这艘大船朝着地狱的方向驶去……就因为总统无法行使总统的权力?
有人会相信吗?
现在的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获得一战期间大量的欧洲订单和工业借款,美国的制造业一下子呈现出井喷的发展势头。而总统?最好不要破坏现在美国的大好局面。
就因为这个说法,让柯立芝发现,自己的这个总统和想象当中不太一样。
尤其是站在内阁成员堆里,他压根就没有众星捧月般的感受,反而像是陷入了敌人内部的惶恐和不安,一切都和他预想的差了太多,以至于他开始怀疑,如果美国没有了总统会怎么样?冥思苦想之后,他颓败的发现,美国会很好,而他会很不好。
周围都是华尔街的人,而他是正义的美国公知……好吧,有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想的太多并不是好事。可问题是,在华盛顿,他似乎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商量。找梅隆来?别逗了,看到那个老家伙,柯立芝会浑身不对劲的。
唉……不对,似乎有这么一个人,和他的经历很像,正好也在华盛顿,还是柯立芝的内阁成员,商业部长胡佛。
柯立芝原本是哈定竞选伙伴,原本是他为主,哈定为辅。因为柯立芝表现太好,这对组合不被看好,于是柯立芝悲剧地成为了哈定的助手;胡佛原本是共和党大选中最优秀的竞选人,同样,太有主见,表现太好,被哈定逆袭成功,直到共和党大选内部候选人竞选胜出之后,两人才如梦初醒。
共和党的那帮老头子大佬压根就没有打算选一个出色的总统。竞选的标准是,谁傻谁当选,谁最傻,谁就是总统。
好在胡佛毕竟是共和党内少有的人才。被很多权势人物看好,作为补偿,他成为哈定总统的继承人。也就是说,在哈定总统任期期满之后。·他将成为共和党新候选人,竞选总统。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哈定在任期内挂了。柯立芝这条咸鱼翻身了,于是胡佛就成了柯立芝的继承人。
作为两个失败者,被一个‘二傻子’在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被逆袭的当事人,有着说不出的苦楚。
以至于,在柯立芝入住白宫之后,两人也没有多少往来。
现在的美国,没有总统,照样辉煌腾达。
原本,柯立芝作为胜利者,虽说有走‘****运’的嫌疑,可毕竟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舞台上。可当他看到胡佛风尘仆仆的样子,心情顿时不那么好了。
和胡佛的忙碌不同的是,柯立芝发现自己这个总统竟然无所事事,这很影响他在美国人民面前的形象。
“克拉克,都好几个月了,在华盛顿也难得预见你。”柯立芝在白宫的门厅内,迎着胡佛就走上去了,这种待遇仅次于柯立芝在门口迎接的隆重。这让胡佛很纳闷,自己好像和柯立芝的关系一般吧?
“阁下,我不过是做了一个联邦官员应有的工作而已,这些天走访了南部的一些州,比如肯塔基、田纳西州等地,当地的情况很不妙,似乎对政府的怨气也很重……”
胡佛从八年前担任美国粮食总署,当时还不叫粮食总署,而是粮食筹办委员会,就开始致力于美国市面上的农产品价格的控制。
而胡佛一直以来都是一副严酷的面容面对美国农场主,甚至制定了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政策,来抑制农场主的收入,波及面牵涉到了美国所有的中小农场主。
大农场主反而因为现代化机械的使用,人工成本大大降低,还能维持比较可观的收入。
但小农场主的日子难过了,在战后,胡佛并没有改变他的策略,变本加厉的抑制农产品的价格。芝加哥的小麦期货从四美元一蒲式耳,降低到了二点五美元一蒲式耳,价格还有被进一步压制的趋势。同时棉花等美国的主要经济作物的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
胡佛的政策最受欢迎的是美国的主妇,因为她们可以用更少的钱,购买更多的食物。
说胡佛是美国的妇女之友也算名副其实。
普通人当然不清楚胡佛这么做的目的,但作为政府高官,乃至总统,柯立芝当然清楚胡佛的作法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大量的中小农场主破产,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给工厂源源不断的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而粮食价格的下降,也成为这一政策最好的保护。·
当然,损失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还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自然会有人得利,而得力的就是华尔街和大工厂主。
胡佛做的一切,是一场认为的人口移动,他还无法给这样的政府高压政策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和名词,只是明白,他这样做,就能让美国的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至于因为工人的短缺,而让工厂失去足够的劳动力。
其实归根结底,胡佛所做的是美国人的城镇化。要是单独的给主妇好处,还他不足以吸引共和党的高层们认为他是拥有卓越才干的战略家。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就是城镇化。
柯立芝也清楚,美国想要完成城镇化,将百分之七十的农业人口彻底赶进城市,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执行力。但同时也会承受着让人想象不到的压力。比如破产的农民对政府的失望,美国是一个不禁止武器的国家,很难想象是否最终会演变成为南北战争一样的恶果?
“棉花的囤积数量已经超过了警戒线?”柯立芝好不用胡佛解释,就已经知道他周围商业部长的担忧,尤其是在中部几个州。属于在美国被遗忘的地方,但同时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州是美国农产品的主产区。
“小麦的情况也不乐观……另外玉米……”胡佛担忧的看了一眼柯立芝:“而且涌入城市的农民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进入工厂,很多人都带着怨气,地区的治安越来越坏,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有骚乱的迹象。”
“是否缓和一下当下的政策?”柯立芝知道胡佛担负的工作简直就是革命性的。他是继了英国人的‘羊吃人’圈地运动之后。第二次一个国家在本国内人口调动的行政调控。
英国毕竟国土面积比较小,就算是全英国都将农田改变成牧场,也无法和美国相比。牵涉的人口很难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而美国就不一样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政府职能做出让步,或者出现冲突。不管是哪一种局面,都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可是缓和政策?胡佛想了一会儿,随即摇头道:“不行,这是关键时刻。一旦松懈就全功尽弃了。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棉花的出口减少库存的压力,继续收购多余农产品,这花不了多少钱。”
胡佛不是不清楚美国的家底。托福欧洲打的你死我活,发了一笔大财,根本就不会因为一点农产品的滞销而缺少政府采购的资金。在压缩军费之后,更加宽裕。可胡佛挺不担心政府的财政:“我担心怕有人煽动政府不作为,宁愿让棉花烂掉也不愿意通过其他途经增加棉花价格,可实际情况是美洲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欧洲又进不去,亚洲的情况也知道……英日结盟,美国一点机会都没有。纺织品进不去市场,工厂就不会增加产量,成为库存。”
柯立芝只是想要确认一下情况是否变得很糟糕,可胡佛带来的消息是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细想了一会儿,将一份报告那出来,递给了胡佛。
胡佛低头细看,报告并不长,这是说明了一些商业模式的情况,因为总统特使洛奇的干预,导致最后处于随时可能破裂的情况。
柯立芝咳嗽了一声:“联邦政府对民国的政策你也许清楚,不干预,不扶持,不排斥……但是王学谦是我们绝对不能放弃的对象。而且能够同时削弱两个竞争对手,就是增加我们的实力。就算王学谦是我们谁也控制不了的人。”
柯立芝当然知道王学谦的身份,胡佛也清楚一些。但洛奇就不会那么好运气了,他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配知道王学谦的真正实力。
正因为牵涉到财团,柯立芝才会说:王学谦是他控制不了的人。
可同时,也是他要卖好的人。
胡佛点头道:“没什么可说的,原本粮食总署联合农业部和商业部,对今年联邦政府的棉花政府收购减半的举措,进一步压低棉花的价格,同时控制小麦的收购数量。看来几年我们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迎接明年的大选了。”
“是啊!谁不想放松一下?”柯立芝遗憾道:“可惜一切都让一个人搞砸了,原本那个人在我身边的时候,看上去并不是那么蠢。”
“这是身份的原因,你让一个工人去管理一家数千人的工厂,这是几乎办不到的事。可你让一个大商人去管理一个工作小组的工作,驾驭就轻会变得很容易。”胡佛虽然委婉的形容了洛奇这个不合格的总统特派员,但同时也是告诉柯立芝,过多的干预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政客来说,大部分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
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的强权人物,拿着大棒子全世界地找仇人的家伙毕竟是少数。
而柯立芝的心里也对洛奇的安排有了决定。
至少不能再留在身边,这样的人没轻没重,缺乏必要的克制,这是一个政客致命的弱点。
谈话到此就结束了,然后两人说了一些彼此的见闻和喜好,都是闲聊才会用的话题。相比柯立芝,胡佛这位富商的身价让很多政客羡慕,但在政坛,他还是一个年轻人。
两人谁也不关心民国的谈判是否会成功,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利。最有利的还是民国,王学谦没有理由放弃美国伸出的橄榄枝。而美国人只要放出一些国家储备的原材料存货,这些东西就是不卖给民国,也会卖给日本和英国。
如果民国没有反应也就是算了,但民国想要发展纺织业,对于美国来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至少日本人该头痛了。
度过了三天没着没落的日子,洛奇特使习惯在上海的生活。这座城市很多地方和纽约很像,比华盛顿更加潮湿一些,但还能忍受。冬季虽然不算短暂,但也不像纽约和波士顿那样,大雪没个够的下,直到把道路全部淹没在一片白色之中。
洛奇特使想着华盛顿方面不会给他多大的处分,甚至会安抚他的情绪,毕竟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总统的面子。
在第四天的早晨,克宁瀚总领事派人叫洛奇去他的办公室。
“洛奇先生,你对亚洲怎么看?”
“你的意思是?”
克宁瀚平静道:“总统大概看到了你对亚洲事务的关心,同时亚洲的事物对联邦政府又非常重要,所以想要留你在亚洲。”
“我喜欢民国……”洛奇想着当几年公使也不错,看看克宁瀚的生活,没有人管着,却过着奢华的让人嫉妒的日常生活,简直让人羡慕。
克宁瀚心说:做梦。就你还想赖在民国?是当公使好还是当总领事?这都不是他能够容忍的,关键是这个白痴对民国一无所知:“抱歉,恐怕不是在民国……对了,你对海岛生活习惯吗?比如说热带的岛屿。”
“在马尼拉的生活和轻松,我也很喜欢。”洛奇心说原来如此,要是成为菲律宾总督,这也不错。
克宁瀚拿出一份任命文件,朗声道:“联邦政府任命,……洛奇先生……担任关岛总督,特此行文。”
洛奇愣住了,良久才痴呆的问:“关岛是什么鬼地方?”
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自然不是什么好去处。而现在关岛的地位在美国海军之中也并不凸显,美国在战胜了西班牙之后,获得了太平洋上上千个岛屿,关岛不过是其中之一。
让关岛载入史册的是二战,现在距离二战还远着呢!
同样,要让克宁瀚解释关岛也很不容易,他用文学化的修辞开始了这场说明:“在美丽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串夺目的明珠马里亚纳群岛,这里保持着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拥有让人想象不到的淳朴和烂漫,而在群岛的最南端,就是关岛。”
“你们竟然阴谋让我成为厄尔巴岛的守望者?”洛奇简直语无伦次了,他想象不出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克宁瀚脸色一凝:“别傻了,困在厄尔巴岛上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你什么也不是!”
ps:喜欢的朋友,多支持一下,谢谢!




大世争锋 第1217章 【绕不开的人】
1...586587588589590...6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