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湘诺
小梁氏说锦绣能有今天,全靠冯进当年的教导,若没有冯进教会女儿识文断字,她能看得懂书本文章?而且这么多年来,冯进也不是不管她们母女,每个月往家里捎的银钱,都含有母女四个的份,她们要说没拿到,那也是冯梁氏从中克扣,这可怨不得做父亲的,锦绣光奉养田氏不管父亲,这绝不合理!
冯进深以为然,想当年田氏外出干农活,他在家边读书边看顾锦绣,诵读文章的当儿锦绣也跟着念,是他发现女儿记忆力极好,听读过一遍她就能背下来,这才开始教女儿读书的!
他既是锦绣父亲,又是她的启蒙先生,锦绣不看顾父亲,那可是有悖天理的!
但冯进现在还没脸去找她们母女几个——任何人他都能坦然相对,面对田氏他多少有点心虚!
田氏送银子过来的时候,冯进从旁仔细打量她:一身宝蓝碎花禳边儿细棉布袄裤,头上罩着缀黑色兔毛的风雪帽,衬得她脸儿圆润白晰细腻,脚下套一双厚底高帮黑牛皮靴,踩在雪上轻巧稳当,她穿得厚实,整个人看起来素雅温暖、端庄柔和,言语从容平淡、不疾不徐,有那么一瞬,冯进觉得眼前的田氏他根本不认识,她似乎生在富裕人家,养尊处优从不曾经受过农活的艰辛和贫病之苦。
又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初嫁的田氏刚十六岁,少言但温柔,带点羞涩,她那时皮肤并不黑,腰身也不粗,只是进了他冯家的门就里里外外忙活,早出晚归不停不歇无怨无悔,家务活田地活全在她一人肩上,她才慢慢变得又黑又壮,腰粗膀圆俗不可耐……
贫穷的田氏容颜憔悴粗俗不堪,如今靠着女儿过上了好日子,竟也能有富太太的那份从容端庄和矜贵淡漠,可是她,正眼都不瞧他一瞧!
冯进心里不甘:一日夫妻百日恩,十几年的夫妻,共同生养了三个女儿,她就不顾念一点夫妻情份么?
田氏现在的心境,跟和离前已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她早把冯进彻底放下,冯家那拔人,她恨不得从来不曾认识!
若是知道和离两个多月,冯进居然回头来惦记夫妻情份,她非得学着冯梁氏往地上狠啐一口,说声:倒霉、晦气!
给冯家送银子回来,田氏便和余氏一起做些吃食,再带上锦绣托请关木从镇集买回来的御寒衣物送往村里其它六户遭受雪灾的人家,表示一下村邻之间的安抚慰问,接着还要开始准备进新屋请酒事宜,吉日吉时大姨已经找人算好并定下来,就在腊月二十,只差小半个月就到了!
田氏这日子忙活得,那叫一个快乐充实。
新居即将入火,从此就有了自己的家,锦绣姐妹三个欢喜之余,也不闲着,都要帮忙做事,全家包括田姥爷小舅子、大姨大姨夫以及要帮忙的关家人一起开了个会,针对酒席操办做了具体的安排分工,一样样准备起来,等好日子到来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第五十五章 客来
酒席菜式由田氏和大姨商定,锦绣从旁给点建议,所有采购事宜有大姨夫把管,关杰两年前杀猪卖过猪肉认得镇上屠夫,猪羊肉由他负责,而关木则负责找好专门做村庄酒席的厨子,新房入火,来客多是村邻乡亲,图的是热闹喜庆,要的是实惠满足,有大碗酒大块肉就是最好的,不像城里那样要求精致浮华,所以厨师水平没必要太高超,只需要凭主人家提供的食材摆出相应的菜式,让客人们吃得满足高兴就成。
锦绣虽然会做几道好菜,这些日子也时不时地以学做菜为由露两手,直吃得大伙儿朝她竖大拇指,但她还不至于勇敢到揽下酒席厨房差事,开玩笑,东山村二百户人家,要是每家来一人,只来一半就满满十桌了,何况农村请客多半大人会带一两个小孩,这样就得多开好些桌席,加上田姥爷那边来的亲戚肯定不下六七桌,跟着田大姨来的方家亲戚说好了得有三四桌,可能还会有些冒出来了才知道的亲戚,预计三四十桌酒席肯定是跑不脱的,菜式又要求量多、丰盛,锦绣再能干也搞不掂,所以,她老老实实地一声不吭,由着大人们去安排。
这寒冬腊月里冰雪覆盖大地,绿叶青菜是找不到的,关家原先窖藏的一些菘菜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都蔫不拉叽,估计到腊月二十那天连蔫菜叶都没了,大姨家倒是可以提供几大篓菜干、瓜干、萝卜干,提前带了过来,锦绣趁人不备一古脑全放进洞天,干菜保存的当儿可吸取洞天灵气,以还原蔬菜的营养、增加鲜味。
她在洞天里也制作了许多菜干、泡菜,菜园子里眼下又有一批蔬菜等待收割,洞天气候,瓜果成熟了不摘取,它也好好儿地保存在枝头,就算摘下来,也能长时间保持新鲜,但锦绣想着多收一茬是一茬,就算大冬天的不敢轻易拿出来,也可以做成清香甜脆的泡菜,至少还能保留些绿叶蔬菜的新鲜味儿,到时候去一趟县城,把这些泡菜全部“买”回来,供应酒席之用,让客人们吃个痛快!
今年是来不及了,等明年冬天再想法子弄出个暖棚来,那时候,在白雪飘飘的天气里吃鲜嫩的绿叶蔬菜,就不算怪事了!
姐妹三个要负责准备参加酒席的客人回礼,就是把事先做好的点心用干荷叶或芭蕉叶包捆起来,客人吃完酒席回家时人手一份,分发给他们带走。
这些点心可以用洞天出产的粮食,研磨成粉拿出来制作,省得又花钱购买材料,另外这天寒地冻的,让大伙儿吃些蕴含灵气的洞天食品,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时病,也是一桩好事。
其它的不必多管,到时村里会有很多媳妇婶子们过来帮忙,摆桌子端盘子收拾碗筷洗洗刷刷这些活儿,都用不着小姑娘,锦绣她们估计也就是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从旁递递话,充当小丫头为老人小孩们送杯水添个碗而已。
锦绣一家为乔迁之喜做准备的当儿,腊月初七,与锦绣解除了婚姻的镇上张家父子提着礼品来到东山村,拜访冯家秀才老爷冯进。
此时的冯家正在修建房屋,院子里乱糟糟的,因为塌的是供祖宗的堂屋,冯老爷子不能不着急,得了田氏给的三十两银子,就赶紧筹备材料重新砌盖堂屋,以期能够在大年节时有个地儿供奉祖宗。
几个匠工在忙活砌墙,冯家的女人孩子们就围坐在厨房前边的空地上晒太阳,冯梁氏、冯枣花和刘氏顺便摘弄些泡好的菜干,打算等会用做午餐的下饭菜,冯桃花和冯柳花则做她们的绣活儿,趁着年节前还有几个集日,赶紧多做出些绣品,能卖得几个钱是几个钱,攒自个儿的体己,她们可不含糊。
小梁氏却拢着她的闺女窝在房里没出来,说是陪冯进和儿子冯玉文读书。
刘氏对此很不满,低声嘟哝着,埋怨小梁氏偷懒不干活,引起冯枣花的共鸣,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给冯梁氏上眼药,大批小梁氏的不是。
冯桃花在一边儿听着,顺便也提了件事,说前两天梁家大表哥、即小梁氏的大哥来过,小梁氏送她大哥出门的时候,偷偷塞了个像是银子的东西给人带走了!
冯梁氏一听就恼了:小梁氏能这么体面地嫁给冯进可全是自己这个姑母一手替她张罗打算的,她这些年跟着冯进在外头过惯了安逸日子,不肯回老宅侍奉公婆,那也罢了,只要她乖乖听话,每季拿钱回家来,凡事听婆婆的安排,冯梁氏是半点不会为难她。开头还挺好,不料想近两年来小梁氏却是开始不听话了,拿回家的银钱越来越少,还自作主张,往梁家给她父母兄弟送钱送物。要知道那梁家也是冯梁氏的娘家,冯梁氏三个兄弟,还有个老娘在呢,老娘跟着大哥住,小梁氏的父亲是二哥,通常年节都由冯梁氏统一往娘家送节礼,轮不着小梁氏多事,该往各家送多少份量冯梁氏自有安排,小梁氏这么独独往她自个儿娘老子和兄弟那里送钱物,其他两家以及梁老娘却没有,岂不是都来骂冯梁氏不会做人?
冯梁氏恼怒起来就要开骂,顾不得院子里有匠工干活儿,跑到东屋窗前吼吼咧咧,刚骂得几句,就听有人走进院子来,大声喊着:
“冯兄!请问冯兄在家吗?”
大伙儿转头一看:好一对书生父子,斯文秀气有礼彬彬,面容五官极相似,身高也都差不多。
冯梁氏母女几个自然是认得张家父子,张立洲来下过聘,张瑞文来迎过亲,后来亲事不成,张瑞文还带着张家几个男女亲属来索回十五两银子的聘金。
原本不待见张家人,但见他们父子手上各提个礼品盒子,冯梁氏便露出点笑脸迎了上去。
冯老爷子还在房上下不来,冯进听见同窗好友的声音,赶忙带着小梁氏走出房门来相见。
张立洲也体谅冯家正修建新屋,和冯进见礼后,两人就在院子里临时摆放的凳子上坐下说话。
冯柳花偷眼瞧看面容清秀神情淡漠的张瑞文,心里跳了两跳,脸上微微发烫,也不用谁催请,很乖巧地跟在小梁氏身后走进厨房去烧水给客人煮茶。
小梁氏暗自惊奇,冯梁氏瞧着柳花儿一双眼睛只管往张瑞文身上粘,心里哪有不明白的?也不由得暗自打起了小算盘:张家在方石镇上虽不是什么大富人家,却也有二十几亩田地,张立洲和冯进是同年中的秀才,张瑞文是家中独子,也考进童生了,明年春天要考秀才,若是得中,可就是一门两秀才,荣耀着呢!将来他们还要往上考,还要做官……
张瑞文已经跟锦绣退了亲,虽说家里有个妾,却只是个丫头抬的贱妾,根本不关事,若是把柳花说给张瑞文,那……那才是郎才女貌啊!
冯梁氏越想越觉得好,顿时就活络起来,殷勤地笑着帮冯进招呼客人,和张立洲父子拉起家常。
等冯老爷子从架子上下来,男人们郑重其事地谈起正事儿,母女几个在旁边听得清楚,冯柳花顿时眼睛就红了,冯梁氏则拉长了脸。
而冯老爷子哪里知道冯梁氏和冯柳花的心思?听到张立洲说愿为儿子张瑞文再次求娶冯锦绣,为表示诚意,聘金比第一次再加一倍,就是三十两,冯老爷子和冯进顿时兴奋起来,一个劲儿地连声说好!
把冯梁氏气得够呛,冯柳花则快哭了:冯锦绣有什么好的?脾气又倔又臭,都退亲了,还值得人家拿三十两银子再聘回去?
而前阵子说得好好的要为她寻一门镇上好人家的陈媒婆,却再不来登冯家的门,只怕是不成了!
ps:求票求推荐求收藏,请亲们多支持哈!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第五十六 体面
小梁氏从旁看着冯梁氏和冯柳花,内心里暗暗冷笑:真是什么人养什么儿,没脑子的冯梁氏就配生出冯柳花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蠢笨女儿!
她们也不想想,张家人为什么非要娶锦绣?自然因为锦绣是冯进的女儿!
冯进是秀才,以后还会考取更大的功名,前途无量,冯老爷子有什么?选岳父的话,当然要选冯进了,多体面啊!
想到这一层,小梁氏内心愈发笃定:田氏母女过上几天好日子就拿起乔来,等她们意识到冯进的身份可以给三个姑娘的姻缘带来多大的依仗,就该服软了!
就像锦绣,出嫁日要死要活撒泼闹腾自毁姻缘,坏名声十里八乡都传遍了,谁还敢娶这样泼蛮无礼的姑娘做媳妇?如果张家人不看在冯进的面子上,又再给她一个机会,这辈子她想嫁在方石镇乃至兴福县内,那肯定是难上加难!
嫁到外县去倒也可以,而自古以来被远嫁的姑娘大多都是名声败坏到在本乡本土实在没人要了,况且,外县人家不知根不知底的,谅她冯锦绣一个从不曾出过远门的村姑也没那个胆量!
能够重新得到张家求娶,那是多大的体面和荣幸!这一切,靠的是冯进的身份和人缘!
没有哪个姑娘不爱脸面,田氏也肯定要为她女儿着想,那母女几个若是知道张家再来求娶,还不知道欢喜成什么样呢!
小梁氏嘴角噙着一丝冷笑,仿佛看见田氏领着那三个土气丫头,紧张巴拉地跪在冯进面前!
没个体面男人顶门户,光凭荷包里涨起几个钱,这日子还是不好过的!田氏想给三个丫头找到门当户对的姻亲,就必须得跟冯进复合!
复合了,冯进就是一家之主,什么都得由他说了算!而冯进的主又是谁来做?自然是小梁氏!
所以说,命好无需起早,田氏辛辛苦苦早起摸黑给工匠们煮饭煮茶,好不容易熬到新屋建造起来,最后还不是得让自己和一双宝贝儿女来享受!
小梁氏眯了眯眼,心里像揣着一团火,雪后放晴阳光和煦,但时不时刮过的北风依然冷利,却是吹不灭她心头火热,她耳边听着张立洲和冯老爷子、冯进谈论两家儿女亲事,脑子里浮现的却是村西头那栋刚造好的二层红砖黛瓦大轩屋,整个东山村最敞亮气派的屋子,里头布局小梁氏全看过了,深合心意,她那时就已经做好安排:哪间该做卧室,哪间该做书房,女孩们该住哪边,家里唯一的男孩冯玉文又该住哪间,全都有了计较。
至于冯老爷子和老太太以及底下这一群却不在小梁氏考虑之内,她觉得锦绣姐妹应该和她一样,不喜欢冯枣花一家子,可冯老太太偏要收留他们母子,那就把他们老老小小的统统都安置到后进院去住好了!随她们怎么闹腾,大家眼不见心不烦!
这边厢小梁氏心思飞扬,那边冯进和冯老爷子也与张家父子谈得十分入道,可说是宾主尽欢,因见冯家因雪灾正在修屋子,显然是不方便款待他们,张家父子也不好久留,左右事情已经说通,张立洲也松了口气,先就婉谢了主家留饭,临走提出让张瑞文拜见一下冯家伯母未来的岳母娘,冯进略为尴尬地咳嗽两声,推说田氏母女近段回了外家,过两天才去迎接回来。
张立洲心下虽有狐疑,因儿子说过锦绣亲口承认冯进与田氏和离了,但他想着不管怎么样,儿女亲事总还需要为父的作主,只要冯进答应这桩婚事就八九不离十了,于是也不多话,客气几句,带着张瑞文告辞回去了。
冯进自以为谈成儿女亲事,为锦绣解决了人生大事,怎么说也能在田氏前跟前卖个好,顿时又有了信心,当下书也不读了,和父亲打个招呼,就急着往村西头关家去找田氏,要赶紧把好消息告诉那母女几个。
冯梁氏撇了撇嘴,尖着嗓音说道:“怎么?如今都反过来了?一个下堂妇几个赔钱货,倒要大老爷们亲自过去递话?你还是个秀才呢,就不能自重些,叫个小子小丫头去喊她们回来,也就成了!”
冯进一顿,小梁氏看他面上挂不住,忙圆场道:“大伯娘,老话说的:要想引来山羊,得先给把嫩草!现如今大嫂和三个侄女儿可不同以往了,她们有了赚钱的路子,吃好穿好,还造得那么敞亮的大屋子,围起七八亩宽的大院子,可看不上咱们家这小院子了,派人去递话,她们不定会来呢,还是让夫君亲自走一趟,夫君是她们的父亲,她们总得听话不是?”
冯老爷子也呵斥老梁氏:“你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说完催着冯进快去,又对冯桃花冯柳花道:“你们俩要想住进村西头的新屋,从那里出阁、说上好亲事,就先看好你们的娘,莫要让她这张乌鸦臭嘴巴给我惹事!”
冯梁氏一听这话可不干了,揪着冯老爷子吵吵起来,冯进趁着他们乱成一团,赶紧出了院门,没走几步,身后小梁氏领着一双儿女追了上来,冯进忙问:“娘子这是?”
小梁氏笑道:“大嫂若知道锦绣婚事又有了着落,不定多高兴呢!左右很快就一家团聚住在一个屋檐下了,我今天带着孩子们跟夫君一起过去也没啥,夫君有什么话说不全的,我还能从旁添补上。这眼看到午饭点了,家里却不见开锅煮食,文儿和娇儿也吃不惯那些干菜糊糊,连着饿了几天,正好去他大娘和姐姐们那里吃一顿好的!锦绣她们可是天天都有肉吃,每次去到那关家院门口都能闻见肉香味!”
冯进惭愧地叹了口气:“都怪我,不小心跌进河里生那场病,不然也不至于丢了差事,害你和孩儿们吃苦受委屈了!”
小梁氏柔声安慰:“人有旦夕祸福,这个说不得!不过夫君总归是福气大,庄户人家的女儿哪有识字的?夫君却疼爱锦绣,从小辛辛苦苦教养着,她如今那样能干,咱们的好日子这不是来了?”
冯进点了点头,拍拍儿子的肩,俯身抱起女儿,笑着说道:“你们两个都知道了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看看你们大姐,自小儿跟着爹爹读书,她是女子不能科考做官,可是因为识文断字,却能从书中悟出生财之道!正应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们,以后可都要用心读书啊!咱们如今就托你们锦绣大姐姐的福,去住新屋、吃白面窝头,过像样点的日子,再不回那穷困潦倒的小院子了!”
听了父亲的话,冯玉文脸上露出笑容,冯玉娇哦哦欢呼,在冯进怀里兴奋地挥舞着两手,咯咯直乐。
一家四口春风满面手牵着手,脚下凹凸不平的村路也不难走了,仿佛变成了平坦光明的幸福大道。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第五十七章 我们是坏蛋
关家院子这会没关院门,也没人在门口看着,冯进领着妻儿不费波折就进了院子,小梁氏暗松口气:她这两天早晚也来了几次,都过不了那道栅门,关家那婆娘防她跟防贼似的,好在这次顺利进来了,不然两个孩子又被关在门外,看着孩子失望难过的小脸儿,她可心疼得很。
正如小梁氏猜测的那样,关家院子里那个为方便工匠们吃饭临时搭起的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木板棚子里,分男女两桌子围坐了不少人,正在准备吃午饭,今天弄的是大火锅,三脚铁架下柴火烧得旺旺的,两个大铁锅都烧开了,里面咕嘟咕嘟翻滚的全是猪骨头和大块肉大块鱼,还有豆腐、莲藕片、干豆角干白菜,旁边桌子上摆着满满一竹箩白面窝头,还冒着热气,但人们碗里先盛的却是白米饭,男人那桌有米酒,女人们面前也各放着个圆瓷杯,里头斟满琥珀色的酒水,闻着那香香甜甜的气味,应该是果子酒之类。
酒肉饭菜的浓香飘满整个院子,把不打招呼冒然走进来的冯进一家熏得垂涎欲滴,肚子更饿了,发出咕噜咕噜叫唤声。
关家主人关木最先发现了他们,忙站起身走出来,今天关杰也回了家,看见冯进,便跟着他哥哥一起过来打个招呼。
冯进目光很容易就搜寻到女席上坐着的田氏和锦绣姐妹,那母女四人如今有几个钱,舍得在衣装上下功夫,再怎么朴素,总还是与村里人有很大区别的。冯进见她们居然坐得稳稳的,自顾说话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不免郁卒。
关木笑着对冯进说道:“我们刚刚才开始动筷,村长也在,你来了,就入坐一块儿吃些?”
冯进是读书人,多少有点骨气,上次在关家吃那顿早饭他觉得挺狼狈的,现在虽然肚子很饿,却想先找田氏说话,等他把锦绣和张瑞文的亲事告诉田氏,田氏少不得向他低头!到那时他重振夫纲,以父亲的身份上桌,那可就是主人了,吃得理直气壮!
这些人都得看他脸色、听他说话!
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两桌丰盛的肉菜酒席,绝不可能是关家这种小户舍得做出来的,肯定是他那不懂节俭的长女,仗着赚了点银子,就敢这么大手大脚乱花用!
小梁氏眼见冯进只顾沉着脸朝田氏那边看,怕又给弄僵了,而且一双儿女早就饿了,又被肉香味勾出馋虫,此刻看着那锅里的肉块眼睛泛绿,这会儿冯进要是犯倔可是吃力不讨好,忙拉了拉他袖子说道:
“夫君,这时候人人都要吃饭,孩子也饿着,不如就听关大哥的,先吃完再慢慢说吧?”
冯进低头看看一双儿女,四只小眼睛齐齐盯着那热气腾腾盛装肉菜的大铁锅,文娇口水都要滴落下来,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听从了小梁氏的劝。
关木喊来余氏,让她添碗筷并给小梁氏母女安排位置,关杰则客气有礼地领着冯进和冯玉文去了男人那桌。
冯进像是认不出关杰,或是根本就不想搭理一个瘸子,自始至终都没主动跟关杰说话,连道谢一声都不曾,关杰也无所谓,把冯进父子的安置好就离开,隔着老远的位子坐下,络腮胡子盖住了脸上表情,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却很快恢复了惯有的清冷锐利。
这边女人桌上除了坐着田氏母女,便是刘婶、黄婆以及附近两家邻居的女人,今天田氏请关木代为买下村里一头大肥猪宰了,熏制腊肉,以备进新房酒席上添个腊味菜式,杀猪就要吃杀猪菜,请了村长和村里几位老者,还有关家人、田姥爷舅爷和工匠们,顺便喊刘婶夫妻、黄婆以及附近几家人过来,平日总帮着田氏干活,道声乏吃顿饭都是应该,倒没想到冯进和小梁氏误打误撞,也赶上了。
小梁氏牵着冯玉娇特意挤到田氏身旁,亲热地喊了声“大嫂”,又教冯玉娇喊大伯娘,指着锦绣姐妹三个让她喊姐姐,然后笑对余氏说道:
“给你添麻烦了!我和娇儿就坐在她大伯娘和姐姐们这边吧,我们是一家人,合该要在一块儿的!”
田氏正用一双长筷翻搅锅里的肉块,见小梁氏推着小女孩一个劲往她身边挤坐,不由得皱眉,想说点什么,又顾忌今天有人客,只得隐忍着。
锦绣和锦玉、锦云早就看见冯进带着小梁氏和两个孩子走进来,姐妹三人也不作声,反正今天肉菜多,来者是客见者有份,只要不兴妖蛾子,想吃就坐下吃呗,但现在看着小梁氏这副样子,锦绣猜着,他们夫妻巴巴儿跑来,肯定是出点什么事了!
“那个,秀才娘子,这儿不能坐人。”
锦绣伸手挡住要插坐在她和田氏之间的冯玉娇,对小梁氏说道:“孩子离不开娘,那边位子宽,你们母女还是一块儿坐到那边去吧!平时我娘都带着锦云在身边,我今天好不容易挨着娘坐,可不能让人隔开了!”
小梁氏楞了一下,冯玉娇却抱住田氏,软软糯糯说道:“大伯娘身上香香的、暖暖的,我就要和大伯娘坐一块儿!大姐姐你是大孩子了,你该让着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