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哑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叶染衣
徐嘉没脸回答,难道告诉他,为了夜探未婚夫
她想了想措辞,正色道:“躲猫猫。”
“带着砖头躲猫猫,这是你的爱好”
&nb
774、高中状元(4更)
四月二十六。
这天是个历史性的日子,殿试出榜,太子大婚,光熹帝退位。
也是,宋元宝迎娶叶家姑娘的日子。
宋家迎亲吉时在黄昏,因此哪怕满院子挂了红,宋元宝这个准新郎也还有时间去太和殿听鸿胪寺官员念榜。
他是跟许登科一块儿走的,天不亮就出发,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考生在排队。
时辰尚早,长安门还没开。
有人眼尖看到他们俩,忙成群过来道喜,“宋少爷,新婚大喜呀!”
宋元宝笑眯眯地拱了拱手,“多谢诸位,一会儿听了榜,去府上喝喜酒啊!”
不管这些考生是发自内心,还是抱着别的什么心思来说出这声恭喜,总而言之,今日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宋元宝都可以统统不计较。
毕竟婚期跟太子撞了,一会儿文武百官都去参加太子的婚礼,自己这边能来的宾客除了各府女眷就只有同窗和这些考生。
他不想让新娘子觉得冷清。
卯时正,鸿胪寺官员陆续到达,厚重的长安门缓缓从两边打开,考生们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依次入内。
进了太和殿,鸿胪寺卿站上丹陛,念了一段开场白,那意思就是说,一会儿他会先点一甲前三名的名字,念到名字的人站出来,然后状元跟着鸿胪寺官员走到殿中道路左边跪下,榜眼跪在殿中道路的右边,最后是探花,跪在殿中道路左边靠后的位置。
这三人功名最重,因此每个人唱名三次,再往后的二甲三甲就不一个一个念,而是每个名次分别是哪几人。
因着筹备大婚,宋元宝忙到大半夜,刚合了眼,公鸡打鸣就被叫起来往长安门赶,这会儿再听鸿胪寺卿一顿叭叭,就有些瞌睡,眼睛都快闭上了。
不知过了多久,鸿胪寺卿才终于讲话完毕,开始宣读今年的一甲三名。
“第一甲第一名——”鸿胪寺卿拖长了尾音,继续念,“宋皓——”
负责带领他们去跪的鸿胪寺官员抬头望了望,没有人出列。
他又望了一遍,还是没有人出列,不由得看向鸿胪寺卿。
鸿胪寺卿以为状元郎没听到,又念了一遍。
仍旧没动静。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然后就看到,状元郎站在原地睡着了。
众考生:“……”
鸿胪寺卿:“……”
许登科没跟宋元宝站在一排,他也是这个时候才发现宋元宝不对劲,忙悄悄挪到他身后,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
宋元宝本来睡得迷迷糊糊,听到那句话之后,骤然惊醒,但见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自己身上,他才猛地反应过来自己正在太和殿听榜。
与鸿胪寺卿大眼对小眼片刻,他干笑两声,“您继续,继续。”
考生们忍不住一阵哄笑。
鸿胪寺卿捋了捋山羊须,“咱们今年的这位状元郎,果然是与众不同,乡试的时候大睡一场出了名,如今殿试都过了,听榜还在睡,偏偏如此嗜睡还能考中状元,可见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天生的文曲星下凡,你们往后都多学学。”
话里话外,不乏讽刺意味。
其实宋元宝能拿状元,早在所有人的意料当中,谁让他爹是宋巍呢
宋巍何许人也
皇帝是他妻舅,太子是她妻弟,长公主是他岳母,长宁侯是他岳父。
这般人生赢家,他的儿子自然也会受到特别关注,如此,殿试榜单上随便放个水,状元自然就落到宋元宝头顶了。
否则,乡试场上一觉睡到交卷的人怎么能拿头名解元,一个站在太和殿听榜都能听睡着的人又如何配当状元
可这些话,考生们都只能在心里憋着,不敢
775、传位,三跪九叩(1更)
光熹帝早在去年秋猎中了流箭之后便一病不起,这是朝野皆知的事,但自从秋猎过后,朝中大臣除了宋巍,没有人得见过光熹帝到底病成什么样子。
今日陡然露面,瞧得众人皆惊。
只因光熹帝是被内侍抬着进来的,不是御辇,而是一张软床,支了帐子,四周垂下明黄帷幔,不过还是能隐约看到里面的情形。
帝王是躺着的。
龙驾一入殿,百官纷纷跪了一地。
赵熙跪在殿中道路最正中,同样对着光熹帝遥遥一拜。
听着百官们高呼万岁的声音,光熹帝只觉得讽刺,没什么力道的手挪了挪,掀开帷幔,对崔公公做了个手势。
崔公公一直踩着小步子跟在软床旁边,得见帝王手势,他忙尖着嗓子道:“陛下让诸公平身。”
“谢皇上——”随着整齐洪亮的百官声音落下,赵熙缓缓站起身来。
光熹帝的软床只到殿中就停下了,没有上九龙座。
整个大殿,安静如鸡。
一片安静里,似乎听到帷幔内帝王轻喘了一口气,尔后再次动动手,从里面递出什么东西来。
崔公公忙跪在地上双手去接。
之后站起身,面向百官,神情严肃,“陛下病重,今日升殿退位的所有旨意,皆由咱家为诸公口述,诸公若有任何异议,请在咱家宣读退位诏书之前提出。”
六部尚书和几位内阁大学士互相对看一眼,尔后有人出列道:“自打去年秋猎至今,陛下已经将近半年未曾在朝堂上露面,臣等心中甚忧,想借此机会面圣问疾,以表关切。”
这是要帷幔里头的人露出真容的意思。
赵熙能理解这些老臣的顾虑,无非是怀疑光熹帝早就驾崩,今日来升殿的人是替身假冒,所以才不出声,什么话都让崔公公代言。
也不怪他们会如此想,文武百官除了宋巍,乾清宫里的情况外面没人晓得,他们更不知道光熹帝已经只剩最后一口气。
赵熙之所以瞒着不说出去,正是考虑到了如今两国交战,百姓本来就诚惶诚恐,若是再来个确切消息说光熹帝随时都有可能驾崩,那么民心必乱。
一直以来,外面的传言都是说光熹帝病重,可能刚开始还会有些慌乱,如今都过去半年了,丧钟没响,宫里也没传出帝王驾崩的消息,百姓早就习惯“病重”这俩字了,以至于百官也跟着麻木。
所以乍一见到躺在软床上被人抬着上殿的光熹帝,心中难免有怀疑。
崔公公却拧着眉,“陛下病重,太医嘱咐不得受风。”
那几位老臣的脸色一下变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也不让看越好奇,越好奇就越质疑真实性。
赵熙深知今日这一关怎么都得过,他上前来,对崔公公道:“毕竟事关江山社稷,几位大人会有此顾虑也属正常,就让他们看。”横竖父皇也就这两天的事了。
后半句话,他没说出口。
崔公公犹豫着,白净无须的面上写着不情愿。
他跟了光熹帝这么多年,虽然早知帝王即将驾鹤西去,但还是存着一份希望,想着多活一天是一天。
眼下的情况见了风,无异于喂下一把砒霜。
赵熙没跟崔公公争论,微弯着腰,伸手挑帘,半个脑袋探进去,声音低缓,“父皇,大臣们想见见您。”
光熹帝眼皮动了动。
赵熙立时会意,放下帘子转过身,“诸公的拳拳之心,父皇都听到了,不过大殿上这么多人,空气污浊,实在不宜让父皇直接露面,这么着吧,六部尚书过来,你们六人,足以代表百官面圣。”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闻言,纷纷出列来到殿中。
赵熙客气地道了声请。
几人便按照赵熙点名的次序,挨个撩帘探身去看光熹帝。
当得见帝王病骨支离的样子,几位老臣纷纷红了眼,等回到原位上,面对同僚的低声询问,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六部尚书这般反应,足以证明今日前来升殿的是光熹帝本人,而且光熹帝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际。
这下,没人再质疑太子,更无人出声反驳崔公公的话,所有人垂着头竖直耳朵,等崔公公宣读退位诏书。
崔公公回头看了赵熙一眼。
赵熙颔首,“开始吧!”
崔公公暗暗叹息一声,清清嗓子之后高声念。
退位诏书写的很繁杂,其中大意无非是光熹帝自述自己身染沉疴,于朝政有心无力,又赞了一番太子的才能,最后总结,即将退为太上皇,传位给太子赵熙。
退位诏书一念完,百官再次齐齐拜倒,“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熙看了眼光熹帝的方向,心情有些复杂,沉声让百官起身。
之后,光熹帝便被送回了乾清宫。
光熹帝要退位的这道旨意,早在很多天以前便已经传出去,那意思就是要礼部在今日全都办妥,因此礼部协同太常寺日赶夜赶,总算把太子大婚的仪程换成了帝后大婚,尚衣局的女官们更是一刻也不敢停歇,从选料、刺绣、
776、帝后大婚(2更)
大礼完成后,内侍太监对鸿胪寺卿道:“陛下要赶着去登基大典,劳烦大人安排一下,让三鼎甲去跨马游街。”
话完,又侧身对着赵熙,神情恭敬不少,“陛下,咱们该去准备登基大典了。”
赵熙缓缓起身,走下地台,经过宋元宝身边的时候,他脚步顿了顿,侧过头来。
宋元宝感觉到他在看自己,慢慢抬头,就对上赵熙湛黑的双眸。
“新婚大喜。”赵熙道。
不知是不是错觉,宋元宝觉得他当上皇帝之后,气息更为深沉了,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就比如现在,他分明在对自己道喜,可那双眼睛里,却让人分辨不出是喜是怒。
这让宋元宝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听说帝王大多喜怒无常。
宋元宝不常接触光熹帝,不清楚光熹帝是个什么脾性,他接触得最多的是赵熙,不过那个时候赵熙还是皇子,给宋元宝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严苛。
对旁人严苛,对自己更严苛。
然而现在,他对赵熙的印象又多了一重:深沉莫测。
以前他还能大概从赵熙的眼神里读懂点儿什么,现在却是不能够了,那个偶尔会露出少年意气的云端太子,被一层厚厚的茧子包裹起来,再也触不到,近不得。
赵熙说完那四个字,转身便要走。
“殿下——”宋元宝脱口而出,意识到自己喊错,很快又改了口,“陛、陛下。”
赵熙没转头,步子却稍微停住。
宋元宝看着他清俊挺拔的背影,不顾满殿新科进士们惊愕的目光,直接问出口,“我们往后,还是不是朋友”
赵熙薄削的唇角似乎牵了牵,并未作声,径直出了太和殿。
宋元宝立在原地目送着赵熙坐上御辇走人,好久没回过神。
许登科走过来,摇头轻叹,“你这又是何必”
宋元宝垂了垂眼睫。
当初赵熙被封太子,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他从玉堂宫搬出去。
他为此大病了一场。
如今赵熙当上皇帝,看似什么都没做,宋元宝却知道,自己被从某个地方搬出来了。
那么多年的交情,说不难受是假的。
不过,他这个人向来不喜欢把自己的心事写在脸上让人看,很快就展露笑颜,对着许登科挑眉,“我就随便问问罢了,本来还想跟他多借几个宾客去我婚礼上热闹热闹,结果人家不理我,那算了。”
许登科看着少年努力掩饰的样子,笑了笑,“我帮你请了很多同窗,今日的婚宴,一定会十分热闹。”
“真的吗”宋元宝眼神亮了亮,“那太好了。”
新科进士们陆续走出太和殿。
许登科刻意留在后面,拍了拍宋元宝的肩,温声道:“今日是你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开心些。”
“那是自然。”宋元宝冲他一笑,之后便随着鸿胪寺官员去往偏殿换状元袍服,领头上绑了红花的马儿,去跨马游街。
……
新帝登基大典亦是封后大典。
董家这边早就接到圣旨了,董晗沐浴更衣完,在丫鬟的陪伴下去正院见爹娘兄嫂。
董文博已经致仕,如今赋闲在家,知道闺女要走了,早早到正院厅堂里等着。
董晗进去的时候,她娘曹氏正搂着四岁大的孙子坐在罗汉床上,董文博坐在另一头。
下首的圈椅上,是董晗的兄长董哲和嫂嫂杜氏。
“爹,娘,大哥,大嫂。”董晗进去后,先喊了人,等丫鬟拿了蒲团过来,她才缓缓跪下,给爹娘磕头。
曹氏舍不得闺女,眼泪汪汪的,“晗儿,往后不在爹娘身边,你要多加小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