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嗯,定国将军的手段,很合我的胃口”
.............
将军府的雷霆出击,震得人目瞪口呆,震得整个东路鸦雀无声。没想到王斗如此肆无忌惮,血淋淋的屠刀同时挥向商人,士人,武人。却如风卷残云,所有的阴谋,所以反对势力皆烟消云散。
二十日短短一天之内,舜乡军已经全盘掌握东路各地,这天中,不知多少人心惊肉跳,特别是那些罢市的商贾,罢亽课的学生。
对罢亽课的士人学生而言,他们更是惶恐万分。王斗镇亽压他们的名义是通掳。通奴。
——确实,他们中有清国奸细,王斗并没有冤枉他们。堂堂延庆州冠山书院的学正,他的儿子竟然是东奴细作,还有知州吴植儿子吴略同样有细作嫌疑,其妾梅尔更是铁板的鞑亽子奸细。
这些人是罢亽课的煽动者,主谋者,换言之,跟这些人一起行动,所有罢亽课学生教官皆有奸细嫌疑,朝廷追究起来,重者丢失性命,轻者也有可能也失去自己的仕途。
或许以后他们审问是清白的,但在世人猜疑的目光中,他们有可能戴着奸细的帽子过一辈子,这比杀了他们更令之痛不欲生。
已经无所谓反抗商税的“义举”了,他们更担忧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当日,不知道多少害怕的无法入睡。
事态很快平息,大规模抓人封店也只是短短一日,当躲在屋内惶恐不安的延庆州百姓第二天起来时,整个城池已经恢复了太平,街上干干净净,连垃圾都被扫了,原来地上的血迹也被清洗一空()。
要不是街上还有三三两两巡逻的舜乡军战士,很多人觉得昨日之事就是一场梦。
让当地居民欢喜的是,浩浩荡荡的车辆不断进城,上面满载粮米,还有油盐酱醋诸类杂物。操着保安州口语的掌柜与伙计高声招揽生意,“买粮了,买粮了,大伙快来买粮,市价比往日还低三成,绝对物美价廉,货有所值啊。”
以那些家庭主妇为,众人蜂拥而前去买粮买物,每个人都是眉欢眼笑。
“大家不用急,粮米很充足,每个人都有,慢慢来,大伙排队啊...”
这一幕也同时生在东路各城,乱起旋灭,又有充足便宜的货物供应,各地百姓的心一下子定下来。
在怀来城内,对昨日城内生的变故,兵备道马国玺也是看得眼花缭乱,一天都没反应过来。慎重起见,他一直躲藏在府内没有出声,直到今日,倾听部下详细回报,才明白了东路各地情形。
马兵备走到街上亽,街市已经恢复太平。满面笑容都是排队购买粮货的军民百姓,所有人规规矩矩,不敢挣也不敢抢。自是不远处巡逻的舜乡军缘故。马国玺叹息良久,抚摸他那长度堪比关公的胡须足有半个时辰,猛然下定决心,吩咐跟随声旁的督标营亲将备马,他要亲自前往永宁城,与定国将军王斗商议政事,督标营亲将犹豫一下,按规矩,应该是召王斗前来怀来城拜会才是,这样亲自前往,有失兵备体面。
听完他的话,马国玺摇头“事且从权,没必要顾忌这些俗礼。”
备好马匹,马国玺呆着一干亲卫出城而去,路过管粮通判郭士同的府邸前,大门紧闭,人影绝迹。马国玺冷笑一声,快马加鞭。直往城外而去。
..........
对于身在永宁城的王斗来说,短短时日扫灭所有反抗阴谋势力,并没有在他的内心激起多大波澜,这个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下一步是善后问题,如何更稳妥地掌管整个东路,为自己的实力积蓄打下基础。
相关诸事有幕府各人谋划实行,王斗只需考虑“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便可,在听闻兵备道马国玺到了永宁城后,王斗微微一笑“这个老狐狸,倒也精明”
双飞的相见可用一团和气来形容,互相吹捧一刻钟后,两人分宾主坐下、
谈起东路这场变乱,又看了王斗提供的大量人证物证后,马国玺痛心疾:“此些人等饱受朝廷思义,不思报效,却做这等祸国殃民之举,实是狼子野心。”
他骂了好一会,咪了咪眼,对王斗说道 “此次变乱,相关人等,未知定国将军有何处置打算?”
王斗道“末将擒获细作曾复扬,万梅尔诸人。又有张万山一干通掳资敌之辈,兹事体大。兵宪身为东路之父母,自需将相关嫌犯移交兵备府,三司会审,请旨裁决。”
路内的士人文官王斗没有处置权,抓捕的一些守备,操守等人,按大明律法,武官者三品以上有犯,需奏请得旨。四品以下有犯,有司定罪后也需请旨裁决。
王斗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没必要越俎代庖,显得过于跋扈。相关人犯,便移交东路最高长官马国玺吧。当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话必须挑明。
对王斗的态度,马国玺颇为安慰。至少在明面上,王斗这个参将还是尊重自己的。当然,越是如此,越让马国玺觉得王斗此人不简单。懂得适可而止,便是宦海多年的老官宦,也不见得有王斗的心机谋略。
路内各城主官几乎一扫而空,各处士人乡绅多半有事,料想此事定会在镇中,朝中闹得沸沸扬扬()。
但事情已经生了,最重要的便是善后,此次是危机,也是机遇,乱起旋灭,东路重又太平,更擒获细作多人,想必阁中诸公,甚至是圣上,都会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将丧事办成喜事,对马兵备而言是个挑战。
“张万山,陈思宠,宋佳选诸人丧心病狂,通掳资敌,须得严惩。黄昌义虽有小疵,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以网开一面。余者士子商人,若罪行不重者,可责罚后令其改过,惩前毖后,警示后人..........”
三司会审是不错,但会审后如何定罪,还不是看王斗等人事前提供什么杨的证据?
王斗定下调子便是东路豪强连根拔起,大士绅,大官员,大商贾尽覆,特别通敌家的,全部除掉,一个不留。如此,路内没有敢反抗自己的势力。抄没这些人的家产后,至少可夺得十几万亩的良田,过百万的资财,大大缓解自己的财政压力。
留下一些小商人,小文人还是可以争取的,比较自己屯堡需要书吏等人才,也需要相关商户进行经营,蛀虫似的官商清除后,也有利路内的商议环境,其实王斗来到大明后,之所以对商人一直重视不大,不但因为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重重恶习。更因为此时商人多是流通型商人,非后世的生产型商人,难以创造价值。
后世商人怎么说开设工厂,都需要招募大批工人,规模大的,甚至可以解决几万,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他们生产货物,创造价值,此时的商人,之事保持商品流通,有着收购与运输罢了。
王斗打算以后在东路鼓励商人开厂设坊,促进就业,重新培养一批新型的商业人才,如此,既杀一儆百,又避免牵连过大,引起普通百姓的恐惧,取得那些小商人,小士人之心。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36章 反应
王斗提议严惩张万山、陈恩宠等人,马国玺并没有什么意见()。如果说张家等人以前是东路的地头蛇,现在经王斗雷霆打击,他们己经成为过去式。
对这种地方豪强,马国玺向没什么好感,他调任东路后,澈少吃过这些地头蛇阳奉阴违的苦。他们被连根拔除,马国玺只有心下窃喜。王斗愿意当这个恶人,自己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张万山的后台是现宣府镇副总兵,署万全都司都指挥使张国戌……马国玺并不怎么在意。这卫所官员,如今在大明是越来越不值钱,镇城内署都指挥使的就有好几个。
张国威名为副总兵,直系部下不过三千,他在都司负责屯田、巡捕、军器、备御诸务。征收各地屯粮,每年还要抽选卫所青壮到各营去,等于是营兵的后勤部及预备队。
诸务繁忙,他部下战斗力就可想而知()。况且带副字的衔职总是不召人见的,上有总兵管着他,又有巡抚插手诸事,镇城还有谷王府,勋贵豪强更盛,管家蕃蕃太多。
王斗当年不愿意到镇城任副总兵就是如此,地位尴尬,哪如在东路任个实权参将,山高皇帝远,可以放手施为?
要摆脱这种尴尬的身份,或许只有爬上总兵一条路,这又谈何容易?
高级将领需经会推产生,最后由皇帝选定。张国戚又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哪如现任总兵官杨国柱?说难听点,张国威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因为当年王斗砍了一些清兵级才有。
张家在东路的势力,也是张国威当年在东路姬守后才有。现在他辛辛苦苦的基业被王斗毁去,以后定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马兵备也乐意坐山观虎斗,反正一系列事情都是王斗干下的,跟他无关。
二人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大堆人的命运。
此次王斗雷霆出击,也让东绐空出一大挑空缺,如何安置调整新人选,这是个问题。
马母弈桴须微笑:“将军部将钟显才,为人沉稳,素有忠义之心,靖胡堡乃边塞重地,由之镇守,最妙不过。”
“……沈士奇、阴宜进、雷仙宾诸将忠义勇猛,也是周四沟堡、黑
汉岭堡、刘斌堡诸堡的适当人选。”
马国玺抛出了自己棋子,他对王斗郐将如数家珍,显然也是经过一番研究。
马国玺此言正中王斗下怀,未来他有意往塞外展,东路边塞几座城堡,定要劳劳掌控自己手中。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王斗缓缓道:“末将谢过兵宪,怀来,延庆州守备的人选,还要请兵宪参详()。”
马国玺略一沉吟,说道:“如将军所言,黄昌义虽有小疵,然能迷途知返,还是难得的。此次他也算有功,便将功补过,略为训斥使可。这怀来守备,便由之继续担任吧。”
“举贤不避亲,老夫麾下亲将李金成,平日办事也算沉稳,老夫有
意抬举他为延庆州守备,未知将军意下如何?”
那马国玺道标营亲将李金威王斗也有所闻,他是外来户,在东路没什么根基,贪是贪了些,不过总算与自己保持友好。让其实镇一城也可。
人选的问题就这样定了,两个大小狐狸相对呵呵而笑,接下来二人谈论更为重要的问题一十分脏!
东路土豪原本势力盘根错节,相关土地田产甚众,他们被灭后,名下各样产业如何处置,这事很关键。
王牛不可能独吞,必须让一部分出去。最后的商定,抄没各奸细奸商的家产后,土地编入田册,作为安排新军户的场所。那些人家产充公后,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流进马国玺的库房,一部分流进王斗的库房。
当然此次之事,马国玺对王斗的实力与胆略更为触动,他懂得给自己脸面,适可而止,表示这个武人城府极深。东路出现这位实力派军将,以后该如何与之相处,对马国玺而言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当日,二人联名写就公文,向都司衙门,总兵衙门,巡抚衙门,总督衙门禀报此事前因后果。抓捕奸细众多,牵涉的犯案人员众多,如何处理,还清上面拿个章程出来。
并请三司会审,处理一干杞事官员。
这古时道路不便,又没有后世的通讯手段,消息不灵通,除有心人外,东路那几日闹得沸沸扬扬,镇城却一直平静()。直到镇压商人士子后的第三日,也就是王斗与马国玺联名公文进入镇城的当天,才如一声惊雷,大街小巷沸腾起来。
吃惊,震动,这是镇城从高层到普通军民的反应。其实此次东路浩大的罢课,罢市之事,幕后黑手未必没有领城诸豪强作怪煽动。毕竟他们中很多人有大把利益布在东路各处,王斗要查禁东路
私贸!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
只不过王斗行动太快,事情结束太快,让他们一下没反应过来。依他们的设想,从罢市到事情完结,怎么也要半个月,一个月的。这些“国之重柱”集体行动,料想王斗焦头烂额,也只有服软的份。
却没想到短短五天,所有闹腾都归于平静。王斗处事的风格,让人难以接受,他的胆大妄为,更让人难以理解一十同时对当地豪强、士绅、军头大打出手,这种胆量,可能宣府镇设立来独此一份。
王斗看似粗暴的手段偏偏又如此有效,短短一日之内所有的事情烟消云散,东路己经太平。让布局的人深为委曲,自己耗■费大量心血谐划,似乎在做无用功。
且王斗其人看似粗暴,却又心细如,提前搜索大量罪证。以清国奸细,受敌卖国等罪名镇压,谁都无法挑出毛病来。很多人更担心王斗手上掌握大量罪证,日后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
经过这场效量,镇城许多人物对王斗刮q相看,没恝到他打仗厉害,手腕也如此出众。王斗己经成为东路新的地头蛇,实权人物,以后语如何与这个地头蛇打交道?
当日,不知多少人口中吐出“王斗”这个名字,其生平履历,也
当然,以上只是镇城颇具远见者反应,王斗将当地豪强扫空,不免让镇城诸多同类兔死狐悲。王斗以霹雳手段断了东路无数人的财路,如果他以后得势,调到镇城来,还有大家的活路吗?
“跋扈”、“暴虐”、“不施仁政”等等诸多言论开始在镇城街头巷尾,各茶楼酒肆蔓延()。
当然,众人不敢批评此次王斗行动的合法性,转而批评他手段的粗暴。依他们的话说,就算士人商人再有不对,也应该以德服人,象王斗这样微,不是与当年的税监矿监一个样吗?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涌起,这种声音比较隐蔽:“定国将军杀伐决断,霸主气势。朝廷积弊日久,正需此等人物霹雳雷霆,重开云日。东路百废待举,我等投入麾下,定得重用,一展所学。”
随务消息在各地传开,打着这心思的人越来越多,王斗因此吸引一大批人才投效,也是意外收获。
还有许多商人看着东路之地流口水,太好了,当地大商人死光了,他们正好弥补这个空缺。当然,为安全起见,在进驻东路之前,他们要先摸清那新地头蛇的脾气性格才是。
在镇城雄伟的总兵府邸内,杨国柱看着公文不断摇头,他的中军亲将郭英贤在旁叫道:“王斗这小子,这脾气胆略我老郭真是自叹不如……一口气掀了几个守备操守,还砍了那么多学生商人,这兄弟的胆子一一一一一r啧啧一一一一一一”
他对杨国柱说道:“军门,我们与王兄弟,可是尸山血海一道杀出来的,念在往日交情上,怎么也得帮一把。”
杨国柱神情不变:“这事闹得太大了,还是看纪巡抚与陈督臣的意思……放心吧,没人敢动他的,那小子,连我都忌惮几分……
说到这里,他神情凝重,不知在想什么。
巡抚衙门内,纪世维看着这联名公文,第一反应是吓一跳,自己这女婿,不管到哪总要整出惊天动地气势。在保安州如此,到了东路还是如此()。不过看看公文落款上的马国玺名字,纪世维放心不少,有马国玺的联名,给女婿分担了不少火力。
再仔细看一遍公文,纪世维更是放心,清国奸细,通虏费敌的大帽子扣下,又掌握详细的人证物证,谁能说什么反对的话?唯一苟病的是女婿手段过于粗暴,这已经是细枝末节,他的武人身份也说得过去。
纪巡抚的眼睛眯起,自到镇城后,各大跌扈军头,士绅大族「勋贵豪强对自己阳奉阴违,让自己同样心力交瘁。趁机良久,正好杀杀他们的煞气,正识自己这个巡抚的存在。
有这样的女婿也好,以后谁取闹事,都要考虑考虑东路那个强大的奥援,使自己位子坐得更稳。
正在思索时,一个下人送来一张烫金名车↑,说是镇城的吴先生商请纪巡抚晚上赴宴。
纪世维哼了一声,其实这吴先生是城内谷王府的心腹管事。大明律令,藩王不得结交地方官吏,也不能出城,否则以谋逆论处。不过他们府中的各个管事却不在其例,谷王府大量的田产店铺,都是交由这些管事处理。
因女婿之事,谷王终于关注到自己了,晚上的夜宴,他们是拉拢,还是威逼?纪巡抚倒要会一会。
宣府侦城没有副总兵衙门,倒有一个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与总兵的“将军府”是规模相当的庞大建筑。在这里,有地方卫所的大量附属衙门,管理都司内的土地、人口、赋税诸事宜。
明初的都指挥使司掌一方之军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是极为显赫的官位,居于三司之上。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从明中起,都指挥使地位每况愈下,到了现在,都司的军事职能越来越少,更多是作为一种地理单位存在。而且管理事项繁多,辛苦不讨好。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37章 圣意
在接到宣腑镇与宣大总督陈新甲等人的奏疏时,崇祯皇帝正与礼部冉书,仍管兵部事杨嗣昌,内阁辅薛国观议事()。
得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不震惊当然不可能,早在任命王斗为宣府镇东路分守参将时口崇祯皇帝就有一种认为,王斗肯定会牢固掌握整个东路之地,不知为什么,崇祯皇帝心里就是这样肯定。
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王斗激烈的手段,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的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也让人很不适应一一同时对士人,商人,武人大打出手,天车间少有这样特独的人物。
东路己经恢复秩序,又证据确凿,按平常律法办就是,便是王斗手段过了些,可能伤了些无辜,朝廷也不可能因此惩罚王斗。这个时候的大明实力派军头,朝廷向以招抚为上。王斗再过份,有左良玉、刘泽清、贺人龙等人过份吗?
而且对王斗而言,崇祯皇帝有将他看成另一个戚继光的意思,便如戚帅当年一样,扫平南偻北虏,还天下以太平。更不可能因这点“小、事”去责罚他,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崇祯皇帝内心暗暗有些欢喜,王斗得罪了当地的文人与商人,己经无法邀买人心,只能紧抱朝廷的大腿了。在崇祯皇帝等人心中,士子与商人乃国之柱石,得罪这些人,何人可以成事?
他叹道:“王荷军捉拿东奴细作,这是好事,惜其年轻气盛,这处事……未免有些不周。”
“皇上所言极是。”
旁边的杨嗣昌与薛国观异口同声道()。
平日不对付的人说话这么整齐,二人互视一眼,都是不动声色转过头去。
薛国观轻咳一声,与杨胡昌一样,他也是刚过五十,方面大耳,一张颇有富态的脸。小时候有人给他相面,说其大贵之相,未来定然封侯拜相。
果然相面之人当年所言灵验了,为了这个事,在薛国观成为辅后,特意找到这个算命的人,给他买了房子,送去银子。该算命之人己经年近毫孝,正是穷困潦倒之时,托了当年所言,也算过上幸福的晚年。
薛国观进入内阁后,揣摩皇帝的心思,全力奉行温体仁的方案,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往日经常被皇帝召见的宠臣只有杨嗣昌,现在多了薛国观。其风头正劲,连杨嗣昌都要避让。
王斗的事,其实在宣府镇奏疏送到京师前,薛国观便己知详。
现在的京师各茶楼酒肆,衙门之前,相继拥进哭诉王斗“暴行”的东路商人士人“受害者”家属。赞赏王斗之举与抨击王斗之举的人分成数派,从口舌之争展到肢体冲突。
还有言官闻之蠢蠢欲动,准备弹劾王斗罔顾人命,行事跋扈种种。
京师各事,只有崇祯皇帝不知。大明现状,几乎总是皇帝最后一个得到消息。便如崇祯帝最后两年,便怒责天下督抚甚至锦衣卫任何事都不与他通报,使之成为聋子与哑巴。
得到东路的消息后,薛国观与杨嗣昌都是按兵不动,先探明皇帝的心思再说。
崇祯帝一开口,薛国观立时有了定计,他含笑道:“正如皇上所言,王将军在东路捉拿细作,严明关防,这是好事。东奴最善用间,关防种种,多被其刺探,致我大明失城甚多。东路近塞,虏骑疏忽可致,清剿细作与通虏之辈,也是为东路之安危着想。”
“当然,王将军毕竟年轻,又是军伍出身,这行事嘛,未免急燥了些,着当地官吏用心安抚便是()。”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这是他对薛国观满意的地方,善于揣摩自己心思,多从自己角度出,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与那些邀名卖直之臣不同。
他下旨:“东路既己抚定,着有司会同审理,定罪后奏闻裁决。东路兵备道马国垒,分守参将王斗剿察有功,传旨嘉赏。
二官也需知闻,事虽迫不得而,也当求经久之策,切切。”
“:延庆州知州吴植自请致仕,查其老成历练,办事实心。虽有其子妾失察之事,准其戴罪立功,着罚俸一年,记过一次,仍原缺任官”
这就是崇祯帝的恩威之术了,嘉奖了马国鉴与王斗,仍让其文武相衡,防止王斗势力过大。同时挽留了吴植,让其感恩戴德下,更实心办事。让他安在东路,可以更好地监视王斗。
而且马国垒与吴植,一人倾向杨嗣昌,一人倾向薛国观,留二人在东路,也有相互制衡之意。
任何地方都不能一家独大,这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皇上圣明!”
在杨嗣昌与薛国观的歌颂声中,东路这场变故,就此落下帷幕。
对崇祯皇帝而言,东路之事,只是“小事”,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谈。
不错,比起东路这件“小事”,方才崇祯皇帝与杨、薛二人谈的才是要紧的“大事”。
这便是张献忠与罗汝才等人重新叛乱之事,五月初九日,张献忠、罗汝才又反,他们才招安多久?刚刚一年,又迫不及待造反了。也因为有张献忠等人在前,崇祯皇帝对王斗更不敢严厉,王斗的威力,可不是张献忠之辈可以比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