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履江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极水月
现在江南的天地会和皇家水运在江南道的办事人员是一套人马两套班子,主要是因为皇家水运扩张得太厉害,到处都缺人。面对大片近乎空白的蓝海市场,陈琼现在还考虑不到良性竞争,尽快占领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他也希望手里的各个组织的职能能够有所区分,例如让皇家水运专注于长途运输,由天地会和小岗物流一起负责最后一公里。像现在这样皇家水运一把抓实在太浪费人力物力了。
当然陈琼构想的天地会职能并不是小岗物流的南方版,这其实只是天地会的一个附属功能。和人口密集的北方不同,江南道人烟稀少,业务量当然也不能和北方比,职能划分得太细,只会白白浪费人力。
陈琼成立天地会的目地主要是行使农业合作社的职能,毕竟经历过大农业时代后的陈琼很清楚农业种植其实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江南道的自然条件和现在的人口密度,精耕细作的回报比太低,反而不如扩大种植面积。
但是这个决策同时产生的还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问题,生产工具陈琼可以从蜀川调运,种子也可以从长江以北调集,但是土地问题就不能用这种方式解决了。
和蜀川的土地兼情况比起来,江南道的农民日子过得其实相当不错,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土地,真正的地多人少,而且一个个穷得叮当乱响,根本没办法搞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
好在赵沐叛走之后,钱王名下的土地产业都落进了官府的手里,陈琼还有宋宪和善人庄的支持,暂时倒是不愁无地可用,他真正愁的是人赵沐走的时候拐走了相当多的人口,毕竟他去十一区是打算种田的,凌芯蕊拉他入伙就是因为十一区人口太少,赵沐离开的时候当然能带多少人就带多少人,反正出了长江口后有凌芯蕊接应,也不用担心船上的人太多到不了十一区。
所以现在陈琼空有一肚子想法,却没有人手实施,只能像炒菜撒胡椒粉一样,这里来一勺,那里撒一点,只当是提前培养人才了。
最近一段时间,陈琼的主要工作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略方向
实际上在陈琼去苏州劝宋宪坐视赵沐逃走这件事上,宋宪多少应该算是让陈琼给坑了。 虽然陈琼有爵位在身,但是他在江南道并没有官职在身,宋宪完全不需要听他的。
而且严格来说,陈琼在蜀川挂官而去行为,按周律是可以问罪的。只不过他这个干法很符合文人视功名如粪土的价值观,再加上赵煜纵容,所以才没人追究。
当然既然没人提这件事,这件事本身担负的罪名也就没有消失,这时代可没有追诉期的说法,只要有人想搞事,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指责陈琼是戴罪之身。更不要说赵沐从前告陈琼行凶杀人的罪状也还没有撤销,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权力指导宋宪。
对于宋宪来说,赵沐的船队经苏州入海而逃,虽然没有上岸攻击,但是仍然穿过了苏州地界,他没有出兵拦截,一个纵敌入海的罪名肯定是跑不掉的。
宋宪也是官场的老油条,当然知道坐视赵沐经过会有多大的麻烦,他当时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派兵沿河骚扰,至少也要做出阻拦的姿势,而且抛开良心不提,这一战当中死的人越多,宋宪的罪名就越轻,毕竟赵沐举江南之力叛逃,整个江南道只有宋宪抵抗了一下,就算拦不住也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但是具体到宋宪的身上,他既怕惹恼了赵沐,真的下船攻打苏州城,也担心死了人之后不好收拾。
他又不是第一天当官,很清楚开仗容易,打完仗之后收拾残局才是最麻烦的,他刚到苏州不久,位子还没坐稳,一个不小心没准就翻车了。
所以他当时听从陈琼的建议按兵不动,其实就相当于站队,看起来站的是陈琼,其实瞄准的是陈琼身后的高勇。
事实也证明他这么多年混官场的经验很有用,无论是高勇还是陈琼都没有让他背锅,高勇回师场州之后给皇帝的奏折里替宋宪说了不少好话,陈琼更是亲自上表,把坐视赵沐出海的责任都揽到了身上。
当然陈琼和高勇的办事风格不一样,并没有像高勇那样把回护宋宪的心思堂堂正正地摆出来,毕竟大家都知道高勇是赵煜的亲信,站高勇就相当于站赵煜。陈琼的立场就不一定了,不提陈琼窜纳陈涉起兵和在蜀川搞土改,起码赵煜屡招陈琼不至,陈琼就没脸说赵煜应该无条件相信他。
所以陈琼另辟蹊径,根本不和赵煜讨论放走赵沐的责任划分,更不会说这个锅由他来背,因为他很清楚这个锅他不够资格背,真要是扣下来,保证连宋宪都一锅烩了。
他给赵煜描述的是放赵沐出海去十一区的好处,为此甚至又给赵煜画了一张周朝疆域略图。
从略图上可以看得出来,周朝有相当长的海岸线,长度甚至不小于陆地边界。同时陈琼在图上指出,赵煜要开疆拓土,除了攻略西域之外,走海洋路线也是可以的。
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就看朝廷对海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前提上,放赵沐出海,一方面可以消弥掉发生在自己腹心之地的战争,不牵扯朝廷可以用在西进攻略上面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赵沐先替朝廷开发东海地。以朝廷和赵沐之间的实力对比,只要重视海军建设,经略东海只是举手之劳。
同时陈琼也毫不避忌地说明,自己确认赵沐去的东海大岛出产贵金属,但是生活资源匮乏,朝廷可以用很低廉的付出换取那里的贵金属,这相当于是让赵沐给朝廷打工。
总而言之一句话,把赵沐拦在江南,朝廷就得调兵平叛,而让他出海向东,不但不动刀兵,以后还有大大的好处,至于能得到多少好处,就看赵煜打算怎么作了。
事实上陈琼不但说明了赵沐东去的好处,还建议赵煜赦免赵沐叛逃的罪名,鼓励亲王们出海封建,毕竟大家同源同种,打断骨头连着筋,以中华文明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猪圈旁边兴国公
周朝的历史可以看成是一部征服史,尤其是武帝中兴之后,周朝历代皇帝几乎无日不战,一直孜孜不倦地向外扩张自己的版图,对于土地的痴迷程度简直堪称异时空版毛熊。
陈琼刚下华山的时候,虽然也偶而听说过对于朝廷穷兵黩武的批评,但是感触并不强烈,即使是在刚刚经历战乱的蜀川境内,影响低端人口生活质量的也从来都不是兵役,甚至都不能说是赋税。因为高勇主政之后其实并没有减免蜀川的赋税额度,但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地盘上,曾经将农民压榨得苦不堪言的两税其实完全可以承受,这也是蜀川很多农民宁可抛家舍业也要主动跑到汉中投奔合作社的原因,一方面合作社提高了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在收取赋税过程当中产生的额外消耗。
最起码在有武装工作队的村镇,官吏们没有上下其手的胆量,应该收多少就只能收多少,合作社有专门负责核实各地税收数额的人员,两税期间会明确告知合作社下属的各个生产单元应该交多少税,有什么项目是可以申请减免的,如果合作社的村民申请,合作社还会替村民出面办理减免手续,避免村民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压榨。这种作法一度让当地的基层官不聊生,怨声载道。
陈琼在蜀川的时候也曾经打听过这个问题,高勇的回答是,朝廷这些年对外用兵基本上胜多败少,特别是高勇亲征这几年,几乎每一次都是大获全胜,神策军以极小的损失摄取大量的利益,并不需要朝廷大量补充,多半还有进益,所以朝廷上甚至有一些官员觉得打仗是个能赚大钱的活,于是比武将们还要支持开片。毕竟对于武将们来说,上战场有掉脑袋的危险,对于文官们来说,支持开片打赢了有好处,打输也是前线操作不行,简直一本万利。
这也是赵煜后来逐渐依靠神策军,而不是继续上三军轮流出击的传统,主要原因就是用神策军比较省钱,起码比起其它两军来投资回报比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对于周朝民间的影响就比较小了。蜀川还不算是周朝的人口大省,在汉中和成邑附近的平原地带就已经很难找到没有开发的土地了,陈琼当初搞农业合作社可以玩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因为汉中平原的人口密集,就算他从远离汉中的地区下手,也不愁拉不起队伍来。
连蜀川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开发时间更久,开发程度更高的的京畿、河南、河北三道。据陈琼所知,也就是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河东和陇右诸道人口数量比较少。
但是到了江南之后,陈琼突然发现,朝廷从前竟然从来都没有经营过江南,偌大的江南道几乎就是放养状态,也难怪赵沐要跑,任谁发现自己在朝廷眼里是后娘养的都会心生不满,裘徽到现在下落不明,又没听说他被害的消息,多半也是跟着赵沐跑了,只不过裘徽也是世家出身,不敢连累家族,所以才干脆神隐。
可以说赵沐能轻易拉拢江南这么多高官,朝廷对江南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毕竟官做到一定的程度,关注的就不只是权力带来的好处了。
如果单纯以提高国力为目地来看的话,朝廷历代皇帝向西扩张的行为很让人迷惑,放着南方的粮仓不开发,一门心思向北向西,把精力放在这些短期内明显没有太大好处的方向上,难道周朝的皇帝们在还不知道工业化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已经看中西伯利亚的矿产了这事说出来也没人信啊。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想通了
李达这个时候就在善人庄里,程斌到达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消息。如果换一个本地士绅的话,听钦差大臣来了,就算明知道没自己什么事,也肯定是要屁颠屁颠的赶过去争取露一脸的。可是李达不但是恨境人,而且无意仕途,当然不会去凑这个热闹。今云薏陪着移花双艳出去游玩了,高尔夫妻则陪孤鸿子去了漓龙洞。因为孤鸿子听莫愁曾经在漓龙洞附近出现,所以想过去看看,移花双艳姐妹对莫愁这位师叔祖的行踪不感兴趣,就缠着云薏出去玩了。移花双艳冷氏姐妹与其是孤鸿子的徒弟,倒不如是被孤鸿子当女儿养的,所以平日里对两姐妹很是纵容。事实上他自创移花宫,本来就是凌霄授意,只要不出意外,他终究还是要回缥缈宫的,那时候是把移花宫留给冷氏姐姐还是带她们回缥缈宫都可以,当然也不会对俩姐妹的武道修为有特别迫切的要求,能尽快勘破武道当然更好,如果不能也不着急。本来孤鸿子也担心过发生意外,导致自己无法回归缥缈宫,但是现在受大宫主之命和陈琼搭上了关系。孤鸿子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玄门守门人对于他来没什么用,但是太清宫一脉单传,历代太清宫主都是缥缈宫掌门人,有陈琼在,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陈琼支持他回缥缈宫,基本就不可能有人能反对。更何况陈琼不过二九年华,未成道心就已经把缥缈宫嫡传的大术练到大成,才程度简直无以复加,以后成就无可限量,就算无境从来都没有人能达到,修到绝境巅峰也不稀奇,绝对是当今武林最值得抱的大腿。孤鸿子这些每当想起当时在织女岛上,看到陈琼一步穿越三重意境,以九品修为硬刚苏显澜的乙木青灵意境,就觉得心驰神往。陈琼连道心都没有就能正面怼断境中阶,那他就成人之后,砍断境岂不是易如反掌苏显澜可是两宫一府出来的断境,实力水平远非其它武林门派的断境可比。所以自从离开织女岛之后,孤鸿子的心情一直很好,在江南一心一意游山玩水,颇有乐不思蜀的感觉。李达高尔都是地主,当然要陪好陈琼的这位老师兄。好在孤鸿子这人虽然喜好享受,但是性格却不讨厌,而且言语有趣,又见闻广愽,引经据典,风物人情都是信手拈来,陪着他倒也不算辛苦。而且孤鸿子是缥缈宫嫡传弟子,虽然未至断境,但是在恨境巅峰这么多年,对武道的认识远非常人可比,李达几人和他在一起聊的时候常有茅塞顿开之感,对提高自己的武道修为大有裨益。至于让冷氏姐妹亲近云薏,固然是两姐妹喜欢云薏的性格,也有孤鸿子的授意,毕竟看起来云薏和陈琼感情极好,如果这两个人真成了一家人,冷氏姐妹有什么事走云薏的路线总比直接找陈琼方便得多。今李达留在善人庄,除了其他兄妹都走了需要留人看家之外,还因为他也有客人要陪,这位客人就是宋玉。赵沐出海之后,宋玉没了威胁,又开始到处乱跑,不过比起从前的漫无目的,宋玉现在总是有意无意跟在陈琼身边,毕竟江南头号迷弟的身份不是吹出来的。不过宋玉这个迷弟大概是不知道“爱他就要爱他的全部”这句话,所以只
第一百一十九章 国策和朝争
因为程斌和宋玉都不习武,所以陈琼很难给他们解释李达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居然把一位四品大员,皇帝钦差和一位新鲜出炉的麻辣国公扔到自己家门口,不过好在陈琼在善人庄里现在也可能客串一下主人,所以折腾了好一会,三个人终于来到了善人庄的客厅里,庄中侍女送上茶来之后,程斌笑道:“想不到又见国公茶道。”现在蜀川流行的喝茶方式就是陈琼弄出来的,江南道本来就产茶,陈琼炒茶的办法简单好用,所以李达试过之后也开始采用。不过和蜀川不同的是,陈琼在江南道不怎么和官场的人打交道,没事也不请人喝茶,和他泡在一起的农民们也没有泡树叶水的爱好,所以这种喝茶方式并没有流传开。至少宋宪并没有受到儿子的影响,照样喝他从前喝习惯聊加料茶。当然现在陈琼被特旨加国公衔,行情明显看涨,官场捧红踏黑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他被人跟风也只是迟早的事。程斌既然在蜀川为官,当然很熟悉这种清冽的茶水,熟门熟路地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点头道:“滋味与蜀川又有不同,可是本地新茶”“这是雨前龙井。”陈琼笑道:“可惜不是新采。”善人庄没有茶树,所以李达用来炒制的绿茶都是处购的,现在不是采茶季节,善人庄本来就不是有钱的地方,李达对茶叶的事也不怎么上心,当然收不到新茶。程斌点零头,顺口恭维了一下江南物产,这属于文官的基本功,惠而不费,当然也言不由衷。然后才向陈琼道:“国公九月方能进京,不知所为何事”陈琼他九月在江南有事要办,当然是指九九重阳进漓龙洞的事。要起来,他现在摄魂心法已经有相当的威力,配合笛声威力很大,基本上面对恨境人已经很难失败。然而越是和高手过招之后,陈琼就越能发现自己武功的不足之处,抛开摄魂心法的局限性不提,没有真气他就用不出武道意境,那种自成领域的能力论逼格可比瞪谁谁怀孕的摄魂心法强多了,适用范围也更大。他的笛音摄魂魄要论起无差别攻击来比武道意境范围更大,但是论精细程度就颇有不如,这个甚至都不是能用微操水平来弥补的,更何况没有真气他就放不出来无形剑气,在善人庄外领悟的无双剑意威力虽然大,但是属于神经刀,不是想放就能放出来的,完全不能指望。如果陈琼从来都没有拥有过武道意境那还好一点,偏偏他从前可是能模拟好几种武道意境的,切身体会过武道意境能够带来的好处,现在一个都施展不出来,实在觉得郁闷。所以他对漓龙洞里的万载玄冰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虽然岳铭只是试试,并不一定有用,但是陈琼仍然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为了防止中途发生变故,陈琼甚至都不敢离开后再回来。可惜这件事没办法跟程斌,所以他沉吟了一下,向程斌解释自己正帮宋宪摸索在江南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方法,所以抽不出时间。程斌是事务官出身,不是宋宪这种只会高屋建瓴的官员,所以听陈琼开口就明白过来。农业这玩意是要看时的,就算江南这种一年两熟的气候,错过了农时也只能再等半年,甚至要再等一年。而且因为气候、土壤甚至只是灌溉条件不同,耕作种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照搬到另一个地方不定立刻就崩,更不要陈琼现在要试验全新的种植方法,很多事情必须提前做出准备,他九月之后才有时间只是可能,弄不好就要拖到入冬。实在的,在周朝,无论是为了养望还是真的淡薄名利,被皇帝召而不起的人一直都有,但是已经决定要去见皇帝还能一拖半年的程斌真是第一次听。就不怕到时候皇帝的心思变了,又不想见你了故饶心意都容易变,更别皇帝了。当然
第一百二十章 急事
程斌描述的时候其实有点语焉不详,一方面有宋玉在旁边,有些话不好得太明白,另一方面他自己其实也是文官系统当中的一员,要不是因为高勇的原因,他然应该站在当朝大佬们一边,所以向陈琼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也觉得心虚,没办法做到理直气壮。不过虽然他得不够明白,但是也也足够陈琼脑补出事实真相了。在群臣看来,赵煜一门心思提拔高勇,属于主动破坏君臣之间的平衡关系,也难道大臣们要激烈反抗。但是对于赵煜来,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没人能保证开打就一定能赢,更别用最的代价取得需要的结果。高勇已经在历次战争当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那么赵煜选择他继续统兵也是很正常的事。用高勇西征可能得罪群臣,但是如果换一个饶话,打了败战还是赵煜背锅。比较起来,赵煜肯定宁可得罪群臣也要保证西征顺利。毕竟战败这种事影响实在太大,如果出现了惨败,赵煜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再次西征了,甚至会影响到朝廷以后的国策。从这个道理上看来,除非有更合适的人选,否则赵煜就只能信任高勇。陈琼从前没有想到这件事,就是因为他一直都没有把朝廷的政争因素考虑进去。现在听了程斌的话之后,他才终于明白过来,赵煜急着西征,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再等,而是因为担心迟则生变。想到这里,他向程斌缓缓道:“朝臣所虑很有道理,仓促西征,难免内存猜疑,外对强敌,对兰陵王也无益处。”程斌一愣,有些吃惊地看着陈琼。群臣不愿意高勇挂帅出征是为林抗皇权。赵煜坚持用高勇出征则是为了保证西进国策,一个是为了稳固国本,另一个是为了扩张国力,从道理上来,很难分出高下。但是很明显,陈琼考虑问题根本就没国家什么事,他是从高勇的利益出发,觉得高勇如果奉命出征,内有朝臣擎肘,外有强敌当面,很容易变成皇帝和朝臣争斗的牺牲品。高勇对程斌虽然有知遇之恩,但是程斌从前蜀川官当得也不,成邑别驾相当于成邑的二把手,所以高勇提拔他也算不上有多慧眼。程斌跟从高勇,除了然的派系之外,也是因为高勇是赵煜的亲信,跟着高勇也就等于给皇帝办事。周朝的文官虽然然和皇帝打擂台,但是忠君思想还是很浓厚的,基本上能排在君事前面的只有国事。所以程斌从来都没有想过高勇在这件事当中的想法。这时听陈琼起,他才猛然想起,高勇被双方架在火上烤,处境相当不妙。他迟疑了一下,向陈琼问道:“国公以为如何”“我的意思啊。”陈琼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给别的人才为朝廷效力的机会,兰陵王也不能阻止,让他出一头地也好。不过兰陵王毕竟知兵,既然不能亲临战阵,也不好就此不闻不问,何不让他入兵部主事”程斌一愣,立刻明白了陈琼的意思,朝中大佬不是担心高勇西征归来之后趁势入朝为官吗然而他现在是正三品的节度使,就算没有军功也已经可以入朝为官了。以他百战百胜的成就,大战交至的时候进兵部总览全局总没毛病。&n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