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院,是试飞各种战机的,他们这里接触到的,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了,但是和美国一比,就远远地落后了,这里曾经试飞过空警1号,但是经过反复的试飞,最终认为性能不符合要求而最终放弃了。
国内最落后的,就是电子系统了,到现在也无法弥补上来,而且看起来,差距似乎还是越来越大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着己方的差距,而秦风,一直都在那里倾听着,终于,当大家都没有人发言了之后,领导注意到了秦风。
“秦风,你说说。”
“刚刚很多同志都提的意见很好,在各方面,我们都是落后的,相信我们国内的相关单位也会努力地搞研发的,我就补充一点好了,大家注意到没有,f111轰炸机的参战?”
美国海军有航母,直接开动到地中海里,在利比亚外围几百海里之处就可以了,空军呢?
附近没有美国人的空军基地,这批飞机,从英国两个空军基地起飞。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协商未果,法国和西班牙拒绝开放领空,所以他们的战机不能沿着直线飞过比斯开湾,沿葡萄牙海岸、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中部飞抵的黎波利空域并返航。
这一圈过来,他们的航程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前后进行了多次的空中加油,同时,进行了一次长距离的“马拉松”,在战术轰炸机狭窄的座舱内连续飞行14个小时。
类似苏联那样的图160轰炸机是专门为了长途飞行而设计的,在飞机上甚至有厕所,但是f111不是,这种原本为美国海军空军联合研制的飞机,最终因为体积笨重无法上舰,成为了空军的专属,它的整体弹射座舱也是一个特色,但是,飞行员的空间就只有座舱那里狭小的区域,他们肯定是垫着尿不湿来飞的。
现在,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空中加油,也是空战力量的一个倍增器,现在,大家都放在了电子系统上,都觉得己方在电子系统上差距很大,就是没有人发现,其实在空中加油方面,己方还是零!
“空中加油,是显著地延长作战半径,增加留空时间,提高战斗力的一种方式。”秦风说道“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展开空中加油的研究了。”
国家采用的是典型的苏联国土防空军的方案,哪里需要防空,就在哪里部署一个基地,几百公里周围的空域,就是他们的防空区域,他们很少越界,因为根本就没有大航程的飞机供他们使用。
这样很简单,但是也同时导致了空军的数量庞大,想想几千架的歼六吧,这种战斗机,也需要大量的飞行员,最终造成的其实是浪费。
这几年,在和巴基斯坦接触的过程中,对方就将航程看做一个重要指标,航程越远,需要的战斗机的数量就越少,或者说,以前四个歼六基地的防守任务,只需要一个大航程战机的航空兵基地,就能防守了,这样,就大大地缩减了规模,同时也提高了质量。
国家已经进行百万裁军了,就是因为军费都用在了人员上面,几百万的军队,仅仅吃饭就能吃掉很多了,空军是高技术兵种,四架歼六的任务,交给一架大航程的飞机,仅仅需要一名飞行员,同时需要一架战机,四架变一架,质量肯定会提高啊,从四名飞行员里面挑选一名,肯定也是更优秀的。
大航程,一方面需要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需要大的载油量,另一方面,也需要空中加油技术!
“就像是我们现在在预研电传技术,自己改进变稳机一样,我也希望,空中加油技术能成为我们试飞院的一个科目,让我们及早掌握空中加油技术,让我们的空中力量拥有远距离飞行的能力。”
在国外,空中加油技术已经是很寻常的,当年去达索公司,秦风就看到过超级军旗战机的空中加油的模拟器,同时,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空军就是通过空中加油之后才去作战的,连这样的国家都已经是稀松平常了,在国内,却是一个零啊。
现在,不能再拖延了,也该搞这种技术了。
相比别的技术,这种空中加油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依托先进的电子技术,国内也应该能够搞起来的,不会在电子系统上受到牵制。
第五百三十七章 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空中加油,是显著的提高战机作战半径的一种方式,早在螺旋桨飞机时代,就有人实验过了,一架飞机抛出油管,另一架飞机的飞行员接住油管,然后就可以进行加油了,纯手工操作,相当的原始。
而发展到现在,空中加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软管,就是空中加油机释放出来一个软管,软管的末端有一个锥形套,受油机的机头前面,有一个加油管,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伸缩的形式的,飞行员需要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就像是张飞穿绣花针一般,把自己的加油口塞到那个锥形套里面去,对接成功,自动加压,就可以接受燃油了。
这也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形式,叫做软管加油,在加油的过程中,加油管是在不断地飘动的,就像是风筝线一般,会受到气流的扰动。
另一种,就是硬管加油,受油机只要飞到加油机的后下方就行了,在加油机的尾部,有一个专门的加油员,操作着加油机伸出来的一个硬质的加油管,然后塞到受油机机背上的加油口去。
这种加油方式,不需要飞行员的高超技术,是否成功主要决定于加油员的水平,同时,因为是硬管,比较粗,内部燃油流动的速度相当快,空中加油作业也就更高效了,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空军用这种方式,技术难度很大。
现在,秦风提出来了,为了实现空军的现代化,己方需要具备空中加油技术。
其实,最新研发的十号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需要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可以延长作战半径,提高战机的留空时间,增加飞机的使用率。
所以,如果现在能够将这种技术成熟起来,也是相当于给十号工程储备技术的。
秦风提出来了,现在我们可以上马这个项目,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战场上,需要空中加油机的后勤支援!
“不过,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啊。”听到了秦风的话,试飞院的领导开口了,没错,国内是需要这种技术,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空中加油技术,没有加油机,也没有受油机,什么都没有,怎么办?
“当然是从国外引进。”秦风说道“我们从英国,引进他们的k32加油吊舱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来研制我们自己的加油吊舱,只要有吊舱了,就能够解决空中加油最需要的一个装备了。”
现在,西方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放眼望过去的话,和英国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东西,都是从英国引进的,从最初的斯贝发动机,到后来的歼7的改装,空军中的很多装备,都来自于英国。
而在陆军方面,坦克最需要的105毫米炮,也是从英国引进的,可以说,英国是和中国合作最多的一个了。
法国的合作也不少,比如海豚直升机等等,但是法国的装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贵啊!尤其是现在幻影2000的谈判破裂,大家都在憋着气呢,更不可能从法国搞了。
德国方面,德国处于前线,起飞就打仗一类的,几乎不怎么需要空中加油机,甚至也没有合适的空中加油走廊。
秦风曾经研究过这些空中加油技术的,英国的frl公司,就拥有英国最先进的空中加油技术,他们生产的k32加油吊舱,广泛用在很多种空中加油机上,从他们这里引进,是最好的了。
听到了秦风的建议,试飞院的领导点点头“是啊,这个加油吊舱,可以通过引进来解决,不过,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也是问题啊。”
谁来当空中加油机?
西方世界,一般都是用客机来充当的,客机本来就有很高的载油量,如果在客机的下层再加上几个附加油箱,那燃料更是充裕了,比如美国最主要的kc10空中加油机,携带燃料的数量达到了161吨!飞一次,足够给一个大队加油了。
但是,国内没有,国内自研的运十,已经算是彻底下马了,虽然民航有大量的客机,但是,那些都是民用的,不能用作军用飞行器。
“用运八。”就在这时,有人开口了“我们的运八,能够运载二十吨的燃料,可以作为一款空中加油机!”
运八,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拿出手的一款运输机了,这种运输机是测绘仿制的苏联人的安12运输机,作为一款中型运输机,自重三十五吨,载油量二十多吨,同时还有二十吨的最大有效载荷。
如果把它的货仓里再放两个油箱,也用来运输燃料的话,那就有四十吨的燃料储备了,现在国产的飞机,油箱都很小,哪怕是歼八,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战斗机了,也就四吨的内油而已,可以满足两个四机编队的燃料需求了。
先进的电子技术,大家着急也没用,但是要说空中加油技术的话,努力之后,还是能拥有的,所以,大家讨论得又热烈起来了,军用飞机里面,只有运八是最合适的!
从表面上看,这个提议是最好的,运八体型大,载油量高,而且可以完全国产,不会受到制约,只要空军需要,随时都能够大规模生产。
但是,秦风却知道,这种飞机不是最合适的,因为,除了这些优点,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它采用的是涡桨发动机,飞行速度慢!
涡桨发动机,后面是涡轮发动机,但是不是靠喷气来推进,而是靠前面驱动螺旋桨来前进,这样拥有不错的中低空性能,是一些运输机的首选,甚至有的重型运输机也会采用螺旋桨推进的方式,起降也很方便,但是呢,螺旋桨会产生阻力,所以这种飞机的速度都不高。
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加油机,都是喷气机,因为要给战斗机加油,速度就不能太慢,也有c130改装的运输机,但是这种运输机,那是给直升机空中加油的!
第五百三十八章 运八和轰六
空中加油,也是勇气和技术的考验。
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需要在空中近距离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危险性,和在高速公路上骑摩托车,两辆摩托车的车手还要手拉手一般,稍不留神,就会出意外。
受油机如果速度太大,一下子就可能会撞到加油机的后机身上,加油机里面都是燃油,一旦被撞,很可能就会爆炸起火了。
而且,在空中,随时都会有各种气流的影响的,除了各种意外的气流之外,前面的飞机在飞行的时候,在机身后面,是有特殊的尾流的,战斗机就需要进入这个尾流,战斗机也可能会随时出现意外的,比如失去动力等等。
总之,危险性很大,可以视为空中的舞者了。
如果这个还不够的话,那么再看看现在,如果用运八的话,运八的飞行速度太低,后面的受油机也就得保持低速飞行,对喷气机来说,长时间地保持低速度,而且还是在前面飞机的尾流中保持,太困难了。
所以,秦风并不认为运八改装是最好的,仅仅发动机一条,就能排除掉了。
但是,除了运八,己方还有什么呢?貌似也没有了啊!
秦风没有立刻就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来,如果自己反对的话,那就需要有更好的意见才行,如果自己也没有别的意见,也只能是靠运八了。
运八的速度很低,不管是歼七,还是歼八,本质上都是高速战斗机,都是不适合的,如果十号工程出来之后,歼十战机肯定拥有足够的低速操控性能的,可以当受油机,那么,在此之前呢,用什么来训练呢?
秦风的脑子里在急速地思考着,歼七歼八不合适,也没有别的了啊,等等,强五啊!
强五本来就是一款对地攻击机,注定了强五必须要强化低速性能,这种飞机低速下还是可以操纵的,当初在巴基斯坦的时候,秦风还和这种飞机交手过啊。
对,用运八当加油机,强五当受油机,先解决了有无再说,然后,等到歼十成熟之后,就可以给歼十移植过去了。
这个想法,在秦风的脑子里慢慢地成熟了,他刚刚想要说,目光望到了会议室内的墙上的挂图上,看到了上面的一架飞机的照片,顿时就是脑子一热,有了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大家伙!
“我认为,用轰六当空中加油机更合适。”秦风开口了。
轰六?听到了秦风的话,其他人在脑海里,直觉上就是一个想法,开什么玩笑,那不是客机,也不是运输机,而是轰炸机!
轰六和运八,都是从172厂制造出来的,后来三线建设,运八才去了182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用他们的辛勤努力,测绘仿制出来了共和国最急需的一款款飞机。
当年,共和国刚刚诞生,就利用引进前苏联的图2轰炸机、图4轰炸机组建了轰炸航空兵。不过这些都是螺旋桨轰炸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1958年中国与前苏联签署引进图16轰炸机及生产许可的协议。
1959年9月,首架用苏联制造部件组装成的轰6交付中国海军航空兵。1968年首架用自己材料试制生产的轰6试飞成功,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在苏联国内,图16这种落后的轰炸机,和米格21一样,几乎都很快就落伍了,装备数量有限,而在国内,图16仿制过来的轰六,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甚至一直服役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依旧是共和国最强大的轰炸机。
轰六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弹射救生系统,这种轰炸机有六名机组成员,分别在轰炸机上不同的位置,一旦飞机出事,需要弹射的时候,是相当繁琐的,有人要向上弹,有人要向下弹,飞行员要最后出去,否则飞机姿态就控制不住了,往往只有两三个人能逃脱,其余的就壮烈了,这样的事情,曾经就发生过。
当然,这是它落后的操作系统造成的,看看同时代的西方的轰炸机,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能操作了,它有多落后?甚至在它的尾部,有一个尾炮舱,那里还蹲着一个射击手呢!
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时候才有的配置,用来保护尾部,防止战斗机从后面偷袭的,但是那是机炮空战的时代,现在有什么战机会从后面接近用机炮解决轰炸机的?
它早就落后了,但是,作为加油机的话,它还是合适的。
它正常起飞重量,就有七十多吨,机内可以装载三十四吨的燃料,这是在不用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就能得到的,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它的机腹弹舱内,增加一个九吨的燃料箱,这样,总燃料也有四十多吨。
燃料上,和运八是一样的,同时呢,它具备的高速能力,就是运八不具备的了,这款轰炸机采用的是翼根发动机的方式,里面各有一台国内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推动着这款巨大的轰炸机,巡航速度就能够达到075马赫!
这个飞机的底子,让它有足够的实力来充当空中加油机啊!
当秦风提到用轰六来改装的时候,开始大家都是很奇怪的,但是现在,当秦风解释过之后,很多人的眼前都亮了。
没错,运八当空中加油机,它的速度太慢了,主要的战斗机是无法和它编队飞行的,但是轰六就完全没问题了,这种轰炸机在很多次的行动中,就是和战斗机编队飞行的啊,天生就有这个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