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堂燕归来
“李渊,李世民,就让你们再苟延残喘几日吧。”
陶商冷哼一声,望着南面而去,同时下令撤退,及时的撤出辽军的铁骑冲击范围,以免在阵形不整的情况下,跟辽军发生正面冲击。
金声响起,正在追击的魏军士卒,即刻向南面桐过城方向撤退而去。
片刻之后,辽军方向也响起了金志,那李元霸听到了信号,条件反射一般,即刻拔腿而去。
至于那墨子,眼见辽国主力到来,魏军主动撤退,遂也撤掉了非攻法阵,向着辽军所在方向退去。
“那该死的墨子,竟然困住了臣,陛下,我们为什么不追了!”脱困而出的项羽,愤愤不平的叫道。
“看到没,耶律阿保机那厮的主力已经到了。”陶商的青龙刀回指了一下北面,“辽军结阵而来,我军若以这种追击状态跟他们硬碰硬,是吃不到好果子的,大军暂且后撤,四十五万大军集结完毕竟之后,再干他娘的不迟。”
项羽举目望了滚滚而来的辽军一眼,方才恍悟,遂也不再多言,只拨马护着陶商向桐过城方向撤去。
数以万计的魏军将士,跟随着那面“魏”字皇旗,如潮而退。
北面方向,李家父子终于可以长松了一口气,停下了奔逃的脚步,心有余悸的望着陶商远去的身影。
“幸亏耶律阿保机来的及时,不然我们父子,今日就要死在那陶贼手上了。”李渊唏嘘感慨,庆幸不已。
“父王,耶律阿保机这个名字,从今天起,只怕就要暂时从我们口中消失了,应该是可汗才对。”李世民语气别有意味的进醒道。
李渊蓦然省悟,方才叹道:“世民言之有理,从今天起,我们必须要谨言慎行才是,走吧,先去见见我我的那位义兄去。”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拨马向着滚滚而来的辽国主力军团而去。
等到辽国庞大的铁骑军团,杀到战场时,魏军已从容退去,只有不足四千人的南院败军,前来会合投奔。
“辽”字皇旗下,身着金甲的耶律阿保机,看着这些他的残兵败将,不禁眉头渐皱,口中喃喃埋怨道:“这个李渊,本汗给了他六万兵马,他竟然给本汗败到只余下这么丁点兵马,真是废物!”
就在他恼火之时,前方处,李渊带着一众残兵败将,前来御前参见。
耶律阿保机听到李渊还活着,眼中立时浮现出了厌恶的神色,似乎巴不得李渊战死沙场,根本不想让他再苟延残喘的活着。
“让他过来吧。”耶律阿保机不悦的一摆马鞭。
片刻后,灰头土脸的李渊策马而来,相隔数步便滚鞍下马,拜伏于地,一脸惭愧道:“臣弟无能,损兵折将,没能为可汗守住疆土,还险些命丧于陶贼之手,幸得可汗及时赶到,惊走了那陶贼,才救了臣弟一命,臣弟有罪,请可汗责罚。”
耶律阿保机嘴角在微微抽动,拳头已紧紧握住了马鞭,真恨不得跳下马去,把李渊直接给抽死了。
愠怒的眼神在眼中一闪而过,耶律阿保机腾的一跃跳下了战马,大步流星走到了李渊面前。
他却并没有抽李渊,而是一把将李渊揪了起来,大声训斥道:“不就是死了几万人马吗,咱们再十倍杀回来,就算丢了点地盘,咱们再加十倍从陶贼的手里夺回来便,你是我耶律阿保机的兄弟,给我拿出点气魄来!”
李渊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决定国运之战
“多谢可汗,可汗教训的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臣弟不该如此惶恐,该想着怎么的那陶贼报仇雪恨,为可汗收复失地才是。”
李渊的语气神情,变的慷慨激昂起来,仿佛又重新恢复了自信。
耶律阿保机这才满意,拍着他的肩膀哈哈笑道:“这才对嘛,这才是本汗的那个义弟。”
李渊也跟着笑了起来,兄弟二人是豪迈无比,仿佛先前的兵败阴影,只是挠了挠痒痒,根本不足挂齿。
“南院大王,适才我看到战场上,魏军虽有成千上万,却都往几处狭窄的地方挤,没能漫山遍野的追击你,我觉的甚是奇怪,不知是怎么回事?”
耶律阿保机的身后,狐疑已久的司马懿,忍不住问道。
李渊忙解释道:“是这样的,本王遇上了一位自称叫墨子的奇人,此人乃圣贤境界的奇人,能够发动非攻法阵,布下无形屏障,坚不可摧,所以才阻挡了大部分的敌军追兵。”
墨子!
圣贤?
司马懿神色一变,脸上掠起深深奇色,显然对李渊的这个解释,大感意外。
其余耶律楚材,颜良等人,也个个惊奇不已。
“墨子是何人?圣贤又是什么?”耶律阿保机不知中原文化,却是一头雾水。
耶律楚材便解释道:“可汗有所不知,这个墨子乃是中原春秋时期的诸子之一,创立了墨家学派。至于这圣贤,则是智者的一种境界,当智者的智慧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动用思想洪流的力量,发动诸如无形屏障之类的阵法,这圣贤,可是说是我们谋士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传说中的存在。”
“竟有这等奇人?”耶律阿保机啧啧称奇,却又疑道:“你方才说这墨子乃是春秋之时的人,他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耶律阿保机一时便解释不来。
司马懿则接口道:“此事说来话长,只因那陶贼当年设了一个讲武堂,内中藏了许多奇人异士,他最喜欢给这些人冠以古人之名,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中原的一种风气,如果谁觉的自己实力很强,很像历史上的一位古人,那这个人就可能会给自己改成那个古人的名字。”
“原来如此。”耶律阿保机恍惚,却又道:“既然这个墨子这么了不得,他为何不用他的法阵,挡住赶所有的追兵,怎么本汗看到还有不少人在追你们?”
李渊无奈一叹,“可汗有所不知,臣弟虽有墨子相助,但那陶商手下,却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叫达摩的僧人,此人竟然也是一位圣贤,用什么四大皆空之阵,破了墨子的非攻之阵,所以才会出现可汗看到的情景。”
达摩!
又一个圣贤!?
此言一出,辽国君臣再度震撼,耶律阿保机便罢,司马懿,耶律楚材这样的谋士,则是神色惊变,个个是匪夷所思,不敢相信的样子。
“我以为圣贤乃是传说中的存在,没想到,一夜之间,竟然冒出了两位圣贤,果然是因为陶贼这个妖孽异数的存在,使得天下奇人倍出么……”司马懿口中喃喃自语,一脸厌恶的表情。
耶律阿保机则很快顺过神来,意识以墨子的重要性,便道:“既是如此,义弟你还不快把这位墨子圣贤,引荐给本汗。”
李渊忙是回头,想在自己的部众之中,找到墨子的身影,将之请过来,扫了一圈,却发现不见了墨子的踪影。
“墨尊呢?”李渊狐疑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则无奈道:“那位墨尊神龙见首不见尾,方才还在跟我们在一起,这会功夫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李渊也无可奈何,只能苦着脸看向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眉头一皱,顿时便有几分不满。
李世民见状,忙道:“可汗放心吧,那墨尊说了,只要陶贼要进攻我们,他就会站在我们这边,臣相信他一定还会出手相助的。”
耶律阿保机将信将疑,却又没办法,只好摆手道:“罢了,希望如此吧,传本汗之命,全军退往沙陵城集结休整,准备跟魏国进行决战。”
号令传下,十余万的辽国铁骑,以及李渊的少部分南院败军,便一路向着北面的沙陵城退去。
沙陵一城,西面是沙漠,东面是茫茫草原,背靠黄河支流大黑河,乃是云中郡南面的门户。
一旦沙陵城失陷,魏国的大军就能长驱北上,直逼云中郡治所云中城,而云中城一失,整个云中郡便将落入魏国之手。
云中郡一失,西面的五原和朔方二郡,便将切断跟漠南草原的直接联系,势不能守,到那个时候,辽国在长城以南的地盘,就将全都吐出来。
耶律阿保机虽率十三万铁骑前来,在骑兵上占有优势,但鉴于南院辽军新败,军心受挫,便不敢小看四十五万之众的魏军,决定暂时采取守势,但固守沙陵城,挫败魏国夺取云中郡的图谋,再寻机反守为攻,击破魏国大军,收复失地,进而南取中原。
当辽军退往沙陵城之时,陶商已集结了四十五万大军,过桐过城,沿着大黑河向云中腹地挺进。
为防止被辽军的优势骑兵劫营,陶商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从容不迫的向前推进,数日之后,稳稳的进至了沙陵城以南。
大军就连安营,连营十里,修筑营墙,挖掘壕沟,设置重重鹿角,将一座座铜墙铁壁般的大营,扎在了沙陵城南面,形成了威逼之时。
时年夏,魏国四十五万大军,与辽国十三万铁骑,在沙陵一线形成了对峙之势。
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争,一触即发。
优势,却在陶商这一边。
因为天气。
辽人地处长城以北寒冷之地,自古以来牧马南侵,都是挑选秋高马肥,天气凉爽之时。
而今春末夏初,天气渐渐开始炎热起来,这对那些习惯了秋冬南下的辽人来说,意味着痛苦折磨的来临,身体上渐渐便开始吃不消。
再说他们的战马,经历了一个冬季的寒凉之后,积攒膘肉皆已耗尽,体力下降不少,这个时候正应该是在草原上猛吃草料,补充体力的时候,却不得不拉出来上战场,来不及充分的补膘,使是马力恢复不足,这对于基本以骑兵为主的辽军来说,自然有不小的影呼。
时间一天天推移,天气一天天的炎热,辽军的军心士气也因酷热,一点点的被摧残。
是日,辽国大营,可汗帐。
“这个陶商果然是狡猾,他是看出来我大辽勇士不耐酷暑,所以才故意要把战争拖进炎夏,看来我们不能再这么拖下去,必须要速战速决。”
耶律阿保机说话之时,还不时的用毛巾擦一下额头边的汗珠。
大帐中,除了司马懿李渊等一众汉臣之外,其余耶律休歌,耶律大石等辽国文武,也都在不时的擦着热汗。
“魏国的营盘扎的极为坚固,他们的兵马又接近我们的四倍之多,以这样的兵力对比,陶贼若铁了心要打一场持久战,我们是无论如何也破不了魏营的,除非……”房玄龄话外另有玄音,欲言又止。
“除非什么,快说。”耶律阿保机眼眸一亮,催问道。
房玄龄便继续道:“陶贼四十五万大军在此跟我们对峙,每日所消耗粮草,何止以万斛计,而臣知陶贼的粮草皆由黄河经大黑河运往沙陵一线,南面黄河边上的箕陵城,则是最重要的一座中转之城,其大部分粮草,皆屯于该城,我们若能以一支骑兵,奇袭箕陵城,一把火烧光了陶贼的粮草,那时陶贼的数十万大军,必不战而退。”
“奇袭箕陵,烧敌粮草?”
耶律阿保机站了起来,盯着地图扫望几眼,不禁眼前一亮,点头道:“嗯,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计策,可以一试。”
他话音方落,司马懿便忙提醒道:“可汗,那陶贼诡诈多端,只怕箕陵城必会有所防备,到时候我们非但奇不破敌城,若再损兵折将,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司马懿是屡屡在智谋上被陶商羞辱,心中对陶商已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他这么一提醒,耶律阿保机顿时便又犹豫起来。
这时,一直在沉思的李世民,眼眸中悄然掠过一丝精光,当即站了起来,慨然道:“能不能袭破箕陵城,那也得看谁来带兵,可汗,臣保举李靖率军奇袭箕陵,定可马到成功!”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赌上性命
李渊身形微微一震,目光急看向了自家儿子,却是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风头,推荐李靖去统兵。
思绪一转,李渊旋即恍惚。
他的这个聪明的儿子,这是件着请战的机会,想要为他们李家揽兵权啊。
要知兵败之兵,他这个南院大王麾下,只余下了不到四千兵马,正所谓手下无法,说话没风,他在辽国的地位必将急转直下。
如果李靖这个南院之臣,能为他打个大胜仗,不但能挽回他的几分颜面,还可以顺势从耶律阿保机那里,得到几万兵马的指挥权,岂非是一举两得。
念及于此,李渊便也跟着道:“可汗啊,臣弟麾下这员大将李靖,平生最善长的就是出奇制胜,臣相信由他出马去袭劫魏军粮草,必能成功。”
说着,李家父子向李靖连使眼色。
李靖正也想用一场胜利,洗雪前耻,证明自己的能力,想也不想,便拱手慨然道:“臣李靖,愿率军袭取箕陵城,为可汗烧了陶贼的粮草。”
耶律阿保机见李家父子,如此坚决的保举李靖,不禁动了几分心思,便琢磨着要不要答应。
司马懿却道:“南院大王,恕我直言,如果消息没错的话,当初平城一战之时,你正是派了这位李将军去袭魏营,结果却失败,你现在又要推荐他去担当如此自信,不知你何来的自信。”
李渊神色一震,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
李靖却眉头一皱,沉声道:“前番失败,只是偶然而已,我本已快要成功,谁料魏营中半路闯出一个叫杨业的敌将,此人靠着一身天生怪力,才坏了我的好事,若非是这个意外,那一仗我绝对不会输。”
“是啊,杨业的出现,只是一个意外而已,绝不能说明李将军的实力。”李世民忙跟着附合,却又向其余众将一扫,质问道:“如果不派李将军,你们谁又有这个自信,敢带兵去袭箕陵。”
众将身形一震,皆是顾左右而言他的避开了李世民的眼神,无人敢吭声。
无论是耶律休哥这样的辽将,还是颜良这样的汉将,甚至是吕布这等中期武圣之将,都曾吃过陶商的亏,在这等事关重大的战役上,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自信请缨。
没人吭声,意味着耶律阿保机无人可选。
他眉头凝起,毛巾一面擦着汗珠,一面沉吟权衡。
沉默片刻,耶律阿保机猛一拍案几,欣然道:“好!既然义弟我贤侄你们这么信任这个李靖,本汗就相信你们的判断,李靖听令。”
“臣在!”李靖慨然出列。
耶律阿保机将鹰羽令箭一掷,喝道:“本汗给你三万铁骑,命你率军去袭劫箕陵城,渊弟他们如此看重你,本汗相信你必有过人之处,你千万别让本汗失望。”
李靖执起令箭,一拱手,毅然道:“可汗放心,臣此战,不成功,便成仁!”
耶律阿保机点了点头,却又觉的不太妥当,便又环扫众将,问道:“尔等谁还有勇气,随着李靖一并出击,为本汗烧了陶贼的粮草!”
众将默默低头,无人应声。
就在耶律阿保机不爽,想要发火时,角落中高长恭却一咬牙,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可汗,臣愿随李将军出战。”
高长恭,汉国降将,因出身官职低微,却被刘备火线提拔,而遭颜良等汉国大将们的嫉妒,所以在归顺辽国之后,也没有抱团取暖的机会,在辽国中也不得重用。
他心里也是憋了一口气,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以获取耶律阿保机的表睐,在辽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日,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哪怕有风险存在,他又岂能错过。
“你?”耶律阿保机眼神有几分质疑,显然他还不太了解高长恭的实力。
却没有一名汉臣,替高长恭说话。
唯有耶律楚材,却附耳向耶律阿保机道:“可汗,臣听闻这个高长恭身怀一种‘魔面’的邪力,只要一戴上面具,就能令敌人心惊胆战,精神受到打击,若由此人随李靖出战,或许能提高几分胜算。”
“这个高长恭竟然还有这等神奇的本领,怎么司马仲达他们都不曾跟本汗讲过!”
耶律阿保机眼中迸射出一丝惊喜,那质疑的表情顷刻间消散,当即赞道:“难生长恭你有这等胆量,本汗最欣赏你这样的人,好,本汗就命你做李靖的副将,我二人齐心协力,务必要给本汗袭破箕陵城,烧光了陶贼的粮草!”
高长恭大喜,忙拱手道:“多谢可汗信任,末将必不负可汗所托!”
……
入夜,沙陵城北门。
耶律阿保机神色肃然,手扶着狼牙棒,立于北门之上,狼一双狼目,远眺着南面方向。
片刻后,沉稳的脚步声响起,李靖步上城头。
“禀可汗,三万轻骑皆已就位,请可汗下令发出。”李靖的语气中,充满了志在必得的自信。
耶律阿保机的目光,却又看向了耶律楚材,看向了他最信任的这位契丹族谋士,眼神中流露着几分隐忧。
耶律楚材沉吟了片刻,低声道:“如今时将入夏,于我军越来越不利,既然南院大王父子如此信任这个李靖,说不定此人确能成大事,这个险,楚材以为可以一冒。”
耶律阿保机微微点头,深吸几口气后,眼神中已再无迟疑,唯有决然。
他便往前几步,出现在了城垛前,俯视着城门前已聚集的辽军骑兵,高声道:“大辽的勇士们,今日一战,关乎到我大辽国的生死存亡,本汗要你们拿出十二分的勇气,为了我大辽国,为了将来我们的铁骑能踏平魏国,抢他们的地盘,抢他们的女人,给本汗拼死一战。”
抢地盘,抢女人!
一番豪言壮语,只有这几个字,最能打动人心,辽军士卒的斗志,瞬间被点燃。
“咱们拼了,为大辽国拼死一战!”
“为了可汗,拼了!”
“抢魏国的女人,抢魏国的地盘——”
城下,辽国士卒们兴奋如狂,放声大叫,宣誓着今日一战的决心。
耶律阿保机满意的点点,目光落在了李靖身上,拍着他的肩道:“李靖,本汗相信本汗的眼光绝不会错,这三万铁骑本汗就交给你了,别让本汗失望。”
李靖一拱手,慨然道:“可汗放心,李靖用项上人头担保,此战必胜!”
“好,本汗就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耶律阿保机哈哈一笑,大手一挥,喝道:“打开城门,大军出发!”
号令传下,沙陵城紧闭的城门,缓缓打开,吊桥徐徐放下。
李靖毫不犹豫的飞奔下城,一跃上马,深深的向着城外夜色望了一眼后,深吸一口气,厉声道:“全军出去,随本将奇袭箕陵!”
朗朗自信的大喝声中,李靖策马加鞭,第一个飞奔出城。
高长恭紧随其后,紧接着,三万辽国轻骑,如潮水般涌出了北门。
耶律阿保机立于城头,远远望着离去的己军队伍,看着他们由北门而出,向着西面方向折去,最终消失在夜色之中。
他的目光,最后转身了李家父子,“渊弟,世侄,希望你们保举的这个人,能为本汗成就大功吧,不然的话……”
后面的话,耶律阿保机并没有明言,但言外之意却已明了:
人是你们举荐的,若是没能成功,到时候可别怪老子我牵怒于你们。
李渊的后背立时掠过一丝寒意,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
李世民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不自信,一拱手,傲然道:“可汗放心,世民敢以性命担保,李靖此去必胜。”
见得李世民如此自信,耶律阿保机也就不再说什么,目光转向了南面,望着远方魏营的连营灯火,狼目之中,闪烁着丝丝阴冷的诡笑。
……
魏营,皇帐内,灯火通明。
皇帐之外,一员员的大将,一员员的谋士们,正在陆陆续续的步入帐中,参加最新的御前军议。
赶在天子所定时间前的一刻钟,杨业赶到了皇帐,后面跟着的年轻副将,则是二子杨延定。
自从前番在平城一役,杨业凭借着破袭天赋,以及七子天赋,破了李靖的奇袭之后,便是崭露头角,一跃成名,被陶商封为了讨虏将军。
而前日攻破桐过城一战,杨业以引水灭火的能力,扑灭火墙,为魏军打开了杀入桐过城的通道,再立奇功之后,更得陶商的赏识,爵封亭侯,得到了参加入御前军议的资格。
今日,他就是应诏而来,参加军议。
杨业轻吸一口气,理了理衣容,准备入帐,杨延定则是一脸兴奋,跟着也要进去。
“为父参加御前军议,你跟着进去做什么?”杨业回过头来,瞪着杨延定。
杨延定忙道:“儿中说天子神武雄略,乃是真龙转世,儿早想见识下天子的风采,父帅就带儿进去长长见识吧。”
杨业却白了他一眼,喝斥道:“你个小兔崽子,你不过是个小小的校尉,有什么资格去参加御前军议,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在外边候着,等着我出来。”
“哦。”杨延定被训了一顿,闷闷不乐的退后下去。
杨业又瞪他一眼,方才转身准备入帐,就在他一只手刚刚掀起了帐帘的时候,他突然间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千里眼,顺风耳
数天后,箕陵城以西,粮营。
滔滔黄河水声,回荡在夜色中,临岸而建的粮营中,一艘艘的船筏已经靠岸,十余万斛粮草尚堆积在栈桥上,不及运入粮营。
岸上的粮营内,数不清的圆顶粮仓星罗棋布,密密麻麻。
魏国运往前线的大部分粮草,皆屯集于此,等着明日天亮,再由水陆转运往前线沙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