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在刘歆部设置好攒柱后,以吴汉为首的汉军,也正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率先发难的便是以刘尚为首的水军。刘尚部水军离开南安,逆流而上,直奔鱼涪津而去。
听闻汉军水兵大举来攻的消息,公孙永和魏克皆吓了一跳,公孙永第一时间找到魏克,颤声问道:“打过来了!吴汉率部打过来了,这……这可如何是好”
公孙永没什么本事,在蜀军当中,真正发号施令的人,其实是魏克。魏克眉头紧锁,幽幽说道:“敌军这是要与我军决死一战啊!”
“魏将军此话……此话怎讲”
“刘歆在鱼涪津上游布置攒柱,其目的就是要断我军的后路,这是逼着我军破釜沉中,与汉军决死一战!”
“他……他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攻克广汉
几轮箭阵过后,蜀军伤亡惨重,阵型也更加混乱,将士们吓得四散奔逃,如同一盘散沙。
公孙永带着的这支蜀军,都是后军,战斗力本就不强,现在前有汉军堵截,后又有汉军追兵,他们只能选择跑路,根本无力作战。
刘歆率领一万汉军,将公孙永带着的数万蜀军杀得大败,死伤者不计其数,最后逃走的,只有万八千人,公孙永亦死在乱军当中。
鱼涪津之战,吴汉率领八万汉军,大败公孙永和魏克的十万蜀军,成都惊骇,公孙述急急下诏,抽调驻守资中的公孙恢部。
公孙恢、王元接到公孙述的诏书后,率部回撤到武阳,另外,公孙述又派出自己的女婿史兴,率兵两万,到武阳与公孙恢汇合。
以公孙恢、史兴、王元为首的十多万蜀军,在武阳组成一道防线,欲抵御汉军的北上,这里也成为守护成都的外围防线。
南安。
取得鱼涪津大胜后,南安周边已无威胁,汉军在南安暂做休整。
汉军大营,中军帐。
目前有规模的蜀军,除了成都外,便是驻守武阳的公孙恢部和驻守广汉郡的延岑部。公孙恢部有十多万的兵马,延岑部有五万多兵马。
如果现在汉军北方攻取武阳,在与公孙恢部交战时,延岑部很有可能从广汉郡南下,增援武阳,到时己方两边受敌,形势将十分不利。
吴汉对己方的战术做出了调整。他从江州的冯骏那里,抽调两万兵马到南安,与自己率领的三万将士,组成五万大军,之后进取武阳。
而臧宫率领的五万南征军,可先退回江州,再由江州北上广汉郡,攻取延岑部。
公孙恢部和延岑部,目前就是成都最大的两只爪牙,只有把这两只爪牙全部拔掉,才能让成都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这会为己方将来攻陷成都,铺平道路。
对于吴汉的战略调整,臧宫诸将暗暗咋舌。
由臧宫率先五万汉军,进攻广汉郡的延岑部,这不成问题,毕竟延岑部的兵马并不多,只五万人而已,兵力上与臧宫部旗鼓相当,打起来,汉军也不吃亏。
臧宫担忧的是吴汉这边的武阳之战。
即便从冯骏那边再抽调过来两万兵马,吴汉麾下也只有五万将士而已,可目前驻守武阳的公孙恢,麾下有十多万的兵马呢。
吴汉以五万将士,去攻打十多万敌军驻守的城邑,难度太大了。
兵法有云,三倍于敌可攻城,可目前的局势是,守城的兵力比攻城的兵力还多一倍,这仗怎么打
见臧宫诸将皆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吴汉满不在乎地仰面而笑,摆手说道:“君翁莫忧,我心中自有成败。”
臧宫眉头紧锁地说道:“大司马,公孙恢、史兴、王元等人,皆不容小觑,以五万打十二万,这……也太冒险了,末将以为,当从长计议才是!”
吴汉摆摆手,正色说道:“武阳之战,我有信心可大败敌军,广汉之战,君翁可有信心挫败延岑”
臧宫面色一正,拱手说道:“大司马,末将若不能胜,愿提头向大司马请罪!”
“好!”吴汉抚掌而笑,说道:“既然君翁也有必胜之决心,那么,事情就这么定了,你我兵分两路,一路取延岑,一路取公孙恢!双管齐下,拔掉公孙述的这两只爪牙!”
劝不动吴汉,臧宫也只能接受吴汉的命令,接下来,汉军开始做出调整。
以臧宫、杨翕为首的汉军,回撤江州,另外,江州这边的冯骏,又依照吴汉的命令,将两万汉军派往南安。
身在南安的吴汉,等待后续援军到来的同时,他也没闲着。
鱼涪津之战结束后,十万蜀军被打散,很多散兵游勇还游荡在南安的周边,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有两三千人之多。
吴汉派刘尚围剿,刘尚率军汉军出击,追杀散兵游勇上百里,蜀军残部都逼得一路向西逃窜,最后蜀军的残部都逃进峨眉山内,刘尚这才作罢,率部回撤南安。
不日,臧宫率部撤回江州,在江州暂做休整,将军中的伤兵留在江州,从江州调走精壮,补充编制,而后,五万汉军北上广汉郡。
臧宫率部来攻,延岑急忙向公孙述求援。目前留守成都的兵力已经不多,不可能再抽出兵力给延岑,思前想后,公孙述传书公孙恢,让公孙恢抽调兵马,增援延岑。
现在,吴汉还没有率军北上的意思,武阳这里也算太平,十多万的蜀军驻守的武阳,也着实是有些浪费兵力。
公孙恢和史兴一合计,决定把王元调走。
王元是隗嚣的部下,属陇军派系,在公孙述这边,他始终都是格格不入。
公孙恢和史兴也没有很待见王元,反而觉得王元这个人就是个丧门星,先是克死了隗嚣,后又克败了隗纯,现在跑到己方这边,还指不定要克死谁呢。
不如把王元弄到延岑那边,反正这两人都属一丘之貉。论领兵打仗,两人都没什么本事,但论跑路,两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就这样,在公孙恢和史兴的安排下,王元率领两万蜀军,去往广汉郡增援延岑。
公孙恢和史兴也不是有多大本事的人,但他俩看人倒是挺准的,延岑当真能称得上跑路界的第一高手。
他从汉中跑到南阳,从南阳跑到南郡,从南郡跑到益州,一路跑下来,可谓是身经百战。
延岑的嗅觉极为敏锐,每逢交战,他都能嗅到战败的气味,并提前做好跑路的准备,虽说吃过无数场败仗,但延岑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驻守广汉郡的延岑,还没等到王元的率兵来援,就先和臧宫碰上了。双方于广汉郡的广汉县,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锋。
延岑依旧是发挥出了他的特长,双方交战没多久,延岑就预感到己方恐怕要战败,他也由中军撤到了后军。
&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一封家书
吴汉派出数百名大嗓门的汉军,站在武阳的城门前,扯脖子叫骂城内的公孙恢和史兴。
打人无好手,骂人无好口。这些汉军兵卒,是什么难听骂什么,把公孙恢和史兴的祖宗十八代都集体问候了一遍。
如此辱骂之下,武阳城内还是毫无动静,十万蜀军,无一人出城迎敌。
汉军骂得越欢,公孙恢和史兴的心里就越没底。汉军现在的所作所为,明显是在激怒己方,激己方出城作战。
只五万的汉军,大张旗鼓的向十万蜀军挑战,公孙恢和史兴都不知道汉军的底气到底在哪里。
不过他二人明白一点,己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汉军称心如意,汉军既然急于求战,那么,己方肯定是不能出战的。
见骂公孙恢和史兴没什么效果,汉军将士开始辱骂蜀军,也是什么难听骂什么。
听着城外一轮又一轮的骂声,蜀军将士们一个个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被羞的。
蜀军的将官们纷纷来找公孙恢和史兴,请缨出战,哪怕出城战死了,也比现在这般窝窝囊囊的龟缩在城内强。
看眼前来请缨的众将,公孙恢和史兴都是一脸的淡漠。
公孙恢摇头晃脑地说道:“敌军现在用的是激将法,目的就是要引我军出城作战,倘若我军将士真按捺不住性子,被敌军引出城邑,岂不是中了敌军的诡计”
史兴脸色阴沉地说道:“再敢轻言出战者,一律军法处置!”
听了公孙恢和史兴的话,众将官吓得纷纷一缩脖,再不敢请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呢,蜀军将士们也不都是软骨头,被汉军堵在家门口,指着鼻子叫骂,人们的心里也是又气又怒。
但公孙恢和史兴这两位主将口径一致,坚持不肯出战,下面的将士们也都泄气了。
蜀军的士气本就不高,再这么一泄气,士气更加低落,很多兵卒都有气无力地坐在城头上,一脸的木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毫无取胜的**。
数百汉军兵卒,足足骂了一天,到了傍晚,才返回汉军大营。翌日,汉军大营里又出来数百汉军,依旧是站在武阳城前,讨敌骂阵。
和前一天的情况一样,公孙恢和史兴依旧是闭门不出。
一连数日,汉军天天骂阵,而武阳城内的蜀军,都已经被骂得麻木了,一个个连点火气都没有,军中将士的血性,似乎都已被磨平。
就这样过了七、八天,汉军一直没有强攻武阳,只是在城外叫骂。这时候,武阳城内的存粮已经剩下不多。
十万大军要吃要喝,数万的百姓要吃要喝,每日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武阳城内的那点屯粮,又哪里够这般消耗的
公孙恢给成都的公孙述写去书信,请公孙述运送粮食过来。公孙述没有迟疑,立刻派出兵马,护送五万石粮食去往武阳。运粮队刚过广都,正往武阳进发的时候,遭遇到汉骑兵的偷袭。运送粮食的千余名蜀军,被汉骑兵杀得四散而逃,五万石粮食,被汉骑兵抢走大半,剩下带不走的粮食,
亦被汉骑兵放火烧了个精光。
运粮队的遇袭,让武阳的公孙恢和史兴皆倒吸口凉气,没有粮食补给,那全军将士,乃至全城的百姓,岂不要被活活饿死在城内。
公孙恢和史兴商议要如何应对粮食问题。
史兴眼珠连转,对公孙恢说道:“武阳城内的百姓,于我军而言,是个沉重的包袱,依侄儿之见,不如把这个包袱丢给汉军!”
公孙恢没太听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扬起眉毛,问道:“贤侄的意思是”
史兴说道:“皇叔,放城内的百姓出城,让他们去投奔汉军!”
公孙恢身子顿是一震,惊骇地看着史兴,说道:“这……”
“皇叔难道忘了来歙、岑彭是如何而死现在大敌当前,我们何不效仿玄慈、玄妙两位先生”
公孙恢反应过来,急声说道:“贤侄的意思是,派出刺客,乔装城逃难之百姓,混入汉军大营,伺机刺杀吴汉”
史兴连连点头,嘴角勾起,嘿嘿冷笑道:“只要吴汉一死,汉军群龙无首,到时我军再从武阳攻杀出去,定能大破敌军!”
公孙恢想了想,抚掌而笑,赞叹道:“贤侄之计,神妙!只是,这刺客……”
史兴不以为然地说道:“皇叔放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出的金子足够多,招募些江湖上的亡命之徒,并非难事!”
“好!此事就交由贤侄去办!”
公孙恢和史兴这两位,在正面战场上不敢与汉军力战,又想到派刺客行刺这种歪门邪道的手段。虽然这种手段不光明正大,甚至很下作,但是却很有效。
来歙厉不厉害,不还是被刺死在武都郡,岑彭厉不厉害,纵横益州,无人能敌,最后不还是死在刺客的刀下,所以,派刺客行刺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史兴花费重金,在武阳招募了百余名江湖游侠,这些人都是武艺高强,又不怕死的亡命徒,史兴倒是没有把他们全部派出去,而是派出二十余人,乔装城百姓,让他们混
于出城逃难的百姓当中,去往汉营,伺机而动。
蜀军不再封锁武阳,在城内饿得两眼昏花,前胸贴后背的百姓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向城外逃难。第一批逃出武阳的百姓,就多达千余号人。
他们出城之后,没有往广都、成都方向跑,而是纷纷向汉军大营那边逃去。
当初岑彭率军打到武阳的时候,对当地的百姓十分优待,又是施粥,又是放粮,岑彭的善举,也为汉军赢得了极佳的名声。
所以武阳百姓出城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投奔汉军。
听说从武阳逃出上千之多的百姓,来己方大营避难,吴汉的眉头拧成个疙瘩,气恼道:“两军交战之时,这些百姓又来添什么乱”
刘尚想了想,说道:“当初,岑将军在武阳,厚待百姓,岑将军遇刺后,百姓们自发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人敌国
汉军接收了第一批从武阳逃出的千余名百姓,将其安置在汉军大营内,可谁都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出了事。
这些逃难的百姓当中,混入了二十余名史兴招募的刺客。深夜,乔装成百姓的刺客悄悄离开各自的营帐,汇合到一处。
为首的一名刺客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等人都到齐,围拢在他四周之后,黝黑汉子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可知,吴汉的脑袋值多少金”
“两千金!”一名个头不高的干瘦汉子接话道。
“没错!只要我们能拿下吴汉的首级,我们每个人,都能分得一百金!有了这一百金,以后即便我们什么都不干,也可以舒舒服服的过完后半辈子了!”
众人听得两眼放光,脸上都露出憧憬之色。黝黑汉子环视众人,说道:“废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知道该怎么干了吧”
“明白!”“袁先生,我们都听你的!”
黝黑汉子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查到吴汉寝帐的方位,大家都跟着我走!”
以黝黑汉子为首的二十多名刺客,悄然无息地离开百姓的营地,在汉军大营中东躲西藏,边躲避巡逻的兵卒,边向吴汉的寝帐一点点的靠近过去。
等他们距离吴汉寝帐还有二三十米远的时候,一行人等躲藏到几座营帐的后面,然后探出头,小心翼翼地观察吴汉寝帐。
吴汉既是大司马,又是军中主将,身边侍卫众多,寝帐的四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根本不存在可钻空子的死角。
猜你喜欢