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在中天楼之上可以一眼看到古城的边,新城与老城的相交是岁月交替留下的印记。古城里的老屋一家连着一家,如果视角在高一些不难发现整个古城中是以八卦为型。窗外窗,楼外楼,城外城,每一处地方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这就是阆中古城的魅力。

    除了中国最美古城,还有风水文化,特别建筑,在阆中古城还有三国文化。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敌万楼是明代所修建的,楼高10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均沿45。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印证了在《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表明此楼是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建的创意。

    在张飞庙可以了解到关于张飞很多历史故事的片段,从桃园三结义,再到生擒刘岱等等英勇的战绩。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关于张飞使用过的武器及装备。庙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碑刻匾联,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

    阆中古城没有太多的商业化,这里很多商铺都是当地人在经营着。没有所谓的酒吧一条街,也没有到处都是卖纪念品的商铺,葱绿的树叶让一条条小道变的清凉起来,屋檐下的灯笼有的已经泛黄,行在路上的游客走走停停,偶尔听到一些老宅子中的麻将声。

    古城的街道巷命名也很有历史文化底蕴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树街,古莲池街,槐树街。有以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状元街,三陈街,良牧街。以商贸命名的广东会馆,浙江会馆,陕西会馆。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管星街,笔向街。有以手工业发展内涵命名的机坊街,醋坊街,蒸馍巷等等,这些不同的风格让阆中古城多了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要说阆中古城最具有代表性的除了这里的历史文化,还要说到这里的特色建筑,但要说到这里的建筑那最能有代表性的那就是杜家客栈。

    说起杜家客栈还是有点历史背景的,早期这里的是大财东杜宝山的居所。杜宝山的三子杜立生是青帮的头目,后来这里成为了青帮的活动场所之一。后来在1943年,杜家客栈曾被政府租用开银行,建国后曾先后作过城关区政府,金库,航运管理站,航务管理所和港务监督所。

    杜家客栈是非常典型的清代四合院,而且修建的院子内多以石头为主,在整个杜家客栈里都可以看到主要以木质为结构修建的。整个院内有43间屋子,从前门到后门需要经过三道街门。杜家客栈给我的感觉最不同的就这里的建筑特色,整个大院内没有一样重复的,不管是门框还是屏风都非常的精致。




第八百二十六章: 出发剑门关
    整个杜家客栈由于地形的原因,由高到低修建。在同一中轴线上连串四道天井,从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这些在古时候的风水学中也是非常重要。触摸着早已褪色的木门,感受着唐宋明清的建筑风格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段旧时光中。

    我喜欢这样的小院,宁静而又古朴,喝喝茶,发发呆,不是最充实的生活,但却是我最向往的那种简单生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木板都仿佛为我们讲述着它的故事。

    窗花上的雕工或许只有中国古代时的工匠才有如此的精致工艺,而且雕刻的都是栩栩如生,与古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杜家客栈的一些房子的横梁也是采用了古代的制作工艺,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们留下的智慧。

    说到滕王阁,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在阆中古城也有一座,它位于阆中沙溪场玉台山上,迄今已有13多年历史,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

    阆中滕王阁至今还保留着唐代的佛塔一座。佛塔为四方形塔基,刻有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坐于莲台。上有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这座石塔有非常奇特的一点,那就是站在任何角度看座塔,它呈现出来都是斜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唐代斜塔”。

    由于滕王元婴的个人名声影响,使得它历来成为奢侈浮华的代名词。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滕王阁夺锦亭时,写下了“寺锦轩中醉倚栏,锦屏苍翠插云端,生平不喜言争竞,付与游人自在看”的诗句。

    如今的滕王阁在经历过战火和毁坏之后重新修建的。阆中古城至今还在春节期间举行迎銮出銮的大型活动,据说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行隆重的迎銮出銮活动,“天子王族”要出宫观灯,察看春节盛况,与民同乐,其景喜庆热闹。

    白塔建于明朝末年,距今有近4年历史,白塔有十三层,275米高,塔内有螺旋型楼梯,可登上塔顶纵览阆中全景,这里应该是整个阆中最高点的地方,而且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阆中全景。

    这就是我眼中的阆中古城,没有喧闹,只有安静。在这里我可以放下更多的自己,去感受自己从未知晓的故事。很多时候当我们走过一些地方,但是没有细细的品味哪里的任何一物,但阆中是留给我很多记忆的地方。

    告别美丽的古城,出发到剑阁。

    剑门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八百二十七章: 剑门蜀道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称五华山,笔架山,京兆山,绵亘剑阁县西北界,属龙门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县境,东北与巾子山相连。山有五峰,山体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峦叠嶂,气势磅礴,数十里外能览诸峰。西河、闻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洞深莫测,内有怀抱石、黑水潭、鬼门关、阎王碥、一碗水等景点,相传此水能预兆来年丰欠,因名“灵湫”,“龙洞灵湫”时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之“五子晴岚”,即是指此处。清代杨瞻有诗“五子屹立五弟兄,擎天摩日两分明。雨雷才向山头过,苍绿无涯处处生。”山上自然风光极为秀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千古名句流传了几百年,四川由于处于盆地之中,四周都是大山大河,外人是很难进入这个地方的,这里还是易守难攻之地,由于自古富庶,四川还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所以当时的四川就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一样,任凭世界风起云涌,我自潇洒自如。

    可是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你可知写的是哪里是整个四川吗,不是,其实是1多年前李白游历至此通过中国古代交通史上最早的栈道,也是最艰难的道路,此道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要想在蜀中称王,这个天险必须攻下,它就是著名的剑门蜀道,剑门关。

    剑门关关楼,几经毁坏又多次重建修好,关楼宽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剑门栈道,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路过剑门山,看见很是险峻,便命令士兵开凿修路,架飞梁,搭栈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都说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剑门之险,前面三个都已经是很知名的景点,也成为争相前往的地方,但是剑门关却显得很例外,仿佛被遗忘一般,很多人来川旅游到剑门关的真的不多,反而很多人只是听说连想去的想法都没有,有人说剑门关距离成都比较远,而且在川北,川北除了剑门关就没什么其他知名风景可去,其实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管怎样,作为通往四川的“蜀道”,这里还是四川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所以,在我们不妨到剑门关去体验这个不一样的景点,多了解这一段厚重的历史。



第八百二十八章: 翠云廊
    从剑门关下来,我们来到翠云廊,这里的柏树一般都有两臂围拢那么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台阶道路很宽,都铺设着白色石头,道路两旁的大柏树,一般都有两臂围拢那么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剑州知州后种植的。

    奇特古朴、繁盛杂乱,树枝繁茂、虬枝盘曲,满眼浓绿、掩地蔽天,行人从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过,恍如身在一片绿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称作翠云廊。

    “翠云廊”出自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官员乔钵的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这是乔钵任剑州知州时写的,从诗句中的关键字我们就能猜出写的是“蜀道”,剑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剑阁县以及周边部分地区,诗中描写的是古蜀道“金牛古道”,翠云廊就是这一段古驿道,诗人在问驿道两旁的千年翠柏为何人所植千年!没错,清代的时候这些柏树也都远远超过千年了。

    四川绵阳梓潼县到广元剑阁县境内的蜀道称为“剑门蜀道”,著名的剑门关就在这里,“翠云廊”是这段蜀道中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成都平原的门户、进出要道,诗仙李白,大文豪苏东坡出入四川都曾经过剑门关,并留下诗文。

    自从乔钵的诗出世以后人们就把这段蜀道叫做翠云廊了,这个名字既诗情画意,又很形象。今天我们经过这段古道时就会深有感触,道路两旁很多粗壮挺拔的古柏格外显眼,枝繁叶茂,高耸参天,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令人赏心悦目,沧桑古朴的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古蜀道上金戈铁马的年代。

    据统计翠云廊范围内的千年古柏有一万二千多株,加上之后历代增栽的共有数十万棵,分布在三百多里的古蜀道两侧,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的“张飞柏”,张飞曾为刘备镇守阆中,这一段是从成都到阆中的重要驿道,人员来往较多,所以张飞命人栽柏树,因此这些古柏也叫“张飞柏”,树龄均超过17年。

    不过,蜀道在三国之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开辟了,驿道两侧种植树木也是始于那个时期,而且,秦始皇当年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古代高速公路”驰道,也叫直道,要求道路两旁都要遍植柏树,以彰显始皇帝的威仪,翠云廊的古柏中有很多树龄超过两千年的,就是秦代古柏,在清代乔钵写诗之前这段蜀道叫“皇柏大道”,“皇柏”指的就是秦始皇时期种的柏树。

    从这里回头看剑门诸山,它们高高地矗立在天边,那些山脉连绵不绝,朝着东南方向不断延伸,而深沟悬崖回旋往复、曲折环绕,要数西北方向最为险峻,恐怕即便是有猕猴攀岩爬树的本领,也是无可奈何的!

    实在是太壮丽了!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第八百二十九章: 蜀道历史
    翠云廊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七曲山大庙北行不多远,就见道旁一棵巨柏,高24米,干粗67米,树冠覆盖45平方米,树龄23多岁,苍劲挺拔,郁郁葱葱,这株古柏被誉为翠云廊上“古柏王”。

    鸳鸯柏,高18米,胸径1米,材积11立方米,两根粗壮的枝桠从同一树头上分出,形成一对鸳鸯交颈而眠,故名鸳鸯柏。传说此柏是剑门山区的一对鸳鸯鸟投胎转世,情人们来此祈祷,会更加恩爱。

    天桥柏,高18米,胸径1米,材积10立方米,因巨型枝桠腾空横伸,犹如架在空中的桥梁而得名,相传是古时神仙上天的通道。

    三国蜀汉263年夏天,蜀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被押解洛阳路过此地时,大雨倾盆,便在此树下躲雨。到洛阳后,传出阿斗不思亡国之耻,乐不思蜀的消息,百姓闻后非常气愤,发怨于此树,便火烧刀削,天长日久,南侧的半边树干全部干枯了。民间以此树喻不思进取、难以成才之人,称之为“阿斗柏”,亦称“歪脖子树”。

    松柏长青树,树高27米,胸径116米,材积109立方米。据专家考证,该树大约植于秦惠王时期,树龄已有23多年。它树干似松,枝叶似柏,果实大于柏果,小于松果,既像松又似柏。1963年3月2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时指示,“要好好保护这棵松柏长青树”,“松柏长青”一名由此而来。1987年,经林科所植物分类专家鉴定,该树为濒临绝灭的古老树种,世界仅此一株,将其命名为“剑阁柏”,并公布为一级保护树种。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蟠根惊窜蟒,弱干识栖凤”,“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天”。苍劲的身躯,留存了古朴风韵;翡翠的情怀,染绿了人们的胸襟。漫游在翠云长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想秦关汉月,吟唐风宋韵,怀历史之苍茫,感岁月之悠长。翠云廊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的确,无论如何赞美“翠云廊”都不过分,她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更给以古蜀道无微不至的呵护。



第八百三十章: 黄龙
    黄龙的得名,来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这里是黄龙真人修炼之地。黄龙真人帮助大禹治水成功后,得道成仙,于是以身躯化作彩池、奇滩,构成了黄龙沟绝美风景。

    黄龙沟也因为酷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以它“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而声名远扬。藏民称之为“东日瑟尔磋”,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指雪宝顶)、金色的海子(指黄龙沟)。

    明朝的时候,人们在此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随着时间的推移,庙会渐渐融合各族风俗,成为盛况煊赫、汇集西北各省区各族民众参加的千年转山庙会。

    在黄龙除了生活着各种珍稀动植物,更有藏、羌、回、汉等族人民生活在方圆数百里的雪山幽谷之间。远古传说让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美好愿景,以一年一度的黄龙庙会作为狂欢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便是黄龙庙会最热闹的时候。

    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群山万壑之间,就是当地人民生活的家园。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年出不了几次大山。有些老人甚至一直生活在山里。但是他们的家园并不枯燥。

    34余个彩池随着周围景色变化和阳光照射角度变化变幻出五彩的颜色,被誉为“人间瑶池”。海拔从17~5588米的山势变化,让黄龙周边形成了奇异的立体气候带。

    上山下山是一次季节更替。出谷入谷,是一次高原与盆地的变幻。走乡窜户,就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更有无数山外游客带来奇闻异事。

    生活在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民俗和兰花荟萃的黄龙,这里的人并不闭塞,居深山望世界的感觉还格外奇妙。

    黄龙景区的气候,既受冰川高原地貌影响,也受外来气流影响,还有高山、深谷分割。因此同山不同天气,一谷山花烂漫一谷白雪皑皑的景象经常可见。

    黄龙的春夏很短,秋冬却很长。冰雪消融,天气却并不怎么转暖,春寒料峭是主流。

    山花初开已是盛夏,转眼之间,又是秋日彩林。短暂的春夏,美丽的风光,让当地人对好天气格外珍惜。

    春夏之季,蓄积已久的热情就找到了宣泄口,对生活的激情更奔放,对山外的游客也格外热情。

    黄龙处于高原地区,又是藏、羌、回、汉多民族杂居,于是各民族美食汇聚一地。
1...117118119120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