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这样,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红旗61虽然是舰空导弹,但是,在研制成功之后,陆军仅仅靠着一款红旗2打天下是不行的,所以,就立刻给弄过来了,有车载的发射装置,赋予了红旗61a的编号,只要把这些发射装置都弄过来,稍加改进,就可以发射了!

    意大利人还是比较够意思的,将这款导弹的武器接口各种参数都给了国内,这样,也可以方便国内进行改装,在和欧洲的合作中,意大利也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的,而且,他们更真诚。

    现在,根据秦风的提议,导弹的发射,可以开始准备了!

    林将军一巴掌拍在了秦风的肩膀上:“秦风,放你去飞歼轰七,真是我们的损失,你应该继续留在空军的。”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其实,现在只是大家都被局限在空军的思路中而已,仅仅验证导弹的性能良好,尤其是这种单脉冲导引头的性能优秀,完全就可以用地面的设备,这样,在等待战机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就可以验证这种导弹的性能稳定了,就可以给后续的发展铺平道路了,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又是在秦风的提议下展开的。

    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用什么靶机,需要如何去测试,助推器怎么加,等等,大家都开始讨论起来了,而且,空军也是有这种需要的,他们先缺乏合格的地空导弹的,这正好也可以弥补一个空白啊。

    在以前的时候,国家刚刚成立,按照苏联人的编制,有各种兵种,比如,国土防空军和空军。

    在苏联的编制序列里,这是两个不同的部分,国土防空军,装备截击机,各种地空导弹部队,主要在辽阔的国土上进行防空作战,而空军,则是部署到了前线,用来夺取战场制空权,两者相比,国土防空军是香饽饽,毕竟,陆军根本就不喜欢什么战场制空权,他们什么事都想要自己搞定。

    比如,对远程目标的攻击,西方是通过大量的战机攻击来进行的,在苏联,直接用各种型号各种不同射程的地对地导弹就解决了,哪怕是自己头顶上的敌机,陆军也喜欢用自己的防空导弹。

    国内在开始的时候,也设置了这两个不同的军种,很快就发现了累赘和繁琐,全部并入了空军,成为了西方的编制,所以,空军也需要先进的地对空防空导弹,仅仅依靠一款红旗2,不是万能的,这种固体导弹,肯定也不错的。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大家一起涌进了试飞院的食堂,秦风和林将军坐在了一起,继续谈论这段时间的一些事。

    “其实,我当然想要回空军了,尤其是,我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能够尽快地试飞我们的歼十战机,可惜啊。”

    秦风说着叹息了一声,一款战机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歼十战机依旧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哦,说起歼十来,成都那边,最近将会有一个大举动。”就在这时,林将军开口了。

    成都方面的大动作听到这话,秦风顿时来兴趣了:“什么大动作”

    “为了歼十项目的继续顺利进行,上头决定,把132厂和611所,重新组合起来,成立一个成都飞机公司,实现科研和生产的一体化。”林将军说道。

    当林将军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秦风忍不住拍了拍桌子:“对啊,早就该这么做了,以前的时候,厂所分离,带来的弊端太多了!”

    (在很长时间里,华东之雄也是搞不清楚很多东西,一直都在说成飞,成飞,这成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来历枭龙是成飞的项目吗和歼十是什么关系其中的技术,是怎么来源,怎么发展的经过写这本小说,才算是捋顺了脉络。到了书里的这个时间,1989年,成飞的名字才算是名副其实,以前的成飞,就是成都飞机厂,132厂,现在合并之后的,才是那个响当当的联合企业,在世界上鼎鼎大名的成洛马。)

    这还得从132厂和611所的来历说起,132厂,当时建立,几乎就是完全仿制的112厂,在成都提供一个完全的备份,是为了应对战争期间的破坏风险,提供产能上的冗余备份;看看抗日战争就知道了,国家山河破碎,但是四川依旧是安然无恙的。

    这点当然也和苏联有关系,苏联人也喜欢这么搞,去一个城市,不用任何地图,就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每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甚至能够找到自己家,当然,这只是另一个城市的复制品,不是真正的自己的家。

    所以,当初132厂的这种情况下,就是为了一个冗余备份,一个112厂的复制厂,按说132厂根本不需要自己的设计力量,一切相关资料都由兄弟单位提供。

    不仅仅是飞机厂,很多汽车厂,也都是这样的,大家谁都没有版权的思路,只要是阶级兄弟需要,立刻提供。

    而611所,则是从601所分离出来的,当初的宋老,带着一群人,从遥远的沈阳,克服了种种困难,搬到了成都来,建立起来这个研究所,就是为了歼九项目,为了歼八的备份项目。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两个单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当然了,因为近水楼台,如果611所有什么生产任务,肯定是交给132厂去办的,这就像是601所的生产任务,都交给112厂是一样的。

    这样的制度,听起来似乎很完美,但是在实践之中,立刻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存在。

    厂所分离,这样,管设计的搞设计,搞生产的搞生产,各有分工,似乎可以实现生产与设计的效率最高化,但是很快,弊端就出来了。

    首先,就是责任和沟通的问题。

    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没有直属关系,大家都是平级的,这样,沟通起来,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如果遇到打官腔的,那就更麻烦了,最要命的,就是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开始相互推卸了,你说是设计问题,我说是生产问题,谁都不承认,接着就能打官司打到上级那里去。

    到最后,官司就是不了了之,但是呢,项目的研发,就被耽误了,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厂所分离这种制度被诟病了。

    而另一点,则是工厂没有设计能力,那就意味着工厂只能被动地等待接受上级给分配的任务,而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呢,工厂不能与时俱进。

    比如在汽车方面,国内的老解放,一直生产了三十年!很多配套厂商,几十年做的都是同一个产品,由于产品已经不符合发展的需要,那么,就要靠国家财政补贴来维持了,而工厂呢,也就陷入困境。

    这样,工厂要么苦熬,要么就自己找突破,而132厂,就是后者。



第六百三十八章 好处很大
    132厂,这些年能够在改革的大潮中混得风生水起,那也是因为132厂有一个大牛人,屠老。

    屠老在厂里的设计室里,带着少数的技术人员,硬是啃下了一个个的硬骨头,先是把马可尼公司的航电装进去,成了歼七,从此打开了销路,现在呢,又是自己筹集资金,和国外一起搞超七项目,甚至是在巴基斯坦方面撤资之后,依旧要决心搞出来,但是像132厂这样,毕竟是太少了。

    大家都看到了132厂的发展,所以,很多的国内企业,也都照葫芦画瓢,虽然国家搞的是厂所分离,但是,自己的工厂里,又单独搞了个设计室,不过呢,成功率并不高,既不能高效配合,又不足以形成对等的良性技术竞争,长期陷入研制力量的内耗和浪费。

    哪怕是132厂,也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他们想要把超七给搞出来,但是由于厂子里面的科研实力太薄弱了,自己肯定是没法搞好的,想要搞,就只能是和格鲁曼公司合作,如果132厂有611所的科研实力的话,绝对自己一个人就能干得了了。

    国家也发现了这种情况,所以现在,借着歼十研发的推动,国家也开始决心进行一次尝试,在航空系统内部,首先将611所和132厂合并起来。

    这样的合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首先,就是超七的问题,现在,巴基斯坦方面已经撤资了,成为了132厂和格鲁曼公司共同搞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之中,格鲁曼公司的技术显然是很强大的,但是同时,也就会小看132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611所的力量增加进来,显然是可以更好地开展这个项目的。

    而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对歼十的研发有促进作用,要知道,现在的611所正在稳步地开发歼十战机,而这款战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上的缺乏,现在,132厂一直都在盈利,成为了让整个航空界羡慕的地方,自然也该有一部分资金,用在歼十上了。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秦风听说这个消息,也是非常高兴的,这样,很多的弊端都消除了,可以促进项目的研发,甚至可以说,因为这个合并,会极大地促进这些项目的。

    但是,当刚刚高兴过去之后,秦风又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他们谁来当主要的领导呢”

    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谁来主导是屠老和是宋老两人的私下关系都是很不错的,当年虽然因为米格21f的测绘仿制,两人是闹过意见的,但是总体来说,合作还是非常不错的,正是因为两人的合作很好,也才让上级当年新歼定点成都这个决定的考虑中,成为了加分项。

    而且,秦风也是知道历史的,在当年,132厂一直都是想要兼并611所的。

    那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当时,歼九从重点项目,转入了课题研究,几乎就是被放弃了,而当时,132厂因为生产歼七,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单位,而且,当时的屠老,就有一个很远大的想法,搞一款“超歼七”战机。

    听这个名字,似乎和现在的超七有很大的类似,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在1975年的5月,屠老在132厂的会议上,就提出了以后的一个方案:采用单发斯贝发动机,两侧进气,具备拦射能力,可以说,这完全是瞄准了空军的需要来的,同时呢,还是自己搞,搞成了,皆大欢喜的。

    但是呢,132厂自己的科研实力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捎带上611所才行,而就在当年的3月份,三机部就下达了一个行政命令,让611所与132厂结合,接受132厂的领导。

    当时,宋老没有同意,对宋老来说,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搞歼九呢,他对鸭式布局,那是情有独钟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的合并最终不了了之。

    而现在,则是第二次了,究竟是谁会主导呢

    “这次合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歼十。”林将军说道。

    只要这么说,秦风就能够理解了,这次的关系中,611所肯定是要占据主导的了。

    歼十是现在的国家的重点工程,这个工程并不仅仅是要做出一款新的战机,更是要通过大量引入西方化的技术手段标准和管理制度,实现战机设计、制造体系的全面转型和进化升级。

    正是因为出于这个目的,上级才决定打破设计与制造的隔阂,摒弃其中的很多顽疾,切实可靠地提升研制工作的总体效率。

    在这个思想下,主导起来的第二轮的合并,既然是为了研发歼十项目,那肯定不是132厂作为重点的,既然是611所承担了主要的研制任务,那肯定是611所来主导了。

    当然了,宋老也不能完全地干涉到所有的项目,在超七上,依旧是屠老来领导的,这个项目,依旧是要借助屠老的手来实现的,甚至,还会对十号工程的研发有促进作用。

    当然了,由于611所强大的科研力量,超七在研发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干预,甚至会上一些主流的先进技术,比如说,看后世的发展,枭龙的前期样机,和后期的样机,已经完全不同了,不仅仅是上面最显眼的dsi鼓包进气道,更有一点很多人发现不了的,当年格鲁曼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带锯齿小型边条,这种边条设计容易,风险小,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在611的努力下,更换为性能更高的尖拱型大边条,这种大边条的效果更好,但是飞控难度和风险都急剧提升,如果还是靠132厂自己来搞的话,最多只能是枭龙01号机的标准而已,甚至是歼七cp的水准,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的。

    当年,132厂的设计室,自己还是有发挥的,后来的歼七f之类的,都还是他们自研出来的。

    现在,听到了林将军的介绍,秦风点点头:“是啊,宋老也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他提出来的竞争方案,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对型号来说,是最有利的。”



第六百三十九章 超音速试飞
    这个合并,现在好处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因为合并,肯定还会导致一些同志的心中有牢骚,不过,这绝对是国内航空工业之中的一个重大的改革,这次合并,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才真正地破茧而出,向着全球都大名鼎鼎的成洛马迈进了。

    (稍稍卖弄一下,国内最好的两个飞机设计单位,成都的,叫做成洛马,军迷们都知道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全世界响当当的大公司,也是军机研发的第一巨头,什么f-22,f-35等等,都是他们搞出来的,至于沈阳的,则获得了个沈霍伊的绰号,这个当然是把苏霍伊的帽子摘过来的,苏霍伊,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最强大的军机研发机构了。)

    现在,这个脚步,才刚刚开始。

    秦风对此是相当赞同的,正好各取所需,对整个航空工业的进步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不过呢,但凡改革,总是要触动不少人的利益的,而这次,合并是以611所为主的,那对屠老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了。

    秦风很想要见屠老一次,和屠老谈一谈,不过,秦风没有时间,因为,歼轰七的试飞,还在等着秦风,而对他来说,接下来的试飞,依旧是充满考验的。

    但是,对秦风来说,这又是很幸福的一段时间,每天在完成试飞科目之后,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妻子身边,回到自己的孩子身边了,小虎头这些天来,也有着很明显的进步,每天回家,看到父母都在的时候,小虎头是相当的幸福的。

    一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飞超音速,秦风同志,一定要小心啊。”走上飞机前,陈老向着秦风说道。

    由于是一架战斗轰炸机,不是纯粹的战斗机,所以,各种盘旋,机动之类试飞任务是很少的,在一点点地探索了飞行包线之后,亚音速的试飞,就算是逐渐地画上句号了,接着,就将进入超音速试飞了。

    亚音速和超音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不少的控制方式,甚至都是相反的,用亚音速方式去控制,就会得到一个反的结果,所以,试飞一款新机型,危险性是很大的。

    现在,秦风是第一次飞超音速,这对大家来说,心理压力都是很大的。

    “不用担心,这次,估计要多烧一些燃料了。”秦风却很是放松,对他来说,飞超音速,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尤其是,歼轰七用的发动机,那可是最可靠的,这些天来的试飞,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发动机带来的问题。

    斯贝是成熟可靠的,只不过,这种发动机有一种怪脾气。

    一般来说,涡扇发动机由于有外涵道,可以显著地降低耗油率,所以,是第三代战机的首选发动机,但是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外涵道,导致了迎风面积大,阻力大,所以,涡扇发动机不能到达更高的速度,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即使如此,一般的发动机,还是能够推动战机达到2马赫的速度的,比如f-15,f-16都是这样的,至于f-14,因为有可变后掠翼的加持,甚至可以轻松地达到235马赫的速度,这还是在落后的tf30发动机的作用下。

    但是呢,斯贝发动机是个例外,不知道为何,这种发动机到了高空高速的情况下,动力就会急剧地损失,在f4鬼怪上,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款飞机,本来是一款二代机,在美国,一直都是装备j79涡喷发动机的,可以说,这款发动机也算是美国在涡喷发动机领域内的杰作了,动力和可靠性啥的,都相当不错,不过,就在英国人引进技术生产的时候,英国人并不喜欢j79发动机,他们用自己的斯贝给替换了,这就是著名的斯贝鬼怪。

    按说,斯贝发动机的推力并不比j79差,但是,英国人换装了斯贝发动机之后,最大速度反而比原版的鬼怪小了很多。
1...163164165166167...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