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王牌暗卫的撩夫日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路边的老猫


第四十六章 她讨要的方式
    “戊头,你打算带上谁”

    “戊三和戊九。”

    戊三便是懂得品鉴器物价值的暗卫,如今在院里扮着洒扫,是一个面上瞧着四十出头的小老头,其实才三十,化名为高忠义。戊九是隐于暗处负责守卫的,年纪不大才十七,生得唇红齿白的,吴莎早就想带他出个任务,趁机加深一下交流。

    杨管家不知她的私心,想着这些人跟去也是帮着打打下手,也就没有多想。戊三已经是老油条了,以前还和杨管家一样带过吴莎出任务,知道她当上首领时还想过会不会跟着高升,结果并没有。他也没说失望,干这一行能活着就是好的。

    戍九年纪小又顶着吴莎位号,吴莎在成为戊头代号“戊九”,两人接触得不多,他又听过她许多传闻,就有几分怵她。怵就怵吧,他说话还容易结巴,也就因此只能出一些刺杀类的任务,没法改装潜伏。吴莎记得他升入戊组时并不是这样,也不知是中间遭遇了什么,可怜的娃呀。

    他们这一去花了五天才回,因为东西太多,他们也没有搬回郡王府,而是放在吴莎租的离郡王府不远的一间宅子里。第二天,杨管家就借口采买,把这些东西搬回来了府。没出几日,外面便传张县令的长女夫家着火,家里别的东西都没有烧着,只有存放着她嫁妆的库房起了火,里面的东西烧了个干净;隔天,张县令老家也着了火,东西倒没有烧掉多少,但是救火的人进进出出的,许是混进了什么人,拿了宅子里不少东西。

    张县令看着家里管家送来损失册子,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他都没让管家去提告追赃,只当没有发生过此事,那时他女儿家里也起火的事还没有传到他这儿,他也只是顿足叹息一番,等后面的事传来,他气得胸口闷疼,却也只能生生忍着。

    等他回京递了条陈辞官返乡后,张氏一族对他的态度似乎变了,不久他侵占郡王财物的消息私下传了开来,张家在朝为官的其他人都陆续被贬,张氏一族为此后来还跟他分了宗,这自然是后话。

    张县令所遇之事在会稽郡所传不广,徐喻明那儿吴莎不说他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吴莎出去了五天,回来后隔了一天就让他去杨管家的院子里查点他的东西。

    “先前县衙闹贼,丢了一部分东西,这些天总算是找回来一些,剩下的张县令自知失职拿钱补上了,殿下且看看够不够,要是不够,再让他添点。”

    本来点东西这种活哪会让徐喻明亲自来,实在是有些东西只有他看过,其余人并不知晓,就像先帝所赐下珊瑚玉器,写得都很笼统,这种也只有看过的人自己知道了。徐喻明大致看了一遍,发现东西被换过的不少,不过有个箱子里盛着满满铜钱,估计就是吴莎所说张县令所贴补的钱。

    世人尤其是读书人,总是一副视钱财为粪土的模样,但真让他把钱财吐出来,他们却是不肯的。徐喻明与张家堂舅接触的不多,但也看出那不是一个大方的,徐喻明不信他会忽然改性大方起来。他也不说破,从一堆东西里取了一把琴出来。

    “这是焦尾琴吧”吴莎假作好奇地问,其实她已经私下弹过了。

    “正是。”徐喻明抱着琴,略带感激地看向吴莎,“听闻吴娘子会弹琴,不知我何时有幸能听吴娘子弹奏一曲。”

    “他日殿下舍得用好茶相奉之时。”

    明明每次泡茶,都给自己也泡一杯,说得好像不让她喝一般,徐喻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见吴莎笑得促狭假便作恼怒,冷着脸回去了。杨管家倒还算有几分眼力,知道徐喻明并不是真的在生意,就跟着笑着的吴莎一块儿展露笑容。

    “戊头,你说殿下也真是的,竟然让你弹琴,这是不为难人吗不过戊头也不用生气,回头我把给殿下的好茶叶留下一份给你……”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吴莎就在他小腿上踢了一脚,“还会不会说话了!”

    杨管家有些委屈地看向她,这又是怎么了,他怎么就不会说话了,他哪



第四十五章 (二更)
    两人成亲后,关系一直不好,郦阳公主脾气骄纵,夏二爷生性桀骜又风流,两人时有争吵。隔年,两人的长子出生,夏二爷房里的一个丫头也怀了身孕,公主为此大怒,让人把夏二爷心爱的丫头杖杀。夏二爷知晓后,把公主身边的两个嬷嬷也一剑杀了,里面有一个是公主的奶娘,在宫中也是品级的。

    这事因此闹到了宫中,夏二爷为此受了杖责。也不知是气不平,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夏二爷杖责受的伤迟迟没有好,拖了一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

    夏二爷之死当时在洛阳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是被杀的两个嬷嬷的后人出手报仇,也有人说是公主毒杀亲夫。总之夏二爷死了,夏老将军病重致仕,公主守孝一年后改嫁,嫁的是一个新兴的武官,她和夏二爷生的儿子夏守知留在了夏府。

    夏守知在夏府过得并不算差,成年后他没有打算从军,而是想谋个文职,做的还算不错。这当口,王氏一族反了,他们军方的势力正是郦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郦阳公主也参与其中曾帮着联络过朝臣。为此,郦阳公主和她和第二任丈夫以及两人所生的孩子都被赐死。夏守知虽没有被波及,但不得不低调起来,甚至辞了官职一直闲在家中。

    齐暄帝在成为太子前,与夏守知喝过几次酒,哪怕郦阳公主的生母牵扯着静贤太后之死,但他知道她不过是在替王太后背黑锅。他与夏守知交好,也就存着与夏家示好的意思,郦阳公主与夏家已经没有牵扯,她瞧不上夏家,他却觉得夏家都是好的。

    只是郦阳公主毕竟涉及了谋反,连幽明郡王都受谋逆案牵连,夏守知想要继续步步高升是不能了。齐暄帝不能把要紧的职务派给夏守知,就想着让他来钱塘呆着。他和徐喻明也算同病相怜,应该不会为难他,若他真能做出什么成绩,再把他调到京城就是。

    派他去钱塘的调令去年年底就下了,他过完年再去上任倒也使得,但他出发时带着十几辆车的行李,像是要长住钱塘不回来似的,让京中的人议论一番。因为行李多了,他在路上花了不少时间,吴莎骑马五天赶到了路,他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才到。

    到了钱塘后,他也没有去县衙,先找了个客栈安顿了下来,才递了帖子给张县令。张县令早知道他要来,一直在衙门等着,他之后的职务还没有下来,离开钱塘后得先回京侯旨。这次调令是为了什么,他多少也有数了,事情都这样了,他也不再想当官了。他都想好了,一回到京城就递呈回乡,以后只在家中教导子侄。

    见夏守知总算是到了钱塘,他马上派人去请,夏守知那边却说是舟车劳累,得第二天再上门拜访。张县令无奈又等了一日。第二天,等夏守知一到,他就把县衙的事做了交接。钱塘政务简单,豪门乡绅也少,他要交接的事也不多。

    “张大人这是急着回京正是江南回暖之时,不多在这儿赏玩几日再走”夏守知微微笑道。

    “京中还有事务,不敢久留,既然夏大人来了,我也能安心回去了。”说着,他主动带夏守知去了官衙库房,指着边上一间小屋子:“这里放着郡王的东西,还请夏大人记得转交。”

    “是,我离京时陛下也曾提及此事,不过有



第四十四章 她的规划
    这事就算这么过去了,回去的路上两人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吴莎说着她看过的风景,让一直困于皇都的徐喻明很是羡慕。能够孤身在外闯荡的女子,是他过去怎么也没想过的存在,他以为世间女子都为着娘家和男人身边的位置争得不可开交,少有几个好的也是把心思都花了子女身上,至于外面的世界,她们似乎都没有想过。

    可吴莎也不是自愿在外面行走的,这样想着,他不由问:“在外面很辛苦吧”

    “不辛苦,挺有趣的。”吴莎应道。

    要说一点也不辛苦是不可能的,光是提心吊胆连觉也睡不踏实,就很消耗心神,但是每次去的路上孤身前行的时刻是她喜欢的——骑在马上迎着风,不断地在心思规划要如何圆满完成任务,也不断地遮盖自己心中的柔软,为了可以安全地回来。

    除却每次出去执行任务的艰难,外面的世界的确要比她宅在家里有趣,她很难想象自己安心地呆在绣花的样子。她前世年纪大了走不动之前,就时常邀上好友出去游行,她们有的会带上老伴的,有的老伴走了就跟她做伴。后来坐个飞机还得去开健康证明,她腿脚也不方便走不了远路,只得宅在家里,顶多在附近公园逛逛。她也怕在外地有个三长两短的,麻烦到晚辈。那时的她,大概也想象不到自己下一辈子会成为一个暗卫,杀人放火什么都敢干。

    到了第二日,吴莎看正月也了了,就把自己这些日子画好的府里的规划图拿给徐喻明看看,若他能挑中一个,再改一下细节,府里就可以动工了。

    吴莎画的只是示意图,非常的简单,上面只有郡王府大概的轮廓和里面各个院落的安排。每张示意图上正院的位置是不变的,毕竟连着前厅,又得占着最大的位置不好随意改动。其余的院落变化就大了,有些示意图上这些院落是跟正院紧挨的,各自围墙的开门方向不同,里面房屋的朝向倒是一致。还有一些每个院落之间离得很远,分别布于正院后面花园的各个方向,而花园的中间会有一座观星楼,这座楼在每一版的简易图上都有。

    徐喻明马上明白了房屋这样设计的原缘,她是为了方便盯着府里的动静,估计也是为了精俭人手。

    钱塘就这么几个暗卫,让她明知护卫上有漏洞却不管,吴莎实在做不到。为了以后夜里睡得安心,府里的改建还是得以安全为主要考量,当然美观也不可少。

    徐喻明看了几张,一时倒挑不出来,每张布局图似乎都很有趣,但看着又跟他所知的四平八稳的宅院不同。

    看出了徐喻明心中的迟疑,吴莎说道:“郡王府所占的地本来就不是方形的,几处宅子凑在一块儿,这儿多个角,那边又凹进来一块。如果要改成四方形的,要么把一部分地块舍弃,要么把边上的屋子买进来。照大小看,就是舍掉一部分也是够住的。这块地都是郡王府的,殿下你拿主意吧。”

    徐喻明拿出一张分散着四个院落建的,指着边上空白的地方,问:“这些地方都修成园林”

    “是,可以修成园林,还能弄菜园子,这些地方隐蔽,种点小菜外面也没有人会知道。看殿下喜欢吧,全种花也行。花园以种花草为主,边上倒是可以种一些花树,奇石之类的



第四十三章 她的灯笼
    “毛大哥,昨天让你白跑一趟实在不想意思,今天这豆花你拿回去喝就是。”

    毛大郎不应声,把铜板往她脚边的钱匣子里一扔,端着豆花就走。跟在他身边的瘦个子拿了一碗豆花抓着两根油条,朝着罗依说:“你这嫂子好不晓事,我家大哥是缺几文钱的人吗”

    “是,是。”罗依连声应道。

    瘦个子还想再教训她几句,就听得毛大郎喊了他一声“猴子”,他马上应声,端着东西就走。罗依瞧了一眼,暗暗觉得好笑,又继续忙手边的事。黄冲看了一眼,也转头忙着招呼客人,直到了中午没有客人再来,两人坐下了略歇了歇。

    “这位毛大哥为人倒是不错。”

    罗依附和点头,又感慨道:“人瞧着倒是个好人,可惜也没个像样的事做。”

    “也是。”黄冲也可惜地叹了一口气,之后也没有再提这事。

    这天是元宵,两人早早关了门,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入夜,罗依听到外面街上很是热闹,却没想到过看一看,黄冲见她不去就独自上了街。他跟在吴莎身边得时时记替她去瞧“热闹”的,自然哪有热闹,他都要上去瞅一眼。

    郡王府为了应节也挂上了各式灯笼,下午,吴莎还召唤府里的人有空的就做盏灯笼出来,做的好的三个会得郡王十文钱的赏。府里几个半大的孩子一听,都跃跃欲试,可是做出来的却没有年纪大的做的好。阿桃为了十文钱也做了一盏,可是她不会做,废了几张红纸后就被判出局了。她也知道彩色的纸贵,府里不会让她一直试下去,但是为了十文钱,她还是去求了管着这事的吴莎。

    “你还是别费这个功夫了,就算做成了,你还能比其他人做的好倒不如去帮别人搭把手,也许人家得了赏还能分你几文。”

    如果想要得赏,普通的灯笼是不成的,定然要想些花样出来。阿桃知道吴莎说得有理,踟蹰半响才跟院里做的还行的一个小厮搭上话。那个小厮本不欲理她,可是自己的灯笼若要讨得赏的确有些不足,就让阿桃帮着想想办法。阿桃还真想出了方法,又是剪纸又是弄流苏,把一盏原本平平无奇的红灯笼装出辣眼睛的效果。

    “怎么样,这样好看多了吧”

    “是不错。”

    听到两人的对话,吴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男人的审美她是真不懂呀。

    最后她拉徐喻明出来赏灯并选出他觉得好的三盏灯笼时,阿桃他们那盏灯笼自然落选了,吴莎倒是向徐喻明提了一句说那盏灯阿桃也帮着做了,徐喻明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倒让吴莎心下转了念头,看来也不会是阿桃了。

    徐喻明发了赏,披着厚厚的狐裘在花园赏灯,吴莎提着灯笼在边上陪着他。

    这本是忠上的活,吴莎见他下午有些咳怕他许是感冒了,就让他喝了姜汤呆在屋里休息。徐喻明原不想来花园赏什么灯,府里的园子有几处景致本还可以,却因为扩院子变了格局,看着有些乱糟糟的。若不是吴莎相劝,又有了制灯的事,他估计也不会动心思。

    夜里虽有些冷,但也不是冷得出不了门,一过了春节,钱塘的冷风就柔和了许多,不再冻得人恨不得生出壳来缩到里面。吴莎手里拿着她自制的用竹节做的灯笼,很是自豪地为徐喻明照路。这灯笼若是摆在屋里看倒有几分意境,拿在手上用来照明却不够透亮。好在今夜月光甚好,就算没有灯笼,也能看清地上的路。

    徐喻明的身体还



第四十二章 她的食铺
    徐喻明待她走后,微微握了一下手心,感觉手中有一层细汗。无奈地皱了一下眉,他又不由得轻笑出声。远处旁人说话的声音,落在安静的夜里,连他在正屋也听得到,他至今还听不懂吴音软语倒是提醒了他,他已经不在那个高高在上又岌岌可危的位置上,且离得很远很远。他今后的日子哪怕是得困在深深的宅院里,也会比以前开阔。

    一切都是全新的,连他此刻的心情也是。

    一府的人过了一个开心的年后,很快又回归日常生活。吴莎也没有继续探问,时间久了,她总能看出一二来,若是问得多了让他生了警惕多了不必要的担忧,那才麻烦呢。

    随着天气渐暖,府里的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走不出来,一个个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来做事。

    府里不比在他们老家,若是在老家,他们已经要开始准备春耕,妇人们也会去山上挖野草,哪怕懒了一天毁了一年的收成,哪能像现在这般清闲。吴莎倒是趁机多出了几次府,把外面的事安排了一下。

    黄冲这边已经开始装修铺面了,他和罗依合计了一下还是想开家吃食铺子,他专门做烧饼和馒头,罗依学着做豆浆豆花还有炸油条。油条这东西是吴莎想出来的,一提到烧饼她就想到油条,以前她最爱吃的早餐就是油条配豆浆,后来为了身体着想,她就把油条给戒了,到了现在,她是想吃也没处吃,因为这世上没有油条。

    要是在家自己做油条吧,她也会做,可就是太费油也费事,她也没有想吃到非吃到不可的地步,若有地方能买到就最好不过的。除了油条,吴莎又教罗依怎么调豆浆。她是喜欢喝咸豆浆的,重点教的也是这个,甜的要怎么做,她也提了一句。罗依两种都试了试,觉得甜的比咸的好吃多了,心下觉得吴莎口味怪,但是黄冲也说喜欢吃咸味的,倒让她默默反省会不会口味怪的是自己。

    铺子没几天就装修好了,年前订下的桌椅也按时送到了铺子,这家取名为“晓食铺”的吃食铺子就在正月十四那天开了张。周边的人在旁人的说明下倒认得这个“晓”字,就是对它边上那一点不是很懂,吴莎也是弄好玩的,那一点还特别大,像是本来有个什么字被她涂掉了。后来这食铺开得久了,周围的人有的叫它“晓点”食铺,有的叫它“晓圆”食铺。

    黄冲刚搬到这儿的时候就跟附近的人熟识了,店铺装修时又结识了镇上的工匠,加上认得的牙郎约人来帮衬,哪怕铺子所在的街道不是那等最热闹的,开张那天也坐满了人,不到正午店里准备的吃食就卖光了。

    照本地风俗,吃食铺子头一天的东西是得卖光了才吉利,吴莎本想若是卖不出去,她中午过来包圆,拿回府里给下人们吃。
123456...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