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履江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极水月

    想到这些,高勇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起身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负手踱到窗前,看着窗外院子里亮起来的灯笼,心想陈琼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和他那些手下们在一起喝酒吃肉吧,不知道泯江岸过的联合办公室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悠扬的笛声突然在夜色当中响了起来,这笛声并不如何响亮,但是却直入人心,似乎有着可以带人入梦的魔力。

    高勇愣了一下,忍不住凝神细听,脸上已经不知不觉地露出笑容。

    这笛声正是陈琼在最近一年里常常吹奏的那一首,高勇曾经问过曲名,陈琼说是沧海一声笑,而且和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曲子不同的是,陈琼的这首曲子还是有歌词的。

    高勇府中并没有伶人乐师,不过仆婢当中也有粗通音律的人,高勇听过有人偷学陈琼的笛曲,不过大多得其形而失其意,入耳就能分辨出来,所以他现在可以非常肯定,吹奏这笛曲的人正是陈琼,很显然他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留在泯江边上和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手下人在一起,而是跑到自己的节度使府里来了。

    “这家伙把我的节度使府当成公共厕所了吗”高勇很轻松地想着,“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这时一缕琴声悄然响起,毫无痕迹的融入到笛声之中,奏的也正是这一曲沧海一声笑,琴笛合鸣,浑然一体。

    高勇当然知道自己府里并没有人有如此高明的琴技,所以这时和陈琼合奏的人只能是赵烨,顿时听着目瞪口呆。

    赵烨连这首曲子都学会了,他们在一起到底有多少时间了为什么自己毫不知情

    一曲既毕,余声袅袅。高勇看着窗外夜色,本来烦躁的心情早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变得好了。他沉吟了一下,并没有出门去寻陈琼,而是重又回到书桌前的座位上,拿起刚才扔在桌上的文件看了一眼,却并没有继续翻看,而是随手把它放到桌边,又拿起一份新的文件批阅起来。

    钟笛吃过晚饭之后就已经梳洗过了,此时在自己的房间里只穿了一件月白色单衣,头发简单挽了个发髻坠在脑后,赤足踩了一双布履,陈琼的笛声响起之前,她正坐在桌旁看书。

    因为钟笛没带侍女,所以高勇从自己府里拨了两个平日里比较机灵的侍女过来,不过并没有告诉她们钟笛的身份,只说是位贵人,让她们小心伺候。

    不过这两个仕女既然伶俐,当然不笨,只看高勇把钟笛安排在陈琼平日里住的地方,当然就能猜到这位美丽高贵的女子和郫县侯大有关系,不是姐妹就是妻子,所以伺候起来简直无微不至。

    钟笛贵为长公主,平时比这两个人更殷勤的服侍也都享受过,自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示,结果更让两个侍女多想一步,忍不住在心里猜测钟笛的出身来历,很明显这位贵客相当了解名门望族后宅里的一切,这种安之若素的态度绝对不是可以装得出来的。

    从前一直都有人猜测陈琼很可能出身长安陈家,甚至有人猜他是皇亲冒名历练。不过陈琼获封新乡侯的时候,旨意里并没有提到这件事。即使是名门之首的陈家,后辈里有人封侯也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如果陈琼真是长安陈家的人,不可能这样无声无息。而如果是皇室子弟的话,新乡侯的爵位又有点低了。




第三百章 送别
    “还君之印绶,寄君以尺素。今泯江事毕,不负兄之所托,故当归去。”

    高勇一觉睡醒,看到府中下人送来的书信,还觉得有点发蒙,心想这是什么意思又看了一遍之后,这才突然明白过来,连忙伸手打开跟信一起送来的盒子,果然里面放着陈琼蜀川都水使者的官印。官印下面还有厚厚一摞绢纸,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正是陈琼说过给宋航准备的煤铁联合体技术的说明。

    看到这些东西,高勇就算再迷糊也清醒过来,一下跳起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陈琼呢”

    “郫县侯早上过来交给门房就走了。”那个送信过来的下人说道:“他说王爷昨天睡得晚,叮嘱我们等您起床再送过来。”

    高勇跺了一下脚,也不好责怪这个人,叫道:“备马,去联合办公室。”

    说完拔腿就往外走,旁边有人连忙扯了一件外袍追了出来,总不能让节都使穿着内衣上街,没想到刚追到门口,就看到高勇又停了下来,问道:“长……昨天住在府里的那位姑娘还在吗”

    几个下人互相看了一眼,显然都不知道答案,毕竟高勇又没有提前吩咐,当然没人想到要去关心住在客房的人。

    高勇没有等到回答,干脆自己走到钟笛的住处叫门,两个侍女看到家主来了,连忙出迎,说是贵客还没有起床。

    高勇立刻就觉得不对,赵烨自幼习武,作息极有规律,不可能都这个时候还不起床,于是让两个侍女进门去看,果然发现钟笛已经不在房里,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钟笛带来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剩下。

    两个侍女大吃一惊,连忙请罪,赌咒说自己二人一直守在这里,根本没有看到贵客离开。

    高勇叹了一口气,心想以长公主的武功,她要离开你们怎么可能知道。于是披上外袍又赶往泯江边上的联合办公室。

    联合办公室里一派狼藉,各位主要人物昨天开篝火晚火喝了个通宵,这个时候大多数已经躺倒停尸,还能保持清醒的人不多,蒋青算是一个,至于名义上的二哥实际上的大哥张广陵已经被大家灌趴下了。

    听说节度使来了,蒋青下意识地就想抄家伙,然后才想起来问高勇带了几个师,听说是轻衣简从,连仪仗都没带,顿时松了一口气,咕咚一声躺回到床上,摆说道:“那是来找侯爷的,你来告诉老子干什么”

    来报信的排帮帮众急得跳脚,“侯爷不在,节度使让你去见他。”

    蒋青躺在床上想了半天才转过弯来,问道:“侯爷不在是什么意思什么侯爷不在”

    高勇看到慌慌张张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跑过来的蒋青,顿时就明白过来,叹了一口气说道:“他要走也没告诉你”

    蒋青刚才已经去过陈琼的住处,发现房间已经被陈琼收拾过了,各种物品资料分门别类收纳得整整齐齐,就和他平时一样,只是随身物品都没了。

    这时听到高勇的问话,忍不住在心里腹诽,“他倒是告诉你了,你不是也没拦住吗”

    高勇叹了一口气,摆手说道:“去他的房间看看。”

    这个时候,他耳边突然响起一阵若有若无的笛声,吹奏的正是那首《沧海一声笑》。高勇脸色一变,霍然起身,猛然想起来陈琼要出蜀的话,很可能是走水路,泯江上的船闸都是定时开放,天没亮行不得船,陈琼现在可能还在江上。

    如果换成蒋青,知道陈琼是和钟笛一起走的话,肯定立刻就能想到这件事,问题是高勇身为节度使,平是难得有机会坐船出行,刚才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

    他来不及向蒋青解释,纵身而出,抢过



第一章 泯江文集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周朝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是“道”,不但地位重要,取名也非常讲究合理性,例如黄河南边的就叫河南道,北边的就叫河北道,东边的当然叫河东道。

    据说刚刚收复蜀川的时候,朝廷里有人建议改称川东川西两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黄豆吃多了来的灵感。当然最终蜀川并没有改成道,而是分为三郡,设三郡节度总管。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皇帝对于蜀川的戒心还是很强的,并不打算再给它统一在一起的机会。事实也证明皇帝的眼光的确独到,这蜀川从前在蜀王治下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到了高勇手里,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焕然一新,不但抹平了从前战争的痕迹,而且还在高速发展。

    如今蜀境出产的黍米稻谷不仅可以支应蜀川三郡,还在源源不断输往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众多的京畿道,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有近半来自蜀川,大大缓解了以前从河南河北两道输粮的转运之苦,这一年来,长安市面上的粮价竟然隐隐有回落的迹象。

    据说如今蜀川境内在高勇治下,人人居有屋、耕有田,百姓顺服,各安其业,很多蜀人甚至自称天府之国。民力如此之厚,再加上山川形胜,也难怪皇帝要三分其势。

    然而如今的蜀川三郡,最著名的却并非一年两熟的农作物,而是其中出产的各种奇技巧之物。

    建立在泯江沿岸的煤铁联合体如今已经完全被朝廷控制,出产的铁器全部由朝廷收购,绝大部分变成了军器,少部分也都各有用处,很难流入民间。不过很多加工铁器的技术还是流传出来,然后依托泯江工业带的水力机械,很快出现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木器石器,其它各种奇思妙想的器物更是层出不穷,虽然产量很高,但是相对于周朝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仍然显得供不应求,其中受人追捧的事物更是千金难求。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节,一辆牛车慢吞吞地走在江南道的乡间小路上。

    此时的江南道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很多地方不但丛林密布,而且瘴气遍地,人口也相当稀少。更谈不上公共设施,再加上降雨频繁,自然环境恶劣,所以除了连接几个主要城市的道路还算差强

    强人意之外,乡野之间基本没有路,像牛车现在走的这种小路都已经是走的人多的体现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没路的地方通常人口也少,并不会有人过去。而且江南水乡不是白叫的,人家可以拿水道当路,这个就不是牛车能走的了。

    也正因为道路难行,所以北方流行的马车在江南道是出不了城的,要出城不坐船就只能乘牛车。

    和现在这辆牛车在一起的一共有四个人,坐在车上的两个人中有一个青年文士,另一个则是他的书童。在车前牵牛而行的是个布衣赤足的农家汉子,还有一个短衣芒鞋,背后背刀的中年汉子跟在牛车旁边,显然是青年文士的保镖护卫。

    青年文士姓宋名玉字子美,是现任工部侍郎宋航的晚辈,今年他的父亲调任江南道苏州府尹,宋玉就也跟着来了。

    宋家的人以宋航为首,在读书之余都有点不务正业,宋航是喜欢机关学,宋玉倒是没像自己这位长辈一样跟木头铁块较劲,不过他喜欢旅游,当然这时代不叫旅游,人家叫游历山川之美,就跟去花生屯学习建设she hui zhu yi一样,反正意思差不多。

    牵牛的这个农家汉子是给宋府尹家作工的,偶然跟宋玉提到自己家乡有个漓龙洞,据说古时有漓龙升天,留下重重岩洞,深不可测。于是宋玉就上了心,一门心思想来探险。

    宋府尹找人打听了一下,知道这个所谓漓龙洞大小也算是个名胜,附近风景不错,经常有附庸风雅的文人骚客结伴过去游玩,并没有什么危险,离苏州府县城也不算远,于是就答应了宋玉的请求,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仍然派了一名家中护卫跟随。

    那个背刀的护卫名叫



第一章 泯江文集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周朝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是“道”,不但地位重要,取名也非常讲究合理性,例如黄河南边的就叫河南道,北边的就叫河北道,东边的当然叫河东道。

    据说刚刚收复蜀川的时候,朝廷里有人建议改称川东川西两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黄豆吃多了来的灵感。当然最终蜀川并没有改成道,而是分为三郡,设三郡节度总管。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皇帝对于蜀川的戒心还是很强的,并不打算再给它统一在一起的机会。事实也证明皇帝的眼光的确独到,这蜀川从前在蜀王治下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到了高勇手里,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焕然一新,不但抹平了从前战争的痕迹,而且还在高速发展。

    如今蜀境出产的黍米稻谷不仅可以支应蜀川三郡,还在源源不断输往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众多的京畿道,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有近半来自蜀川,大大缓解了以前从河南河北两道输粮的转运之苦,这一年来,长安市面上的粮价竟然隐隐有回落的迹象。

    据说如今蜀川境内在高勇治下,人人居有屋、耕有田,百姓顺服,各安其业,很多蜀人甚至自称天府之国。民力如此之厚,再加上山川形胜,也难怪皇帝要三分其势。

    然而如今的蜀川三郡,最著名的却并非一年两熟的农作物,而是其中出产的各种奇技巧之物。

    建立在泯江沿岸的煤铁联合体如今已经完全被朝廷控制,出产的铁器全部由朝廷收购,绝大部分变成了军器,少部分也都各有用处,很难流入民间。不过很多加工铁器的技术还是流传出来,然后依托泯江工业带的水力机械,很快出现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木器石器,其它各种奇思妙想的器物更是层出不穷,虽然产量很高,但是相对于周朝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仍然显得供不应求,其中受人追捧的事物更是千金难求。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节,一辆牛车慢吞吞地走在江南道的乡间小路上。

    此时的江南道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很多地方不但丛林密布,而且瘴气遍地,人口也相当稀少。更谈不上公共设施,再加上降雨频繁,自然环境恶劣,所以除了连接几个主要城市的道路还算差强

    强人意之外,乡野之间基本没有路,像牛车现在走的这种小路都已经是走的人多的体现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没路的地方通常人口也少,并不会有人过去。而且江南水乡不是白叫的,人家可以拿水道当路,这个就不是牛车能走的了。

    也正因为道路难行,所以北方流行的马车在江南道是出不了城的,要出城不坐船就只能乘牛车。

    和现在这辆牛车在一起的一共有四个人,坐在车上的两个人中有一个青年文士,另一个则是他的书童。在车前牵牛而行的是个布衣赤足的农家汉子,还有一个短衣芒鞋,背后背刀的中年汉子跟在牛车旁边,显然是青年文士的保镖护卫。

    青年文士姓宋名玉字子美,是现任工部侍郎宋航的晚辈,今年他的父亲调任江南道苏州府尹,宋玉就也跟着来了。

    宋家的人以宋航为首,在读书之余都有点不务正业,宋航是喜欢机关学,宋玉倒是没像自己这位长辈一样跟木头铁块较劲,不过他喜欢旅游,当然这时代不叫旅游,人家叫游历山川之美,就跟去花生屯学习建设she hui zhu yi一样,反正意思差不多。

    牵牛的这个农家汉子是给宋府尹家作工的,偶然跟宋玉提到自己家乡有个漓龙洞,据说古时有漓龙升天,留下重重岩洞,深不可测。于是宋玉就上了心,一门心思想来探险。

    宋府尹找人打听了一下,知道这个所谓漓龙洞大小也算是个名胜,附近风景不错,经常有附庸风雅的文人骚客结伴过去游玩,并没有什么危险,离苏州府县城也不算远,于是就答应了宋玉的请求,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仍然派了一名家中护卫跟随。

    那个背刀的护卫名叫



第二章 行路难
    《泯江文集》能够如此抢手,倒也并不完全是因为陈琼抄的作品好,虽然能被他抄出来的的确都是传世之作,不过普通人的欣赏水平是有时代特色的,周朝建国二百年就有八王之乱,武帝中兴之后又崇尚武功,说实话朝野上下文风不盛,也就是读书写字的水平,还远远没有培养出只能欣赏阳春白雪的阶级。

    所以《泯江文集》里的很多篇章其实并不每个人都能欣赏的,有些辞藻太过华丽以至读起来感觉生涩,有些又太过直白,让书生士子们觉得彼可取而代之。

    所以真正吸引人,造成一书难求的现象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廉价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很多目光深远,能看到这两种技术可能引起的社会变革的人都想看看实际效果。然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家也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东西能让皇帝爱不释手。

    宋玉离开长安的时候,宋航已经打算进行《泯江文集》的第二次印刷了,宋玉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宋肮打算印多少本。

    事实上对于宋玉这样的普通读书人来说,郫县侯陈琼的事迹是相当传奇的,年方弱冠就能有这样的成就先不说,只是这功成身退的作法,就非常符合当代读书人的价值观。
1...7677787980...1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