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养成攻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崇梦岛
(对这部分的表述方式自己也很不满意,最终还是那无可救药的表达*占了上风。暂且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如果能够想到更可行的表达方式,以后应该会再改动。今天会争取加更。)
巨星养成攻略 第280章 过去未来(十二)
第280章 过去未来(十二)
于佑嘉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而是顿了顿确定大家都听明白之后,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阐述。
“不过,随着艺人地位的上升,稳固,他们的宣传方式方法会更有策略性。关于酬劳这种涉及自身*的事情,明星本人多半会矢口否认,坊间流传的身价只是流传,他们不会承认的。”
“艺人的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上升期的艺人,发展得好的话,可能每年他的演出酬劳都会上涨许多,更加难以邀请,反之,艺人若是未能好好经营,也很容易走下坡路。后一种情况更多。”
“金字塔中的人们,无论采取了什么样手段,或者想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归根到底,都是希望能将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实现明星梦的同时,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他们面临的是同一个市场,上层艺人要做的是如何稳固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扩展市场,下层艺人则更多挣扎着如何争夺上层艺人之后剩下的不多的市场份额。”
于佑嘉说到了这里,停了一停,轻轻嘘了一口气,“好像说得有点长了。幸亏这不是润美公司的例会,要不然我说这么长早被底下的人责怪好几回了,你们就听得这么入神,一点都不想我长话短说吗?”
“我喜欢听你说话,你说再长点也行。”顾恋笑了笑,原本有些沉闷的氛围也松泛了些。
辰星依旧寡言少语,目光长时间地停留在白板上。
“是啊,难得听到你这么一本正经地给人授业解惑,我就等着看你什么时候口干舌燥呗。”印容玉自然地起身,拿了杯刚倒了有一会儿的温热的柠檬茶递给他。
“谢谢。”于佑嘉喝了几口。
“你继续说,我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觉得很长见识,虽然有的地方不太听得懂。”佩月月拿了纸笔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a4白纸上已经做了大半页的笔记,真把自己当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了。
“嗯,我自觉点,尽量直接点吧。我只需要让你们思考一个问题,辰星的市场到底在哪里?换种说法也就是,内地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他的市场受众应该在哪里?”
等了几分钟。让大家都思索了一番后,于佑嘉请辰星先回答。
辰星露出迷茫的表情,他从没有过把自己当成商品一样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价值。
于佑嘉没有要求他一定说出答案。“一时想不出,没关系。答案可以让你自己去慢慢思考,或者有一天,自然而然,你就知道了。”
于佑嘉又转向顾恋。“你有什么想法?”
“他并没有什么特别高人一等的地方,他的市场在内地,跟这些金字塔里的人一样,他所要和其他人争夺的,也是这同一个市场而已。”顾恋的回答依旧生硬,这态度当然不是针对于佑嘉。所有人都知道令她有意见的家伙是另有其人。
问到印容玉的时候,容少很无聊地表示自己无话可说。
佩月月态度含糊,部分同意顾恋的说法。没说出个所以然。
“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分众行销的概念?跟整合营销是两个理念,但也不是毫无关联。整个大市场,是可以进行细分的。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个风格成型的艺人,特别是上层艺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说。有固定的市场群体。自然,每个艺人的受众群之间也有交融重合的。整个市场中,很多人是无所谓产品由谁代言的,他们对每个明星都没什么特别观感和感情,这部分市场群体是大众市场,也是主要市场。但还有其他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是对明星个人异常忠实的消费群体,人们称之为粉丝,就是明星靠个人魅力凝聚的群体,姑且叫做分类市场,这部分群体多少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产品的销量,可是这群体的广泛和分类却能在带动产品销量方面有所差异。一个产品有大众市场和分类市场互为因果,互相支撑,这个产品才能持久发展并树立品牌效应,持续做大做强。这里我是以对明星的消费忠实度作为标准分划大众市场和分类市场的。分类市场有很多标准,这时我们只说与艺人有关的方面。”
“每个艺人的市场受众都是有明显的区分度的。假如把辰星作为一个需要我们进行整合营销的品牌,最初我们要树立的理念就是,这个品牌一定有其独特的东西是能够独立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然后据此来确定整套公关营销方案。通过细分市场,对不同阶层客户进行调研后,我们会在通用传播途径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分众传播方案。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寻找或者注意到这种能够满足他们独特需求的品牌。我们不仅要谋划这个品牌在大众市场中立足的最佳切入点,更重要是为他潜在的分类市场指明方向。”
于佑嘉别有深意地瞧了瞧神色渐渐有些不自然的顾恋,“不论是什么品牌,假如成为润美的客户,我们绝不会武断地要求客户品牌消抹自身独有的特色,而一味迎合大众市场。若是一个品牌产品仅有大众市场,没有自己特色所吸引的分类市场,就像海上随波逐流的浪潮,最终不会发展长久,泯然于后来者中。我知道,现在的艺人,特别是基础不太好的新人或者发展不太顺利的艺人,都希望先在大众市场立足,先削足适履尽力迎合大众市场的要求,然后起步打造特色和品牌。不光艺人,不少行业的企业发展也是如此。这的确是通行的做法。以这种发展模式起家的成功者众多,无数光环围绕,企业占有市场后更有资本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赶大超强。只是,奋斗中的人们总是刻意回避这点——失败者更如过江之鲫,就像这个金字塔的底层。”
于佑嘉的一只手轻轻搭在白板上金字塔的最底层,那一大片茫然的空白此刻看上去格外扎眼。
最多人选择的那个方向并不意味着是最安全的,巨大的风险总是存在。所谓的安全感是因追随着者众而衍生出来的自我安慰的错觉,这错觉麻痹了很多人,令更多的盲从者抹杀自己的特色只为前赴后继成为极少数幸运儿的炮灰。
顾恋望着那片空白,脑中却像被一根针狠狠刺了一下。
这错觉,是否也早就麻痹了过于自信的自己?
因此才对辰星种种和其他艺人不一样的心性特别地看不顺眼,从而忘记了其实他这样的坚持和底线,从来不曾违背社会宣扬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渲染宣扬什么,最缺乏的就是什么。从诚信到道德,似乎社会缺乏的东西越来越多。而社会是由每个人自己组成的。
很多人目睹社会种种之怪象后,总喜欢把自己置身事外地抱怨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但是有谁可曾扪心自问一句,这个自己怎么了?
即使如此。
即使如此,不把自己置身事外又如何?因为一个自己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就如辰星这般自找苦吃的劲头,除了让他自己远离金字塔的顶端,成为越来越过气的艺人,又能让他自己得到什么?又有谁会记住他?
有一首歌的歌词,顾恋牢记至今。这世上还赞颂沉默吗?不够爆炸怎麽有话题让我夸做大娱乐家?……
人世浮夸至此,谁愿无声无息沉默一世?
巨星养成攻略 第281章 过去未来(十三)
第281章 过去未来(十三)
顾恋想自己有些明白了于佑嘉的意思。
艺人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辰星是心性上有点特殊的艺人,他却不愿意走“商品”该走的路,不愿意像商品那样被打造,被追捧,被看待。
即使辰星想走到金字塔的顶端,也绝不会愿意是以一种特殊商品的身份。
对待这样的艺人,就不能拿那种百分百愿意拿自己当商品的大多数艺人的标准来衡量了。
会经营自己事业的艺人都有着一定的商业头脑,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明星光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经营事业的最大资本。
这是由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着自己,并不是一种羞于启齿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里,说一个艺人具有商业头脑是带有称颂意味的赞美。几乎所有人都有这个常识,艺人和自己的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经营好自己,也就经营好了自己的事业。将自己看做一种特殊商品并非是不拿自己当人,只是一种商业上更清晰的描述和比喻。特殊商品这种说法不含贬义。
在这个商业化早渐成主流和潮流的时代,艺人这种特殊商品也越来越具有批量制造的流水线作业的特点。好比近几年大量选秀节目的出现,催生了大批市场无法消化吸收的面目千篇一律的年轻艺人,这些艺人在小荧幕上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短暂的繁荣之后面临的是长久的沉寂苦闷。
这种情况下,连纯文学刊物都开始被逼考虑市场效应,人们的物化和工具化程度更严重,人具有了某种商品属性并且这种属性也被进一步强调突出了。
娱乐圈里,艺人更避免不了这种潮流。在这个浮华暗影共济一色的世界里。艺人的商品价值只会被催化得更加厉害。
不能成为商品的艺人,代表没有市场价值。不能做商品的艺人,几乎不算艺人了。
辰星就是那种不想做商品,而尚未放弃艺人理想的,无法顺应潮流的固执的家伙。
这也许就是这家伙身上最大的特色。
但是顾恋将此看做了他最致命的缺陷。
于佑嘉想让顾恋看到自身目光的局限性,然后才能冷静地考虑,辰星自身的优势是否真的无法在市场上立足?世事无绝对。顾恋很明白这一道理,辰星这样的艺人不是绝对没有市场,而是当下的社会里,他的这种性格让他缺少展示的机会。没有展示无人认识他,谈什么市场不市场呢?
其实夸张、炒作这些手法做得最专业最顶级的圈内公司就是华悦了。无论旗下的艺人还是出品的影视作品,往往会伴随着长期大量的炒作新闻。于佑嘉对华悦的这些情况再清楚不过。
于智诚开始参与华悦的经营管理后。传媒专业的他将那套传播手段玩得纯熟无比,说到铺天盖地的各种炒作,人们第一个想起娱乐公司的就是华悦。华悦出品的商业电影,无不意味着大量正炒反炒的新闻缠身,隔三差五的娱乐头版。以及铺天盖地的街头广告,包括参演电影的演员艺人也不能幸免,互相炒作交叉影响扩大传播效果都已经成为华悦电影宣传的一贯路数了。
对华悦的这种做法,于佑嘉在看到了空前的效果外,更有自己的想法。
“华悦筹备上市之前,润美曾经根据华悦的要求做过一份艺人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华悦的艺人,调查华悦在艺人经纪方面的价值品牌和优势。除此之外,我由于好奇。想了解一下群众心目中需要什么样的艺人,就在这份调研中附加了另外一个小型的调查项目,华悦没有反对,因此我也得到了一份比较客观的数据。只是这份数据对华悦来说没什么用,至今躺在我的电脑里。今天我公布出来。大致说一下,或许可以给你们一点参考。”于佑嘉说道。主要是告知顾恋一声,“那份报告文档在我公司的电脑中,详细的数据你要感兴趣的话,我改天发给你。”
顾恋沉吟着思考于佑嘉所说的话,点了点头。于佑嘉对娱乐圈中艺人商业价值的分析,是顾恋很少听到的,也没有过这么深入的思考。这一番话令她想到了很多。关于那份报告,定然也是于佑嘉自己亲自主持的,是不可多得的内部材料,有必要事后拿来研究研究。
印容玉心下有些意外,让他意外的不是于佑嘉的这番话本身,而是于佑嘉显露出来的对演艺圈整个行业的一种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这家伙,并不是对演艺圈完全不感兴趣嘛。如此细心的考察调研,以专业化的态度进行这些似乎不可能有什么效益的工作,除了经营润美公司外,他还有余力去搞这个,印容玉相信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只为了消遣。这个华悦副总的头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于佑嘉做得非常认真。
可是,太认真了难免会像好东西一样被人惦记上。印容玉莫名觉得不妙。联想到最近于智诚的一系列动作,他突然升起一股隐隐的担心。于家的老头子,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将于佑嘉放在华悦副总的位置上的,难道仅仅是出于平衡于智诚和于智信两兄弟的需要?于佑嘉自己,对老头子的想法,到底能察觉多少呢?
于佑嘉不管好友有什么想法,开始叙述自己所主导的那份调查报告的结果。
“大部分普通人对艺人仅限于一般了解,顶层艺人他们大多数都知道一些基本的信息。问及他们对这些明星的印象,不是特别清楚,但对有过较多负面报道的艺人记得比较牢固。绝大部分人不关心这些明星本身,也不会特别排斥,有好作品比较电影电视表示会感兴趣,代言产品会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不会轻易随明星改变自己的购买惯性。”
“即使有些口碑较好的艺人,不少人表示欣赏,在问到会否成为粉丝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说不会。其中,说坚决不会做追星族的人中,表示不值得为一个陌生人影响生活和娱乐圈真真假假事情太多,不知道明星真面目的分别占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三十以上。我在问卷中请被调查人列出了自己比较欣赏的几位明星,分别阐述这几位明星吸引自己的最大优点,然后将这些优点组合起来,再问问如果集中了这些优点的明星出现,是否会注意?绝大部分人表示会,然后同意做粉丝和需要观望但不排斥的选项的人数比例总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在观众眼里,艺人最重要的仍然是作品,更好的作品,其他走秀,拍广告,出入社交场所等副业在观众看来只是富于表面的炒作,只有这种东西的明星顶多调侃地看看,心里会鄙视。”
“在被问到对当今明星的总体看法时,问卷提供的几个词语中,虚伪,功利,浮躁,是被选择最多的词汇。怎么样?这跟不少明星自我吹嘘的形象正相反吧?用夸大的手法吹嘘扩大市场,造成的也是整个市场对艺人自身职业道德越来越多的怀疑和否定。因为大家都撒谎,编造水分,所以这种手段能够带来的成功也越来越有限,越是如此,越有人会铤而走险,采取更激烈的手法甚至恶炒来博取关注度。就像饮鸩止渴,恶性循环。”
“但是,当被问及一个不炒作不靠经纪公司不讨好媒体坚持原则不参与任何潜规则的优质实力艺人,事业上是否能成功时,绝大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不能,源自对这个社会风气的悲观。也有相当一部分相信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不会很容易。在问及如果这个艺人被你发现,你能否尽力支持时,百分之六十几的人说会,还有百分二十几的人说如果真觉得有才华让自己喜欢,就会。支持渠道就是购买其作品,有专辑买正版专辑,有电影去影院看,有电视作品就看电视或者购买影碟,就近参加演唱会等活动,隔段时间就上网关心这个明星的消息,购买与相关的媒体访问杂志等。”
于佑嘉的眼睛盯着若有所悟的顾恋,“这意味着什么呢?艺人的市场需求到底在哪里?谁说了算?大公司?传媒?艺人自己?当然都不是。”
于佑嘉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认为,市场需要什么只有从市场中才能找到答案。这份调研所反映的相当一部分普通人对明星的看法和意愿,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那些通过传媒经过加工带有各种偏向的信息所传递出的判断,反映不了这些普通大众的真正想法。优质独立有才华的艺人,依然是这个行业市场的主流需求。只是艺人和观众之间隔了太多的障碍和中间过程,导致双方看到的信息都不对等。艺人失却本心,以炒作,一味追求名利为目的,真正的市场受众们受媒体引导,盲目追寻支持或抵制艺人……”
印容玉举起了手。
巨星养成攻略 第282章 过去未来(十四)
第282章 过去未来(十四)
印容玉不是对于佑嘉所说的话有什么异议,只是借着这个由头想挑起另外一个话题。
他漫不经心地插嘴道,“照你这么说来,那华悦公司的那些明星,岂不是都让你挺不待见的?”接着想起什么,“哎,不是电视节之后,马上有什么‘华悦之夜’了吗?这已经超越了明星个人的炒作,是经纪公司整体效应的一个大炒作,绝无仅有了。于副总,有人托我问你能不能搞到点入场券?华悦的内部活动总是很小气,千金难买邀请函,跟范雪冰的架子有的一拼。不过,华悦做到这个地步,算是国内娱乐圈的超大牌公司了。有点架子还让人特别愿意吃他那套。”
“我也不知道,这个应该是我大哥主持。你可以问他去要?”于佑嘉对印容玉这时候横插一杠提到“华悦之夜”不太高兴。
“不会吧,你也不能去?”印容玉对他调皮眨眼,和一边保持“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好厉害”状态的佩月月的乖乖学生样形成鲜明对比,活像个恶作剧不断就是要引起老师注意的顽劣学生。
“应该说我没打算去。这个话题可以打住了,你不觉得你跑题了吗,容少?”于佑嘉提醒他。
印容玉努嘴,“我有在听。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市场需求,谁说得清呢?不少明星靠前期轰炸式宣传蹿红,接着一炮打响,由上而下让制造了自己的市场需求,哪怕是虚假的,也总有不明真相的人去追捧,在娱乐圈里,所谓的真实都是可以制造的。提醒这个真相有什么用?于副总,你想太多了。在华悦里,你这种想法很危险喔,既然是副总,没必要费这么多心思的。”
印容玉话里有话。在他眼里,华悦就是一大摊子浑水,于佑嘉最好不要凑过去,目前做个华悦的清闲副总也不错。太有想法始终不是好事。华悦那老头子对于佑嘉不知道有何种期待,印容玉本来以为于佑嘉只是受命不得不应付一些事,可如果于佑嘉真对于老头子的期待认真回应。那对于佑嘉来说负担无疑又重了不少。
“这是个怪圈,很多人有同感,但无能为力。”
于佑嘉对印容玉的话不置可否。看了看他,将话题转回来。
“有尝试过改变现状的艺人,最终都淡出了圈子,或者不愿意继续等待下去。”
“有这种需求的市场大众很难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信息发现那些默默无闻努力的艺人,艺人如果不能屈服各种势力。比如经纪公司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演艺资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我曾经想尝试过找出一个这样的青年艺人的典型,不是拥有一定资历人脉的老一辈艺人,在体制外单独闯荡,品性纯良,只靠自己慢慢积累。没有前期爆炸式的商业运作和推广,不签经纪公司,不向商品化妥协。没有进行过绯闻或者恶意炒作,从新人或者低谷时期循序渐进,最终在娱乐圈享有一席之地的艺人。”
“只是,我最终没有找到。”
于佑嘉的最后一句话带着某种叹息。
辰星难得地有了异见,“这话有些绝对吧?至少。”他想了想,“邱素心从没有签约过经纪公司。凭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了今天,也挺受欢迎的。”
“她?”于佑嘉面露一些欲言又止的表情,“之前一直都还算得上。”
什么叫之前一直都还算得上?
辰星拧眉看他,但又不想把自己太过关心邱素心的样子表现得太明显。
“我说过,她近期会到内地来开大型巡回演唱会,由跨国汽车制造厂商冠名的演唱会,最近也在接洽一些商业活动。很多人说,她是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很成功的女歌手。业内传闻这得归功于她有一个很好的经纪人男友。事实如何我不清楚。不过,她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的例子,跟金字塔里的这些人也不太一样,有些像你。”
于佑嘉的后面那句话令辰星终于微微变色。实际上在听到邱素心的男友时他的脸就几近发白了。
“我倒很期待你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来。抛开过去的荣耀,在内地从零开始,让我看看,像你这样固执的家伙,能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坚持你自己的节奏和风格,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于佑嘉总结道,无限善意的同时又有无限鼓励,同时,还有不同寻常的期许。
“你觉得他能行?这么相信他?”顾恋望着于佑嘉对辰星如此的鼓励,不明白他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即使他是于佑嘉,有很好的商业眼光,可是他看艺人的眼光也会如此准确吗?
如果于佑嘉说的是其他艺人,顾恋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可那个人是她自己都觉得希望渺茫经常深感无力的辰星,她这么问与其说是想反驳什么,不如说她是想得到一个确切清楚的答案,好让自己的不安得到来自最信任的人的更多的抚慰。
“我看得出来,”辰星转向顾恋,颔首示意,“你很看好辰星,可是,你的目光也许局限了,你觉得呢?”
“或许。”反省了有一会儿的顾恋说得有些不情不愿。
“辰星的问题不在于他是否要改变自己,而在于,如果你是他身边的经纪人,如何帮助这样的他与外界沟通,成为最佳的交流渠道?天皎的性格也不是很好相处,可你并没有强行让他改变性格迎合市场。以前你对天皎可以做得到,现在对辰星就做不到了吗?”
顾恋愣了愣,半天才勉强嘟哝出一句,“我又不是他的经纪人。而且,跟他比起来,天皎好合作多了。”后面一句是顾恋的大实话。不跟辰星比较她还不会发现天皎的这点好处。
“我说心态上。”于佑嘉就等着她这句话似的,“名义上你不是辰星的经纪人,可你这些工作,”于佑嘉笑了笑,带着善意的揶揄,又指指那金字塔,“难道不是早就超越了一个临时代理人的职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