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萁子朝鲜的末代国王萁准向南逃到了汉江以南,他打不过中原的军队,但欺负一下当地的原始部落还是足足有余的,最后他在当地建立了马韩。而另一部分宗室贵族,则向北方逃到了更加蛮荒的扶余国。与当地人通婚,定居下来。
至于那位鸠占雀巢的卫满,则自己在萁子朝鲜的故地当起了国王,这个国家被称为卫氏朝鲜,基本上就是从鸭绿江到汉江之间,今天北朝鲜的区域。
由于当时汉朝初立,北边又有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无力收拾卫氏朝鲜,于是辽东太守约定卫满为外臣,为汉朝守边,勿使蛮夷犯境。
到了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时,由于三代的经营,觉得自己有了些家底和资本,开始逐渐地不把汉朝放在眼里,不仅断绝了对汉朝的进贡,还大肆接纳中原的逃犯。倒霉的是他碰到了一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的事迹不消多说,基本上就是一句话概括:我看到的和我听到的地方都要去征服;不听我话的一律灭国。
在汉武大帝打趴匈奴十年之后的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大帝派了个使者涉何去卫氏朝鲜交涉,要求朝鲜恢复对汉朝的进贡,并不得再接纳中原的逃犯。
结果涉何没有让卫右渠服软,由于畏惧回国后办事不力的处罚,涉何居然在鸭绿江上把送行的一个朝鲜亲王给刺杀了,还向汉武帝谎称杀了一个朝鲜将军。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封了涉何当辽东郡校尉。而卫右渠则咽不下这口气,出兵攻打辽东郡,杀掉了涉何,这就给了汉武帝开战的最好理由。
汉武帝再一次祭出了劳改犯大军这个杀手锏,出动五万大军,从水陆两路夹击卫氏朝鲜,卫氏朝鲜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也算得上是东北一个小强,但哪比得过中原来的正规军,苦撑了几年后,最终被汉朝消灭。
汉武帝在卫氏朝鲜的故地上设了乐浪、玄菟、真番和临屯四个郡,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朝鲜境内设置正式的郡县机构,其中玄菟郡的郡治所在就叫高句骊县,这也是高句丽第一次正式见诸于史册。
由于朝鲜四郡地广人稀,大批的小部落存在于高山峻岭或是茫茫草原中,过着渔猎或者是游牧的生活,很难象普通的农耕式汉族区域那样进行管理。
加之朝鲜离汉朝的中心区域太远,因此只能采用类似隋朝对岭南地区的统治方式,即羁縻制度,汉朝官民只居住在郡县的城池中,而城外广大的区域则通过对当地的部落首领许以官职,实施间接的管理,所以汉朝对朝鲜四郡的统治力,是非常薄弱的。
在卫氏朝鲜之北还有一个国家叫扶余国,建立于中国的战国末期,西接鲜卑,南临朝鲜,国人是《论语》里说的东边九夷中的凫臾人,看到卫氏朝鲜灭国的惨状后,吓得主动向汉朝进贡,才躲过了一劫。
扶余国传到第三任君主以后,由于没有儿子,王位让给了他的弟弟解于娄,结果有个叫高豆莫的人,是在扶余国避难多年的前萁子朝鲜王族后裔,一看到机会来了,便起兵与之相争,最终赶走了解于娄,占了扶余国的一大块地盘,称为卒本扶余,而原扶余国的宰相在剩下的国土上建立了北扶余国。
至于斗败了的解于娄则一路向东逃,一直逃到今天朝鲜东海岸处的迦叶原,建立了东扶余国。
西汉中后期的时候,东扶余国金蛙王有个庶子叫朱蒙,因为在国内不受待见,便向南跑到了属于卒本扶余的玄菟郡高句骊县一带,娶了卒本扶余末代国王的女儿,成功地兼并了老丈人的国家,并在这里慢慢地发展
朱蒙用了包括比箭赌地盘在内的各种手段,恩威并施,吞并了一大堆周围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小部落,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正式在原卒本扶余的故地建立了高句丽国,名义上仍归玄菟郡所管辖。
朱蒙早先在东扶余国的时候有老婆礼氏和儿子类利,他跑出国时并没有带着老婆孩子,后来在高句丽又娶了原卒本夫余国国君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沸流与温祚。
等到朱蒙后来发达了,成了一国之君后,原来在东扶余国的老婆孩子也被他接了回来,类利被立为太子,而另两个儿子知道以后在高句丽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就带着自己的部众一路向南,跑到汉江一带。
朱蒙的小儿子温祚最后建立了百济,并顺便把两百年前萁子朝鲜的那个残余马韩国给吞并了,因此从血缘上来说,百济和高句丽可以说是同根同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东北小强高句丽(二)
;
高句丽国自从建立之初,就表现了极强烈的侵略xg和扩张xg,不停地向着东扶余国、北扶余国和其他周边的小部落发动兼并战争。..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一个横跨鸭绿江两岸,地方数千里的庞大国家,并趁着汉朝内乱,把魔爪伸向了汉朝的正式统治区域。
东汉光武年间,高句丽王曾经出兵主动攻击汉朝的乐浪郡(真番临屯二郡在设立了不到二十年后就并入了乐浪郡)与玄菟郡,一举摆脱了汉朝的统治。
汉光武帝扫平乱世,建立东汉后,派兵收复了乐浪郡,又与高句丽约定朝鲜半岛上的萨水(清川江)以南区域属于汉土,高句丽不许染指,却同时默许了高句丽可以攻略萨水以北,鸭绿江以南的这片广大区域。
这是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汉朝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却没有打消高句丽的扩张野心。
到了东汉末年乃至中原的三国时期,汉朝的辽东区域被土豪公孙家族控制,从公孙度到公孙渊,祖孙三代世代为辽东太守,事实上形成了割据自立,不再遵从中原王朝的号令。
公孙家族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屡次攻击高句丽国,并且一直占据上风,一直到曹魏的大将司马懿率军征辽东扫平公孙渊时,高句丽王一看有机会翻身,赶忙与司马懿结盟,共同攻打公孙渊。
司马懿顺利地消灭了公孙氏,辽东郡又重归中原王朝之手,魏军一退兵后,高句丽看着原来公孙氏的辽东故地,就如同一个饿汉盯着块大肥肉,心动不已,终于忍不住主动发兵攻击辽东,这一背盟行为遭到了曹魏大将毌丘俭的报复。
时任幽州刺史的毌丘俭率领步骑兵数万,出辽东攻击高句丽。连公孙渊都打不过的高句丽如何能抵挡来自中原的雄兵,几战下来,jg锐尽丧,连首都丸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南边的丸都山上)也被攻陷。
当时高句丽的东川王就象是被追着撵的兔子的一样,一路从辽东被追到了朝鲜的东海,后来又逃到了位于今天俄罗斯滨海区的肃慎一带,那可是彻头彻尾的蛮荒之地,最后东川王在逃亡的过程中郁闷地死去。
毌丘俭一直追到海边,才刻石纪功而还。此后的五十多年时间内,高句丽都不敢再对辽东有任何非份之想了。高句丽的第二次与中原王朝的碰撞以差点灭国的惨败收场。
毌丘俭攻破丸都城,又听到了东川王的死讯后,还以为高句丽已经灭亡了,就撤回了国内。
高句丽在默默地恢复与发展了七十年后,又重建了丸都山城,并且东方不亮西方亮,他们在朝鲜半岛势力扩展到汉江一带,与此时半岛南部开始崛起的的百济与新罗交战。
当时高句丽的美川王还趁着晋末五胡乱华,中原大乱,朝廷无力再管辖辽东一带的机会,一举吞并了乐浪与玄菟郡,控制了半个辽东。
正当美川王志得意满,想要进一步控制整个辽东,进而图谋中原的时候,却遭到了当头一击,这回他们碰到的对手是剽悍的前燕帝国的鲜卑慕容氏。
慕容氏的历史无需多说,世人皆知他们后来一度入主中原,建立了庞大的前燕帝国,可是此时的鲜卑慕容氏也不过是一个发迹于辽东一带的游牧部落,但实力仍然远远强过了自认为很强悍的高句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高句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与与慕容鲜卑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铁了心地要向辽东渗透。
美川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故国原王继承了高句丽历代国王那种打不死的小强jg神,不断地继续sāo扰着辽东,指望鲜卑人也能和汉人一样,最后能不厌其烦,举族离去。
慕容鲜卑在成功地打趴了同为鲜卑部落的段氏和宇文氏之后,也面临了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是向南进入中原加入争霸的行列,还是向东灭掉高句丽割据一方,这成为摆在当时慕容鲜卑的首领慕容俊面前的难题。
最后心高气傲的鲜卑人还是选择了南下,但在这之前,他们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宁,对高句丽发动了一场决定xg的攻势。
慕容鲜卑兵分两路,一路在鸭绿江一带与高句丽的主力相持,另一路则由此时只有十四岁的名将慕容垂率领,兵行小路,奇袭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丸都被攻破后就迁到这里了),把美川王(此时已死)的尸体和高句丽的太后周氏都俘虏了,一路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辽东。
高句丽遭到了堪比上次差点灭国的那种打击,更是受了连前国王尸体和太后都无法保护的奇耻大辱,屋漏偏逢连夜雨,百济听说高句丽被前燕一阵暴打后,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痛打落水狗jg神,倾全国之兵北上,包围了平壤城。
这次高句丽已经无力对抗百济大军,只能退保都城,故国原王也在出城战斗时中箭身亡,但部下受到国王战死的激励,奋起一战,最终打退了百济的大军。可是此战后,朝鲜半岛上百济成了第一强国,高句丽也只能名义上臣服于百济。
此后的高句丽便忍气吞声,一连两代高句丽王都只能暗中积蓄力量,在蜇伏了数十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代英明君主好太王(又名广开土大王,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家伙是个缩水版的汉武大帝),此人也称得上是一代雄主,上台之后就积极整军备战,准备一雪前耻。
好太王先是跟慕容鲜卑的后燕帝国交好、称臣,稳定了西方后全力对南边的百济开战,经过十几年的战争,终于打败了百济,重新夺回了朝鲜半岛的霸主权,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辽东。
当年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帝国传到慕容宝之手,多次与好太王交战,胜少败多,但总体上双方也只是在辽水一带拉锯,最后好太王占据了辽水以东的辽东,而后燕则稳稳地控制着辽西。
此后好太王在占据了辽东之后转而继续向南征服百济与新罗,当时ri本的前身倭国也开始对朝鲜半岛有了想法,在这一时期大规模地渡海攻击百济,强行把百济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与属国。
好太王几次与倭军大战,终于驱逐了倭军,成为了百济和新罗的宗主国,名义上一统朝鲜半岛。
好太王终于完成了几百年来历代高句丽君主想要达成的心愿,而好太王(广开土大王)也无疑成为了高句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代大帝,在39岁的英年早逝,后来开始在朝鲜流传起来的跆拳道有三十九招,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而传奇的一代帝王。
好太王死后,他的儿子长寿王高琏知道自己没有老爹的本事,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巩固内政,经营朝鲜半岛上,还把都城从辽东的丸都迁回了平壤。
公元409年,后燕被北魏击破后,辽西一带的慕容鲜卑故土由燕国宗室慕容熙建立起了北燕这个小国家,建都龙城,后来北燕的实权被作为权臣的汉人冯跋篡夺(岭南冯盎的祖先)。
北魏立国之初,一代大帝拓跋焘征伐四方,北燕不能抵挡,末代皇帝冯弘率三四万户军民渡过辽水迁入高句丽,北燕灭亡。
冯弘到了高句丽后还不安份,想重复当年卫满入朝鲜时鸠占雀巢的历史,一方面派人(冯盎的伯祖父)到南朝刘宋去寻求支持,另一方面准备靠着手里的人篡夺高句丽的王位。(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东北小强高句丽(三)
;
可是现在的高句丽已经不是当年落后弱小的萁子朝鲜可比。..冯弘最终自己掉了脑袋,白白地送给高句丽几万户来自中原的人口,也让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了九万户,从此高句丽的可战之兵终于可以出动到几万人的数量了,比起以前几千人规模的那种村长打架级别,那是提高得不知到哪里去。
出使南朝的冯盎祖父因此变成了南漂一族,最后被打发到岭南与蛮夷为伍,高句丽却也趁此良机吞并了整个辽东半岛。
长寿王很清楚北魏的强大,没有冲动到和新生的北魏**一较高下的地步,转而继续向南方收拾百济,经过长期的战争夺取了百济最重要的汉江流域一带,百济的势力退缩到了沿海地区,自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中最弱的一方。
长寿王去世以后,高句丽的这轮扩张告一段落,这次扩张中,高句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利用了中原大乱的良机,一举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向南也控制了朝鲜半岛上的汉江流域,成为了东北地区无可争议的一大强国。
当时的中原,无论南朝还是北朝,都向高句丽派出使者,承认了他们对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统治权。
可惜花无百ri红,长寿王之后,一连几任的高句丽王都是无能之辈,国家后来还陷入了内乱之中,甚至连名义上臣服于高句丽的百济与新罗也开始蠢蠢yu动,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高句丽,夺回了汉江流域。
可是这一过程就相当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百济在战争中出力最多,结果汉江流域却反而落到了新罗之手。
百济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新百联盟破裂,三国之间连年混战,总体上来说,高句丽仍然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是朝鲜三国中最强的一极,占据着萨水以北,辽水以东的广大地区,连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和靺鞨(女真的前身,音勿吉)也都是高句丽的仆从部落,有战事时都要派兵助战。
一直到了开皇十年的时候,高句丽的婴阳王高元继位,此人也就是现在的高丽国王,自隋朝建立以来,历代高句丽王都继续奉行对隋朝的恭顺政策,每年进贡的使者从来没有断过,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隋朝开皇九年的灭陈之战。
婴阳王高元刚继位时就目睹了强大的南陈在隋军的全线攻击下,是如何地不堪一击,迅速崩溃的。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于是开始广积粮草,扩充军队,准备抵御隋军的入侵,而隋朝派向高句丽回访的使者,都被高句丽人安排在空无一人的馆舍里,不让他们上街察看高句丽的风土人情,象防贼一样地防着,每次一递完国书就匆匆地把使者打发回去。
不仅如此,两个月前,高句丽的边将向着隋朝的营州(辽西一带)发动了试探xg的攻击,虽然这次攻击被营州刺史韦世冲(曾任南宁州总管的那位,也是个打仗有两把刷子,但喜欢纵兵掳掠的主儿)很轻松地击退,但高句丽敢于越国辽水,主动进攻隋朝,却是几百年来的第一次。
王世充一口讲到这里,心中也开始渐渐地明白,高句丽只怕也是听到了什么隋朝即将与突厥全面大战的风声,纵观这个国家的发家史,一向是趁着中原内乱或者是与北方的游牧帝国大战,无力分兵东顾的时候,趁机蚕食山海关外的地盘,这一次看起来又是想故伎重演了。
杨坚应该是从这个看似寻常的边境冲突中看出了高句丽的野心,决心在与突厥决战前先狠狠地收拾一下这个东北小强,让它在与突厥的大战中不敢打什么歪心思,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着保障侧翼的战略布局。
杨坚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抚着自己的胡子,而高熲等人也是目中光芒闪烁不定,看得出他们也是在利用这个时机对杨坚的心思进行着揣测,等到王世充说完后,杨坚点了点头:“王员外,你可知道现在高句丽的实力如何?”
王世充迅速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开口道:“长寿王高琏时期的九万户是他们近两百年前的人口了,这两百年来高句丽一直占据着辽东半岛,又夺取了汉江流域,国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灾荒。
臣在经商之时,跟高句丽商人也有些往来,听说高句丽现在的人口应该已有四五十万户,顶得上我国的一个大州了,带甲之士也不下十万,若是全面总动员的话,加上契丹和靺鞨前来助战的骑兵,可以出动步骑二十万,再也不是汉武帝时期那个随便征个五万刑徒就能灭的软杮子。”
杨坚转向了高熲:“高仆shè,以你打听的情报,王员外说的是否准确呢?”
高熲神情严肃,说道:“陛下,不仅如此,从辽西的营州出发,渡辽水,出柳城,过白狼塞,进入高句丽的腹地,一直到辽东城下,足有一千余里,基本上没有道路,全是在荒野之中,若逢雨季,则会变成大片泽国,后勤补给会出大问题,如果东莱出发,渡海攻击高句丽的话,海上风急浪大,十有**会遇上风暴,片板不还,所以臣以为,高句丽实力强大,非三十万大军征伐不可,而且后勤的补给会出大问题,还是威逼高句丽王遣使称臣的好,勿要轻动刀兵。”
杨坚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正要开口,杨素却高声道:“臣以为,高仆shè的看法似有不妥,高句丽是必须要狠狠教训一顿的。”
杨坚“哦”了一声:“爱卿请说说理由。”
杨素不慌不忙地说道:“说到底了还是生活方式的原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除非想要入主中原,不然就是占了汉人的耕地,也不能拿来放牧,最后还是得退回。就算他们想入主中原,也会象原来的鲜卑人一样,最终被我们汉人同化。
反过来我们汉人也很难去占领北方的草原,同样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就算象长孙晟一直提议的那样建城开田,一步步地把长城外推到大漠一线,那也需要上百年的不断经营,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对付北方的草原狼,其实现在这种以夷制夷,扶持一下听我们话的首领。这种羁縻策略是最好的,成本也最低
但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同样是用中原的制度,农耕为本。
陛下,刚才王员外说得很好,只要中原一出乱子,他们就会趁机蚕食汉土,与草原狼那种抢了人口后退回大漠的强盗打法不一样,他们不仅要人,还要土地,辽东之地就是这样逐渐给他们吞下去的。
所以对我们汉人来说,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都是可以控制的癣芥之患,而这高句丽是想稳扎稳打,一举灭我华夏的心腹大患,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
就算是我们今天的汉家天下,当年也不过是从中原河南和关中一带慢慢发展起来的,从夏到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吞并周围的弱小部落,将之融合,才成了我们今天这么大的国家。
这次他们进攻辽西就是一次试探,时机也正好选在我朝准备大战突厥的时候。如果现在我朝的反应软弱了,或者是将来败于突厥之手,那高句丽就很可能会真的起大军,趁机夺取辽西的土地。一旦营州失守,高句丽就象对辽东那样,对此地大批移民,我朝再想夺回来就费力了。”(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兵高丽
;
高熲听到这里,皱了皱眉头,说道:“杨仆shè,刚才你说的不错,高句丽确实是野心勃勃的危险敌国,如果有条件的话是应该好好教训一下,可是现在国家的局势你也清楚,岭南和宁州刚刚进行了两次征伐,现在又要再度征伐宁州,蜀中和岭南的军资储备消耗一空,现在还要准备跟北边突厥即将到来的大战。
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拿出多少兵力远征高句丽?刚才我们分析得也很清楚,高句丽的作战部队不下二十万,我军的战斗部队至少要有三十万才有把握夺取辽东,非如此规模的大军不足以震慑高句丽人,这三十万大军和与之配合的几十万民夫,从哪里出?如果全国总动员的话,还有多少jg力应付突厥?”
杨素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冷的寒芒,他的嘴角勾了勾,慨然道:“汉王杨谅,身兼并州总管,统领北齐故地,手下冀,青,幽,并这四个大州的府兵加起来不下三十万,均是能征贯战的老兵,对付突厥的话只需要用关中和陇右的部队就行,征讨高句丽,正好可以让汉王出兵,最多不动用代州,朔州,马邑这几个靠近东-突厥的边关要镇的部队就是。”
高熲微微一愣,大袖一拂,首辅的气场随着他这一拂袖尽显无疑:“杨仆shè,你也知道可能秋高马肥之时,东西两个突厥的大军就要打过来了,染干的部落根本无力抵挡,到时候只有靠我军出兵支援,如果这时候把这四州的军队都调空了,从并州到幽州,四五千里的漫长战线,谁来防守?”
杨素冷笑道:“调兵遣将之事,就应该是由高仆shè来安排了,汉王部下拿出三十万人后还会有二十万jg锐,防守是足足有余了,再说还可以调中原,荆襄和江南的军队作后援呢,如果辽东之战进展顺利,两三个月就攻下辽东城,把高句丽人压回鸭绿水以东,那突厥敢不敢动手还要打个问号呢!”
高熲恨恨地一跺脚:“杨仆shè,你这并非谋国之言,把国运赌在这一战上,太冒失了。陛下,臣还是坚持刚才的看法,派一使者去严责高句丽王,在边境整军备战,做做样子就可以了,千万不能真的出兵,至少,不能在和突厥大战前出兵。”
杨坚突然笑了起来,对着高熲和声细语地说道:“高仆shè,那你有何良策,可以不动刀兵,就能让高句丽放弃对辽西之地,乃至对中原的野心呢?你敢不敢保证若是我朝与突厥大战的时候,高句丽不会起大兵来争夺辽西?”
杨坚的话很和气,但是在高熲,甚至在王世充听来,却无异于催命的铃声,史万岁刚刚因为收金纵敌,导致宁州叛乱而丢了官职,捡了一条命都算是运气了,而高熲现在又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只要说一个不字,那以后高句丽那里出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他的罪证了。
高熲咬了咬牙,拱手道:“臣愿即刻出征,领兵征讨高句丽。”
1...128129130131132...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