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胡正气带着两个伴当踏进了得月楼的大门
第164节 净街
看着脚下这两个不停蠕动,浑身恶臭,满手粪便的叫花子,马老爷瘦长的一张马脸上此刻惊怒交加,险险就要昏厥过去。
好在援兵及时赶到,得月楼的伙计们这时从门内涌出,七手八脚将马老爷解救出来。
下一刻,得知消息的段掌柜从店里冲将出来,暴怒之下一声大喝,便有那伙计拿着门杠扫把杆在二乞身上一通乱打。
然而这两人貌似挨打经验丰富,挨打时一边抱头屈腰,一边在地上乱滚,口中还不住高喝:“打得好!”
当伙计打累收手后,得月楼门前已经是一片狼藉。二丐身上掉下来的零碎不少,破布草鞋,粪便满地,恶臭正在以得月楼门前为圆心散步开来,四周满脸兴奋的围观群众,顶不住生化武器的袭击,观影范围足足往后退了两米。
而两个乞丐这时趟在地上直哼哼,人不动了,貌似精神还算健旺,嘴里时不时还要虚弱的嚷嚷两句:“打得好”出来,再过一会,这两人身下一股水流冲出......该是打得狠了,尿失禁。
......
段掌柜此刻气得浑身发抖。
得月楼开张十载有余,似今日这般,狂悖之徒大闹一场的局面,从未有过。即便是杭州城里一府两县的差役白丁,也没有敢来得月楼聒噪的,偶尔有那不开眼的闲汉泼皮跑来聒噪,一张片子递进衙门,人也就锁走了。
至于说门前讨食的乞丐,在段掌柜记忆里,剩菜铜钱给几个也就打发了——丐帮上下人等平日里有眼色,知道谁家门槛大,惹不得。
然而今天这一出,却将段掌柜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心理优势给打没了。段掌柜此刻浑身发抖,大部分是气的,也有少部分是害怕。
......
差役很快出场,段家片子还是相当管用的。不过今天来的这二位差役略显单薄:他们身边没有跟着平日出警时必备的徒弟和白役。
满嘴黄牙,火柴杆一般的仁和县差役到现场一看,二话不说,铁链一抖就要索拿恶徒归案。
然而此辈既然被称作“恶徒”,哪有那么好抓在围观人群的哄笑中,这两个浑身污秽的人形生物用手卡住脖颈上的链条,一边满地乱滚,一边中气十足的大喊:“腿被打断啦!得月楼杀人啦!”
......
自从丐帮新政以后,各路堂口的传统功能已经渐渐被阉割一空,新划片的堂口正在向功能单一的流民拘押所这个职能转变。
古老的各种下九流项目,眼下只有总堂才有权利派出专门的人手去操作。
而此刻在得月楼门前正在表演蛇形游走,匍匐技能明显已经练到max的这两个无赖,就是今晨专门从总堂调派来的,这等人在帮里有个专门的名目:“地扁蛇”。
......入场之后气势汹汹,姿态早已做足的仁和县差役,这时就驴下坡,摆出一副对恶徒无可奈何的愧疚脸孔,对着段掌柜露出讪笑。
当然,邪不胜正,这两个恶徒最后还是被带走了。
段掌柜无奈之下,先是当众开出赏格。然而平日里见银子不要命的各路闲汉泼皮此刻除了在场外起哄,再无一人出来领赏。
最终只能自家人出马。
赏格都发给伙计后,一帮浑身上下都穿着松江细布褂子,平日里着重突出干净整洁的高档酒楼伙计们,此刻忍着恶臭,七手八脚一拥而上,将两个烂污货按在临时找来的门板上,捆绑结实。
这之后......一身粪秽的伙计用标配的月白布抹布裹住口鼻,在围观群众**般的呼喝口哨鼓掌中,抬起门板,沿途发散着恶臭,跟着差役回县衙交差了......
早已红眼的段掌柜此刻看到纷纷遁逃的酒楼贵客们,愈发出离愤怒,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跨过河坊街,对着茶楼门口小桌旁正谈笑风生的几个人戟指大骂起来:“好你个混账行子,敢来我段家门闹事,姓胡的,仔细着你那张皮,明日就给剥了!”
“啪”的一声巨响后,段掌柜住嘴了。
胡正气甩甩手上的茶水,看看砸在段掌柜脚下的茶碗,然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老段,你大约是瞎了狗眼,闹事的方才不是逮走了吗无凭无据诬陷良善,嘿嘿,明日你若是剥不了我的皮,咱们还有得亲近!”
胡正气骤然翻脸的凶恶态度,令习惯了淡淡装逼的段掌柜无所适从,他踉跄着倒退几步,指了指胡正气后,扭头便走。
......
当天晚上,坐标段府。
“啪”的一声,段掌柜今天第二次被砸了茶碗。跪在水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低头看着面前的碎瓷和茶水,段掌柜此刻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跑过......
“蠢货!混账!”段家二房家主,老牌进士段天德此刻正在破口大骂。
“你成日价都在鬼混什么该是猪油蒙了心那丐帮里外上下几千条死狗,粪桶一般的货色,别个躲都躲不急,你倒好,二十两银子够吃一顿饭吗”
段天德越骂越来气:“就知道送帖子,段家的脸有多大几千条死狗,是衙门能抓干净,还是段家能调派兵马进
第165节 粪土当年
丐帮的后续计划是关于粪便的。
有史以来,农耕民族对于粪便都是极其重视的,有关记载数不胜数:“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
而江南地区发达的种植业,也催生了原始的城乡粪便收集体系的诞生。
早在南宋时,杭州就已有专人收集和运送城市人粪。杭州“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
......这才是宋代,就已经有了原始的粪便经销商“粪主”和原始的快递“粪船”。
到了明代,杭州城粪肥的收集、运输,已经有了很大改进。“挑粪担的,每日替人家妇女倒马桶,再不有半点憎嫌,只恨那马桶里少货”,而且城中“道旁都有粪坑(公厕)”。这种粪窖往往租给乡下富农,被后者视为“根本之事”。
......
鲁成和周通他们打的主意,就在这上面。
眼下这个时间段,民间自发的粪业已经进化到顶端,再往后到清朝,城市里就会陆续产生行会“金汁行”。
有了行会,就有了大型经销商,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至民国。当时著名的粪厂主于德顺,坐拥良田1500亩,在京城有100多套房产,各国银行有存款......
北平市政府当时要取缔“粪霸”,结果被1500名挥着粪勺的粪夫包围......不了了之。直到新中国成立,这帮人才被专政铁拳砸碎。
粪便生意和丐帮是如此契合,不但能安置大批的流民,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给官府提供政绩,这中间还有利润,以至于鲁成在整顿完丐帮的第一时间,就和周通商量好了实施计划。
现如今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丐帮在“净街”行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又开始调集人手,开始推进这个“综合肥料利用”项目。
首先还是先礼后兵。
所有沿街的“公厕”,都开始被丐帮各处堂口划片强行收购。那些“大坑主”,乃至于转手承包的“二坑主”,稍有不从,便是一顿暴打。
事实上这些公厕的所有权原本就是官府的,大伙争的都是那张原始的“租赁合同”。至于县衙县衙只管每月的租子到没到帐,余事不问。
于是势单力薄的各路“坑主”们,只能擦干嘴角的血,含恨将手中的契纸卖给丐帮。
......
接下来是“渠道”。
真正的缙绅阶层不会插手这种臭气四溢的生意。粮食,丝绸,布匹这些高大上的生意才是缙绅扎堆的地方,至于粪便行业,哪个官老爷要是被同僚调笑一句,羞也羞死了。缙绅阶层插手的买卖,通常都是需要强硬人脉和大笔流动资金的生意,当铺这种名声不大好,但是利润丰富的行业已经是缙绅的底线。
杭州城里现有的“肥料”购销渠道是很散乱的,毫无规划。地盘都是多年来在原始竞争中形成,大体上是按街巷划分。而这些渠道的主人,和后世那些战斗在菜市场,车站,批发市场的道上弟兄们一样,在17世纪,这些人叫做地痞恶霸,净街虎,破靴党。
现如今最大的恶霸出场了。
首先是城外。凤凰山下有一块背风的野地,不知何时已经被丐帮收购下来,改造成了粪场。这块野地上有一间倒塌的韦陀庙,所以粪场就叫韦陀场。
最近凡是从城内出来的粪船,开始统统在护城河上被拦截——船上的货必须卸载到韦陀场。
卸完货才是开始:这些掌握着“化肥下乡”渠道的船只都是重要资源,不能放过。所有的船只接下来被一一登记,船主被统一整编,白花花的入股银子也被塞进手中,这叫强行入股。
新成立的“化肥公司”在调查完这些船只平常的活动区域后,开始给每艘船划分片区。从今往后,这些粪船只能去杭州城固定的区域收粪,然后来韦陀场卸货,接下来粪船会在韦陀场领到用后世温控技术发酵好的肥料,再拉去指定的乡村贩卖。
至于城里那帮粪霸,一开始当丐帮放出风后,大伙还准备先看看风向来着。
然而没过几天,李秀才死在了路边的粪坑里。
李秀才此人,平日里包揽词讼,放印子钱,买卖伎童,霸占粪道,总之,业务范围很广,破靴党一个,在城南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
当丐帮要“统管”各处粪道的风声传出来后,李秀才不亏是平日里打惯官司的,瞬间脑洞大开,于是他这几天开始偷偷奔走勾连,打算联络一帮“粪友”去官府上书,抢在丐帮之前成立一家“粪行”,先在法理上站住脚。
结果李秀才就死了,死在了家门外不远的一处粪坑里。
李秀才是以标准的“倒栽葱”姿势,垂直插入坑内的,钱塘县的仵作鉴定完毕后,表示这是“失足落坑”。
至于李秀才是如何以超过郭晶晶的腰腹力量,在空中游鱼一般窜起,然后再调头垂直插入离几面只有几十公分高的粪坑里的,这个就不得而知——或许李秀才是跳水半米台的爱好者,又或许他是隐世的古武传人也未可知。
第166节 买方时代
在宋代江南,人粪大多是直接在田地施用。但是到了元代,农民已普遍使用腐熟的方法,“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
然而自然腐熟法太费时间,通常要半年以上。
明代江南开始使用“蒸粪法”。在冬天地气回暖时挖深潭聚粪,封闭沤熟,以土覆盖,关闭门户,使之在屋内发热腐熟。所得熟粪,又称“蒸粪”。
另外包括明清时期一些“煮粪法”“煨粪法”和“窖粪法”,都是民间为了加速肥料腐化而自发研究出的二次加工技术。然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散乱和毫无技术标准的手工作业,质量和产量都无法保证。
现如今丐帮一统杭州城内的粪土业,又整合了原材料输送渠道,那么城外的韦陀粪场,就可以发挥工业化生产农家肥的威力啦。
大批的粪便和城市垃圾土首先被堆积在粪场。
各种人畜粪便和秸秆之类的绿肥会按比例堆积在一起,这里面最重要的调整好碳氮比:一般来说是30:1,既每一份氮要有30份碳源。
人畜粪含氮较多,作物秸秆含碳较多,所以通常来说,每吨粪肥要加入40%左右的秸秆。
各种秸秆通过粉碎和浸泡工序后,就可以和粪便开始层叠。这中间为了保存养分,每层中再撒入一些磨细的垃圾土。材料一边堆积一边撒水,直至形成2.5米的圆锥体,就算完工。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倒堆”环节。
肥堆堆好后,一般在5至10天内,内部温度就可以达到60c—70c。
这里就需要穿越神器出场了:测温杆。
几个专门培训出来的识字流民,在重点保护和监视下,每天的任务就是拿着测温杆在圆锥体上插来插去。
一旦粪堆内的温度合格,并且保持10小时后,立即翻倒粪堆,把大块打碎,粪草混匀,补水,再照原样堆好。
10天左右,堆温再次升到60c左右,再翻倒1次,堆制完成。
在穿越神器的指引下,韦陀场每过20天左右,就会有一批质量合格,肥效稳定的农家肥出产。一排排整齐的粪堆如林,几百名吃饱喝足的流民在这里忙碌。
新品种的肥效很快就在城外的油菜地里体现出来,城郊大批的菜农开始自发划着小船来韦陀场买肥,没用多久,连远一点的海宁,湖州都有粪船划过来,做以粪换肥的买卖。
新型的肥料产业,仅在杭州城内,就安置了上千名掏粪工和船工,而且还有不下500人的公厕修建队伍......这些人还负责一点点地清理城市里积年的垃圾堆,清掏各处的阴沟淤泥。总之,一切能成为肥料的东西,都不会放过。
轰轰烈烈的城市环境改造,使得原本历史上评价只会吟词作画,被张岱写文讽刺的杭州知府刘梦谦,一夜之间成了“能员”,被各路缙绅们交口称赞。
而始做蛹者周通周大帮主,现在已经能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进入府县衙门——不但是官员,杭州城里凡是关心此事的缙绅大户,在弄明白周通这一套肥料产业是如何良性循环后,无不啧啧称奇。
当然,周帮主出门归出门,千呼后拥之余,贴身穿着的“软猬甲”可是从未脱掉过。没办法,仇敌实在太多,老周还要留着性命活到当政协委员的那天呢。
......
鲁成身为杭州站站长,这段时间也是忙得飞起。
不但要时刻站在丐帮背后指点江山,还要兼顾杭州站的全面工作,保持和各方的联络,另外,还要帮某些人擦屁股......
某个发布自拍小视频,引起观看者严重不适的举人已经跑路了,这货留下的那些操持到一半的项目,都需要鲁成去打理。
首先是田地。
黄老爷中举后,各路跑来“投献”田土的小地主,富农不要太多。这种本质上是属于挂靠:田地还是人家的,大家合伙利用举人的免税额度来得利。
然而穿越众不需要这种挂靠,穿越众需要的,是完全处于自己掌控之下,没有佃户,可以安插流民来做临时工的自有田。
这种田地在江南地区很难买到:缙绅和富户太多,田地经过几百年来的变迁,早已被分散成无数块私田,上面驻扎着自耕农和佃户,想购买大批连在一起的土地,难于登天。
当然,如果黄举人混到徐阶徐阁老那种地步,也可以大肆圈地——徐地王由首辅到乡绅,其田地经历年侵吞,有二十四万亩之多,佃户几万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