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岑彭这一生,波荡起伏,充满了传奇。

    当年,刘秀跟着大哥在南阳舂陵造反的时候,岑彭是他们的劲敌,哪怕当时的汉军已经攻占整个南阳,岑彭还占据着南阳郡城宛城,宁死不降,拼死抵抗汉军。宛城被困长达一年多,固若金汤,汉军拿岑彭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因为宛城城内的粮食耗尽,全军将士,乃至全城百姓,皆无粮可吃,岑彭体恤部下,更体恤城内之百姓

    ,这才被迫向汉军投降。

    后来刘秀安抚河北,岑彭又恰好到了河内,这才归降刘秀。

    转投到刘秀麾下,岑彭波澜壮阔的战争史正式拉开帷幕,他先是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又随刘秀平定河内,再随刘秀攻陷洛阳。

    汉军南征不力,吴汉屠城新野,激起民愤,是岑彭挺身而出,接替吴汉,扛起南征军的大旗,先是扫平南阳,后率军进入南郡,平扫秦丰、田戎、延岑等军阀势力。从此以后,以岑彭为首的南征军驻扎南郡,以一军之力,硬生生地抵挡住了蜀军一轮又一轮的大举进攻。南郡连年战乱,但不可思议的是,岑彭却把南郡治理得很好,以

    一个南郡,硬是养活了南征军,洛阳朝廷被粮食问题闹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南征军没给朝廷添一点麻烦,自己在南郡的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岑彭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将帅,他本身还是地方治政的能手,不然的话,刘秀也不可能封岑彭既为益州牧,又为益州所有郡的太守。

    当洛阳朝廷做出全面进攻蜀地的战略决定后,岑彭的人生简直就如同开了挂一般。

    他率领汉军,从南郡打开巴蜀门户江关,从江关一路打到江州,又从江州打通犍为郡,一路打到武阳,再从武阳出奇兵,打下广都。

    孤军深入敌营腹地上千里之遥,无人能挡,也无人能敌,打得成都朝廷无人敢去迎战,打得公孙述仰天感叹,这是哪里来的神人

    与来歙不一样,来歙死后,遗体是被运回到洛阳,而岑彭死后,他的遗体很难运回洛阳,其一是路途遥远,其二,汉军现在根本无法回撤。

    一旦回撤,资中的公孙恢、王元必定率领蜀军堵截,如此一来,他们这支仅有五万人的汉军,要被蜀军团团包围,有全军覆没之危。

    &n

    bsp; 岑彭的遗体只能在武阳这里,就地安葬。岑彭死了,但蜀地的百姓们都有记得岑彭的仁德。

    蜀地的百姓们自发的在蜀地为岑彭立庙,祭拜这位在蜀地推行汉制,又爱民如子的征南大将军。

    一个人是否仁德,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百姓们说了算。

    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让敌人领地内的百姓们立庙拜祭,岑彭的人品可见一斑。尤其是和岑彭后面的那位吴汉相比,蜀地百姓的确是该怀念岑彭。岑彭的遇刺而亡,不仅让汉军和百姓们悲痛不已,就连前来投奔岑彭的蜀地官员,也同样痛心不已。岑彭率军推进的速度实在太快,蜀地很多前来投奔的官员,都在赶过

    来的路上,还没见到岑彭呢,其中官职最大的是仁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走马上任
    臧宫率领汉军,撤离广都、武阳,一路南下,攻入南安。公孙述随即派出公孙永、魏克,率领八万蜀军,直奔南安而去。

    公孙永是公孙述的从弟,魏克则是公孙述麾下的大将之一,这两人率领八万之众的蜀军,浩浩荡荡的来到南安,对南安展开了大举进攻。

    蜀军兵力虽多,但汉军的抵抗也是异常之凶狠,以南安城防为依托,给予蜀军迎头痛击。

    公孙永和魏克率军猛攻三日,非但未能攻破南安城防,反而自身损兵折将甚多。

    三日的战斗打下来,南安的护城河几乎都快被蜀军的鲜血染红一层。

    南安之所以易守难攻,主要是它位于三江交汇口,长江、衣水、沫水在这里汇聚,水力资源丰富,这也使得南安的护城河又宽又湍急。

    掉进去的人,即便水性不错,没有受伤,也很可能被淹死在里面。

    攻城不力,将士伤亡惨重,公孙永和魏克只能暂时退兵,退至南安城北的鱼涪津。

    鱼涪津是南安城外的渡口,与南安城也就相距十里左右,蜀军退至鱼涪津,也就等于是封死了汉军北上之路。

    公孙永又向成都传书,向公孙述请求援军,以他们目前的兵马,想打下南安城,那是不可能的。

    接到公孙永的书信后,公孙述倒也没小气,又抽调出三万兵马,派往鱼涪津,如此一来,蜀军在鱼涪津的兵马,已接近十万之众。

    因为先前攻打过南安,撞了一头包,现在即便有十万大军,公孙永和魏克也不敢再轻易强攻南安城,双方的战事就这样被拖延了下来。

    另一边,吴汉终于不用在夷陵修船了,而且他先前修补的船只,现在也正好派上用场。吴汉率领驻守夷陵的三万汉军,挥师西进,通过长江水道,进入巴郡。

    走到江关这里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邛谷王任贵的使者。

    任贵的使者,本来是向岑彭投诚的,还携带了许多上供给洛阳朝廷的礼品。

    哪知使者走到半路,听闻岑彭遇刺身亡的消息,而且汉军也从武阳撤退了,使者便带着这些礼品,原路返回。

    到了江关这里,正好遇到吴汉。使者大喜,主动找上吴汉,说明任贵投诚之意,并把林林总总的礼品,全都交给了吴汉。

    任贵要归顺己方的朝廷,吴汉当然不会反对,热情款待任贵的使者,将使者送来的礼物照单全收,然后派人送往洛阳。

    这些礼品,刘秀是一件没收,全部转送给岑彭的家人。另外,刘秀追封岑彭谥号壮侯,封岑彭的长子岑遵,为细阳侯,封岑彭二子岑淮,为谷阳侯。

    过了江关,吴汉率领三万汉军,走水路,来到平都。

    平都已经被岑彭攻陷,不过随着岑彭遇刺身亡,平都内外开始变得不太平。

    很多传言都说,汉军已经不行了,蜀军马上要反攻回来,以前向汉室投诚的人,如果还不知悔改,都将大难临头。

    在这些谣言的威吓下,平都内外,人心惶惶,另有贼军于城内城外四处作乱。

    吴汉到了平都后,向当地的县府了解了一番平都的情况,得知有人在平都生乱,且城外还有不少的贼军出没,吴汉是一点没客气,立刻下令灭贼。

    吴汉率领的这支汉军,谈不上是精锐之师,反而军中多为老弱。吴汉麾下最高级别的将领,也不是什么名将,而是刘尚。

    武威将军刘尚,是刘秀的宗亲,在将星璀璨、群英汇聚的洛阳朝廷里,刘尚真就属于默默无闻中的一个。

    直至最近,吴汉被刘秀调到南郡平蜀,刘尚才总算熬到出头之日,他被任命为吴汉的副手,跟随着吴汉一同来到南郡。

    即便是在洛阳朝廷里毫不起眼的刘尚,那也不是等闲之辈,别看以前没什么太大的作为,也没太受到刘秀的重用,但他绝对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而且刘尚与吴汉的关系特别好,他从不以宗亲的身份自居,自认高人一等,一切都以吴汉马首是瞻,吴汉说东,他绝不说西,吴汉说前进,他绝不说后退。

    身边有这么一个副将,吴汉也觉得挺顺心的。像在平都平贼这样的小事,吴汉自然不会亲自出马,此事自然而然地落在刘尚的头上。

    刘尚率军,短短两日的时间,就将平都周边的贼寇剿灭个干净,击杀数百人,俘虏上千人。通过审问被俘的贼军,得知平都城内还有许多的大户作为他们的内应。

    吴汉得知之后,勃然大怒,率军入城,将贼军交代的那些内应,一家家的全部揪出来,凡七岁以下孩童外,其余人等,一律处死。

    岑彭治理地方的手段,比较像刘秀,以怀柔、仁善为宗旨,尽量少杀人,最好是能不杀人,可以网开一面的,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去了。

    而吴汉则截然不同,吴汉手黑,那是出了名的,当年就是他在新野屠的城,然后激起民愤,收不了尾了。

    平都县府见吴汉带领兵马入城,要杀那么多人,县令差点当场吓晕过去。带着一干县府官员,找到吴汉,向他求情。

    有些大户,与城外的贼军存在私通,那也实属无奈之举。

    没人愿意做墙头草,但现在的局势就是这样,城头变幻大王旗,今日洛阳朝廷当家,明日没准又是成都朝廷当家,谁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

    安全起见,只能尽量做到两边都不得罪,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吴汉根本听

    不进去这些,见平都令一再为那些大户求情,吴汉把自己的虎威亮银戟操了起来,怒视着平都令,质问道:“你可是也想背叛汉室,重新投靠成都”

    平都令的三魂七魄都差点吓飞出去,哪里还敢再多劝一个字,耷拉着脑袋,缩着脖子,再不敢言语。

    没有平都令的阻拦,吴汉下了斩杀令!

    与贼军私通,哪怕只是通过书信的家族,除了孩童,全部处死,一时间,平都城内,哀声四起,被斩首者,近千人之多。

    吴汉在平都大开杀戒,这大大震慑了巴郡境内的各县,人心骚动的局面反而得到了控制。

    离开平都后,吴汉率军又到了黄石,与黄石驻扎一日,起程到了江州。

    岑彭部的主力,就在江州,以冯骏为首的汉军,还在围困着江州城。吴汉率部抵达江州后,冯骏急忙带着部将们,前来迎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决一死战
    不日,吴汉率部抵达南安,与臧宫汇合。

    吴汉的到来,让人心惶惶的汉军一下子稳定了下来。

    南征军和西征军不同的是,来歙死后,没人能代替他,成为西征军的新任主将,而岑彭死后,吴汉则迅速接管了全军,包括南征军在内。

    臧宫诸将如众星捧月一般,把吴汉迎入南安城内。大战在即,南安城内的百姓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街道两边,已坐满逃难过来的百姓。

    看吴汉的目光不时向街道两旁扫视,臧宫介绍道:“大司马,这些百姓,当初可是跟着我军,一同撤退到南安的。”

    吴汉没有废话,直截了当地问道:“他们吃什么”

    臧宫说道:“目前是从军中分出军粮……”

    他话还没说完,吴汉说道:“这是君然的主意吧!”

    臧宫看眼吴汉,默默地点下头。

    在吴汉看来,岑彭的做法就是妇人之仁,现在可是到了平蜀之战最关键的时刻,养着这么多的百姓,不是给全军将士制造一个巨大的负担嘛!

    他问道:“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这……还请大司马定夺!”臧宫欠身说道。

    吴汉斩钉截铁地说道:“倘若军中粮草充足,可以救济一二,倘若因为救济百姓,而导致我军将士缩衣紧食,食不果腹,那么谁拿出去的粮食,我就要谁的脑袋!”

    臧宫缩了缩脖子,感觉自己的后脖颈凉飕飕的。

    他急忙说道:“大司马,南安囤积的粮食不少,我军攻陷南安时,囤积于此的粮食皆被我军缴获,现我军粮草充足……”不等他说完,吴汉再次打断道:“行了,军粮这一块,还是由君翁你继续负责,我还是那句话,可以拿出军粮救济百姓,但绝不能让我们自己的弟兄饿肚子,如何把握,你

    自己拿捏。”

    “哎!”臧宫欠身应了一声。

    到了城内的汉军大营,进入中军帐,吴汉和众将纷纷落座。吴汉看向臧宫,说道:“君翁,讲一讲南安这里的情况。”

    “是!大司马!”臧宫站起身形,讲起己方在南安与蜀军的对峙。

    目前,以公孙永和魏克为首的十万蜀军,驻扎在鱼涪津,鱼涪津本就是南安的渡口之一,与南安近在咫尺,只相距十里。

    不过驻扎在鱼涪津的蜀军倒是很消停,这段时日,并未来主动进攻南安。两军将士,近在咫尺,却又相安无事。

    刘歆接话道:“蜀军刚到南安的时候,连续三日攻城,伤亡不小,自此以后,蜀军再未攻城,估计,蜀军也是被打怕了吧!”

    臧宫正色说道:“切不可大意,我军还需小心提防才是!”

    诸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吴汉开口说道:“不必!”

    “啊”众人诧异地看着吴汉。

    吴汉说道:“将敌军彻底歼灭,就是最好的提防。”说着话,吴汉站起身形,扭转回身,他背后的帐布上,挂着南安和鱼涪津的简易地图。

    他背着手,举目看了一会,说道:“我军三日后,进攻鱼涪津!”

    臧宫诸将不由自主地纷纷站起身,一脸惊诧地看着吴汉。

    吴汉说道:“刘尚!”“末将在!”“你率我方水军,由水路进攻鱼涪津。”“末将遵命!”

    “君翁!”“末将在!”“你率兵三万,由陆地进攻鱼涪津!”“末将遵命!”

    “刘歆!”“末将在!”“你率兵一万,皆选水性好的将士,绕行至鱼涪津上游,给我连夜打下攒柱。”“末将遵命!”

    “剩下的一万将士,留守南安,不给敌军可乘之机!”“喏!”吴汉显然是有备而来,作战计划已熟稔在胸,他连续下令,将进攻鱼涪津的将士,兵分三路,一路水路进攻,一路陆地进攻,还有一路,去上游打下攒柱,这明显是在断

    敌军的退路。

    看吴汉的作战计划,这是打定了主意,不想给蜀军活路,战斗还未开始,就想着去断蜀军的退路了,当然,这也是一名主将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信。

    吴汉的自信,立刻带动起全军将士的士气,人们一扫连日来因岑彭遇刺而亡的悲情,全军上下,士气高涨。

    翌日,臧宫和刘歆先行一步,率领四万汉军,直奔鱼涪津。到了鱼涪津这里,臧宫部安营扎寨,刘歆部继续北上,向鱼涪津的上游行进。

    听说汉军主动来攻,公孙永和魏克都吓了一跳,虽说驻扎在鱼涪津外的汉军只有三万人,而公孙永和魏克坐拥十万大军,但两人却没敢贸然出战。

    他二人也听说了,吴汉率部抵达南安,吴汉是什么人那可是洛阳朝廷的大司马,是汉军中的战神。吴汉到了南安,公孙永和魏克都是心存忌惮,不敢轻易出战。

    臧宫按兵不动,刘歆部到了鱼涪津的上游后,就地砍伐的树木,制造攒柱,钉于江中。

    于江水中钉下攒柱,不仅能阻止鱼涪津蜀军的回撤,同时又能阻止上游蜀军对鱼涪津的增援,可谓是一举两得。
1...505506507508509...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