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福王府里面,正在搜刮钱财,而巩义的福王仓,俞开义和刘正已经强迫福仓里面,所有的仓管和护仓兵丁都被俞开义控制起来,五千多架马车,还有骡子,马,驴,都已经被伏波水师押送下,翻过伏牛山,朝南召县走去。
就这一次,根据俞开义的预计,粮食差不多就有三百五十万斤,也就是一千五百吨,不过,这福仓粮食,还有一百五十万斤,可是按照这人力负重,没法再搬这剩下的。
刘正看到此景,当机立断,对俞开义道,“俞将军,请你立即将这边的情形告诉给孙将军,宋参谋官会想出办法了,现在,我们再在每个车上匀上一百斤,再让那些骡马多驼一,就完了,不过,速度会降下来,估计我们翻过伏牛山,都要到第二天中午了,所以,一定要让孙将军他们延迟一些时间啊。”
“好的,本将立马就派人。”
洛阳的福王府,巩义的福仓,打劫正继续,而朱常浩已经,乘船到了略阳,正在县衙里看略阳县志。
县志上,东周战国时期周烈王姬喜八年(前68年)属苴国境内(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后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定国都吐费城)
先秦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16年)属秦国蜀郡葭萌县境内(秦国灭苴国,蒹萌立县,归蜀郡管辖)。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沮县,属益州武都郡,为略阳
略阳山区
建县之始。县治在今勉县茶店黑河侧。
东汉建安十一年(06)改属凉州武都郡;二十年(15)属武都郡,归雍州。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9)陈式取武都郡后,在今县城区设武兴督,县名仍沮县。
西晋泰始五年(69),属秦州武都郡。
东晋太元十五年(90),氐人杨盛废郡县,设护军。二十年(95)复置沮县。义熙五年(409),名武兴县,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州、郡、县治在今县城。
北魏太和中(477—499)属南梁州。继改东益州武兴郡。
宋升明二年(478)氐人杨文弘称藩于魏,自号武兴国。北魏正始三年(506),魏灭其国,设武兴镇。继改东益州、武兴郡、武兴县。正光年间(50—54),杨绍先复立武兴国。
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属东益州武兴郡,置武兴县。废帝二年(55)魏平其地,改称兴州,设顺政郡。改武兴县为汉曲县。
隋开皇三年(58)废郡,十八年(598)改汉曲名顺政县。大业三年(607)废州,置顺政郡、顺政县。
唐武德元年(618)复设兴州。天宝元年(74)改兴州为顺政郡辖。乾元元年(758)复改称兴州,顺政县属之。
五代属前后蜀。置兴州、顺政县。
宋仍属兴州,初归利州路。绍兴十四年(1144),利州分东西两路,兴州属利州西路(治在今县城区)。开禧三年(107),吴曦将兴州僭改兴德府。曦诛,改兴州曰沔州,改顺政县
略阳县外景
名略阳县至今。
元初,略阳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沔州辖。至元四年(167),沔州改属广元路。
明洪武三年(170)为汉中府沔州辖县。七年废州,直隶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1486)属汉中府宁羌州辖县。崇祯七年(164)为汉中府辖县。
这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因其地当秦蜀要冲、陕甘纽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和商旅辐辏之所在,素有“襟喉”、“锁钥”之誉。
略阳县先秦时为白马氐东境地。自汉至南北朝末,氐人多次在此建立政权,反抗汉族统治,屡遭失败,汉族统治者曾数次将氐族人强制迁往酒泉、扶风、天水、关中一带。未被迁走的氐人,被迫汉话、学农耕,顺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与汉民通婚,逐步被汉人所同化。加之汉民族大量迁入,至晚唐以后,白马氐族已匿迹。羌族亦同样受汉民族生活习俗影响,与汉族融为一体。
总之,县志给朱常浩的感觉就是,略阳地处长江两大水系汉江、嘉陵江源头,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不薄啊。
极品皇叔 第八十章 成功了
巩义县洛口村的福仓,已经被俞开义和刘正他们,勉强负重给清空了,而且,俞开义他们还强迫着五千仓兵押送了运粮的马车,还有大量的骡、马、驴,就连伏波水师队员,也都扛着这粮袋子,以强大的忍耐力,向南翻过伏牛山,直接朝南召县奔去。
伏波水师给孙传庭他们请求拖延时间的事情,已经送到了孙传庭和宋献策的手里。
孙传庭和宋献策听完,相视一眼后,微微一笑。
宋献策道,“孙将军,看来我们今天要到天明的时候才能走,不过,这如果天亮的时候走,就像寡妇夜里叫春一样,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啥意思,这还不是寡妇找干吗?
我们晚上突袭了福王府,这洛阳城里面,我估计绝大部分百姓都已经知道了,不过被我们的骑兵给控制了,但如果我们明天天明就这样走,外围的骑兵也就撤掉了。
问题来了,这一撤掉,绝对有人报官。这洛阳知府一听是福王府被人劫掠了,那还不拼命地追赶啊,这会给我们青龙军造成一定的损失。不过,我觉得这事情也有解决的办法?”
“哦,宋参谋官,你一下,怎么个解决办法?”
“将军,你知道我们的王爷有个银令吧?”
“是啊,那又有什么道呢?”
“将军啊,王爷的银令就相当于皇上的金牌一样,它代表的是‘如王亲临’般的王爷意志,我们先把福王朱常洵,王妃邹氏,世子朱由菘给掳到平山。
在掳走之前,让朱常洵用王爷银令和亲笔书写的手令,告诉来追赶自己的卫所千户,就‘福王爷要带着这些家私进行陶朱猗顿般的云游天下,后面的卫所兵,巡检司,各地的镇守兵,不要进行追赶,如若追赶,就以谋杀皇亲国戚,灭三族之族论之’,这银令和手令我们交给福王府的大管家王景生,让他对前来盘问的当地官兵进行安抚和震慑,还有一份银令和手令我们自己用,如果碰到当地的官兵追赶,我们就展示这张银令。
他们如果还想居心不良,不要理会,直接用牛皮筒子,不,也就是手雷,直接炸。不要怕,我们一炸,他们绝对跑,根据我前几年走南闯北的跑江湖的经验,我们大明的卫所兵已经从头到脚地坏掉了,他们都是一群花架子,有时候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那行,本将军接下来就让朱常洵写手令,你再去看看这次搜刮金银财宝的情况。还有,给那俞将军的传信兵一声,就我们青龙军一定会拖延到天明,还有,会将福王他们控制三天时间,叫他们抓紧时间”
“好的,将军,我这就去看一下。传信兵的事情,将军你来吧。”
五千牛马车,还有大量的骡马驴,正在举着火把,一步步朝南走去。
俞开义他们的伏波水师,直接从南召县乘船,一路到达襄阳,然后在襄阳,让刘正他们进行保驾护航,直接护送到丹江口。
其余的事情,就有瑞王朱常浩进行接管,一路回奔汉中。而这一次总共劫粮五百万斤,放在二十一世纪,那就是二千五百吨啊,如果按照一个人一年吃粮五百斤计算,就是一万人的口粮。而且是天天只吃这麦,不再搭配其他粗粮,蔬菜,肉类等等,纯粹的吃面。再搭配其他的大米,萝卜,黄豆之类的,足够三万人吃一年。
但将这些粮食给灾民们用,足够十万灾民活命,因为灾民们一天也就是拌汤,稀粥之类的吊命就可以了。
福王府的搜刮还在继续,根据军法处的统计,这一次,青龙军真的发了,不,应该瑞王爷真的是发了。
大明朝一年赋税才四千多万两,可是,在福王府的五个金库中,搜刮出白银三千八百万两,黄金也有一百万两,还有一些上古时期的龟甲骨器,青铜器皿,竹简,漆盘,祭祀法器,字画等等。
这些东西按照孙传庭的意思,是不要的,辛亏宋献策前去查看,直接将王府里面所有的非金银器之类的东西全部给清扫了。
就这些东西,整整装了一百多辆马车,就这一百多辆马车,他所拥有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毕竟在成祖时期,好多书卷字画被皇室收藏了,好多书卷集成了一部大作,叫做《永乐大典》,但还有更多的书没有被编撰进去,流落在皇室各个房间中。
后来,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也就是福王朱常洵的生母,有一次,只有九岁的朱常洵对万历皇帝道,“父皇,儿臣最喜欢读书了,儿臣发现宫里面有好多逸散的书,那些书听娘亲,都是成祖爷搜集来的天下孤本,可是,好多孤本都没有人去看,有些都已经生了蛀虫,儿臣心疼啊。”着,这个只有九岁的皇子朱常洵还挤出来几滴眼泪。
看到此幕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龙颜大悦,下了个口谕道,“着大内总管,将皇宫之内,从成祖爷而来,所有逸散的图书,全部送到三皇子那里。”
这道圣谕已发,历时三天,整个皇宫大内,就是一片鸡飞狗跳,近五千册的孤本,上古遗文全部都归到朱常洵手里了。
要是按照原先的时空,李自成攻破洛阳后,将朱常洵了天灯,福王府的这些孤本就被他们糟蹋了。
李自成的流民过后,洛阳周边的百姓到王府里面看还能不能搜刮,捡漏一东西,发现好多丝绢上大篆文字,还有一些发黄的纸片上,竟然有粪便。
于是,有民谣就出来,“李闯王,天灯,千古经卷擦屁股。”
现在好了,这么多的经卷,古董,都被孙传庭的青龙军运到汉中去,这也避免了文化古籍上的一场浩劫了,历史从此就被朱常浩给改写了。
酉时末,也就是早上七钟的时候,福王府基本上留了一百万两白银,放在王府的密室里面,钥匙被朱常洵带着,然后留下银令和手令之后,孙传庭对王景生嘱咐道,“王管家,我们要带着王爷,王妃,还有世子走了,三天以后,我们会将王爷,王妃,世子他们完好如初的放回来,这银令和手令你也放好,还有,我已经让人将王爷亲自书写的奏折,也就是“这一次携带家私出游的奏折”六百里加急,报送给了京师,所以,你最好把嘴把圆,如果你出的话和王爷奏折上的不一致,被千户和荆州指挥使司上奏给朝廷后,那就是欺君之罪,到时候,你这个管家,估计三族齐灭啊,嘿嘿,明白吗?”
“明白,明白,的知道怎样做了”,王景生头哈腰地道。
“还有,三天以后,王爷会出现在嵩县,平,或者栾川三座县衙门前,到时候你们准备接收吧。”
完这话,抢劫福王府的事情尾巴基本上没有了,孙传庭直接将福王府一家三口押上马车,骑兵护卫,朝南边行去。
巩义县的俞开义和刘正,也快要翻过伏牛山,到达白河口了。
一旦到了白河口,那就上船了了,白河是一条从北往南流的一条河流。
从南召县下来,就流过到了南阳,然后就是襄阳。
一天一夜的时间,俞开义和刘正就到了襄阳的汇通榷市。
刘正已经准备好了,连夜出发。
本来荆州汉江这段,河道弯曲,险滩几多,但在刘正在当总管襄阳的这段时间,已经组织了十次夜间行船。
基本上江面上的险滩,急流都已经摸索清楚了,让这五百万斤粮食,实话,多滞留一天时间,就有一天的风险,连夜走就是最保险的。
而且,汉江这里,晚上的东风很大,双桅帆船已经悬帆升起,船上的羊油灯全部燃。
整个帆船看起来就像火船一样,沿着东风,向西驶去。
行船晚上可以,但孙传庭押送的这些金银财宝,古董之类的东西就不行了。反正有福王爷的银令,好多巡检司的人来问,直接银令一现,他们就乖乖地让路了。
备注:朱常洵“就藩”,万历又给予了慷慨无比的赏赐,下令赐上等良田四万顷。就连朱常洵也怕接受这笔不依章法的巨赏而成为众矢之的,主动上奏请辞。万历顺水推舟,把四万顷改为两万顷——这仍是个大得惊人的数字,由于河南的良田不够,不得不从邻近的山东和湖广划拨。尽管如此,朱常洵仍嫌不足,而万历也还在担心这个宝贝儿子受穷。于是,当朱常洵向万历请求把没收的前首辅张居正的家产给自己时,万历答应了;请求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给自己时,万历也答应了;请求每年给他一千三百引的淮盐,由他在洛阳设店销售时,万历又答应了——前两者使得国有资产直接变成福王的私产,第三项影响更为恶劣:以往,洛阳一带食用的盐都是河东盐,福王获得淮盐销售权后,河东盐一律不准销售,销量锐减,而从河东盐中抽取的边饷也随之锐减。也就是,为了儿子生意兴隆,万历不惜让驻守边关的军人连军饷也拿不到。
当万历在做一个最优秀最仁慈的父亲时,他对他们朱家江山的伤害却深及骨髓。后世论者以为明朝之亡实亡于万历,可谓一语中的。
极品皇叔 第八十一章 朱常浩的脸笑肿了
当俞开义和刘正回到河面上,折忠信也准备好了。
这就连夜出发,是的,他们连夜出发,正所谓风正一帆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孙传庭虽然很急,可是怕夜里掉队,在再加上在明代这个时期,古人都比较缺乏维生素c,他们的夜盲症很普遍,天一黑,好多人连路都看不清,就不说马车上一些重要的东西的。
还有,朱常洵,王妃邹氏,还有世子朱由菘,被宋献策强制灌下大量的蒙汗药之后,让洛阳府的鹰眼人员,在栾川县的一个客栈里面看护。
等待蒙汗药三天时效快结束的时候,晚上神不知,鬼不觉得给丢弃到街面上,然后上书“大明福王爷朱常洵”,估计街上夜间巡逻的人员就会将他们送到县衙,鹰眼人员也会顺利脱身。
这时,俞开义,折忠信,刘正三人分别居于船头,吹着有点寒冷的春风,三人开始聊天。
船从襄阳沿着汉江水道,到了谷城县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而且所有的伏波队员,还有襄阳榷市的保卫队员都已经是两班倒,白天一班,夜里一班,不误事。
现在在¢≠,谷城县,所有的人在船上就烧火吃饭了,吃的基本上就是猪肉,而且还是肥的。
肥猪肉通过铁锅的烙烧,猪油滋滋地里面冒出来,于是,白菜,豆腐,萝卜,还有海带,在猪肉块的乱炖下,香气四溢。
炖菜的水直接是从汉江里面打上来的,这个时候,汉江的水很清澈,也没有一点污染,直接把江水从江里打上来,直接饮用。
船还在西行,慢慢地朝丹江口行去,夜晚虽然行船,不过却是半帆。
到天明的时候,就要到丹江口了。
说好的,在丹江口,青龙军和伏波水师在这里汇合。
按照前面快马来报,孙传庭已经到了淅川县,现在到丹江口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样子,最多一个时辰。
反正大家也行船了一晚上,况且,俞开义也有自信,自己的这伏波军,在大明所有内河水师里面,绝对是最牛的,等上一个时辰也不怕,况且,福王三人还在昏迷着,手里也没有水师,这汉江上面的霸主,除了朱常浩得水师舍我其谁。
太阳出来了,朝霞万丈,丹江口的江口河面,碧波粼粼,水波荡漾,折忠信,俞开义,刘正看着红光遍布的江面,心情大好。
孙传庭看见天亮了,二话没说,直接朝丹江口奔来,因为孙传庭知道,不一会儿,自己也要坐船,和俞开义他们一道,走郧县,白河县去,然后在安康,和王爷汇合。
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大量的船只已经在江口的码头上,一字排开,等待孙传庭他们上船。
辰时初,也就是早上七点的样子,孙传庭、宋献策已经到了,五人齐聚在一起,将金银珠宝,古董文献,开始装船,人多力量大,两刻钟之内,所有东西均装船了。
而用来押送的马车,还有骑兵用的马匹,都被折忠信派人送到襄阳去了。
五人在船舱里面摆了一桌酒席,开始畅谈起了自己这一路的战事境况,总之基本上都是有惊无险。
这边边行船,边吃酒,那边,朱常浩已经到了略阳县的柳树坪黑木林矿区。
在矿区里面,三位师爷还有二百多名皂吏,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活得虽然没有自由,但很充实。
每天早上吃饭后,就开始挖矿,中午的时候,矿上就会送来饭菜,烙饼和肥肉块,连茶叶都有,虽然是砖茶沫子,不过这就不错了。
他们每天挖矿六个时辰,吃完饭后就是睡觉,所以膀大腰圆,红光满面,最主要的是他们这四个月里面,没有睡过女人,精力旺盛,就连三位文弱的师爷,现在也变得有些彪悍。
这一点朱常浩很满意,他没有虐待人的习惯,他认为,“与其虐待他们,导致他们消极干活,挨饿怠工,还不如让他们吃饱,积极劳动”。
现在,管理柳树坪铁矿矿监,还给了这些人一个盼头,挖一背篓矿砂,就给一文钱。
如果每天超过三十背篓后,每一次就给二文钱。
根据矿监的统计,这一天,一个人最多也就是五十背篼左右,最多就是一百文。
一天一百文,那十天才是一千文。但如果每天都背五十多背篓,坚持不了十天,那人就废了。
这就像一个男的,干“那事情”上瘾了,夜夜笙歌,毫不节欲,那干不了十天半个月,绝对精尽而亡,脱阳而死。所以,《内经》里面就有,适龄男子,三十六个时辰,肾阳方可精满。
这二百一十六人,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决定自己生命前途未来,还有捏有自己把柄的瑞王朱常浩。
二百一十六人齐刷刷地停下碗筷,默默不语。
甚至连给朱常浩下跪问好都忘了,还是师爷精明,惊愕了半晌之后,突然放下碗,老泪纵横,跪下说道,“王爷千岁,求王爷赦免了我们把,把我们的借款签押文书还给我们,我们知道错了,真的错了……”
师爷的磕头求饶,也惊醒了好多还在惊愕的皂吏,他们磕头如捣蒜,不断地说道,“王爷,求求你了,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妻子孩儿,不知道他们咋样啊,求王爷放我们回去啊。”
“那你今年多大了了?”
“回王爷,小的今年双十年龄。”
“哦,那你父母是六十岁的时候生的你吗?”
“额……王爷饶命啊!”
“饶命不饶命的就不说了,我知道你是思乡心切,这样吧,本王决定,只要你们干满三年,本王就放你们回家,到时候,连你们的借款签押文书也还给你们。”
“谢王爷,谢王爷…”
看完这些矿工,朱常浩看了一下炼铁的地方,心一下子就寒了,什么炼铁的,就是几个铁匠炉子,土灶坩埚,每天炼出的生铁,也就三百多斤,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朱常浩很希望徐光启和王徵来帮忙,毕竟在大明晚期,科学界有两个巨匠,人们都称他们为“南徐北王”,南徐就是徐光启,北王就是王徵。
看完这些矿砂,朱常浩直接乘船从嘉陵江往回走,然后在两河口弃舟登岸,快马疾奔,最后就到汉江,在经过安民大营的时候,装了十几船手雷,顺流朝安康行去。
八百亲卫,在朱常浩的带领下,现在已经不晕船了,可以说成了海军陆战队的雏形了。
海陆并进,陆地骑马,水里行船,这就是两栖战斗队员啊。
千里之外的孙传庭和俞开义他们,已经到了白河县。
在白河县的黄龙滩上,这里有朱常浩安置的白河巡检司,现在巡检就是那个连长,赵元义,副连长边山虎,军法处长王灿。
过去一个连人,在吸收了黄龙滩上躲难的苦命人,还有周边所有的一些穷苦人,都加入了白河巡检司。
现在这个巡检司,已经有三千人了,按照朱常浩的军队编制,这已经是一个旅的规模了。
孙传庭看到自己当初带的这些安民队员,已经都有三千人,想到自己带的青龙军,现在才一千五百人。
心里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就在五人和白河巡检司的这个赵元义三人聊天的时候,他请求给他们拨点粮食。
由于朱常浩的命令,汇合后,一切都要听孙传庭的,这拨粮食的事情,还需要他来拍板。
孙传庭一想,“这巡检司虽然是归王府直属管理,不过,这三千多人,确实也不够吃啊,既然有五百多万斤粮食,那就给十万斤粮食,绝对可以挨到小麦收割。”
“那就这样,赵连长,本将就给你十万斤粮食,暂且解你们的燃眉之急,不过,你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不要辜负王爷的期望啊。”
“是,谢将军,小的遵命。”
白河县就散粮了,明天就可以到旬阳县,过了旬阳县就是安康了,也就是说,有一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和王爷相遇了。
“也不知道王爷能不能按时到安康呢?”宋献策心里暗自嘀咕道。
朱常浩现在,也到了石泉县,这一路过来,朱常浩的眼里除了一路上班没有遇到劫匪之外,但满目菜色的百姓,眼瞅着山地上收成今年已经绝收了。
洋县,西乡县的冬小麦只有小腿那么高,而且麦苗发黄,一看就是缺水,只有河坝地带的,在灌溉渠的作用下,水分充足,还有一点保证。
但水位在下降,估计,遇不到多长时间,这灌溉渠就又要深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