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赵去非又道:“即使如此,杨雍武也必定不会完全放松警惕,必会盯着白家军寨和马队,白杨两家在一个庄子里同住了上百年,早就你中有我,咱们动用庄丁或者马队,都很难瞒过杨家,所以,捉拿陈宪,不能用咱们自己的人,才能出其不意。”

    白秉文点点头,笑道:“不错,正是如此。”

    赵去非微微一笑,摇着扇子,捋着长须,不在开口。

    白秉文坐回书桌后,扬声道:“来人!”

    门口伺候的一个家丁走了进来,低头拱手道:“员外吩咐。”

    “去,将二管家叫来。”

    “遵命。”

    ……

    陈宪既不知道杨员外和杨管家的心路历程,也不知道白员外和赵去非的谋划妙算。

    他只是做了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至于结果,他并不关心。

    因为陈宪非常明白一件事情,无论他做什么,都只能拖延时间,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他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实力!

    ……

    让杨小乙将覆土淬火技术送去杨家之后,陈宪再次投入到《论法的精神》这部巨著的默写当中。

    接下来几天,陈宪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论法的精神》还有《富国论》的默写当中,他根据自己记的笔记,努力的还原着原著,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就打开手机迅速看一眼。

    这种用简要笔记倒推默写原著的做法,本身就是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陈宪在这个过程中,得益匪浅。

    在默写两本巨著的间隙,陈宪锻造打磨了几个用来测量内外径的卡规,这些卡规的测量尺寸都是以他拿回来的螺栓螺母为模本制作打磨的。

    陈宪回来后的第三天,张柏和杨小乙找到他,告诉他,他之前要求的东西,已经完全按照他画出的图样加工完成。

    听了两人的报告,陈宪顿时显得十分高兴,他跟着两人离开了书房,来到院子后面的作坊中。

    走进作坊,看着有条不紊,嘈杂但有序的忙碌着的少年们,陈宪突然有一种走进工厂车间的感觉,看着这一切,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杨员对于他能这么快,带出这么多,这么




三十五章:分工合作
    古代人匠人带徒弟,往往需要让徒弟掌握一个产品所有的制作技巧。

    因为没有科学的认识,这些技巧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无用的迷信。

    比如,古代工匠淬火时,采用“五牲之溺混以五牲之脂”作为淬火液,这有没有道理呢有,其实就是双液淬火法,上层为油,下层为水,比纯粹的油淬法得到的金属硬度更高,又比纯粹的水淬法更不容易开裂,动物尿里面含有盐分,也对淬火有帮助。

    但是,古人不懂原理,就在这双液淬火法里面加入了许多毫无必要的迷信成分,比如五牲,比如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这些无用的迷信成分,就让技术的传承信息量成倍的膨胀。

    再加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思想,这个时代师傅带徒弟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而陈宪传授给学徒的技巧,则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本来就比传统工匠精简的多,他还将这些精简的知识分成四个工序,每一个工序的信息量就变得更少了,这就让陈宪的学徒不但比别人的土地学的快,技术熟练度也更容易提高。

    所以陈宪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教出别人两三年都无法培养出的合格匠人。

    分工合作的优势还不止在学习量和熟练度上。

    分工合作的另外一大优势在于准备时间上。

    一个农夫,早上劈柴,挑水,下午先去山上砍了明天的柴火,砍柴回来又去田里犁地。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农夫真正的劈柴,挑水,砍柴,犁地的时间可能连五分之一都没有,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和准备工作上。

    一个人,如果需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很多种不同的工作,那么在工作转换的间隙中,他会不知不觉的浪费很多时间,他会在劈完柴后,坐下来抽锅烟,在挑完水后和人聊会天,在砍柴回来后,去串个门子,总之,工作的变换,会让人精神松懈,在不知不觉间浪费很多时间。

    有工厂工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让你只生产一种产品,你一天也许可以生产几千件,但如果让你同时生产十种产品,也许你一天下来,只能生产两百件,你的大多数时间都会浪费在借图纸,安装模具夹具,抱怨,溜号上面。

    所以,分工合作,可以让工人更加专注的从事单一的劳动,从而无形中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陈宪下意识的分工合作安排,正是他的作坊效率惊人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二个原因是“标准化生产”。

    实际上标准化生产也是分工合作的一种延伸。

    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陈宪在刚进工厂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工艺工作。

    所以,他在安排学徒生产时,习惯性的给每个工序制定了工序卡片。

    比如说,他在在备料组的工序卡片中,就严格规定了,在折叠锻打时,铁料在火中煅烧的时间,铁料拿出炉火,进行折叠锻打时,锻打时间,以及这个时间内,锻打次数。

    为了控制时间,陈宪最初安排每组必须有专人根据呼吸计时,但他很快发现,这样做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十分不精确。

    经过一番试验,陈宪制作了一批简单的沙漏,沙漏用木头做成,安装在一个木盒子上,从沙漏里漏出的沙子就落在木盒子里,在进行不同工序及时的时候,工人用不同大小的专用木勺,舀一勺经过筛选,清洗,抄干的沙子装入沙漏,用来控制时间。

    在制作沙漏时,经过反复调试,保证每个沙漏的漏沙速度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不同大小勺子,就能代表不同的时间。

    沙漏计时,远比人工计时准确可控。

    这种详细的,可重复的操作规程,让学徒们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去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他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按照操



三十六章:改进(上)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以前,陈宪虽然做出了这个时代堪称奇迹的事情,但他自己其实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他读了富国论,才透彻了这些道理。

    富国轮这本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成书于十八世纪,从生产力上来说,实际上距离大宋比距离二十一世纪更近。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不过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在大宋朝,这就是神器!

    想通了这些,陈宪突然间就变得信心十足!

    ……

    这些念头在陈宪心中飞速的闪过。

    他带着满意的,甚至是得意的微笑,穿过工作中的学徒,来到作坊的东北角。

    在这里有一个木制的工作平台,平台的上表面铺着一层铁板。

    在这个工作台的铁面上,此时放着几件看上去有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第一件东西是个呈几字形的东西,这个几字形的东西本体是铁材打造而成,一个木头托盘被安装在几字形的一端,木头托盘可以在本体上自由的转动,另外一端开着一个方形的小孔。

    在几字形上端的那一横上,铁杆外面套着一个木质的套筒。

    这个东西在现代,已经很少有人认识,因为这是一种已经基本被淘汰的手工钻孔工具,它的名字叫“手摇曲柄钻”。

    陈宪曾经工作的那家国有企业颇有历史,陈宪曾经在工厂的老工具库里看到过这种东西。

    作为一个历史迷,陈宪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个老古董弄出了公司,做了自己的收藏品。

    这种手工钻具在使用时,用腹部或者腰胯部位顶住曲柄钻后面的木头圆盘,将钻头紧紧的压在工件上,然后用手转动钻具中间的曲柄,带动前端的钻头转动,进行钻孔加工。

    这是一种在五六十年代还被广泛应用的无动力手持式钻孔装置。

    在手摇曲柄钻身边放着一台看上去有点像办公室裁纸刀一样的东西,只是比普通裁纸刀更大,更笨重。

    这个看上去像裁纸刀一样的东西,其实是陈宪设计的一台铁皮剪,用来裁切薄铁板。

    这台铁皮剪的原理和裁纸刀类似,就是一个类似铡刀的东西,只是相

    相对于普通裁纸刀,这台铡刀手柄的力矩更大,安装固定铡刀刀头的基座是用生铁铸造而成,十分稳定和沉重。

    在铁皮剪的旁边还放着几个类似錾子的东西,只是这几个錾子的前端不是锋利的刃口,而是一个向内凹陷的球面头,看上去十分奇怪。

    陈宪快步上前,他第一个拿起手工曲柄钻,从旁边拿起一个尾端被捶打成方形的钻头,安装在曲柄钻头部的方孔内,又用几枚铁质的楔子将钻头固定在方孔内。

    张柏十分配合的拿起一个钳子,夹住一个大约一寸半宽,三寸长的薄铁片放在钉在木头平台侧面的一块木块上,在这个木块上开着一个一指宽的槽子。

    陈宪将曲柄钻后端的木盘钉在自己的肚子上,将钻头瞄准铁片和木头垫块上木槽重合的位置,用力将钻头前顶,紧紧压在铁片上,然后开始转动曲柄。

    大约旋转了二十几次之后,锋利的钻头就在铁皮上开了一个小孔。

    这个效率当然不能和现代的手枪钻相比,但比起这个时代的拉钻来说,也算是小有进步了,而且这种曲柄钻的精度也比拉钻强不少。

    满意的点了点头,陈宪接过张柏手中的钳子,夹着铁片,向着铁皮剪的铡刀口送了过去。

    旁边的杨小乙忙抬起铁皮剪的铡刀手柄,将铡刀刀口打开。

    陈宪将铁皮送入了刀口,杨小乙用力一压手柄,陈宪塞入刀口的铁皮应声而断,陈宪抬起钳子一看,铁皮前端的刀口整齐,就像被剪刀剪断的纸片。

    这时候,陈宪脸上,再也压抑不住的笑容渐渐绽放开来。

    看见陈宪发自内心的笑容,张柏和杨小乙等几个被陈宪专门抽调出来的精锐学徒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尽管他们并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回笑的这么开心。

    说起这两台工具,就不得不说一说陈宪最近一段极为曲折的心路历程。

    自从那次对



三十六章:改进(上)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以前,陈宪虽然做出了这个时代堪称奇迹的事情,但他自己其实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他读了富国论,才透彻了这些道理。

    富国轮这本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成书于十八世纪,从生产力上来说,实际上距离大宋比距离二十一世纪更近。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不过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在大宋朝,这就是神器!

    想通了这些,陈宪突然间就变得信心十足!

    ……

    这些念头在陈宪心中飞速的闪过。

    他带着满意的,甚至是得意的微笑,穿过工作中的学徒,来到作坊的东北角。

    在这里有一个木制的工作平台,平台的上表面铺着一层铁板。

    在这个工作台的铁面上,此时放着几件看上去有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第一件东西是个呈几字形的东西,这个几字形的东西本体是铁材打造而成,一个木头托盘被安装在几字形的一端,木头托盘可以在本体上自由的转动,另外一端开着一个方形的小孔。

    在几字形上端的那一横上,铁杆外面套着一个木质的套筒。

    这个东西在现代,已经很少有人认识,因为这是一种已经基本被淘汰的手工钻孔工具,它的名字叫“手摇曲柄钻”。

    陈宪曾经工作的那家国有企业颇有历史,陈宪曾经在工厂的老工具库里看到过这种东西。

    作为一个历史迷,陈宪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个老古董弄出了公司,做了自己的收藏品。

    这种手工钻具在使用时,用腹部或者腰胯部位顶住曲柄钻后面的木头圆盘,将钻头紧紧的压在工件上,然后用手转动钻具中间的曲柄,带动前端的钻头转动,进行钻孔加工。

    这是一种在五六十年代还被广泛应用的无动力手持式钻孔装置。

    在手摇曲柄钻身边放着一台看上去有点像办公室裁纸刀一样的东西,只是比普通裁纸刀更大,更笨重。

    这个看上去像裁纸刀一样的东西,其实是陈宪设计的一台铁皮剪,用来裁切薄铁板。

    这台铁皮剪的原理和裁纸刀类似,就是一个类似铡刀的东西,只是相

    相对于普通裁纸刀,这台铡刀手柄的力矩更大,安装固定铡刀刀头的基座是用生铁铸造而成,十分稳定和沉重。

    在铁皮剪的旁边还放着几个类似錾子的东西,只是这几个錾子的前端不是锋利的刃口,而是一个向内凹陷的球面头,看上去十分奇怪。

    陈宪快步上前,他第一个拿起手工曲柄钻,从旁边拿起一个尾端被捶打成方形的钻头,安装在曲柄钻头部的方孔内,又用几枚铁质的楔子将钻头固定在方孔内。

    张柏十分配合的拿起一个钳子,夹住一个大约一寸半宽,三寸长的薄铁片放在钉在木头平台侧面的一块木块上,在这个木块上开着一个一指宽的槽子。

    陈宪将曲柄钻后端的木盘钉在自己的肚子上,将钻头瞄准铁片和木头垫块上木槽重合的位置,用力将钻头前顶,紧紧压在铁片上,然后开始转动曲柄。

    大约旋转了二十几次之后,锋利的钻头就在铁皮上开了一个小孔。

    这个效率当然不能和现代的手枪钻相比,但比起这个时代的拉钻来说,也算是小有进步了,而且这种曲柄钻的精度也比拉钻强不少。

    满意的点了点头,陈宪接过张柏手中的钳子,夹着铁片,向着铁皮剪的铡刀口送了过去。

    旁边的杨小乙忙抬起铁皮剪的铡刀手柄,将铡刀刀口打开。

    陈宪将铁皮送入了刀口,杨小乙用力一压手柄,陈宪塞入刀口的铁皮应声而断,陈宪抬起钳子一看,铁皮前端的刀口整齐,就像被剪刀剪断的纸片。
1...910111213...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