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未知
在经过东武一战之后,诸葛亮对刘闯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感觉的出来,他对刘闯似乎多了几分眷恋和依赖的感情。
刘闯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不过后来一想,大体上也就想通了问题所在。诸葛亮虽说少年老成,却毕竟年纪还小。以前,有诸葛玄在,可以为他遮风挡雨。可现在诸葛玄死了,而他的兄长远在江东,也就是得诸葛亮不得不提前撑起这个家,所以在人前,总会表现持重。
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也许,他把对诸葛瑾你的那种濡沫之情,转移到刘闯的身上。
加之刘闯对他的尊重,以及为他报仇雪恨,都使得诸葛亮的感情,从刘备渐渐转移到刘闯身上。
“徐奕?”
刘闯愕然,有些困惑。
这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他从前根本没有听说过。
但既然诸葛玄如此推崇,说不定也有些本事。在三思之后,刘闯便让吕岱带人前往东莞县,寻找诸葛亮所说的这个徐奕。说来也巧,如果刘闯再晚两天,徐奕变态离开琅琊,前往江东。
这徐奕,究竟何人?
在历史上,他曾避难江东,得孙策礼遇。
但因其家小还在东莞,所以徐奕便改换姓名,想要回家把家小接去江东。哪知道,他回家之后,就被曹操征辟为掾属,后来还随曹操西征马超。
那时候,关中新服,尚未安定。
于是曹操留徐奕为丞相长史,镇抚西京,关中从此平定。
后来,他还担任过雍州刺史,又还丞相府东曹……总体而言,这在三国时代,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惜因为没有在三国演义中登场,以至于很多人,包括刘闯,对他全无印象。
而今的徐奕,还不是那个为曹操所用,意气风发的尚书令。
他正处于一个极为窘迫的阶段,又因为琅琊郡连番发生战事,让徐奕感到惶恐不安,便生出前往江东的想法。不过,刘闯既然来招揽他,徐奕一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刘闯现在,还是一个流寇的身份。哪怕他是中陵侯的后人,却没有正名,所以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可吕岱态度坚决,徐奕也不敢太过执拗。
要知道,刘闯挟大胜萧建之威名前来招揽徐奕,如果真的把刘闯激怒,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再加上有诸葛亮的书信,让徐奕多多少少放心。
于是,他带着家小,随吕岱一同来到东武,满心忐忑的面见刘闯。
“子明,若我欲在北海立足,何以解后顾之忧?”
在东武县衙堂上,刘闯好奇打量徐奕。
徐奕思忖片刻之后便回答道:“齐郡袁谭,泰山吕虔,东莱管统……余以为,皆不足以为公子所虑。兵事之上,自有公子运筹帷幄,奕只言政务。余以为公子当前就面临一个巨大忧患,便是来年饥荒。”
“哦?”
“东武。琅琊,黔陬,合计人口约十万人。
若公子再取北海国,治下人口将达到三十万人……问题是,自黄巾以来,北海琅琊屡兴兵祸,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我听定公先生说,公子已派人去收购粮食。可问题是,公子手中有几多钱两,又能收购几多粮食?即便是能渡过今年这个难关,可是明年呢?后年呢?
我不知公子打算,但不管公子是欲久居北海,亦或者将来另择他处,还请公子能留一段仁政与这里的百姓。”
刘闯不由得正视起徐奕。
徐奕所说的问题,也正是刘闯之前和步骘吕岱谈论过的问题。
黄巾以来,社会生产已遭受到巨大破坏,而且诸侯之间征伐不止,也造成大量百姓逃离家园,土地随之荒芜。
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各方诸侯所考虑的大问题。
因为军粮不足,而造成无敌自破者,更是不计其数……
“我听人说,曹公在年初时,利用缴获黄巾的物资和人力,募民屯田,今年便见到了效果。
黔陬,地域太小,不足以投注太多精力。
然东武、琅琊两地,土地肥美,却苦于无人耕种。所以我建议公子,开春时即在东武、琅琊两县行屯田之事。同时招募流民,设法恢复耕种……如此一来,公子便占据北海,也不必为粮食而忧虑。若公子有能力在一年之内稳住北海局势,来年再行屯田,必将获得大丰收。”
屯田,徐奕的建议,居然是让刘闯在东武、琅琊两地进行屯田!
对于曹操屯田一事,刘闯也有些印象。
他甚至记得,在后来,不仅是曹操在屯田,包括西川刘备,江东孙权,都曾设置典农校尉。
也就是说,在此后百年中,屯田必将大兴。
只是,刘闯知道屯田,却不太清楚这屯田的具体事宜。
也难怪,在后世流行的什么土地轮转之类的政策法规,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推行。而历史已经证明,在这个时代,屯田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怎么屯田?又如何进行管理呢?
刘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
“年初,曹操在兖州开始屯田的时候,余便对此留心。
这一年来,曹操屯田得失,余亦看在眼中。若公子信得过奕,奕愿为公子,在琅琊县屯田。”
这家伙,居然如此有心?
刘闯闻听大喜,立刻让人前往下邳,为徐奕请求琅琊令一职。
同时,他又让徐奕全权督导东武、琅琊两县屯田之事……之所以要去下邳,是因为琅琊县和东武县,都归于琅琊郡治下。哪怕现在被刘闯占居,可从名义上,还是要向徐州恳请。
这也是刘闯与吕布示好的一个途径。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向朝廷奏请,可问题是刘闯现在和曹操的关系极为紧张,自然无法成行。
他让吕布委派,也算是给了徐奕一个名份。
不过,刘闯目前的情况的确是有些尴尬……他可以任命步骘为东武令,可任命徐奕为琅琊令,黄珍为黔陬长……可是他呢?到目前为止,依旧身无官职,可以说地位非常的尴尬。
正名,也就是成为刘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可找谁正名?
曹操能够同意他占领北海国吗?
刘闯对此,心里可是没有一点底……但他知道,如果不能够尽快正名,必然会产生许多麻烦。
首先,太史慈他们如何安排?
难道就这样让他们不明不白的跟在身边,却无法予以委任?
想当初,孙策渡江,可以委派官职,一来他是袁术派遣,二来他在江东根基深厚,有许多支持者。
可现在……
好在,这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十二月初,从高密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郑玄相邀刘闯,前往高密一行!
郑玄,他终于肯出面了吗?
当刘闯得到郑玄的信函时,不由得喜出望外。
之前,他派人从张辽那边把吴普接过来,而后又派人把吴普护送前往高密,为的就是获得郑玄青睐。
为了这件事,他费了不少心思。
除了护送吴普之外,刘闯还把他的族谱,以及刘陶留下来的注疏和草本原件,一同送往高密。
那,可都是原件正本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郑玄想要坑刘闯一把的话,刘闯以后再想证明自己的身世,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刘闯相信郑玄……他不相信,这位在后世享有偌大名气的经学大师,会做出这种事情。
所以,在接到郑玄书信之后,刘闯便立刻做出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一场大雪,以至于行程也受到影响。
当晚,刘闯在武安国所说的那座山神庙里借宿。
这山神庙的面积不小,足够一百多人留宿。
坐在大雄宝殿里,刘闯煮了一锅羊肉羹,和诸葛亮分而食之。
“孟彦哥哥,你真的打算,在北海国久居吗?”
“怎么,孔明有什么想法?”
“想法倒说不上,只是觉得这北海、青州绝非可以久居之所。
若我猜的不错,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都不会坐视你在青州做大……孟彦哥哥你勇力过人,手下更有太史慈许褚步骘吕岱这种人物,但想要和袁绍、曹操相争的话,恐怕是胜少败多。”
“是吗?”
刘闯放下粥碗,轻声道:“可是,我若不占居此地,又能往何处去?”
诸葛亮闻听,顿时露出赧然之色,他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这里不是久居之地。”
究竟还是太小!
如果再过几年,这家伙说不定就能为刘闯想出对策。
可是现在……
刘闯轻轻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这北海国非久居之地。
可我也知道,就目前而言,这北海国是最适合我停留栖身之所……因为,这里够复杂,所以我能够有机会浑水摸鱼。可有朝一日,等这天下大势明朗的时候,我在想浑水摸鱼,就难喽。”
诸葛亮听罢,连连点头。
“所以,我现在只有等待。”
“等待?”诸葛亮问道:“孟彦哥哥在等什么?”
“我在等,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我换来最大利益的机会。
但在此之前,我必须要足够强大。只有足够强大,我才有可能在将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机会?”
刘闯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机会!”
“什么机会?”
“这个……”
刘闯不禁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与诸葛亮解释。
难道,他告诉诸葛亮说,将来曹操和袁绍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决战?
“孔明,你以为,这天下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诸葛亮歪着抬头,眉头紧蹙。
半晌后,他轻声道:“我想,这天下总要重归汉室。”
这家伙的心里,对汉室始终心存念想。不过想想,似乎也没什么错误……虽然已经是建安元年,但天下人对汉室的归属感依旧非常强烈。否则,曹操也不会搞什么奉天子以令诸侯;袁术在自称皇帝之后,居然落得个众叛亲离,甚至连袁绍都不敢再与他有什么密切联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说的没错,这江山早晚会重归于一……只不过,最终究竟会是什么模样,恐怕你我都无法推测。”
“有什么无法推测。“
诸葛亮轻声道:“无非是看曹操和袁绍,谁能够取胜。”
“哦?”
“曹操和袁绍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恶战,以决定这北方大势。
孟彦哥哥,你刚才说的机会,莫非就是指的这个?”
“嘘!”
刘闯心中有些骇然,看着诸葛亮,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这小家伙,居然能看出这样的门道?
“孔明,那你说说看,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里?”
“关中!”
诸葛亮几乎不假思索,便回答刘闯道:“得关中者得天下,若让我选择,我必选择关中之地。”
“和我想的一样。”
哪知道,诸葛亮一撇嘴,“孟彦哥哥,大家都想得关中,可我敢保证,谁在这个时候敢在关中立足,袁绍也好,曹操也罢,会二话不说,联手攻打。如今曹操和袁绍谁也不敢去取关中,一来是李傕郭汜二人实力犹存,二来关中破败,需要投入太大精力,这三来,曹、袁二人,也在相互牵制。
也正因为这样,关中而今才成为无主之地。
孟彦哥哥你想要关中……呵呵,除非曹操和袁绍死了,亦或者早生十年,说不定还有机会。
现在嘛……难,难,难!”
诸葛亮小大人一样连说三个‘难’字,却把刘闯这心里,说的是冰冰凉。
谋取关中,真的很难吗?
他不由得轻轻拍击额头,看了一眼诸葛亮,便低下头陷入沉思。
诸葛亮一番话,打破了刘闯心中的美梦。他本想着现在北海国立足,待曹操和袁绍开战的时候,再设法谋取关中。而现在挺诸葛亮一说,刘闯也知道,他之前所想的,有些太过简单。
历史上,关中得以平定,有赖曹操倾山东之力相助。
他平定马超,收服韩遂,震慑西羌,威慑匈奴之后,曾向关中输入大批人口,助关中恢复元气。
若非如此,恐怕关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定。
可是不选关中,又该去何处?
刘闯眉头紧蹙成一团,感到有些茫然。
“孟彦哥哥,你又何必急于考虑这些?
你不是说过,水到渠成吗?你现在这水都还没有找到,又何必去考虑沟渠?未免想的太多了。
当务之急,还是要获得康成公的认可,能够尽快进入北海国。
只有先稳住阵脚,而后才可以徐徐发展。至于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肯定,会是什么结果呢?
还有,你最好尽快弄的朝廷的任命。
否则的话,你名不正言不顺占居北海国,很容易遭受到各方征伐,弄不好,就会狼狈离开呢。”
“孔明,你就不能说点好话吗?”
诸葛亮闻听,顿时咧嘴笑了,“孟彦哥哥,忠言逆耳啊!”
我呸!
刘闯恨不得啐他一脸唾沫,看着诸葛亮那得意洋洋的模样,刘闯实在是忍耐不住,伸出手掐着诸葛亮的脸蛋,揉啊揉的……诸葛亮大声呼救,大殿外,周仓和武安国忍不住都呵呵大笑。
+++++++++++++++++++++++++++++++++++++++++++++++++++++++++++++
裴绍本是飞熊卫两大队率之一。
但是在他回来之后,刘闯并没有让他返回飞熊卫,而是让他前往琅琊县,协助徐奕屯田。
一万两千人的安置,是一个大工程。
单靠徐奕一人,未免有些力有不逮……
所以,刘闯最终让裴绍出任琅琊尉,在琅琊县协助徐奕。
之后,他又把武安国抽调上来,担任队率之职。
武安国这个人,心思相对单纯一些,和周仓颇为相似。虽然残了一只手,但是武力犹在,依旧能够上阵搏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刘闯便带着众人再次启程,朝着高密县的方向进发。
这高密县,自战国时期便有高密之名。
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之后,高密归于齐地。
其高密名字由来,则是因为县治下有一条河流,名为密水。后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才有了高密县这个名字。
刘闯等人来到高密县城外的时候,发现高密远不似想像中的那么城高墙厚,相反显得非常残破。
北海国屡兴兵祸,而高密却在这无数次兵祸中未收到波及,盖因这高密县城里,有一位大大的名士。
那个人,就是郑玄。
曾经有黄巾围城,可是听闻郑玄在城中居住,黄巾众竟不敢打搅,悄然退走。
在这个时代,郑玄就犹如一个精神上的领袖一样,即便是盗贼也对他非常尊敬……刘闯等人在城外,看到有许多读书人打扮的士子,出入高密县城城门。他正要催马往城中走的时候,诸葛亮却一把将他拦住。
“孟彦哥哥,高密城内,不得乘马而行。”
“啊?”
“这是大家对康成公的尊敬,咱们既然来到这里,便入其俗,从其令,还是下马步行入城。”rs
悍戚 写在第一卷尾声,兼求月票!
呼呼,凌晨第一更奉上,六千字。
突然觉得,俺实在是太憨厚,太老实了……六千字可以分成两章啊!
可是,老实实在的我,还是决定合并为一章吧,希望大家能够看得愉快,看得舒服……
第一卷乱徐州,即将告以段落。
基本上,我写出我想要写的东西,非常愉快。
本来,我是准备让耳根战死疆场的,可后来想想,还是不用了。
耳根童鞋在后文中,作用会渐渐减弱。因为他是个打手,而非是将领,出场的篇幅会相对减少。
第二卷,杀青州!
刘闯正式入主北海国,悍戚的故事,渐入高潮,敬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订阅,多多打赏吧。
另外,关于更新的问题……
说实话,我也有些难受。
原因嘛,很简单,这情节真的不能走快,走得快,情节就会显得空洞。
我和小新vip会所的那些个基哥腐姐们打赌,悍戚到结束,不会断更……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会去努力。
我希望能够写出更好的文章,能够被更多朋友接受。
为了这一点,我会奋发,我会努力!
更新,会很稳定,同时会有所爆发……毕竟三十八岁的人了,拼身体是真的拼不起来,咱还是细水长流为好。
很累,真的很累……
所以求些月票,还请大家能够多多帮衬!rs
悍戚 第九十六章 可入北海国(求月票,求月票!)
高密县城,幽静而雅致。
用碎石子铺成的长街,被积雪覆盖,行走在上面,发出嘎吱的轻响。
刘闯命飞熊卫在城外驻扎,由武安国统帅。
他只带了周仓和诸葛亮入城,行走在高密长街上,看着两边商铺,耳听叫卖的喧哗声,竟感到格外宁静。
几乎,有大半年了!
他远离这种喧嚣的宁静,每日挣扎厮杀,奔走搏命,真有些累了。
高密郑氏,原本是高密大族。
但到了郑玄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完全衰落。可即便如此,郑家的门庭在高密依旧是首屈一指。
刘闯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郑玄的住处,却见郑宅门庭高大,透出一股肃穆威严。
郑宅门外,停放了许多车辆。
看样子郑玄家中的客人,应该不少。
刘闯带着诸葛亮来到郑府门前,就见一少年从里面行出,来到刘闯面前。
看年纪,这少年的年龄应该不是很大,估计也就是在十五六岁的模样。他看到刘闯,先是一怔,旋即眼中露出一抹惊异之色。
“敢问公子,可是颍川刘孟彦吗?”
“啊……正是。”
刘闯心中愕然,不过诸葛亮却没有犹豫,立刻把郑玄发来的请柬递过去,以证明刘闯身份。
少年接过青年,只扫了一眼,脸上便露出笑容。
“郑师有命,若孟彦公子来了,请在厅中等候。”
“啊,那有劳……带路。”
少年微微一笑,把请柬复又还给刘闯,便转身往里走。
刘闯和诸葛亮跟在他身后,心中依旧有些疑惑不解……
“敢问公子……“
“啊,孟彦公子莫如此称呼,我不过方拜入郑师门下,当不得‘公子’称呼。
我叫王经,乃清河人氏,得德儒公举荐,有幸在郑师门下受教,不过方数月光景。这两日家中客人比较多,郑师也有些繁忙,故而我等便自告奋勇,为郑师招待客人,还请公子海涵。”
王经?
刘闯心中一震,不免感到惊讶。
因为他知道王经这个人,也曾在三国演义中登场。
历史上,他曾为雍州刺史,公元255年的时候,姜维攻入陇西郡,他率部抵御蜀军,被姜维所败。幸亏得到陈泰和邓艾两人援助,这才合力击破姜维。此后,他历任司隶校尉,尚书之职。
公元260年,王经得魏帝曹髦召见,商议铲除司马昭的计划。
王经本不同意,却因为没有能够像司马昭高密,在曹髦被杀之后,连同其母一起被处决。
演义中,和史实基本吻合,这也是三国演义里,少有能够和历史吻合的人物。
刘闯之所以记得王经,也是因为他的对手是姜维的缘故。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王经,居然也是郑玄的弟子。
“德儒公,应该是冀州清河的崔林崔德儒。”
诸葛亮在刘闯身后小声提示,“崔林的哥哥,就是崔琰,乃康成公门下较为得意的一名弟子。”
刘闯轻轻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
清河崔氏……日后五姓七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世家大族!
刘闯不由得对高看王经几分,于是主动攀谈。
交谈中,刘闯这才知道,过两日便是郑玄长孙满月之日……如果按照古人的计算方法,就是一岁生日。等到了正月初一,他还会再过一次生日,也就是虚两岁的来历。等到他真正满周岁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他已经三岁。不过这个虚岁的方法,也要根据出生月份来调整。
总之,刘闯还是感到有些荣幸。
能够得到郑玄邀请的人,想来都是些德高望重之辈。
刘闯隐隐猜到郑玄的意思,恐怕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正式将刘闯引荐给北海国人。
换句话说,郑玄恐怕也是希望,能够让刘闯在北海国立足!
刘闯心中暗自感激,随王经来到郑府中堂。
一进中堂,刘闯又是一怔,因为这中堂里已有不少人……他们或是跪坐席上,或是站在一旁三五成群的交谈。
当刘闯带着诸葛亮走进来的时候,所有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刘闯身上。
“孟彦公子,请在这里稍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