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第六百三十四章 偶遇A弹
其实,哪怕是美国现在正在搞的隐身机,技术的来源,其实也是苏联的一名科学家提出来的雷达反射公式,苏联在军工科技上的研究,绝对是处于时代的前列的。
现在,秦风听到了另一种思路,叫做等离子体隐身,这个,就更邪乎了。
等离子体并不邪乎,它是气体电离形成的第四态物质,其他三态,分别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了,这是一种总体呈电中性,由正离子、自由电子和中性原子组成的电离气体。
它有什么用呢它可以直接吸收电磁波,而且,是不分频段,全部吸收,不管有多少电磁波,照射上去,那都会被吸收掉,就不可能反射了,只要没有反射回去的电磁波,那自然就不会被雷达发现,从而起到隐身的作用了,所以,这是一种相当出色的隐身方式。
它不用改变机体的形状,这就意味着还可以拥有现代的流线型,只要在机头上安装一个等离子体发生器,那就能让整个战机都隐身了。
但是,这理想是不错,实现起来,绝对比美国的f-117难度还要大,因为这个等离子体的产生,是很困难的,这可不是科幻小说,想怎么说怎么说,甚至还有反重力的这种东西。
现在,听到了陈老讲的话,秦风连连摇头:“这个,就更不用担心了。”
其实,冷战这些年来,苏联和美国在军工方面投入巨资,也研制出来了不少的先进武器,比如战机,坦克,等等,都发展了好几代,但是呢,这毕竟都是以现在的工业基础为根基的,如果太过科幻,也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秦风的心情已经彻底好转了,他看着到来的车队,正在搬运着各种装备物资,其实,从172厂直接飞一架运输机过来,肯定更快,但是,也太耗费啊。
都是为了节省啊。
绿头的老解放,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军用卡车,到现在,依旧在运输的第一线,看着这些车,秦风是有一种亲切感的,同时也知道,国内的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自己老爹买的那辆天津大发,看起来就很有现代感。
似乎是在附和他的观点一样,又一辆卡车开进来了,这辆卡车,车头已经不是那种圆润的形状了,和大灯连接在一起,整体看起来更扁,就像是一个趴在地上的蛤蟆一样,秦风知道,这是解放推出来的新一代卡车,ca141,这种卡车,看起来更加的先进,前面的整体弧形风挡,看着就很大气。
这辆车开动进来之后,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接着,这辆车停靠到了一个仓库的门口,可以看到,还下来了几个卫兵,在一旁看守着,在他们的看护下,这辆车的加着篷布的车厢里,抬出来了一个长条形状的木制箱子。
“这保密程度也太好了吧里面是什么东西”秦风不由得问道,就在刚刚问完之后,他就用自己的飞行员的视力,扫到了那箱子上的喷涂的字迹。
字迹不大,只有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是英文,上面写着的是,a弹。
a弹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秦风突然就小小地激动了一下,看这个箱子,里面放的应该是导弹了,而在国内,成熟合格的导弹并不多,近程导弹方面,也就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怪蛇-3,己方命名为了霹雳-8,这款导弹的性能不错,也可以让歼七携带,秦风还清楚地记得,这种导弹的推力太大了,发射之后,发动机就熄火,后来,秦风上去感受,推后改平,结果飞机不熄火了,到现在为止,部队里还在用这种方式打导弹呢。
霹雳-8已经是国内最好的导弹了,歼七,歼八现在都只能带这种导弹,甚至,这种导弹还准备开发出来出口的型号,叫做霹雳-9
其实,霹雳-9和霹雳-8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主要还是为了规避出口的规则的,就像是从欧洲引进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结果不能出口一样,只要改一下炮管长度,就可以了,霹雳-9也是这样的。
不过,不管是霹雳-8,还是霹雳-9,谁也没有叫过a弹的啊,a那可是第一的意思,再说了,这箱子比较长,看起来比近距导弹要大,那么,如果不是成熟的霹雳-8导弹,还会是什么呢
秦风最近一直在关注这个隐身飞机的事情,脑子里比较糊涂,但是脑子转了一圈之后,还是想出来了,这个代号a弹的项目,秦风其实也是参加过的,这就是中距空空导弹!
这是给歼八战机配套的导弹,现在终于到了啊!
现在,和平典范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这是给歼八2战机更新航电,更新火控系统,在改装好之后,可以用这种飞机来发射麻雀导弹了,由于麻雀导弹比较贵,还不出口技术,所以,国内并没有引进麻雀导弹,而是从意大利,引进了他们的阿斯派德k1导弹的技术。
这种导弹,和麻雀导弹很相似,而且,火控接口也一样,能打麻雀,就能打这种导弹,以前的时候,曾经洽谈过这种导弹的引进,按照当时的计划,现在应该是国内能够用进口的散件,自己组装这种导弹了吧
现在,国内最缺乏的,就是中距的空空导弹啊,近距导弹靠着怪蛇3,已经算是初步解决问题,达到这个时代的先进水平了,但是,中距导弹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当年,为了给歼八战机配套,国内上马了霹雳-4导弹。
作为国内自行研发的第一种中距空空导弹,从1966年开始的这个项目,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虽然外形和麻雀导弹类似,也算是先进的行列了,无奈技术储备不足,霹雳-4研制进度极为缓慢。
不仅仅是导弹不合格,配套的雷达也不行,所以,这个项目搞到前几年的时候,就被迫中止了。
现在,终于有合格的中距导弹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个新问题
林将军!
这个时候,车队里面走出来了一个人,当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的时候,秦风立刻就忍不住地叫出来了,是林将军啊!真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他,一转眼,又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了。
“秦风,你来啦”林将军还奇怪呢,然后,看到了停机坪上的一架歼轰七,立刻就明白过来了:“你们的进度还真快啊,这么快就来咱们试飞院了。”
林将军知道秦风在试飞歼轰七,但是没想到会来试飞院,这毕竟是海军的飞机,作为空军的将领,林将军并不是很熟悉。
这款飞机的试飞,要经过很多的步骤的,开始在工厂里,然后在试飞院,等到飞机的基本状况试飞完毕之后,还会去海军基地里做挂载导弹的测试飞行,之所以不能在试飞院继续飞,那是因为要考验海上的低空大表速飞行等等,试飞院周围的空域,都是陆地的,所以并不合适。
既然见到了老熟人,那就好说了,秦风向着林将军问道:“将军,咱们这a弹,我能参与吗”
“当然可以,走,咱们去开会去。”林将军说道,秦风有着娴熟的飞行技术,还喜欢思考,所以,很多时候,交给秦风试飞,是最合适的,上次试射怪蛇3,那就是秦风给飞出来的,现在,他们的a弹,也面临着问题啊。
秦风听说自己能参加,当然很高兴了,撇开了陈老他们,屁颠屁颠地跟着开会去了,反正歼轰七在试飞院的飞行,还需要几天的时间呢,他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谁都管不了。
秦风随着林将军,进入了试飞院的会议室,此时,很多专家都坐进来了,还可以看到有不少专家,都是参加过歼八的试飞科目的。
“咱们的a弹,进展顺利,已经用进口的部件给攒出来了,下一步,就是用咱们国产的零件来取代进口部件,和霹雳-8的方式一样,不过呢,现在有个问题。”林将军主持会议,他直入主题:“现在,咱们的导弹有了,但是,如何试射它,是个大问题。”
a弹是给歼八2准备的,如果歼八2改好了,那当然可以直接用歼八2来携带了,但是现在呢,歼八2还在美国呢啊!
“是啊,咱们联系过了美国方面的同志,现在,咱们的歼八2,才刚刚被美国人拆开,各种设备还没有开始安装呢,等到安装好了之后,也是先飞到美国人的试飞基地,在那里完成定型试飞之后才会回来,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参与和平典范项目的一名专家说道。
“那么,我们就还得等一年的时间了。”又一名专家说道:“现在,我们可以先熟悉这种导弹。研究它的各种技术,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架普通的歼八2,挂载着它,进行飞行测试,看看挂载到飞机上有没有问题。”
虽然歼八2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打算携带霹雳-4导弹的,但是实际上,从未进行过这种挂载,毕竟霹雳-4还没有研究成功呢,所以,歼八现在仅仅携带的是霹雳-8,要是挂载这种导弹,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不行,不行,仅仅是挂载测试,怎么能满足咱们的需要”林将军说道:“我来这里,就是想要协调一下,看看咱们能不能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发射实验。”
如果仅仅是挂着飞,那挂个模型就够了,何必要真正的导弹呢只有真的挂载,发射测试,才能暴露问题,就像是当初打霹雳-8一样,只要一开火,飞机就被带翻了,现在的a弹,会不会出这些问题
不测试,怎么知道
空军对中距拦截能力,已经苦苦地期待很久了,国内自己制造的霹雳-4和208雷达不过关,导致长时间内,都没有合格的中距拦截能力,空军在困顿之中,做过很多的选择,仅仅幻影2000,就前前后后地考察过很多次了。
如果不是f16没有发射麻雀导弹的能力,恐怕也已经购买了这种飞机了,可以说,空军对这种能力是最为迫切需要的了,毕竟,北方的图-22一旦真的飞过来,空军根本就没有拦截的机会。
现在,导弹就在手里,但是不能发射,这是最难熬的了。
“那么,我们用现在的208雷达,能不能提供照射,完成发射实验”有人问到。
“当然不能,这种雷达根本就不成熟,到现在都不能稳定工作,用这种雷达,不考虑火控系统的接口问题,仅仅说照射,都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又怎么能让a弹成功地击中目标”
大家是集思广益,不断地有人说出各种方案来,但是呢,又不断地有人反驳,总之,国内的技术基础太弱了,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方案啊,想要把这种导弹成功地发射出去,还要能击中目标,这可不容易。
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十几套方案下来,终于,没有人发声了,林将军掐灭了自己手里的烟,目光望向了秦风:“秦风同志,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在场的一群专家们,都没有办法了,现在,都将目光望到了秦风的身上,秦风能不能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呢
要说正统的,当然是需要合格的机载雷达设备了,现在,国内正在研制1471雷达,就是小雪参与的那个项目,据说已经取得成功了,但是,那个雷达依旧没有达到实战的作战需要能力,尤其是,它的电子设备不够先进,在进行模数转换的时候,只有低频率脉冲和中频率脉冲的方式,没有高频率的脉冲,就无法提供目标照射,这也是f16的早期型号不能发射中距弹的技术问题。
不能靠那个1471雷达,必须要等待技术继续进步才可以,那也就意味着,想要在飞机上发射这种导弹,是绝对不可能的了,那么,既然这样,何不换一种思路毕竟这种导弹,本来就是三军通用的啊!
第六百三十六章 换个角度考虑
“上次在进行a弹引进项目的会议的时候,我记得,上海机电二局的同志们也到场了,他们搞的红旗61项目,也很不错啊。”秦风说道。
隔行如隔山,秦风是搞飞行的,和那些搞地面武器的,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呢,在武器系统里,也是有一些关联的,比如说,舰空导弹,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就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时请他们也参加了。
秦风现在还是记得的,他也了解过,红旗61项目,已经算是国内搞成功的项目了。
当西方的舰载防空武器已经转入了导弹化的方向之后,国内的军舰的防空武器,依旧是要靠高射机枪,在现代化的战争中,这明显是没有任何的战场生存能力的,国内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早在1965年8月,中央军委就提出了研制中低空地空导弹的要求,当时任务交给了中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并定名为“红旗-41“。
当时,这个项目还只是一个地空导弹项目,不过很快,这个项目就转变为舰空导弹了,改名为了红旗61,同时交给了上海机电二局负责研制。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七十年,由海军、第六机械工业部7院、上海机电二局等单位共同确定了装舰方案,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这个项目由12个研究所、11个工厂、两个试验基地和有关配套协同单位共同承担研制工作。
经过了艰难的研究,克服了各种问题,这套系统在1984年11月,经过无数次的改进止呕,进行了发射实验,终于第一次取得了好成果,两枚导弹射击靶机全都直接命中目标。
又经过两年,到了1986年,“红旗-61”导弹再度进行海上实弹试验,分别对不同空域点的靶弹和靶机进行射击,结果击落5枚“海鹰-1”号靶弹和两架“长空-1”号高空靶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这样,到了去年,国家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61”导弹系统设计定型,中国第一代舰空导弹的研制历经20多年终获成功。
而就在这个时候,国家也开始了引进阿斯派德导弹的计划,当接触到这个计划之后,红旗61的研发团队,也立刻就意识到了和国外的差距,阿斯派德导弹的技术,远远领先己方已经研制成功的红旗61导弹,甚至优于他们正在研发的红旗63导弹。
在红旗61研发成功之后,他们就开始了红旗63导弹的研发,现在这么一比,根本就不用研发红旗63了,利用现在的红旗61的弹体,将阿斯派德的导引头安装上去,性能就可以提升一大截!
而这个新的型号,就被定名为了红旗64到了以后,还会以ly60的名字对外出口。
其实,哪怕是红旗61研发成功了,性能也是相当差的,所以仅仅装备了几艘护卫舰,在从法国引进了海响尾蛇之后,九十年代的国内军舰,就大量采用这种点防空系统了,虽然射程近,但是武器系统可靠啊。
现在,说的远了,秦风说起红旗61来,那和己方的a弹有什么关系啊秦风提这个,是要干什么
“对啊。”林将军说道:“现在,他们正在计划把阿斯派德的导引头,装到他们的导弹上,而且,只要简单的改进,他们的目标照射雷达和发射系统,都能使用。”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林将军突然明白了什么,向着秦风说道:“不错啊,你的这个想法,果然有创意!”
一直以来,大家都是按照空军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的,想要把这种导弹装到飞机上,就需要机载雷达,但是己方的机载雷达根本就不过关,那导弹就不能发射,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现在呢,秦风给提出来了一个解决的方案,虽然我们的空军战机雷达不够好,但是地面的,舰载的,都没有问题啊,大不了个头大一些而已,只要火控接口改造好,就能发射啊!
“秦风同志,卖什么关子”看到林将军的夸奖,大部分的人还是奇怪的,这到底在说什么啊
秦风点点头:“我的计划很简单,给咱们的a弹,装一个固体助推器,放在咱们的陆地武器系统上,发射出去,进行打靶实验,只要在陆地上能打中目标,那就说明导弹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机载雷达合格,当然不会想这种笨办法了,但是现在没有,从意大利引进一套,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根据和平典范工程,己方的歼八2战机很快就能打造出来了,从意大利再引进就是浪费,现在的关键就是测试己方组装的导弹是性能良好的,所以,干脆就用自己的这个方式,从地面发射啊。
空空导弹,从地面发射进行试验,也算是全世界的独一份了,秦风的这个提议,是够大胆的了,但是呢,却是又有实现的可能的,毕竟,这种导弹本来就是三军通用的。
地空和空空导弹相比,没有战机发射的初始速度,为了能够达到较大的射程,所以就需要有固体助推器,给导弹提供一个初始的速度,其实,如果仅仅是为了打靶实验,不安装助推器都是可以的,直接发射就行,只不过射程近一些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