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唉,粮食还得引进了,那只有打通湘江水道了,走灵渠,漓江,从安南,暹罗进口粮食了。还有,移民计划也的提前落实。这一次从福王那里运来的粮食,估计要有一半来用来安置移民了。这接下来,水师用来为运粮队保驾护航了,而且,这长江,湘江,漓江等水路,还需要打通这些,估计还有流血战斗。”
一晃两天过去了,安康巡检司码头上,朱常浩终于迎来了孙传庭他们。
在接风宴上,孙传庭当着大家的面,汇报起了这次收获,朱常浩听完,笑得合不拢嘴。
就在接风宴结束后,朱常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笑着。第二天起来,朱常浩发现自己面容僵硬,打来一盆水一看,“娘的,本王高兴地脸都笑肿了!”
极品皇叔 第八十二章 粮食有了,还怕女人不来吗
四月份的安康府城,山上的树木已经绿起来了,有些已经断炊的农人,这会就到山上去打一些野菜,什么羊肚菌,木龙头,蕨菜什么的充饥。
问题是这些野菜,现在也就是发芽的状态,吃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的,而且,采摘不易,有时候,一个成人一天的采摘量,还不够他一顿填饱肚子的,最主要的是,菜汤里面连点油水都没有,吃起来很容易饿的。
这些现象的出现,证明大明的社稷将会出现波动,如果再不改变,那就是倾覆。眼看着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朱常浩很想对着汉江出一口长气感叹一下,但一张嘴,就觉得那硬邦邦的腮帮子,很不是滋味。
而这时,随着三长两短哨声响遍整个巡检司码头,不管是青龙军,伏波水师还是汇通榷市安保队员,陆续地苏醒过来,起床。
孙传庭,俞开义,刘正,宋献策,折忠信也起来洗漱了一遍。然后陆续走到朱常浩身边,开始闲聊起来。
一刻钟差不多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的队员都已经在码头的台阶上,端着粗瓷大碗,吃了起来。
朱常浩和五人也没有搞特殊化∷▼,,吃着士卒们大锅饭,边吃边聊,席间,最多的是对折忠信建设榷市的指导和探讨。
“对襄阳的这个汇通榷市的定位,最主要的是,要在襄阳这个地方,加紧收购和搜刮粮食,还有大作坊的修建,要初步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朱常浩滔滔不绝地说道。
折忠信也说起了自己的苦衷,“人才缺乏啊,能工巧匠还是那种敝扫自珍的模式,好多东西根本就无法实施。”
朱常浩说道,“不要着急,这种状况在一年半载之后会得到改善的,本王已经奏请京师,要求成立六所皇家学堂,其中有一所学堂就是皇家科技学堂,主攻的就是格物致知,到时候,我会在短期内集训一遍,每三个月派遣一批人,到榷市那里,为本王和大明的制造业补充新鲜血液。”
折忠信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大明制造业,也有些迷糊血液什么的,不过他记住了,每三个月派遣一批人这句话。
一个早饭平常两刻钟可以搞定,但今天整整花了半个多时辰,主要就花在对折忠信的教导上面,最后,朱常浩的这些话还被折忠信用毛笔写下来,作为指导自己不断强大的命令。
相逢的时间总是让人感到愉悦,早饭吃完后,朱常浩在和折忠信分别之际,说道,“我的好管家啊,本王真的不想让你走,不过,大明未来的强大和崛起让我们不得不分开啊,唉!既然要走,那这样,你给白河巡检司再拨八条沙船,还三条哨船,在准备上十尊虎蹲炮,将本王这次带来的手雷在配发上一万枚,你对赵元义说一下,干好了,明年就给他升军衔,到时候一个校官是少不了他的。”
“是,王爷,末将尊令。”
“恩,上船吧!”
而在栾川县,今早在县衙门口,好多人围了上来,看稀罕。这稀罕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福王朱常洵他们。
三人互相背靠背地伸展着腿,毫无形象地坐在。不过,那凤冠霞帔,八蟒龙纹的明黄色王爷冕服,说什么也掩盖不了。
王景生派来的人听到县衙门前有身穿明黄色的男子出现,就赶紧赶过来,一看,可不是吗?
肥胖如猪,长得像鞠球一样正是王爷朱常洵,问题是这厮还在低下头流着口水。
双腿张开,曲线优美,面容姣好的正是王妃邹氏,还有一个少年,不过也看起来到了弱冠之年,歪着脖子,鼻涕在鼻孔里面冒泡,这正是世子朱由菘。
王景生派来的王府小厮一看这三人这种模样,正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赶紧要将他们扶上马车。
就在其中的一个小厮手刚伸到福王身上的时候,朱常洵醒了过来,一看旁边没有什么强盗了,而且胸前湿漉漉的一片,正是自己流下的口水,心里腻歪极了。
现在看到有个小厮模样人来拉扯自己,顿时有些生气,仔细一看,可不,这是王府亲卫里面的一个百户刘二虎,现在怎么穿着小厮的衣裳?
刘二虎看见王爷苏醒过来,喜上眉梢,赶紧低声说道,“王爷,您受苦了,我们来接您了。”
就在刘二虎正在表忠心的时候,栾川县县令马进忠出来了。他听到堂下的师爷说,有一王爷躺在县衙门前睡着了,赶紧出来看。
凑近一看,顿时魂飞天外,这不就是大名鼎鼎,富甲天下的福王朱常洵吗?怎么现在就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一样,嘴边还在流口水呢!这里不要纠结马进忠知不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症,他现在关心的是怎样来善后这件事情。
很明显的,福王朱常洵的这种白痴样被自己看到了,那福王还不会恼羞成怒啊,要知道,在河洛大地上,这朱常洵残暴,痴肥,贪婪那可是很有名的,但该行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啊。
“卑职栾川知县马进忠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马进忠的这一句话,才真正地唤醒了朱常洵已经融入到骨子里面的那份藩王的骄傲。
这厮一旦激活藩王的骄傲,立即趾高气昂,赶紧让刘二虎他们将王妃和世子叫醒,又让人把他扶起来。
扶着站起来的朱常洵,虽然长得肥胖,但长时间的养尊处优,让他看起来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感觉,特别是明黄色的王爷冕服一穿,那简直就是富含有气质的人渣啊,不,应该是人杰。
朱常洵站起来后,没有理会还跪在地上见礼的栾川知县马进忠,而是鼻孔朝天地看着那霞云朵朵的天空,好像面前跪着的这个七品官是不存在似的。
马进忠跪在地上,脸上没有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反而是一副喜气洋洋,享受无比的下贱表情。
其实,马进忠的心里,已经在狠狠地问候着堂下师爷十八代的所有女性,对朱常洵更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不知道天上到底有什么,众人无从知晓,王妃邹氏和王府世子朱由菘也苏醒了过来。
就在朱由菘还有些迷糊的时候,邹氏已经明白了眼前的一切。她知道,现在第一要务是离开这里,她受不了众人看她丈夫就像看白痴的那种模样。
邹氏静了静神,说道,“王爷,你还是让马知县起来吧,我们到县衙里去,向马知县询问一下栾川百姓生活怎么样?”
朱常洵虽然对马进忠很傲慢,可是,就怕老婆,特别怕王妃邹氏。
邹氏这样一说,朱常浩向下耷拉了一下脸皮,对马进忠不屑地说道,“起来吧,陪本王进去。”说着,转身就朝县衙里面走去。
后面跟着王妃是世子。
进了县衙的朱常洵三人,对马进忠说道,“准备玉兰花或者刺玫花花瓣沐浴汤,本王和王妃,世子要洗漱一下。”
“是,王爷,卑职这就去安排,请王爷暂且饮茶。”
马进忠出了客厅门,直接让师爷准备花瓣水,让王爷他们沐浴。这可一下子难住了师爷,“这暮春时节,是有花草,可是一下子要找玉兰花,这是秋天开放的,现在也没有啊。刺玫花倒是有,可王府里面没有栽种,这会要去采摘刺玫花,也不知道具体地方啊。”
为了赶时间,师爷私下来做主,直接将后院里面的一树苹果花给采摘下来,用开水烫过,就是花瓣沐浴汤了”
这边朱常洵正在折腾着栾川县衙,那边的安康巡检司码头上,安康知州王在仁正在看着逐渐西去的伏波水师。
而就在那些从襄阳王哪里缴获来的旗舰上,朱常浩,孙传庭,刘正,宋献策,俞开义,还有一直从未离开过王爷身边的大管家王怀珍,站在船头,相互交谈起来。
朱常浩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对俞开义说道,“俞将军,这次我们缴获这这么多的粮食,还有大量的金银财物,最主要的是那些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金石文化典籍,确实是你和孙将军立了大功了,本王的记功薄上已经将二位将军放在首位。
不过,两位将军回到汉中以后,本王还有大事情要安排,首先,回去后,伏波军就要大量招募水军了,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疏通长江航道,打通湘江,疏浚灵渠,直接通过粤西的漓江,将粤西以南的大米运到关中、甘肃、豫州、晋州等地,赈济灾民啊。在运送大米的同时,还要将豫州,北直隶地区的灾民,用船移民到安南那里去啊,你们的任务不轻松啊。”
“王爷这么一说,末将在感到责任重大的时候,更多的是激动和振奋啊,因为我们伏波军虽然要疏通水道,护航运粮、移民,但这也壮大了我们伏波军啊,也锻炼了伏波军,父帅说过“士卒见血,才能不畏死”,这是给了我们伏波军见血的机会啊,末将在这里感谢王爷”,俞开义激动地说道。
接下来就时和孙传庭交谈,大概意思和俞开义如出一辙。
就在交谈的末尾,朱常浩说,“现在我们的伏波军和青龙军里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啥?”
王怀珍憋了半天说道,“士卒们多为光棍,没有媳妇,焦躁不安,憋得慌啊。”
朱常浩听了,哈哈笑道,“我们粮食有了,还怕女人不来吗?”
今天是上架的第一章,你如果觉得此书不错,请订阅一下,支持书生那颗“极品”的心!
极品皇叔 第八十三章 归来大风起
(新书上架,订阅和收藏是必须的)
接下来就是一路顺风地向西,经过过三天的时间,朱常浩他们全部抵达了汉中。
这一次粮食的到来,在加上瑞王爷自己封地里产出的,足够十万人吃一年。
这足够十万人的存粮,对于朱常浩来说,也就是一个季度的用量,不过,这的确是朱常浩人生当中的一个里程碑。
五百万斤,十万人一年足矣。但将思路向前延伸一下,用这五百万粮食就可以作为朱常浩大发展的启动资本了。
朱常浩打算,用着五百万粮食,一部分赈济未来的灾民,一部分发展三万军队,其中一万为水师,两万就是陆师了。
如果按着这个的规划,顺利地实现,那事情不就是一帆风顺了吗?
但事实上,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朱常浩像好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不但京师的皇上不愿意,就连关外的皇太极,还有西方的殖民者也虎视眈眈。
这不,在白虎堂还没有坐下来缓口气的朱常浩,就接到刘正的急件,说是“四月十一日,南赣(今江西省南部)流民夺天£,王,建号永兴元年,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安远知县沈克封逃走。巡抚洪瞻祖报闻。现在,夺天王已经在安远县,大肆裹挟流民,准备朝洪都府进发,夺取府城,建国立邦。”
朱常浩看着这个急件,心里恨得牙痒痒,这江西巡抚难道就是一个饭桶吗?事先就不知道安抚赈济一下百姓。
那江西傍边的鄱阳湖平原,可是鱼米之乡啊,只要给百姓们拨上一年口粮的三分之一,他们绝不会将脑袋拴在裤腰带啊,卖命造反。
就在朱常浩对江西巡抚洪瞻祖怨念连连的时候,又一封急件被呈报上来,说“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复聚众响应,迎祥自称闯王,大梁自称大梁王已经蠢蠢欲动,已经有串联的架势,说如果今年秋粮绝收,活不下去,就要攻下陕南,到汉中来找吃的。”
朱常浩本来已经够生气的了,想不到现在这高迎祥又给自己添堵。知道大概历史走向的朱常浩心里已经警惕起来了,这高迎祥是明末风云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第一代闯王,在他的手下,李自成就是第二代闯王,而这个闯王,在攻下襄阳之后,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现在嘛,自己已经派折忠信正在襄阳搞那个汇通榷市,在历史走向上来说,朱常浩已经和高迎祥,李自成他们冥冥之中形成了敌对关系。
朱常浩心里有些不快活了,想走出白虎堂到后院去看一下花花草草,排解一下心中的不快。刚走出大门,又一封急件送来,说“四月二十五日编修倪元璐请毁《三朝要典》奏疏。折子上说道:“梃击、红丸、移宫三方,閧于清流。而《三朝要典》一书,成于逆竖。其议可兼行,其书必当速毁。”崇祯皇帝从之,即毁其版。”
崇祯给准了,这简直就是皇上自己打自己的脸,不过,这对于社会风气,树立正直的风骨和品德还是有好处,毕竟《三朝要典》里面,正直之士好像都不得善终,对于阉党有一种歌颂的嫌疑。在清代,《三朝要典》也曾被列入禁毁书目。军机处在一份向上呈上的关于禁毁书目的奏折中说:”查《三朝要典》系明天启六年大学士顾秉谦等编纂,述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始末,附以论断。其书名为敕修,实一时阉党借此罗织正士,献媚客魏,中间颠倒是非,天良灭绝,本应毁弃。又有狂悖之处,应请销毁。”可见《三朝要典》此书同样引起了满洲人的警惕。
话说回来,这现在才是四月,等到七月份的时候,夏收绝产之际,那大明周边绝对会闹腾起来。
而且,崇祯还会克扣九大边镇守军的军饷,到时候,绝对会引起乱子,雪上加霜的。
而在崇祯二年,崇祯这厮好像脑袋被驴踢了似的,裁撤了全国的驿站,这对于鱼米之乡的驿卒来说,还可以混下去,可是,对于陕西,甘肃,宁夏这里的驿卒来说,那就是断掉了他们活下去的资本啊,历史上,李自成就是一个驿卒。
这些事情让朱常浩的觉得,防患于未然更加迫切了。
四月二十二日,朱常浩在将从福王府劫来的文献古籍收藏保存好之后,在安民大营里面,召开了水陆大军,营长以上参加的会议。
说是会议,还不如说是朱常浩为了自己的扩军备战计划所找的铺垫。
而在洛阳府的朱常洵,已经平稳了下来,五天以前,在栾川县令马进忠的招呼下,洗漱完毕后,吃了一顿饭,又休息了一天。
第二天走的时候,又从马进忠身上索来了一千两银子,然后在王府亲卫百户刘二虎的护卫下,快马朝洛阳奔去。
这一次,朱常洵没有骑马,而是和王妃邹氏,世子朱由菘一同坐在马车里。
在车上,三人一致的主题就是这次王府遭劫和福仓粮食被抢的事件进行了分析。
分析的结果是,这次粮食和王府遭劫不是被人干的,而是王爷的五弟,汉中瑞王干的。
问题是朱常洵还不能就此事向京师申诉,因为在十天以前,自己就已经发奏折说,这次是自愿携资财出游,况且,如果让崇祯知道,这次被劫掠的资财银两有三千八百万两,黄金有一百万两的数额,那自己以后估计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要知道“一条鞭法”创始人张居正的家产,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还有每年一千三百引的淮盐,在洛阳设店销售都成为他自己的收入,崇祯要是看到这些,绝对眼红。
向皇上申诉,朱常洵怕露财,引起皇上觊觎,但这个钱粮两空的亏朱常洵也不想吃。他在心里一直暗自筹划,“我福王朱常洵,从今天起,就要和朱常浩斗争到底,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和他同车的王妃邹氏和世子朱由菘还不知道,王爷已经和朱常浩势不两立了。
同时,王妃还说道,“王爷,这次劫掠我们王府的,就是朱常浩手底下那个叫孙传庭的参将干的,虽然他贴上了大胡子,可是,臣妾发现他的脸型,身材,还有眼睛其实和孙传庭一模一样。最可恶的是他们做过周密的谋划,通过水路运输,给我们灌了三天的迷魂药。”
“是啊,本王觉得今年,朱常浩给我们拜年,就应该是踩点,谋划的。”
“恩,臣妾觉得,他把那个宋矮子从永城接回去的时候,从我们这里买走了三万两银子的粮食,就是个幌子,买粮是为了打探福仓的存粮数目,还有粮仓的内部布置。”
“可不嘛,说什么出去跑马,麻痹的,还不是为了确定从洛阳到巩义的路线,汰,这小五子(朱常浩)好阴险啊。”
“就是,王爷,我们绝不能绕过他。”王妃邹氏义愤填膺地说道。
其实,她心里还有一句话,“不能绕过他,将他抓来以后,每晚来侍候老娘,别说,他的本钱很大,那一次,那一晚,还是很销魂的,本宫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朱常浩不知道,自己的三哥已经将他列为头号敌手了。但这些问题,朱常浩就是知道,也觉得无所谓,不就是敌手吗,以后自己让大明帝国崛起,那敌手绝对更多。
一个痴肥,愚笨,贪婪抠门,残暴的朱常洵想将自己怎么样。况且,就在劫掠王府和福仓的那一刻,朱常浩已经将朱常洵当做大明的一条蛀虫了,多一个敌手算个屁啊。
就不说朱常洵了,以后要是皇太极听到,自己的侧福晋布木布泰给大明的瑞王爷生了个孩子后,那还不给气死啊。
针对现在北面延庆府地区的高迎祥、大梁王主导的流民造反和南面赣南地区的夺天王的攻县拔城,这一南一北,已经开始点火了,如果崇祯不改变方略,到时候大明就是内外交困。
为了不破坏自己的战略,朱常浩决定要加快布局了。为了这一个布局,朱常浩说道,“俞将军,请你给你哥哥,福建总兵说一下,加快打造马尾船坞,要在今年冬天,建造出大型沙船,跑船至少各有三十艘,一定要让船体蒙铁,侧舷两侧,必须留下足够的炮口,船头船尾也要至少各留二至三个炮口,下来,我画一张图,交给你,你们就按照这种样式打造吧。”
“是,王爷”!
“俞将军,下来你再建立两支舰队,就驻扎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吧,兵员从当地招募,明天就开始吧!”
“是,王爷,末将遵命”
“孙将军,加紧和林丹汗进行进行马匹交换,立即组建一个千人骑兵,明天开始,到延安府,榆林府,西安府,渭南等地,设立招兵站,只要年龄在十八到三十五之间的年轻男子,女子在十二到二十五之间的,都可以招来,本王这样做,一是削弱这些地区流民的主力,二是为了给他们一条活路,三是为了壮大自己力量。”
“是,王爷,末将下来就去做。”孙传庭一脸严肃地抱拳说道。
“老道,刘正,你俩赶紧将一些大明的大匠之人招来,我们的六所皇家学堂需要先生啊,那个徐光启和王徵一定要给本王招来。”
“是,王爷,小的下来加紧去做。”
“恩,大家一定要明白,从今天起,我们大明要风起云涌了,这是“大风一起”,大家要做到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王也要一遇风云便化龙啊,晓得不?”
“谢王爷点拨,我等遵命。”会议室里面的众军官站起来抱拳说道。
极品皇叔 第八十四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吹吹风,说说事,书生给各位看官读者真挚地说一下,请订阅一下此书吧,一本书要走的远,一定少不了诸位看官的订阅支持,大家不要怕钱白扔,书生也给大家一个承诺,此书绝不太监。十一月份,感谢糖醋地瓜、贪火燎原、骑鹤人、覆手、寂灭前尘、枫叶独醉,点我不会怀孕、小僧说梦的打赏。
汉中安民大营的会议说白了就是一场军事布置会议,说是研讨,吹风会之类的,全是瞎说,这是朱常浩一次独断专行的会议。
会议上确定建立鄱阳湖舰队,洞庭湖舰队,和林丹汗加大马匹交换,组建自己的骑兵,最后就是在西安府,延安府,榆林府等地进行招募兵丁,就连十二到二十五岁的女子都要招募,最后就是搜刮大明境内的一些人才了,什么徐光启,王徵之类的。
说到这里,朱常浩还希望李之藻来帮自己,虽然已经有六十三岁的高龄了,可是这人德才兼备,在王府的内政方面,可以挑起来。
不过,对于浚县的王在晋,朱常浩其实非常希望他能来。王在晋和孙承宗有些不对付。虽然在明史里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不过,从他的资历来看,此人不是一个咸与之辈。
他在万历二十七年(1598年),三十二岁的他就成了工部署郎中事,那可是正七品官员,放在二十一世纪就是县处级官员。
后面,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福建副使兴泉兵备…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湖广提学参议,万历四十七年三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督理营田提督军务(山东巡抚),泰昌元年八月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军务俱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道总督)。
也就说,此人能上能下,能文能武,当过封疆大吏,也干过部长职业,那河道总督基本上就是二十一世纪水利部长兼铁道部长那个级别的。
再后来,天启元年六月,添注兵部左侍郎兼督三部事,天启二年三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辽东经略)
辽东经略,那可是了不得呀。辽东经略控制的地区,东到大海,北到北令海峡,西南到山海关和漠南蒙古相接壤,就连李氏王朝都不敢忽视他的指令,这还不算,还对河北,天津卫,北直隶东莱地区。从东北亚一个不规则的弧形圈上,都是王在晋说了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