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这次出征,连黑云也是全身披挂,甲骑具装: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黑云除了四条腿以外,全身都给裹得严严实实,如同一部活动的铁罐头.
杨玄感看了一眼自己身处的这队骑兵,也个个都是甲骑具装的铁甲重骑,只是他们的坐骑远不如黑云来得神骏,马上的骑士们虽然也和自己一样全副武装,战马却未披甲,都在前军的运输大车上放着.
杨玄感离家已经一个多月了,从那晚跟父亲聊完,他就和两个弟弟一起踏上了征途,这二十万大军.除了从大兴里带出的五千骁果铁骑外,都是由关中和陇西各府的郡兵直接集结到灵州的.
其中步军有十七八万,骑兵不过三万左右,战车有一万辆.平时用作运兵器甲仗与粮草的大车.这支大军前后拉开了足有三十多里长.而杨玄感则带领着那五千骁果一起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
他这次出征才意识到自己还有个上仪同的官位.可以指挥五千到一万人,雄阔海则做了他的副将.协助他排兵布阵,行军作战.
一个背上插了小旗的传令兵从后面骑马奔了过来,一边飞驰一边在喊:"大帅有令,原地待命!每队留出哨戒.不得有误."杨玄感远远地看到后面走得歪歪扭扭的步兵们听到这话后如逢大赦,一个个原地围成圈坐了下来.
传令兵奔到杨玄感的面前,一拱手:"杨将军,大帅请你到中军帐议事."
杨玄感对着身边的雄阔海说了声:"拜托将军了."一拨马头,黑云四蹄如电,载着杨玄感奔向中军.
中军在整个队伍的中间靠前的位置,杨玄感一路上只见步军们东一堆西一圈.还有人奔向附近的水源找水喝.他奔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到了中军帅帐,只见这里已经临时搭起了一个帐蓬,一面高大的帅旗在猎猎的风中飘扬,帐外数百名装备精良.顶盔贯甲的士兵在全神戒备.
杨玄感走进了帐中,发现杨素穿戴整齐,头戴大元帅金盔,身着虎头吞云铠,外罩大红将袍,正襟危坐,不怒自威.
杨素面前的案上放着一盒令箭,左侧身后挂着一张行军地图,而右侧站着一位手持令旗,神色冷峻的执法官.众将已经分列左右了,而站在左首前两个的,却正是长孙晟和王世充,二人都换了一身突厥人的打扮,皮帽羊皮袄,在一众顶盔贯甲的隋军将领中,显得不伦不类.
杨玄感微微一愣,却听到杨素厉声道:"骁果军上仪同杨玄感,为何来迟!"
杨玄感一个激灵,连忙说道:"孩儿一接到传令马上就来了,没有片刻耽误呀."
"杨玄感,本帅最后一次警告你,军中无父子,你要再敢乱攀关系,军法伺候!"杨素冷冷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
杨玄感吓得一下跪倒在地:"末将知错.还请大帅恕罪."
杨素冷冷地"哼"了一声:"念你担任全军先锋,路途稍远,这回暂且饶你一次,若有再犯,二罪并罚!"
杨玄感擦了擦头上冒出的汗水,应了声是,退到了一边.
杨素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对着帐中诸将微微一笑:"诸位也都看到了,长孙将军和王将军不远千里,从乞伏泊那里赶来,就是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长孙将军,请吧."
长孙晟向杨素行了个礼,站出列,脸上挂着一丝得意的神情:"十五天前,我东路大军在高仆射,史元帅的指挥下,转战千里,于阴山脚下的乞伏泊大破东-突厥都蓝可汗所部,都蓝可汗本人已经闻风丧胆,大败而逃,整个东部草原的突厥仆从各部,以漠南突厥大头人阿里不哥为首,纷纷来大军中遣使送质请降.东部突厥一战,可谓一战定乾坤!"
此话一出,众将都相顾失色,突厥战力之强,众人都多少交过手,深有体会,虽然知道高熲乃当世帅才,史万岁也是难得的良将,全力一击,应能取胜,但一战就能几乎收伏整个东部突厥部落,还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杨素的脸上没有任何神情的变化,微微一笑:"长孙将军和王将军这回跟着高仆射立下大功,可喜可贺,请代我和诸.[,!]位将军向高仆射致意,我们西路大军也一定会打败达头,建立功勋的."
长孙晟点了点头,拱手道:"高仆射在派我二人来时,曾特意吩咐过,在杨元帅与突厥交战的期间,我二人暂且留在军中,杨元帅如果有什么吩咐的事情,自当照办."
杨素点了点头:"很好,长孙将军,也亏了你前一段的情报,现在达头可汗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在我的掌握之中.按他们现在的行程来算,可能这一两天就会与我军遭遇,二位将军对于这场战事,有何高见"
王世充本欲开口.忽然又想到这是在杨素的军中.他不可能象高熲,史万岁那样充分听取自己的意见.这时候自己新来乍到就贸然建言,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收住了到嘴边的话,默然不语.
杨素看向了右首边第一个的周罗瞭.这次周罗瞭作为整个大军的副将从军,杨素开口道:"周将军,你是南陈名将,依你看,应该如何对付突厥人"
周罗瞭的眉毛微微一动,开口道:"杨元帅,末将一向身居江南.与突厥接触极少,不敢妄言,还是先听听其他将军的意见吧."
杨素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了站在右首第二位.一个红面长须,方面大耳的大将,说道:"屈将军,你有何高见"
王世充一眼看过去,倒是有几分眼熟,突然想起来此人就是身为上仪同将军的屈突通,自己上次处理皇甫孝谐官司的时候,曾和任长安令的他弟弟屈突盖打过交道,这兄弟二人长得有七八分相似,难怪自己似曾相识.
屈突盖想了想,说道:"我大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不是太多,突厥兵胜在弓强马快,来去如风,但若论列堂堂之阵,与我正面对抗,并非所长,所以末将以为,还是以传统的战法,战车护住两翼,阵前遍布拒马鹿呰,以强弓硬弩射之.待其几次冲锋不成,再以骑兵反击,可获大胜."
杨素又问了几个将军,也多是这个意见,他的脸上仍然看不出任何表情来,一言不发.
这次以车骑将军身份跟随大军出征的刘全眉头微微一皱,上前两步道:"大帅,其实末将一直不太明白,为何我军要远出塞外,在突厥的地界与之决战按说我大军乃是步骑混编部队,夹杂着战车与辎重,依托边关的坚城打防守反击方是上策."
杨素沉声道:"刘将军,本帅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开皇二年就从军了,想必参加过开皇三年那次突厥入寇之战吧."
刘全低下了头,面有愧色:"回大帅,惭愧得紧,那次末将在兰州总管叱列大人麾下,在临洮遇敌,未能取胜."
"因何而败"
"敌众我寡,以三万步军对阵十余万铁骑,并非我辈不够勇敢."刘全说着,突然解下了甲胄,露出上身,王世充看去,满满当当都是蚯蚓样一条条的刀疤与一个个小洞样的箭孔,让人不忍直视.
刘全指着身前几条最长的刀疤,道:"末将当时给砍了几刀,醒来后才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三万兄弟啊,听说生还的还不到五千."
杨素对着刘全问道:"你当年是小兵,可以不考虑为何会输,今天你是将军,能说说敌众我寡的原因吗今天的情况和当年有何不同"
刘全从没考虑过这问题,一下子瞠目结舌:"这……,大帅,末将只知服从指挥听命行事,未曾独当一面过,您所说的,末将实不知."
杨素摇了摇头:"刘全,你从军也有近二十年了,只知上阵厮杀,冲锋陷阵,这兵法战策之事还是毫无长进啊.当年从西边入寇的突厥大军也就是你当面遇上的那十余万人,而我朝自大兴以西,各路兵将加起来不下三十万.
战败的也不止你临洮一处,二十日内,乙弗泊,临洮,武威,安定,天水,各处守军均战败,旬月之内,丧师十余万,后来亏得高人用计,方才不战退敌.败因就在于各地守军被分割成孤立的据点,各自为战,方致以少敌多."
刘全的表情变得很沉痛,似是不愿意回忆那段痛苦的往事,声音里充满了苍凉:"大帅所言甚是,当年叱列大人正是听到突厥入寇安定,率军去救时才在野外遭遇敌军主力."
杨素点了点头:"正是,我大隋是步骑混合,步军为主,机动力上远远比不上突厥大军,他们十几万铁骑,来去如风,专门捡我几千里防线上薄弱之处打击,所谓万里长城万里空,就是这意思."
杨素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着,王世充和众将一样,竖着耳朵仔细地听:"若我军其他据点的守军闻讯支援.一旦离开坚固设防的城池,就会遭遇刘全当年的结果,被敌大批主力骑兵围攻.
缺乏战车与骑兵的步军在野外被胡骑来回冲杀,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了.这就是当年我朝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
杨素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刘全身上:"刘全.你还想坚持当年的守城打法,把历史再重演一次吗"
刘全早已经满脸是汗.低声道:"末将惭愧."一拱手,他退回了原来的位置.
杨素环顾了帐内,沉声道:"破突厥之策,当效法汉破匈.[,!]奴之法.刚才刘全所说的据城力战是下策,还有上中二策可选."
众将不约而同地拱手行了个军礼,连甲片晃动的声音都出奇地一致:"愿闻大帅高见."王世充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这次在东线还是靠了传统的战车结阵战法,诱敌来攻,但看起来杨素要选的是主动出击的打法,他一下子想听听这位当世名将的选择.
杨素虎目圆睁.眸子里神光大盛,从众将的脸上一一扫过:"中策乃效法汉车骑大将军卫青,以步骑混编部队正面迎敌,弓弩手在前.长枪手居中,战车列于阵前防止敌骑兵突击,骑兵为辅,列于阵中,用作决战时反冲击以及追击逃敌."
众将面露喜色,显然这种打法非常合大家的胃口.王世充有些失望,这和刚才屈突通的选择是完全一样的,了无新意.
杨素继续说道:"至于这上策,则是学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精选骠骑,一人双马,轻装迂回,直捣敌军巢穴,毁其营地,杀其老弱,断其给养,并在其必经之路的水源中下毒,待其主力回师来救时,以逸待劳,可获全胜."
众将闻之皆面有难色,一共就三万多战马,还要一人双骑,这一万多骑兵要是路上没有向导,碰上了突厥的主力,只怕是有去无回.
但既然杨素说到这是上策,无人敢直接出言否定.
杨素的目光最后落在了王世充的脸上,定住不动,寒光一闪而没.
王世充没有一点开口的意思,还是低下了头.杨素的眼神中掠过了一丝失望,开口问道:"诸公可有高见都可畅所欲言.今天乃是军议,想到什么都可以说."
杨玄感咬了咬牙,他明白刚才的意思,但自己实在没有指挥全骑兵部队万里奔袭的经历,古代兵书上那些名将们辉煌的背后是无数失败者的白骨.
但他又想到了霍去病,出征前杨素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荡,他一下子热血沸腾起来,于是挺身出列,朗声道:"末将愿选上策,亲率精骑突袭敌巢."
众将一看是他,赞赏,不屑,惋惜的表情俱有之.
杨素一点也不意外,沉声问道:"你知道达头可汗的巢穴在哪里吗"
杨玄感一下愣住了,想了想,道:"这需要侦骑斥候的打探,那达头可汗虽是出自西突厥,不远万里而来,但总会有屯粮之所吧."
杨素叹了口气,摇摇头,对着杨玄感轻轻摆了摆手:"你且退下!年轻人有血气之勇是好事,但兵凶战危,这不是你一个人生死的事.
没有可靠的情报,不作周密的计划,甚至没有行军的向导与路线,一旦有个闪失,不但这万余健儿片甲不还,失去了骑兵掩护的十几万大军也只能被动挨打,岂可儿戏"
杨玄感心中惭愧万分,自己只凭一时热血上冲便出来请缨,确实没有起码的情报和计划,杨素这番话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也让他清醒了许多,于是拱手而退.
杨素继续问道:"诸公还有何高见尽可明言."
众将有了杨玄感的先例,皆闭口不言.
杨素叹了口气,道:"那今日议事先到此为止,大家回去后这一两天想想破敌良策,还请各位要随时作好与敌遭遇的准备,到时候需仰仗诸公的努力."
王世充跟着众将一起拱手道:"诺!"
走出大帐之后,王世充和长孙晟走到了一处无人的高地,长孙晟长叹一声:"行满,看起来越国公没把我们当自已人啊."
王世充微微一笑:"你我一直跟随着高仆射,越国公现在和高仆射又是这关系,不对我们心生防范才叫奇怪,长孙将军,你是不是不看好此战的前景"
长孙晟摇了摇头:"不,以越国公的能力,正面打败达头可汗,不成问题,但我觉得不太可能象高仆射那样,一战而定西突厥,如果不能在此战中击毙或者俘虏达头可汗,他只要跑了,还会再回来的,西域富庶,只要达头可汗跑回去,很快就会拉起一支大军的."
这时远处似有奔雷之声.长孙晟与王世充停止了交谈,看着前方,透过漫天的沙尘,隐隐能见一条黑气从天边缓缓地向这里移来.长孙晟脸色一变,跳下马来,伏耳于地.
王世充等其起身后,急切地问道:"怎样"
ps:感谢网友夕树枫等人的月票支持,感谢网友千里马0208的打赏鼓励.
()





隋末阴雄 第四百八十四章 阵前斗箭
ps:感谢网友永夜君王等人的月票支持,感谢网友也想写,千里马0208的打赏鼓励.
长孙晟一脸凝重,道:"不好,三十里外似有大批铁骑奔驰,就冲这方向过来,数量当在十万以上."
隋军前军,杨玄感也看着雄阔海从地上爬起身,问道:"确认是突厥骑兵吗"
雄阔海面沉如水,说道:""杨将军,阔海征战十余年,这伏地听马蹄音儿的本事不会有错.远处那道黑气就是千军万马疾驰时卷起的尘地,和这大漠中的风沙完全不一样,看这架式,来敌至少有十万骑,除了突厥人,还会是谁"
杨玄感再无疑虑,大喊道:"传令兵,速速通报中军大帅,敌骑十万以上离我不到三十里."身边一个插着旗的传令兵飞驰而去.
杨玄感冲着周围的骁果骑们大声喝到:"众儿郎听令,全体上马,披马甲,弓上弦,列一字骑兵阵!"
五千骁果迅速排成二十排,每排则一列二百五十名骑士,相隔七八米,排出足有四里多宽的正面,这些阵法都经过无数次的演练,此刻投入实战也是驾轻就熟.
车队的辅助兵们熟练地把一套套马甲交到了最前面几排的骑士的手中,两人一组,七手八脚地给马套上.不消片刻,所有的战马都被全副武装起来,包得如同铁皮罐头一样.
马上的骁果重装骑士们都戴上了铜质的恶鬼面具,长槊插在地上,羽箭上弦.只剩下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外面.
骑兵之后.前军步兵队也开始集结.以队为单位,一队五十人排成一排,盾牌手在前,弓弩手居中,长枪手在后.
而辅兵们在分发完骑兵和步兵的装备后,也都一个个套上皮甲,抽出配备的腰刀与战斧,作好了肉搏战的准备.
在远方.号角声此起彼伏,中军和后军也开始调动起来,中军的轻装骑兵已经开始分散到两翼,大阵开始展开.后方的脚步声,马蹄声,号角声响成一片,十五万人人跑马踏的声音象是要把这大草原给掀个底朝天.
杨玄感与雄阔海策马于最前方,沉着地看着远处的黑气越来越近,已经不到十里了,这回他们不用伏在地上.直接就能听到雷鸣般的马蹄声,震天动地而来.
一阵马蹄声从后面飞快地传了过来.杨玄感回头一看,杨素带着众将奔到了眼前.
杨玄感正待向父亲行礼,杨素却挥了挥马鞭,示意免礼,眼睛死死地盯着对面的那条黑气,向着杨玄感问道:"敌军数量多少,距离多远"
杨玄感一指前方七八里处的那片黑气,道:"数量在十万以上,离我等还有七八里."
杨素仔细看了看,又摘下金盔,竖起耳朵听了听,摇了摇头:"此必是突厥前军,马有十万上下,但人只有五万左右,因为突厥精骑向来是一人双马."杨玄感看了看对面,果然隐约见到前面打头阵的数百骑兵各骑一马,身边跟着的一马背上却是空空如也.
杨素抬头看了看风向,喜形于色:"天助我也,此时正是南风,我军的弓箭射程能增加不少.速速传令,前军步军弓箭手上前,每人连发十箭方可后退,骁果骑兵每人可发五箭,若是敌军突击,需以反冲击应之.不许擅自出战,以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即可.切记!"
杨素迅速地向各个将领发布着命令,轻骑兵的李将军,中军的刘将军,辅兵营的孙将军,后军的石将军各自得令而去.
前军的刘全在杨素刚下达前军步弓手上前的命令时,就已得令驰向后方.当杨素给所有将军下完命令后,一万步弓手已经在骁果骑的后方展开,弓箭已上弦,只等各队的都督们一声令下,便可万箭齐发.
此时黑气离杨玄感已经不到五里,黑气前一里多处的皮帽裘袍的哨骑已经清晰可见,甚至眼神很好的杨玄感,可以透过满天的沙尘,看到敌骑脸上那一道道扭动的刀疤.
杨素最后扫了一眼对面,转头对杨玄感道:"前军就交给你和雄将军了,你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步弓手,压住阵脚,万万不可随意出击,无论敌军如何挑衅辱骂,都不可主动冲阵,除非敌军大队全力冲锋至面前五百步,方可反冲击.步军开始发箭时,你们前军弓手才允许开始射击."
杨玄感在马上一欠身:"谨遵父帅将令."
杨素一拨马头,向后军奔去.
这时对面的突厥骑兵们离开隋军前军约有三里左右,处于弓箭射程之外,也停了下来,那道黑气渐渐地消散,原来是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杨玄感粗略估计了一下数量,所有的突厥骑士都牵了匹副马,足有四五万之众.
突厥的马都没有甲,甚至马上的骑兵也多是着棉袍而不是铁甲.
但敌军人人配着一张硕大的弓,一看皆知是强弓,至于他们手持的兵器,则是五花八门:长矛,狼牙棒,战斧,马刀,铜锤,应有尽有.
杨玄感看到对方阵前,一员白甲将军在阵前来回地策马横驰,不住地向已方窥探.视线里的数万敌骑中,只有他一人是全副盔甲,这会儿离着本方一里左右.
.[,!]趁着他没看着自己的功夫,杨玄感拿起铁胎弓,搭上最长的一枝天狼箭,算好角度,风向,仰天一箭射向空中.
只见那白甲敌将还在看着别处,突然觉得劲风袭来,一抬头,只见一枝羽箭顺着阳光,带着凄厉的啸声向自己飞来,再想闪躲已是来不及,羽箭带着从空中落下的巨大势能,划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弹道.一下子射穿了他的脖子.
白甲将大叫一声.翻身落马而亡.喧嚣的突厥铁骑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而隋军前排的骁果壮士们则雹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一般的弓箭射程不过六七十步,即使臂力惊人的长弓手,采取这种向空中弧线式吊射的方式,也只能射到一百多步,那白袍将虽是在阵前来回奔驰,距离杨玄感也起码有二百步以上,居然被一箭毙命.这准头,力度实在是骇人听闻,饶是突厥阵中多神射手,见此神技也都相顾失色.
杨玄感一击得手,洋洋得意,他很享受这种在万军阵前,被已方甚至敌方山呼海啸般地膜拜的感觉.
这时对方阵中驰出七八骑,个个迅捷剽悍,背上的弓也比别的人要大了不少,策马在阵前来回奔跑.不停地向隋军叫喊着.
杨玄感一看便知这些人是在向自己挑战,双腿一夹黑云的肚子.便欲出阵应战.
雄阔海一把拉住杨玄感,道:"杨将军,大帅吩咐过,不得出战."
杨玄感笑了笑:"放心吧,父帅只说不能全军出击,我一个人去没事的,放心,这些人虽然箭术出色,但我有信心胜过他们,万一我情况不妙,你再来接应我也不迟.记得父帅的命令啊."
雄阔海跟了杨玄感好几年,深知他脾气,也知道他的能力,叹了口气,松开了手,道:"将军切记,小心为上,突厥人狡猾,不可追击."
杨玄感点了点头,驾着黑云奔到两军阵前,距离那些射手二百步左右,停了下来.
只见那些突厥射手举起手中巨大的弓,晃了晃,杨玄感知道他们是要和自己比试骑射之术,嘴角边掠过一丝笑容,长槊插地,也举起了自己手中的铁胎弓.
那七八名射手开始跑起马来,卷起满地的尘土,突厥阵中雹出一阵嚎叫之声,声音凄厉刺耳,若千万匹饿狼在嚎叫.
隋军阵后也响起了雷鸣般的鼓声,咚咚之声不绝于耳,为杨玄感助威.
杨玄感胆气上升,也不策马奔驰,驻马原地,抽出一支狼牙箭,瞄准最近的一名敌人射手,一箭射去.
那突厥射手一见杨玄感的架势,本以为他还会象刚才射白甲将一样仰天以抛物线的射天式,忙勒住了马不再奔向前,未料杨玄感此箭直接冲人平射而至.
杨玄感双臂有千斤之力,铁胎弓又足有六百斤,即使平射也可射到一百五十步开外.
这下狼牙箭去若流星,那射手想要再躲,哪还来得及,被一箭射穿了脑袋.
箭势仍未全消,带着那人的尸体飞出去五六步,才落在地上.
隋军阵中又发出一阵喝彩声,剩余的六七骑突厥射手纷纷散开,一边疾驰一边弯弓搭箭,向杨玄感射了过来.
杨玄感一看这些人的架式,就知道个个都是骑射好手,一边疾驰一边开始弯弓搭箭,他刚一拉黑云的缰绳,就看到六支箭飞了过来.
杨玄感来不及驱马奔驰,左腿紧紧地踩着马蹬,右腿勾住马背,来了个鞍里藏身,整个身子一下子躲到了黑云的身子一侧,只听头上破空之声不绝于耳,那几支箭呼啸着从马背上飞过.
1...161162163164165...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