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王世充直起腰,说道:“刚才皇上免了兵部尚书苏孝慈的职,却没有指定新任的兵部尚书,接下来微臣和兵部其他几个司的员外如果有公事要上报,请问找哪位主事官员呢?”
杨坚哑然失笑道:“亏得王员外这样一提,朕几乎忘了此事。”他抬起头,眼光从高熲和杨素的身上扫过,“二位爱卿,有何适当人选呢?”
就连王世充都非常清楚,杨坚这样只是做做样子,罢免苏孝慈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cháo,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斩虞庆则,贬苏孝慈,还有接下来对史万岁的处罚,这一系列针对支持太子的关陇集团的组合拳,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继任兵部尚书的人选杨坚应该早就决定了,这时候问高熲和杨素,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看看他们的反应而已。
果然,高熲和杨素都不约而同地拱手弯腰,恭声道:“惟愿陛下圣裁。”
杨坚似乎对他们二人的这个态度很满意,转头对苏威道:“苏纳言,拟旨,升开府,现任内史侍郎,判兵部侍郎柳述为判兵部尚书,内史省的职务即ri卸下,全职在兵部署理公事。”
王世充的心中一动,他有些惊讶为何会是让纯文人的柳述来任这个兵部尚书,此人虽然文才不错,出身名门,又身为杨坚最宠爱的兰陵公主的东床驸马,但毕竟没上过战场打过仗,在武风强烈的隋朝,是否能让那些关陇宿将们服气,实在是件难说的事。
但王世充的眼光扫了高熲一眼,发现他的脸sè也微微一变,显然这个任命也出乎了他的意料,王世充突然反应过来,柳述长期挂着个兵部侍郎的空衔,却一直是以内史侍郎的身份充当高熲的秘书,私下里更是充当了通过兰陵公主这个杨坚夫妇最宠爱的小女儿,在宫中二圣面前找机会说好话,保住杨勇的太子之位的桥梁角sè,现在让柳述判兵部尚书,看上去给了高熲一个面子,可实际上却是对高熲的三重打击,杨坚的用意不可谓不深远,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杨素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王世充甚至能看出他的嘴角勾了勾,眉头也舒缓了开来,看来这个人选让他非常满意,自从当年在自己的shè箭场,高杨两大重臣实际翻脸后,二人的明争暗斗就已经开始了。
高熲这两年一直把杨素举荐的一些亲信调离重要实权部门,而杨素更是通过其弟弟杨约,暗中通过宇文述的引见和杨广搭上了关系,这些都已经是朝中公开的秘密了,杨勇和杨广的明争暗斗已经到了朝中的每一个角落,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熲和杨素这对昔ri战友的反目成仇。
正当王世充思索之时,杨素却开口道:“陛下英明,臣附议!”
苏威也紧跟着附议,高熲也只能跟着说道:“臣附议!”但声音明显比杨素要低了不少,王世充能读出他心中的一万个不情愿。
杨坚对这一切似乎早在意料之中,他哈哈一笑,对王世充说道:“王员外,以后你就直接向柳尚书报告公务吧,任命即ri下达。”
王世充行礼谢恩后退出了两仪殿,一路之上,他都在想着刚才的那个任命,突然,他的眼前一亮,也许多年一直在筹划的**王世积的机会,这次终于真正地来临了。
王世充的脚步就和他的思路一样,在飞快地运转着,杨坚这回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高熲和他身后的关陇军功集团曾经一直是尾大不掉之势,也阻止了杨坚几次更换储君的尝试,可是现在杨素和宇文述为首的一批关陇贵族却站到了杨广一边,加上杨广在文人中本来就很高的人气,已经完全形成了与太子集团分庭抗礼之势,这也是这回杨坚除掉虞庆则,罢免苏孝慈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来,杨坚只怕废杨勇的决心已下,这次的事情已经是对高熲的一个严重jg告,还好高熲识时务,这次忍了,而不识时务的太子集团二号人物苏孝慈却落得了个罢官出外的下场,接下来对史万岁的处罚也可以预期,若是高熲仍然坚持拥护杨勇的太子之位,只怕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位近二十年一直把持朝政的当朝名相了。
王世充的思路飞快地转到了自己的头号仇人王世积身上,这次王世积虽然在除掉虞庆则之事上出了力,但南征再次无功而返,而且他也不是傻子,看到这种形势,也应该会开始谋求保身之道,在这个时候他若是主动请求出外为官,那无异于是对高熲的太子集团最大的背叛,到时候想必连高熲也不会主动保他,而自己与王世积决战的机会就要到了。
想到这里,王世充停下了脚步,眼中的绿光一闪,心中默默念道:“王世积,你这恶贼洗干净脖子准备受死吧!”(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宁州再叛
;
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切都如王世充所设想的那样,一条条命令根据杨坚已经定下的方针,开始高效而迅速地执行。.
首先就是对征伐宁州及桂州将士的封赏,在王世充面圣后第二天正式下达:
宁州平叛军主帅,柱国将军史万岁,征讨有功,转战千里,擒获敌酋,功逾诸葛,以其功,特进为太平郡公,上柱国,赏钱十万,赐物二千段。
宁州征讨军副将,岷州刺史杨武通,讨贼有功,升为左武卫大将军(上大将军),加闻喜县公,赏钱三万,赐物五百段。
宁州征讨军仪同,兵部驾部司员外郎王世充,讨贼有功,运筹帷幄,忠勇可嘉,以其功,加上仪同,本官不变,赏钱三万,赐物三百段。
宁州征讨军参军,前骁果军奉车都尉张须陀,陷阵死战,味县居功第一,追击战中亲手擒获敌酋,所部跳荡营斩首一万三千,南蛮闻之丧胆,以其功,特晋为上仪同,赏钱三万,赐物三百段。
以下段达,麦铁杖等人也都是以钱物封赏,没有升官。
至于桂州那路,周法尚以其大功被授予上开府将军之职,赐奴婢五十口,黄金一百五十两,银一百五十斤。
这个封赏决定完全是在王世充的意料之中,现在宁州叛乱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对史万岁的赏赐完全是基于他在此战中的功劳而作出的,看着史万岁在朝堂上兴高采烈的样子,王世充突然有些可惜起这个率直鲁莽,贪财好利的纯粹军人了,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出色的将才世所罕见,可惜脑子里塞满了钱,现在他的所做所为已经完全被杨坚掌握,而他却不知大祸将至。
至于自己在此战中能官升一级,到了上仪同,也算是意外之喜了,本战中除了杨武通也只有自己小升一级,现在离开府只差一级之遥,再升一级,就可以有权限招纳真正属于自己的猛将谋士了。
王世积在此战中由于动作缓慢,完全没有捞到战功,因此封赏时也几乎是一无所获,只是象征姓的给了一万钱,一百段绢帛的安慰奖,算是对他一路到岭南的辛苦费。
封赏之后,几人欢喜几人愁,麦铁杖等五将这次既没有升到官,也没发到大财,情绪明显不高,王世充把他们招呼到自己的极乐山庄,好好**了一把,事后每个人给了五万钱,都是在各人任职的地方直接凭单提款,这才让五人转而高兴起来,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归途,还相约下次有这样征伐的机会千万别落下哥儿几个。
紧接的几天,一系列后续的命令开始下达,杨武通在封赏后的第二天就接到旨意,即刻到巴蜀之地领军平定山獠的叛乱,王世充很清楚,杨将军真正要平定的不是山獠,而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宁州复叛。
紧接而来的一件事,就是王世积的主动上书,声称自己在岭南征伐中染上了疾疫,请求回家休养,这一次王世积的奏折直接通过杨素递给了杨坚,而杨坚二话不说,大笔一挥,王世积便回到家中闲居了。
又过了两个月,转眼间秋去冬来,已至岁末,就在除夕前的三天,宁州那里终于传来了消息,爨翫再次起兵造反,自称南中王,联合其兄爨震,以及交州叛乱的贼首李佛子,杀掉了隋朝留在宁州的驻守官吏,以及象征姓的两百名守兵,传首各部,一时间宁州的各蛮部纷纷响应,东西二爨之地再次不复为隋朝所有。
王世充这两个月一直表现得小心谨慎,在兵部的驾部司里每天按时点卯办公,和李靖几乎也没有什么交流,李靖的嗅觉也很灵敏,从苏孝慈罢官之事中猜出了些什么,跟王世充也是心照不宣,每曰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从不交流私事。
这一天叛乱的消息传来时,王世充和李靖正在兵部办公,听到了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李靖终于忍不住了,长叹一声:“唉,该来的还是躲不过。”
王世充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微微一笑:“药师一早就料到了吗?”
李靖点了点头:“其实从放归爨翫后我就有这预感了,他不是孟获,而且即使是诸葛孔明,回军巴蜀后也要带上孟获到成都转一圈,在南中也要留下足够的防守兵力,可这回史元帅稀里糊涂地就放了这两个叛首,行满,只怕两个月前调杨武通将军去巴蜀,就是为了平定这次宁州复叛的预防之举吧。”
王世充没有接这话,他知道李靖肯定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关陇将领间对于这种军事行动和大将调防一向有着超乎寻常的嗅觉和判断,李靖虽然不知当天杨坚所议之事,但也同样可以从各种人事命令中猜出个大概。
但王世充很清楚,这时候根本不能透露任何内幕,他笑了笑:“我跟药师的看法差不多,杨将军深通兵法,上次又亲身参与了平叛的全过程,这次手上有现成的征剿山獠的部队,可以随时进军宁州,爨翫毕竟消息不通,只是以为大军返回后再来一趟不容易,这才敢扯旗造反,估计不用一个月,捷报就会传来了。”
李靖正待开口,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眉头一皱,收住了嘴,王世充向着门口望去,却是见到一身四品大红官袍的柳述在几个护卫的伴随下,匆匆而来。
柳述现在的正式官职是正四品的兵部侍郎,判兵部尚书事,这个判,是指以低阶官职代理高阶职务,所以虽然兵部尚书是正三品的紫袍,但柳述现在只能穿着本官的四品红袍。
柳述进门之后,王世充和李靖都站起身行礼,柳述却摆了摆手,平时一向注重礼仪,姓子慢吞吞的他今天却是风风火火,进来之后就直接说道:“你们两个抓紧时间准备一下,拨款拨粮,刚刚朝议出了结果,左武卫大将军杨武通就地率领两万蜀地士兵前往宁州平叛,而粮草和军饷先由蜀地供应,兵部这里调拨的要马上跟上,三个月的军饷要在这两天内启程运往蜀地。”
王世充和李靖点了点头,王世充说道:“我等即刻办理,柳尚书还有别的事情吩咐吗?”
柳述皱了皱眉头,对李靖说道:“李员外,这件事你先办起来,缺人手的话可以到别的司借调,皇上有旨,要王员外到两仪殿去一下。”
王世充的心中一动,问道:“柳尚书可知这次所为何事?”
柳述冷冷地说道:“宁州复叛,龙颜大怒,除了召集三位宰相入两仪殿议事外,还把前任宁州征伐军主帅,上柱国史万岁也一并召入两仪殿奏对,王员外,你也亲历了宁州之战,除了你以外,骁果军上仪同张须陀也被一并叫去,我料想皇上是想详细向你们询问当时的情况,你们可要小心回答!”
王世充心中暗自叹息,正如李靖所说的,该来的迟早要来,史万岁得意了两个月,可谓意气风发,每天都在府上大会宾客,还趁兴来自己的射箭场玩了两把,这回终于乐极生悲了,嗅到了风声的王世积很聪明地辞官自保,而史大将军还做着下场大战突厥时能再受重用,统领大军的美梦,也不知道今天对他的最后处罚会是如何。
王世充心念一转,对李靖说道:“药师,这里就辛苦你一趟了,我去去就来。”
李靖微微一笑:“行满,想好了再说话。等你回来一起吃晚饭。”(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四章 史万岁悲剧了
;
两仪殿的内间大殿,今天的气氛格外地压抑,一贯节俭的杨坚一反常态地命令内侍们把所有殿内的油灯在大白天点亮,摇摇晃晃的烛火映出每个人的脸上的表情,尽收杨坚的眼底。
和上次议事相比,高熲,杨素,苏威这三位宰相都在,而元旻和元胄这两位左右卫的大将军今天却是缺席,王世充和张须陀地位最低,站在一边,史万岁则换了一身朝服,立于殿中,杨坚仍然是上次的打扮,只是龙袍换成了一身厚一点的冬服,王世充甚至可以在他举手投足间看到龙袍的大袖里还打着两个补丁。
只是这会儿王世充的头都不敢抬起来,杨坚的愤怒如同火山一般正在暴发,他冲着史万岁沉声道:“史柱国,上次你给朕的奏折里说,宁州的贼首已经表示降伏,宁州也不再有反叛的实力,以后可以长治久安,可为何这才过了两个月,宁州的叛乱又再起了呢?”
史万岁跪在殿上,低着头,声音中透出一丝惶恐:“臣大意了,没有想到朝廷的恩德也无法感化这些蛮夷,臣愿意再次领兵出征,将这些背信弃义的蛮贼统统剿灭!”
杨坚的眉毛倒竖,双眼圆睁,“腾”地一下子站起身来,拿起案上的一份奏折,重重地掷到史万岁的面前,大声道:“你好好看看,这是蜀王杨秀上的奏折,里面清楚地说你史万岁是收了黄金才私放敌酋的,还说你史万岁枉受国恩。不思报国,毫无大臣气节。怎么,你现在想要否认吗?”
史万岁的手开始发抖,他捧起了地上的奏折,仔细看了两眼,便大声呼道:“陛下,冤枉啊!微臣身受国恩,执掌讨伐大军,不辞劳苦。千里追击,终于擒获敌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最后之所以放走爨翫兄弟,完全是考虑到宁州人心不附,还是留下统治宁州数百年的爨翫兄弟,这样有助于团结当地人。这次爨翫再次反叛,一定是蜀王留在当地的士兵们军纪败坏,到处奸-淫掳掠,抢劫当地人的财物,后来又以平定巴蜀獠人作乱之名撤掉守军,还请陛下明察!”
杨坚重重地“哼”了一声:“朕明明下过旨意。还派了使者加急传信,一定要你把爨翫和爨震这两个贼首带回京城,你是怎么做的?大军出征宁州,朕顾念将士们暴露于深山荒野的艰苦,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你史万岁却因为那点黄金。把几万将士浴血苦战的结果毁于一旦,你配得上国家对你的厚恩吗?”
史万岁连忙抬起头,脸色惨白,还是辩解道:“陛下,微臣真的是出于一片公心,一直到微臣渡过泸水,陛下的诏书才到,这时候微臣已经把爨翫兄弟放归部落了,总不可能再回去抓人吧。微臣真的没有收南蛮的黄金,陛下千万不要听信无凭无据的一面之词啊!”
杨坚气得一拍大案:“朕以为你史万岁是个好人,即使你上次有过谋反前科,还是原谅了你,还让你官至上柱国,却没想到你居然死不悔改,事到如今还在这里欺骗君上,你的问题朕早就查得一清二楚了,你以为你沉金泸水的事情朕不知道吗?史万岁,不要把别人都当成傻子!”
杨坚说着,胡须无风自飘,扭头对一边的杨素高声道:“明天斩了史万岁!”
史万岁这回吓得三魂丢了二魂,再也顾不得给自己辩解了,磕头如倒蒜:“陛下,臣服罪,臣确实是收了爨翫的黄金才私自纵敌,都怪臣一时起了贪意,这才招致大祸,还请陛下念及臣以往为国征战的功劳,饶臣一命吧!”
高熲一看史万岁服了罪,马上开口道:“陛下,史万岁其行虽然是死罪,但他毕竟雄略过人,行军作战之时,每每身先士卒,有了好处也愿意和将士们一起分,就连这次他私自受贿,那些黄金也没有独吞,而是分了大半给将士们,所以将士们也乐意为其效死力,虽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啊。现在国家征战四方还需要人材,还请陛下法外开恩,留他一命吧!”
高熲说着,一撩前摆,跪了下来,苏威也紧跟着下跪求情,王世充和张须陀连忙跟着下跪,最后杨素也不情不愿地跟着下跪,而史万岁更是脑袋一刻不停地跟地面做着亲密接触,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杨坚坐回了自己的座椅,怒气稍稍地退了一些,但仍然恨恨地喘着粗气,好一阵子说不出话,半晌,才长叹一声:“唉,算了,史万岁虽然可恶,但已经杀了虞庆则了,再杀大将,确实于国不利,苏纳言,传旨,削去史万岁所有官职,只保留太平郡公的爵位。
史万岁长出了一口气,抹了抹额头的汗水,低声道:“谢陛下不杀之恩!”他站起身,看了王世充和张须陀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摇了摇头,退出了两仪殿。
今天王世充一直觉得挺奇怪,他本以为杨坚会当众问他史万岁收金受贿之事的,可是结果却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史万岁给吓得自己就认罪了,大概也是因为这些重臣大将都知道杨坚情报网的厉害,而史万岁本来心中就有鬼,看到自己和张须陀都在这里,想必也以为这二人都已经招拱了,所以根本就不敢再多辩解,这样一来,有了张须陀分担自己的压力,想必史万岁也不会多恨自己的,而自己最担心的因此事与关陇大将集团反目成仇的可能,也不复存在。
王世充想到这里,也行了个礼,准备跟着张须陀一起退下,伴君如伴虎,尽管王世充只见了杨坚两次,对这话却是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现在他突然有些佩服起高熲和杨素他们,这些成天跟杨坚在一起的重臣,每天都要小心翼翼的,一句话说错,也许就是杀身之祸,刚才若不是高熲求情,也许这会儿史万岁的脑袋就已经搬家啦。
杨坚却突然开口道:“王员外,张仪同,你们不必急着退下,朕还有事要问你们。”
王世充的心中闪过一丝疑云,但他还是收住了脚步,和同样脸色微微一变的张须陀垂手恭立。
杨坚的情绪似乎已经完全平复了过来,他对着王世充说道:“王员外,听说你学贯古今,对我大隋周边的各国各族都是了如指掌,可否属实?”
王世充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这确实是他的长处,闲暇时就研究隋朝四周的邻国们,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是建功立业的对象,尤其是这两年在兵部时,更是靠着第一手军方的资料,对于隋朝视线之内的各国情况都是一清二楚,这回听到杨坚主动问起,拱手道:“不敢称了如指掌,但各国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二。”
杨坚笑了笑:“好,那请请王员外说说你所了解的高句丽吧。”他说着,一挥手,早有准备的内侍抬上了一个三尺见宽,一人高的大型军事舆图架,上面挂着的正是大隋的山川地理图,王世充看到东北方向的幽州之外,高句丽的地域被重点用红色标明,显然杨坚是早有准备,看样子下一个动手的对象就是这高句丽了。
王世充深吸了一口气,在脑子里迅速地回了一遍自己所了解的高句丽历史,自己读史之时,也常常于夙夜之时,油灯之下对于这个东北小强的历史感慨万千,他缓缓地开了口,从高句丽的神话时代开始说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感谢网友聂北凌的月票
;
书友聂北凌朋友,这个月已经连续给天道投了四张月票了,感激之余,开单章致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北小强高句丽(一)
;
朝鲜半岛乃至辽东地区最早的一个国家是檀君朝鲜,根据《北史》里对这个民族的来源记载,早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尧帝时期,天帝降了一个大神,名叫桓雄,下凡来到了人间。
这个桓雄乃是天帝的庶子,估计在天庭过得不算如意,于是想到人间潇洒走一回,这一走就到了朝鲜半岛。
当时有一熊一虎共居于一个山洞,成天对着一颗大树向天神祷告,想变成人,结为夫妻。
结果这个桓雄大神被其感动,留下了一些大蒜头之类的神物,告诉这一熊一虎吃下去后要在黑暗里过一百天,不能见天光,就可以变成人。
熊虎把这些神物分而食之,那头熊足足忍了一百天的黑暗,最后终于变成了一个女人,而虎却中途跑出去见了光,结果变不成人,也和熊做不了夫妻了。
苦逼的熊女每天跑到当初许愿的一颗大树下祷告,希望自己的虎哥能变成男人,完成当初的心愿。
可是天道无情,桓雄大神看了以后有些于心不忍,便自己化成老虎的形状,在熊女面前变成了人,与之交合,最后这熊女生下了一个叫檀君的孩子。
由于檀君有神的血统,所以接下来很快就成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在尧帝即位后五十年,于平壤建立了国家,号称檀君朝鲜,而半神檀君则一直活了下来,足足活了快两千年。
后来中原大地王朝更迭,到了周朝灭商的时候。商朝贵族,与比干齐名的贤人萁子逃到了朝鲜。檀君看这个人很有才。于是就把王位让给了萁子,自己则跑到了今天朝鲜中部开城一带的阿斯达山里当了山神。
从此萁子朝鲜从神话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萁子朝鲜被周朝封为一个伯爵国,属于周朝天下的八百家诸候之一,在整个周朝的八百年时间里,保持着对周朝中央朝廷名义上的尊奉和朝贡,而其势力也逐渐地从辽东发展到了朝鲜半岛,一直到了汉江流域一带。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崛起,萁子朝鲜无力对抗,开始不断地东迁。
秦汉相交之际,卢绾被一代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封为故燕地诸侯王,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卢绾起兵反叛,失败后逃向匈奴。而他手下的大将卫满,则带了一千多残兵败将,东渡鸭绿江,逃到了萁子朝鲜的境内。
可能是因为当时萁子朝鲜的整体发展水平,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还停留在商周的阶段,远远不能和中原经历了几百年战争后的军队相比。
卫满带的这一千多人在朝鲜人面前个个如同外星来客。很快就攻下了首都王险城,灭亡了萁子朝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