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叛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深

    见此,朱怡成忍不住打趣了对方几句,曹小二开开心心地把朱怡成送出铺子,走了几步后,朱怡成停下脚步回头把曹小二招来,询问了一下他如果去上海的具体时间,曹小二当即说不是下月中就是下月底,具体要看家里的安顿。朱怡成点点头,破天荒地告诉他等他去上海那天提前再提醒自己一下,如果自己没来就让人给自己带个口信,至于地址就是张冉那家别院的地址,到时候朱怡成会送他一个礼物,以祝他在上海的买卖红红火火。

    听到朱怡成如此说,曹小二更是乐得不行,连连道谢,看着朱怡成走的远了,直到拐过前面的街口不见人影,乐呵呵的曹小二这才回了店铺。




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铺的诞生
    叶荣柏是宁波叶家的老大,宁波商会元老叶国基的长子。

    宁波叶家在宁波商家中赫赫有名,叶国基更是宁波商人中的楚翘,深受宁波商界尊重。

    这些年,宁波叶家虽然借着宁波海贸大开的机会发展迅猛,可相比王樊的王家而言却差了许多。要知道当年王家虽也算是宁波商界的头面人物,同叶家合称六大家,可实际上王家无论是出身还是家族经商的时间、规模都远不如叶家,同流传数百年的宁波叶家相比,王家只不过是后起之秀罢了。

    可是,王家在朱怡成拉拢宁波商界的时候第一个投靠了朱怡成,并且王樊直接出任四海商行的大掌柜,从此以后这王家就开始一飞冲天。四海商行在为朱怡成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让王家获得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之后朱怡成表明身份,以监国之位摄朝政后,王樊更被任命为户部副使,一跃成了宁波商界的领军人物。

    之后,朱怡成先是拿下杭州,紧接着占据了南京和苏松之地,一举同清廷形成划江而治的姿态,随后朱怡成在宁波登大位,大明就此复国成功,王家更是水涨船高,由户部副使直接成了户部尚书,不仅替朱怡成打理四海商行的买卖,而且还是新朝的重臣。

    一步错,步步错。叶国基当年老谋深算,却没想到因为顾虑太多却失了叶家一飞冲天的机会,反而让王家捡了这个便宜。如果当初叶国基第一个表态支持朱怡成的话,那么以叶家在宁波商界的地位,朱怡成绝对不会亏待对方。

    一想到这件事,叶荣柏就心中唏嘘不已,但谁又能料到当时的事呢从当时的情况来讲,叶国基的应对并不算错,相反还是极力保证了叶家老小,避免招来无端祸事。可惜,许多情况下有些决策并非只看眼光和经验,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当年的情景,谁能想得到朱怡成的真实身份,又谁能料到朱怡成会以区区宁波孤城为基,一步步走到如今地步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也没什么,只可惜叶家因为错失良机,失去了那么好的机会。

    可就算这样,如今的叶家在宁波商界,或者说大明的商界中依旧算得上头面人物,朱怡成也未因为叶家之前的举动而刻意打压或者为难,所以说,这两年来,叶家的发展虽比不上王家,可同样迅猛异常,再加上叶家本就是商贾大家,商界中的人脉、底蕴深厚,如今以叶家的规模来讲,可以说是自叶家发家后最为兴旺的时期。

    原本,叶老爷子以为叶家在自己手中也就是如此了,因为失去了当时主动投靠朱怡成的机会,叶家再兴旺发达也是比不上王家的,毕竟如今王家的当家人已是朝中重臣,虽说朱怡成在宁波时就在推行四民平等之策,而在南京登位后更是不断提高农工商三民的地位。

    可是人的习惯思维或者说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至,在叶国基这样的商人眼里,商人和官员地位有着天壤之别是显而易见,更不用讲如今贵为尚书的王樊了。如果可以的话,叶国基甚至愿意拿大半的家产去换一个等同王樊的官身,以彻底脱离商贾之家的身份,而成为一个官宦之家。

    别看叶老爷子这些年不说什么,但私下里那种后悔莫及的心情依旧会显露一二,作为叶国基的长子,已经接替家族成为当家人的叶荣柏心里是一清二楚。

    谁想到,正当叶家上下已经认命,只想安稳渡日,继续做一介商贾之家的时候,朱怡成却主动给了叶家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上海。

    打下苏松,朱怡成就开始谋划在上海建新城,上海的规划对于朱怡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上海的地位远远要超过宁波,甚至取代南京。后世的事实证明了一切,上海的发展潜力是异常巨大,它一定会成为远东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商业城市。至于南京,如今虽然是大明首都,可当有能力解决清廷的时候,朱怡成必然会发动北伐,一举收复北京,到那时候北京才是真正的首都,作为两京之一的南京虽说会依旧保持原来的地位。

    要开建上海,这是一个巨大而长期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情况下,朱怡成能直接给予上海的拨款并不多。海贸的发展虽然迅猛,四海商行给大明带来的利益同样巨大,再加上新政的陆续推行和地方稳固,大明的财政收入从整体来讲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朱怡成在铸造新币,建立银行以控制金融等各项手段实施下,大明经济可以说是繁荣异常。

    不过,如今并不是太平年代,大明也未真正收复神州。无论南北,依旧有清廷的力量在,再加上祝建才、王致清、高进等势力错综复杂,大明还有许多仗要打。

    打仗就要养兵,养兵就要花钱,更不用说朱怡成每年还在不断向成立的科研部门投入巨量的资金,这些投入几如无底洞似的,吞噬了大量金钱。其实对于朱怡成的这种投入,朝中有人也提出反对意见,但都被朱怡成强力驳回了。

    历史告诉他,科技力量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而现在正处于科学大爆发的时代前夕,如今的投入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这点朱怡成有着必然信心。可这些巨量的投入同样导致财政的吃紧,所以对于上海开建的资金来源是一个问题,在朱怡成勉强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一笔启动款后,只能以各项政策来吸引上海的开发,与此同时,他也要找寻新的资金来源和合作者以支持这项长远计划的推行。

    为此,朱怡成就把目光投向了宁波商界,而宁波商界中叶家恰好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叶家家财丰厚,在商界地位高,底蕴深厚,而且叶家出面还能带动其他商家一起投资。除此之外,朱怡成选择叶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把叶家抬出来和王家打擂台,用叶家来平衡王家,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倒不是朱怡成不信任王樊,但这样防范未然的手段还是必须的。

    朱怡成让人找到叶国基,私下和他谈了谈。如果叶国基能够出力支持上海新城的开建,并且在上海完善商业构思和航运结构的话,那么朱怡成会给予叶家极大的支持。

    其他的不说,仅是叶国基老爷子,朱怡成会以从龙之功给予他一个伯爵之位,另外再会给叶家当家人一个三品官的正式官衔,同时给予叶家在上海的一定优厚。这样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优厚的,叶国基听到这消息后先是愣了半天,紧接着心中激动万分,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皇帝给他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然了,要拿到这些赏赐,叶家所要付出的也是极多的。叶家不仅要替朱怡成在上海进行不断的持续投入,而且还要帮助朝廷把上海发展起来。这些可不是容易的事,一旦投入而无产出,就以叶家如今的身家也支持不了几年。可就算这样,叶国基也决定接受朱怡成的要求,他看得很清楚,因为这个机会是彻底改变叶家的最后机会,哪怕叶家最终为此倾家荡产,只要圣恩还在,凭朱怡成赐于的爵位和官位,那么叶家依旧可以传世,甚至几代后成为真正的贵勋之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叶荣柏作为叶家如今的当家人就从一个商人转身直接成了大明上海市舶提举司提举兼户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原本提举司的本官位并不高,一般仅仅只是正五品,但上海市舶提举司不同其他,朝廷直授为四品本官,以示朱怡成对上海开发的重视,至于户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这些都是三品加衔,以确定叶荣柏在上海建城中的地位和之前的承诺。

    从宁波到上海并不远,坐船也是最方便的。叶家如今海贸生意做的可不小,当然有自己的船队,叶荣柏坐海船直接由宁波出行,过杭州湾后再北上,过金山,至崇明后转入长江口,由吴淞口进黄浦江就直接抵达上海县附近。

    叶荣柏下船的地方是一个建成不久的码头,这个码头之前并没有什么名字,但因为上海建城开始后,这个码头附近也随之热闹了起来,在码头四周当地人发现商机,集结就建了些大小规模不一的商铺,这些商铺的存在自然而然也就使得码头周边形成了一个自发性的集市。

    因为这个集市的形成,后来当地人们就把这个码头喊做集市码头,不过不久前朱怡成得知此事后特意又给这码头起了个名字叫“十六铺码头”,为此原本只有十二个商铺的集市在上海县的“特意关怀”下又连忙增添了四个新铺,并以大字在各铺前做了标记,正对应码头的铺位正好是“十六铺”以全圣意。



第二百四十八章 开埠
    到了码头,叶荣柏走下船,他这次来上海并没提前通知,坐的也是叶家的船,再加上没穿官服,看起来就和普通商人没什么两样,所以上海县也未派人前来迎接。

    叶荣柏虽然没当过官,但像他这种大商巨贾和官员没少打交道,对于官场并不陌生。而且,叶荣柏初至上海,作为上海建城和主持发展的主要官员,对于上海的情况在来之前就有所了解,而现在他也想用普通人的目光好好看一看这个地位。

    上海,在这之前并不出名,提起这片地方普通人最多也就知道松江府,但对于松江府下的上海县却很少有所了解。作为宁波人,虽说离上海很近,可叶荣柏也是头一次真正踏上黄浦江岸上的土地,但是这一次一路过来,再仔细琢磨朱怡成所交给他的任务,并且对上海这片地方的期望,叶荣柏倒是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自杭州湾北上过吴淞口入黄浦江到抵达十六铺码头,叶荣柏不得不承认朱怡成的眼光,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规划,上海作为南北交汇的枢纽和海贸海港简直是得天独厚,相比宁波来,上海的江河道平缓开阔,又连接南北、内通长江各地,至于海贸,即可从黄浦江直接出长江口入东海,也可从浦东建造大型的海贸码头直接出海。

    无论那点,都比宁波要强不少,但如此风水宝地,上海县至今也有数百年了,为何人们都没看到这点呢叶荣柏不得不佩服朱怡成的眼光,同时也对自己能在上海大展身手有了不少信心。

    “少爷,小心脚下。”下了船,走在前面的林伯善意提醒了一句,码头建成不久,外面的道路只是做了粗粗平整,再加上如今码头来往的人不少,更随着上海建城的需求大量物资随船进行运输,路显得有些凹凸不平。

    林伯是叶家的老人,更是叶老爷子最为信任的人,虽说身份是仆人但叶国基待他如兄弟,这一次叶荣柏前来上海,叶老爷子特意派林伯随行,为的就是在琐事上替叶荣柏分担一二。

    道了声谢,叶荣柏一手提起袍服的下摆向前走,走了百多米后算是来到了外面的大道上,出了码头第一眼就能看见在码头对面的商铺,这些商铺人来人往显得异常热闹,而在大道两旁还有不少牙人、挑夫等等侯着,见到船上下来的人顿时就围了上去,七嘴八舌询问是否需要。

    林伯把那些人打发走,叶家早就先派了些人过来,知道叶荣柏到来已在外等着了,等叶荣柏上了小轿,林伯询问是否先去县城,叶荣柏想了想摇摇头,既然已经来了现在时间还早,倒不如先去不远的江边看看,那边现在被称为外滩,据说这个名字也是朱怡成特意取的,而且这片区域将是上海建城的核心地区,也是未来上海最为繁华的商业和经济区域。

    从十六铺到外滩路并不太远,走过去大约也就三四里的样子,坐着轿子,叶荣柏一路上前,行了一段距离后,这路就好走多了,前面的道路也是新建的,但和码头那边不一样显得即开阔又平整,地面还用了碎石加固,不过这些也是临时性,以后会使用大青石或石砖来铺设道路,到那时候就更方便。

    行了二里不到,前面的景色就和码头那边完全不同,右边的江提正在修建,虽然只有一个轮廓,但看得出等建成后的样子。至于左边,也就是面对黄浦江的一边,如同大工地似的,一些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和普通的中式建筑稍有不同,在中式上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再加上使用大块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显得异常高大。

    这片建筑群不少,但建好的寥寥无几,大多还未完成。其中有两座完成的建筑一座是大明银号,大明银号是朱怡成的皇家中央银行,其中有着宁波商行的股份,像叶家这样的宁波商界头面人物在其中也是股东之一。

    至于另外一座建筑是四海商行在上海的分行,如今四海商行已成了大明最大的商业机构,其商业触手已延伸到了大明势力所能达到的任何地方,而在海外,四海商行已完全打通了南洋航线,并把航线延伸到了印度洋,跳开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老牌海上帝国直接同英格兰、大食各国进行商业接触。

    此外,宁波那边对于新式远洋船的研制已到了快完成的时候,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能供横跨大洋的新船出现,等到那时候,四海商行更会以日本为中转基地向东前往新大陆,或者向西过非洲直抵欧洲,等到那一步的时候,大明就将成为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参与者。

    “少爷,前面那幢楼是我们叶家的商号。”当叶荣柏望着那些建筑,尤其是把目光在四海商行的高大建筑前停留许久时,林伯在一旁指向离四海商行相隔一里不到的另一幢建筑介绍道。

    叶荣柏打量了一下那幢才仅仅只有轮廓的建筑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让人抬着轿子继续向前走,等在外滩逛了一圈后,他从西北边向内绕,然后朝上海县方向而去。

    从外滩向内,里面大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已做了规划,当地原来的一些土地和房屋都被官府征收,当然官府给出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原本这片地方只不过就是几个渔村而已,拿了补偿的渔民们如果想继续打鱼的话可以再去偏远的地方安置,或者直接拿着官府的补偿金搬到县里去住,另外随着上海的开发,如今商机不少,头脑灵活的人甚至还能做点其他买卖,就算做不了买卖的也可以靠力气吃饭,比如前面十六铺码头那边的挑夫大多就是之前的渔民,虽然辛苦些,但赚的钱比起以前打鱼来讲反而要多不少。

    这片区域就是叶荣柏要在上海新建的上海城,但同普通的城不一样,上海除老的上海县外,新城不再会有城墙,而这如此大的区域内未来将是数不胜数的店铺、商号、作坊、仓库、银楼,至于生活区和娱乐区当然也不会缺少,不过现在这许多都在纸面上,如今除了靠近外滩这边还稍好些外,其余地方还未开发出来。

    这是一个长久的规划,也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叶荣柏边行边看边琢磨着,等一个多时辰后,并不高大的上海县城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叶荣柏心中对于如今的上海已有了基本了解。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庆
    “祝建才恐怕挡不住清军。”在南京皇宫的偏殿,廖焕之、董大山、邬思道、庄岩四人坐在下首,而在主位坐的着是朱怡成。

    半月前,清军从开封南下,不仅出动了大量绿营,还有数千蒙古骑兵,直接向南的祝建才发起进攻。祝建才的反应很快,第一时间就调集军力在许昌一带和清军展开大战。

    许昌以北的这场大战中,祝建才出动了五万大军,清军方面绿营二万六千人,蒙古骑兵投入在三千左右,双方接触后展开激战,这场战斗足足打了一整日,最终以祝建才部被突然出现的五千蒙古骑兵从左翼突破导致大败。

    野战战败,祝建才的军力损失大半,残部只能退至许昌,依托许昌的城防同清军相抗,但这时候祝建才手中可以动用的机动力量已不多了,清军统帅也明显看到了这一点,并不在许昌城下多做耽搁,只是以部分绿营围住许昌,带着主力在蒙古骑兵的配合下绕开许昌直接南下,直接横扫河南中部各地。

    因为这时代的信息传递所致,当这消息传到南京的时候,离许昌大战过去已半个多月了,如今河南的局势究竟如何谁都不清楚。但从清军如此气势和许昌之战的情况来看,祝建才已明显处下风,如果他无法有效遏制清军南下,恐怕用不了多久祝建才部就会被机动力极强的清军分割围剿,到那时候整个河南就将全部重归敌手。

    作为总参谋长,庄岩向在座的人讲述了河南局势,等他说完后,董大山开口道:“如果情况如此下去,祝建才的确挡不住清军,但清军想要快速占据河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河南是祝建才的老巢,除了许昌的兵力外,祝建才手应该还有近十万人,先不说这些人马战斗力如何,但想来抵抗些时日应该不成问题,再说祝建才此人阴险狡诈,不会不留后手。”

    “董将军说的是。”廖焕之点头道:“祝建才又不是傻瓜,据说王致清之前意图由河南出川,只不过祝建才此人防备心理很强一直没答应。依老夫看,此时祝建才极有可能采取驱虎吞狼之策,主动放开道路引白莲教入河南联手对付清军。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河南之战最终会是如何结果谁都无法预料。”

    廖焕之这话说到点子了,王致清占据四川后千方百计想出川,但他要出川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进河南,第二条是入湖北。根据情报得知,湖北方面主要是高进部,但因为清军在湖北和江西的反应迅速,导致高进迟迟无法打开通往湖北的道路。而王致清却一直是想从河南直接进入中原,随后一路向北入河北同清廷争夺天下,不过祝建才为防备王致清鸠占鹊巢,并未答应王致清的请求,反而封锁了两省交界处。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如今情况下,以祝建才的性格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祸水东引或者如廖焕之所说的驱虎吞狼是极有可能的。不要忘记,当初祝建才和袁奇部合作的时候就使过这一招,着实把袁奇给坑的不浅,如今故伎重演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1...8586878889...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