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想要成为一架性能优秀的战机,不仅仅要有先进的机体,还要有一流的航电设备,其中,机载雷达和火控系统,也是重中之重。

    第一架的原型机,主要进行飞行的实验,所以,只装载了相关的设备,雷达还是空着的。二号机是用来做静力试验的,也不需要装配雷达设备,三号机,就需要进行航电的试飞了。

    歼十战机是完全国产化的,就连雷达设备,也完全是自主研发的产品,代号1473雷达,这款雷达,是从最初的1471雷达改进过来的,经过这些年的不断的改进,同时利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的优势,雷达的性能已经相当不错了。

    因为三号机是要装配雷达的,而现在的三号机,又正在紧锣密鼓的装配初期,所以,14所就派遣了精干的团队,前来协助安装和调试了。

    秦雪和李志强,就是带队的技术人员,现在,看着自己的这两个亲戚的到来,秦风也是异常的高兴。

    “走,咱们回公司,我请大家吃一顿!”秦风说道,他也不能说是送妻子离开,偶然碰到的,这样估计妹妹的手会掐自己的胳膊吧?

    不过,妹妹还真是瘦啊。

    比以前更瘦了,这些年来,她肯定在没日没夜地搞科研吧?国内的航空技术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太多了,航电方面同样如此,为了搞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来,14所不知道有多少技术人员,和妹妹一样的辛劳啊,这一切,都是为了祖国的强大!

    “喂,大家听着啊,我姐夫请大家一起吃,他的工资可不低,今天,咱们可要好好地吃一顿。”秦雪向着后面的人说道,大家都乐了。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几年虽然形势已经改变了,但是,技术人员依旧在用低廉的工资养家糊口,这种奉献精神,也是航空人最宝贵的,他们没有因为工资低就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知道,祖国的强大,离不开自己的贡献!

    秦风和他们不同,当飞行员,工资还不错,首飞成功后,奖金也的确不少,所以,请大家吃一顿,迎接他们的到来,再说了,歼十的雷达系统,秦风也是很期待的,究竟已经达到什么水平了?

    能远距离发现和锁定目标吗?和苏27搞对抗,有多大的把握?

    “小雪,你过年回家了吗?”一边向外走,秦风一边问道。

    “没有。”秦雪回答的很干脆:“项目繁忙,走不开,再说,每次回家,都催着我生孩子。”

    秦风顿时哑然了,扭头看了眼李志强,你总不生孩子,人家志强愿意吗?

    李志强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我们俩商量好了,这个项目结束之后,我们再要孩子,否则的话,太耽误工作了。”

    因为工作,所以就一直不要孩子?秦风皱着眉头,看着自己的妹妹:“小雪,这件事,我得批评你了。生孩子,那也是在建设祖国,你可不能只顾国家,忽视小家啊。”




第八百一十章 火控问题
    秦雪何尝不知道,亏欠李志强他们一家人不少,结了婚,那当然是要给人家生孩子的,在这个年代里,传宗接代绝对是头等大事。

    不过,秦雪顾不上,这是因为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研制,她深知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也深知这个项目的难度有多大,为了这个项目,她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家里的事情。

    从1980年开始,1471雷达立项,贲老按照当时国内的技术水平,确定了合适的技术路线,先研制中、低重复频率的,后研制高、中、低全波形的雷达,哪怕是开始的雷达不具备装机能力,那也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就这样,一点点地研究,到了1989年,1471雷达终于试飞成功,国内终于掌握了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技术难关,后来,在这款雷达研制出来之后,再接再厉,开始研制专门给十号工程配套的全波形1473雷达,一直到了去年,样机才研发成功,现在,样机终于要装到飞机上了。

    这其中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就像是当时的歼七M一样,从国外引进了成熟的马可尼公司的雷达,装到歼七的机头上之后,假截获之类的问题,就困扰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款先进的1473雷达,装备到歼十的机头上之后,会不会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问题?这都是需要他们去克服的。

    歼十后续的原型机,就将进行雷达方面的试飞了,毕竟,一架战斗机,是要战斗的,没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再好的机体也没用。

    高高兴兴地迎接14所的一行人进了公司,安排住处,吃饭,第二天,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

    “我们已经经过了多次协调,不过,想要将雷达安装到战机上,并且进行试飞,还是会有不少的困难等待着我们,希望我们的同志要戒骄戒躁,争分夺秒,早日实现雷达设备的安装。”

    宋老亲自出席了会议,和大家一起展开讨论。

    “是的,我们请求进入生产一线,尽快协调机头的内部结构,早日完成安装。”秦雪回答道。还好,现在是冬季,厂房里不像夏天那么闷热,但是,阴冷的天气,对大家也是一种挑战。

    秦雪回答完了之后,宋老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国内已经引进了苏27战机的生产线,我们发现,苏27战机采用了三种火控系统为一体,他们除了火控雷达之外,还有头盔瞄准具和机头的光电瞄准装置,那么,我们的火控系统,有没有这种改进的前景?”

    宋老是飞机的总师,但是作为总师,不可能对飞机的每一个方面都去亲自研究,他更多的任务是协调。作为总师,协调下属的各个厂所的研究情况,从而得到最优的结局。

    苏27的火控系统,是分成三部分的,协调起来,是不是可以让战斗机的战斗力更强?

    秦雪摇摇头:“不,就目前阶段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这种方案是完美的,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却无法发挥出来。”

    秦雪扭头,看了看秦风,然后说道:“秦风同志飞过很多次的苏27,就让秦风同志谈谈吧。”

    在这种场合里,自然是不能直接称呼哥哥妹妹的,秦雪把发言权交给了秦风,想要听听秦风的看法。

    “其实,我是试飞员,并不下部队,所以,我没有这种发言权,不过,我和不少人都交流过,他们也都认为,这种火控系统,还是有不少问题的。”秦风挨个给分析起来了。

    “首先就是头盔瞄准具,这种装具的确可以让战机在近距格斗中增加捕捉到目标的机会,但是,它是和导弹联动的,也就是说,只有大离轴发射角的导弹,才能和这种头盔瞄准具密切配合起来,否则,那就是一种浪费,但是对导弹来说,首先导引头有限制,其次,离轴角度越大,导弹的射程就会越近,因为能量被白白浪费掉了,所以,导致实际的作用有限,我们与其追求大离轴的发射,不如让我们的战机能快速地转动机头。”

    导弹要大离轴发射,那飞出去就得拐弯,在拐弯的时候,很多能量都被浪费掉了,射程大幅度缩水。

    “而且,这个头盔瞄准具很重,很多飞行员佩戴之后都觉得不舒服,所以虽然苏27战机已经在军队中大量装备,但是实际上,平时训练很少有带头盔瞄准具的。”

    看部队的实际训练,头盔上都只有那个架子,加上这个瞄准具之后,对颈椎的拉力太大,高过载的时候,说不定会弄伤脖子。

    宋老点点头,的确,还有这些问题的啊,苏联人的头盔瞄准具,配合R73可以,配合咱们的霹雳-8,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离轴发射角不够大啊。飞行员同志,看来也不怎么接受,毕竟,现在要多讲究人机工程啊。

    “再说这个红外光电系统,是为了保证在复杂电磁干扰下的作战能力的,实际效果来看,也不怎么好,其实,雄猫战机就在机腹上装配着同类型的装置,实际中,几乎就不怎么用,相比这些装置,我们不如更好地提高我们的雷达抗干扰的能力,同时,等待技术的继续进步,比如说,可以显著地缩小头盔瞄准具的重量,提升性能,可以让光电装置更加的灵敏可靠,搜索距离远,等到这些条件达到之后,我们再装配也不迟。”

    秦风回答的清楚明白,那些装置,苏联人是因为电子系统落后,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对抗手段,己方的雷达,比苏联人的还要先进,所以没有必要去搞这些旁门左道,不如在雷达上精研,实际上,苏联人的那些装置,操作是极其繁琐的,实战中,不一定有机会用。

    秦雪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望着宋老:“那么,我们接着说雷达的细节问题了?”

    秦风果然很精通,把这些的弱点都分析得很透彻了,不愧是空军最看重的试飞员,飞过多种机型的人,同时,也不愧是自己的哥哥。



第八百一十一章 咱们的雷达
    “我们的雷达设备,已经先期在运输机上进行过实验,连机头雷达罩都实验过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让雷达设备一次安装成功,完成所有的测试。”会议开了三个小时,结束的时候,秦雪向着宋老做出保证:“我们绝对不会浪费歼十的试飞时间,主要的测试工作,来自于和霹雳-11导弹的匹配。”

    1473雷达是他们完全自主研发的,在吸收了西方的技术的基础上,这款雷达设备达到了和国外相同的技术水准,他们是有信心的,主要的就在于和导弹的整合,毕竟,歼十战机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存在的,在需要的时候,也是要执行空中拦截任务的。

    在引进了苏27之后,国内终于有了中距拦截能力,但是,苏27不能挂载霹雳-11导弹,只能采购进口的R-27,经过国内的反复测试,这种导弹的性能,和西方还是有差距的,和己方的霹雳-11也有很大的差距,霹雳-11导弹的技术来自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到现在已经有近十个年头了,虽然导弹性能不错,但是一直都没有战机能够携带,也算是一个遗憾的事情。

    现在,终于,歼十战机可以携带霹雳-11导弹了!

    “这款雷达,有没有用在歼八上的计划?”秦风突然问了一句,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忙着歼十的试飞,并没有过多地了解歼八。

    歼八似乎已经被国内遗忘了一样,但是,它依旧在持续生产之中,毕竟和苏27相比,歼八的价格要低不少,而且,歼八是一款高速截击机,国内还是有这种需求的,如果歼八能够挂载霹雳-11,那就好了。

    “没有,现在的歼八,正在和俄罗斯人合作,打算把米格29的祖克雷达安装上去。”

    “咳,咳。”秦风忍不住地咳了两声,什么,米格29的雷达?

    随着苏27进入国内,大家也都熟悉起来这种飞机,整体的布局是很不错的,气动方面很好,发动机也给力,但是,航电设备,绝对是乱糟糟的。

    大家对苏27的航电是有怨言的,机头那么大的空间,结果安装进去一个笨重的落后的雷达,整个飞机二十多吨,雷达就有一吨啊。

    虽然说大小和F-14差不多,但是,性能居然还无法达到七十年的AWG-9的水平,有多落后,就能知道了。

    苏27的雷达,就已经落后了,米格29的雷达,那自然就更落后了,没想到,沈阳那边居然要把祖克雷达给安装上?

    不过,随着国内谈妥了生产苏27的协议,肯定有大批的毛子专家在沈阳那边协作,所以,毛子专家肯定是推荐用他们的雷达来改装歼八战机的。

    经过了和平典范项目之后,歼八战机的雷达也没有完成换装,西方不亮东方亮,这次又打算要用俄国货了。

    秦风也是无语了。

    “咱们的雷达,性能是最棒的,如果放大雷达天线的尺寸,用在苏27上,应该都可以。”秦风说道。

    苏27的雷达太落后了,还不如己方自己制造的雷达呢。

    秦雪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可能会涉及到泄密,虽然是自己的哥哥,还是歼十的试飞员,其实,14所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了,那就是1491雷达。

    看雷达的编号就能知道,14代表14所,后面的第三位,代表雷达口径,歼十的7,代表的是700毫米,这个9,代表的是900毫米,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批次。

    苏27的机头更大,完全可以塞进去900毫米口径的雷达天线去,这样,己方自己研究的雷达,性能要远远超出苏27上的N001雷达,可以取代对方的设备,尤其是国内自己组装的情况下,更容易改进过去。

    “好了,散会吧。”宋老看着手表,这次协调会议开的时间有些长,因为某些内容,已经跑题了,没办法,说起来咱们国内的航空工业的发展,总是有不少的话想要说啊。

    “可惜,咱们就是没有预警机。”秦风站起来,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在嘴里嘟囔了几句。当听到了秦风的话的时候,秦雪还是忍不住开口了:“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装的,你难道不知道咱们已经订购了费尔康吗?”

    这在空军内部,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你不是经常喜欢看报纸杂志的吗?国外的资料也有介绍,你居然都不知道?

    “费尔康?就是那个大鼻子的怪兽?”秦风说道:“咱们要买那种预警机?”

    秦风还真是不知道,为了首飞,几个月都憋在房间里,背各种数据,不知觉中,居然和外界脱节了,这样的空军装备的大事,秦风都不知道!

    预警机,是空战力量的倍增器,从八十年代开始的贝卡谷地空战,就可以看到以色列利用预警机指挥空军和叙利亚的战机对抗,把叙利亚的二代机打得溃不成军,再后来,一场场的战争,都出现了预警机的身影。

    国内当然也知道预警机的作用,但是,无奈技术太落后,所以,根本就没有能力来研究,只能是从世界范围里来寻找。

    而以色列在航空工业上的进展,那也是全球闻名的,以色列的军火,那更是先进的代表,以色列虽然有了从美国进口的各种预警机,但是还不过瘾,自己铆足劲,研发出来了费尔康系统。

    普通的预警机,都是顶了一个大盘子,就像是个蘑菇盘一般,里面装的是雷达天线,这样,因为在顶部,所以要穿过机身,还要受到机翼的遮挡,尾翼的遮挡,有一些缺陷。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以色列创造性地放弃了大盘子,改成了大鼻子。

    用大型的运输机或者客机,在机头的地方,放置他们最新研发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当然,仅仅有机头还不行,在机身的两侧,也有平板的雷达天线,就这样,三个面叠加,实现了三百六十度的探测,同时,也不会受到遮挡,在全世界,那也是独树一帜的。



第八百一十二章 费尔康
    不知觉中,已经进入了相控阵雷达的时代。

    普通的雷达,是天线在旋转,辐射到不同方向上去,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照样如此,也需要旋转,但是相控阵雷达不是,这种雷达的天线不会旋转,靠的是直接改变雷达波的相位,直接就改变方向。

    相控阵雷达并不特殊,在几十年来,地面的很多远程预警雷达都是相控阵体制,但是要把它做小,放到飞机上,并不容易,它已经采用了新一代的主动相控阵雷达,把整个雷达天线的平面,分成了一个个小巧的组件,每一个叫做T/R,这其实是一块微小的集成电路,所以,特别考验电子工业的加工能力,目前全世界能够做出来的,也不超过一个巴掌。

    米格31也是相控阵雷达,但是那是被动相控阵,是靠铁氧体移相器来进行的,和主动相控阵雷达没法比。

    因为不需要旋转,所以才能够在飞机上平面分布,这套系统,就是以色列人首创的。

    当然,他们其实也处于研发阶段的,还没有取得成果,但是,研发也是需要资金的,所以,向外释放了这个信号之后,国内就做出了积极回应。

    毕竟,以前在引进怪蛇3导弹等项目的时候,和他们的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

    一款预警机的研发,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如果是国际合作的话,那就更长了。所以,这个项目,其实从1992年就开始了,当时,以色列的这个项目已经拉开了,当时在推出这款型号之后,国内就积极响应,经过四年的谈判,终于到了1996年,双方达成了协议。
1...213214215216217...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