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幻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木小道士
黑衣头领本来一直闭着眼,静等着方静给自己来几剑,可一直也未等到,却是突然被方静拎着,睁开眼时,却是发现已经在空中了,眼下除了整片整片的山林,就只有耳边的风声了,吓得他三魂七魄,已是丢了不少,大张着嘴,可什么都叫不出来。
而那女子,被方静拎上天空之后,从一开始眼神放空,终于是回转了过来,惊吓得直叫,能在空中飞行,又速度如此之快,除了是神仙之外,还能是什么呢女子心中对方静除了恐惧,就只有震惊了。
说来方静故意把速度放慢,只是想让他们体验一把这空中之行,还故意不把体内的那股气流外放,也不护着他们两个,随之任之,能冻死那就冻死,不能冻死,那也会被大风吹的快要死去,更何况两腿两手皆断的情况之下,在风中乱摆,先受着这些痛苦吧,谁叫你们来惹我呢。
半刻钟后,方静拎着两人下落到茅草屋前,直接把两人随意一扔,疼得两人惨叫不停,在空中时,已然痛苦不堪,可这一扔,更是加重他们的伤势,不是方静不同情那女子,方静可不会对这些与方家村以及自己有危险性的人手软,更何况这女子在土屋时,就已经对自己要喊打喊杀了。
“这里是你们的山门吗说说吧,这名册可是存放在这里还是另有其他山门”方静站立于他们两人前,踢了踢脚下的两人问道。
“仙师,这里不是我们山门所在,这里应该是别人的居所。”那位黑衣头领听着方静的问话后,忙从刚才震惊当中清醒过来,赶忙忍着疼痛,开口向着方静回话。
“哦,我说嘛,我刚才在这里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所谓的名册,原来是我找错地方了啊,好吧,看在你们那么老实的份上,你们就给我留在这儿吧。”方静听后,说完话就窜上空中离去了。
方静先回了一趟方家村,看看方静家村附近有没有什么人,因为在刚才那座土屋农家小院时,那位小老头可是有说过要去方家村找自己的,随意在方家村周
第二百零一章 依旧如常 [求票票]
方静回到方家村小路附近,早已听到了采伐木料的劳作人员声音,看来这段时间,方家村并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依旧如初,方静这才放下心来,抬腿走向小路,回方家村去;虽然心里好奇,为什么伐木的人来这边伐木了不是应该在村子右面的山林里吗想来这些帮工们或许是就近伐木吧。
“方小哥回来了啊最近可好啊”沿路抗着木料的劳作人员见着方静后,主动与方静打着招呼。
“是啊,回来了,挺好的,你们还挺好的吧我这出去时间都快忘了,对了,你们干了多少天了”方静确实不知道自己顿悟了多少天,只得顺口问着这些劳作人员,也好估算个时间,要不然,回到家中,要是家里人问起来,都不好解释。
“方小哥,我们都挺好的,在方家村真是好啊,还能吃饱饭,还偶有肉吃,这种日子去哪里找啊,也就方家村富裕,要是放在别的村子,想都不用想的,好在方家村建学堂,也使得我们这些穷亲戚有个活干的地方,也能挣上些铜钱,好给家里的小娃扯点布做身衣服,到今天我们在方家村都干了半个月了,也不知道家里现在如何了”
一名劳作人员抗着木头边走边向着方静述说道,心中担心着家里,但在方家村这半个月干活以来,可算是挣着了,每天两顿干大白米饭,虽然每天大部分都是青菜,但家里的亲戚,也会隔两天做顿肉,肉虽少,但至少也能打打牙祭。
“半个月了啊,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这样吧,今天晚饭前,我给大家结了这半个月工钱,以后,都是半个月一结,到时候得麻你帮我通知一下大家。”方静向着这位劳作的人员说道,心里却是想着,自己想来也是顿悟了近十天,在长安算两天,加上自己这顿悟的这九天,这些帮工们在方静去长安前,就已经干了四天了,算算正好十五天。
“这,方小哥,我们不急的,不急的。”抗着木头的劳作人员有些不好意思,并不是真心要催方静结工钱的,只是无心的说了句想家里人而已。
“无事的,你们过来帮工,我是非常高兴的,你们也是有家有室的,离家这么远过来,想来却是有些想家了,不过,工期有些紧,我暂时也不能给你们放工,所以等你们干了一个月后,存些钱,到时候再回去吧,每个月我放两三天工,这样离家近的人,也可以回家看看,要是远的话,那就只能捎句话回去了。”方静心里很清楚的,在外务工的人员,心里当然以钱作为主要对像,其他的视为其次,方静也能理解,心里也赞同,谁不想在家就能挣着钱呢,可这世道,想都不要去想。
“谢谢方小哥,方小哥是个有大能耐的人,我们这些穷亲戚也能沾点光,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抗着木头的人说的是心里话,虽然不能长久在这方家村,但至少眼下能过来挣些铜钱,还是比外头高一两倍的工钱,是谁心里都高兴,更何况还能吃饱饭呢。
来到大榕树时,方静看着学堂工地,算是搭建了个样式,地基早就弄好了,唯独现在还没有开始铺设石料,估计在等方静说的水泥吧,这也是方静去长安前,与村正商议好要用水泥来建设的,学堂的工地上,倒是堆了不少的木头和石料了,想来这半个月时间,这些帮工们,都没有休息过。
“静娃子,你终于回来了这躺去长安如何可还顺利”村正此时正在学堂工地帮忙,瞧见方静过来后,忙小跑着过来问道。
“村正,很顺利,圣上也提了字,放心吧。”方静有些不好意思看村正,这工地说来已经担误好几天了吧,没有水泥,也没有石灰浆,这地基都没有开建,确实是方静造成的错误了。
“静娃子,你说的是真的真是圣上提的字快,快,快,给我瞧瞧。”村正听闻方静真的求来了当今圣上的提字,心里激动的不知道如何形容了,就连说话都开始有些语无伦次了。
方静忙从怀中掏出纸张,递给村正,村正赶紧在身上擦了擦双手,感觉手上还不够干净后,又在身上蹭了蹭,蹭了好几遍,这才接过方静递过来的纸张,抖着手打开纸张看了起来。
“静娃子,我方家村以后有望了啊,哈哈哈哈,祖宗保佑啊,祖宗保佑啊,这可是圣上提的字,那得多大的荣耀啊,以后圣上提的字要表起来,挂在学堂当中,作为以后学堂的镇堂之宝。”村正眼中泪水打转,全身都在颤抖,盯着手中捧着的纸张,嘴里念叨着。
方静看着村正,心中也理解他的心情,在这时代,有些事,还真不是说出来的,需要的是真实的去做,去改变,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就如方静现在在方家村的地位一样,如今这学堂建设,说来大家心里虽感激方静,可以让自家小娃有书读,但这只是正常的感激。
如今方静把当今圣上的提字都求来了,那就可以定性为这里可以比任何一家私人学堂都要高一级的状态,以后学堂中的小娃,要是读书好一些的,也是完全因为这副提字,可以吃皇粮了,可以为官为吏了,就因为这一副当今皇帝李世民的提字。
“静娃子,你有事就先忙,我要去把圣上这副字表起来。”村正向着方静随意的说了一句,直接丢下方静转身回家去了,也不跟方静说一下这学堂之事,方静摸了摸鼻子,有些无语。
方静在学堂工地查看了一下,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把水泥里弄出来了,这里可不是家里,要的水泥相对可就多了去了,在家里还能弄几包出来,可这学堂要的水泥,可不是几包就能解决的,至少得上百包,学堂建得大,也是个麻烦事,这下好了,方静开始有些头疼了,难道明天再去一躺县城
方静回到家中,家里的人却是不在,估计去田地里劳作去了,除草,也是方家村各家各户人的基本常态事情了,地里的大豆,可是能给家里的牲畜食用的,每年各家各户的肉食,可都靠着
第二百零二章 送王节之回家
太阳完全下山之前,帮工们全部来到了方静家院门外,等候着发放这半个月的工钱,一大群人,有说有笑的,村正和几个村老们也都过来帮忙。
“各位,各位,静一静,静一静。”村正站在院外,向着帮工们喊了起来。
“一会儿啊,十个人十个人进去院子里面,静娃子会如数给你们发工钱,大家不要乱,也莫要吵,发完工钱了,就在院子里数清楚,没有问题了,再出院子离开,好方便还未领到工钱的人进到院子,好了,下面开始发工钱,先进去十个人吧。”村正大声的喊着,希望尽量不要乱了起来。
好在方静家院外那条小路够长,再加上这片地也够大,足够这一大群人站在那里排队等候了,要不然,只能去大榕树那里发工钱了,可方静是个懒人,能在家里办的事,绝不跑出去,这才选择在家里发放工钱了。
工钱发放得很顺利,至少没有发现有错误的,也没有发现有人有意见的,除了四个工头之外,工钱基本都一样的了,另外一名工头,是由村正选出来的,毕竟建学堂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搞定吧。
帮工们领着自己这半个月的辛苦钱,开心的站在院外,有说有笑,这个说要给自己娃儿们扯点布做身新衣服,那个说要存起来给自己媳妇打个头叉子,还有的说要存上些铜钱,买上足够的粮食,好让家里能度过这家里没粮食的日子。
“大家工钱领到了,这是半个月的工钱,每半个月我这里发一次工钱,你们可以先存着,或者交给你亲戚家存着,等到了月底,你们也可以托人捎回去,也可以继续存着,都随你们。”方静来到院外后,大声的对着这一大群人喊着。
“好了,大家要是没什么事了的话,可以回去了,要是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或村正,上工的事情,你们就听工头们的吧,我基本也不过问,你们是做这些事的匠人,我可不懂,好了,大家都请回吧,这天都快黑了。”方静说完后,也转身回了院子,帮工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往各家亲戚去了。
方静回到院子后,继续坐在椅子上和村正他们商量着事情,毕竟学堂的建设可是不能再拖了,是该加快速度了。
“静娃子,你说的那个水泥,什么时候能到啊我这些天一直在学堂那盯着,眼看这半个月都过去了。”村正急切的向着方静问道。
“村正,明天我去县城看看,是不是应该快到了,我也好去迎一迎,再者,我还要把花婶的夫君骸骨给送过去,这一直忙着差点忘了这事。”方静不敢说水泥是自己响哑巴神仙要的,只得编着个借口说是从胡商那买的。
“对对对,你那花婶夫君的骸骨确实该送过去了,我也差点忘了这事,这是大事,答应了人家,就得把这事办妥了,静娃子,你明早早点出发,也省得人家心里一直惦记着。”村正拍了拍脑袋,惊呼着自己忙着学堂的事,都把人家的正事都忘了,叮嘱着方静尽快把这事办了。
一夜无话,方静起了个大早,天一亮就起来洗漱了,洗漱结束后,从竹屋里抱着一个木匣子,准备去县城,昨日已经与家人们商议好了,今天要去县城,把黄梅花的夫君骸骨送回家,所以,早上也就不再跟家人打招呼了,直接离家往着县城而去了。
方静路过大榕树时,却发现学堂工地,早就有人在了,看着这些帮工们,这一大清早的就已经起来开始干活了,心里感慨,还是这时代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偷奸耍滑的,也许是因为穷怕了,更也许是因工钱高的原故,总之,在方静眼中,这些帮工都是好汉子。
方静来到县城门口时,发现县城的大门还没有开启,方静有些头疼,这起来早了,也是个麻烦事,在这唐朝时代,可不像方静前世一样,一座城市各种的交通路线连接,想封城那你得派不知道多人才能够封城了,可这要是放在此时,把一座县城的四个方向的大门一关,嘿嘿,你想走门儿都没有。
据唐六典介绍,长安城的内外门开启关闭时间都不一样,长安城门相对要晚一些,而皇城与宫城却是要早一些,里坊大门的启闭时间也各不相同,毕竟大臣们也出行与上朝,自然时间都有所不同的。
而其他州县城的大门时间,都依照长安城大门的启闭来定,但基本不会完全相同的,毕竟天高皇帝远,不可能也完全相同的,再者都是由人去做的,时间自然也会有所改变,而且城门的开启,都会有相应的人员管辖,记录,各级官员时不时会查验。
此时的方静这会儿来到城门口时,时间也就早上的五六点,相对也只是天亮了而已,而在城门口处,却是有一些人排队等待着城门的开启。
不到一刻钟后,县城的大门终于是开启了,可方静却是不想现在过去,时间太早了,怕引起黄梅花的奇怪,最后,方静只得在山林里待到差不多上午巳时(9点至11点)时,这才从山林里走了出来,往着城门处走去。
方静进到城中后,往着花婶开的客舍而去,此时街道两边的店铺,都大开着,店铺里面,以及街道外面,都是迎来送往的,好不热闹,在这已经没有战乱的时代,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向前奔,不管是官员也好,还是商人也罢,就连最底层的农户人家,都期望着新的朝代,带给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方静缓步前行,两刻钟后,来到了花婶开的客舍门前,说实话,方静心里此时有些沉重,这毕竟是给人家送回遗骸的,自然没有多少可以开心的事,当然,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件庆兴的事了,但对于黄梅花一个妇人,拉扯着一个孩子,还开着一家客舍,维持着生活,这已经是难中之难了。
方静没有直接进到客舍当中,而是站在客舍门
第二百零三章 学堂高筑
王继之睡眼朦胧的被黄梅花给牵着小手,往着客舍大门跑来,小娃到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自家老娘从被窝里给拎了出来,此时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只知道自己的娘亲一路的哭,也不知道是谁得罪了自家强悍的老娘。
“继之,来,跪下。”黄梅花拖着王继之来到方静跟前,直接把小娃给按着身子跪了下去。
方静也只能看着,真就还不能做什么,小娃跪他爹,也是应该的,这毕竟是人之常理之事。
“王继之,王节之之儿,王节之,原秦王殿下当今圣上,翼国公秦琼将军麾下右路军校尉,武德三年九月初,于洛阳战死,三十三卒。”方静抱着木匣子,大声念着,也好让这些街坊邻里听清,好让他们心中有个数,至少以后也不用担心有人欺负这可怜的娘俩。
“继之,磕头。”黄梅花大声喊着,一手按着王继之的小脑袋磕着头,嘴里却是无声的哭泣。
“王继之,迎你父亲回家!”方静看着眼前的王继之磕了九个响头后,这才大声的向着跪着的王继之喊道。
“继之,抱着你父亲,夫君,我们回家。”黄梅花拉着王继之起身后,指示着王继之从方静手中接过木匣子,抱在怀中。
黄梅花揽着怀抱木匣子的王继之,往家方向一步一步行去,方静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很多人都不懂,更或许不理解,为何就这样把方静落在当场不管不问,但方静心中却是懂得,也理解这娘俩为何如此,又为何无声哭泣着回家,几年时间的无数念想,小孩在梦中呼喊着爹,一个妇人半夜安慰着小孩,这些画面都闪现在方静的脑中,对于眼前的这一切,都使得方静心里只得叹口气,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其实方静根本不知道,更理解不了黄梅花心中的那份痛,黄梅花的家曾经虽是安在长安城的,却不长住,长年随着自己的夫君随军,这里面的苦与难,谁又能知道呢每天都会有人死去,每天都担着那份心,每天都祈祷着自家夫君平安无事,可最终,自己的夫君都没逃过那一劫,一样逃不脱那命运的枷锁,而之后,身怀王继之,又逃命似的逃离洛阳,逃离长安,跋山涉水来到金州,才到平利县安的家,而这一切,又是何人能做到呢方静无法想像,更无法体会。
方静转身离开了客舍,不想去打扰这对苦难的娘俩,自己做为一个外人,不合适在现场,更何况现在的自己都已经快要成年了,也多有不便。
方静往着城北外而去,在官道拐弯的僻静无人处,向着哑巴神仙要了整整一百包的水泥,也不知道够不够用,只能先要了这么些了。
方静也没离开,静等着有人途经过后,喊人捎了句话去车行,待在这官道边上等着,也不管行人看到他的眼神是如何。
半个时辰后,这才看见老李头小跑着过来,也没有赶着牛车过来,想来是想确认一下具体要多少架牛车,这毕竟刚才捎话的人也没具体说清楚,只是说有人要他过来搬货而己。
“方小哥,原来是你啊方小哥,你这是又要运什么货物到方家村吗”老李头从官道一个拐弯处走了过来,看见是方静后,忙着打了声招呼。
“老李头,你来了,怎么没赶车过来”方静与老李头打了声招呼,随既问了起来。
“刚才捎话的人也没说赶多少架车过来,我这才过来看看,方小哥,你这些货物看着五六架车就够了吧,一会儿我回车行叫人赶车过来。”老李头盯着地上的水泥说道,估计也不会太重。
“老李头,这可不行,这些货物有些重,最好赶十来架车来,这一整包就是差不多一石重,可重得很。”方静计算着十架车,这要是一路去,不得压塌才怪,这才想着十来架车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