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高人一等的智慧,要是靠着一瓶甜丝丝的药水就能够造就,估计这世界再也没有傻子了。
不得不说,高调的保健品开山鼻祖黄楚九,这个步子迈的太大,让社会主流群体有点无法接受。如果在后世,随便那个人一说是保健品,就会豁然开朗,这玩意就是糊弄人的玩意,效果是有,但只不过是一个安慰的效果。
可在民国,别说正儿八经的医生了,就算是能治病救人的资质一般的医生都不多见。
老百姓一旦生病,就经常遇到那些只认钱的庸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变成绝症。进了药材铺,就是把身家性命都要压上的无奈之举。这个世界的百姓对于药物的向往,是后世无法想象的。黄楚九偏好广告满天下的作法,一定能够唤起百姓对于黄楚九的信任。可实际上,中法大药房卖出来的药物,有几种是能够治病救人的特效药?反而被夸大的效果,造成了社会主流阶层的恐慌,尤其是医药界,已经快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
可偏偏黄楚九的广告打响了他的知名度,让他获得了大量的拥趸。这才是他被社会名流所唾弃的原因。
期望太大,他却承受不起这种希望的寄托。
有人骂他不奇怪,没人骂他才是怪事。
张謇作为社会精英,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站在民国社会的顶层看待问题的大人物,他知道黄楚九对民众的危害到底在哪里?内心不厌恶这个卖假药的药贩子是不可能的,属于捏着鼻子接受了黄楚九成为他的大生纱厂的包销渠道的合伙人,可实际上,他对黄楚九的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质疑的。
要不是王学谦的坚持,张謇面对黄楚九的那一刻,真想拂袖而去。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二人可不仅仅是道不同而已。
可张謇还是忍下心头的不耐烦,对黄楚九提出了他的要求。大生纱厂恢复生产还在继续,资金上需要一个宽裕的空间,就必须做出最快的反应。而那批价值数百万的库存就成立张謇最闹心的烦心事。要是能够将这批库存转化成为资金,大生纱厂才真正算是盘活了起来。
所以在貌似黄楚九不停地巴结下,张謇给了黄楚九一个厚道的折扣,这种程度的折扣已经不是交情那么简单,以至于让黄楚九沾沾自喜地以为,他被张謇认可了。
八折,成本的八折。
并不是销售价格的八折,这个数字是保证黄楚九在没有被贪婪蒙蔽双眼的同时,不至于白忙活一场。
也就是说,市场价值5oo万的货物,在销售完成之后,只要黄楚九归还3oo万的货款。
在巨大的好处面前,连黄楚九都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被上天眷顾,注定要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那个人。只不过账期规定的时间有点紧,三个月。不过这不是问题,对于价格非常敏感的民国老百姓的眼中,便宜,足够便宜的商品才具备竞争力。
一开始,黄楚九也不是没有想过捞一笔,大捞一笔。
一次就挣的钵满盆满,然后一举解决自己的资金问题。这个念头就像是魔咒,让他一刻也不消停。可问题是,如果一旦自己这么做了,就无法达到王学谦和张謇的要求,压缩东亚公司的生存空间。将这家本来就和他有仇的公司彻底从民国市场挤出去。
在江浙做生意,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王学谦,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可眼睁睁地看着一大笔钱在自己眼前溜走,似乎还是唾手可得的样子,他心疼啊!
“老爷,要不你去找人说和一下,认个错,家里也能消停一些。”
还以为自家老爷又在琢磨坏事的黄夫人端了一杯参茶放在茶几上,诚恳地对黄楚九建议道。
黄楚九不耐烦地开口:“妇道人家,爷们的事不要搀和。”
“可我听说上海滩的黄老板是最得罪不起的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有一群不要命的人跟着他吃饭,我们得罪了他,连出门都要提心吊胆地,这日子还怎么过?”黄夫人也是生气了,这家里的佣人一个接着一个闹着要辞工,都说老爷得罪了上海滩的大流氓,连带他们都要倒霉,说不干了。
总不能偌大的一个家,家务事都让黄夫人一个人做吧,再说也做不过来。
黄楚九瞪眼道:“是哪个在后背乱嚼舌根,黄金荣的事已经解决了。”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达起来,黄楚九就忍不住一阵得意,虽说他也知道事情机密,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但还是忍不住嘚瑟几句:“老爷我是在谋划一场大富贵,马上就要做一笔大生意了。”
“得了吧,上次你这样说,家里头多了一家澡堂子……”
“出去,我要静一静。”
黄楚九真的生气了,他现自己就像是一直不被理解的独行者,身边连一个支持的人都没有,太寂寞了。回想起和王学谦的那次见面,他猛然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东亚公司的纺织厂要比药厂的规模大的多,实力也强大的多。
可王学谦又为什么要针对这家工厂下手,挤压东亚公司的商品?
黄楚九虽然不做棉花生意,也不做棉布生意,但他清楚,不管是纺纱还是织布,这门生意都被一样东西制约了,棉花。民国的农民种棉花都不大积极,一来需要好田种植,棉花吸收土地的肥力太过快,对田地的损耗是惊人的。其次就是农民的守旧思想,就算种植棉花收入更高,但必须保证口粮的充裕才会选择。
这也是张謇在开办大生纱厂之初,就设立弄坑公司,用来解决棉花问题。
在崇明等地开办农垦农场,彻底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范畴,就是为了保障大生纱厂的棉花供应。
可随着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声纱厂的原料供应也渐渐地无法满足纱厂的需求。这时候王学谦突然针对日本的棉纺工厂下手,显然他肯定有了更大的底牌。
原料、生产和销售,这是工业化的纺织工业无法避免的三个环节。
自己是销售这个环节,那么生产就是大生纱厂,还有可能其他纱厂,但原料从何而来?
无法知道这一层关系,黄楚九也是寝食不安,因为这关系到他是否能够将生意延续下去的最大的因素。如果是干一票就走,他必然要选择利益最大化,可要是细水长流的生意,他恐怕不挣钱也要把这次的生意做好,因为只要打开了销售的渠道,等于又多了一门来钱的路数。
在家里琢磨了两天,黄楚九终于下了决断,长叹道:“但愿这不是黄某的故作多情。”
很快,从上海出的电报抵达黄楚九在黄河沿岸的各地联络点,目标是山东、河南和山西的农村市场。
这也是黄楚九的奸猾之处,这厮走生意,向来都是见好处就上,见弱点就捅的家伙,能够在背地里下刀子,绝对不会走到台前。和东亚公司的敌对也是看到‘仁丹’的小广告弄得民国到处都是,要是能够将东亚公司的广告效果不花一分钱的夺过来……这生意肯定做得。
但是和‘仁丹’对抗不同,布匹的销售大城市里虽然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仅仅不过是一个环节。布匹是民国所有人都需要的必需品,在农民把赶集当过节的时代里,进城绝对是要办大事。要么是求医问药,要么是有冤屈要伸。
总之,平常日子里,进城是百姓很抗拒的。
而黄楚九将他的销售渠道放到普通的县城,一来可以躲避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而来正好是棉布销售渠道最后一道环节。对别人来说,这样做很麻烦,但对于黄楚九来说并不难,因为他的医药公司的成功也依托了县城这个销售环节。
既躲过了日本大公司的排查和反应,又减少了渠道中的中间环节,利润更加客观。
最后,黄楚九将利润定在了两成,也就是说他卖出去的布对于织布厂来说是亏本销售,这样的价格足够在价格战中打响第一枪。而且棉布还有一个特性,虽然属于长期消耗品,但是周期并不会太短。穷人家一件衣服穿几年也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一旦市场接近饱和,等于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内,东亚公司的货物将无法进入这些市场。
而且在销售之前,黄楚九还向王学谦提了一个建议,他考察过大生纱厂的样品之后现,大生的布匹并不比东亚公司的洋布差,唯一的区别是在印染方面不如小日本的公司花样多。但作为布匹最大的消费群体的农民,更喜欢的是深色的单一花色的布匹,浅色的就很少用,印花的更少。所以,没有必要打响产品知名度的时候把名声留给东亚公司,干脆直接用大生纱厂的牌子。
等到把小鬼子逼急了,再用以次充好,山寨货,败坏小鬼子的名声,彻底将对方驱逐出这三个省份的市场。
而这个建议让在王学谦的肯下,获得了实施的机会。
张謇这段时间都在上海,纱厂的管理已经彻底和他无关,其实他内心也知道自己的管理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儒家思想教育下的张謇,这么可能用以德服人的招牌和洋人的商家去竞争,结果自然会被打的鼻青脸肿。
在毫无底线可言的倾销策略下,任何一家没有国家支持的民族资本都会在价格战中最后失去竞争能力。
而张謇在退出政坛之后,选择了和其他退出政坛的文人一样,写书立言。这是一个儒家传人在退休之后,选择最多的消遣生活。当然,同样是忙碌的,甚至可能比当官的时候投入的精力更大。如果回到老家,张謇能够选择交流的文人名士几乎找不到,可在上海根本就不缺。
张謇也算是如鱼得水地开始享受起退隐生活,时不时地还关心一下大生纱厂的情况。
有机会的时候,串串门什么的,在听到了黄楚九的办法之后,张謇也是沉默良久,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要在北方三个省份能够打开局面,大生纱厂的局面就全盘活了。这一切都归结于一个毫不起眼,他根本就看不起的小人物,黄楚九。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话:“这个小家伙是另外一个胡雪岩。”
这算是高估吗?
不得而知,因为胡雪岩的层次是黄楚九这辈子都没有接触过的,如果他办好了大生纱厂的库存变现的事,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个黄楚九原先够都够不着的层次距离他已经不远了。
相比黄楚九的如鱼得水,从燕京辗转到上海的松井石根却遇到了信任的危机,和他接触的日本商会根本就不相信他,或者说他无法获得最终的决定权,成为主事人。这让他已经身居高位的松井石根很恼怒这帮商会的家伙的不识相。
他的副官过来,也是一脸的凶恶:“将军,要不要我们暴露身份,让这帮眼高于顶的家伙知道,并不是谁都可以得罪的。”
松井石根冷哼道:“你以为他们不知道我的身份吗?只是他们选择装聋作哑,明明知道,却故意装作不知道而已。”
“这帮混蛋!”副官同仇敌忾地抱怨道,连松井石根都没有办法,他一个小小的副官,连少佐都不是,还能有什么办法?
沉吟了一会儿,松井石根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人物,雅木西子。这个在青木宣纯计划中肯定有很高期待的女人,随口问道:“西子小姐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吗?”
副官不解道:“她连人都没有出现过,当初在燕京联络的时候她也不过是说了一句话,该出现的时候,自然会出现。”
松井石根终于明白了他的老师在离开燕京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对他嘱咐,这趟南下的差事并不好做。
商会不信任军方的情报消息,而领事馆给予的支持在租界几乎毛用都没有。而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让松井石根单独行动的话,他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在内心深处,松井石根已经开始后悔接了这份差事。8
大世争锋 第1237章 【傲慢的家伙】
松井石根并不是无能之辈,只不过他的能力更多的是执行,而不是开拓。
这是性格决定的,而不是他能力不济的原因。来上海之前,他在长春停留过,遇到了在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担任总裁的松冈洋右,不同于军界出身的政客,松冈洋右是外交官出身,拥有美国教育背景,但内心还是传统的日本思维。
松冈洋右就很坦率地告诉松井石根,想要在上海立足,其他的能力放在一边,只要表现出经济上的判断力就可以了。
当然,这家伙也不是纯粹好心,而是旁敲侧击的告诉松井石根,要是没有经济头脑,还是干脆回国带兵来的逍遥,显然不是太看好他。毕竟松井石根在军队中生活了十几年,无比的熟悉军队的日常生活,但要和商会打交道,确实很不容易。
因为在商会的眼里,他的军队履历并不是什么优势,而是最大的短板,他不过是一个门外汉。
不同于冈村宁次的智慧碾压,用非常高端的战略布局让对方折服,松井石根在和商会的第一次见面中一再强调,他是代表着帝国,是来开拓辉煌的。
两种开场高下立判,对方会服气在商业上毫无建树的松井石根才是真的见鬼了。回到住处,松井石根忍不住一次次的回忆和商会的见面,其中对方几次谈到布局,日本商品在民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民国地方商人担心民族感情的爆发转移到他们的身上,而选择其他品牌的商品。
同时,纺织商会的人也抱怨,棉花收购一直是掌握在民国商人的手中,原料的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的供给影响严重。单纯地进口棉花纺织加工的方式,无法获得利润等等
原料!
松井石根在仔细回忆之后,终于发现一只围绕着日本纺织工业的重要元素,就是原料。
也就是棉花。
民国的棉花集散地在上海和武汉,如果进口,英国殖民地的棉花自然最便宜。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英国在本土已经开始放弃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英国本土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几乎让任何制造工业都承受着无与伦比的成本风险。但别忘了英国拥有三千万平凡公里的殖民地,超过四亿的管辖人口。
在印度,西非,乃至其他地方,英国都可以让殖民地政府大量种植棉花,用来支持英国的纺织工业。而上海拥有英国人在亚洲最为重要的纺织工厂。
所以,英国在棉花供需稳定的情况下,看在日本是亚洲盟友,小兄弟的面子上,多半会给一点价格低廉的平价棉花。可实际上,英国当年最大的棉花供应地区是北美,随着美国在原料输出上的减少,英国对美国采取封闭市场的固守方式,英国人的原料供应也略显不足。但英国在民国纺织市场的份额中,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份额。
原本冈村宁次的想法是通过挤压民国纺织业的生存空间,但让英国人去顶雷,然后吸收英国在民国的市场份额。这是一块最丰厚的蛋糕,在商人的眼里,这是一座金山,别看日本商人一个个很有礼貌的鞠躬,不把下跪当回事,可在钱的问题上他们的爱超过家人,超过国家。
在住处闭关两天,松井石根终于也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冈村宁次的想过太过激进,惹怒英国人是不理智的作法。当然,如果转移民国民众的仇恨有利于日本商品在民国的销售,他也支持。关键是和英国庞大的工业体系竞争,这就显得太过大胆了。于是他将计划更改了一下,在北方,天津是北洋纺织业的中心,拥有六家大型的棉纺工厂,工人数万。可在原料供应和市场上,却一直被日本的纺织品死死的压着,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原因就是日本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棉花的供应。
既然在天津能够成功,为什么不在上海实施?
所以,棉花成了松井石根最关注的焦点,这一关注不要紧,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民国最近五年在上海的棉花交易的规律性。民国的商人几乎将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囤积,然后炒作挣取暴利,按照棉花的收割时间来算,新年之后是新棉花入库不久,这时候的民国的纺织厂但凡拥有足够的资金就会大量囤积棉花作为一年的生产需要。
因为入夏之后,棉花的价格会随着库存的持续减少会有一个缓慢的提高。
但是工厂不能停工,只能用比较高昂的价格采购棉花。而入秋之后到棉花采摘期这段时间,将是棉花最为疯狂的争夺战。
工厂为了保证生产所需,会咬着牙买下高价棉,但这一时期的棉花价格虽然高,但交易数量不会太大,因为棉花采摘期之后,会立刻回落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反而夏天这段时间的棉花价格并不是最高,但交易量大。因为民国民俗中有一个习惯,在夏天的时候就会准备秋天的衣服,甚至过冬的衣服。这段时间棉布的销量将是最大的。
所以,松井石根将原料战的时间放在了夏天,准备一举通过囤积等手段彻底压垮民国纺织工厂的生存空间,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份报告殷实,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唯一的难题就是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纺织业一样,日本的纺织工业同样也不好过,甚至比民国的纺织工厂的日子更难过。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没有原料生产的能力,他们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原料来自于民国。利润低,受到原来市场的风险大,和同期其他行业相比,这是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生意,但如果一旦完成了对一个市场的完全垄断,拥有了价格商议权之后,就是旱涝保收的一门生意。
王学谦不愿坐视民国纺织业被击垮的原因也就是在这里,民国纺织工业想要彻底击垮各国的纺织工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只要民国纺织工业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市场份额,比如说一半左右,日本也好,英国也罢,在民国想要完成纺织品的倾销就会陷入一场毫无头绪的价格战之中,如果如法承受这种巨大的损失,那么结果就很可能会变成纺织业无法成为洋货倾销的目标。
要想保证民国纺织业的这片天空,就不得不考虑原料供应的问题。
所以,松井石根还是有点门道的,很快就摸到了对付民国纺织业的命门,至于资金?他和松冈洋右的关系不错,别人动不了南满铁路的资金,但他却能动用。
因为那是属于关东军的金库,同时也是陆军的金库。
而松井石根是日本的陆军将军,他的这个身份给予了他获得资源支持的便利。可如果是冈村宁次的话,因为身份的问题,一个中级军官,想要动军部的金库,他是疯了,还是咋的!
在接连打击之后,松井石根终于找到了自信,和属于他的优越感,至少他有八成的把握能够让商会那个住友财团的家伙大吃一惊。
长庭野夫,住友财团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
他是住友财团的老臣子,家族一直和住友家沾亲带故,数百年的联姻了,根本就分不开彼此的关系。眼镜片后面,闪光的眸子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犀利,放下了松井石根的提案书之后,问了一下他的秘书:“松井先生放下策划书之后就离开了吗?”
“是的先生,他离开的时候说,霞飞路上有一家地道的法国餐馆,他忍不住美食的诱惑,自从离开欧洲之后,很久没有品尝到那种浓郁的味道了。”秘书还试图解释,霞飞路上的法国餐厅很多,他正在寻找松井先生最可能现身的地方。
长庭野夫摆手道:“不用去找了,我知道是哪家餐厅,这个高傲的家伙……”
和民国的上流社会相同的是,日本的上流社会将值得培养的家族子弟会送到外国去培养深造。不同的是,民国的上流社会更倾向于美国,而日本家族更加倾向于英国。这不仅仅是日本是英国的盟友,小弟,跟班……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是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想要改变确实不太容易。
几年,甚至十年的学习之后,在欧洲游离之后回到日本。这时候才会受到家族的重用。长庭野夫也是如此,他在英国生活了五年时间,在欧洲游历了近一年才回国。
在欧洲的时候,那种与日本饮食截然不同的口味和食材让他并不喜欢,尤其是英国湿冷的空气和几乎是糊弄人的饭菜让他痛恨欧洲的经历,可法国和意大利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也是霞飞路法国餐厅的老主顾,当然明白霞飞路上最好的法国餐厅并不大,厨房只有一个大厨,但老板是一个地道的法国厨师,餐厅名字叫梦巴黎。
长庭野夫也明白对方傲慢的态度原因,毕竟是个将军,被糊弄地脾气上来了。
幸好这是在商场,如果在军队里……松井石根很可能就将指挥刀的刀把砸过来了。
感觉有点好笑的长庭野夫吩咐司机,带上保镖去了霞飞路。
倒不是长庭野夫故意拖延,而是作为商会会长,财团经营的地区负责人,他的时间一直很紧张。在看到松井石根的策划书之后,已经距离松井石根离开已经超过了两个多小时,而他抵达餐馆之后,已经是三个多小时之后的事了。
当然,他也可以直接将松井石根请进来,并给予最尊敬的待客之道。可在他没有摸清松井石根的门道之前,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可不想和军部的人扯上关系,更不愿意和一个将军共事。对方如果强势一点的话,会一下子夺走他的主导权,然后将他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傀儡,这是长庭野夫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而松井石根呢?因为太过傲气,决定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同时也看一下对方的诚意。
如果说什么也不愿意合作的话,松井石根也不是那种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大不了回国去他旅团部上任而已。
可他又有点担心青木宣纯会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说一些不太好的评语?
老师坂西利八郎会不会难堪,失望?
这是他坚持在餐厅等待,给对方一个挽回彼此间隔阂的机会。当然,这是一个多小时之前的念头,他去餐厅之前,还去理了一个发,修理了一下胡子,可在餐厅坐下之后,光喝水干坐着一个多小时,让他有点等不下去了。
尤其是法国人请的那个服务生,一脸嫌弃地掂量了一下他给的一块钱消费……勉为其难地让他在餐厅的角落里坐了下来,继续等人。
坐在餐厅的椅子上,松井石根忍不住胡思乱想,长庭野夫回不回来?
就算不来,他也不相信对方会猜不到这家餐馆在霞飞路上的名气,相比之下,他不过是一个过客,长庭野夫才是主人。在假扮成司机的副官从车上下来进入餐厅第三次询问松井石根,是否给长庭野夫的办公室一个电话的时候,在坐在他们斜对面的一个‘土鳖’,为什么松井石根一定认定对方是土鳖的原因就是那家伙一脸暴发户的横肉,恨不得将所有的财产都挂在身上的嘚瑟模样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