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现在,看着他的身影在晃动,秦雪说道:“不用了,你也会冷的。”

    “我不冷,我现在浑身都在冒汗,看,咱们的雷达又出故障了。”李志强说着,就拿起来了螺丝刀,又该拆卸,查找故障来源了。

    秦雪的心里很暖和,可惜自己没时间,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买一团毛线,给爱人编织一个毛衣,暖和的毛衣。




第五百九十章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衡量雷达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就是平均无故障时间(tf)。

    “anteteenfare”,这短语的意思指产品从一次故障到下一次故障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这是一个平均数值,当然,按照这个意思,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可以叫做平均故障间隔。

    对雷达来说,里面有上万个元件,在以前的电子管时代,电子管打火了,灯丝烧断了,栅极接触了之类的毛病层出不穷,一台雷达能够稳定工作上几个小时就不错了,如果是糟糕的雷达,甚至几分钟就会出一次问题。

    到了晶体管时代,就好多了,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按说都已经比较稳定了,像apg66这样成熟的雷达,这个时间达到了100个小时,但是呢,现在的1471雷达,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准。

    究竟有多困难那台雷达的天线,加工起来就已经是超级费力了,但是这毕竟是只要加工就能解决的问题,后面的电路,才更是困难呢,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他们要设计各种ad和da的转换电路,要有专门的数据处理芯片,还要在里面输入各种程序,甚至有的芯片,国内没有合适的,要暂时用民用的芯片代替,甚至是14所要自己设计芯片,再或者,暂时先用分立元件代替,在这种情况下,雷达的初期工作,是相当不稳定的。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没有任何的抱怨,也没有纠结,现在的试飞,那就是要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有问题不可怕,把问题解决了,不就可以了

    现在,他们就是这样的心情,1471雷达,就像是他们的孩子,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一定要将它做成熟!

    他们下定了决心。

    安-12运输机在天空中继续飞行着,为了新一代的脉冲多普勒雷达,14所的同志们,在顽强地奋斗着,老一辈的建设者,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为了建设祖国,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是值得的!

    也不知道,自己的哥哥现在在哪里等到年底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啊,这可是个约定,说服父母可不容易,哥哥娶了个城里的,老爹可高兴了,要是知道自己找了个农村的,估计会闹情绪的啊,还等着哥哥给解围呢。

    此时,秦风正在看着眼前的雷达,这种雷达,主要是分成七部分的,天线,发射机,接收机,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机及控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地勤也找不到什么地方有问题的话,直接拆开换上新的部分就行了,这是很轻松的。

    现在呢,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它塞到歼八的机头去。

    要知道,为了方便操作,这种雷达的电路板,是采用插拔设计的,可以方便地更换,他们的战机,也都是在侧面开口子,这样方便地勤的检测和维修,但是歼八呢,机头前面的框架密密麻麻,就像是老鼠笼子一般,根本就没有办法开口。

    如果锯断其中的一组隔框,会不会导致强度不够,在飞行中撕裂了怎么办

    以前的时候,觉得很简单,拆下旧的来,换上新的去,但是,如果安装的方式不同,那就很费脑筋了。

    幸亏这种雷达本来是f-16的,f-16的机头小,比歼八的要小不少,如果机头大的话,那还得考虑怎么塞进去的问题,现在呢,需要在上面上支架,把雷达给垫起来。

    那边在拆战机,这边在商量怎么安装,看起来似乎进度可以很快,但是秦风知道,这进度肯定高不起来。

    这涉及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体系问题。

    国内一直都是按照苏联的标准来设计飞机的,这和西方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铆钉不同,螺丝的花纹不同了,而是涉及到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设计思路的不同,路线的不同等等,总之,想要把这种飞机安装西方的航电,很难啊。

    那屠老他们呢,会不会也有很多的问题

    屠老那边应该还会好一些,因为机头是新打造的啊,一上来就按照新的指标来设计,这样就好多了。

    国内的军机研发,也要向西方靠拢啊,尤其是,要制定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才行。这就需要国家制定这个军用标准了,简称就是标。

    等等!秦风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咱们现在把这些航电都给安装上来了,但是,好像从未提过麻雀导弹的问题啊!

    空军之所以会认同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拦截北方的轰炸机的,歼八很久以来,都没有合适的武器系统,现在,雷达的问题解决了,那导弹呢

    导弹的引进更加重要,虽然都叫做麻雀导弹,但是,麻雀导弹的版本太多了,可不能让美国人给忽悠了啊!

    麻雀导弹的开发,最初可以追溯到四十年代,没错,就是二战时期,当时就有这种想法了,当然,那个时代的电子技术水平,决定了这种导弹必然是和无控的火箭弹没啥区别的。

    陆陆续续发展了二十年,一直到了越南战场上,a-7e-2导弹才算是多少能用的状态了,然后,到了1982年,a-7横空出世,终于算是有了一款性能稳定的合格的中距导弹了!它最大的特点,当然是换装了新型的单脉冲导引头,这个导引头的技术,其实是英国研发出来的,这就是大国的底蕴,英国虽然没落了,毕竟是老牌的工业国家,燃气轮机之类的,也都是他们首先搞出来的。

    美国人会把这种最先进的a-7交给己方吗还是会给己方a-7f导弹如果是后一种,那就有些落后了啊。

    于是,秦风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款雷达,是匹配a-7导弹的吗”

    直接问给什么导弹,不好问,还是换一种说法,听到了秦风的问话,美国的雷达专家抬起头来:“不是,你们的合同里,根本就没有从我们这里订购导弹的条款。”

    好奇怪,这不是有枪没弹吗



第五百九十一章 导弹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秦风,好容易看到了先进的雷达了,而且这款雷达还不是最初的那种不能引导中距导弹的雷达,它是可以制导麻雀导弹的,但是现在呢,得到的结果是,这种导弹居然就没有订购,那国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其他人,肯定是不知道的,所以,秦风也只能是放下了这个念头,继续看着众人们的研究,如何把这种美制的雷达放到苏系的机头内,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秦风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很有收获的,最大的收获,还是这个体系标准,没错,己方要改变,全部改到西方的标准上来,他们的标准,明显是更加先进,更加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了!

    一个星期之后,屠老在这里的工作也结束了,秦风和屠老等一些技术人员,一起乘坐客机,返回了首都,想到这次在格鲁曼公司的收获,屠老也是信心满满,他们的歼七p项目,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超七了,它的外形更加的前卫,它的性能更加的先进,不仅仅能出口,说不定以后还能获得空军的欢迎呢,就像是歼七一样,就是出口转内销的一种相当不错的例子。

    当然了,既然回来了,在歼七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性能的工作,也不能放松,毕竟这个超七是和国外合作的,一旦没有了国外的航电和发动机,那就前途未卜了,改进歼七,小步快跑,虽然性能不会很强劲,但是毕竟是国内的。

    此时,大家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们呢。

    几个人下了飞机,迎接他们的同志顾不得他们的旅途的疲劳,立刻就驱车,带着他们来到了三机部的大楼。

    难道这么快就要汇报了吗屠老的心中也在纳闷,他虽然没有形成纸质的汇报资料,但是仅仅是在脑子里的东西,就足够讲了,甚至很多数据,都是在脑子里的。

    秦风跟着走进了会议室,他立刻就感觉到这里的气氛有些诡异,跟着,就看到了坐在前面第一排的,有外国人!

    虽然秦风去过外国很多次了,但是对这些白种人,还是很不容易分辨出来是哪国人,一般来说,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英国人高贵,但是,这要是对方不走几步,不接触接触,还真的很难分辨出来。

    还好,秦风看到了林将军在给他招手了,于是,他就大踏步地坐了过去,虽然和林将军的年龄差距很大,但是秦风已经把林将军当做自己的哥哥一样看待了,再说了,小虎头的名字,还是林将军给起的呢。

    “这是什么情况”秦风问道。

    “他们是意大利塞莱尼亚公司的人,那个最中心的,就是他们的导弹专家佐罗。”

    佐罗当听到了这个名字的时候,秦风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那个动画片了,那个执剑走天涯的骑士,打抱不平,每次都会在坏人的肚子上画一个z,这样就是他的标志了,这个人就是佐罗,当初赔小虎头玩的时候,曾经看过。

    等等,当然不是这个动画片了,现在想这些干嘛看来真的是很想家了啊。

    意大利塞莱尼亚公司秦风再次想到了这个名头,还是导弹专家突然间,秦风就想起来了什么。

    自己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雷达有了,到底用什么导弹呢原来国内早就有了安排了啊,国内没有订购麻雀导弹,是因为有一款比麻雀更合适的导弹了!

    自己真笨啊,明明是以前的时候自己都提出来过的,结果自己还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要说武器的话,不仅仅是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先进,很多武器系统,意大利也是很不错的。

    意大利的军工,有很多都是名列前茅的,海陆空三军的装备齐全,虽然有很多二战时期的典故,说他们的军队是面条军,但是说武器的话,人家的也是相当先进的,大名鼎鼎的76毫米的奥托舰炮,就是一个典型,这种oto76舰炮广泛装备西方各国海军,包括美国都将其作为主力舰炮使用,简直是“炮中ak”。

    可惜,国内海军虽然对它很感兴趣,最后还是被法国的100毫米舰炮给忽悠了,等到装备了二十几年,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舰炮才被放弃,重新回到76毫米的舰炮的路子上来。

    而在空军的装备中,他们也有大名鼎鼎的导弹,这就是阿斯派德!

    这种导弹最初也并不是作为空空导弹来使用的,而是地空导弹。

    早在六十年代,各国都开始研发地空导弹,弹体较小、机动灵活、反应时间短、低空性能好,意大利当然也想要研制,但是呢,从头研制花费太多,意大利政府的经费可不充足,所以,他们决定走个捷径,直接在“麻雀”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要求研制出一种可用于地空、舰空和空空的,三军通用并能与“麻雀”导弹互换的多功能导弹。

    这个任务,义不容辞地罗在了塞莱尼亚公司身上,毕竟他们本来就在对对美国“霍克”和“麻雀”a-7e导弹进行维修和生产,他们打算在美国引进的a-7e-2的基础上换装塞莱尼亚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后来又决定采用自行研制的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面驱动装置等其它关键部件。

    当然,他们的研发并不快,主要是资金问题,一直到了1978年,舰载的防空导弹才开始批量生产,至于空军的型号,因为已经有了麻雀导弹了,一直就没有服役,一直到了八十年代,为了给他们的f104进行现代化改进,才决定把这个空空型导弹做出来。

    毕竟,他们使用的麻雀导弹是a-7e/f这种型号,并没有下射能力,而最新的a-7,美国政府不出口。

    现在呢,他们的导弹已经研发成功了,而且也没啥国外的市场,己方既然能选中,自然是一拍即合啊,价格什么的,绝对比麻雀啥的要便宜。



第五百九十二章 阿斯派德
    “我们很高兴和贵方展开合作。”秦风赶回来的恰是时候,正好开始和人家进行友好交流啊,如果再晚了,那就赶不上了,秦风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扑通扑通直跳,认真地听着。

    听不懂,人家讲的是意大利语,只能等人家说完一句等一句的翻译了,不过,当对方把那个图片放上去的时候,还是让秦风的心莫名地悸动了一下。

    和麻雀很相似,但是还是有差别的。

    阿斯派德,是在麻雀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主要改进的是导引头等系统,从外观上,这些肯定看不出来的,不过呢,只要熟悉麻雀导弹,再看一眼对方的图片,就能知道其中的显著差别了。

    那就是弹翼。

    麻雀的弹翼是尖的,三角形,而阿斯派德的弹翼,那个尖端被切掉了,变成了梯形,从这一点上,就能分辨出来,弹体一样的细长,但是这弹翼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到了以后的四代机,采用内置弹舱的话,把这个尖端切掉,那是为了能多塞进两枚去,但是现在,这种切尖的方式,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难道是减小空气阻力,让导弹得到的速度更大,射程更远

    秦风在脑子里想着,对方已经开始介绍了。

    “我们知道,麻雀导弹的四个翼面只有2个能独立运动,另外2个是联动;而我们的阿斯派德的四个翼面全部是独立运动。这样它的操控就更加灵敏了。”

    麻雀那样的设计,当然是为了节省成本,对方说我们都知道,这也没错,因为对麻雀导弹,大家也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在场的,就有霹雳-4导弹的研发专家,他们是知道的,当年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f-4鬼怪战斗机被击落之后,上面的麻雀导弹就跟着被获得了,之后,其中的一枚导弹,被送到了洛阳602所,他们根据这种麻雀导弹为基础,开发出来国内的第一款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霹雳-4。

    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当年苏联人的红外空空导弹,最初的来源也是美国人的响尾蛇导弹,而这种响尾蛇导弹,就是从中国获得的。

    但是呢,由于国内工业的基础,限制了这种导弹的仿制,配套的208雷达和这种导弹,迟迟都不能定型,现在已经算是下马的项目了。

    除了有霹雳-4导弹的研发专家之外,这里还有红旗61的导弹专家,这种导弹在设计的时候,算是一款舰空导弹,是为了弥补现在海军的火力空白的,海战早就转向了导弹作战了,但是国内依旧只有防空用的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别看旅大级有三千多吨,但是一旦爆发海战,驱逐舰的存活的概率是相当低的。

    大家都在听着对方的介绍。

    美国人最先进的是ai--的性能不相上下了。

    接着,幻灯片播放到了第二页,出现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导引头了。

    “我们这款导弹,是和麻雀导弹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这款导弹的导引头,引信,战斗部等等部件,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引头,它采用的是单脉冲制导方式,相比麻雀导弹的圆锥扫描方式,它精度高,不容易被干扰,而且,它还可以从地面复杂的回波中找到目标,所以,具有下视下射的能力。”

    如果北方的苏联要出动轰炸机的话,很可能就是图-22,采用低空超音速的方式飞过来,到时候,己方怎么拦截不仅仅是歼八战机找到找不到的问题,还有找到之后,怎么拦截的问题。

    仅仅有雷达具备下视的能力还不够,必须要导弹也有这种能力才行,这就是单脉冲制导方式的优势了,在导弹的导引头的技术方面,意大利也是领先水平的了。

    他详细地介绍着这种导引头,当然了,在电路方面,最多就是方框图,绝对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细节都在这里介绍出来。
1...146147148149150...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