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可以极大的避免浪费和提高选举率,毕竟你让一个人花一上午时间,去镇中心投个票,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去,但你要是让一个人花几天时间,跑到县城里去投票,那有一大半人都不会去,如果是花半个月时间去府城投票,那估计没人会去。
市和县为平级机构,一个市只管辖自己的市区和一部分郊区的底盘,基本上一个市的管辖面积不会比一个县更大。
为了便于管理,市和县一样,分区管理,分区选举,最后由选举人集中投票。
县,市之上是郡,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地市,陈宪将整个山东分为七个郡,分别是以登州为中心的蓬莱郡,以青岛为为中心的琅琊郡,以潍州为中心的齐郡,以海州为中心的东海郡,以济州为中心的东平郡,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郡。
每个郡管辖数十个县,郡的选举依然采取选举人制度,分为三级选举,先是镇一级选举,然后镇一级的选举人集中在县里进行投票,得出结果后,县里再派选举人去郡城代表一县,或者一市进行投票。
陈宪此番变法一经宣布,举国哗然!
三十九章:报纸
这些官员的遭遇很快传开,原来,这些官员进入军营后,只不过被陈宪召集起来开了两天的会。
在会上,陈宪先对官员们大加训斥,呵斥他们无能,竟然畏惧选举。
发完了脾气,陈宪又语重心长开诚布公的告诉官员们,他之所以如此做,也是为了东海过的千秋万代,为了大家君臣不相疑,为了大家能长久的共享富贵。
最后,陈宪向官员们承诺,任何官员,无论是辞职,还是落选,他都会根据其官衔,给予一大笔赏赐,这个赏赐可以是工厂的股份,也可以是农业公司的股份。
例如,如果一个知府辞职或者落选,陈宪就会赏赐他一座镇级农业公司的全部股份和几座有一定规模的工厂的股份,作为退休保障。
另外,陈宪还告诉各位官员,他们还会有两年时间的过度任期,在今年,只会进行各郡督政院的选举,第一界郡守的选举,将在两年后进行。
第二天,陈宪宴请了这次百招来的官员,酒过三巡,陈宪借着酒劲向大家谈了不少赢得选举的办法。
最后,官员们离开的时候,仍然有些云里雾里,他们还是看不明白,这种将官员的命运交给小民的制度,和王国的长治久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不过君臣不相疑倒是很容易明白,官员们的手脚都被捆起来来了,还相疑个什么啊。
虽然即不解,又不甘,但想想之前的军队改革,李石他们的须臾间就被夺了兵权过程,这些文官也只能相顾叹息了,好在虽然官不好做了,以陈宪一直以来的信誉,他们这些人落得个富家翁倒是没什么问题的。
接下来,陈宪轮流召见了河北,高丽,辽东的官员,轮流给开了吹风会。
在召集各地官员开会的同时,山东的政治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展开,第一次郡级的督政院选举在一个多月后就开始举行。
整个选举耗费了两个月时间,选出了山东七郡的督政院,各郡的督政院里,有差不多四分之一都是各地的商人,原本的官僚虽然还能占到大部分,但这些年商人在督政院中的增长势头让人担忧。
在选举中,商人的优势在于城市和各地县城。
县城虽然也是只是个镇,但县城人数多,在选票中的权重很大,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新兴的青岛市目前人口已经找过十万,在琅琊郡的选举权重当中占比相当大,这种人口权重,最终都会化为郡级督政院中的席位。
各地小镇则是官僚的势力范围,但给地商人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从县城向小镇辐射。
于此同时,陈宪还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青岛开办了一家名叫“报社”的机构,报社每个星期都会用调版印刷术,印出一大批名叫“报纸”的东西。
所谓“报纸”就是印着许多文字和信息的一张大纸。
在报纸上,不但有各地市场行情,消息,还有各地的趣闻,各地惊悚案件,讲解各种骗局…
为了这报纸,陈宪雇佣了大批人前往各地,收集消息。
开始时,报纸免费发放,等到人们都看上瘾之后,才开始收费。
靠着财大气粗,陈宪很快的将这份名为东海周报的报纸开遍了各大城市。
……
就在陈宪内部政治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蒙古人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灭亡了西夏国。
鉴于西夏国顽强的抵抗,整个西夏国人几乎被全部有计划的屠杀干净,只剩下少量工匠得以活命。
&n
四十章:党派
从陕西地区调集起来的十多万汉军迅速的被蒙古人武装起来。
成吉思汗以重奖和杀头威逼利诱工匠们为他制造更轻的铜炮和可以承受九斤炮的炮车,以及仿制从东海国弄来的燧发枪。
任何武器装备,一旦大面积装备,一旦在战场上使用过,被敌人所知道,那保密就几乎变得不可能了,因为技术含量太低了,太容易仿造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欧洲近代,任何武器革新,无论发明的国家采取什么措施,都很难阻止技术的扩散。
那种我发明了燧发枪之后,秘密使用,压制外国一百年的事情,永远只能存在于想象中,除非你不将燧发枪列装部队,否则绝不可能保密,你总不能派两个士兵去看守和保护一个装备了燧发枪的士兵。
德国人发明了后堂枪之后,很快被法国人学去了技术,并不是因为德国人蠢,不知道保密,而是因为当几万条枪被列装部队之后,就算神仙也没办法防止这种枪械的流失。
……
听说蒙古人停下了战争的脚步,陈宪也乐的有更多时间来整顿内部。
但陈宪不知道的是,蒙古人虽然停止了战争的脚步,却多了许多暗中的小动作。
一些跟着木华黎逃亡山西的河北豪强,在木华黎的吩咐下,纷纷派出了他的精干手下,偷偷的潜回了河北……
……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到了两年后,各地督政员选举时。
陈宪用报纸的宣传力量轻易的将杨雍武送上了青岛市市长的位置上,将一些和他关系比较密切的商人送上了各大沿海城市市长的宝座。
这界选举之后,各大沿海城市,就成了商人的天下。
陈宪又用报纸的力量保驾护航,将一部分自己看中的官员送上了各郡郡守的位置。
这次选举,让人们一下子看到了报纸这种东西的力量,于是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纸。
结果没过几天,这些报社又全都被陈宪下令取缔。
之后,陈宪颁布了新闻法,规定所有报社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后才能开办,每一级政府职能批准在自己境内发行的报社,例如县一级政府批准的报社就只能在该县内发行报纸,郡一级政府批准的报社则只能在该郡内发行报纸。
国家一级的报社就只能由他本人来批准。
陈宪还在新闻法中规定了报纸上的新闻消息必须准确,虚假新闻会将会受到制裁和惩罚。
新闻法一经出炉,各地合法的报社又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
一些人看中报纸在竞选中的作用,不惜重金开办报社,也有一些商人看中了报纸中的商机,也纷纷尝试开办报社。
同时,随着这些报纸的兴起,一些普通人也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东海国百姓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在几次竞选当中,商人和官员们渐渐摸出了陈宪制定的这套竞选政策的脉门,他们发现,在这种选举人制度中,基层的力量很重要,官员们通过基层的同僚和教师很容易就能得到一大片城镇的支持,而商人们则能通过金钱和行会的影响,在城市里占得先机。
人们还发现,资源的联合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个地区几个商人之间内讧,那就会便宜原本资源不占优势的官员派,同样,如果在一个地区,有几个官员派同时竞争一个职位,那么往往就会便宜该地的商人派。
 
四十二章:困境
最终陈宪不得不放弃了报复行动,因为这类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的他根本就报复不过来,而且这种密集的报复,几乎快要摧毁东海国的情报系统!
陈宪开始想办法在规模和效率上去和敌人拉开距离。
但陈宪知道,水力机械其实并不能拉开和人力手工业的绝对差距,更何况,水力机械本身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也很难保密。
陈宪不得不意识到,过去那种以技术碾压对手的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他也许能在组织和技术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再也不会是以前那种碾压式,代差式的了。
这让陈宪陷入了焦虑当中,工业技术发展到目前这一步,再向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武器上,要想再进一步,就更加困难了,无论是后装枪还是后装炮,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手段,都还有遥远的路需要走。
陈宪也曾经尝试过制造米尼弹和线膛枪,试图用这种在前世的穿越小说中,被吹的神乎其神的技术改进,来增强步枪的射程和精度。
陈宪发现,线膛枪倒不难解决,他现有的技术加一点小技巧就能解决给枪管拉膛线的问题,米尼弹也不难制造,铅的精铸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子弹和枪管的配合,要让前装枪使用米尼弹,双方的加工精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不是装弹困难,挂铅严重,就是间隙太大,子弹的膨胀率难以卡在枪管和膛线上。
特别是挂铅问题,让这种使用米尼弹的线膛枪,需要频繁和细致的清理,否则就有炸膛的危险。
要彻底解决挂铅问题,就必须更改子弹的合金成分,增加子弹的硬度和强度,而随着子弹硬度和强度则增加,米尼弹的膨胀率就必然减小,这又导致了米尼弹对枪管和自身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而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水准,他的工厂所制造的步枪枪管的精度能控制到毫米级别就已经算不错了,距离使用米尼弹十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要求,还差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一个数量级的公差,往往需要几代人去慢慢积累和克服。
……
当陈宪在京兆府的情报站辗转送来的情报显示,蒙古人似乎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十斤野战炮,而且已经开始装备的时候。
蒙古人在京兆府的那座有着数万来自陕西,西域,西夏的工匠的大型匠作营里,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燧发枪的时候。
陈宪焦虑的甚至从梦中惊醒!
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一下子扼住了陈宪的喉咙!
他甚至想不管国内政治改革还未完成,就不顾一切的和蒙古人来一场生死决战。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恐惧,因为陈宪相信,时间永远站在他的一边。
……
攻克了技术难关的蒙古人一边驱使各地百姓开采铜矿,一边四处收集铜料和铜钱,大肆铸造铜炮。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蒙古人就拥有了上百门十斤野战炮,数百门五斤和七斤的野战炮。
情报显示,蒙古人不但掌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方法,他们很可能还掌握了陈宪发明的枪管钻床的制造技术,罗丝的制造技术,甚至是刺刀的锻造技术!在蒙古的怯薛军中甚至开始出现板甲!
这些年,木华黎攒了不少的火绳枪。
从零开始制造一把燧发枪并不容易,就算有枪管钻,制造一根枪管也需要三天时间,但如果有现成的火
四十三章:新的战争,变化
除了步兵的改变,蒙古人对骑兵的改革也非常大胆。
这种改革先被用到了汉军骑兵上。
木华黎根据过往的经验认为,骑兵在冲击大炮和大量装备燧发枪的步兵的时候,速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而防护则变得非常鸡肋,因为一般的盔甲根本挡不住燧发枪的子弹,更不用说炮弹了,太重的盔甲又会拖累骑兵的速度和耐力,得不偿失。
所以,木华黎提出,干脆去除汉军骑兵身上的盔甲防护,另外,他又根据陈宪猎骑兵的战斗方式,建议给汉军骑兵配备上燧发枪,让他们既能夹枪冲锋,又能下马列战,又能像轻骑兵一样快速游弋侦查,至于没有盔甲带来的伤亡……反正汉人多的是。
除了对汉军的改变,成吉思汗也慎重的对蒙古骑兵做了一些改进尝试。
在所有陈军的骑兵战术中,成吉思汗对木华黎层多次提到的那种密集的墙式冲锋的战术最感兴趣。
他专门招募了一批勇敢强壮的蒙古青年,组建了一只新的怯薛军,让托雷带着几个变节的陈军骑兵将领,按照陈军突骑兵的组织方式,对这支新军进行训练。
……
就在蒙古帝国发生着激烈变革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陈宪这个蝴蝶翅膀的影响,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的木华黎,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死在了京兆府城外的大兵营里。
陈宪的蝴蝶翅膀改变的不仅仅是木华黎的死期,他还影响了铁木真的死亡时间。
铁木真本该在征西夏时,因为坠马伤复发而死,但在这个世界,铁木真根本没有坠马,自然也不会因为坠马伤复发而死,此时,距离他历史上色死亡时间过去了三年多,但他看上去依然十分健康。
……
重骑兵墙式冲锋,并不符合蒙古人的作战习惯。
草原民族作战一向灵活聪明,墙式冲锋这种讲究不计伤亡,一往无前,甚至带着自我毁灭意味的作战方式,和蒙古人战争哲学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战术,对于骑兵的组织形式,以及勇气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是其他时代的蒙古骑兵,将很难学习,蒙古骑兵个人技巧虽然厉害,但他们的组织和纪律却非常松散。
但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不同,此时的蒙古骑兵正处于他们组织和纪律的巅峰时刻,成吉思汗为蒙古人带来的伟大辉煌,也让这个时代的蒙古人充满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只有这个时代的蒙古人,才有可能发动这种自毁式的冲锋。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新怯薛军在几个叛变的陈军骑兵军官的指导下,终于逐渐掌握了这种密集的墙式冲锋。
铁木真将这支新军调来,和旧式骑兵反复互相演练,希望找到对付这种骑兵的方法。
但越是演练,铁木真就越是凝重,他发现,这种骑兵几乎就是传统游牧骑兵的克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